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2022-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检测方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建筑工程模板方案的选取以及施工工艺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早已经成为了人们不断追求的生活理念,而绿色环保也成为了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建筑作为最大的一项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也逐步向环保靠拢,形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环保型经济占据主流,建筑单位与消费者均提出了对绿色建筑的要求。2006年6月,国家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依据。绿色环保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环保材料的出现以及使用就成为了大众的呼声,绿色建材的生产和使用将绿色建筑变为了现实,绿色建筑将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材料 环保 应用

1 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必要性

绿色建材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其主要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所生产的对人体无害、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建筑绿色材料是无毒或者能耗低的健康型、节能型建材,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将会使实现绿色建筑的重大举措。绿色建筑也可以称其为生态建筑,他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工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任务。因此实现绿色建筑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首先,低碳经济成为社会主流。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从绿色建筑材料的制造、选择以及使用方面严格把关,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使用无污染、无放射性环保型建筑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其次,环境的严重污染要求建筑必须实现绿色环保。据统计,欧美国家每年环境污染的主要比例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占到了50%以上,绿色材料的使用刻不容缓。最后,资源的缺乏以及不可再生性也要求建筑必须绿色节能。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必须依赖有限的资源,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也在迅速消耗。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同时也是建设资源循环性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2 绿色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建材,能够充分地满足建筑用材的各项要求,并且对大自然具有亲和力,与其实现和谐共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般绿色建材都具有节省资源、安全可靠、无污染、可循环、可再生等特点。绿色建筑材料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近几年的新兴产业,其主要包括绿色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绿色装饰材料等几类。生产和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既能够节能、节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又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是环保型、节能型和循环型及可再生型这几种。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绿色材料,一些国际性建筑企业也在努力开发新的绿色材料。如今在我国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的绿色建材大概有以下几种。

2.1 生态水泥

传统水泥与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但是非常浪费矿物资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巨大。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水泥被研制成功,生态水泥能够与环境相融,不会成为固体废弃物。另外它是用火山灰、钢铁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制成,与传统水泥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减少30%~40%,节能可达25%以上,但其本身性能却与普通水泥相当。如我国天津的生态城区正是使用生态水泥来作为其主要建筑材料,包括地基、墙体、石柱以及地面铺设等。

2.2 绿色真空玻璃

真空玻璃使用寿命长,远远超出普通玻璃,并且它的隔热隔音保温效果非常好,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等自然光线来调节室内温度,达到绿色节能效果。

2.3 墙体材料

新型绿色墙体材料具有自重轻、强度高、防火、防水、隔热保温等功效。

此外还有许多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例如新型陶瓷、抗菌面板、除臭卫生洁具等,这些新式绿色材料除了外观美观以外,功能也非常强大。我国建设厅出台了《绿色建筑材料及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建材。国内第一批获得通过的绿色材料主要有饰面人造板、天然石材、壁纸、有机涂料、生态水泥以及绿色有机玻璃等绿色建筑材料。

3 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是当今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正日趋加强,人民对居住环境的绿色、生态要求也不断增加,在新世纪,绿色材料必将全面运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领域,并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在全球环境保护、维护生态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建筑行业将在本世纪里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化建设以及旧城改造建设,绿色建材业成为政府也是房企首先考虑的材料。在21世纪中,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筑装修全面型绿色建材前景广阔。今后的建筑装修对绿色建材的使用将会不留死角,对传统的难点区域,如门缝、窗户框、阳台等进行无缝覆盖,通盘考虑,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最佳效果。

(2)节能型绿色材料。能源节约型绿色材料不仅是节约能源,它从另一意义上是节约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在今后原材料供应减少的时候,节能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3)环境友好型绿色建筑材料。今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将会更加意识到身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无污染、无毒害、低放射性的绿色建筑材料将会成为首选。

(4)空间绿色材料的发展。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对建筑领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隔热,防晒材料、散热型材等,同时空间光学建材也将会逐步运用于建筑外观玻璃幕墙等方面,如吸光材料、可反射光材料等。

4 结语

在21世纪,环保占据了建筑的主旋律,它是人类重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活理念。绿色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今后人类建筑界的趋势。我国绿色建筑事例只是全世界建筑界的一个小点,如何贯彻国家绿色建材的发展理念,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个难关。因此,坚持绿色建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引导新型建材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刘春.住宅及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4):259-260.

