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国家和社会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重视, 为此, 国内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专家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堪忧。

1 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1.1 心理健康标准混乱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各地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 由于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标准的理解不同,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不统一, 很多教师还把学校规章制度要求以及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中的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要想扭转这种局面, 必须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标准。

1.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

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生视为病人的医学化模式, 强调的是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有的学校把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只要测验不达标的同学就被视为异类, 必须接受学校的治疗, 而在此过程中, 会诱发学生的自卑感, 可能受到其他同学的疏远和嘲笑。有的学校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 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案例都是偶然的极个别的, 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 这种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不能给学生心理带来疏导和启发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具有针对性的, 不能一概而论, 也不是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可以解决的, 必须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

2.1 确立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2.1.1 区分好状态与特质

学生在处理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 难免会因某些事出现情绪波动。例如, 某次考试失利, 导致某段时间郁郁寡欢。这是一种状态性的问题, 是随着时间可以消除的情绪波动。而有些教师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 便将此状况视为该生心理出现了问题, 这就将原本是状态性的问题上升到了特质性的问题。何谓特质性问题?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固定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才称得上特质性问题, 例如某生性格暴躁经常打架或是某生有自闭症等等。要想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首先要明确状态性问题和特质性问题的区别, 并做到正确处理和对待。

2.1.2 明确连续与二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互统一的, 不能将一个人单纯定义为心理健康或是不健康。因为一个人的性格中有好的一面, 自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不能因为某些心理缺陷而忽视了其人格中健康良好的一面。而且, 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要引导学生向好的一面发展。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避免将学生截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类。

2.1.3 正确看待正常与异常

学生在青春期极易出现逆反情绪, 导致某些叛逆行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 这是由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的, 是这个年龄段普遍会出现的问题, 具有阶段性, 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异常问题是指那些不具有普遍性的, 或者程度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学校恐惧症及某些反社会行为等。

2.1.4 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我国现行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依据大多数人的行为表现而制定的, 寻找共性是其出发点。但是, 人各有不同, 不能因为某些共性的问题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要注意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既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 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2.2 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1 讲求心理教育全面渗透

所谓课程化, 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当作一门课程来设置, 由专门的心理老师任教。但是, 这种方法存在缺陷, 心理课的开设对于学生心理固然有好处, 但是如果其他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 也势必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讲求全面渗透。

2.2.2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目前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存在很大缺陷, 它向学生传授的还是关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学科和理论知识, 而不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学校不应只是死板的灌输理论知识, 更要结合学生实际,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2.3 从整体原则入手引导

学生的心理出现异常, 与其成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时候, 不能单方面从学生的心理缺陷入手治疗, 更要考虑其成长环境等大的因素, 力求从整体入手, 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例如, 对待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 不能单纯告诉他学校不可怕, 更要探求其患病原因。很可能, 他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导致自卑, 或者学校有同学经常欺负他。只有从根源入手,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显而易见, 国家、社会和学校, 甚至家庭都要联合起来, 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美好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统一心理健康标准和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所在,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正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目前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属于新生事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 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 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 李万兵, 龚丽萍.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初探[J].教育探索, 2011 (09) .

[2] 姜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模式初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3) .

[3] 余秀林, 史玉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辽宁教育, 2013 (11) .

上一篇: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及优化措施下一篇:信息管理在公路试验检测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