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中华民族文明继承和发扬,关系到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建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词:青少年成长思想建设问题原因分析对策说建议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1:

加强对在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在校学生;法制教育

近年来,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日益成为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犯罪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检察机关,如何在审查办理在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原则,实现依法办案和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惩罚犯罪和挽救涉罪青少年的有效结合,对于构建法治河东、平安河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东检察院努力探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与学校积极合作,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全力做加法,不断丰富法制教育形式

为避免枯燥的说教式宣讲引发受教育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河东检察院根据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及发案原因,适当增加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频率,不断丰富教育形式。

一是“宣讲法律”强调“通俗易懂”。找准案件易发时段,在寒暑假前、开学之初及时深入学校,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年龄段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使其从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用心倾听。二是“法庭观摩”注重“深化认知”。针对发案率偏高的学校,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真实法庭庭审,使其在庄严国徽下真切感受检察官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法官依法判决惩处罪犯,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庄严性、权威性以及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三是“文艺活动”力求“喜闻乐见”。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剧本,排练演出,将情景剧《明天,我们重新起航》送进校园,以生动、直观,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二)认真做减法,建立“四位一体”帮教模式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起诉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代理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三)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六)落实依法治校

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深人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大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力度,对校园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严格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对发生责任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作者:刘钰

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2:

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建设问题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中华民族文明继承和发扬,关系到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建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青少年成长思想建设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说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等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关心青少年思想建设问题,是加强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成长中的思想建设问题,成为当下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青少年处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在接受正确教育能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变成最优美的风景画,但是也会受到不良思想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可能在思想中涂上污浊的色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建设情况,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对对当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青少年成长中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在青少年成长中思想教育中,学校教育浮于表面

首先,学校的德育只浮于表面。以德育为核心,讲了许多年,但重智轻德的倾向久久不能克服。素质教育在许多地方成了应试教育加素质教育,学生的负担始终降不下来,成为一大顽症。有些学校在智育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为了保证智育成绩,德育课不得不经常给智育课让课时;有的学校只重视分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得到各种表扬,就会成为“好孩子”,到处受欢迎。而品德好的学生则很少受到表扬,他们常常因考试成绩稍差而受到歧视。德育课的成绩很难量化,往往只凭老师的一纸评语,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品德的好坏,在升学中得不到任何反映。

其次,对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不力。部分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法制教育匮乏,造成青少年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薄。有的对法律一知半解,甚至不懂法律,在犯罪作案之前及作案过程中难以自我控制。很难考虑到所作所为的危害性和将要受到的法律制裁。

2、在青少年成长中思想教育中,家庭教育缺乏沟通

家庭的关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在人际氛围不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生活中伴随他们的多是争吵、打骂,他们难以体会到家庭的温馨,缺少来自长辈心理上的抚慰和应有的生活上的关照,容易形成思想上的偏激。另外,当前中国家庭关系正在逐步丧失,“代沟”现象正在形成。由于独生子女居多,既有四个长辈甚至六个长辈呵护一个孩子,对孩子宠爱有加,让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也有生活在单亲家庭、问题环境中的学生,其成长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庭与青少年之间缺乏沟通。成年人与青少年到底应该如何沟通,在监督、管理、教育、引导的同时,在一个家长制传统浓厚的国度,这是一大难题。成年社会不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不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社会体验不足。虽然现在青少年在接收信息方面较过去大大增加,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书本、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是间接的。学生目前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一些好习惯、好品德,对他们来说,没有切实的体验比较遥远。父母长辈对青少年的说教往往比较空洞,只是单纯的教育,这些习惯在他们的脑海里不能形成影响。

3、 在青少年成长中思想教育中,社会教育潜移“墨”化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熏陶各种良莠不齐的风气和观念冲击着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黄、赌、毒、黑”等现象再度滋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思想对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墨”化作用;

4、 青少年成长中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问题凸显

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青少年生活中不良习惯日益突出,吸烟、酗酒等现象引发潜在健康威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和社会公德心弱化现象突出,传统文化缺失,受商业文化影响较大,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社会责任感弱化。

二、青少年成长中思想产生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成长中,思想观念出现的问题折射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成长空间的不稳定性。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首先、青少年本身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是他们的基本“国情”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属于成年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自尊心、片面的虚荣心、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较强。受到挫折时,容易沮丧、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其次、青少年成长中思想建设体系尚不健全

青少年思想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滞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不足。青少年失学、辍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青少年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处置方面尚未建立严格的程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司法、审判以及对青少年犯的监管、帮教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化。

