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翻译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带一路的翻译

“一带一路”你能准确翻译吗?

摘要:本研究以全国三类省市时政话语翻译模式总结与发展路径为切入点,选取了全国3座城市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建立对三类省市城市时政话语翻译模式的系统认识,从国家、政府及翻译人员三个层面發现并总结了造成目前时政话语翻译不规范的原因。提出“国际理念引领、话语规范优化、审核机制推动、外围支撑保障”四位一体发展路径,以及“时政话语翻译链”概念,构建了政府部门时政话语翻译复合体。旨在为时政话语得到规范翻译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为构建起一个动态、规范的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关键词:时政话语;翻译;四位一体;规范

当今世界处于全球一体化大浪潮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中国外交日趋活跃,话语权日渐有力,涌现了一大批新观点、新概念、新术语,这些新词汇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推行国家外交政策、提升对外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大力提倡“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其它国家进行外交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时,必然会使用英语去表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政术语。但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在对外发布和译介时政类新词、新概念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可见对于如此重要的中国时政术语,各级没有一个集合翻译的渠道,并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统一。

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中国时政话语翻译是政府翻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目前中国时政话语翻译的大环境状况,究其原由,对症下药,必须构建政府部门时政话语翻译复合体,为时政话语得到规范翻译提供合理化建议,做好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推动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

调研团队从 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份分赴北京、宁波、南昌、上海、福州外事办等地多次进行调研。对三类省市的外事办领导和多位译者进行预访谈。在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研究问卷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团队还通过互联网问卷,向42座城市的翻译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此外,团队成员在中国外文局、宁波市外事办等多地实习进行深入了解并获得珍贵与会材料。

二、时政话语翻译模式案例

团队成员选择国内三座城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别是一线城市代表上海、新一线城市宁波、二线城市南昌。从三地时政话语翻译现状和模式以及三地外事办的部门设置、译员翻译体系、审核机制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即:一线城市的代表上海在时政话语的翻译上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和主力优势,其“中心辐射型”时政话语翻译模式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参照模板;宁波市作为港口城市,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已有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套“双轨推动型”时政话语翻译模式;而南昌作为二线省会城市,更加务实,多向其他大市学习,形成了一套稳中求进的“基础夯实型”时政话语翻译模式。

三、时政话语翻译困境分析

通过分析团队采访和收集的资料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在重塑大国形象的进程中,对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涌现出的大量新词热词,中国政府还未及时在翻译领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翻译行业对这些时政话语的翻译也未达到统一标准;翻译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些因素的交错使得时政话语翻译走入了困境。

四、时政话语发展模式创新

由于时政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所以与一般文化作品的翻译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团队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时政话语翻译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与创新实践。四位一体指的是:国际理念的引领、话语规范优化、审核机制的推动、外围支撑的保障。旨在建立政府部门间的“时政话语翻译链”,通过建立翻译评选竞赛,设立基金会,建立人才储备库等途径,鼓励更多优秀的翻译人员参与到政治话语实践翻译中,让这套翻译链能更加充实发展壮大。

五、结语

通过对上海、宁波、南昌三市时政话语翻译模式调查研究,从中发现,规范和准确翻译中国时政话语对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建立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找到我们适合的发展路径,以及建立“时政话语翻译链”的紧迫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所有人思考。

参考文献:

[1]Yin Robert 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Saga,Thousand Oaks,California.2003.

[2]王雪,蔡丽华.中国时事政治术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J].辽宁科技大学报,2013,3,6

[3]陈丽.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的特点及其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4]李惠.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J].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2013(7):175.

[5]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6.

[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J],中国翻译,2004(6):26-27.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陈艳 许钰婷 赵雪晴 袁颖迪 宋晓旭

第2篇:“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英语翻译教学

内容摘要:近年来,西部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西部经济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国家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各国经济往来,以及企业合作都离不开英语翻译人才。所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是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翻译意识淡漠等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即提升教师素质、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完善翻译教学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 英语 翻译

