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精选8篇)
教师招聘之什么是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考的一项测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竞争性考试。一般来讲,教师招考先进行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局部少数市、区县不考)、“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等。然后是面试,面试以采取说课、试讲等形式进行。最后是体检和政审,各项合格后,将被正式录用签订就业协议。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公开招聘 ;多元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 D693.63
Discussions on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LIU Dong1) WANG Kaili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2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Wanning, Hainan 571533)
Abstract The author starts to study the necessity of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in diversified test. Some solu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open recruitment and test legislation system, finding key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innovating text mode and introducing of 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 open recruitment ; diversified test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是中国农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是农业优秀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是增强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的排头兵[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在综合竞争中日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与农业创新人才息息相关,如何把杰出的农业创新人才选拔到农业科研单位就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选拔农业创新人才不能靠个人的“伯乐相马”,因此,加快探索研究出一套更加多元化的公开招聘考试机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从而使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科研管理人才及专业化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勤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1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必然性
1.1 深入落实政策的需要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明确了公开招聘考试中考试内容的设置,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公开招聘考试科目与方式应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这为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多元化确立了政策法律依据,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拓宽用人视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中为“不拘一格降人才”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与支持。
1.2 全面考察人才的需要
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考察途径和方法,才能够全面测试应聘者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从而能够更公平、客观、科学地评价应聘者的全貌。这既能促使农业科研单位发现优秀人才,又能在技术层面上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优秀人才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全面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对应聘者做到有效地甄别,实现知人善任、人岗匹配。
1.3 树立考试权威的需要
考试的权威性集中体现在效度和信度2个方面,具有权威的考试是对内容、科目和方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科学设计的结果。考试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地规避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单一的考试手段和试题内容不能充分反映考试者的真实能力,试题同一性强,针对性、专业性不够的现象。此外,在招聘环节上能够很大程度地弱化长官的意志化和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从根本上强化考试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使得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进一步提升应聘者对考试结果的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招聘考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使应聘者能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极大地树立了考试的权威。
2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在政策制度层面上,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具体,相关规定较少
迄今为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涉及中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仅有的一部,也是最高级别的部门规章,各地方人事部门出台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暂行办法是在此框架基础上制定的。然而,部门规章较之于法律、法规,是处于最低层级的法律位阶,缺乏像《公务员法》一样类似层级的权威法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关于考试的部分,绝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太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而且与公开招聘考试相配套细化的规定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从而容易出现考试中一些环节无法可依,执行程序无章可循,具体操作无依据的现象,直接影响招聘结果的公平公正,甚至发生违法违纪的事情。
2.2 在实践技术层面上,考试方式相对单一,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考试科目比重失衡
当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在公开招聘实践中,采用的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很少使用目前先进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考试方法相对单一。虽然笔试和面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但很难全面、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全貌,其中应聘者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更是难以测定。
笔试试题的内容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个行业和岗位的题型大体一致,没有突出行业与岗位的特点,试题与岗位结合得不紧密。面试一般是采用结构化面试,其内容千篇一律、模式化严重、针对性差。招聘的结果常常是应试能力较强,但专业技能缺乏的应聘者被录用;而一些能力较强,但缺乏考试技巧的应聘者则被拒绝[2]。
考试科目过多地参照公务员考试或借鉴其它考试,存在重公共科目,轻专业科目的现象,从而造成成绩比重的分配失衡,专业知识的考试比重很低,导致一部分专业知识好,但公共基础差的专业型人才与农业科研事业失之交臂。
3 规范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对策
3.1 完善公开招聘及考试立法体系
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法规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应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考试方面的立法;其次,要建立健全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面试、专业测试、评分等各环节具体操作的单项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如《公开招聘程序法》、《公开招聘监督办法》、《公开招聘考试办法》、《公开招聘考试违纪处罚办法》等规定[3]。
3.2 明确重点,分层分类,差异组合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多元化。对于农业科研单位3类岗位的人员而言,其岗位职责任务要求有所差异,其考察的重点及其组合也应不同,这就要求对不同应聘者采用差异性的招聘考试。首先,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与党政机关工作相比,政治色彩和行政性质很低;考试按照分类原则,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农业科研单位更侧重考察专业知识素质和学术能力;对于科研管理岗位,更强调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工勤技能岗位,更注重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4]。因此,组织公开招聘考试的方式、内容及考试科目都应该围绕上述重点进行设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此前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以求更有差异性、针对性地进行招聘考试,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专业技术类分为环境保护与土肥组、加工检测组、热带作物组和农业信息组等学科组;科研管理类分为科技管理组、基地管理组、人事管理组、党政管理组等类别;工勤技能类分为栽培技术组、仪器操作组、农机维修组、割胶技术组等种类。最后,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岗位考试设置不同的科目和内容,明确笔试和面试的重点及关键要素,组织分类分层的差异化考试,科学确定成绩权重和分数线,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加强考试结果的可信性,实现人岗匹配。
3.3 创新考试方式,引入先进的测评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是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的综合体,它包括心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模拟会议、即席演讲等方式,是一个基于多维度、多方法、多专家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技术能从多个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评估,包括政治取向、价值判断、个人品质、学术水平、应用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内容。科学有效地使用评价中心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笔试、面试考试方式的不足,丰富测评的手段,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还原和评价应聘者的全貌,将适合的人才选拔到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好处。因此,要在完善考试方法,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加快人才评价中心测试的开发应用,为农业科研单位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翟 勇. 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的主要特征及管理机制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9.
