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方案

2022-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以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领域、生源与规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的建设、国际化培养与政策措施等),以期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艺多学科发展、主要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本科大学。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学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5月申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一、指导思想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按照“育人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着眼于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目标,站在战略高度和国际视角,小范围、大幅度、多样性地开展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工程应用性教育与实际工程的适应性,努力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为着力点,以长春工程学院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验,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统筹规划学校教育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培养造就一批安心基层有作为、发展提高有基础、适应现场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能够探索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形成有效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业考核模式;建立主动适应、自我约束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机制;探索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经验,形成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的鲜明特色,显著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三、专业领域

1.专业领域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领域的确定是根据长春工程学院办学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以及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学校传统专业优势,以长春工程学院特色专业为重点,结合校级试点专业,选择基础好、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积累丰富,特别是有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良好基础的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作为申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这5个专业不仅是吉林省特色专业,而且在东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具有长期依托行业办学的得天独厚条件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所选专业具有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生源与规模

实施“卓越计划”的每个试点专业学生规模在40人左右,组成途径主要是在招生时实行计划单列,招生宣传时明确试点教学组织要求与有关政策,录取后直接组建试点班级;也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从非试点班级中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批准转入试点班级。对参加试点班级学习,确属不适应者,或个人提出申请需要转入非试点班学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3.培养层次

培养层次主要面向本科层次学生。

四、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着力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优先引进具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特别要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科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2)制定教师到企业锻炼计划。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培训和轮训,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3)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工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备至少2年的工程经历”的规定,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费和待遇等保证性政策,实施工程实践培训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职务聘任等环节的制度,调动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自觉丰富工程经历、提高工程能力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改造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5)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每年选拔和组织一批工程教育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相关高校考察和培训,特别到我校与英国西苏格兰等开办的国际合作工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工程教育试点工作组成员。每个试点专业根据企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特长选择不少于5人的企业教师,主要参与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制定与修订;企业指导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并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2)邀请大型企业高管作为学校试点专业组织机构负责人和兼职教授。试点专业负责定期邀请相关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每学期讲座(报告)次数不少于3次。

(3)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保证与校内教师同酬,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作为聘请兼职教授及学术交流活动经费。

五、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人才培养(4年制)模式采用“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3年为校内培养,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生产、设计、施工、运行等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讲授,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六、国际化培养

学校以国际视角、战略眼光思考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合作教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提高工程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深化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内涵建设,拓宽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视野,努力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七、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构建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八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即教学决策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舆论宣传系统。这七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闭环体系。“八位一体”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教学总结和诊断评价、反馈调控”八个实施环节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并通过及时调节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质量管理体系。

八、政策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和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试点单位成立由企业参与的工作组,具体组织专业试点工作。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拨专款给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必要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教师培训和聘任、学生生均教学附加经费等开支。

3.学生待遇

学校将采取提高试点专业学生奖学金覆盖面及贫困生助学贷款覆盖面、优先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等措施吸引学生加入“卓越计划”教学改革试点班。

4.教学管理

(1)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级学生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等教学管理规章和办法,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试点工作目标,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

(2)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评价检查。

(3)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期检查和最终验收标准,建立年度检查、中期评价、结束验收的实施质量保障机制。

(4)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奖励办法,对中期评价、后期验收取得成效的试点专业集体给予重点奖励,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

(5)制定配套的知识、能力、品德教育大纲和考核纲要,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要求。

5.毕业标准

学生学业标准包括两部分,既要达到试点专业全学程最低学业标准要求,又要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业标准。学生在学有余力时可以选修本专业更多的选修课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全部课程,德、智、体合格,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和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学籍管理

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试点班级与普通班级之间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建立学生参加试点专业教育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适于改革试点的学生可申请转入普通班级继续学习。

7.教师评聘与考核

改革教师评聘、考核和培训制度。建立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设立“工程型”教师称号,给予相应的津贴补贴。建立试点专业教师年度考核和评职的优惠制度,确保和调动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九、结语

学校工作方案是从学校工作层面为成功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而制定的具有创新性和体现本校特色的工作计划。其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机构、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内容不仅要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而且要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予以具体落实,并接受评估和检查。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侯丽华

第2篇:云南印发方案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

编者按: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为两方案全文。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行动

1.开齐开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开设体育必修课,可采用体育社团、俱乐部等形式组织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2.完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运动特长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3.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陀螺、秋千、霸王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积极组织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

