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篇1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才能取得倍增的效果。许多家长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但是回家后是一样的。这种现象表明,家庭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和幼儿园不一致,就不能说是成功。为了实现家庭同步的合作教育,家庭双方应始终与孩子的发展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家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接送幼儿时,父母都会问:“今天某人怎么样?或者“某某的时间怎么样?那么,如何向监护人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没怎么注意,说话直接,没有技术,结果说了很长时间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引起了监护人的误解,使自己被动。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并与父母沟通时,我非常注意演讲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验和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与监护人交流,得到监护人的理解、信赖、支持,在老师和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与父母交谈应遵循两个原则:

另一方面,避免“告状”式的对话方法,父母会误以为老师不喜欢或者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抵抗感。

二、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战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和听取我们的意见,让家长觉得老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觉老师比他们更深入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咨询的态度耐心听取监护人的意见,使监护人产生信赖感,与教师充分交流,达到期待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1.报告儿童最近的发展情况(进步和问题)。

2.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和家长应该合作做的事情。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为我们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打开了良好的头脑。

掌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根据情况安排。例如,每学年入学初,我们都要接受新班。父母不知道老师,所以关注的是幼儿在园的生活状况,也就是说吃的怎么样,喝水少,中午睡觉等。根据父母的需要,我们指导幼儿做生活卡,贴在走廊上。内容是今天吃饭,今天喝水,今天大便,今天睡觉。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记录。这样,父母就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时间充分理解幼儿园的生活状况。另外,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所以孩子们可以向监护人说明,让监护人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幼儿的发展进步。此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的详细理解。那么,我们老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家长们的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教育观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

与观念陈旧的监护人交流,我们直接给予教育措施,他们不能接受,所以我直接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效果。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在哪里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逐渐渗透,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得到监护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文化程度高、教育观念相当大的家长,首先让家长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然后用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家长。例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名叫明的孩子,他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几天后,他父亲对我们说:“孩子和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很少和孩子们玩。即使孩子们和他玩,也只玩一会儿,他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监护人,我们采取了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指导监护人的方法。首先,父母和孩子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可以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孩子们更好地交流,让孩子们理解和合作,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其次,举出了儿童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记得明天入园的第一天,父母对我们说:“吃完饭就不要了。如果你问他是否再吃,他就说不吃了。但是,必须再给他一碗。因为饭量多,一碗不够,吃肉包等面食也需要三四个。这个问题是我们这样和监护人分析的,孩子的饮食量不是不变的,而是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不考虑客观原因的话,只是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其次,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和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提出了教育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解决办法。家长看到我们有根据的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意见,用我们的方法积极合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步。

根据父母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但是,具体的工作并不那么简单,家长和幼儿的状况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我们老师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一下,把这些情况分为三种。针对这三种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的交流法。

这种方法对孩子们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没有明显的问题,监护人也很少问。这样的孩子和监护人最让老师放心,如果我们稍微放松一下自己,就不用和这样的监护人交流了。但是,我认为父母不会主动找你,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不想知道孩子在公园里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渴望知道孩子在公园里的情况和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他们只是因为时间关系或不想给老师添麻烦而压制自己。因此,我们对这样的监护人采取了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监护人反映情况的一句话。例如,今天某人学到了……今天某人吃了几碗饭等,说完之后,经常会看到监护人的笑容。

引起注意的方法。

该方法对儿童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某个方面和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有问题,但没有引起监护人的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又被亲情蒙蔽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稍有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是很关注。对于这样的监护人,我们采用了半天的开放、作品的展示等,让监护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引起监护人的关注,根据情况和监护人交流的过程如下

1.让家长知道教育目标和幼儿应该达到水平。

2、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渗透了教育理念。

3.了解父母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共同努力,使家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正的感动法。

这种方法对孩子们自身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没有问题,但父母有很多不安。每天围着老师问那个,站在窗外很长时间都不想离开。对于这样的监护人,我们采用了真正的感动法。也就是说,要立即向监护人报告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的点滴,特别是监护人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仔细指导,耐心细致地向监护人反映情况,让监护人知道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伤心,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打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使家庭共育合作促进儿童更快更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篇2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篇3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 形式

