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精选9篇)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初中语文的知识则很繁复,内容和知识更加细化。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在面对这么多的语文知识时,学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钻研和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促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面对初中语文繁重的教学任务,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属于知识灌输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听取知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新课改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语文素养等,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来创新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行多元化教学,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的特点

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读、写的能力,而初中的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却非常广泛,除了要让学生具备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素质、想象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能够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作用

初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首先要做的是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知识讲解,而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提升其情感认知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三、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探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所以,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实行一些奖惩体制,鼓励学生多发言,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导入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加强,就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对课文内容及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会更好。从而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提高。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内容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涉及爱国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感受作者在文章背后要传达的感情,就会很容易被课文内容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贴近生活的题材时,教师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出教室观察。比如写秋天美景时,可以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秋游,学生对于秋天景色的感受才会更深,写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不能秋游,可以在教室里用多媒体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讨论课也是一种好的方式,学生在讨论之前需要自主思考,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要多启发学生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从侧面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难,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启发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问题选择点拨的方式,联想和情境都是经常会用到的点拨方式。

四、结语

总之,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理念,寻找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知识、素养、想象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2

一、多元阅读的内涵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过程, 因读者本身不可能相同, 因此, 在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上都存在异同。同时, 同一个文本也存在多个内涵, 不可能是单一的, 正如小说的人物形象一样, 从不同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换言之, 阅读接受是一种多元的、无限的、存在审美差异的活动, 同时, 它又是有限的, 存在共性的。但多元阅读不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而漫无边际的乱读, 是在一定规范内的具有一定价值取向和文本解读范围的引导阅读。

首先, 多元阅读要尊重文本本身, 和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文本是作者感情和思想的载体, 是阅读的起点, 无论读者对文本有任何的见解, 都需要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基础上。因此, 阅读要在文本和自我解读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 这个点的地位必须以文本为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 就需要在读和体会中找到自我理解和文本之间的沟通点, 教师要做的, 就是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去寻找文本中的真正含义。以《社戏》为例, 有的学生在“归航偷豆”情节中认为“不久豆熟了, 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 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一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野性和饥饿, 从“任凭”“围”“撮”等词可看出, 到底文本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细看“撮”的注解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教师再以问题“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用手指捏取东西的?在饥饿的情况下会这样吗”作为引导, 学生很快明白了是因为豆子太烫手的缘故。由此可见, 多元阅读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解读, 而是要在尊重文本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解读。

其次, 多元阅读更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就初中生而言, 他们的价值观念尚不成熟, 在阅读中会无形地受到文本价值取向的诱导。当然, 初中教材中所选课文都以积极价值观念作为引导, 而学生理解则各不相同, 因此, 教师就需在教学中进行正面引导。以《骆驼祥子》为例, 祥子是个人力车夫, 文章通过他买车丢车, 攒钱丢钱, 劳苦终生, 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 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 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 物欲横流, 很多学生走出社会后, 也可能会像祥子一样在经过辛苦劳作后而一无所获, 最终失去生活的意义。因此, 教学中, 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来分析祥子的形象, 从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和祥子自身的原因分析入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不难看出, 多元阅读是一种真实性的阅读, 富有人文性的阅读, 是创造性的阅读, 它不仅尊重文本, 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 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多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首先, 模版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先将阅读实践分解为诵读、赏读和查读三个模版。诵读主要以古诗词为主, 注重在朗读的基础上寻找语感, 在读准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赏读则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入阅读, 如果说诵读是感性阅读, 那么赏读就是感性和理性的整合。赏读是在学生读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解读, 真正做到“多元”。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 对主题的解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菲利普夫妇躲于勒的原因入手进行, 如是因为于勒穷, 是因为菲利普夫妇的虚荣, 是因为社会文化, 是因为于勒的个人原因, 诸如此类, 再通过综合得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理解更加通透。查读则是在查缺补漏中再次阅读, 即在对文本再次阅读中寻找漏点和不足点, 从而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启示

中国分类号:G633.3

在1983年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这一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探讨。在加德纳看来,人们没有意识到智能理论的多元之处,反而把智能理论局限在一个圈内,智能理论应当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当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德纳认为智能理论既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独特的未被开发的潜能。智能理论的多元化如果能被开发运用,就能使人们感受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魅力之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引起重大反响,不仅为传统教育教学提供了改革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变革。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1.语言智能