4.建立具有云南特点的教材体系。充分整合云南特有传统体育资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运动项目特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和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等编制云南省学校体育地方教材。

5.改进教学模式。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新型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竞赛规则等内容。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6.保障锻炼时间。科学安排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保障学生每天课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青少年学生军训要求,保证军训质量。

二、实施学校体育联赛全覆盖行动

7.建立学校体育联赛体系。立足校园,建立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联赛体系。构建校、县(市、区)、州(市)、省四级纵向递进,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各学段内横向竞争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冬夏令营)制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同制定学生(青年)体育联赛目录,定期公布联赛计划,明确运动员等级办理和竞赛成绩折算体育考试分值等事项,引导学生科学参赛。

8.夯实校内体育联赛基础。小学低段要以兴趣培养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趣味性技能比赛。小学高段和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应按项目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代表队,定期开展不同项目的校内体育联赛。鼓励学校按年级或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情况开展多层次、升降级的体育联赛,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

9.开展校际体育联赛。各地区要利用城区学校集中优势,定期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校际的主客场比赛。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建设各项目学校代表队,定期开展训练。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跆拳道、武术、跳绳、拳击、轮滑等项目比赛。

10.开展选拔性竞赛。合并省学生运动会和省青少年运动会,改称省学生(青年)运动会,每3年举办1次。各州(市)、县(市、区)每3年举办1次学生(青年)运动会。重点打造以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四级联赛总决赛,并利用寒暑假举办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主要项目的夏令营和冬令营。积极承办国内外高水平青少年体育赛事。

三、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提升行动

11.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通过公开招聘、轮岗、对口支教、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鼓励学校聘用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担任专(兼)职体育教师。建立高校对口帮扶中小学体育工作联动机制,扩大体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范围,实施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专项培训计划,分级分类轮训体育教师,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升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12.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感。切实保障体育教师权益,将体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间操、体育活动课、课余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计入工作量。各地区各学校要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考核评价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体育课课时量与其他科目等分值核算。推动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评先(包括教学成果奖、优秀乡村教师表彰、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义务教育学校每学年按照不低于1 500元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经费,其他教育阶段学校参照执行。

13.加强体育场地设施保障。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建好、配备满足体育课程教学和竞赛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设备器材。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設备。加强城区条件薄弱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共享、校内场馆改造等方式,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

14.加强社会资源统筹整合。各地区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坚持社会体育场地建设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相结合,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内或周边。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采用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

四、实施体育教育深度融合行动

15.推动体育学校改革。因地制宜将体育学校教练员指派到中小学任教或担任外聘教练员,承担体育课教学、课外训练和组织体育竞赛等工作,并负责挑选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依托州(市)级体育学校成立体育后备人才集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场馆和体育中心等资源,在寒暑假广泛开展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集训工作。

16.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整合原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评定命名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鼓励各校整合资源,按照“就近、安全、方便、合规”的原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低收费”的办法,积极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学校、学生体育协会等合作,因校制宜建设各项目运动队,开展业余体育训练,逐步形成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高校专业化的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17.畅通体育人才成长渠道。探索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以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为突破,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省队建在高校、州(市)队建在中学。扩大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范围,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索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成长”的联动机制,建立体育学校学生直升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单列高校体育专业专升本招生计划,并逐年增加招生名额。

五、实施体育评价改革提升行动

18.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等各学段全部学生。监测结果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纳入学校对年级、班级、班主任的考核指标,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指标。

19.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双高”建设成效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状况按州(市)、县(市、区)、学校等进行排名,建立排名结果与支持政策、经费投入等挂钩的资源配置导向机制。逐步扩大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和试点高校范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和视力健康年度述职,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20.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将体育科目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发挥体育考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掌握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21.强化督导评估及结果运用。将学校体育纳入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视力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六、实施学校体育发展强基行动

22.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各地区成立学生体育协会并依法到所属民政部门登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体育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建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努力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项目。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在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開展训练、竞赛等活动提供便利。

23.健全完善体育风险防控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健全完善含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在安全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管理责任都到位的情况下出现的体育意外安全事故,未经依法依规调查核实,不得认定为教学事故,不得追究教师和校长的责任,不得影响有关人员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为学校体育教师、校长和管理人员“松绑”。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2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各地区要建立组织、宣传、机构编制、教育、体育、财政、发展改革、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的相关措施。