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我国西部开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许多企业也逐渐在西部发展,这无疑将推动西部经济取得飞速进步,与此同时,大量的材料、产品、器械、经济贸易等进出口业务也将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英语翻译人才。高校作为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应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探究提升英语翻译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翻译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理论则来源于实践,因此,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效率。这要求高校在翻译教学中一方面要详细讲解相关的翻译技巧和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学生进入翻译市场,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却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味的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很难及时适应翻译工作需求。此外,还由于高校甚少为大学生提供翻译实践机会,未能组织学生到西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考察,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2、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在英语人才翻译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加大,高校招收的英语翻译专业学生也逐年增多,这导致英语翻译教师供不应求。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开始承担翻译教学。但这些教师大多缺少职场翻译经验,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职业性。除此之外,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多关注语言转换,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对英语翻译产生严重的认知错误。同时,高校英语翻译教师在年龄、职称和学历方面也有待优化。

3、翻译意识淡漠

所谓的翻译意识主要是指有关翻译现象的思想、心理和观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独立性,就社会意识主题层面而言,翻译意识可以划分为社会翻译意识、个人翻译意识、群体翻译意识。其中,个人翻译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翻译的思想、情绪和看法。是个体实践经验和社会经历相结合的产物。学生的翻译意识即为个体翻译意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翻译意识还处于低级阶段,例如,许多大学生仅仅将英语翻译视为一种赚钱工具。此外,大学生的翻译心理也不尽相同,一些大学生仍旧未能明确英语翻译的学习策略和理念,没有形成健全的翻译知识体系。调查表明,当前许多大学生的翻译学习还属于“为语言而翻译”。这导致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仍旧拘泥于词组、句子和单词的一对一翻译,未能将翻译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翻译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理念,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逐渐摆脱传统翻译理念的束缚。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1、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主导者、帮助者,对英语翻译教学的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英语翻译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社会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翻译教学计划,合理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校的英语翻译专业学生也逐步增多。原有的教师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英语翻译教学需求,部分高校只能从外语教学专业临时调配教师负责翻译教学,这些教师缺乏翻译实践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专业指导,这无疑对翻译教学效率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若要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高校首先要招聘专业英语翻译教师,并组织他们定期参加培训,促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英语翻译技巧与知识。其次,还要聘请经验丰富的翻译人员到高校进行英语翻译教学,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且了解西部企业发展所需的英语翻译人才素质,可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招聘专业英语翻译教师,还是聘请翻译专家,都应当制定合理、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識储备,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而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效率。

2、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

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培养符合西部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必须关注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和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英语翻译策略和技巧。指导学生及时学习亚洲各国在意识形态、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性,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平衡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翻译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进入市场中,进而了解英语翻译行业的规则要求和发展前景,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而言,项目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签订英语翻译教学项目,充分了解客户的要求、项目的需求、时间设定、翻译难度等。其次,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合理划分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审核、进度和质量。其次,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并将英语翻译所需的行文风格、背景材料、行业术语、理论要求加以汇总整理,并传授给学生。再次,要互相审阅提交,教师可以要求小组自由结合,两个组为互审单位,相互审阅翻译质量、翻译结果,且给出全面的反馈信息,对生僻术语则应当反复讨论。最后则要和客户协商探讨,进行修改和定稿。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主要其引导和指导作用,要随时了解学生的项目进程,并分析、修改和讲解译文,并在项目进行中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3、完善翻译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英语翻译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人才培养滞后缓慢、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将严重制约高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英语翻译教学体系。将英语翻译教学进一步划分为职业型、学术型等方向,进而构建针对性教学体系。并在不同的培养体系框架内,积极探究翻译教学的方法、本质和内容、目标,避免出现盲目教学的现象。进而增强英语翻译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此外,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还要注意规范化、多元化、科技化、职业化和本地化等问题,其中多元化主要是指翻译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要多种多样,要结合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在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并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跨学科交叉教学、多学科教学。而翻译方法的多元化则是指教师应当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职业化学习主要是指对学术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开设译介学、文学翻译、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课程,对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则要开设翻译认证培训课程、翻译技能培训课程,针对未来的职业需求合理设置培养方案。规范化人才培养则是指教师应当具备规范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注意规范教学。翻译教学的本地化是指英语翻译教学要结合西部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符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英语翻译的科技性特点,这主要是指在课程设置中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利用翻译记忆、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等教学手段,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4、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同时,由于东西方在经济、文化、风俗、地理、历史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若要增强译文的准确性,就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注重跨文化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英语国家的资料、图片和视频,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渐了解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中减少误译情况。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西部经济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许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都纷纷落户系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目前英语翻译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英语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西部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翻译教学计划。

