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和谐就业心态的培育对策探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对当今社会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在求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进而会产生某些心理问题, 甚至为此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很有必要。现在各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多是关注一些就业信息和简单的职场技巧, 但是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如何去处理, 怎么使大学生走出这种心理状态, 几乎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

1 当前形势下毕业学生就业现状探讨

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而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也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我国经济结构性增长和与高校人才培养不能很好的协调同步, 人才培养的方向总是滞后于社会的需要, 导致了现在学生就业表现出来的结构性失衡, 从而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1)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企业都必须关注自己的投入和产出问题, 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虽然其专业知识理论丰富, 但是缺少在实践工作经验, 短时期内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利润, 不能够很好的融入企业团队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即作为企业要求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刚毕业的毕业生并不具备, 因此在对毕业生招聘时总是要求多多。 (2)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高、好高骛远, 当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增加了他们对就业的不确定性。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 更多的是关注所在职位的高低、薪水的高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他们的眼光大都被这些狭隘的方面遮挡, 从而忽视了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与自身长远职业规划的有机结合。 (3) 现在就业形势的多元化也使得毕业生对薪水和物质的追求也产生了攀比的心理。高等教育作为家庭或者个人的一个投入而言是需要回报的, 现在高等教育所花费的资金与毕业生就业所收获的薪水相对的失调, 使得薪水演变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2 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不良心态表现

(1) 焦虑、急躁。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 大部分都有心里焦虑状态。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超过三成以上的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都表现过心里焦虑的状态。毕业生产生心理焦虑、急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在工作中是否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是否能够找到本专业对口的工作, 工作环境是否适合自己, 自己是否会被用人单位录用, 求职被拒怎么办等等。 (2) 悲观、抑郁。毕业生由于在求职的过程中, 往往因为不被用人单位录用, 屡次遭受挫折, 导致情绪低落, 产生愁眉不展的悲观、抑郁状态。 (3) 自卑、怯懦。自卑、怯懦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毕业生, 特别是部分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择业中,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 缺乏勇气, 不敢竞争, 尤其在遇到挫折时, 这些毕业生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胆小, 畏缩, 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3 开展培育良好就业心态的对策探究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的选择, 对于那些刚走出大门的毕业生他们更面临着诸多的选择, 在诸多选择面前他们可能会显得无所适从, 再加之他们由于心理不适和心理矛盾, 选择就更加困难, 这就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特质 (生理、心理、个人职业能力倾向) 对自己做一个职业的生涯规划。我国教育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 以至于大学生毕业以后在人生的选择中都是跟着感觉走, 为此很多人也走错了路入错了行感到非常的懊恼不已。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里面明确指出“职业的方向指导和学习一样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该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国办发[2007]26号文件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为此,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规划是教育部门必须要做的。

(1) 牢固树立就业指导日常化理念,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不仅仅是面对毕业学生, 而要面对全校学生, 不是毕业生毕业时期的加班课程, 而应该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指导, 要严格执行国家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 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 分期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学生的职业教育分为几个阶段:职业的探索规划期、职业的定向期和准备期、职业安置期。 (1) 职业的探索规划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学畅谈其比较感兴趣的行业, 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认识专业、了解成才的方向, 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和专业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2) 职业的定向期和准备期。职业的定向期的职业教育要告诉学生其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和在工作中所担负的岗位责任, 职业中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等, 让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工作主动性和在社会中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3) 职业规划的安置期。这是学生的职业教育进入的实战阶段, 学校除了及时公布各个行业岗位的信息以外, 还应对学生进行求知技巧指导和面试训练, 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指导, 为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要走系统化和专业的道路, 有常设的办事机构和专门的经费支持, 组建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师资队伍, 保障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正常、有序、持续、高效开展。 (1) 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 学校应该重点抓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 使他们走职业化的道路。这样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就拥有一批既能够懂学生工作又能够了解学生就业前景的职业指导专业人才队伍, 给学生经常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培训班, 给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使学生走出学校时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本领, 还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 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建设, 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 组建一个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心理辅导咨询队伍, 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更好的帮助学生减缓心理压力,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具有积极、热情、健康的就业心态, 为学生顺利和谐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的就业心态状况关系到高校毕业生健康和谐的就业。针对毕业生就业中不良心态的表现分析, 在高校中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心态表现,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 姜振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2] 刘晓慧.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2) .

[3] 李学云.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0 (8) .

[4] 宋臻.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实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养老建筑——参观考察报告下一篇: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治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