25.加强学校体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盘活和利用好现有体育设施设备。有条件的高校可试点实施学校体育奖学金制度。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美育课程和教材提升行动

1.推动学科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美育内容。高校公共基础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重点挖掘与运用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语言美、心灵美、礼乐美等美育资源。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科学等课程,重点挖掘和运用体现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的秩序美、结构美、和谐美等美育资源。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重点挖掘和运用体现意志和力量的勤劳美、健康美、运动美等美育资源。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相辅相成。

2.拓展课程内容。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养成幼儿语言美、行为美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广泛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美育课程,增加美育课程的可选择性。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学校结合实际开设有特色的美育选修课程。鼓励职业学校将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支持高校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3.加强教材建设。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鼓励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鼓励学校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按照音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比例,作为校本教材必要的补充和完善。高校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美育教材研究、编写、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

二、实施美育教学改革提升行动

4.开齐开足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不低于总课时的9%开设艺术类课程,有条件的学校按不低于总课时的11%开设。普通高中要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不低于6个学分(108学时)。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不低于2个学分(36学时),选修课不低于2个学分(36学时)。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高校开展学生跨校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和学分互认,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可毕业。

5.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创建一批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美育名师,引领美育教学改革创新。

6.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社团、课外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至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努力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合唱团、乐团、舞蹈队、戏剧社和绘画、陶艺、手工、书法、电脑美术等学生艺术团体,并为艺术团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学校艺术团团长由校领导担任,学生自愿参加,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管理。高校要组建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到2025年,全省重点建设30个高水平示范性大学生艺术团、50个示范性中学生艺术团和100个示范性小学生艺术团。

三、实施美育办学条件提升行动

7.加强美育师资配备。各地区要加大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在每年教师招聘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门招聘美育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学服务。鼓励高校美育教师、优秀文艺工作者等到中小学校兼任美育教师。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上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鼓励聘任社会艺术名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推动高校一流艺术类专业点建设,加强师范类艺术教育专业建设。

8.整合社会美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高校美育改革成果等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推动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场馆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假期托管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9.建立完善帮扶机制。各地区要加大对美育基础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统筹组织县域内优秀音乐、美术教师到边远农村中小学开展走教活动,用好我省目前实施的“1+N”异地同步课堂,保证课时开足开齐。实施“特岗计划”优先满足农村音乐、美术教师需求。支持高校开展美育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实施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

10.保障美育教師权益。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加大激励力度,确保美育教师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表彰奖励、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有关培训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加强美育教师培训。

11.完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美育场馆。加强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共享、校内功能教室改造等多种方式,加强城区条件薄弱学校美育场馆建设。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配备美育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设备。

四、实施美育评价改革提升行动

12.完善评价机制。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政策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在普通高中等级评估认定中加入美育内容。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13.改进评价导向。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美育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初中学生音乐考试和美术考试方案,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考试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艺术技能。

五、实施美育强基行动

14.健全学校美育管理体系。成立云南省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鼓励各地区参照成立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美育教研,教育行政部门应至少配备1名美育教研员,研究、指导和服务学校美育教学;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生艺术团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15.完善校内校外展演体系。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态化美育展演机制。积极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集体性展演活动。每3年分别组织1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每年举办1届省级初中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创建一批云南省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

六、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6.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应有承担学校美育工作职能的内设机构并配备与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力量;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做好学校美育经费保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机制,多渠道筹集美育发展经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协调配合,统筹用好编制资源;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配齐配足美育师资;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统筹规划学校美育场地建设;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推动文化艺术场馆面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美育志愿者服務活动。各地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的相关措施。加大学校美育工作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学校美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17.加强美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美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建设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各级各类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校美育工作。

(来源:云南发布)

第3篇:为贯彻《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天津市科协和市教委联合出台并印发《实施方案》

6月19日,市科协联合市教委出台并向天津市各高校印发了《贯彻〈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了天津市高校科协建设和发展目标,即分类管理现有高校科协,积极稳妥推进高校科协组织建立和发展。到2015年末,市全日制普通高校全面建立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科协组织;“十三五”期间,全市所有公办大专院校和拥有较多科技工作者的民办高校都要建立科协组织。

《实施方案》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天津实际,对高校支持高校科协完成五大任务进行了细化,分成了13小项任务。分别从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举荐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和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等5个方面进行细分。《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程序、营造发展氛围和提供周到服务等四项保障措施。