[课题:2017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項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物流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172400410026)]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

作者:周培蕊

第3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学翻译出版

内容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文化对外传播已成为重要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改进中国文化翻译出版工作,将会更好地帮助沿线国家和人民认识中国、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翻译出版现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文学 翻译出版 改进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决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对外传播作为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展示各国文化的平台与手段,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一.“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如今,“一带一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1], 其建设顺利实施的核心与关键保障是打造民心相通的文化平台, 配套设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发展专项资金,确保文化平臺的稳定、独立、长期运营。中西文化交流离不开文学译介/翻译及出版行业的媒介推动作用。通过文学文化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向世界读者/听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实现“本土化”经营运作是必然趋势,有利于避开文化和贸易壁垒,顺利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华丽转身[2]。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既可以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也可以拯救西方价值观,匡正西方思维方式,促进全球文化的整体生态平衡。

二.对外翻译出版的成绩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鼓励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如“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海外分支机构项目、境外参展项目、出版物渠道建设、数据库建设及推广)。中国出版集团、五洲传播出版社等积极翻译出版介绍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模式、中国文化、当代文学等主题的图书视频,方便国外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中国,为我国营造一个更和谐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3]。我国出版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从内容创新、产品形态、版权形态到产业形态,做出并将继续做出非同凡响的业绩。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渠道。

三.对外翻译出版的不足

“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语言文化多样,在全球信息传播中存在明显的“知沟”现象。因语言及文化差异的障碍,对外文化传播在内容、数量、媒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4]。具体如下:

1.语言差异的障碍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综合型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分析型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翻译中信息损失不可避免。

2.传播数量的不平衡中国两千多年的翻译活动基本上是以“译入”为主,很少涉及文化外译行为[5]。中西文化输入和输出量严重失衡,图书翻译出版领域的文化逆差尤为严重;上世纪译入数十万册西方著作,而仅译出几百册中国思想著作。中国文学译介多年来都处于一种翻译生态失衡的境况: 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多年一直步履蹒跚; 西学长期大规模地东渐而东学却不能大面积西渐[6]。

3.传播媒介的欠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主要依赖于电视、网站、出版物等途径,英语和其它小语种的传播媒介很少,仅China Daily、CCTV-News、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具有较高国际传播能力。

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现状是: 海外目标市场的用户细分度不够,翻译质量与文化内涵未能实现双向匹配,输出内容和海外营销方式不够多元,而原因在于对外传播效率低、中国文化创新力缺乏、具有对外传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短缺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表示,翻译问题一直是中外文学文化交流的瓶颈。同样,因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源语文本缺失,以及翻译界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译介研究的关注不够,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数量少、成效低、质量良荞不齐[7]。

四.相关研究与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利于重塑自身大国形象,也是对全人类文化生态的调适和优化。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外国文化的对内输入应是平等双向交流过程[8]。版权“走出去”作为传播中国价值、阐释中国模式和分享中国智慧的载体,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历史重任,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理想路径。埃及汉学家、翻译家莎蜜·卡迈尔认为,文化传播必须正确面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冲突的现实情况,具有足够的包容性[9]。中国文化译介传播要想从困境中成功突围,必须拓宽出版渠道(如:与沿路国家出版机构合作出版、搭建国内外人文交流平台、举办“丝路出版论坛”、参加“一带一路”国家书展等)、迎合目标受众心理(“翻译在目的语读者/受众中的效果、翻译对象的传播力就是翻译标准”)[10]、灵活运用“音译/直译+解释”翻译策略处理地方语言、成语俗语、乡土气息等词汇,既尊重原文,又突出中国语言文化的异域特色,激发目标读者的兴趣,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了解体味中国文化[11]。

我们迫切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国经典作品的对外译介工作,帮助外国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我国开展文化交流,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和情谊。我国出版“走出去”应牢固树立受众本位的理念,以海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从微观层面考虑目标受众的阅读诉求及语言习惯,对内容进行二度编码,用能够引起共鸣的语言符号体系转换语言表达,使海外用户更精准地理解中国文化。同时,重视数字化版权其他类项(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网络书店等)的海外输出,使数字出版输出更加多元化。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四点:

1.内容定制思维:生产适宜目标国家受众消费的版权产品;

2.桥头堡思维:发挥边疆地区出版社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技术和资本优势;

3.降低文化折扣:提升版权产品翻译中的中国文化内涵;

4.数字出版“走出去”:顺应海外用户版权消费行为和习惯,改变现实出版行为[12]。

“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离不开翻译。中国需要加强翻译技术、提高翻译效率;展示自身魅力,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具有文化传播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翻译首先要重视不同地区受众认知阅读的文化偏好、语言文化习惯,避免中国文化专有名词发生认知不协调的现象,确保其具有内容的可获性、易读性;其次,译者应吃透中国文化内涵,确保翻译作品富有生动感和趣味性,提升其文化吸引力;并遵循词句单位的翻译规律,注重翻译的语言节奏,使其词句通顺、富有节奏感。我们应在“一国一策”区别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沿线国家与地区对中国、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充分了解、一知半解、完全不了解),有针对性地翻译、编辑、制作和传播对象国喜闻乐见的中华文化产品[13]。

5.设立中华文化传播基金组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汉学家、青年学者、中华文化爱好者来华接受专题培训,提高其以汉语为源语的翻译技能,帮助他们翻译出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经典作品。

6.采用专业市场化运作方式(如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鼓励和支持图书、广播、影视等社会机构和企业生产、制作各类文化产品,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新载体,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扩大我国对外传播媒介的范围,开拓新型媒体领域,大力发展以英语和其它语种为主要语言的网络新媒体,全方位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7.统筹对外翻译资助工程和项目计划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原则,进行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民进中央建议建立一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性宏观协调机制—“一带一路”国家文学翻译联盟,定期举行国家间资源分享会、翻译论坛、版权业务工作坊等活动[14]。

8.坚持人际传播、地缘辐射根据J·斯特劳哈尔(Joseph Straubhaar)的文化接近性(Culture Proximity)理论,文化接近性已经成为文化传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中国网络文学在越南翻译出版就是如此[15]。

我国历史悠久,文学传统深厚,再加上当今新作家、新作品大量涌現,译介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浩大。我们必须积极贯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精神,译介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作品,帮助他国读者感受中国人民丰富多样的生活和情感,加深彼此文化交流,沟通两国人民情感[16]。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提出两点建议:本土“讲述”(“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影响力大;持续发力,终获繁盛[17]。

我国文学文化作品对外译介,必须注重“不同文化体系间的和谐对话,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实现本土文化的意义增殖与他文化人民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将包含着中国历史地理、神话传说、人文风情、奋斗励志、崇道尚德、舍生取义、公平正义、人道主义精神等文学作品,通过“中国故事”这个特色讲述方式进行对外传播,体现“中国气概”、“中国精神”[18]。我们应该采取中外(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或汉学家)合作的译介主体模式,优势互补。

国内出版企业应积极对外开拓,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完善自身品牌建设和对外营销能力,市场化运作,多渠道(图书输出、版权售卖、海外投资、合作出版、国际书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合作,以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沟通,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理念,增强他们对“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文化与心理认同。

五.民族文学翻译出版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激活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潜力,民族语文翻译的服务工具作用将更加凸显,是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间交流和沟通的必然手段,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从边缘走向前沿。保持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是其永葆文化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少数民族文学可以践行两条路径:1)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2)积极开展翻译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19]。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民族文学“走出去”应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1.提升译者的数量和翻译素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专业的翻译知识),并要求译者端正翻译态度,具备足够的专心和耐心,持续学习提高自己,多注意文化积累,时刻牢记“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不能“为译而译”。

2.加强民族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和翻译批评,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提高民族文学的整体翻译质量。翻译家应慎重选择、翻译那些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文学创作总体水平的好作品,确保忠实于原文,精妙传达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

3.坚定文化自信,文本选择多样化,努力使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在目标语中“落地生根”,是翻译的重点任务所在。

4.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来培养文学外译人才、扶持文学外译工作, 如建立跨境民族文学走廊、“一带一路”文学奖、文学交流合作平台,具体落实多民族文学交流活动[20]。

