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学校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也是保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全面、完善,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当前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也不够完善。通过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研究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当前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前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1:

谈谈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摘 要〕面对当今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科研为先导是探索适合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组织管理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设定,都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当前学校 法制教育 方法 途径

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也一直强调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校的法制教育并不乐观,一些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而且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突出等特点。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表明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学校创设法制教育的环境,坚持法律学习制度

为了使法制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学校成立法制教育工作小组,构建了法制宣传的主要部门,建立健全了法制教育的管理制度,坚持面授为主,组织自学为辅的教育方式。

(一)对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加强法制观念。因为教师的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这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特别是有一些教师由于法制意识淡薄,体罚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这些教师从主观愿望上是为了学生好,但是方法确实不妥。所以,加强教师的法律、法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利用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心理活动课、校本课程等渠道,传授法律知识,教授学法技巧。坚持定期学法制度和集中听法制讲座的形式,使学校法制学习制度化、经常化。采用集中学习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抓好学生的普法工作。

(三)对家长进行普法宣传,增加法律知识。有些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把家庭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本地区实际,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和培训,积极开展家庭法制教育,使家长提高法制观念,依法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优化教育环境,主动配合学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网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利用观看法律专题片、校园网站等主要由“法律法规”、“以案说法”、“基地动态”、“自护自救”、“画说法律”、“工作研究”几大板块组成。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时,能够有较高的自我认识、自主判断、自我调控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

二、构建法制教育宣传体系

以政教处、班主任、政治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将法制教育纳入课堂与活动中;学校还建立了法制广播站;聘请当地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为校外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育辅导员,定期到校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案例、理论讲座、法律知识的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

三、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注意挖掘教材的法制教育因素,尤其在班会课、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切忌搞形式。在上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身边事,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给予正反两面的评析、引导,使学生辨是非、明事理,并因势利导致,适时适量的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初步认识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其它各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不忽视任何能够教育学生的机会。各学科的教师主动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法律规范无处不在及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2、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当地派出所、监狱作为法制教育基地并与之鉴定协议,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到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听讲座、参观、与少年犯谈话、观看展板、演播。增强参观、展出、演播的直观性,符合了广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对学生的教育深入人心。鲜活真实的案例对启迪人的心灵、塑造人的灵魂有强大的感染力。

3、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育人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实施全员育人制度。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法制主题教育活动,如法律主题教育手抄报大赛,法律教育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另外利用纪念日,如“禁毒日”、“法制宣传月”、“法制宣传日” 利用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提高师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我们知道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出现逆反心理,看重哥们义气,做事容易冲动,针对这一特点,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箱,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心理辅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让他们正确看待哥们义气,做事不冲动,不做违法的事。这对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危险期”是十分必要的,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易冲动的特点,心理咨询室专门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针对学生乱起外号、乱叫外号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矛盾这一现象,组织了有关“校园绰号问题大家谈”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乱起外号的危害,从而减少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明亚丽

当前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2: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当前学校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也是保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全面、完善,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当前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也不够完善。通过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研究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学校是教育基地,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方式、教育手段也更加先进。但这过程中学校也在进行人口扩招,老师和学生到数量相比以前增多了,这也给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情况,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不仅是发展教育的前提,也是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的必要工作。

一、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够重视

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必须有政策支持,因为具体操作难度很大,只有学校支持安保工作,才能使安保工作顺利进行。很多学校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安全保卫的重要性。学校的安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安保人员不足,综合素质较低,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概念。这样不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会给学校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老师学生缺少防范意识

很多学校都在进行人口扩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内部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除此之外,教育的需求也使学校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招收一些务工人员,很多学生老师缺少防范意识。例如,开学季,很多不法分子进入学生宿舍进行欺诈活动,以老师的名义收课本费、上课费,很多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三)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很多中职学生在大学之前,成绩不好,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过大,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学生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伤害老师或者是同学,这也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安保人员的素质

学校只有重视安全保卫的重要性,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使这个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当前很多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首先应该提高安保人员的待遇,招收一些专业的人才,必须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学校还要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教职员工召开学校治安管理会议,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老师学生的行为。对一些危害学校安全的人员事件,要严厉打击。

(二)优化内部环境结构,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

学校内部首先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样老师、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学习工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老师学生的行为,也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威慑力。除此之外,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主动发现安全问题,组织老师或者是安保人员,定时定期在学校内外巡逻,配备相关的工具,如警棍等。主要是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在巡逻过程中寻找学校的安全漏洞,了解周边环境的最新动态,学校内部的安全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人。所以说学校经常组织老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让老师、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提高老师、学生的防范意识[1]。