再次、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担当

家庭问题是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缺陷:不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管教不当;家庭不健全;家长素质不高。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方法不当,教学管理不严,对青少年疏于关心,放松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近年来社会上一些“黄、赌、毒、黑”等现象再度滋生,一些不法经营者贪图眼前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引诱、教唆青少年养成不良习性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最后、青少年群体思想传播上存在文化认可缺失

青少年需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青少年群体传播能力较强,这种导向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不良心态,如攀比、高浪费等。青少年文化属于“边缘”文化,深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又具有独特的主体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但是青少年文化不被广泛认可,褒贬不一,从而使得青少年文化的内容和涵义不确定、不断变化,使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和自我定位上产生模糊和矛盾,是非观念混淆不清。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统筹各方面力量,挖掘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格局,使青少年成长中呈现出积极健康发展的态势。

首先,学校、家庭要有正确的引导机制。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学校在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建设中德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把德育教育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评,纳入学生评优、升学考核指标序列,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空中家长课堂、网络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庭和社会都应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自觉摒弃不良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媒体及文艺作品都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力戒对青少年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少年接触环境的净化和整治

对网吧、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进行专项整治,严格经营制度,对违规接纳青少年入内、超时营业的,坚决予以取缔,并持之以恒地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成果。

对媒体相关的的宣传以及影视传媒的播放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用一些优秀的节目和内容吸引青少年,并净化青少年接触的传播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作用。

各类大众传媒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为己任,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各级各类媒体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坚持集中性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及时报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和先进典型,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督促事情得到处理落实。

整治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对于黑网吧和涉及黄赌毒相关的场所坚决取缔,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

第三,强化各方力量,加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建设工作措施。

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青少年内外活动场所建设的加大投入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活动方式,避免过早流入社会场所。

制定青少年成长思想建设工作责任考核考评体系,对各个社会和事业责任单位、部门的工作情况定期评估通报,奖优罚劣。严肃查处未成年思想建设方面的不作为行为。对拒不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问题,需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对其进行从重处罚、处理。

第四、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整合作用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教育变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多年的专家认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既要坚持有青少年宫特色的实践活动,又要大力发展如基本的生存技能、人格成长教育、社会道德形成教育、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教育、科学素养教育等青少年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通过参与型、互动型、体验型的活动和课程,在培养青少年社会态度、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有所作为。

第五、通过文化的渗透在青少年思想建设中起到的引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不论今后你们想当工人、农民、解放军,还是想做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成长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从青少年成长进步的需求出发,积极鼓励理论工作者、作家、艺术家、科研人员等深入生活,深入青少年,适应青少年的欣赏情趣,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化游戏等出品相关内容,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

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在校园、社区、青少年宫有组织的建设一批绿色网吧试点,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等不健康内容进行封堵,积极打造绿色、健康的网上文化通道。

作者:谢维智

在校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篇3: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见

教师乃教书育人者。若讲教书,则需要努力专研业务,不断加强学习可胜任。育人是个大课题,现在教书好教,育人难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我认为,教书是给学生充实知识、掌握技能、通向升学提供帮助,育人则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品格,学会做人,为社会增添正气,树立良好风气。相比之下,我认为,教书是学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育人是做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育人教育与管理是我工作的重点。下面我就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谈谈看法。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不良信息充斥学生的生活,社会上不良风气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正能量的信息,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也是切实有效的。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法律进学校”的工作重点;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进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需要安定、团结的环境。青少年就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茁壮成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青少年的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操作性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小抓起

学生年龄越小的时候性格形成越不稳定,是非观还沒有完全建立,所以应该在孩提时代就抓好该项工作,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和加强。以我的孩子为例:孩子就读小学二年级,在学校老师会指导给孩子树立是非观念,也会让孩子勇敢指出事情的对与错。孩子很容易地树立起是非观念,走在街上当看到有行人闯红灯能指出这种行为不对。虽然这小小的事例,但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很容易树立是非观,另外,很多违反国家法律的人之所以违法,一部分原因是在童年时期留下心理阴影。所以,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越早越好,要精心呵护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不断坚持

当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建立以后不是说就可以终止了这项工作,相反,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性格、人格形成是极不稳定的,很容易受到其他复杂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孩子会产生疑问,已经形成的法制观念与是非观念会发生动摇,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要长抓,更要慎重、重视这项任务,确保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受到保护。这样才能不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成为空谈而流于形式。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防止一蹴而成

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一蹴而成,不要急于揠苗助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社会的大工程,是需要不断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很长时间,会遇到各种复杂影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完成的,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学习、努力深化、细化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若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为工作重点,并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抓好该工作,完成好这一项伟大社会工程,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社会将是充满正气的社会。以上是我对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还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共同肩负起这一关系民族伟大复兴、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共同努力。

作者:王小松

上一篇:参加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学校安全工作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