[2] 蔡璟珞.我國城市建筑节能的思考与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7(4):26-28.

[3] 曹伟.生态建材、生态建筑、发展战略[J].新建筑,2001,15(5):108-109.

作者:黄国辉

第2篇:铁路工程路基检测方案

一、检测依据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TB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

3、TB 10751-2010《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设计图纸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二、检测方法

采用K30平板荷载试验法、灌水(沙)法或核子射线法以及工程地质雷达剖面检测法,对路基基床进行填筑质量的地基系数、压实系数或相对密度试验检测。

一般按委托方要求,对路基的检测量根据线路施工图及桥涵所在位置,确定路基检测断面以及对桥梁、涵洞等过度段进行检测,对于特殊路基地段,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加密检测点对路基按特殊要求进行检测,具体各断面检测内容为:

1、基床填筑高度超过2.0m时:

①在基床表层线路中心处(双线2个测点,单线1个测点)进行地基系数K30平板荷载试验;②在路基中线处开挖0.6m、1.2m、1.8m深进行灌水法或核子射线法检测基床该深度的填料密度或路基压实系数;③采用工程地质雷达进行该断面路基填筑质量(包括均匀性、密度及软弱夹层)检测。

2、路堑或填筑高度小于2.0m时;

①在基床表层线路中心处(双线2个测点,单线1个测点)进行地基系数K30平板荷载试验;②在路基中线处,基床表层或开挖0.6m、1.2m、1.8m深(按基床填筑深度确定)进行灌水法或核子射线法检测基床表层或基床该深度的填料密度或路基压实系数;③采用工程地质雷达进行该断面路基2009/12/21

填筑质量(包括均匀性、密度及软弱夹层)检测。

3、K30平板载荷试验:

K30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计量单位为MPa/m。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加载试验为:

3.1 稳固荷载板,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

3.2 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增加下一级荷载。

3.3 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 3.4 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荷载板过度下沉),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对出现的异常应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 试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①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

②从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得出下沉量基准值时的荷载强度,并按下式计算出地基系数:K30sSs。

式中:K30—由直径30cm的荷载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m),计算取整数;σs—σ–S曲线中Ss =1.25×10-3m相对应的荷载强度(MPa);Ss—下沉量基准值(=1.25×10—3m)。

4、灌水法及核子射线法

基床的相对密度Dr是基床无黏性土填料处于最松散孔隙比与压实后的孔2009/12/21

隙比之差和最松散态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基床压实系数Kh是基床填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于该填料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灌水法和核子射线法是现场确定基床相对密度或压实系数试验的有效方法。

4.1 灌水法是通过在现场选定的测点处开挖一定尺寸的试坑,提取试样并称出试样的质量,然后用略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装水测出试坑的体积。并通过试验采集的现场试样的质量和试样体积,从而计算出试样的湿密度ρ、干密度ρd和孔隙比e0。结合不同填料土的室内试验确定的最小干密度ρdmin与最大干密度ρ

dmax

计算出相对密度Dr或基床压实系数Kh。

dminDrdmanddminKhddmanddman;

dmin式中:Dr—相对密度,计算至0.01;Kh—基床压实系数;ρ度(g/cm3);ρ(g/cm3)。 dmax

—最小干密—最大干密度(g/cm3);ρd—天然干密度或填土的干密度4.2 核子射线法检测是采用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其内部装有两种放射源。铯137r源用来测量密度,镅241/铍中子源用来测量水分。中子源安在机壳底部位置不变。r源装在辐射源金属杆底部内,随测量深度而变。 测量密度时,铯137r源发出r射线进入被测材料。如果材料的密度较低,大量的r射线就会穿过它,被装在仪器内的盖草—密勒计数管检测到,那么在单位时间内计到的数就较大。反之,如果材料的密度较高,高密度的材料吸收了部分r射线,起了辐射屏蔽作用,在单位时间内计到的数就较小。然后,微处理器把检测管接收数值(称为密度计数值)除以存储在仪器内的密度标准计数值,得到计数比,再把计数比送人密度计数程序可算出被测材料的密度(这种密度包含被测材料水分,又称为湿容重)。