[2] 马思凤.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1.
[3] 鲁晓辉. 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六)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原则和方法。(重要)答:特点:[1]、职业针对性;[2]、自教互教性;[3]、同时多端性;[4]、渐进重复性。原则:[1]、传播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2]、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 合;[5]、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6]、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7]、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8]、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方法(重要):[1]、说理疏导法;[2]、榜样教育法;[3]、实践锻炼法;[4]、对比教育法;[5]、情感陶冶法。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含义: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锻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3]、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4]、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5]、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重要:途径和方法)答:原则:坚持执行统一;动机和效果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重要)途径:[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能力;[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能力;[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过程和条件。(重要)
答: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2]、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3]、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4]、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过程:[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4]、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条件:[1]、社会道德教育;[2]、个体道德修养;[3]、道德评价。
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意义和功能。
答:含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价。
意义:道德评价是道德他律机制的核心。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2]、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3]、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4]、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
功能:评定功能;分析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答:标准:善恶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依据:[1]、在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观点;[2]、坚持用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
[3]、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答:方式: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学生评价、他人评价、教育传统习俗和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主要是自我评价。
具体方法:[1]、外部评价的具体方法: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定性方法、定量方法。[2]、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参照法、量表自评法、横向比较法、期望值比较法。
8.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不太重要)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 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 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不太重要)答: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 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 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公民。
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10.严谨治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意义:[1]、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须的;[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A.28次/分 B.32次/分 C.40次/分 D.48次/分
2.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这是()的思维特点。A.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3.儿童出生时大脑在结构上已经接近成人,此后脑重量增长迅速,到()时的脑重己接近成人范围。A.1岁 B.2~3岁 C.6岁 D.12岁
4.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5.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二、多项选择题
1.幼儿是环境创设的()A.旁观者B.参与者 C.享用者D.互动者
2.下列属于家园合作方法的有()A.家访 B.家长开放日 C.家长学校D.家长委员会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内容。2.简述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四、论述题
1.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A【解析】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
3.C【解析】在胎儿2~6个月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前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脑重为350~380克,1岁时脑重为950克,3岁时脑重约为1100克,6岁时脑重已达120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80%。
4.C【解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5.A【解析】一般来说,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会增加24厘米,此后每年增加10~20厘米;初生的婴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一年体重可增加至三倍,在前五个月中重量的增加最大,约为出生时的两倍,以后的生长速度会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1.BD【解析】幼儿不是环境创设的消极旁观者和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互动者。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会参与设计构思、材料搜索、动手制作和布置的全过程。
2.ABCD【解析】家园合作的方法主要有家长直接参与和家长间接参与。家长直接参与,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如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
三、简答题
1.(1)遵守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制度;(2)遵守交通规则;(3)懂得生活中潜在的危险;(4)教给儿童自救的粗浅知识。2.(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是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
四、论述题
1.注意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它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①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②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③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常见的强化方式有鼓励、表扬和批评、惩罚。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该考虑到这些规律。