多元智能下的语言智能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智能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够自主的、流利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不需要掌握过多的话语权,而是将话语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自己,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泰格特的《窗》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把学生编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发言。语言智能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一反面表现在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有能够流利自主、语言通顺、思路清晰的用语言表述出自己心中所想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的朗读能力上,学生能够有停顿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有节奏的朗诵出文章,在训练学生朗诵能力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感悟到语文课文的博大精深,进而能使学生爱上语文,则会达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数理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数理理论不仅是指对数字的运算以及推理的能力,还包含了例如类比、对比、因果以及逻辑等之间的事物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数字运算以及逻辑思维的推理。思维逻辑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理科中,文科科学教学也相应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不仅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理能力。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人们日常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人们进行知识获取的不可或缺的能力。空间智能不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劲头就不高,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如何创造出一个好的、生动形象的外部空间让学生沉浸其中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学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空间智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1.个性化的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的不同要求了教师教育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也应不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初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他们不千篇一律,他们作为个体存在,每个学生都显得与众不同。充分利用个性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出师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在不同人物角色扮演中感受情谊深厚、忠肝义胆的情感。

2.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的智力观则强调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在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注重于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来说,教学目标的单一化以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都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培养,从而导致教师只会单纯的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书面上的知识,学生了解到的就只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知识,并不能够理解透彻。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递表面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结合多样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集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3.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学活动来讲,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事实上,由于收传统的教学成果的考察方法的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考察仅仅是依靠书面考试的方法,这种考察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只能显示出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对书面的课本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以偏盖全代表学生的其他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成绩,这是一次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大挑战。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考察方式,评价应盖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成绩,使得评价显得更加立体化,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更加立体的展现他们自己的智能风貌。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单一的对学生书面成绩评价的方法,评价要显得多方面化、立体化。学生要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仅是评价他们书面上成绩的这一种智能,要注重总体的、全面的智能相结合。

三、结语

综上可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次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的重大挑战。要让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很好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这还需要初中语文教育者对多元智能理论重要性的认知,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学生也能够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更加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张咏梅,王振强.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3.

[2] 霍尔.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M].郅庭瑾,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2.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4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围绕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不懈的实践研究,其中,多元教学法的使用被证明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就多元教学法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以及实施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探究,对其中一些应用普遍的方式进行了分析说明,希望对语文教学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历来是人们关注较多的问题,语文学科教学基础性强,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效地锻炼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内的各种语文能力,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需要教师调动自身的教学热情和语文素养,给予学生多元化的教学,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法实施的特点及途径进行如下分析,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语文多元化教学的特点及作用

所谓多元化教学,应当包括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多元

化,所谓“多元”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颖和不同,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实施教学内容的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颖,在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有侧重地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比,除了继续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更多地增加了学生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锻炼,教学重难点更加多元和深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应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实际上是在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通过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适应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依然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施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大致可以分为课文学习以及写作训练两部分,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逐渐渗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应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用音乐创设情境,教学冰心的《荷叶》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温柔舒缓的音乐;然后结合音乐效果进行课文范读,使学生陶醉于课文和音乐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关母爱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制作PPT课件,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多元化课外阅读策略

搞好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开展多元化的课外阅读训练,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需要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目,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和监督,比如可以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的课外阅读活动,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某本书的阅读,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师生共同交流阅读内容,增强阅读体验,还可以组织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展开。

3.多元化监督和评价机制

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评价,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无论是监督还是评价,都可以以多元化的形式开展,例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信息即时传播功

能,请学生每天将自己的阅读内容甚至阅读过程中的照片或者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或者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互相监督和?z验阅读情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分数只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地推动教学发展。

总之,多元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调动自身的工作热情以及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灵活地展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样需要锻炼创新性思维,争取以更加卓越的表现带领孩子们徜徉在广阔的语文天地。

参考文献:

浅论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篇5

阅读教古诗文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教师进行古诗文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的经典文章。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养成初步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一、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文的背景的讲解