2009/12/21

测量水分时,中子源放射的中子流进入被测材料,被测材料水分中的氢原子与高能中子相碰撞使之减速。减速后的慢中子被仪器内的氦—3探测管接收到。被测材料含水量大,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化的慢中子数也多,检测管接收的慢中子数就多。反之就小。然后,微处理器把接收的慢中子数(称为水分计数值)除以水分标准计数值,得到水分计数比,再把计数比送入水分计算程序可算出被测材料的水分重。

有了被测材料的湿容重,水分重和输入的室内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微处理器即可算出其它的参数。

5、地质雷达剖面法检测路基填料情况

探地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 MHz一1GHz)电磁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浅层地质结构、构造和岩性检测。它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为震源,多以自激自收的形式,可采用连续、间断两种方式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亦称双程走时)、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结构。

由于探地雷达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距离很小,甚至合而为一。当地层倾角不大时,反射波的全部路径几乎是垂直地面的。因此,在测线不同位置上法线反射时间的变化就反映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探地雷达工作频率高,在地质介质中以位移电流为主。因此,高频宽频带电磁波传播,实质上很少频散,速度基本上由介质的介电性质决定。因此,电磁波传播理论与弹性波的传播理论有许多类似地方。两者遵循同一形式的波动方程,只是波动方程中变量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地质雷达检测理论是根据探地雷达这一超高频短脉冲(106一109Hz)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规律确定的。根据波的合2009/12/21

成原理,任何脉冲电磁波都可以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波。因此,正弦电磁波的传播特征是探地雷达的理论基础。雷达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关,雷达检测的探测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分界面的电性差异的大小,即介质层间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则探测效果越好,介质异常在雷达剖面上反映也就越明显,从而易于识别。实测时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路基填料中,遇到材质有差别的填料时,产生界面反射,接收天线接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t=1v4z+x22,就可计算出反射。 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z=vt2式中 :z为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m);t为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纳秒计),1ns=10-9秒;x为收发天线间距离(m);v 为雷达波的行走速度(m/ns);可以用几何光学的概念来看待直线传播的雷达波的透射和反射。v=C0/ε1/2。

其中 C0 为雷达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0cm/ns;

ε为介电常数,由波所通过的物质决定。

图1 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地质雷达的野外工作,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地质、岩土工等的问题和任2009/12/21

务,采用合适的观测方式、正确选择测量参数以保证记录质量。目前,常用的双天线地质雷达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剖面法和宽角法。剖面法这是发射天线(T)和接收天线(R)以固定间隔距离沿线同步移动的一种检测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时移动一次便获得一个记录。当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同步沿测线移动时,就可以得到由一个个记录组成的探地雷达时间剖面像。横坐标为天线在地表测线上的位置,纵坐标为雷达脉冲从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的双程走时。这种记能准确地反映正对测线下方地下各个反射面的起伏变化。我们在对兰武二线A14标段路以及兰青二线基基床填筑质量的检测中采用的是地质雷达剖面法。

地质雷达检测路基基床填筑质量是利用路基基床填筑的不同填料的电性差异来实现的。由于路基基床填筑的填料是固、液、气三相多孔状混合体材料构成,不同材质间的接触面及同一种材质内部不连续面都是良好的雷达波反射界面。当雷达波向下传播经过这些界面时,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产生不同程度的波能吸收和衰减,集中反映在波形和波阻特征变化上。分析研究接收回波的特征差异,就可以揭示路基基床填筑结构特征及病害缺陷。

实测时将雷达天线紧贴于路基基床表面,沿测线连续滑动,采用打标方式进行定位,雷达主机实时记录每个测点的时间、深度和振幅值,构成连续雷达剖面。当地下介质的波速已知时,根据所探测到的双程旅行时,就可以求得目标体的位置和埋深。

应用专业软件,分析反射波同相轴的波形和波阻特征,就可以获得路基基床填筑质量信息。

检测采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2000型便携式透地雷达,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瞬态无载波脉冲雷达,不仅系统的数字化程度高,而且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透深能力强,并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成像能力,还可进行连2009/12/21

