幼儿教师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男幼儿教师的缺失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就幼教专家学者们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从男幼儿教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对幼儿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两方面指出其职业优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教师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幼儿教师研究论文 篇1:

2004—2013年关于幼儿教师研究的述评

【摘要】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幼儿教师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04年-2013年“幼儿教师”主题进行综述与评析,旨在总结梳理以往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述评

一、问题提出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2001年7月在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作为《纲要》与幼儿和谐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幼儿教师”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者对2004-2013这10年关于“幼儿教师”方面的硕博论文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梳理以往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鉴于硕博学位论文是高校中领先性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将2004-2013年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博学位论文选定为研究样本。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献途径来源的局限,我们无法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博论文,因此,本研究的样本是除北京师范大学的所有高等院校的硕博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并将有关“幼儿教师”问题的主题分为7个维度:教师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质、教师心理、男教师、其他。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有:量的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混合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分析

1.以“幼儿教师”为选题的硕博论文十年的总体数量分析

由表1可见,关于“幼儿教师”选题的学位论文共有317篇,其年度数量大体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8%增长到2012年的18.6%。这一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关于“幼儿教师”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点。

2.以“幼儿教师”为选题的硕博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

从表2来看,2004至2013年有关幼儿教师研究中,量的研究共135篇,占总体数量的36.3%;定性研究76篇,占总体数量的20.4%;行动研究11篇,占总体数量的3.0%;质的研究44篇,占总体数量的11.7%;混合研究法106篇,占研究总量的28.5%。

量的研究方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其次是混合法,这反映了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注意运用混合方法,而不仅仅只是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再次,定性研究居中,相对来说,行动研究、质的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比较少,今后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加强其研究方法的运用。

(二)各主题分析

1.对各主题总体数量分析

由表3各主题分布情况可知,关于“幼儿教师”学位论文可分為七个主题,按照主题所占总论文的百分比排列,比重最大的是教师素质(35.33%),其次是教师专业成长(30.28%),再次分别是教师心理(20.18%)、教师管理与政策(6.62%)、职业现状(4.10%)、其他(1.89%)、男教师(1.58%)。其中职业现状主题涉及三个维度,教师群体现状(2.84%)比重最大,其次为教师生存状态(1.26%),教师权利的相关研究没有涉及。教师管理与政策主题包括教师管理和教师政策,其中教师管理(4.73%)、教师政策(1.89%)。教师专业成长主题分为三个维度,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影响因素和途径(16.4%),其次为专业发展现状(10.09%),再次为教师展业成长过程(3.97%)。教师素质主题分四个维度,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维度为专业能力(12.3%)、其次为专业理念与师德(9.78%)、再次为专业行为(8.83%)、最后为专业知识(4.42%)。教师心理这个主题分为两个维度,职业感受(13.89%)、心理素质(6.31)。

从上述表格描述分析,教师素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心理是历年来学位论文研究的重点。但是,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男教师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教师权力、教师生存状态、教师政策更是少之又少。这些研究主题对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今后的研究者可以加强相关研究。

2.各主题研究方法分析

从表4可得出专业发展现状、专业成长途径及影响因素、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行为、专业能力、职业感受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专业发展现状主要运用量的研究和混合法;专业成长途径及影响因素运用最多的是量的研究,其次是质的研究和混合法运用较多;专业理念中运用最多的也是量的研究;专业行为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混合法和量的研究;专业能力中运用最多的是混合法,行动研究没有涉及;职业感受中量的研究较多,质的研究和混合法涉及较少。总之,各维度使用量的研究和混合法居多。

四、讨论

(一)幼儿教师问题的研究历来是研究的重点

以“幼儿教师”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硕博学位论文有317篇,从数量来看,2004-2013年间,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一直是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可见,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幼儿教师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且研究热点集中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关于幼儿教师的选题也呈现多样化。近10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有:教师职业现状、教师管理与政策、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质、教师心理、男教师。

其中,“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素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这说明,对幼儿教师的研究更多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但忽视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外部环境建设的探讨,将更多的成长压力集中到了教师自身,加大了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这也是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建设问题。

(三)研究方法不平衡

研究发现,以调查研究、文献法和混合法为主,其他研究方法相对较少。这表明,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行动研究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应该在幼儿教育研究中广泛应用,但是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却发现行动研究的方法使用较少。我们认为,研究者应该与教师共同行动起来,一起做研究。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也能促进研究者的自我成长。

