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期末复习思考题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刑诉期末复习思考题

毛概期末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这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战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原则

6.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三大法宝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史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9.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0.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 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 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主为重点,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相处的局面。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生 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16.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

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 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 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 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0. 怎样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 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途径是什么? 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26. 谈谈自己家乡(县、区、乡、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科学发展的典型事例。

27.西部开发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问题,有什么对策建议?

28.举出5个新中国诞生以来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或产品,并做出评价。

29.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30.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应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什么贡献?

第2篇:刑诉思考题(法硕)

刑事诉讼法学思考及选题(2013.9)

一、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二、如何理解刑事诉讼结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改革完善?

三、刑事诉讼主体理论

四、如何理解刑事诉讼的目地?如何实现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五、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六、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诉讼中的意义

七、如何理解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八、我国辩护制度及其完善

九、如何理解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十、司法独立原则

十一、 被害人权益保障研究

十二、 如何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十三、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证据规则的差异

十四、 如何理解证据规则的法律功能?如何确立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

十五、 如何理解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十六、 如何评价“自由心证”?如何理解我国立法规定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

分”的证明标准?

十七、 秘密侦查的法律规制问题

十八、 如何认识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内涵和功能

十九、 辩诉交易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根据

十、 如何理解公诉权与侦查权、审判权的关系

二十一、 刑事简易程序及其完善

二十二、 我国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问题

二十三、 如何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理论基础?如何完善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 二十

四、 在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中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二十五、 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功能

第3篇:《比较初等教育》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论述题

1.世界各国初等教育学制与教育目标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初等教育学制改革的启示。

2.各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及对我国初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

3.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对我国初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4.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性趋势对我国课程设置的影响。

5.现代初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确立初等教育的全新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述评)

6.借鉴国外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成功经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如:如何在将来的教学改革中合理地运用和借鉴国外新的教学方法)

7.世界各国(任一国如:新加坡、法国、德国、日本)初等教育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8.(1)世界主要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比较.

(2)(美、英、法)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及借鉴意义.

(3)世界主要国家初等学校教师教育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改革的启示.

9.对某个专题(自选)的各国初等教育状况进行概括分析,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方面。

10.谈谈本课程的学习对你未来从事小学教育有哪些启示?

11.谈谈你学习本课程的最大收获和体会、建议。

二、简答题

1.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2.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4.在德国,要成为正式的基础学校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法国初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体现出一种对民主追求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7.1988年,法国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吸引大学毕业生当教师的措施?

8.根据美国教育家舒尔曼的观点,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

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内容的共同特征。

10.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11.美国初等学校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哪六种阅读技能?

12.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3.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14.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初等教育发展上存在哪些异同?

第4篇:刑诉复习之证据、证明

刑事诉讼法复习总结

之证据/证明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在证据和证明上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复习。

一、掌握基本知识总结大纲

(一)、证据

1、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2、证据的种类

3、证据的分类

(二)、证明

1、证明的概念和特征

2、证明责任

3、证明对象

4、证明要求

5、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二、具体内容

(一)证据

1、诉讼证据诉讼证据,是等

证据包括以下几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辩论、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2、特征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3、种类

(1)、物证、书证

A、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B、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注:处分性文书和报道性文书)

(2)、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及有关了解案件情况的第三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与案件真实情况有关的陈述。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证人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

(3)、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陈述是指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就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通常也称为口供。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陈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

(5)、鉴定意见

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就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指派或者聘请据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意见。

(6)、勘验、检查、辩论、侦查实验等笔录

注意勘验检查笔录与鉴定意见的区别

(7)、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4、分类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按照来源划分

(2)、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按照形成方法、表现形式分

(3)、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是肯定还是否定犯罪行为分

(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按与案件事实的证明关系分

二、证明

1、诉讼证明 是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特征

A.证明主体的特定性在诉讼中提出自己的诉讼主张,

并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而且在诉讼程序结束之际,如果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其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一方当事人。

B.证明对象是诉讼客体或者案件事实

证明对象的范围:

a.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实体法事实;

b.作为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理由的事实;c.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d.被告人的人身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

e.有关程序法方面的事实

C.证明必须按照法定的范围、程序和标准进行。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也就是没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便据此得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结论,但是,犯罪嫌疑人不享有沉默权。

作为犯罪嫌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3、证明对象P298 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

特征关联性、客观性、法定性、需证明

4、证明标准 又称证明标准、证明任务,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刑事诉讼中的疑难案件的证明要求见P30130

35、收集证据

是指在诉讼中证明的主体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发现、采集、提取证据和固定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

方法和要求p304

第5篇:刑诉简答题复习资料

1、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无罪推定原则:(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核心)

(2)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罪例外,有被告人举证)

(3)疑问有利于被告人,即疑罪从无,疑罪从轻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1)其核心为沉默权。该权利适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

(2)非强迫性。(该原则所禁止的不熟“自证其罪”,而是“强迫”被告人、证人自证其罪。因

如如果被告人、证人自愿放弃这一特权,自愿作出不利于自己的证言,那么这种陈述是可以采纳为证据的。)

(3)需要制度保障。如,建立权利告知制度,律师帮助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言词证据,有限排除,仅排除三类言词证据,即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鉴定意见不属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

(2)书证、物证,裁定排除。通过刑讯逼供而得到的实物证据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除非收集的书证、物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又不能做出补正或者合理解释的。