续透视扫描,配置浅、中、深全套屏蔽和非屏蔽天线,可应用于混拟土测厚和缺陷检测、钢筋透视、地质调查、空洞和裂隙的确定等。检测所配天线为:100MHZ等。

6、成型路基几何尺寸测绘

对成型路基采用全站仪进行路基横断面几何尺寸测绘,以检测路基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009/12/21

第3篇:桩基检测工程方案 桩帽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审核: 编制:

2013年04月

目录

一、检测目标

二、检测依据和标准

三、检测方案

四、检测质量管理

五、与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关系的协调

六、检测成果与报告

桩基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标

对于本工程的基桩检测,我单位将本着“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原则组织高技术、高素质的检测人员进行工程检测;在仪器设备方面是先进、可靠、且各方面性能均需满足检测需要;检测方法理论成熟、先进可靠、实用便捷;检测方案具体可行、安全方便,质量评定可靠,达到优良。

根据招标文件的检测要求,本工程桩基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冲(钻)孔灌注桩的抗压静载及低应变检测。抗压静载试验拟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基桩低应变动测试验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二、检测依据和标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47号令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06-2003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J/T13-146-2012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 106-97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 榕筑监[2012]1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桩基检测监督工作的通知》 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检测方案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⑴试验工作量

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06-200

3、榕筑监(2012)105号文和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确定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抽检数量为不应少于每种桩型总桩数的1%,并不少于3根。依据招标文件拟定的检测数量,本工程共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8根,

单桩最大试验荷载分别为16000 kN、13000 kN、6400 kN及5400 kN。如招标文件拟定的抽检数量不能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需按规定要求增加检测数量。

具体检测桩号由业主、设计与监理等部门共同确定。若委托最大试验荷载有变化,按委托方另行通知为准。

⑵试验加载装置

2.1 试验加载采用安装在桩顶的多个QF320千斤顶并联进行逐级加荷。多个千斤顶并联同步加载的控制油压力计算根据千斤顶率定方程按下式进行:

nbi1y(x)/i1aii1ai n式中 y-多个千斤顶联合加载控制油压力

x-要求的试验荷载

ai-千斤顶标定方程系数,单个千斤顶标定方程yaixbi

bi-千斤顶标定方程系数

n-千斤顶个数

2.2 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混凝土预制块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堆载平台尺寸为10m×10m,主梁长约12m,如示意图1。千斤顶所需的反力由预制块堆重平台承担。

图1 静载试验安装示意图

图2 JCQ-503A型静力载荷测试仪

2.3 试验采用JCQ-503A型静力载荷测试仪进行自动加载(图2)。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方程换算荷载。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在桩顶四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采用JCQ-503A型静力载荷测试仪进行自动加载时,其压力传感器标定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标定系数=压力/荷载×15×传感器灵敏度系数

2.4 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⑶现场试验

3.1 试桩顶部应低于天然地面1.60m~1.80m,以试桩为中心,开挖12.0×3.0×2.0m的试坑,并保证不积水。

试桩顶部应不高于地面,灌注桩在试桩顶部一倍桩径范围内,配置以3mm厚钢板圆筒(长度30-50cm)做成加劲箍与桩顶砼浇筑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具体要求如下:

a.试验桩桩头加固前应凿掉表面浮浆至砼设计强度要求后,并应砍至地面下2.5m左右,清洗桩头后焊接钢筋网片并布置钢板箍,浇筑C45砼,浇筑后桩顶面距地面不低于2.0m。桩头加固示意图和基坑开挖示意图见下图。

b.砼搅拌和浇注均应采用机械施工,严禁采用人工搅拌和浇筑而引起砼不均匀。

c. 桩头加固部分砼应作试块试验。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试桩。 d. 当桩头砍到接近深度要求时,采用小锤轻打,防止出现砼微裂缝,同时要保证桩顶全断面完整性。

e.钢筋网片均应点焊。

静载试验前宜采用基桩低应变法对试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

试验平台支座处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应大于300kPa,若无法达到,应采用换填(砖渣回填不少于2m)或打桩加固的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