作者:王滢

幼儿教师研究论文 篇2:

男幼儿教师的研究现状和职业优势

摘要近年来,男幼儿教师的缺失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就幼教专家学者们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从男幼儿教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对幼儿性别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两方面指出其职业优势。

关键词男幼儿教师 研究现状 职业优势

据2014年版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各级各类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比例依次为:普通高等学校47.73%、普通高中49.84%、普通初中51.70%、普通小学60.67%、学前教育98.00%。由此可见,与其他层级的学校教师队伍相比,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女性占据了绝对主力,男幼儿教师缺失的问题己备受关注。

1有关男幼儿教师的研究现状

针对以上问题,幼教专家学者们通常持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1支持

持支持观点的幼儿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中,儿童从出生到入幼儿园的整个学前教育阶段,身边女性居多,这对男幼儿的个性品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进而使幼儿的行为生活习惯呈现出“女性化”的倾向,使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保守、单一、缺乏创造性。他们由此推论认为,幼儿太过女性化还将直接导致幼儿独立性差、脆弱敏感、缺乏冒险精神等。国内有学者指出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同时认为幼儿虽然内向、安静、遵守各项规则,但却丧失掉了勇敢拼搏、进取冒险等优秀品质。

针对这种观点,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清一色的女性是否会导致幼儿性格呈现“女性化”呢?笔者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原因有三:首先,关于幼儿教师女性化会导致幼儿性格女性化的实证研究鲜少,没有量化的大样本研究能够证明这一点;其次,未见判断幼儿性格“女性化”的客观标准,更多的集中于主观的感受和描述;再次,从“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中便是女性居多,但纵观国内外的幼儿教育历史,并未有直接表明幼儿教育时期的教师女性化会导致儿童性格的女性化。

1.2反对

有专家认为女幼儿教师天生的母性更有利于幼儿接受,她们采纳的柔性教育更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她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同时,女幼儿教师的思维与幼儿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契合,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另外,幼儿教师的职业属性要求从业者更为敏感、关注细节且具有较持久的耐力和丰富的情感,故更加适合于女性从事。

以上两种观点更多的是从男女的性格特质上进行的分析,但是任何一个职业都有着自己的规范和标准。就目前而言,男幼兒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他们和女教师一样经过专业的学习,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能够用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洞悉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胜任幼儿教师的这一职业。

2男幼儿教师的相对职业优势

近年来,陆续有省份出台相关招生政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入学比例,以期培养更多的男幼儿教师。据媒体报道,江苏省于2010年开始招收首批免费培养的幼儿园男教师,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原籍所在地的幼儿园工作,毕业包分配、岗位有编制,要求在岗服务不少于5年,以期一定程度上稳定男幼师队伍。广西壮族自治区从2013年起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男生培养计划”,每年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男免费师范生,学制两年(2016年学制改为三年)。福建省2015年以培养小学、幼儿园男教师为契机,着手开展小学幼儿师范男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工作。2016年起,四川、河南和湖南三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己针对性的启动了免费男师范生政策。

那么,男幼儿教师到底具备哪些特质使其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青睐呢?

2.1男教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积极作用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却与幼儿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对挫折的耐受力与意志力、宽阔的胸怀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强,相较于细节,他们更为关注整体,不拘泥于琐碎的事务等。此外,有心理学家也指出男教师对于幼儿的性格塑造、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等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他们的知识面比女教师是更为开阔,在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上知识上优于女教师。

男教师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能够发挥其在性别教育上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对幼儿的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专家认为,男幼儿教师的介入会使幼儿园教育更加趣味性和创新性。男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倾向于选择健康领域中活动更具挑战性的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幼儿好动的天性促使他们更乐于参与这些游戏。和男教师在一起,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其形成坚毅勇敢、刚强豁达的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男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的重要影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八阶段理论中指出幼儿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幼儿阶段所形成的性别意识对他们之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异常重要影响。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会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可以习得一定的性别行为模式。

纵观国内的家庭教育,部分幼儿与母亲关系更为亲密,而其接受到的父亲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甚至有幼儿出现了“父爱缺乏症”。在幼儿园中,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成为儿童认同和模仿的对象,男女教师暂时代替了父母的性别角色。男教师参与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承担起人格教育、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性别角色示范教育的任务,这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男教师可以成为幼儿全新的模仿对象和交流伙伴,尤其对于男幼儿而言,将更容易找到“模仿和认同”的榜样,进而使其在性别意识方面的模糊、迷惘状态得到改善,使其逐渐树立起鲜明的性别角色意识。