六.具体改进举措

党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彰显了一种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21],“绿色”翻译对促进全球文化生态平衡有积极促进意义。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应顺应读者心理,以受众为中心、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并重,多译介具有普世价值和中国文学异质性的作品,扎根古代文学而侧重现当代作品,着眼于译语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生态,符合西方受众审美意识、期待视野与语言习惯,采取以淡化“异国情调”、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并循序渐进地添加异化成分,以迎合大众读者的趋同心理。需要强调的是,受众不是被动或静止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行动者,决定着信息交流、沟通的成败与效果。译者需加强修辞差异研究,寻求合适的沟通方式,即用受众熟悉的话语来处理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内容,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推介体现我国特有价值的国情内容,以扩大受众视域。具体来讲,选材贴近受众(选择内容适合、他们想看、容易接受的题材,包括经典文学、历史典籍、“充满希望的现在”/“中国现在怎样”);巧妙设计和调整,使译文话语、内容、形式与诉求手段贴近受众;精心设计、巧妙“凸显”中国特有且至关重要的内容,用受众认同的方式翻译和宣传中国,并巧妙“施压”,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中国及中国文化[22]。

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出版社积极搜集、整理并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辐射区域的语言研究丛书,逐渐实现民心相通。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出版团体多种形式合作(利用国外书刊杂志媒体、开拓国际书展),拍摄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建立健全文学代理人制度,利用国际学术平台与孔子学院,增加政府对海外翻译家资助等全方位译介措施与途径,运用“事后追惩”机制来激励译者重视译介效果。各种媒体应以强烈的自信意识努力进行外宣翻译,以增强中国和中国文化在海外影响力。但需强调的是: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到他国受众的认同;过分“迁就”、“迎合”西方受众也不可能达到外宣目的,反而损害国家利益。

翻译工作者需从四个方面加强专业修养:1)多多阅读相关经典理论作品;2)增加词汇储备,能够捕捉作品思想精髓,即逮其思想、摸其风格、扬其激情;3)立足长远,具备翻译技术、语言、鉴赏力和结构感;4)掌握语言精髓,理解文章原意,拥有与所译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成功传达其表层意思,并能帮助译文读者体会其深层意义[23]。

为更好地支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走出去”战略,我们需积极改善翻译教师与翻译从业人员的待遇和处境,尽可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从事翻译教学、研究与实践,培养本土化汉英翻译人才,同时注重发挥外籍人才的作用:1)建立国际化、多元化的翻译人才库;2)设立专项基金或文学外译翻译奖项,支持国外优秀的翻译家以本土化的视角从事中文著作翻译工作;3)建立高效透明,本土作家和翻译家、外国翻译家、编辑、出版社之间良性互动的网络交流合作平台。

七.结语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译介模式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和完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必将会逐步地从翻译生态失衡转向翻译生态平衡。只要我们坚持按照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学、学术写作的规律去推进实施,既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又尊重写作者的主体性,持续努力,中华文化之根一定会成长为茁壮茂盛的国际文化交流大树。

参考文献

[1]曲倩倩,田杨,李亚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学术图书“走出去”[J].出版广角,2015,3.

[2]郑磊.中国出版机构应开拓“一带一路”图书市场[J].科技与出版,2016,10.

[3]郑磊.“丝路书香工程”效益分析[J].出版参考,2016,10.

[4]罗慧芳,任才淇.本地化和机器翻译视角下的对外文化传播[J].中国科技翻译,2018,2.

[5]谢天振.现行翻译定义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J].中国翻译,2015,3.

[6]程福干,毛忠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翻译生态研究[J].上海翻译,2018,3.

[7][19]杨翠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民族文学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8,3.

[8]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2.

[9]文一.翻译出版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9,1.

[10]谢天振,宋炳辉.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8,2.

[11]宋婷.“丝路书香工程”背景下中国文化译介传播的困境和出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2.

[12]信莉丽,庄严.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审思[J].出版科学,2018,2.

[13]何明星.“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国图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应对[J].出版广角,2015,10.

[14]民进中央.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图书互译机制[J].民主,2017,9.

[15]何明星,王丹妮.文化接近性下的传播典型[J].中国出版,2015,6.

[16]马千钤.中国当代文学在俄译介与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6,8.

[17]聂震宁.直抵人心的作品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N].国际出版周报,2018,6,18.

[18]刘肖,董子铭.“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7,5.

