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工作,探讨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论文 篇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之特点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就业人数增加使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二是新的就业观念在逐步形成;三是就业面向基层使其重心下移;四是就业面向国际拓展就业领域;五是就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这些特点对我国高校毕业生正确地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开阔视野、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控;分析

[作者简介]黄勇荣,广西大学教育评估办公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西 南宁 53000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这对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正确地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开阔视野、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就业人数增加使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2007年11月16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495万人增加了64万人,增幅为12.9%;比2006年413万人增加了146万人,增幅为35.4%。可见,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各地和高校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抓住《就业促进法》施行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将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按照法律规定作相应的延续、扩展、调整和完善;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二、新的就业观念在逐步形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并且高校的招生规模也稳中有升,因此,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毕业生仍然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无异于更大地缩小了就业的机会。为此,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逐步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和多次就业、逐步到位的职业发展意识,降低期望值,珍惜就业机会,大胆竞争;二是对工作单位较少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更少地考虑单位名气、牌子、地理位置等易变因素;三是有健康的就业心态,对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就业活动中去,克服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浮躁心理、依赖心理、恐慌心理等。此外,还表现在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同时还注意学习与自己职业、就业相关的知识,多方面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就业奠定牢固基础。

三、就业面向基层使其重心下移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整体中心下移,并逐步下移到社区,下移到农村,使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从“高级专门人才”的光环中跳出来,变成实实在在的高级劳动者。这一点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中就显得更为突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紧紧地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面临的职业选择,根据就近就便就地的原则,学生个人或按地域、专业自愿结合,深入城镇、社区、乡村、厂矿、军营、学校等,开展文化服务、勤工助学、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区援助、志愿者服务等。正如“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大学生以亲身的实践活动,投身社会,服务人民,既作贡献又锻炼自己,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校内延伸到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激发同学们成长成才、奋发进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从城镇到乡村、从贫困山区到海岛渔镇、从军营到学校,从企业到社区,从东部到西部等广泛基层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用自己真诚的付出,在深入社会、服务人民中增长才干,也培养了大学生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和了解基层、扎根基层的优良工作作风,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政府在推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国家要求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狠抓政策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认真研究探索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新途径,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尽快启动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街道、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

四、就业面向国际拓展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在中国大地全面掀起,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的、最好的选择。不言而喻,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更加深入、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在这场竞争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我国高校毕业生作为未来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职业,使自己在学业、职业和自身三方面得以合理配置,以获得最佳人生定位,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及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当前,外资公司、合资公司迅速变多、变大,外商投资的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不断开放新的投资领域,如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和专业服务领域等等,并取消了过去禁止外资介入的禁令。此外,劳务输出的规范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劳务输出是劳动力在全球流动的一种形式。资源配置的规律表明:资源总是从效率低的部门和地区向效率高的部

门和地区流动,劳动力的配置也是如此。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这些国家大多劳动力资源短缺,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由于世界经济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高层次劳动力资源的短缺日益严重,这些为我国扩大高校毕业生直接对外的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

五、就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

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市场,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关政策,为就业服务。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主管就业的部门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成最为重要的行政服务职能来抓,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主渠道。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政府加强宏观管理,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以保障人才公平竞争,建立更加开放的、完善的就业市场。此外,各级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革户籍人事制度,取消区域性、行业性限制,解决西部就业不足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难。总之,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指导、监督、调控功能,急大学生所急、想大学生所想,以人为本,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比如,在国家层面上,最近出台的政策法规就有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此外,还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1997年3月24日实施);等等。在地方层面上,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如宁夏作出毕业生创业3年内免收行政费和地方税、辽宁省出台13项政策支持志愿者放心去基层工作、海南高校毕业生服务贫困地区期满可获事业编制、天津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申请奖励、山西大学生“村官”待遇财政补贴政策出台,等等。

总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校和大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教学[2007]24号.

[2]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

[3]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杨跃民.论我国现代人才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5).

[5]朱军,谢芳.加入WTO后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6]李素梅,冷泽兵.立足就业问题探讨大学生的人性化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1).

