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盘点与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宏观社会心理状态, 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态是社会变化的反应, 透过社会心态, 不仅可以看到人们对社会变革的反应, 还可以看到社会运行的状况。所以, 社会心态常被视为是社会改革“风向标”, 是社会发展“晴雨表”, 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从宏观角度看, 当前我国主流社会心态总体上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观念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 行为变得越来越主动和积极, 处理问题也越来越趋向理智和成熟。这一判断, 可以从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项保障的不断完善, 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 得到强有力的印证。但现实生活中, 依然存在着不少负面社会心态值得重视。

1. 焦躁:

201 0年7月1 5日, 几个网站同时刊出了一篇文章《中国人成为最着急地球人》。“吃饭, 快餐;上网, 狂点;寄信, 特快;拍照, 立等可取;坐车, 高速;坐飞机, 直航;做事, 名利双收;创业, 一夜暴富;排队, 插队”。19世纪末还被英美人看成是最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 一夜间, 变成了地球上最着急的人。评论指出, 人们的烦躁行为, 来自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分配不公、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内心的忧虑担心。

2. 怀旧:

有人说, 历史长着两双眼睛, 一双向前, 一双向后。向前的是新生活, 向后的是怀旧。新生活充满激情但感觉却不一定完美, 怀旧如同放入博物馆的典籍, 总有那么一点精华令人留恋。去年8月, 电影《阿凡达》和《孔子》在全国各地同时热播, 《阿凡达》以高科技前卫的表现手段深刻展现了城市化进程的残酷现实, 《孔子》则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挖掘儒家这一代表人物的形象。当《孔子》在吉林省首映那天, 《阿凡达》要为《孔子》让路。如果说, 阿凡达代表了前卫与现实, 孔子则是当今中国电影、电视局复古与怀旧的代表。当现实有些迷惘和无奈时, 通过历史、古装、嬉笑怒骂中或许多少能够找些慰藉。所以, 怀旧这种特殊心理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不满的另类表达。

3. 狭隘“自尊”:

新华社曾经发布过这样的一则新闻, 为了一块钱的停车费, 看车人“不交不行”, 停车人“坚决不给”。双方吵了一小时, 堵了一路车, 一直闹到派出所。且不论看车人和停车人到底孰是孰非, 有一点可以肯定, 双方都喜欢“较真”。区区一块钱, 看车人宁愿冒着被车撞的危险, 也要从停车人的口袋中抠出来, 而开着价值十几万轿车的主儿, 宁愿耽误自己宝贵时间, 到派出所接受处理, 也决不肯买单,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两人互不相让?答案已经不是一块钱的简单问题了, 而是一口“气”在支撑着。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狭隘的“自尊”在作怪。

这使我想起了古代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尚书的家人和宰相的家人为了相邻的院墙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宰相的家人往京城写了封信, 想让宰相以他的权势来解决这个问题。宰相接到信很快回了一封信: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实, 敞开胸怀, 用最简单的方式彻底的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赢家。真正的自尊是靠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的。

4. 偏爱负面信息:

就是过度关注坏消息。美国尼尔森公司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 报告称, 在整个亚太地区, 中国网民最喜欢发表负面产品评论, 同时, 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 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虽然, 以上“负面评论”调查仅局限于商业消费领域。但一叶知秋, 中国网民对“负面”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感”。这种现状, 一方面与新闻本身传播特质有关, 负面消息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 与社会的发展有关, 负面内容承载了太多变化时代与人们相关的命运和感受, 通过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 人们不仅宣泄了不满情绪, 还寻到了大量情感共鸣和同质心理。

5. 极端化:

典型表现在一些突发性个人恶性事件中:杨佳袭警案、毒饺子事件及福建南平系列校园惨案, 都是这种极端不良心态酿成的结果。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快速变化, 人很容易被社会抛弃, 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意和不适应感。当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 就会产生压抑、愤怒、悲观厌世, 进而报复社会的反社会心理和行为。

如果说, 以上现象仅仅是变动不居、可察可感浮出水面的不良心态一角, 但在现代生活中, 随着改革深入, 在整个社会、不同层面、多个领域的确存在着明显的负面社会心态效应。比如, 贫富严重分化导致一部分人产生的相对剥夺心理、仇恨心理;市场价值取向导致的拜金主义、尚权理念;负面社会事件使人们产生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等等。中科院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当前, 中国人的心理压力正趋向多元化。这意味着, 当前对整体社会心态不宜乐观, 主流之外的非主流负面社会心态更不容忽视。由于社会心态具有感染作用, 负面心态如果控制不好, 不仅会影响社会正面心态, 还可能转化为主流社会心态, 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造成迟滞、阻拦。

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 党中央就明确指出, 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时隔五年,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 “社会心态”再次被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提出来, 并被写入十二五规划中。

党和国家尚且如此远虑, 我们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也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敏锐的洞察力, 深刻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危害, 细微入手, 大局为重, 立足自身, 为构建和谐社会心态贡献应尽之力。

上一篇:III期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下一篇: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