因静载试桩大型设备和2000多吨水泥块进出场地需要,现场道路必须处理,一般做法是清掉烂泥,采用砖渣回填,回填厚度不少于0.5米,宽度为6米,并碾压密实。

3.2 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该级增减量的10%。

3.3本次试验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

5、

15、30、

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每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由三次或三次以上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

5、

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卸载

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

5、

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①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

③ 已达加载反力装置的最大加载量,或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④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⑷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出现第3.4条第2款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注: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⑸试验设备

本工程抗压静载试验的主要设备: ①静载荷试验系统

②反力装置: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压重平台; ③Q320T千斤顶,压力传感器;

④位移传感器;

⑤油泵。

以上主要设备数量根据现场条件及委托方要求调度足够数量,以满足检测工期为原则。

2、基桩低应变动测试验

⑴低应变动测原理

低应变动力检测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有关规定进行,其原理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产生应力波,应

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将产生各种反射波信号。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可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采用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承台下至少一根。根据招标文件清单,预计共检测419根。检测桩号最后以甲方及监理单位提供的抽选桩单为准。

⑵桩身完整性分类原则

Ⅰ类:桩身完整;

Ⅱ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Ⅲ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⑶试验准备

试验前对指定桩进行开挖,砍桩头至坚硬、密实混凝土,桩顶面应平整、密实,按要求磨平足够安装传感器安装点和激振点,并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桩顶面要保持干燥,不得浸在水中。

⑷试验设备

所用设备为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基桩完整性检测仪,型号:RS-1616K(S);传感器为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加速度传感器,型号:加速度计 。

四、检测质量管理

⑴静载作业

本工程要求作业全程根据规范、标准及检测工序进行标准化施工,按我院建立的质量管理程序及质量手册进行,以确保质量达到优良。

作业现场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尤其是砼预制块安装与拆卸、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做好检测过程中的预警应急措施等:

①现场检测要求对检测场地采用醒目警示标识进行封闭,检测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②所有进入检测范围人员均应配戴安全帽和绝缘鞋,现场作业人员全过程配戴,不得穿拖鞋;同时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是经过安全作业培训的,现场加载人员具上岗资格,具有强烈的现场施工安全意识;

③堆载及加载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堆载体有无变形、挤出等危险迹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提醒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吊装时全程专人指挥,坚决防止意外事

故发生;

④砼预制块、千斤顶、活动房等吊装过程中,应有专门安全人员对吊装设备进行指挥,吊车人员应听从安全员指挥,以确保安全;

⑤现场作业人员应注意形象,着装规范、言行举止文明,不得有损害工地及我院形象的言行;

⑥严格按规范及大纲要求加载,采用自动化采集数据且无法更改的加载仪,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大荷载由监理现场签证确认,杜绝假数据;

⑦内业数据整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与委托方、监理及设计等沟通,确保检测结果真正为工程质量服务。

⑵现场动测

要求技术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测试(低应变)时,应配戴安全帽及绝缘鞋,并在全程作业过程中注意施工现场的场地、作业机械等,以防发生人员安全事故。同时,技术人员对辅助作业员(如低应变锤击工、静载现场加载员)安全工作应进行提醒及监督。

原则上对一根桩布置不少于2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少于3个。动测数据由检测人员专人进行传输与管理,项目负责将对成果及时进行分析,以确保为桩基工程质量服务。

五、与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关系的协调

1、拟成立现场试验检测临时指挥协调小组,整个试验检测由现场试验小组统一指挥;

2、根据提供的检测数量清单提出检测规划报业主审查,每月提出检测计划报业主同意后执行;

3、检测试验前期,提前做好和施工单位的试桩方案图的交底工作,在现场指导施工单位完桩头处理等准备工作;

4、检测试验开始前,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业主、代建单位和监理等相关单位(其中至少一家),经其确认后方可进行检测,若是电话通知,应做好相应做好相应的通知记录;

5、在检测过程中,积极做好与施工方的配合工作,不应对公众的便利及公用道路,以及通往属于发包人或他人财产的人行道的进入,使用或占有,产生不必要及不适当的干扰;

6、检测结束后,检测单位将有关的设备、材料及各种临时设施有序地退场,并使这一部分工程及工地保持整洁以便于整个工程的后续工作能够安全持续的进行,保证整个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7、检测工期要求