3结语

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表明,刚柔并济的教育才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男幼儿教师的缺失对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可能影响是无法完全否认的,甚至是对于女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的影响可能也是存在的,故笔者认为可适当增加男幼儿教师的比例,切勿盲目追求这一比例的平衡。比如,美国规定幼儿园男教师占10%,且每个幼儿班中至少有一名男教师;日本则规定每所幼儿园中必须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男教师。同时,不应夸大男幼儿教师对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影响,片面地将幼儿性格“女性化”归咎于男女幼儿教师比例失衡问题,进而忽视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就当前而言,男幼儿教师己成为某种必需,他们不仅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关于男幼儿教师的问题探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面对高离职率、岗位行政化等现实问题,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调整政策,做出更加全面的努力。

作者:尹洪洁

幼儿教师研究论文 篇3:

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综述

【摘 要】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本文基于对CNKI文献资料的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对建国以来我国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逐年增加,研究主体多为高校研究者,且多采用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和职后培训上,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自身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

【关 键 词】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综述

随着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行,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无论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幼儿园,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

1. 相关文献发表的年份与数量统计。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上以农村幼儿教师作为篇名搜索,发现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一共有229条。按照相关文献的时间进行查找,发现现有记载中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最早始于1985年。从1985年~1990年6年间,仅有相关文献9篇;从1991年至2000年间,仅有相关文献14篇。2001年以后,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文章开始大量涌现,从2001年~2010年的10年间有相关文献96篇,其中仅2010年就有相关文献41篇(为所有年份中文献数量最多的一年)。截止到2013年4月,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有相关文献110篇。(详见表1)

2. 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笔者发现与农村幼儿教师有关的文献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现状调查和专业发展。其中现状调查又涉及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11篇)、心理健康(6篇)以及队伍建设(15篇)三个方面。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9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途径(36篇)以及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48篇)三个方面。

3. 相关文献研究方法的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统计,笔者发现与农村幼儿教师相关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52篇),案例研究法(24)。其中,相关文献中报刊报道共计17篇。

4. 相关文献研究机构的统计。从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看,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的机构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共计105篇;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研究共计6篇;来自幼儿园的研究共计4篇。

5. 相关文献的学科分类统计。从相关文献的学科分类看,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学前教育(210篇),高等教育(7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篇),数学(2篇),中国文学(2篇),基础医学(1篇)。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质性分析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

2.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現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

3.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從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 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三、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建国以来我国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 从研究数量上看,呈现出相关研究在数量上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且相关的硕士论文近年来明显增加。笔者认为这与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和职后培训上。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自身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也很少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农村”性来说。笔者认为既然是农村幼儿教师,就应该具有一些与城市幼儿园教师不同的专业素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3. 从研究方法看,现有研究多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只见到了2位研究者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尽量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叙事研究法等。此外,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静态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过程的关注。

4. 从研究主体看,现有研究主体以高校研究者为主,高校研究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研究者站在较高的層面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我们希望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拓展现有研究中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张炜,张丽玲.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国内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2011(10).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0(9).

[3]闫伟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4]李晴虹.张智敏.幼儿教师工作与生存现状——基于武汉、仙桃等地区31所幼儿园的调查[J].教育园地,2012(7).

[5]杨宏伟.临洮县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1).

[6]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7]郭海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江西省万安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8]崔青华.张丽霞.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9]李向玲.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10]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流失:组织社会学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11]黄胜梅.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8).

[12]肖晓凌.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

[13]田景正.周端云.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9(7).

[14]周端云.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

[15]罗咏梅.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16]窦丽丽.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4).

[17]郑名.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4).

[18]张云亮.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19]伍明辉.杨仕进.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社会心理科学,2007(5、6).

[20]苏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及重塑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作者简介:母远珍(1982-),女,四川泸州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学前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

育研究;雷永丽、刘东东,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生。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我国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编号:FHB110173);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GH11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受到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师院社科合字[2012]13号)的资助。

作者:母远珍 雷永丽 刘东东

上一篇:党建上半年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产品销售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