古诗文都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写作的,教师进行古诗文背景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古诗文的背景,包括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章人物的历史背景。教师应该对作者人生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章中人物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总之,教师进行文章背景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的原因、理解文中人物行为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其阅读古诗文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陈涉世家》教学时,通过讲解秦朝末年暴政,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陈胜是秦末汉初农民起义的领袖,在秦国的暴政下揭竿而起,他面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运动。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就实行严刑峻法,从而将秦人训练为虎狼之师。在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修长城,建骊山皇陵,南征百越,北逐匈奴,他穷兵黩武,役使人民,在他的丰功伟绩下是百姓困苦的生活,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只不过是顺势而为。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后,百姓都纷纷的跟随,逐渐形成星火燎原的形势。因此,教师通过对《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背景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古诗文积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有时对于古诗文的内容感到很陌生,这是他们平时不注重古诗文积累的原因。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总是注重学生课上的古诗文阅读,从而忽略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累,这不利于提高其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平时加强对古诗文的阅读,并将课外阅读的内容迁移到课上阅读。在古诗文阅读中有些实词和虚词都是共同的,学生加强对实词和虚词的积累,理解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怎样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其自身阅读古诗文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从易到难慢慢的增强自身的古文知识积累。在古诗文中如:爱,安,被,倍,本等,这些字词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要自觉的进行归纳,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其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时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对古诗文中重要的字词进行辨析,注意字词在古今语言中异同,加强新旧课文的联系,从而使自身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上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让学生阅读的相关的文言文,培养其阅读的语感并积累了古诗文知识,提高其古诗文阅读水平。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古文观止》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增加自身的知识量。在古诗文写作中,唐宋八大家是很有代表性的,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散文,可以提高自身的古诗文知识量的积累,有利于今后进行古诗文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欧阳修《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进行对比讲解,两者都是有关亭子的传记,都是描写滁州的山水,都抒发了自身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的感情,表现了自身与民同乐的思想。通过对比讲解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古诗文字词的积累,有利于深刻的了解欧阳修想要表达的感情,提高自身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总之,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古文知识积累,有利于提高其古诗文阅读水平。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理解古诗文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的讲解古诗文的情感,将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中去。作者的情感是贯穿于古诗文的全体过程的,教师通过对古诗文情感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古诗文的赏析,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古诗文时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古诗文的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状况,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总之,学生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时,应该重视对其思想内容的分析,紧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在进行《捕蛇者说》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理解“苛政猛于虎”的含义,柳宗元借捕蛇者说的话,揭示了朝廷的苛捐杂税对老百姓带来怎样的伤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将自身带入蒋氏的身份,通过对文中所说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感情体验,从而促进相关的内容的理解。永州这个地方产异蛇,将蛇晾干制成药饵能够治病,因此官府就命令老百姓大肆捕捉。蔣氏是专门进行捕蛇的人,已经历经三代,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死在捕蛇上。柳宗元采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说明永州的蛇是怎样的厉害,再说明蒋氏是历代捕蛇的人,最后说明,因为捕蛇蒋氏已经三代人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可是只有蒋氏这样才能够保全自身,而其他的人家因为苛政的原因已经十不存一了。最终表达了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内涵,说明虽然蛇狠毒,但是苛政才是让老百姓生活艰难的原因。学生只有理解了苛政对老百姓是怎样的压迫,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容。总之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身的亲自体验,可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6

摘要:人文学科培养人的创造精神,让人获得崇高理想。而人文主义精神的习得和培养,主要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一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期。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人文 语文 培养 古文 教师 榜样 传统

什么事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显然,人文精神表现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而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言的。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是人文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

养其人文精神呢?也即是说,如何在强调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呢?

首先、从古文中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人文传统。爱国是“将国家和民族与个人融合在一起的高尚情操。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表现为民族气节和操守,以此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反对压迫、掠夺和侵扰。”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

汉武帝时期,苏武被困匈奴达十九年之久,受尽折磨而不改其志,始终坚持民族气节;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怀古》充分表达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后人每逢国家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往往借用这些爱国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个不爱国、不爱民族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国家、民族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懂得《四书》、《史记》,他怎么可能为中华民族献身,怎么可能为中国服务?”对于一个国家公民来说,爱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必须把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在校内外一切活动之中,成为一条主导线索。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应当仁不让,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关注人,并不是关注单独的人,而是关注处于国家、社会、自然、人群这一特定关系之中的人。如前所说,任何社会的发展

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对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文中有大量的古人对社会、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抒发。《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言行无不体现出先贤们对社会、历史的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更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语文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向前发展,民族才能繁荣昌盛。

