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处在平等位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具有多元化特点,侧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自主学习,满足当代大学生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有效融入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与教育内容,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供参考完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多元与和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可喜成果

背景介绍:《多元与和谐——来自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的报告》,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暨DIC国际合作项目组的研究、实践成果之一,其开展可追溯到2000年北京“开发学生潜能,深化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召开以及中美DISCOVER IN CHINA国际合作项目的正式建立。至今,7年过去,项目组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成果终于面世。

实践研究期间,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了试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群众性实践研究活动。他们执著务实的精神与探索创新的勇气,使这一成果无论在理论性、应用性,还是在广泛性、深远性上都让人心生感佩。它表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已经从原来的认识、介绍阶段发展到今天的试验、探究、应用阶段,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应用的跨越。

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并且好好读,好好用。这本书值得我们这么去做!

陶西平同志在序言中说道:“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的总结整理发表,我想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伟大进程中的一项可喜的成果。”

这确实是一项可喜的成果!

可喜之一,它实现了对教育改革的系统梳理与把握。教育改革虽然已进行多年,但很多教师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无数个“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层面,缺乏系统认识与深刻把握。但多元智能理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让我们将零碎的教改认识梳理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鲜明的系统。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不是一个个零碎的个体,而是新智能观引发的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

可喜之二,它解决了西方理论与中国语境的对接问题。课题研究的定位之一是“借鉴”,即要以“借鉴”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理论,不是移植,也不是本土化。因此,研究中的绝大多数成果都是“借鉴”之后再创造的产物,如利用多元智能开发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综合实践课虽然与西方的核心知识主题课,存在很大差别,但相对于核心知识主题课却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语境。

可喜之三,它注重了理论的实践应用功能。全书正文共6章,除了第一章就理论本身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之外,其它5章全部是理论的实践运用。第二章,“少就是多”的课程设置原则,是理论在课程设置领域的应用;第三章,以德启智,塑造健全人格,是理论在德育领域的应用;第四章,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及第五章,“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是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运用;第六章,借鉴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实践探索,是理论在评价领域的运用。另外,全书还从试验区、试验学校选取了大量个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行动。□

其他推荐:

《加德纳论多元智能》(齐建芳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作为《多元与和谐》的补充材料来使用。如果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仍心存困惑,渴望获得更多的原著支持,这本书就是不错的选择。

它以语录体的形式辑录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粹,使你能够以简便的形式直面原著核心,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思想的精华。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郭瞻予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教师的职业生涯,让你觉得倦怠;如果教师的职业压力,让你觉得繁重;如果教师的职业价值,让你觉得黯淡,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轻松的文字、活泼的结构、温暖的慰藉,或许会给你带来几许心灵的明媚。

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处在平等位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具有多元化特点,侧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自主学习,满足当代大学生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有效融入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与教育内容,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要性;问题;构建策略

作为我国各高校开设公共必修课的重要内容,必须对大学英语培养模式与效果给予重视。然而从我国各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英语教学课堂仍沿用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与学习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大学生英语教学应探索出一条高效的教学道路。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称为MI,由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首次提出,着重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和语言文字智能等多元智能,这是一种新的理论认知,对以往的智能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自我认知智能即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调整。人际交往智能即对他人的情绪、感觉、意向和动机进行观察,并加以区分。音乐智能即有效感知与表达音乐。肢体运动智能灵活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表达相反,并进行生产创造活动。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数学逻辑智能有效通过数字进行推理。语言文字智能通过口头语言和书写文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在1995年加德纳提出“自然观察者智能”,目的是分别动植物,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加以分类,并通过这些事物的优势从事生产活动。可见上述这些智能都潜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只要在相应的背景下就能实现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教育者与教育管理者在教学中受到启发,发挥了引导作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有30余年,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得到发展,虽然获得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培养语言技能、传授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侧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忽略学生其他智力与潜能的开发和培养。但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前提,没有实现知识内化,合理运用语言表达,只是机械的运用语言,难以达到灵活运用语言交际的目的。虽然学生死记硬背英语语法与词汇,但是在语言表达与习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英语应用与跨文化语言交际经验不足。

(二)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语境以篇章文字为主,基础元素以词汇语法为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容易将教学内容固定在篇章语法、词汇中,难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语言与文字信息,长时间发展下去,学生会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英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教学方式落后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没有认识到学生个性需求与个体差距,只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固定在机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被动接受知识和简单重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应用英语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英语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阶段性学习测试的分数,考查学生掌握英语语法、习作与词汇等能力,但是无法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上教师只是依据考试成绩来区分学困生与优等生,这种评价方式极易打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国内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斯皮尔曼的智力因素的影响,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与语言智能,忽略学生音乐、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肢体运动、空间等智能的培养,课堂教学评估也注重语言与逻辑数学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发展。具体体现为: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沿用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宣讲,忽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忽略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学评价模式落后,没有考虑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整体性、发展性与情景性。