[20]王珍.“一带一路”战略为民族文学带来发展新机遇[N].中国民族报, 2017,6,30.

[21]乔清举.“绿色”是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2016,2.

[22]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2.

[23]李俊升.重视翻译作用,促进文化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0.

(作者介绍:钱庆斌,汉江师范学院外國语学院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钱庆斌

第4篇:“一带一路”翻译练习

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明代的先辈,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译文:Over 2,000 years ago, Chinese ancestors of Han Dynasty , passing through (trekking across) vast grasslands and deserts, opened the transcontinental passage connecting Asia, Europe and Africa, known today as the Silk Road. Chinese ancestors of Ming Dynasty, navigating rough seas, created sea routes linking the East with the West, namely, the maritime Silk Road.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译文:Extending across(Spanning) thousands of miles and years, the ancient silk routes embody the spirit of peace and cooperation,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mutual learning and mutual benefit. The Silk Road spirit has become a great heritage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is our best teacher. This part of history shows that civilization develops with openness and nations co-exist through exchange.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多年的战争、缺乏新动力的世界经济,增大的贫富差距鸿沟,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最严峻的挑战。 译文:In terms of reality, we find ourselves in a world filled with challenges. Wars of many years, no new drivers to global economy, the increas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give rise to (create) the severest challenge to mankind.

四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合作、开放的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译文:Four years ago, Xi Jinping , President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of build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as it is now calle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bout openness,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nd it wi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wide consultation, 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四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了政策沟通, 加强了设施⑾联通, 提升了贸易畅通, 扩大了资金融通, 促进了民心相通。

译文:Four years on, over 10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supported and got involved in this initiative. Thanks to our efforts, the vis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becoming an reality and bearing rich fruits. Guided by the Silk Road spirit, w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have pulled our efforts to carry out cooper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health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deepening policy connectivity, enhancing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increasing trade connectivity, expanding financial connectivity and strengthening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未来,中国将同各国一道,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译文: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as road for peace, road of prosperity, road of opening up, road of innovation and road connecti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第5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摘 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既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新体现,不仅能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能给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新视角。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做好民俗文化的翻译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 旅游 翻译原则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圈广泛关注的话题。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如何对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翻译中,以民俗文化的翻译最为困难。 “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沉淀,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试图提出针对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原则以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1]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里需求。在各地民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龚晨枫,2010)对于一些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词语的文化负载词,或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习俗等成语、典故,旅游资料中就出现了略而不译的情况。对民俗文化的翻译问题则较多,如导游手册、画册、景点介绍、游览图等出现如句法错误、拼写遗漏、文化误解、用词不当等诸多问题。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为例, 有的导游词将其译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并不能准确传达出“天上秋月一?,人间千倾一碧”的唯美画面。再如有关睡眠民俗的例子,我国南人住“床”,北人睡“炕”。如果均翻译成“bed”,便无法体现 “炕”的文化个性,因为北方的“炕”不仅只是供睡觉的地方,还可用餐、会客、议事、炕下烧火取暖。又如云南民俗中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姑娘叫老太”译为Yong Girls Called “Old Lady”,可能让外国游客产生理解障碍,无法达到传播云南民俗的目的。[2]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1.“求同存异”原则

许崇信教授认为“翻译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像外交工作,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这应该成为处理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蒋红红,2007)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时,就应避免用他国或他乡的民俗进行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求同存异”原则,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语言与文化信息,绝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民俗文化的“移植”。 这样我们的民族特色才能在翻译中得以再现,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此,将北方的“炕”音译为“Kang (A heatable brickbed)”既能保留民族和地方特色,也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再如:泰州“老行当” 剪纸艺术中的“团花” 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布局格式,用传统婚礼或新年装饰,译为“Tuan Hua” 或“ the flower patterns created by the paper cutter” 都无法表现出民俗特色,不妨将其译为 “ Tuan Hua, a circular symmetrical paper patterns used for decoration”, 为使外国游客了解更清楚,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 “such as the shape of ?郑?which means double blessing”。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 “团花”的读音,解释了其意思,也能传达其文化内涵。