一、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记录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

幼儿观察记录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非语言的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观中,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及新《纲要》理念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赋予特质的,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促进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

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并和同伴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价值,为幼儿成长与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服务。

2.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这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唯一一个主体,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记录现象方面、或者是感受体验方面。如小班活动“糖果在嘴巴里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糖在嘴里由大变小的融化过程,并用最简单的由大至小的○◎……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定位在记录材料、记录过程与现象变化等几方面,在记录中更强调探究的步骤。如中班活动“小蜗牛吃什么”,幼儿通过给小蜗牛喂食的探索活动,发现小蜗牛爱吃的食物,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自己所喂食物的顺序及小蜗牛的相应反应(包括吃不吃、怎么吃)。

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强调了记录设想,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如大班的活动“怎么把纸扔得更远”,洋洋小朋友首先记录下自己将纸片抛远的设想方案,然后记录下实验后的测量结果,紧接着再修正自己的方案,改用纸团投远,再记录测量结果,第三次又改用纸包住小块积木投远,反复几次后,他得出了体积小份量略重的东西能将纸扔得更远。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一般可采用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1.动作体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的观察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就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有的则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表现边摆边往下落。在表现小积木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飞跑的站起再蹲下,表示很快落下来。

2.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人都听明白,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下雨前,教师有组织的带幼儿到室外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兴高彩烈的交流着观察到的情景,细节都讲得很棒。

3.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到用符号记录,幼儿的思维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简单的符号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便于操作。

如区域活动的健康检查站中,思思(扮演医生)拉着栀子让她站在墙边长颈鹿标尺那里说:“小朋友,你站好,我给你量身高。”接着点着标尺上面的105说:“一个一,一个零,一个五,你看,你在这里。”“我帮你写下来。”接着思思拿了纸和笔画了起来。只见她在纸上画好两根横线,中间一个小孩,旁边写好105。“好了,这下你不会忘记了,回家告诉你妈妈你已经这么高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天生就具备符号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及时的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为这些闪光点的发展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另外,在图形符号记录的表达形式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本,相信每个幼儿表现的独特和成功,承认每个幼儿的特点。这样幼儿的记录能力就会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艺术表现。除简单的符号记录外,绘画、粘贴、涂色等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记录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如,在区域角的小医院里,幼儿玩得热火朝天,明明捂着脸哎呦哎呦的来到小医院,大夫有模有样的马上检查后,边说边在病历上画出了病情——一个小娃娃、一颗硕大的牙齿、一条虫子、一把钳子……接着大夫就带着小病人去拔牙了。

(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的合理性。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2.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各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记录,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

3.教育的随机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动机,随时启发幼儿抓住记录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勇于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尝试记录。

4.记录分享性。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

5.由衷的鼓励性。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观察记录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日益完善与成熟的记录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激发了乐学、会学的情绪,促进了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幼儿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观察记录中逐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思考,不仅记录下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记录下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黄有芳.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学前教育研究,2006.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篇4

家长工作做好了,我们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对我们工作支持和理解了,就会为我们做好的、正面的宣传,换句话说,幼儿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有所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不乏有好的经验,也有些教师也许存在着困惑,今日我们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这一问题,谈谈自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二、教师们交流、探讨

吴教师:配班的赖教师虽然是到我园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教师,可是能利用家长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进取、大胆地与家长交流,比较细致的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得到家长的称赞。

孩子时,明白此事,十分感激,我们在家长没有发现情景之前,把事情处理好了,家长很满意。

主持人:这样的情形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只要大家做到对待孩子用心、细心和耐心,做到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必须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廖教师1:如果有的孩子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闹情绪而不来幼儿园,我打电话给家长询问时,必须要求家长让孩子接电话,我要亲自跟孩子交流,查明原因,这一点家长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

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篇5

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教育系统开展了“校长、教师进社区”活动,西关小学为落实此项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与社区家长、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共同探讨教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家长的认识与取得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师走进社区家庭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