检测时间为地基基础施工开工后至施工结束期间,完成全部检测工作,且检测工作不影响地基基础正常施工。

六、检测工期及检测成果与报告

①检测时间为桩基施工开工后至施工结束期间,完成全部检测工作,且检测工作不影响桩基正常施工,并满足委托方工期要求。

②只要现场条件具备,即组织进场试验。

③检测报告出具时效严格按照我单位《关于检测报告出具时限的规定和承诺》的规定执行。

④在检测试验完成后需要时1天内提供检测结果简报。

⑤委托资料齐全情况下,检测结束后3~5个工作日内提供完整的检测报告及相关资料。

⑥每月报当月检测数量汇总和检测分析给业主。整个项目检测完成后,在一周内完成最终检测报告,整理成册一式6份报业主。

第4篇:路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路基工程质量检测采用灌砂法、K30、EVD检测;地基系数K30检测,实质是对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变形进行控制,是保持线路稳定与平顺,保证列车能安全、舒适、高速的保障。 通过对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及过渡段级配碎石动态变形模Evd的检测,能够严格控制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的填筑质量,对不合格的填筑层及时进行整改,以保证路基及过渡段的填筑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以免给线路的安全运营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对路基压实系数K的检测,严格控制路基压实质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降低土体的透水性,减小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以防止水分积聚和侵蚀而导致土基软化,或因浆胀而引起不均匀变形。地基处理基桩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在于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是否存在于设计规范不一致情况。

二、检测方法

1、路基现场检测(压实度、地基系数、EVD) 压实系数K是指路基经压实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压实系数愈接近1,表明压实质量要求越高。

地基系数K30是表示土体表面在平面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可压缩性的大小。它是用直径为300mm的刚性承载板进行静

1 压平板载荷试验,取第一次加载测得的应力——位移(q--s)曲线上s为1.25mm时所对应的荷载Qs,按K30=Qs/1.25计算得出,单位是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是由落锤冲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通常载荷板的直径也为300mm,锤重为10kg,最大的冲击力为7.07kN,荷载脉冲脉冲宽度18mm。试验记录落锤冲击时板的沉降。在假定冲击力恒定和泊松比μ为0.21的情况下,由弹性半空间体上圆形局部荷载的公式计算动态变形模量:

2、现场破检

检测填料粒径、颗粒级配、土的命名是否与设计一致。检测路基加筋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地基处理检测(低应变、静载试验)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静载试验检测基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承载力

三、检测、检查内容

1.现场破检。一是现场破检取得填料样品,检测其粒径、颗粒级配、土的类别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规定;二是对填料样品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核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否准确;三是现场破检检查土工格栅铺设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四是破检检查路基附属挡护结构的几

EVd0.79(12)d/s1.5r/s22.5/s何尺寸及水泥浆的饱满度;五是对土工格栅进行检测,检测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

2.现场检测压实系数、K30及EVd(其中压实系数采用核查击实试验取得的最大干密度值,不得用施工单位提供的数值)。

3.采用低应变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地基处理CFG桩、挤密桩、旋喷桩的完整性及桩长,如果无损检测发现较严重质量问题时,应采用钻芯或其它破检方法验证。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基CFG桩、挤密桩、旋喷桩等方法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满足规范要求的单桩承载力。

4.检测及破检的同时,检查相关设计文件及试验检测资料。检测复合地基基桩完整性时,同时检查桩径、桩的布设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检测依据和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

1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

3、《铁路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

10、《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

10、《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设计文件等。

五、检测数量

1.每个施工标段选择1段路基、1个过渡段。 每段路基随机破检2个断面,每个断面在中部和边缘各

3 破检1处(每处开口大小约为1m×1m);每段路基有代表性的取样检测2组填料是否合格,核查2组击实试验的准确性;每处均核查土工格栅型号和铺设是否按设计(破检深度至少见到2层土工格栅)。过渡段有代表性的破检1处,破检方法、检测及核查内容同上。

每段路基选3个断面,每个断面分别选择3点检测K30、3点检测压实系数;对于基床部位,在满足以上检测内容及数量外,每个断面增加 3点检测EVd。每个过渡段分别随机选6点检测压实系数、6点检测K30、6点检测EVd。