[责任编辑:石上流]

作者:黄勇荣

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论文 篇2: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摘要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工作,探讨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全面解读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就业工作中值得肯定的环节,针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和提高本院学生较高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关键词 就业形势 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环节

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明确目标任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十分沉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由相当数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以往我们对大学的定位,是培养研究型、学习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分配的背景下形成的。现今大学毕业生需要自主择业,他们面对一个呈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十分需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有一个身临创设的独立创业环境,改变单一书斋生活,为毕业走向社会立足创业提供基础和条件。现代高等教育应把创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一。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对学院的发展有更大的意义,更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道路。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应成为民办高校的重要选择,创业是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强国的第一步,创业带动就业是制造大国的基础国策,创业者是中国未来的精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省厅的各项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措施,结合我院相关文件要求,在总结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做实做好我院2012届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

一、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我院2011届毕业生共有2516人,是我院历史上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困难,学院党政领导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和关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学院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等企事业单位调研,掌握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存在问题,共同研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和措施。为了更好的完成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学院下发院字[2010]98号《关于实施2011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意见》,成立院级就业领导小组,各系成立系就业领导小组,各系配备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系部就业负责人,就业中心委派专人对口负责各系的就业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例会,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急毕业生之所急,想毕业生之所想,动员一切力量,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搜集信息;积极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90余场校园招聘活动以及多场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召开就业指导报告会、座谈会,教育、鼓励、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降低期望值,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建功立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广大毕业生面对现实,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之路,积极到西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就业,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比率超过了70%。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相关职能处室、系部的紧密配合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院实现了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2.13%,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之所以取得以上成绩,我认为:全院上下认识统一,高度重视是关键;加强毕业生教育和指导,深化就业服务是基础;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任务,完善激励机制是确保就业率稳定的有效措施。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受客观条件限制,就业市场调研范围不够广泛,不能更全面的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没有更好的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

二、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首先,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201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突破700万人,人数进一步递增,再创毕业人数新高;我省2011届高校毕业生为28.8万人,2012届为30万余人,人数也在持续增加;我院2012届毕业生为2350人,虽然比2011届统招毕业生总数略微下降,但继续教育系人数同比递增,同时本届毕业生当中就业难度大的女生和困难学生群体在我院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很大,2012届毕业生中女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则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同时全国近三年来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有近400万人,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还有一些新的就业情况非常值得关注,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和研究生学历毕业生集中,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如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人数在不断减少;尤其是轨道交通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技能、身高、形象要求极为苛刻,这样就可能使毕业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状况十分明显,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大量毕业生过分集中西安市区,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却面临着人才匮乏难以吸引毕业生的局面,更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难度。

其次,结构性矛盾突出。从2011年8月开始就业指导中心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就业信息来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专业的毕业生在2012年的就业形势将好于往年,而我院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在就业推荐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会面对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同时也要看到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一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制度、体制、机制等不断得到完善,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多次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每年都召开全国性的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专门部署就业问题。国家和我省近几年已经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做好就业指导、基层就业、教育教学改革、自主创业、贫困生帮扶、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国家、我省对于积极促进就业政策更加长效化、法制化。

二是当前全球经济回暖,“欧债危机”和“美元贬值”现象将随着欧盟国家及美国出台的相关法案而得到缓解;我国政府也积极做出了应对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使得我国经济气温回升,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增长明显。

三是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安排、部署、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拥有一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就业工作队伍。只要我们增强信心,采取有力措施,就一定能实现我院2012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全力以赴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引导,全院动员,全员参与,贯彻相关就业政策,加大落实责任力度,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推进我院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着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到我院的持续发展。教育部已决定将2011年确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在思想上重视就业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就业工作。从学院工作大局出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引导,全院动员,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形成学院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各系全力实施,教职员工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各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以及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把就业工作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研究就业工作的方法,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就业措施,动员、鼓励、引导、帮助毕业生积极求职择业。