家长诚恳地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正在耐心地为孩子辅导功课

2010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2010年,自由社区抓住暑假的有利时机,邀请西关小学教师走进社区,共谋发展教育。教师了解社区群众需求,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以实际行动落实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在社区办公室,学校领导认真、诚恳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群众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倾听社区群众对学校的意见,了解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通过社区进一步宣传搞好学生暑期安全工作,并表示学校会主动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组织的活动提供便利,希望家、校、社区共同努力办好教育,力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教师暑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教育走进家长心中,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通过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针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学生的家庭,开展重点家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家访时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式,尊重家长,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与家长沟通、教孩子学习外,还要记录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爱好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信息,而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互相反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教育合力,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读读书,让老师听听

写写字,让老师瞧瞧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教师正在辅导孩子写毛笔字

2009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自由社区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成立“教师进社区”工作小组。

3、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规章制度。

4、确定运行机制

(1)学校方面:联系西关小学实际,把“教师进社区”活动列入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教师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地开展各项“教师进社区”的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充分借助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居民组长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时机与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教师进家庭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

三、建立与管理“教师进社区”活动档案资料

为了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寻找差距,更好地使教师进社区工作早日走上制度

化、规范化和正轨化,我们将建立起“教师进社区”方面的档案资料管理。教师进社区工作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将“教师进社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专兼职教师,以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方式,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为社区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自由区开展“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创办特色课堂、开办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形式,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图为在自由社区兼职的西关小学教师陈士晓和陈星利用寒假时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子女辅导功课。

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篇6

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教育系统开展了“校长、教师进社区”活动,西关小学为落实此项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与社区家长、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共同探讨教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家长的认识与取得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师走进社区家庭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

家长诚恳地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正在耐心地为孩子辅导功课

2010年度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2010年,自由社区抓住暑假的有利时机,邀请西关小学教师走进社区,共谋发展教育。教师了解社区群众需求,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以实际行动落实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在社区办公室,学校领导认真、诚恳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群众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倾听社区群众对学校的意见,了解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通过社区进一步宣传搞好学生暑期安全工作,并表示学校会主动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组织的活动提供便利,希望家、校、社区共同努力办好教育,力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教师暑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教育走进家长心中,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通过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针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学生的家庭,开展重点家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家访时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式,尊重家长,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与家长沟通、教孩子学习外,还要记录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爱好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信息,而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互相反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教育合力,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读读书,让老师听听

写写字,让老师瞧瞧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教师正在辅导孩子写毛笔字

2009年度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自由社区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成立“教师进社区”工作小组。

3、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规章制度。

4、确定运行机制

(1)学校方面:联系西关小学实际,把“教师进社区”活动列入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教师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地开展各项“教师进社区”的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充分借助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居民组长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时机与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教师进家庭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

三、建立与管理“教师进社区”活动档案资料

为了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寻找差距,更好地使教师进社区工作早日走上制度

化、规范化和正轨化,我们将建立起“教师进社区”方面的档案资料管理。教师进社区工作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将“教师进社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专兼职教师,以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方式,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为社区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自由区开展“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创办特色课堂、开办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形式,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图为在自由社区兼职的西关小学教师陈士晓和陈星利用寒假时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子女辅导功课。

教师应当重视作业批改记录 篇7

首先,在批改记录中,笔者会分门别类地记录一些典型的错题,并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来,笔者就抓住了作业批改的实质:学生哪几道题容易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都心中有数。同时,还会根据作业记录进行思考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再利用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易错题”的训练指导。当然,在讲解剖析完这些题目后,还会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即“讲后即做、评后重做”,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的“易错题”真正弄懂会做。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这种“讲后即做、评后重做”的有效批改、讲评方式,让笔者不但从繁重的批改负担中解放出来了,而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纠错”之后,学生在遇到一些类似的敏感题型时,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高度集中,心无旁鹜,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其次,在批改记录中,笔者也会摘录学生作业中的精彩解题思路。虽然数学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其解题的方式却可以多姿多彩。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会发现一些思维独特、有创新意识的解题思路,对此,笔者一定会将其记录下来。然后,会请相关的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把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解题方法讲解给学生听。如此,对于讲解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自然就能激发其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听众”来说,更能用心领悟“小老师”的讲解过程,因为这是他们身边同学的杰作,不仅能拓宽大家的解题思路,同时也能激发他们不甘示弱的竞争意识,暗下决心:争取下次自己也能够做一个“小老师”;对于笔者来说,学生作业中的精彩思路就可以作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可以“以生为镜”、教学相长,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教学时,就可以讲解得更全面。