(2)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②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③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配能力比较差。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有注意分配的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幼儿园里孩子多,情况变化多端,幼儿又活泼好动,作为幼儿教师既要注意孩子的活动与安全,又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活动。因此,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幼儿教师工作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B)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教师职业考试系列
教师招聘考试趋...教师招聘面试备...88 括()四部分。A、任务分析、前期分析、策略和评价 C、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 3、前期分析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A、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C、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信息加工分析、教学设计分为()三种层次。A、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 C、高级、中
级、低级 B、宏观、中观、微观 D、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B、学习者分
析、使能分析、信息加工分析 D、使能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B、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策略和前期分析 D、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学习者分析
5、里奇把教学概念模式分为()三类。A、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
模式与任务中心模式 B、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行为主义教
学模式 C、脚手架教学模式、抛锚教学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 D、时间中心
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与发现式教学模式 6、从下面提供的学习理论选项中,选出被人们最早用于教学设计的那个理论。()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论
7、从下列四种关于学习需要的说法中,选出有错误的那个说法。()A、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当前的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状况之
间的距离。B、或者说,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已
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C、学习需要分析是界
定现实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差距的一般过程。D、虽然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
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然而对确定总的教学目标没有影响。8、在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中,哪一项被认为不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于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选择教学策略 D、修改教学
9、梅里尔从()三个方面考察教学材料的设计过程,并提出称之为“成分呈现理论”的设计过程模式。A、学习结果分类、呈现形式、规定方法 C、学习结果分类、呈现形式、方式 B、内容、行为、方式· D、内容、呈现
形式、学习结果分类
10、史密斯和瑞根提出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把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策略、教学评价和修
改按照四个基本问题划分为三个阶段进
行具体化。这三个阶段分别是()。A、分析、策略和评价 B、目标、策略
和评价 C、分析、策略和目标 D、目标、分析和评价
11、下列哪些不是布里格斯的过程模式的特点 ?()A、以系统论为理论
基础,侧重考虑学习者能力水平 B、比较忽视教学的具体传送方式 C、把焦
点集中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或者是所有因素方面,强调构建项目框架结构 D、注重对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及步骤的描述 12、下列四种方法中,哪一种不
是夕 L .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A、对毕业生做跟踪访谈、问卷调查;听取他们的感受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数据分析。B、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了解、访谈或问卷
调查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
改进意见
;并进行数据分析。C、进行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关于社会目前及未来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有关的数据分
析。D、设计对比组、实验组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判断题 1、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整体性,针对性指能准确高效率地实现特
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
目标,灵活性指能方便有效地适用于多种目标的教与
学活动,整体性指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
织形式等的正确选择
与有机组合,实现系统优化和整体功能。()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
。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
类型,它是把与教和学有关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
,是
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活动。()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
系统过程来说,依照系统控制论的观点,一个系统过程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而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过程,要实
现有效的控
制,从而达到目的是不可能;所以,教学设计系统过程在反馈
信息的调控下,才能成为一个有效控制的过
程、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从
教学效果来说,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可能象一些科学规律那样有固定的因
果关系,教学设计中的发展教学策略,要在多次的试行和修改中才能逐步实
现教学最优化(相对而言)的效
果。因此,评价和修改作为反馈调控方法和
工具,是教学设计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 A、完全正确 B、完全
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和简繁,相应的教学设计也有系统级、课堂级、产品级三种层次。课堂级是以课堂
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一节课堂教学的设计。它常常由教师自己进
行,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设计的重点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编和应用已有的媒体材料,而不是从头开发。设计的目标是
有效的利用
和整合现有的条件,针对性的组织好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
务。产品级是以具
有特定教学用途(或目标)的教学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过程模式,而专门用于研制开发的具有高科技性、交互性和通用性的教学
产品。如远距离教学使用的自学包的设计。它具有较为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
点,需
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由设计小组来完成。系统级是建构教学系统为
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建构一门
课程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由
许多阶段组成,阶段既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A、完全正确 B、完全
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在考虑个人的能力是如何发展
的问题时,仅说能力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考察能力是如何通过学习活动获得(习得)的问题。学习条件源于个体之外和源于个体之内两方面。
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习的
条件,为了使合乎希望的效果出现,需要确
定这些条件。()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
分错误 7、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因是要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 的潜能的平等机会。即教学设计
是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而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享有同样的机会.