2.每个施工标段选1段随机检测20根桩的完整性;检测3处复合地基承载力及3根单桩承载力;检查100米左右地基处理段桩的布设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

3.每个标段选正在施工或已完成路基附属挡护结构2段,每段随机选6点破检检查结构尺寸和水泥浆的饱满度。

第5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方案

一、 工程概况:

工程(监督编号:J2010),结构类型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层数为地上:五层 地下:0层,总建筑面积12449.71平方米,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首层柱C25。

二、 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

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及其它有关规定。

三、 检测方法及数量

砼强度检验:

1、 回弹法批量检测评定,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建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部位、数量:

2、 钻芯法批量检测评定,抽检数量不宜少于15个芯样。

部位、数量:28栋首层柱B×3-4轴;33栋首层柱B×3-4轴

3、 回弹钻芯综合法,回弹法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建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

部位、数量:

四、抽检部位:抽检构件位置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确定,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五、拟委托检测单位名称: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

六、如本次检测结果仍然达不到设计要求,则按相应规定要求,各参建单位协商处理方案。

七、该《检测方案》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如检测方法、数量、检测单位等变动,则需各方共同确认后重新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检测。

建设单位项目意见: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总监(代表)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设计单位意见:施工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签名:项目经理签名:

时间:(盖章)时间:(盖章)

第6篇:基础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一、模板及支撑的材料要求

(1)、钢模板

(2)、木枋:50×100或60×80杉木枋或松枋;

(3)、支撑尾径:Ф10以上钢管支撑。

二、作业条件

(1)、木模板备料:模板数量按设计方案结合施工进度要求进行考虑,合理确定模板用量。

(2)、根据图纸要求,弹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标高控制点。

(3)、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预埋件已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安放,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4)、按照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施工队组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三、模板的配制与安装要求

(1)、模板配制要求

①、按图纸尺寸现场配制模板。

②、本工程采用钢模板 施工,所采用钢材不得弯曲、锈蚀的钢材,且模板在使用前均需刷油。

③、侧模、底模:钢模板

④、底楞、立档:50×100或60×80杉枋或松枋;支撑尾径:Ф10以上钢管支撑。

(2)、模板安装要求

①、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②、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捣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③、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④、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

⑤、支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所浇捣的结构不致发生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⑥、根据GB50204-9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四、独立式基础模板施工方法

台阶形基础模板每一阶模板有四块侧模拼钉而成,其中两块侧板的尺寸与相应的台阶侧面尺寸相等。四块侧板用木档拼成方框。上台阶模板的其中两块侧模的最下一块拼板要加长(轿杠木),以便搁摆在下层台阶模板上,下层台阶模板的四周要设斜撑及平撑。斜撑和平撑的一端钉在侧板的木档(排骨档)上,另一端顶紧在木桩上。上台阶的四周也要用斜撑和平撑支撑,斜撑和平撑的一端钉在台阶侧板的木档上,另一端可钉在下台阶侧板的木档顶上或木桩上。

模板安装时,先在侧板内侧划出中线,把各台阶的侧板拼成方框,然后把下台阶的模板安放在基坑底,两者中线互相对准,并用水平尺校正其标高,在模板周围钉上木桩,做好支撑固定。上台阶模板与下台阶模板一同安装,方法相同。

五、条形式基础模板施工方法

条形式基础模板主要由侧板、夹木和斜向支撑组成,基础侧模均加木档拼制或采用整块板,模板安装时,先按施工图纸把各部位开间模板拼成方框,在侧模上下端加设方木条,然后把拼好的模板根据中轴线安放在基坑底,并用水平尺校正其标高,在模板周围打上木桩,加固模板时,先用松木板按条基的宽度将两侧模固定,再加设斜撑和平撑,斜撑和平撑一端钉紧在木桩上,另一端钉紧在侧板上下端方木条上,在加设斜撑和平撑时,要按中轴线拉好控制线,操证模板位置正确。

六、基础梁模板施工方法

梁模板主要由侧板、底板、夹木、托木、斜向支撑等组成。

侧板和底板均加木档拼制或采用整块板。有混凝土垫层处,只设侧板,夹木设在梁模两侧板下方,将梁侧板与底板夹紧,并钉牢在顶撑上。没有混凝土垫层处在梁底板下用顶撑支设。在主梁于次梁交接处,应在主梁侧板上留缺口,并钉上衬口档、次梁的侧板和底板钉在衬口档上。