第三、利用古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修身教育。

人只有秀于内,才能慧于外。一个缺乏起码道德常识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民族、他人有用的人的。因此,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点。我国古人把修身一条看的格外重要。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最欣赏的不是子路的勇敢于帅才,不是子贡的外交能力与商业能力,不是冉求的“可以南面”而能为王的才华,而是颜回的“人不改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文素质。在我国文化传统中保留了大量有益的修身之道。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荣辱不惊,唯义为先”等等。这些对我们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改革开放并不是意味着抛弃历史,继承传统也不是意味着全盘接收。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这期间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劳不可抹杀。一个不承认自己历史与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第四、从“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和国外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文学即人学,一定的作品总是一定社会历史的反映,是作家思想的结晶。近代以来的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家、民族、民众于水火,积极探索救亡之道,其间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成果。较之古代文化传统来讲,现代人文传统更注重对个体人的关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这些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学习的优秀教材,语文教师应给予很好的引导。

国外优秀的作品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西方人文主义更注重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对人的终极意义的关怀。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人文传统,这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了学生如何珍惜自己的时光与生活,给了学生战胜自我的决心与勇气;《我为何而生》引发了学生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变形记》展示了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提醒我们建筑起守护精神的家园。

另外,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无穷尽的,学校学习毕竟有一定的年限,人文教育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与无穷的知识之间,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优秀的思维品质与行为品质,使知识、技能不断向个人内在品质转化。人文实践活动正是沟通二者的桥梁。

语文教师应重视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大自然、去接触社会,在自然与社会中发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什么是值得尊重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学生不是被说教,而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心灵得出的,或者从中修正自己已有的结论,这才是人文教育的一大成功。另外,在社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同时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用行动来引导、教育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正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必须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教授如何操作语言工具这一技艺的师傅,而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人的灵魂的工程师,两者的分水领就看能否自觉地深刻地认识、领悟语言的人文性,看清看活在„言‟的字里行间的„人‟”,自觉地将人文教育寓于语文素质之中。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

明确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是途径,育人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假如把语文教学比作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轮,那么能力的培养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是桨;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是舵。只有桨和舵配合默契,才能使语文这艘搁浅太久的巨轮驶向广阔的海洋。忽视了人文性,也就等于驾船迷失了方向,速度越快,离目的地也就越远。总的来说,科学只能解决是非而不能给人以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的素养蕴涵在人文科学中。人文学科培养人的创造精神,让人获得崇高理想。而人文主义精神的习得和培养,主要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一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期。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柳斌 柳斌谈素质教育顾黄初

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篇7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传统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而多元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情感以及想象力的多元化启发与培养。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以前必须有效地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为学生在多种角度理解与学习知识下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对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以前, 为了充分完成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置以及备课的过程中, 可把下列问题进行充分的考查:查阅有关资料,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化教学, 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背景以及大致情节进行了解;采用何种方式帮助学生根据对小说语言的揣摩以及小说人物形象充分分析, 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根据小说情节以及作者心理活动角度着手, 由正面与反面指引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间的赤裸裸金钱关系进行充分的认识, 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态度给予充分的了解, 促使学生的道德观念的不断提高;并鼓励学生采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对文中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以及于勒叔叔穷困潦倒也没有去求助兄长的行为进行充分的评价。上述教学方案的制定, 由于考虑得较为全面, 角度多元化, 同时具备问题的分析、指导以及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必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方式——多元化

多方面的思维方式衍生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较好的思维方式就会衍生较好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思维决定方式。单一性的思维方式必定会导致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单一的教学效果, 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而多方面的思维方式会指导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较为重视, 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等。此种思维方式与教学方法会逐渐起效, 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对学生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对其发散性思维进行不断的扩展。例如对《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指引学生根据唐雎的智勇超群以及秦王的骄横跋扈进行鲜明的对比, 同时与“蔺相如使秦”等弱国能人外交故事进行有效的结合, 鼓励学生根据强权政治以及国家利益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 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思考, 还能够将学生创造思维有效激发, 语文教学知识的重点问题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 能够促使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实现。教师根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 对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搜集与整合, 将其制作为具有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这样的方式, 除了能够使学生的感官与听觉焕然一新, 同时将整个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 对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有促进作用。例如将课文中讲授的内容制作成PPT的形式, 这样除了能够使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效地列出以外, 还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中力充分地吸引过来,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效果较为明显。在制作PPT以外, 还可以使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并掌握制作PPT技能, 同时, 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展示, 对相关的制作经验以及心得体会进行密切的交流。总之, 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有利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特点。所以,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将多媒体教学进行使用, 创设具备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条件。例如在对《智取生辰纲》一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根据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环节进行有效的情景教学, 将各个好汉截取生辰纲的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现, 对被压迫者的机智以及反抗行动给予肯定与鼓励, 使学生对本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有所加深。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具体需求, 对教学思维、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 积极、有效地进行多元化教学。这样才能将学生思维以及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有效实现, 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基础。

摘要: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以外, 还为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利基础。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必须对语文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这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现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

参考文献

[1]徐独佳.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J].文学教育 (中) , 2014 (10) :117.