多元智能理论的开发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而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形式来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因此寻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多元智能理论之间的契合点,是必然选择。在我国素质教育实践中,往往进入“素质教育”与“附加式”的误区,即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脱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何种理论为指导来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多元理论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改进与完善英语教学课堂模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深层次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必要的。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确立方面,必须以多元化与差异化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学目标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是整个英语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与前提,为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有效支撑。在进行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要,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掌握学生个性差异,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与完善英语学习计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师生角色定位多维度发展,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设计者与开发者,并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训练学生机能,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因此教学应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智能类型,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计划方案。另外,教师还需根据设计方案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智能互补,实现二者之間的共同发展。例如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关于“The Icy Defender”这一篇章,以“人类和自然,谁更强大?”为主题活动,结合多元智能测试记录进行分组,每组根据主题发言90秒,发表本组观点(考核自然、人际交往),然后快速阅读4分钟,掌握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与顺序,总结发生的概要(考核数学逻辑),同时完成课后练习“Text Organization”,将该单元的主体结合个人生活,编写英语作文或者是学习反思(考核语言、内省),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三)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智能风格与个性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案,进行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发展。具体体现为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只能组合不同,将多元智能发展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篇章的英语词汇融入到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词汇游戏和影视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实现多元化教学。例如以“At the Doctor’s”为例,可通过计算机制作这所情境:一个男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诊所就诊。供学生欣赏,提出疑问:“What is the doctor doing?”、“What is the boy doing?”与“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boy?”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与本科要学的内容链接起来,为进一步学习知识打下基础。又如以“Keeping Fit”为例,可组织与健身利、弊有关的辩论会,要求如下:每个小组6人,其中正反方各3人,每个小组代表同一个内容形成新的小组(专家组),共同讨论辩论的内容,并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学习互补,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在教学方式选择方面,随着网络资源逐渐渗透于教育领域中,微课与慕课兴起,教师可结合需要,将部分教学内容上传到微信平台、QQ上,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开放第二课堂。例如以“Transportation Quiz on Railway Traffic”为例,教师可结合慕课特点,设计慕课视频,供学生观赏,并布置课后学习任务:“Enlarge the students vocabulary,railway traveling and traveling.”考虑到学生的多元智能受到限制,这时学生便可通过微信、QQ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教师负责引导,提供相应关键词,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利用这些词语来造句,以检验学生对词汇、写作的掌握程度。

(四)构建多元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的发展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指出,必须在个体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评估。即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各项因素,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多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智能表现与学习智能形成情况。英语学科不仅涉及读与写等技能的培养,还涉及听、说、译等技能的培养如果只是凭借几张试卷、几道题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进行测试,难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构建多元动态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准确反映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反映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例如为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多元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需要分阶段考核各技能模块,分散每一次课、作业的考核,将每学期期评总成绩分成三部分:平时成绩(百分比:40%)、期末卷面考试(百分比50%)和口语考试(百分比10%)。其中平时成绩的评价是整个评价的重难点,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且为了确保评价的科学合理,需要细分该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期项目、学习档案袋、平时课堂表现和网上单元测验,分数均为10分,依据每部分内容的特点,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与量规,确保教师在评价中有据可循。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当代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师生角色定位多维度发展,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动态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才能构建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曦.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3):156-158.

[2]郑艳.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海外英语,2015,(17):57-58.

[3]陈朴.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111-112.

[4]徐海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文学旬刊,2014,(9):203-203.

[5]祁月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6):149-150.

作者简介

夏玲(1987—),性别:女;籍贯:四川德阳;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项目名称:本成果系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17年度“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GKY77。

作者:夏玲 刘应红

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随意化的倾向,由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对高职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就高职课程设置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若梅(1963-),女,江苏如皋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应用语言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结构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形态分为八种:言语一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受教育者智能表现的情况,发挥其创造力,这也就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从这一理论出发,就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结构盲目,随意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课程设置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普遍存在着盲目化与随意化的现象。在课程体系建构的时候,学校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这就导致了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这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是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认为高职教育就是技能培训,因此对于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并不重视,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极为随意,学生也往往无所适从。这种不合理的设置对于教学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出其高等性,发展性,总体性的特征。