再次,在每次的批改记录中,笔者也会对学生作业的水平简略分出等级,并记录在册,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记录,一方面可以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解决:如果是笔者布置作业难度较大的原因,那下次就降低难度;如果是课堂教学的问题,那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备课,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备课,以学定教,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如果是个别学生的作业态度问题,那就要找其谈心,端正其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作业批改记录中的等级记录,笔者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时间段内作业之间的纵向比较,既便于观察学生的作业(学习)水平发展状况,也会成为我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补差的参考资料。

当然,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不一定每次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必拘泥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每次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具体批改情况而定,可以侧重于学生的错题,也可以侧重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同时还可以是对一次作业批改情况的简单小结等。但是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不宜过于烦琐,应注意典型性、实效性,真正服务于数学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作业批改记录的书写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可以写成提纲式,言简意赅;可以写成列表式,直观明了;也可以写成简单的分析报告式,逻辑严密……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篇8

一、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曾这样说:“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只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去实践、去思考。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形象鲜明、色彩艳丽、动态变化明显的事物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这样的活动幼儿感兴趣,喜欢参与,因而也愿意记录。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植变化明显的蔬菜,如西红柿、山芋、黄瓜、四季豆等,并定期组织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培养幼儿的记录兴趣。

2.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首先,教师要带着童心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觉接纳幼儿的自发性记录行为,及时为他们的记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密切关注孩子记录活动的进程,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同时,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导致的记录方式与成效的不同,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劳动被人赏识的快乐情感,然后教师在和幼儿进一步的互动中,逐渐注入教师的有意引导,这样的尊重使孩子情绪愉悦,能自然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来提升记录的质量。

二、丰富记录模式,学习记录方法

在子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研活动、生成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以科学性为主,且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我们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力求丰富记录模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领略观察探究的乐趣,获得更多经验,学习记录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发展。

1.表格记录法

所谓的表格记录法就是设计一个表格,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每次发现对应地记录在表格中,帮助孩子梳理自己实验的过程。

如在教研活动《萝卜的秘密》中,孩子们经过提出问题_——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描述,获得了新发现:原来红萝卜和白萝卜一样,切出来都是白色的,胡萝卜的肉和它的皮一样都是橘黄色的。

附表格:

[种类\&?\&\&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

2.图画记录法

所谓的图画文字记录法就是把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法,还可以与数字、文字相结合,可由幼儿画出实验结果,然后通过幼儿口述,老师记录。

例如:在对种植园地的蚕豆进行跟踪观察记录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本记录本,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如图:

记录方法很多,如数字、符号记录法等,都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发展。

三、灵活运用指导方法,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记录的作用在于培养幼儿对物体和现象的客观描述能力,引导幼儿的思索和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促进相互交流。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指导方法,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帮助幼儿提高记录的能力,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支持法:是指当幼儿开始进行记录,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鼓励的口吻,提示幼儿大胆尝试的入手点,当幼儿感到无法落笔记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鼓励与支持中,使幼儿能够大胆地用简单图画记录下自己在观察中、游戏探究中的所思所想。教师从启发孩子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初步培养幼儿树立科学记录的态度。

2.设疑支持法:是指在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进行记录时,通过设疑帮助幼儿理清记录的规则,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获得运用符号记录的意义。在记录的过程中,由于孩子总是用“儿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事物,因而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

当记录符号成为幼儿表现与表达的语言时,教师要用语言帮助幼儿整理学习思路,又须将自己的学习过程用符号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使记录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3.层层递进法:是引导幼儿学习有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记录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格的设计从易到难,逐渐增加表格的内容项目,如:材料的增加,由一种到三种再到五种最后增加至八种,使孩子逐步适应表格的难度变化。

通过记录将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画和符号,能使孩子更关注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助于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

此外,还有鼓动创新法等,都是比较好的指导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 江苏】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篇9

活动地点:高三年级教室、生物实验室

青年教师:...