[2]钱英.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课外语文 (下) , 2015 (04) :43.

初中语文的多元化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简单的语文知识积累在小学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初中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向上过渡的过程,更重在知识的理解,接触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传播。因此,初中的教学在方式上不能沿用小学的模式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还有,如果还是采用原来那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力,在帮助他们巩固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学习。

一、多元化教学本身的不同

我们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时,不是说仅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还包括学科的特点或者思维角度等等,进行这方面改变的重要目的就是把教学设计得不一样,形成一种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让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朗读和记忆。很多人认为书本上的语文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其实它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说话、阅读等等运用的都是和语文相关的知识。因此,语文的学习范围是比较广的,涉及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特点突出了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我们了解到小学的语文教育重点还是在识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懂得的还是别人的思想,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学生在原来的技巧基础上接触更广阔的知识内容,要求他们学会自主去学习,培养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初中语文在考察上更注重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种素养方面的培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更深层次的内在理解,对知识的把握要进入更高的台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站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二、具体实施时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极力推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大概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走出课堂,增加亲身体验

传统的教学都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属于被动的接受,对某些课文的理解都是通过想象的,这在引导学生感知的时候有很大的局限束缚。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可以通过户外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学习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时,有一段是关于小草的描写,老师可以带学生们在草地上观察草的形态:近看是什么样子,远看又是什么景象,这和作者写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写又会在什么地方表现的不好。通过这种直接的接触,然后在心里体验比较。这是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掌握了新的写作技巧。有很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指导写作文时,就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带学生走出来,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感受,触感也会更大。

(二)增加讨论的机会,引起学生的思考

新的学习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不是一味地教,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任何一个观点都不是绝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突破单一的思考模式,学会从多角度研究,就像是写作文一样,就算是同一个题目,因为思考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的写作材料也会各不相同。这在上课分析课文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自在文中体悟到了什么,有哪个地方会有心底的触动。作者不止一次看到了背影,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含义也是有区别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思考凑到了一起,都会给对方新的思维提示。又或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方面的描写,就像对于买橘子这一个小细节,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个小细节会给他带来很深的感动,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份心意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将思维向多元化发展。

(三)在适当的地方给予指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生活的感触还是比较少的,他们的许多想法还是来自电视、书本等。因此,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做出简单的分析。这是站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然后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一课诗歌的学习就要带领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这首《再别康桥》本身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诗歌,但是对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诗歌还是比较难学的。特别是这篇文章的意境更是深远,是一种人生的理解。在教导的时候,老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写这首诗处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影响,帮助学生打开思考的空间,学会赏析诗歌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比如说文中云彩、金柳、新娘等等都不是词语本来的意思了,代表的是深层的含义,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了。

三、结语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明白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应该走多元化的教学道路。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时,不会受到单一模式的影响,成为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2]。

参考文献

[1]王娟.试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顾忠猛.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浅谈[J].语文学刊,2011(19).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仿写策略 篇9

张应祥

(姚安县光禄中学 邮编:675301)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多语文教师关注度极高的一个问题。采用科学地应对策略才能使初中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本文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重点探究了作文教学问题,认为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训练中要让学生认清仿写与抄袭之别,且避免生硬的所谓仿写。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由仿写能力地培养入手,采取适当地策略,让学生的写作走上由“仿”而自作之路。

【关键词】初中;仿写;策略;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由字、词、句、段到篇章能力过渡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学生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的学习与训练,最终让其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采取多种训练策略进行,如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写作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仿写的训练尤为重要。

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能力时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笔者认为仿写也可以列入其中。

仿写内涵比较丰富,包含仿词、仿句、仿段、仿文章等。前三种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进行,作为过渡,小学高段到初中以仿文章为主,当然也还需要仿段。仿写得好,可以变别人之宝为自己之“玉”,经过一定时间的仿写训练,并让学生体会、领悟后,写作能力便会有较大的提高。

