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油气生产系统分析和建立开发环境保护数据库,对环境与油气生产之间的影响进行最优化的评价决策,未来环境保护的要求与油气勘探开发的矛盾将日益突现出有限资源的油气与环境作为公共财产分配所产生的社会悖论。由于增加环境保护费用,使得部分油气资源可能难以开发,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目的在于达到环境保护要求与油气生产效益之间的平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论文 篇1:

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当下最常用能源之一的石油天然气,其相关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从而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和现状的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包括转变意识、加强技术应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

引言:

石油天然气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我国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并在工业生产中也被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威胁。要想改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要对相关问题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1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与水资源的关系

在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为明显的便是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最为难以避免的污染情况。

对水资源的污染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海洋污染。由于水是石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必需品,在完成生产后所产生的废水、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降低灌溉用水的水质;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易出现泄漏问题,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由于石油天然气往往源于海底,一旦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泄漏,则会对海水资源产生污染。

1.2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并寻找新的能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但由于石油天然气在化工行业属于不可或缺的能源原料,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石油天然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依然比较严重,亦不可避免。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而一旦废气被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1.3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除了废水和废气外,在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固体废物。在提炼石油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用的固体废物,而这些物质既无法被进一步使用,也不具备任何其他价值,只能被丢弃堆积。

但是,由于这些固体废物是石油提炼产物,故而其表面仍会有部分石油残留,而固体废物与土壤发生接触时,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4与生物资源的关系

除了对水源、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泄漏还会对生物资源造成影响。

由于石油本身就是较为黏稠的液体,一旦有生物接触,则会对其正常活动造成阻碍,而因石油泄漏所造成对生物资源的破坏在近几年以来有无数案例。例如,某国发生的石油泄漏事件对在水湾生活的水鸟造成了生存环境上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到在海底生活的珊瑚[1]。

2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2.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尽管我国已针对环境污染出台了很多相应政策,但在石油天然气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因相关管理部门未能将政策落实到位,导致部分有關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对于环境保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而部分企业在环保问题上,并未设置相应的环保部门;即便有设置环保部门,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2污染处理技术落后

在生产石油天然气的过程中,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废弃物必须在经过一定的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进行排放。但是,目前我国在对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方面依旧较为落后,且存在较高的处理成本,因此,许多企业将废弃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排放,进而造成环境上的污染。

2.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在治理环境方面出台了多种法律法规,然而依然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并未出台完善制度做到对企业排放行为的监督,废弃物处理方面也存在较多漏洞。

3改善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措施

3.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若要使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2]。

但是,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即使企业采取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措施,也依然出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妥协,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依旧不足。因此,为了使环保工作能够真正得到落实,最先要做到的便是,要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通过设置展板、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向企业和公众推送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重要性方面的文章和内容,以宣传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还需体现在行动上。先要加大对基层员工的环保意识教育,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内心树立对环保意识的重视性,并将对石油天然气环境保护的工作付诸实施;通过对资金投入的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对废弃物的处理,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确保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3.2提升污染处理技术

在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之后,还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进行完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行业都在对自己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升级,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时,如果废弃物没有特殊严重的危害性,则可通过无害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若废弃物含有的有害物质较多,则可通过生物分解法对其进行处理。针对不同的废弃物,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更为有效的方法处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例如:对于废水污染,在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进行排放,并对排放总量进行严格限制;对于海洋石油天然气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排放。对于废水回注,应当对回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操作可行性进行严格监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物及监控措施,严禁回注与石油天然气开采无关的废水,以免造成严重污染。对于固态污染物,应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三项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管理规定,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同时,还应鼓励化工企业加大对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系统的建设使用,以提高固体废物的利用效率。对于带有危险性的固体废物,还应加强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合作,对固体废物的处理进行深入研究,对废物类型、污染因子和各种其他潜在因素进行密切关注,并针对性提出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得各类废物得以科学利用,并做好应急准备[3]。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许多企业加强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但大多数情况下为口头承诺而并未在实际行动中做出任何表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仍旧屡禁不止。

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环保部门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同时,还要针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企业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在对环境问题的检测过程中,执法人员应严格检测企业所排放的各种废弃物,一旦被发现未达环境要求标准,则强制勒令企业对污染问题进行整改,若程度更为严重则应对其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禁止其继续进行生产。

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天然气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对于改善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方法,先要对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透彻认知,充分认识当前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对当前现状做出改善,真正实现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柠抒,朱礼君,段保伟.对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7):9-10.

[2] 石雯.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0):212.