(文/天津市科协企事业部)

作者:天津市科协企事业部

第4篇: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

旗风学校初中部2011年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主题及目标

通过防溺水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防溺水教育的各项制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领导机构

组长:尹少军

副组长:陈光丽张军陈瑞王天平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措施

1、举行一次国旗下主题教育讲话,强调“六不”规定: 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③不在无监护人和教师看护的情况下游泳。

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⑥不到危险水域边玩耍和捕捉鱼虾。

2、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

3、发一封致学生家长防溺水教育的公开信。同时各班班主任利用校讯通,给家长发一条防溺水教育的信息。

4、各班出一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开展一次排查安全隐患活动,配合总校集团办摸清我校区附近的危险水域。

6、举行一次“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7、各班设立校外义务监管员,广泛搜集学生校外活动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家长或老师进行教育。

8、各班摸排游泳嬉水学生并造册上报,并对有关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同时用电话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严管孩子私自下水游泳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9、节假日安排教师到江边、水塘边及学生经常玩耍的地方巡查,发现并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10、同时注意防台风、防暴雨教育。

大涌旗风学校初中部2011年3月

第5篇:学校防溺水教育工作方案(精选)

小学防溺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能,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工作主题及目标

通过防溺水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防溺水教育的各项制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活动内容及措施

1、举行一次国旗下主题教育讲话,强调“六不”规定: 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③不在无监护人和教师看护的情况下游泳。

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⑥不到危险水域边玩耍和捕捉鱼虾。

2、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

3、发一封致学生家长防溺水教育的公开信。同时各班班主任利用电话,给家长发一条防溺水教育的信息。

4、各班出一期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5、开展一次排查安全隐患活动,摸清学校附近的危险水域。

6、举行一次“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7、各班设立校外义务监管员,广泛搜集学生校外活动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家长或老师进行教育。

8、各班摸排游泳嬉水学生并造册上报,并对有关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同时用电话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严管孩子私自下水游泳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9、节假日安排教师到江边、水塘边及学生经常玩耍的地方巡查,发现并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10、同时注意防台风、防暴雨教育。

2012年8月4日

第6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整改方案

XX牧业寄宿学校 2012年11月1日

一|、B3艺术课程开设:没有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今后应将本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艺术(如冬不拉的规范教学,黑走马舞蹈的规范教学,哈语诗歌演唱等)纳入学校艺术教学中。

二、B5考试评价

三、B6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学生参与面

四、B7 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

五、B8艺术教育资源开发

六|、B10艺术教师的数量、结构和待遇

七、B12艺术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八、B13组织与管理:没有艺术校本教研,学校在这方面应加大力度积极组织艺术教研活动,打造自己的本土色彩。

九、B14场所器材和资料:我校没有充分的艺术教育专门的场地,也不能为艺术老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料,在这方面应加大经费投入。

十、B15经费保障:学生公用经费较少,学校公用经费只能保证基本教育正常开展,所以器材均属局配,经费保障有待提高。

第7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琚湾二中

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力争缩小年级、班级之间软、硬件之间的差异,缩小年级、班级之间教师配备的差异,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

二、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一)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

(二)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1、以市进修学校的教师学科素养大赛为契机,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培训。

2、抓好教研组特色建设,教研组活动要扎扎实实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

3、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4、 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教师的全员培训率达100%。

5、继续抓好高学历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学历进修,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6、举行各类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四、制定措施,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一)学校制定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制定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质量监控制度和质量分析制度,从而确保各个学科、各个班级均衡发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进课程改革

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现有教师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加强研讨,搜集课改信息,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及指导水平。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定期学习、讨论《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内容,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用课改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以讨论促发展,以研究促提高。借鉴上期经验,我们还将不定时组织教师在一起研讨、分析教材,反思教学行为,讲获得的经验,也讲感到困惑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困难。

3、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

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4、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

课堂是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做到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

琚湾二中

2012年2月

琚湾二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有关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实践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李前敏

副组长:李家永 王念强李喜红

组员:董洪伦 雷成英 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6846567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以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琚湾二中

