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2022-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世纪是法制化的时代, 整个世界都要靠法律去规范。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早在1986年就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党的十七大提出,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法治精神,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从我们的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加强学校法制建设, 必须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抓好“四化四结合”。

1 整合法制教育资源, 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1.1 建章立制, 确保学校各部门法制教育责任制度化

学校要把依法治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形成一个由校长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党、政、工、队、妇、后勤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教导处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做到每月四节法制课, 每生有一册法制课本, 每班有一名授课老师, 每季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 形成制度, 长期坚持。在具体实施中, 以德育处为主, 少先队全力配合, 以班主任为轴心, 各个年级纵向沟通, 年级内横向联系, 同心协力抓好法制教育。同时学校聘请了当地政法部门干部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 让他们参与制定和落实学校的法制教育、安全、保卫等工作, 给学校领导当好参谋。

1.2 精心组织, 确保课堂法制教育科学化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结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 确立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法制教育。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 使用专门的《法制教育读本》作为教材, 人手一册, 每月四节, 由班主任兼任课程教师。任课教师按照《标准》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认真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学校不定期组织检查, 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 各科教师把法制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 进入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课堂。学校还要求任课教师要自选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灌输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 达到相应的目标层次, 使全校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 达到相应的法制教育目标。

1.3 广开渠道, 确保法制教育形式应多样化

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文化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标语、板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主题班队活动、举办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大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法制文艺节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加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先后请法制辅导员为全校师生作了《浅析南宾镇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成因及对策》, 《如何保障在校学生安全》、《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探讨》《认清法轮功的罪恶本质, 自觉和法轮功作斗争》等讲座;发动学生制作手抄报, 宣传法律知识;设置红领巾学生广播站法制宣传栏目, 每年学校定期出法制宣传专题板报, 各班定期办法制宣传专题黑板报。学校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设有法律小知识专栏, 每期宣传法律知识。要求学生观看石柱电视台开设的法制宣传栏目和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 并在班队活动上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以谈感想、提建议、写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意识的侵害。

学校结合《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专题片、电影等。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 避免了抽象的法律条文和观念灌输,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加强合作, 确保学校、社会、家庭法制教育三位一体网络化

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重大责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这一主导作用将会日益增强。青少年走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接触,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及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 是人在最佳年龄塑造性格的最佳场所, 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的产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首先必须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甚至是法盲, 子女的法律意识就很难增强, 甚至产生负效应。为把学校、社会、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 学习法律常识, 发放法律知识通俗读本, 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 评比学法守法优秀家长、优秀家庭等, 引导家长学会科学育人, 提高家教水平,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奠定了基础。

我们不仅要求家长自己要学法守法, 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 告诉他们“打人犯法, 杀人偿命”, “小来偷针, 大来偷金”, “一个鸡蛋吃不饱, 强盗名声背到老”等。学校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制度, 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法制建设的积极性, 让他们为学校法制建设献计献策, 共建安全文明校园。

常言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小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处处讲理讲法的环境, 他也会耳濡目染, 受到良好的熏陶。为了不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到学生, 学校同社区居委联系, 在社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 使学校、家庭、社会法制教育三位一体, 逐渐形成网络, 共同教育青少年, 让他们健康成长。

2 坚持四个结合, 提高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1 把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不要贪图享受, 互相攀比。报刊、电视、网络上的许多典型事例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上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纪律不好, 学习不好, 走向社会后不守纪, 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对此学校要求各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针对小学生“过生日请客”、小学生不上课去玩游戏等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从资料上、网上查找因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明白, 小学生过生日互相请客容易造成互相攀比, 一旦没钱就可能走上邪路。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长大才会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2 把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

美好的理想, 远大的理想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也是消除和抵制各种错误观念的有力武器。学生缺乏理想, 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对前途丧失信心, 久而久之, 造成精神空虚, 思想颓废, 走上邪路。普列汉诺夫说得好:“人越是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而奋斗, 所表现的忘我精神越大, 他在懂得发展的阶梯上攀登得越高。”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 培养成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人,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 提高青少年共产主义觉悟, 这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道。我们通过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结合起来, 自觉地按照社会的需要,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探索、奋斗。

2.3 把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当前, 有相当一部分犯罪青少年不仅对法律无知, 而且道德修养极差。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就是要让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的道德评价,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风貌、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新一代, 在他们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 不给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学校通过集体朝会、班队活动、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语文课、美术课等, 既给他们讲道理, 又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悟, 让其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灵之中。

2.4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卫生、消防工作同学校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卫生、消防等工作, 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一方面在校园内加强了群防群治, 把学校师生员工组织起来, 建立了校园义务巡逻队和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组织, 进一步加强了文明礼仪示范岗、卫生监督岗、纪检岗、安全岗等建设, 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将知法、守法意识渗透到校纪校规、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另一方面, 学校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消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从各方面的资料调查显示,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全社会的棘手问题, 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仍处于上升态势, 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警惕。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适应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学校必须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设, 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增强他们的守法观念, 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上一篇: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4例的护理干预下一篇:浅析油气田开发中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