(三)加强学校安保队伍的建设

综合素质较高的安保队伍是保障学校安全的前提。所以说学校应该认真筛选,选择一些专业知识过硬,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或者身强力壮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的公安机关一起合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当前很多学校的安保人员年纪较大,无法应对突发状况,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也不了解。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招收更多的人才,组织这些人才进行实际演练,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可以组建一只完整的队伍,提高安保人员的内部凝聚力,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及时处理突发状况[2]。

(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很多学生都面臨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情绪发泄或是心理疏导。一些学生就会产生极端行为。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从容地应对事物,以宽容理性的心态面对。遇事不急不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才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在学校里建立一个发泄房,有情绪的学生或者老师,都可以进去发泄。还要建立一个心理咨询所,学生可以和咨询师沟通交流,为保护学生的隐私,学生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寻求帮助[3]。

综上所述,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进步。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要随之进步,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首先要认识到,安保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安保工作人员的地位,提高工作待遇。招收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安保力量建设。其次,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提高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湖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4):107-112.

[2]贺兵,杨蓉.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边缘化对策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151-155.

[3]李明军,尹佐峰.高校如何创新性开展安全保卫工作[J].科教文汇,2012(22):180-181.

作者:张健聪

当前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3:

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与非课程实施路径

【摘 要】当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从课程的角度来看,专设课程是推进生命教育的最佳路径,但在专设课程开设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学科渗透课程、专题课程、主题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非专设课程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考量和路径;从非课程的角度来看,包括学校文化在内的一切育人载体都可以纳入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来,即生命化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非课程

【作者简介】卢锋,新教育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浙江温州,325105)所长助理,博士,翔宇教育集团研究院主任,一级教师。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此后,生命教育在学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人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认为教育就是成全生命、成就生命的事业;也有人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个方法、一种原则,认为教育要激发生命活力、实现生命幸福,生命教育必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更多的人则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门课程,认为要围绕人的生命开展教育教学,让受教育者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发展生命,认为生命教育是和其他课程并列的一门综合课程。

学界对生命教育大致有三种理解:一是广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在教育起点直面人的生命,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生命的本性,让受教育者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二是狭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具有专业性,有其特殊的主题和领域,如死亡教育、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灵性教育、生死教育等;三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促进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保全生命、发展生命的技能,从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三种理解侧重点不同,各有特色,但殊途同归。讨论三者的差异不是本文的意图,笔者尝试从课程和非课程两个维度做个梳理,介绍生命教育常见的实践路径,便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路径

(一)专设课程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服务和产品,把生命教育落实到课程上是实施生命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真正让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施有专门教材、专门教师、专门课时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徑。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比较典型的有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新生命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生命教育”课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的“生命生存生活”课程等。以朱永新的“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为例,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课程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开展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1]配套课程教材《新生命教育》从安全和健康、养成和交往、生涯与信仰六个维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生命教育有专门教师、专门课时,指相对固定教师(思品、心理、班主任等,也可若干教师组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每周1课时)来开展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在我国台湾地区开展得较为系统和完善,台湾学者很早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八大课程目标——培养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有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追求生命的理想;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从2005年起,台湾地区把生命教育列入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各高中可选开其中一至两门课程。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被纳入“德育、公民与国民教育”体系,课程名称也以活泼主题呈现,如“成长列车”“让生命高飞”等,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涵四个内容:人与自己(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困难);人与他人(认识与尊重他人,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人与天(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探索生死、信仰等);人与环境(欣赏和爱护大自然,关爱世界、心系国家)。

对于生命教育专设课程而言,虽然近年来不断有两会代表提交“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但目前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并没有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少学校以德育课程化、课程改革创新、特色课程基地等名义实施生命教育专设课程。

(二)非专设课程

非专设课程虽然没有专设课程所具有的专用教材、专门教师、专有课时,但同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非专设课程按照形态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课程形态:

1.学科渗透课程。

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上海纲要》)明确提出:“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2]

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课程,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缺点是当“生命教育人人可说、人人可做;处处是、时时是、事事是生命教育”时,生命教育可能陷入泛化、空化、虚化的窘境,最终沦为口号,无法落地。

2.专题教育课程。

专题课程有着清晰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也是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上海纲要》提出:“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

生命教育专题课程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缺点是随意、不系统,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不能满足生命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全面提升青少年生命素质的需要。