(3)非法方法仅限于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2、不公开审理的类型

1、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涉及商业机密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可以不公开审理

4、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刑诉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集中表现

1、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询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3、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4、设立了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5、对审判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强制指定辩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6、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封存制度——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7、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适用逮捕措施和分案处理

8、明确规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9、明确规定了“办案人员专业化”。

10、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社会调查制度。

4、刑诉15条及处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立—撤销立案 诉—不起诉 审—宣告无罪的判决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立—撤销立案 诉—不起诉 审—终止审判的裁定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审—终止审判的裁定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审—终止审判的裁定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审—终止审判的裁定;宣告无罪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程序倒流—由公安机关侦查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检察员发现犯罪行为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应书面说明理由,退回公安机关,建议公安机关重新审查

5、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

第一审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6、回避的理由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人

(6)是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审判的有关司法人员的以及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

(7)审判人员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7、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

诉讼地位——(1)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专门维护者(2)就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

诉讼权利——职务保障权;阅卷权;会见、通信权;调查取证权;获得开庭通知的权利;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权利;拒绝辩护权;申请调取证据权;诉讼、控告权;其他权利。

8、侦查阶段律师的地位及诉讼权利

地位——辩护人

诉讼权利——律师有权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涉嫌的罪名和案件的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9、强制辩护的范围

(1)可能判无期徒刑、死刑

(2)盲、聋、哑人

(3)审判时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4)间歇性精神病人

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及被取保审人、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务

适用范围

取保候审:可以: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五)需逮捕而证据不足的

(六)持有效护照或者其他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

(七)移送起诉,检察院决定不起诉,需复议、复检的

不可以:1.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

2.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不得取保候审。

3.以自 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4. 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六)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缴纳保证金的,也可以监视居住

遵守义务

取保候审: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

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监视居住: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11、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的救济

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向原决定机关申请复议

向人民检察院反应,要求立案监督

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12、被害人、公安机关、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被害人——如果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安机关——向原决定机关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被不起诉人——被不起诉人只能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酌定不起诉提出异议,并且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13、不起诉的类型

(一)法定不起诉

适用条件:(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7)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酌定不起诉

适用条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行为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或者免除刑罚

(1)犯罪嫌疑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适用条件:(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地排除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四)附条件不起诉

指对与未成年人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处1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1年以下

14、自诉案件的特点

1、人民法院审判的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规定公诉转向自诉案件不适用调解

2、自诉人可与被告人自行和解

3、自诉人可以撤诉(但法院需要审查自诉人是否自愿撤诉VS若是公诉案件撤诉,法院需审查被告人是否真的无罪)

4、自诉案件通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5、可以提起反诉(但公诉转自诉案件不得提起反诉)

6、具有可分性,可以选择部分侵害人起诉

15、简易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特点——

1、程序简单(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可省去)

2、通知开庭的程序可使用简便方法(口头或书面普通程序:书面)

3、审判组织:独任庭和合议庭(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4、人民检察院必须出庭支持公诉

5、缩短审理期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3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月)

6、程序转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应当作出中止审理的决定,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适用范围——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2、被告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

3、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

不适用——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2、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3、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共同犯罪中所有人均认罪且无异议才适用)

4、其他不适宜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16、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2012刑诉的完善措施

(1)证人不愿涉案、证人保护制度不健全

完善措施——《刑诉》第62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全程保密)

《刑诉》第109条第3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侦查阶段保密)

(2)证人补贴制度未建立

完善措施——《刑诉》第63条: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3)证人拒不出庭无相应惩罚制度

完善措施——《刑诉》第188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17、反诉的条件

(1)反诉只能由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辩护人,进亲属无独立的反诉权)

(2)反诉对象只能是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

(3)反诉提起的时间只能是在法院对自诉案件一审判决宣告前(二审不得提起反诉)

(4)反诉所控告的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自述案件有关的犯罪行为

(5)反诉至案件必须是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或者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公诉转自取不得提起反诉)

第6篇:宁波工程学院 毛概 期末思考题总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2、如何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

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核心

基本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核心:实事求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义内容)

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论述题、材料解析题)中国革命道路的依据和内容 依据:

必要性: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②中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应当发动农民③农村的反革命统治的薄弱地区

可能性:①经济条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②军阀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促使革命有发展空间③有群众基础

④存在相当力量的军队——红军

内容:中国革命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主要内容包括①土地革命②武装斗争③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手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过程,共同富裕是目标。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必然性: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②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工业化还没走完,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委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如何理解: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如何处理: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论述题、材料解析题)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异的现象进行分析

一.出现贫富差距的原因:

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得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距,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扩张,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愈大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三.防止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2、★(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及措施

必要性:①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②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③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也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措施:①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②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③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⑤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⑥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⑦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3、★(论述题、材料解析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及措施

重要性:①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②在我国无论哪种资源,能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

③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④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⑤如果不注重环境,不节约资源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生存 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举措:总的说来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①从中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②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

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它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及社会各界

人士的共同选择

(2)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如下特征:

①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族党派是参政党,不是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③各民族党派都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指定执行

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论述题、材料解析题)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伦理,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义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③战略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①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总体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为什么中共共产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共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共共产党的领导

上一篇:一带一路的翻译下一篇:岗位责任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