(二)课程比例的失调

职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要求,因而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比例上不协调,有的院校过于注重实践课开发,而有的院校在理论基础课上又占用的课时数太多,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上不能很好的达成一个比例。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教育,技能性教育,因此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可以忽略基础性的理论教育,我们认为基础性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有的学校过度注重技能的培训,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缺乏理论支撑的人才,究竟能够走多久呢?而另一些学校则只重视理论课,而缺乏实训的操作。这些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极为不利。

(三)教学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可能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但是要想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否则的话仍旧是纸上谈兵而已。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实训的条件,有些学校的条件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因此学生的实践技能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师资力量不足,角色定位不准确

高职师资问题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量的问题。具体而言,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情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于专业技能能够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否则的话就无法给学生具体的指导。由于高职教师大多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走上讲台,因此完全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学校重学历,轻能力的做法,也让许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被拒之门外。同时,教师对于自身的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代教育是发展型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五)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适应性较差

高职教育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一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渠道。在校外建立起实训基地,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市场适应性更强。但是实际情况则与此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关注到市场的变化,而另一些学生则是盲目跟风。因此,在专业的开设上并没有针对性和特色,因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必修课,这些课程都关系到学生的毕业考核,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虽然,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选修课的数量,从而实现多元智能教育的目标。

(一)多元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立刻产生效益的人才。企业希望降低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的效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企业需要具有忠诚度的员工,企业不希望在花费培训成本之后,员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待遇而离开企业。因此,这就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学校必须开展多元智能理论教育。

其次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有过硬的人才培养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的课程设置缺乏市场针对性,因而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高职的教育特色以及教育优势也就不存在了,那么高职教育也必然会走向萎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改革之路,走市场之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正好能满足这一点。

最后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存在着智能表现上的差异,学校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特色,开展多元智能教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多元智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这种导向为出发点,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生为中心,尽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具有操作性。多元智能教育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多元智能教育具有多元性。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智力的多元性,因而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这种理论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观点颇为相似。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也是综合性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强调要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同时更好带动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高职课程的设置应该是有层次的。因此,为了完成某一单元主题活动,我们应该通过有层次的课程设置来逐步完成这一活动的目标。实现单元活动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主题信息收集,根据霍姆斯对于智能层次的划分,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从可以从以下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设置:

(一)高职课程的目标的确定

我们认为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有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这样符合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设定玩课程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整理活动,主要内容有查阅参考资料、实地调查等等,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让学生能够对单元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一智能的层次之上。单元主题活动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是否开展得细致缜密,因此学生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活动。例如背景资料的查询,同时此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资料的调阅与核查。对于单元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对于活动的总体进程也应该与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完成的活动纲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单元活动目标的确定作为第一智能层次包含这语言言语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等要素,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二)高职课程的组织和选择

多元智能课程的组织与选择是第二层次智能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处理,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让不同侧重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讨论叙述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中清除,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讨论结束后发现本次单元活动所需要的主题信息。对于讨论后获得的信息,团队成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最终构建出单元活动的主题产品。信息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主要体现出了一种对自然观察、视觉空间、自我认识方面的智能特征,这些都是属于第二层次的智能特点。

(三)高职课程的实施、评价与反馈

在上述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正式地实施单元主题活动的最后阶段,对于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反馈,同时也是多元智能教育的第三层次,在这一层次的训练中,主要集中的是对第一智能和第二智能中信息处理以及最终的应用能力的训练。当单元活动进入最后的阶段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于此次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且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认为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模拟、评价、判断、预测、联结、建构、实验、评判、革新以及创造等方面的智能,对于活动我们一方面要反思,一方面应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是对于最终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四、多元智能课程设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高职教育尽管存在着与普通大学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却因为教育观念的问题,导致教学目标的误设。在人才培养上,我国的人才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理方面的智能,对于学生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是否存在也不加以考虑。这种观念决定了我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向,同时也决定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教育行为。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各方面发展的机会。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

(二)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我们认为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程设置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有多元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多元理论。学生具有多元的智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智能优势,但是并不表示其其他的智能没有发展的前途。我们认为多元智能的意义在于,它揭示出人类的创造才能是多元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是让其多元的智能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认识自身,发掘自身的优势,同时不断地弥补自身的弱势。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的智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有不断地转化,智能的发展因而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引导学生,做到智能的平衡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

我们认为将智能理论运用于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处于初级的实验阶段,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并且的确具有合理性的课程,我们认为不宜将多元智能理论全盘灌输进所有的课程之中,而是阶段性的进行尝试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智能与智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始终才没有完全弄清,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教师在使用该理论时,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积极地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而不是强行的灌输。

参考文献:

[1]黄崇本. 论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J]. 职教论坛, 2007(12) .

[2]武秋. 完全学分制下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 2007(06) .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王若梅

上一篇: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3篇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