[3] 苗杰.石油天然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5):43-45.

作者:左超

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论文 篇2:

环保要求与油气生产效益的平衡探索

摘要:通过油气生产系统分析和建立开发环境保护数据库,对环境与油气生产之间的影响进行最优化的评价决策,未来环境保护的要求与油气勘探开发的矛盾将日益突现出有限资源的油气与环境作为公共财产分配所产生的社会悖论。由于增加环境保护费用,使得部分油气资源可能难以开发,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目的在于达到环境保护要求与油气生产效益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社会悖论;油气生产;环境保护;平衡探索;系统模型

文献标识码:A

石油天然气不仅是能源物资,更是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是影响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必须保持油气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由过去的煤炭逐渐转化为油气生产,油气生产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也就愈加增大。如何保持油气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学的决策问题,反映出有限资源的油气和生态环境,作为公共财产分配所产生的社会悖论,集中体现在油气生产规模经济与油气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悖论,正如厉以宁所指出这是经济学伦理问题。

一、环境质量是一种稀缺资源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战略,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那种停止发展的“零增长”主张。因为“零增长”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零污染”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的零增长,这并不可能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在—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连续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我们的星球不可能持续地承受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对生态及环境系统的毁坏。因此,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进程,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充分考虑为了维持这种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指标中扣除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损失。现行的经济核算忽视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是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当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时,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透支有限的环境资本。环境质量q是一种生产要素,q的变化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到产出的价格和数量,或者影响到其他要素投入的收益,或者对二者同时产生影响。因此,油气生产企业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一定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探寻二者的平衡点,这是时代赋予油气生产企业的历史责任。

二、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冲突特征

(一)油气生产行业特点衍生出环境污染问题

石油行业体系庞大,工艺技术复杂,生产环节繁多,油气站点分散,素有“无围墙工厂”之称。石油和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油和有毒有害的流体混合物质,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也是全国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以地处黄土高原和沙漠、草原的鄂尔多斯盆地为例,长庆油田在此共管辖有38个油气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由于油气资源分布广,油气井高度分散,造成的排污范围大。而所处的沙漠、荒滩等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净能力差,一旦发生污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由于石油行业生产流程的复杂性,也特别容易发生因生产事故引发的事故性环境污染,给周边居民造成身体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不少作业环节因操作不当或发生自然灾害,往往出现一些非常规性的污染,且具有较大的临时性、随机性和突发性,防范难度大。如钻井发生井喷、管线破裂、原油天然气泄漏、测井作业使用的放射性物质等。

(二)行业污染问题复杂且解决手段有待改进

在油气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中,通常遭受污染影响的客体种类较多,如大气、水、土地、植被等,涉及到的环境保护执法部门也较多,包括环保部门、林业、农业、海洋、水利、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在同一个污染事件中,依据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责会有不同的机构部门介入,处理污染事故无统一标准,收取的环境保护费用名目繁多,且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是生产事故引起的污染事件,常常还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介入。近些年来,石油行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每年以3%递增。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起步较早,制度也比较完善。在控制污染方面,征收涉及面广、税率高、差别税率设计的环境税,几乎涉及到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方方面面。一些国家还加强了油气行业环保的检查和督促,并加大了对油气行业环保的扶持力度。可以看到,未来环境保护的要求与油气勘探开发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由于增加环境保护费用,使得许多油气资源可能难以开发,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因此,环境保护涉及到经济决策,是一个成本问题,对油气生产势必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探讨的重点就是如何达到环境保护要求与油气生产效益之间的平衡。所谓“平衡”,是指环境保护法规和宽容度相适宜,足以满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要求,使得环境保护要求与油气生产的经济利益保持平衡。

随着未来环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油气生产付出的代价也将越来越大。虽然增加环保要求和推广环保责任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与油气生产所获得的社会经济利益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矛盾,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冲突。因此,应当制定出合理、且代价小而效益好的环境保护方案,使决策者能依据明确的有案可循的标准进行决策。

三、建立油气生产及环保方案分析系统

油气生产系统分析是指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多学科相结合,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价各种因素对油气生产的影响,通过对环保方案的不断优化,从而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且代价小、收益大的环保实施方案。

(一)油气藏开发风险分析

通过对油气藏进行地质描述、流体产出特点分析研究,对拟开发油气田的生产井进行分类;对不同开发对象的现象施工规模(如井场、道路、运输量等)、油气水集(运)输管、网布局等进行全方位的油气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影响情况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落实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不同类型油气井进行分类评价分析的优势在于可避免按照“典型”或“有代表性”的井、区块或油田,增加随意收取环境保护费用的可能性。