党和政府就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键是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时效性,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力度,继续按照“走出去开辟市场,请进来创造就业”的工作思路,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把对用人市场的调研情况与当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机结合。2012年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继续扩大、建立一批相对稳定、联系密切、合作良好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在长时期内有效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制订具体措施,切实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二)以面向基层就业为抓手,充分利用就业政策,加强毕业生教育和指导,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积极应征服义务兵役,努力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要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国家和我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的政策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到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单位等基层单位工作,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届大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切实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技推广特殊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

2011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毕业生对预征兵役工作的关注度较高,报名热情高涨,效果明显,预征兵工作受到了省教育厅的认可,2012年我们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

要进一步加快我院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千方百计使就业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传送给每一位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利用国家网络联盟的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和各省市的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快捷的就业服务。要发挥校园就业网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发掘和开发就业网的丰富功能,突显就业工作在信息方面科学化、程序化、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全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切实落实《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毕业生服务处教务科要按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继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教学计划;毕业生服务处和就业指导中心将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开展贯穿全程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教育做实做细。同时继续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通过集中的、系统的培训使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三)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推进我院大学生创业工作。

国家大力提倡并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今年国家和我省出台多项举措,切实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2011年国家已经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税收减免政策,我省也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西安市则通过评选“创业明星”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我相信这一系列举措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在大学生中形成“自主创业”、“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氛围。

(四)深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工作职能,切实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1、不断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2011年是学院跨入重要发展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性一年,西户校区的正式落成使用、高新校区的体制资源整合,都将进一步推动我院向着更远的目标奋进。在学院新的模式运作下,根据高新校区的特点,成立了毕业生服务处这样一个全新的职能处室,不仅做好大三毕业生的教学、管理,同时要做好毕业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力以赴为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毕业生服务处的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对于我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稳定及长足发展意义重大。

2、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规范我院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顶岗实习计划》、《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指南》等一系列措施,极力推进我院毕业生通过实习带动就业工作(后附规定)。根据各系部教学计划安排,经毕业生服务处、就业指导中心与各系部充分商定,将定于本月中下旬全面部署、实施我院2012届毕业生赴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并安排相关负责同志,认真做好顶岗实习跟踪服务工作。通过这一举措,极大限度的让毕业生将所学理论同实际操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使毕业生通过定岗,深入了解一线工作,增长见识、扩大人脉资源,为以后顺利就业、择业提供宝贵的经验。

3、进一步改进工作体制,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开展信息服务,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咨询和指导。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工作。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占到40%左右,出现心理障碍的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要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女大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时掌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好跟踪教育,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择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做好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优秀特困生奖励等工作,切实把学院的关爱落实到这些困难毕业生身上。积极为特殊群体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空间和环境,优先推荐他们就业,让每位特殊群体毕业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关心。

4、扩大宣传,注重效应,极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就业工作氛围。通过楼体悬挂条幅、展板《致2012届毕业生一封信》、毕业班辅导员工作专题会议等形式,从思想上提升毕业生就业意识,增强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让省内外各企事业单位更好的了解我院毕业生基本概况,在今年11月份将印制《2012届毕业生就业简章》。

5、高度负责、集中精力,根据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派遣方案要求,高效、有序的做好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并按照省厅要求,认真做好毕业两年内学生的就业改派及跟踪服务工作。

(五)巩固就业成果,发挥专业优势,继续拓宽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就业渠道。

近年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努力和艰辛付出,已经逐步形成科贸特色的、较为长期稳定的就业资源库。例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有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北京铁路局、西安铁路局、北京轨道车司机培训基地、中铁一局、中铁电气化集团公司、西安城南客运站等一大批轨道类单位就业群;例如电子类专业的有: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西安软件园、广东美的集团、西安庆安制冷有限公司、上海宝巍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原上海宝钢)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企业;诸如经济贸易类有:中储物流、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铁运物流、上海申通快递、西安邮政速递局、西安人人乐超市、华润万家西北物流基地,海底捞西北物流基地、四川会馆、王子饭店等近百余家大型企业。我们坚信:伴随着学院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通过我们就业一线人员的不懈努力和长时间的辛勤工作,必将探索出更多更好适合我院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理想企业。