3.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和专题教育课程的区别在于:主题课程不是由国家设定,没有相对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目前,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探索出很多卓有成效的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如每月一事课程:通过习惯养成的途径来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确定人生最重要的12个习惯为教育主题,从一件小事展开,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主题展示、成果评价等形式,将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晨诵——选择生命主题方面的经典进行诵读;午读——生命之间借助书籍深入沟通;暮省——师生对一天的生活进行回顾、展望、思考、反省、体悟。电影课程:电影是生命的浓缩和精华,是超越时空的生命记录,是生命教育最佳的艺术呈现。通过观看精选的生命主题电影,师生感悟人生、思考人生。

主题课程的特点是个性化和特色化,有利于创新生命教育的多种实践路径,让每个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各具特色、各显神通。

4.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4]

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难以细分,只能做大致的归类和罗列,常见的有班团队活动、戏剧话剧、纪念日活动、夏令营、自然教育、仪式教育、礼仪教育、升旗仪式、学生社团等。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特色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以台湾地区为例,有周期性的活动,如祈福、小区参访、艺术季、禅坐、静心、正念、读书会、周记、生命斗士、植栽、孵蛋、清明追思、圣诞感恩等;也有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如保育院关怀、小区关怀、送爱到非洲等爱心募款;还有一些非例行性活动,如溯溪生命探险、写一封信给自己、单车成年礼、爱心义剪、治疗犬、亲子营、照顾流浪狗、野外求生、感恩大体(遗体捐赠者)、云水书车(图书漂流)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参与度高、体验性强、互动性好,学生收获大、感悟深,符合生命教育教学的逻辑,是值得学校大力推广的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实际上就是课程之外的有助于影响学生生命的所有途径和方式。这种路径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其理论基础在于,生命教育就是成全生命的教育,一切教育皆是生命教育,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教育都必须是生命教育。这样的理解也几近于理论界所言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教育是對人的既有自然天赋的诱导,是对人的生命自然中的潜在可能向着其现实化的成全。”[5]

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说,一切教育都是指向生命的,因此,学校的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和开展,必须是有目的、有设计、自觉的过程,这也是生命教育视野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使命、愿景、价值观

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决定学校呈现何种姿态的核心要素,它回答了学校为什么存在,要去向哪里,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等等。如在新教育实验学校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学校的教育使命;“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绽放每一个生命”等是学校的愿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是学校的价值观。因此,一个学校要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写入学校的“根本大法”中,只有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整个学校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二)校训

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方式是校训,它明确地回答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一个好的校训,不仅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品位,也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校训对教育共同体起着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如河北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的校训“要有光”,江苏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的校训“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浙江温州翔宇中学的校训“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都充满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唤醒人的生命。对于历史相对悠久的学校而言,如果校训没有显性的生命教育表征,就要对校训做生命教育的阐释,从而丰富校训的当代内涵。

(三)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守护和保障,没有制度的维护,学校文化将沦为口号。制度是教育共同体遵守的“契约”,制度规范一旦通过,教育共同体所有成员就必须执行。生命教育要在制度中得到落实,首要的就是要守住“底线”,明确规范。如翔宇教育集团的所有学校都有一条规范“翔宇人不随地吐痰”,这是底线,是基于信任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律和坚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不是约束而是发展。其次是要在师生中寻找生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在于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力量和可能性。“底线+榜样”的制度是基于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帮助每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环境

学校要努力打造成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美好的校园环境给师生美好的生命享受和体验。有的学校利用美丽的校园风景,有的学校用心营造充满关怀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品格。在台湾台北护理学院有一个“愈花园”,通过园艺治疗让学生面对失落、纾解情绪。学生难过时可坐在“泪痕”石雕下放声大哭,因为石雕的寓意就是“我有悲伤的权利,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想哭就哭”。

(五)其他

学校工作中还有很多细节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如:垃圾桶的分类、座位的布置、课桌椅的高度、作息时间的安排、课间音乐的选择、阳光体育的落实、校餐的膳食结构、校服的设计、生命教育场馆的建设……更多的路径和方法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探索中生成。

生命教育应该是课程,需要我们有序开展;生命教育也应该是理念,需要我们润物无声。值得注意的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在学校生命教育中,没有教师的生命幸福,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生活;没有教师的生命精彩,就不会有学生的生命绽放。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2-18.

[2][3]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shmec.gov.cn/attach/xxgk/1274.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from=timeline.

[5]黄克剑.生命化教育须从随顺人的生命自然说起[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1.

作者:卢锋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个人总结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