1.以油气藏为背景,对生产井分类首先利用可靠地质参数对油气藏建立地质模型,描述油气资源,预测流体产出情况。进而对开发井进行分类。根据一般油气田开发实际,可将开发井分为以下四类:以原油生产为主仅含溶解气的开发类、油水同产(产出流体含地层水大于50%)的生产井、气田开发的天然气生产井50%的生产井;用于油田开发的注水井。并对每类井在其生产期的流体产出量进行定量预测。

2.油气井施工对环境污染的预测根据油气井的地理位置和设计井深设计钻机型号、耗材规模、废水(泥浆)量,产层改造规模和废水量,设计废水处

理方案和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程度评价。

3.油气集输地面设施、基础工程等对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井预测的流体产出类型和产出量,设计油气集输管线规格和长度,预测对环境和植被的影响范围和具体面积。

(二)建立油气藏开发模型

首先把地球物理、地质、油(气)藏工程及计算机建模等技术融为一体,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具体来说,就是对储层的格架、储层属性及其内部流体性质空间分布等进行全面性的综合研究和描述,并对地质现象作出解释,最终建立一个三维的、定量的油气藏模型,该模型真实反映油气藏属性和动态信息;在建模的基础上,采用数模技术优化储层开发指标,预测各个油(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分析所采用的开发工艺技术对最终采收率和生产产量的影响,为进行经济评价奠定基础。

(三)建立开发环境保护数据库

目前,石油行业环保信息化工作正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亟待建立起环保数据库。而拟建的油气生产系统分析方法中,必定有一个环境分析部分,它由一个环保数据库构成。数据资源可由国家环保局、国土资源部、各省(市)县乡有关机构、以及石油生产企业共同构建。利用这个数据库,不但可以评价各种可选用的环境保护法规、技术和措施,还可把特定地点的环境资料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应的资源、生产、作业等特点的信息结合起来加以评价,得出更加完善的结论。

环境保护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石油企业总部部署中心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保存系统信息的全部内容,二级单位的数据库,在本地保存本单位的项目信息,可定期把本地变动的数据更新到中心数据库。通过建立油气藏开发环境保护数据库,为相对准确地解决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三、评价决策

每年依据当前利用的技术、基础设施、开发成本、生产产量及产量递减程度,利用以上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全部投入和产出进行一次诊断评价,即油气藏年度开发效益评价。由于产量、技术、经济状况都是以油(气)藏为单位进行评价,因此,该分析方法可准确系统地估测某地区当前税赋、土地租赁条件和环境及其他政策对作业和利润的影响。

典型的分析模型先假设不增加环保费用而作出评价,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和理想模型(见图1)。

其中,个体油气藏开发收益会因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开发工艺技术条件、所处地理环境等差异而不同。按照油气藏开发收益大于零的基本生产条件,决定石油企业总收益的重要因素油气产量和价格等增收指标与收益的关系将成正比增长。但该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潜在的环保事故风险,并因这种风险将收益与增收的主要指标关系变得异常。图2是可能的关系曲线形态模式。

因此,再在增加环保费用的情况下对评价模型进行修改(见图3),即通过增加环境保护成本费用,加强环保管理以降低出现意外环保事故的可能性。

把两种情况下的生产费用和环保费用进行对比,便可确定增加环境保护费用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一个时期的环境保护费用,决策者可作出承担费用继续生产和不承担费用放弃油(气)藏的选择。如果纳税后生产收益变为负值,即刻停产;而在变为负值前可继续生产。新开发油(气)藏只有在内部收益率超过最低限度资本回收率的前提下才能实施。边际油田的开发则要等到原油价格足够高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建立油气生产系统分析评价方法,有助于准确判断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使用不同环境保护方案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保护费用的增加,有可能使得原本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区块面临放弃。一些具备经济开发价值且正在开发的油气田,也会因此而被迫降低油气生产水平。

未来环保要求对石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主要污染物要减排10%。搞好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石油工业在其发展中要减少或稳定环保费用,还必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协调好油气生产利益和环境利益之间的关系,共同解决好各种环境问题,以保持能源供应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平衡。

[责任编辑 卫 玲]

作者:李文华

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论文 篇3:

我国石油立法现状及展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法律体系的现状,研究借鉴国外石油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石油立法的模式选择,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立法的定位、调整对象以及基本法律制度进行了思考并作出展望。