仿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揣摩他人的写作意图,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所达到的言为心声的综合能力。模仿是认识和创造的基本手段,仿写作文实际上是模仿范文的笔法来叙写新的内容, 是知识迁移理论在写作过程中的初步运用。文无定法, 但有规可循。这“规” 引导着作者的思路。沿着这可循之规进行模仿, 是一种效果显著的作文练习方式,有人就直接说“仿写是学生写作起步的有效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示范作用可给创新提供认识和行为的工具”。仿作是写作的起步, 是初学写作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即使是作家, 他也要走从“仿” 到“作” 的路子, 不可能天生地就能提笔成文。高超的仿写常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有超越原作传于后世者。曹操诗《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仿写了西汉文杨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仿写三国曹植诗“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仿写古已有之。实际上成功的仿写也是一种写作的再创造,“仿”的过程中已熔铸了仿写者的新激情、新思想。笔者认为,仿写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初中学生。他们的思想不够活跃,视野不够开阔,阅读量很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仿写练习也就成为了一条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可行“捷径”,笔者在教学中就曾多次尝试。在一次写作课上,笔者经过认真分析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引导学生赏析了其中的景物描写后让学生仿写。结果一名学生的景物描写仿写,巧妙地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再现了乐趣:“„„不必说满地的垃圾,断了 2

腿的椅子,凹凸不平的桌面,没有锁的门窗;也不必说身轻如燕的男女同学忽然从教室的一角跑到另一角。单是狭小的走廊一带以及楼梯间就有无限趣味„„”这一仿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其中仿用了原文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同学们在艰苦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天真活泼好学的情形描写得栩栩如生。

诚然,不是说只要运用了仿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提高了。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策略,有计划、系统地进行训练。笔者认为,在初中实施仿写策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分清仿写和照抄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仿写意识。有些同学对仿写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仿写是抄袭别人的文章;有些同学以仿写为幌子机械地对原文略做些修改,便沾沾自喜。究其原因是对仿写的错误认识。所谓仿写,主要指的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优秀的文章句段或者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策略或方法,当然它还有其他一些含意,前文已阐述。它与照抄有着本质的区别,照抄其目的是偷懒耍滑、投机取巧,而不是提高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仿写目的在于通过“仿写”而练习,通过一定的训练、积累、体会,使其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仿写,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仿写方式。

其次,仿写切忌生硬。鼓励学生仿写并不是生搬硬套的“仿”,而是要将范文的精彩之笔与自己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对比,如感情有相通的地方,还是写作对象相近,抑或其他。然后再在表达方式上、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模仿。仿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仿写是正面的,有的是反其意而用之。一位学生在习作《在抗洪斗争中》记叙了洪水给村庄带来的严重灾情,以及干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的动人事迹:“风更紧,雨更猛,雷更响。云借风威,翻滚奔腾;闪电如一柄柄明晃闪亮的长剑,时而横架长空,时而直插天际。地上,水浩浩,波荡荡。小村庄前的大场地上,3

那棵合抱粗的大榆树,在暴风雨中急速地摇摆,发出呼呼的吼叫声„„”习作中所写风雨雷电是模仿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原文通过对暴风雨来临时的描写,突出的是海燕的勇敢无畏。上文的仿作,对环境的描写,突出的是勇斗洪水的人们。仿写仿得自然贴切,没有生硬的感觉。初中学生学写作,往往从仿写着手。其过程犹如画画,先临摹,然后写生,最后创作。优秀的作品,不仅遣词造句,而且布局谋篇等,都可作为楷模。但仿写要看场合,要多作分析比较,力求抓住共同点,不要生搬硬套。如有同学模仿一短篇小说渡海情节来写在公园里划船:“„„我们划着划着,突然天角飘来几片乌云,继而刮起了大风,湖面上顿时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小船在逆风恶浪中剧烈地晃荡着。呼——一阵大风把小船顶上了浪尖;哗——一个浪涛又把小船摔进浪谷„„”公园里小小的湖泊怎能跟海相比呢?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滔天巨浪”。所以说,这不是模仿,而是在生搬硬套。

再次,仿写必须有真情实感。文章是要以情动人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第四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仿作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所以它也应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强调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做“无病呻吟”。要做到作文有真情实感:一是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二是写自己的真感受,三是要有情感体验,四是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才学习写作不久的初中生,由仿写而后走上独立写作之路是其必然。教师在训练时应该遵循学生的特点,按照科学、恰当的训练策略,采用适当的方法训练学生,使其写作能力得以较快的提高。