利用他们自己的潜能去完善自己,让每个学习者都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充满信心。)(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
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由于,不存在能同时实现多种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策略,或是任何单一的策略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况;
教学策略的选择,只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对最优化的策略,对教学程序、教学
组织形式、教学方
法和教学媒体一体化组合应用的整体考虑。()A、完全
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此处所关心的既不是“群体”在意见或能力方面的变
化.也不是社
会团体内和社会团体间的信息或态度“传播”意义上的教育,所描述的教育是指向于个体的。()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
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思想,正是由于把
教学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
组成的系统。
这是一个由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的完整
过程。它要求人们
从系统整体观出发,以环境分析人手制定教学目标,发
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
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
92、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1、评价和修改作为反馈调控方法和工
具,是教学设计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价应该按照学生达到
预期目
标的能力来测试,即进行绝对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情感和能力的发展上。
评价结果的分析不能从责怪学习者方面去寻找原
因,而要从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发展教学策略方面去解
决问题。()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2、在教学设
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当前的状况与被期
望达到的状况之
间的距离,或者说,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学习
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分析是界定
现实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
差距的一般过程。()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2、信息加工分析。3、使能目标分析。4、支持性条件。5、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评价。6、学习
准备。7、教学目标的设计。8、布鲁姆的目标 3-Y 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
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9、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四、论述题 1、教学设
计的前提。2、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3、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与教学设计。
1 高校教师招聘工作的情况
随着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己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受教育者层面在不断扩大, 必然导致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各方面需求不断提高, 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师越来越受到欢迎, 而不适应的教师将要被淘汰。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不断补充和完善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整体建设中充当首要地位。现代社会对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在不断提升, 人们期望教师在高校中充当教学、管理等多重角色, 既要具有学术上的权威, 又要具有管理学生, 为学生提供优秀典范的能力。这些极大地加大了教师引进的难度, 提高了招聘教师的标准, 而我国国内的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2 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规划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教师的招聘要以高校实际的岗位需求和师资需要为根本, 不能盲目的进行, 更不能为了招而招。
2.2 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的不对称包括多方面内容, 例如招聘信息发布的不对称, 招聘方式的不对称, 招聘名额或数量的不对称, 招聘程序的不对称等。
2.2.1 招聘信息发布的不对称。
在普通高校的教师招聘过程中, 招聘的信息来源可以是高校人事管理部门或者是教师的实际需求单位。他们往往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招聘岗位和招聘数量, 这就造成了招聘主体的不统一, 使信息的来源混乱, 不利于教师招聘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
2.2.2 招聘方式的不对称。
招聘方式分为用人单位的自主招聘、高校用人主管部门招聘, 校内人才留用和校外人才引进交流等。
2.2.3 招聘名额或数量的不对称。
具体用人单位和高校招聘主管部门的招聘计划在名额或数量上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具体用人单位根据学科教师缺少的人数制定招聘计划, 而高校招聘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各用人单位的师资比例综合规划。
2.2.4 招聘程序的不对称。
有的高校采用信息公布, 材料审查、公开测试、面试、录用和聘后管理的程序, 有的高校则采用信息发布、导师推荐、内部评审、录用和聘后管理的程序, 还有的是直接聘用本校的毕业生作为教师的人才留校方式。
2.3 招聘程序不科学。
传统的教师招聘流程比较科学, 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它主要分为五个重要的环节, 即文字材料审查、测试、综合审查、录用及聘后评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招聘需求的变更, 高校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寻求新的招聘模式。对于高校和应聘者而言, 招聘和就职应该是双向选择的。以往的招聘流程应聘者始终是被考察、被挑剔的一方, 而很少关注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岗位, 以致上岗后因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而纷纷离职。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几乎完全按照招聘单位的需要和要求被摆布, 极度缺乏主动性, 成为招聘单位任意挑选的资源。同时在招聘过程中, 存在着校内校外人才的不平等, 国内人才和“海归”的不平等等现象, 严重影响教师招聘的公平性, 公正性。
2.4 招聘行为和招聘标准的不统一。
首先, 当高校有引进人才的需求时, 相关人事部门基于利益的考量拒绝执行, 致使单位长期处于“粥少僧多”的尴尬境地;其次, 人事管理部门和具体用人部门关于招聘标准始终未达成统一的意见。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为了提高人才质量, 一向主张从严招人, 而具体用人部门需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且便于管理的人才队伍, 因此主张适当放松人才招聘标准。在地方高校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2.5“近亲繁殖”的现象仍很严重。