关键词:石油立法 法律体系 经验 展望

在以低碳化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革命推进进程中,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血液”,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油气仍然占据世界能源的半壁江山。为此,需要更加与时俱进的石油天然气专项法律,为石油天然气发展提供方向性、战略性和整体性的法律保障、为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提供法律支撑显得尤为迫切。

一、石油法律体系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标志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能源立法步入了新的阶段。我国石油天然气领域也需要与时俱进,采取立法的形式,从法律的高度战略、规划统筹指导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推动油气企业绿色发展。

二、国外石油立法经验的借鉴

1.国外石油立法模式

目前国外石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对整个石油行业制定单独法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炼油、运输、销售全领域。例如某国家的《石油基本法》。二是对不同石油专业领域制定专门立法 。如石油勘探分为陸上与海上,陆上适用于《矿产租让法》和《联邦陆上石油天然气租让修正案》。其他各方面都制定有配套法律法规,比如环保方面需要适用 《清洁空气法》《石油污染法》等;石油安全方面则适用《能源政策和节约法》等。三是分别对上下游进行立法。例如,某国家上游领域制定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法》;下游领域则制定了《石油业法》。

2.石油监管体制

为促进石油市场的充分竞争并协调石油产业各方关系,许多石油工业发达的国家都确立了石油监管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行使监管职能。这些国家石油监管法律体系完备,权责明确;政府与监管分离。监管机构往往由相关专家组成,业务素质高,具有较高的公信度。国家设立监管机构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就是确保石油市场的充分竞争,防止行业垄断,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石油储备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有法律的强权保障。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是立法先行、有法可依,并特别注重法律的执行力度。如某一国家在1975年就通过《石油法》规定所有的进口商维持相当于上一年国内销售量25%的储备量,这就是被广泛参照的“90天要求”。

三、我国石油立法的展望

石油天然气是基础能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稳定,关乎百姓的衣食住行,通过法律确保油气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十分必要。应从我国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的全局战略出发,积极借鉴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立法经验,以解决当前制约油气行业发展、妨碍国家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首要目标,首先完成石油天然气法这一基本法律的制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再陆续完成配套的法律,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石油法律体系。

(一)石油立法的定位

一是从法律的功能上,石油天然气法需要承担起国家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职能,一方面要促进油气产业的发展和有序竞争,推动油气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从而有充足的能力保障油气供应,为国家能源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法还需要明确界定油气资源的经营主体、油气开发利用上对环境的保护等多重职能。因此,石油天然气法是一部综合性管理法律,需要侧重油气行业的诸多方面。

二是从规范的内容上,石油天然气法应涵盖从油气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具体体现在勘探、开发、储运、加工炼制、销售等众多环节,同时从产到销的全过程需要充分考虑资源配置。

(二)立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石油天然气立法应着重调整油气勘探、开发和储运、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为企业和国家的关系、企业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石油天然气立法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立法至少应涵盖油气发展规划与建设、油气生产作业、油气经营、油气矿区保护、对外合作开采油气资源、国家石油储备和法律责任等章节。在此基础上,对油气资源经营主体制度,市场配置油气资源制度,油气行业准入制度,油气勘探开发专项基金制度等予以重点专注。

(三)石油天然气立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在总结分析石油天然气工业立法现状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立法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立法应涵盖油气发展规划与建设、油气生产作业、油气经营、油气矿区保护、对外合作开采油气资源、国家石油储备和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种法律制度的确立,主要包括:油气资源经营主体制度,市场配置油气资源制度,油气行业准入制度,油气勘探开发专项基金制度,油气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度,跨国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制度,石油储备制度,油气税费制度,政府监管制度。

(三)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石油天然气法与矿产资源法的关系。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及开采的法律依据均为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但是矿产资源法并没有体现出油气矿产资源的特殊性。因此,石油天然气法必定会对石油天然气的资源所有权、勘探权、开采权、相关税费等做出更加详尽符合且油气资源特性的规定。由此可见,矿产资源法适用于所有矿产资源,而石油天然气法只适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矿产资源法是一般法,石油天然气法是特别法,二者是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如果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法律关系应用时,二者发生冲突,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同时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应优先适用石油天然气法。

参考文献:

(1)冯保国,《加快<石油天然气法>立法 助力能源安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

(2)杨晓锋,《英国的石油法治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3)时良敏,《试论中国石油天然气之立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21卷第2期

作者:陈晓军 任群芳 房蕾

上一篇:实践部部长竞职演讲稿下一篇:质量安全科科长竟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