(六)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质量,确保成功,全力以赴办好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秋季校园招聘会及各类专场招聘会。

经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决定,将邀请省内外50多家有影响、有实力的用人单位参加此次校园招聘会,涵盖轨道交通类、电子类、商贸类等近千余岗位供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中心要根据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做好筹备工作,各系部要根据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服务处的工作安排,全力实施。同时也恳请学院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保证2012届各类招聘活动圆满成功。

四、突重点,抓落实,完善就业的各个环节

为了做好毕业生实习、就业、派遣各个环节的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较上一届有所提高,力争一次性就业率突破95%以上。同时重点抓好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加强就业教育

1、加强就业形势、政策与就业观念教育。召开就业动员会,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全方位引导学生一次性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及基层单位就业;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加强与毕业校友联系,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多方位开拓就业渠道。

2、加强毕业生就业力教育。就业指导中心将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或者人事部门的主管开展毕业生就业力教育。

3、在毕业生中集中开展反传销专题教育。通过集中开展反传销专题教育活动,使了解什么是传销、传销与直销的区别、传销是如何行骗的、传销的危害和传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知识,在就业过程中自觉抵制和揭发传销行为,维护自身正当利益。时间安排在国庆节后,各系部的具体安排要事先报告就业指导中心。

(二)强化就业指导

1、开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就业指导中心将对2012届全体毕业生分期分批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各系部分管领导要认真部署,全体辅导员认真组织和安排,测试结果反馈到就业指导中心。

2、组织指导学生使用我院就业信息网及《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我院就业信息网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和网上咨询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可通过直接登录(www.xikemao.com)访问;《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信息量大、更新快,各系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经常访问。

3、就业推荐材料的组织填写和指导。一是《毕业生信息表》的填写,一要体现出毕业生个人的特点,提倡个性化,二要根据不同行业单位制作和投放与之相适应的个人简历及自荐书,三是《就业推荐表》综合评价要有针对性,切忌千篇一律,字迹要工整,四是必须增加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总体诚信评价评语,五是各系部要按照《三方协议》的使用要求对毕业生进行统一指导。

4、就业技巧指导。

(1)就业信息分析。教育引导毕业生学会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一是学院就业网发布的经过审核的网上招聘和用人单位来学院的招聘信息,二是社会各种招聘会的信息,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招录的政策性信息,四是毕业生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各种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应采取以下步骤:一要多方式查实其准确性和有效性,二要了解该信息所处的行业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三要分析是否与自己的职业意向和相吻合,四要确定有效的联系沟通和应聘方式,五要积极采取行动并坚持下去。

(2)笔试、面试技巧指导。就业指导中心将在10月中旬开始(具体事宜另行通知),陆续以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分期分批就宏观层面的笔试、面试技巧进行辅导;各系部要按照本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对本系部全体毕业生开展更为具体有效的应聘笔试和面试技巧的指导。各系部具体指导情况要事先填写相关表格并报送就业指导中心,便于统筹规划和安排。

(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1、主动联系需求信息。一是编印就业宣传材料寄送有关用人单位,并上传到我院就业信息网,推荐我院毕业生就业;二是以函电和走访的形式邀请往年招聘用人大户或行业系统来学院招聘;三是继续联系校友,给校友发送短信、邮件,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创造机会;四是各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要牵头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教职工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开辟新的就业市场。

2、承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及就业洽谈会。主动加强与行业和系统的联系,努力争取承办更多用人单位的来校招聘,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计划在本年度,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突破百场,大中型校园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力争为每名毕业生推荐3次以上就业机会。

3、继续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关系部要落实好已有的合作培养协议,继续总结订单式培养的途径和经验。就业指导中心将根据专业优势与相关行业和系统进行新的沟通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培养关系。

(四)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就业信息

1、七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通过每周工作计划、手机短信服务业务、就业信息专栏、就业网、教学楼宣传板、学生宿舍楼宣传板、校园广播七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和相关就业政策,确保就业信息和就业相关政策及时传送给毕业生。