2012年2月

第8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苍溪县五龙镇中心小学校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学设备高标准,教师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我校薄弱学科、薄弱师资、薄弱管理为突破口,均衡配置班子、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缩小城乡办学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和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扩散作用,大力推进五龙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学校教育资源自查摸底,弄清现有资源情况,拟定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1已建设有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信息技术室、实验室,还差音、体、美、劳动技术教育保管室、档案室、教育仪器保管室、形体室、工会活动室、多媒体阶梯教室9间。学生用计算机50台,办公用计算机12台,差教师备课电脑44台。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无专职美术、体育教师,音乐教师差1人,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尚差英语教师1 人。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与陵江镇小结对,在陵江镇小的结对帮扶下,力争实现与县城名校在人、财、物、管理架构上共享,尽快解决我校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

(一)大力改善学校硬件环境

1、新建教学楼。改变内操场外低矮教师生活区,修建成教学楼、功能室综合楼,增添教室15间,音、体、美、劳动技术保管室、档案室、教学仪器保管室、形体室、工会活动室、多媒体阶梯室9间。

2、校园扩容,征地10亩。在公寓与新教学楼缺口处架设天桥到旧幼儿园,将旧幼儿园校区改为运动区,并征用活动场地10亩。

3、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布局校园,将旧教学楼门厅改朝校门口,旧教学楼后墙改为教学楼正面。现有内操场种植花草,与教学楼形成整体,建立花园式教学区,实现教学区与运动区分离。校园建筑物外墙以迪士尼希望小学教学楼外墙

- 3

2、互助内容

(1)结对学校实行“四个一”模式。即管理一个样、考核一个样、教育科研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 (2)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相交流逐步实现我校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3)班子成员、教师队伍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4)硬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尽力支助我校,逐年改善。例如城区学校更新电子设备后,将原来电子设备捐助于我校。

(5)城乡师生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共同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冬季运动会、科技节和名校督导我校学校工作、联谊开展行政工作会议等。

3、结对帮扶具体措施 (1)学校工作。

在我校已形成的办学理念基础上,结合名校团队指导,进一步定位学校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建构学校新型管理模式和师生评价体系,实行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同较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具体从学校管理、教师交流、制度执行、学生学习、后勤保障等方面研讨、交流,共同提高。提升我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向管理规范化、条件现代化、科研课题化、环境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2)德育工作。

一是与名校共谋德育工作思路,建构德育工作机制。学期

- 5帮扶教师备课、讲课等,提高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七是专家团队深入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水平。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高品位学校。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 7 -

第9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工作要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作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系列课型达标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规范教研流程,使“1+2”校本教研走上精细化轨道。(“1”即教学中所生成的问题、“2”即依托问题所进行的组内教研与集体大教研两中教研形式)

1、“1+ 2”校本教研流程:引导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两种教研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中反思(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研究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收集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其效益。通过规范教研流程,力争在教研形式和教研的实效性上有所突破。

2、鼓励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3、注重“1+2”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

4、组织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活动,协助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以活动促发展,造就睿智、博学、儒雅之生。

1、以构建“书香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在低年级阶段以图画书为阅读重点,更重要的是进行海量识字实验。在中高年级以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等为主,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读书课上通过“读写绘”,“讲读书故事”, “精彩故事”,“激情诵读”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个神秘的心灵世界,在一次次童书穿越生命的历程中,在老师、家长、孩子情感、思想的互相编制中,让孩子获得宝贵的童年财富。语文教师每人一个特色读书项目,开展“晨诵、午读、暮醒”生活方式,从细微处着手,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愿望。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上路,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2、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学科类、艺术类、科技类、制作类等如乒乓球、足球、篮球、演讲、课本剧、经典诵读、竖笛、合唱、电子琴、绘画、书法、精彩写作等选修课程,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修,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阳光大课间“一级一品”整体推进:下午阳光大课间调整为30分钟体育活动。实行“一级一品”,一年级小跳绳形成绳操,二年级呼啦圈,力求有造型设计,三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四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五年级校园韵律操,六年级花样跳绳。

(三)系列课型达标活动通过验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达标初验活动,初验活动结束后,组织未达标教师继续对立标课进行学习,研究,教研组内对其课堂进行剖析,指导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争取通过第二轮教研组验收。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流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宁城县苏木皋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都严格按照所教学科的常规进行。

2、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形成一整套切合学校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监控措施。利用常态调研、随堂调研、集中调研等形式进行监控。具体由教务处、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实施。

上一篇:科技强警方案下一篇:沧州市人民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