顶撑的间距要根据梁的断面大小而定,一般为800~1200mm。斜撑上端钉在托木上,下端钉在木桩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拉条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当梁高在700mm以上,在梁中部用铁丝穿过横档对拉,或用螺栓将两侧的模板拉紧(对螺栓),防止模板下口向外爆裂及中部膨胀。

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支撑体系是否稳固。

七、模板拆除

(1)、及时拆除模板,将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拆模要掌握时机,应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根据GB50204-92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时强度的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2为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

(2)、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3)、底模拆除前须有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报告和拆模申请书,经批准后方能拆除。

(4)、模板拆除应由支模人员进行,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按次序、有

步骤地进行,不应乱打乱撬。

(5)、拆模时应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受到损坏,注意整块下落伤人。拆下的模板,有钉子的,要使钉尖朝下,以免扎脚。拆完后,应及时加以清理,按种类及尺寸分别堆放好,以便下次使用。

八、质量控制

(1)、模板安装前,要先清理干净,均匀满涂隔离剂。

(2)、立模时要专人检查,保证构件的位置、标高、尺寸正确。

(3)、当梁跨超过4m时,按规范要求梁跨中间底模应起拱1‰~3‰,顶撑纵向间距不超过500mm,且单独增设水平撑。

(4)、当梁较高较大时,要于梁高的中部及上端另增设围檩,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梁侧模因受冲击而产生侧压力。

(5)、所有模板安装时,拼缝要严密,防止漏浆。

(6)、为防止梁板根部外移,必要时需加密围档,即缩小与档的间距。

(7)、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的情况,一旦发现位移、爆模、下沉、漏浆、支撑松动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容这类现象扩张。

(8)、拆除承重构件底模支撑时,要征得专职施工员同意,并办理拆除顶撑签证认可手续后,方可进行拆除。根据拆模试块强度来决定拆模时间,达到设计强度100%才能拆除全部支撑顶撑。

九、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1)、支撑不得使用腐烂、翘裂、暗伤和木质差的木头和板。 (2)、拆模一次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 (3)、拆模时严禁乱抛模板及支撑钢管、构件等。

(4)、使用的榔头等工具,木柄要装牢,操作时,手要握紧,防止工具脱柄或脱手伤人。

(5)、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除上面的水泥浆,如有缺损、翘裂、脱边的要集中起来专人整修。撬起铁钉集中堆放底下用板垫平。

(6)、模板安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清除板内的锯屑、刨花、木块等杂物。拆除模板后所有零散构件要及时收集,做到工完场地清。

第7篇:地圈梁、基础构造柱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是确保地圈梁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为保证地圈混凝土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和验收要求,将按本施工方案认真落实施工。

模板施工前应预先认真审阅图纸,细心翻样,确定各部位定位轴线、标高传递及支模方法,将轴线、标高引测到位。并用红漆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和地圈梁的侧模上,便于控制地圈梁的标高和轴线。模板安装结束后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尺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配模:现浇地圈、构造柱模板采用复合多层胶合板配制定型木模板。构造柱采用钢管扣件夹箍,圈梁采用斜撑固定。圈梁上部连通拉结牢固。

轴线、标高控制:专人从同一水准点引测统一水平标高,圈梁模板施工:模板组装前根据图纸尺寸复核各圈梁轴线,要安装方便,拆除方便,接缝要严密,圈梁模板与墙体接触处用1:2水泥砂浆嵌塞密实。

构造柱模板施工:构造柱制作模板前应将原钢筋、混凝土表面的杂屑、灰砂清理冲洗干净。钢筋验收合格后方可封柱模,接缝要严密,确保模板不漏浆。构造柱钢管扣件夹箍要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水电装饰预埋管和各专业预埋件、埋筋应事先联系,按各专业要求进行埋设,不得漏埋,埋设位置应正确。

南通神勇建总苏州分公司通安第二项目部

2003年8月14日 模板拆除要保证混凝土的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上一篇:毕设致谢模板下一篇:中学同学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