2、各系部积极主动及时传递招聘信息。各系部应建立自己的短信群或其他可以及时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传递信息要注重实效性、覆盖面,确保每个毕业生都能及时获得最新招聘信息。

3、利用好就业信息网。一是就业指导中心将及时发布和定期更新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防止招聘欺诈;二是各系部要经常督促毕业生养成及时浏览就业信息网的习惯;三是不断挖掘就业信息网的功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

(五)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系部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动员本部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就业工作,合理设计其就业工作的职责、目标,加强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营造全员关心毕业生就业的氛围;有效配置校内外各种资源,广泛而深入地构建稳定的就业市场。

2、实行责任追究问责制。各系部推选一名中层干部担任系部就业工作负责人,就业中心也安排科级以上干部对口负责系部就业指导工作,责任到人。

3、完善就业奖励政策,健全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系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就业最终效果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4、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各系部要认真落实好就业指导中心部署的各项工作,对各系部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实行就业率月通报制度。

毕业生服务处、辅导员要积极引导2012届毕业生要倍加珍惜各类就业招聘活动提供的求职、择业机会,调整就业期望值,把握时机,勇于竞争,到西部、到基层、到民营企业就业。在参加各类就业招聘活动时讲文明、讲礼仪,遵守招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展示科贸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王勇

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重视就业服务的基础,强化毕业生职业指导,拓宽就业服务市场,健全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就业能力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了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 更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建立健全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难发现,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及供需渠道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上的错位,以及政策的限制和滞后,导致供需结构不相称,造成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不断突出,既存在“无业可就”现象,又出现“有业不就”现象,一些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招到高校毕业生。造成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在于没有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不健全

尽管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设立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并不能很好履行就业服务的职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还停留在收集信息、发布信息和办理各种手续等一般事务性工作层面,还有部分高校设置的工作机构同时承担招生和就业工作任务,没能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这种纯控制管理的职能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与预测研究、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 就业指导工作职能不强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仅仅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展开,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性介绍和一些就业政策、措施的解释,就业指导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规划,职能单一,内容片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等方面投入的精力太少,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三)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业务水平不高

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程序化的事务,而是一项对业务知识要求很全面的工作,要求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阅历,能够全身心投入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但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队伍除了就业工作机构的几名专职人员外,多数由辅导员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整个队伍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无论是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方面,还是在职业指导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四) 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各类就业指导讲座,普遍缺乏针对学生个人特点的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有效指导。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主要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和能力来开设,主讲教师大多是校内的非专业老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实用的职业课程体系,更没有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研究。学生大多对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不感兴趣,认为内容旧、信息少,与实际情况脱离,不能引起毕业生的重视。加之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信息不畅、不完整,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就业指导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 重视就业服务的基础工作

1. 完善机构

落实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将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放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的中心地位。学校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从根本上保证招生与就业“进出口两旺”的局面, 满腔热情地为毕业生服务, 增强主动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是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性化管理模式的组织保证。完善学院、系部、专业团队三级权责分明、协调统一的就业工作体系,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就业工作领导为副组长,招生就业、学工、教务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就业处为组织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系部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系相关部门领导、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各专业团队组成具体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工作团队。

2. 配齐人员

拥有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是开展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要配备专职就业指导服务人员(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采取措施,组织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具备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真正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做到根据毕业生不同的特点和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富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3. 落实经费

从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来看, 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院校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费投入要远远高于其他院校,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由于经费紧张,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很少有专项经费投入,一般都是由就业部门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也仅限于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 消极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招聘, 缺乏主动性。在人才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发展到买方市场的今天, 前来招聘的单位越来越少。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必须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项投入, 实现从坐等用人单位上门到主动上门推荐毕业生的转变, 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根据就业的基本需要,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标准并列入学校当年的预算予以重点保证和落实。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正常办公、设备更新和维护、资料印刷、档案转递、信息交流、调研、培训、工作奖励、举办供需见面活动、就业指导教学等工作。