经过笔者多年的摸索、探究,初中学生的仿写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循序渐进。教师训练时不可操之过急,应该一步一步的进行,4

如先仿句、仿段,再到局仿、全仿。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在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的精彩的词语,并仿照造词,画出精彩的句子反复朗读,并采用填空的方式巩固,并仿写(仿说),对精彩的段落进行抄写、背诵等等。初中仿写则往往采用的是局仿和全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写作的仿写,主要是模仿范文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局仿则主要模仿范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内容常常是丰富的,它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议论、记叙描写等。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按照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笔者认为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应以局仿为主,教师要精心地选择那些有显著特征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经过一定的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且有了一定词汇量、阅读量后,逐渐的过渡到“全仿”阶段。

二、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位同学构成,而每个个体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仿写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初中生的基本特点,又要尊重每个个体。如有的同学想象力丰富些,有的思维拘谨些,有的长于描写,有的却长于议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在“仿”中仿“活”仿“新”,仿出个性。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就是强调仿中创新,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学生在仿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左拉的肖像描写,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都有左拉的影子,更不用说形式上的新颖了。所以教师在让学生仿写经典作品时,要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通过创新来实现新的跨越。

三、以仿出“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文采”,就是艺术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文从字顺”的写出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但是,悟性较高,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的作文出点“采”。仿写成功的作文,它可能成功在某个方面,也可能整篇文章都较好。这时,教师应该见亮点就鼓励、5

表扬,借以激励其他同学。有一个例子是仿写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街上的行人很少,人们都躲进屋里不愿出来;大地像个蒸笼,闷得人们透不过气来,马路热得透过塑料凉鞋烫你的脚,洒水车刚过去,地又干巴巴的了;天空都亮得耀眼,更别说太阳了。我在那点可怜而又宝贵的树荫下走着,呼吸着使人憋闷发烫的空气;卖冰棍的也懒得吆喝;只有得意的蝉,知了——知了——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到处使人窒息,到处使人憋闷,到处使人烦躁,往常不长的路,这时突然伸长了几倍。”此段仿写,让人鲜活地感受到了烈日之下酷暑难当的感受。

四、多积累,多观察。仿写也是一种写作方式,要仿写出好文章,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积累,积累的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对平时的所见、所闻、所读稍加留心,将其印迹留于脑中。二是借助抄写、背诵、比较等积累精彩的句子、段落、文章。三是多仿多练,争取早日“夺胎换骨”自己写出自己的作文。四是经常把自己收集的精彩句段、名言警句、范文等,与同学、朋友讨论,向教师请教,扩大视野、提高素养。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一定时间的积累,自己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摹本资源库,在需要时信手拈来,写出一篇篇精彩文章。教师应鼓励他们注意观察,提高观察力,而观察可以由身边开始。在一次题为《我的同学》的作文训练中,有位男生能把他眼中的同学轻盈的体态真实地展现在文章中:“她轻轻地走进教室,身穿一件红色的薄薄呢大衣,紧束着腰带,走得那么轻盈,简直就象天上飘来一朵红云„„”读到这里我立刻就知道他所写何人,班上同学也都知道了。这确实是班上一名同学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该同学的喜爱,教师在分析时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而是告诉同学们,同学间的友好感情是弥足珍贵的,表达方法的运用在此处也较为恰当。

五、勤读多练。学生写作文难就难在肚中无物,就是因为他们知识储备太少,阅读量太小,缺乏基本的写作知识及技能。新课标指出初中 6

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学生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不多读,意味着学生的范文储备太少,可供自已借鉴的文章很有限,结果就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也难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多练,也是初学写作者写出像样文章的必由之路。古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缺少练习就想写出合格的作文来,那无疑与痴人说梦。为此新课标也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六、多途径捕捉信息,为“仿”而“不仿”打下基础。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电子读物,网络文化,尽管对学生有负面影响,但教师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他们也给我们的教育提高了很多有利条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初中学生年纪较小,接受新事物较快,对电子读物等较有兴趣的特点,对他们多做引导,趁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尽量积累较为丰富的各种知识。

古人曾经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历史上也有许多以仿开始,终为大家的先例。对于初学写作的人也好,初中学生也好,仿写是其走向独立写作之路的必由之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仿写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蔡正栋.小学生作文中的仿和创[J].阅读与写作,2000,(03)[2]何敏生.“由创到仿”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途径[J].安徽教育.1995,(04)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00字作文下一篇:化工厂检维修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