指导教师:...

活动资料:

1、观摩伍小锋教师的课《基因工程复习》。

2、伍小锋教师谈上课后的体会。

3、听课教师谈体会及提议。

青年教师收获:

1、教师教学语言严谨,教学效果好。

2、教学中联系实际,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学效果好。

指导教师指导、反馈意见:

1、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实验小学幼儿园教研活动现场记录 篇10

时间:

主持人:罗姝丽

记录人:姜芳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本次教研的目的、要求,引出教研议题。

主持人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

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自申报园本教研项目成功以来,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研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上而下的互动——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幼师互动;有平行互动——幼幼互动;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那到底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开头,所有的互动其实都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让幼儿学好了,学会了,学高兴了,在学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思维闪光点,那我们就认为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越位,这样的师幼互动就是有效的。

二、听执教老师说课

下面,我们先听一听朱荧老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达到有效的师幼互动。

朱荧老师说课(内容附后)。

三、观摩现场活动《小兔子的亮石头》。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1、主持人发言:

请执教老师介绍她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是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或者哪些活动环节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及困惑。

2、朱荧老师反思(内容附后)。

五、主持人根据执教老师的反思及困惑进行小结式发言,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参研教师推进讨论,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发言:

朱荧老师反思得很深刻、很到位。在她的反思以及课堂活动当中凸显出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教学环节过渡是否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能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下一个环节的情绪?

2、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有趣,是否具备诱发幼儿动脑的条件?

3、教师利用教具的方式是否恰当,是不是达到了有效的与环境互动的条件?

4、幼儿之间是否缺乏交流,或者不知道如何交流?

5、教师是否认真观察了幼儿学习的状态,并且及时的作为根据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

6、哪些教学环节设置不恰当,需要改正?

请各位老师大胆的说出想法。

六、参研教师评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廖琴:拿出镜子时可以先照照幼儿,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陈光群:说到镜子,让我想起了课堂中的一个现象。胡老师在课堂上反复用镜子照孩子的眼睛,时间过长,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我在想,在这个环节,如果胡老师灵活地运用好镜子,本来是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但老师的教育机智在这儿没有体现,很遗憾。如果老师巧妙地用镜子反射的光线环射一遍班上的所有幼儿,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参与的热情肯定会更高。

丁艳:胡老师在这堂课上没有很好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有单一的一问一答。幼儿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幼儿上台讲故事时很被动,没有大胆地表现自己。

陈旭:教学环节过渡得很生硬,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教师的引导没有到位,感觉很突兀,硬梆梆的,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转不过来。

廖琴:我觉得你开始用儿歌引入是可以的,不过方法可以改一改。你看这样好不好:先播放音乐,让幼儿和你一起戴着头饰边唱歌边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再说出课题引入新课,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李霞:朱荧老师这堂课连课题都没有提出,也没有板书出来。让许多听课的教师弄了半天还不知道要上什么课。我觉得还是应该说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黄洁: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在幼儿分组看图说话时未能提出具体要求(应依次仔细看图)。

李平:在幼儿分组活动时教师未给幼儿充分地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和幼儿的互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刘琼:我认为胡老师这堂课虽然启发式提问很多,但没有给幼儿充分地发言机会,让幼儿有话没有机会说。并且有些环节设置没有考虑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余莎莎:我请问胡老师,这堂课你上过吗?

朱荧:我们班没有,不过我在其他班试上过,可能有一些孩子已经知道答案了。

罗园长:

刚才我们全体参研教师都对朱荧老师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对这堂课的某些环节及教学语言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动。为了更好的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每位教师都不遗余力的出谋划策,朱荧老师也积极地参与讨论,准备积极改进相关问题,并准备在本班重新按改进过的内容上课,看是否有所改观。

上一篇:阳春二月散文下一篇:蹲踞式起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