4. 健全制度

规范和完善各项就业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如我校建立了以下就业工作制度:制定校级就业工作例会制度,每学期一到两次,由就业处组织召开;制定学校就业处和各系部就业工作职责;制定《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暂行管理办法;制定年度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及就业工作考评制度;制定学习研究制度,学习研究国家、地方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参与制定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的制度。

(二) 强化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1. 实施全程职业指导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毕业生择业观的形成应该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因此毕业生就业指导对象不应该局限在临毕业的学生,应把就业指导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就业指导课确定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有统一教材,有备课教案,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就业指导内容:一年级开展专业教育、人格心理测评、职业道德和“三观”教育;二年级进行择业观、求职应聘技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级应及时开展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咨询指导、就业法律常识教育、创业指导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2. 明确全员化就业指导责任

就业指导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每个工作岗位人员职责明确,任务具体,确保毕业生入学就有就业指导人员为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就业专职教师、就业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注意渗透就业指导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3.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

开展多样化就业指导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时开展就业专题讲座或报告,可邀请成功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校友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如成才观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创业指导教育等,每学期开展1~2次讲座,专题讲座针对性强,贴近实际,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岗位职业特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创新职业指导途径,运用多种媒介营造就业指导氛围,宣传的手段有就业网站、校内广播、就业工作手册、就业指导简报、宣传橱窗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求职技巧等内容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

4. 开展个性化职业测评服务

运用现代测评技术,通过人机对话、专家咨询、情景模拟等技术于段,对测试者的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发展潜能等特征进行客观测量、利学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全面了解自身智力及潜能,辅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订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对所有在校生常年开展职业测评服务。

(三) 拓宽就业服务市场

1. 广辟渠道,建设基地化就业市场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对于用人需求量大、合作信誉高的用人单位,应发展成长期合作的就业基地。学校应和就业基地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参观考察,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学校每年以举办1~2 次大型综合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龙头,以中小型、学科性专场招聘为基础,常年开展招聘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学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多于毕业生需求数。

2. 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有业无人就,有人无业就”的现象在职业院校依然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渠道不畅,毕业生求职前还是以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为主。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广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互动的交流和选择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在网上举办“双向选择”活动,实现网上求职,正日益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就业市场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省钱,因此各高校要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各地区、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伴随远程可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毕业生创造无障碍沟通,实现全方位的“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求职已成为现实,网络应该成为今后沟通供需信息的主渠道。

(四) 健全就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 科学统计就业率和就业情况

教育部要求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定期公布本地区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情况。公布就业率已受到全国所有高校的普遍关注。虽然就业率统计时比较复杂,统计方法也不尽科学,主要是灵活方式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方面还较难统计,只有加强统计工作实践,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方法,只有统计的数据真实有效才能指导国家、省(市)乃至学校科学决策,因此就业率的统计有待改进,把毕业时候的初次就业、待就业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可能会更完整地反映一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学校应逐步摸索就业率和就业情况统计的科学方法,定期公布系就业率及专业就业率,并以此作为高校年度招生计划申报、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要适当减少甚至停止招生。

2. 规范就业服务日常管理

就业服务工作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学校就业部门理应为毕业生服务。从毕业生生源审核,就业方案的编制、申报,到毕业生档案管理等环节,都要力求规范及时,上报信息不仅要按时按质完成,更不能多报或漏报;档案整理规范,转递及时、准确,只有这些工作做得细致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毕业生。

3. 深入调查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

经常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开展毕业生思想状况调查;走访已就业毕业生的单位,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主动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开展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通过这些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同时为学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用型人才提供依据,从而扭转由于专业结构、教学方法等问题带来就业难的弊端,推动学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包慧珂,张金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6(2):82-84

[2]杨皓.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3]张文强.关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7(4):144-145

[4]盛继生,吕柯,庄晓龙.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龙伟忠(1964—),男,广西岑溪人,副教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责编黄鸿业)

作者:龙伟忠

上一篇:税务个人工作总结3篇下一篇:机关后勤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