“近亲繁殖”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作为导师, 选拔人才时出于对科研工作延续性以及个人喜好的原因, 往往会重点提拔自己的学生。久而久之, 校内教师队伍形成了若干整体, 不利于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3 改进教师招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高校须具备一套相对健全的人才招考流程和科学的用人机制。
要按需设岗, 严格考核。具体的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人才需求首先要达到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要求, 基于本校的长远战略规划和本校实际情况, 编制有效的人才选拔和聘用策略, 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
3.2
高校教师招聘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各院系等具体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设计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规划, 有效保证人才的招的进来, 有的地用, 用的放心, 用的顺手。避免招聘进来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
3.3 为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与互补, 校内校外人才当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
高校作为学术知识交互的个体, 本着繁荣学术届的义务, 应适当引进校外高端人才, 提高学校的整体师资能力水平。
3.4 规范招聘过程中的决策权。
如果具体用人部门拥有人事招聘的决策权, 本身妒贤忌能的心理以及来自新进者的竞争压力往往促使其为强调自己个人能力而不得不压低人才质量;如果高校中人事管理部门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用人部门只能提出参考意见, 由于人事管理部门对用人需求了解不到位, 很可能使人才招聘工作陷入困境。除此之外, 个别高校领导和学术权威基于个人利益等方面的考量强行干预招聘决策, 人才招聘与决策障碍重重。为解除重重障碍, 肃清人才招聘中存在的违规操作现象, 构建一套科学、民主的人才决策机制势在必行。可以采用招聘委员会的形式, 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招聘机构。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应聘者进行有效的人才测评和素质测评。整个过程要保证其公正性和透明性。一旦形成决策, 就要始终保证其权威性, 不因任何个人的意见而发生改变。
3.5 合理的借鉴国外的高校教师招聘经验。
美国大学教师招聘制度侧重“选”“聘”相结合的公开招聘形式, 招聘流程也透明化。据悉, 这是美国基于平等竞争原则而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规。这种公开招聘的选人方式, 一是体现了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广泛吸引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三是体现了专家教授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开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用人机制改革进度逐步加快, 并引入了公开招聘模式, 其中教师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就是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改革实践看, 大部分高校都能认真贯彻落实“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改革方针, 这一转变在近十年的改革中取得很大的成果。
但是, 教师公开招聘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一是缺乏制度保障, 二是尚未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专家评价机制。目前, 公开招聘工作的制度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端人才时, 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应聘人才的学术水平及需求量尚缺乏一套严谨的标准。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小, 待遇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讲, 不能仅仅通过一定的考试考核来决定, 同时在现阶段高校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校内人才的待遇, 造成校内人才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 较好地把握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水平、特点, 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聘用时的合同管理, 与被聘任者签订用人合同要充分考虑学校和被聘者双方利益要求。
综上所述, 我个人认为高校在进行教师招聘的时候, 要全面考虑招聘主管部门、具体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需求, 采用兼容并收的方式, 在大力实施公开招聘的同时, 在有高精尖、高技术、高标准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高级人才引进时, 要扩大引进范围, 加强国内和国外人才的合理交流。高校招聘工作应根据学校的定位、特色、学科布局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等斟酌确定。要吸取国内或国外某些高校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提高工作效率, 引进优秀人才, 为中国高校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智新.高校招聘教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 2007 (2) .
[2]高树彬.对完善高校公开招聘教师制度的一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 2002 (4) .
[3]欧内斯特·L·博耶.学术的使命[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4) .
[4]袁贵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5) .
一、招聘的人数、岗位及资格条件
(一)办公室文字秘书1名
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实际工作经历者优先。
(二)政治处文字秘书1名
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实际工作经历者优先。
(三)管理系(社科部)教师2名
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应用心理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学专业。有副高以上职称者优先。
(四)信息工程系教师2名
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有副高以上职称者优先。
(五)基础部体育教师1名
岗位要求:2010年应届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体育专业,身高1.80米以上,有篮球专项特长者优先。
以上招聘人员均要求35周岁以下(1975年6月30日后出生),有副高以上职称者可放宽至40周岁。
二、招聘工作的步骤和程序
(一)组织报名(2010年8月9日—11日)
应聘者持个人身份证、个人详细简历和近期1寸免冠照片1张到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政治处报名。
(二)资格审查(2010年8月12日—15日)
(三)面试测试(2010年8月16日—17日)
1、应聘教师岗位的人员,主要采取试讲方式进行。
2、应聘信息工程系教师岗位的人员,加试计算机应用技能。
3、应聘文字秘书岗位的人员,主要采取考核写作能力的方式进行。
(四)考核(2010年8月18—24日)
(五)体检(2010年8月25—26日)
联系电话:0771-57013030771-5703110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10-11
幼儿教师招聘试卷06-0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道07-08
招聘教师考试试卷09-21
教师招聘考试题型11-26
高中政治教师招聘考试06-05
南京教师招聘考试真题06-10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06-17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题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