2.“简洁紧凑”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交谈和融会的过程。(金惠康,2003)民俗是说话文化,其传承和沿袭以口头为主。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高丙中,1994)其翻译与普通翻译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 又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认知的一般原理让其较为轻松的悦纳。因此,在对旅游资料的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还应遵循“简洁紧凑”的原则,尽量以简洁的表述让外国游客理解其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而激发他们亲身体验异地文化的兴趣。以中国民俗服饰“唐装”以为,目前有这几种翻译:“Dresses of Tang Dynasty”,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及 “Tang Suit”, 笔者认为以“Tang Suit” 为佳,一来“唐人街”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外国人对 “Tang” 并不陌生, 将“唐装”译为“Tang Suit” ,英美游客不难理解其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服饰,二来,这种音译兼译法简洁紧凑,可为外国游客接受。[3]

结语

“一带一路,旅游先行”,通过发展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经济共同点,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旅游走进来,让文化走出去,让旅游走出去,让利益走进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动力。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4]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6.

[2]龚晨枫 旅游英语中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研究――以杭州旅游景点为例 [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 27 (6) :117-120.

[3]蒋红红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 (3):52-56.

[4]金惠康 广东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46-48.

第6篇:一带一路官方英文翻译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战略,自然需要严谨、贴切的英文翻译。9月2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英文译法的官方规范。

一、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

二、“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辞。

三、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一词出现频率较高,在非正式场合,除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称译文外,其简称译法可视情况灵活处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外,也可视情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译法不建议使用。

第7篇:“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一带一路”对

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目前,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面对这一战略重点任务,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

一是重视“一带一路”跨文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对此,就需要我们发挥学校人文历史语言的优势,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加快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历史的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一些小语种的语言人才。当然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宗旨,还是要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知己知彼,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

二是要重视“一带一路”的政治法律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是一项普惠中国与世界的重大福祉,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法律法规也有很大的差异,而要做好“一带一路”的前提就需要政治互信。因此,我们大学急需进一步围绕“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政治法律风险,深入加以研究,开设专门的“一带一路”的政治法律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是要重视“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研究及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所提出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都需要大学在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有新进展。如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如何结合“一带一路”的新实践,深入研究金融创新、自贸区建立、通关便利化等,都需要我们的大学进一步组织好队伍,凝炼好方向,在这方面培养出更多有扎实功底、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是要重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正是面对了亚洲和世界最为紧缺的问题,这是对振兴世界经济的准确把脉。如何将这笔庞大的资金化为相通世界的经得起历史和各国人民检验的质量工程、民心工程,还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因为基础建设工程涉及交通、能源、新材料、生态、财会、法律等方方面面,且又不是各项任务的简单相加,这就需要大学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设置相应课题,尽快开设相关的专题课,并形成科研、教学、实践的体系,统筹协调,联动创新,高水平地完成相关任务。

当下的“一带一路”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发展格局,围绕着这一发展格局,进行整体的学科学术、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的整合和改革,是目前高校进行综合改革所必须要回应的重大问题。

第8篇:“一带一路”的山东机遇

为全面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要求,充分展示企业“走出去”的突出成效,助力企业形成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动能,打造“一带一路”高端对接平台,推动全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4月25日,山东省“一带一路”战略高层对接洽谈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是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外事办联合主办,来自省市相关部门、省属企业和部分市重点企业的450多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一带一路”战略高层对接洽谈会,是我省召开的第一次“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会议规模大、层次高,内容丰富,特色突出,针对性和创新性强,必将对全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的产业意义: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在本次会议上,副省长、省“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夏耕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省区域办主任、省“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忠林致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区域办常务副主任、主任、省“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秦柯主持了会议。

省区域办副主任、省“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梁文跃,省商务厅副厅长、省“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石光亮,省外办副主任李荣分别作有关政策解读和情况介绍。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欧晓理巡视员、新华国际海洋资讯中心董学清副主任、中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王稳主任、国开行山东分行王宏伟副行长4位领导、专家分别解读有关政策。浪潮集团、潍柴集团、青岛聚大洋、如意科技集团、常林集团、中航林业、科瑞集团7家企业负责人作典型发言。

省发展改革委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7市发展改革委与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分别与32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夏耕指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我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统筹规划,找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深化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促进双向投资合作;发挥金融助推作用,更好满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更加注重安全风险防范,确保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

190个重点项目,4500亿投资额

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在会上表示,作为我省“一带一路”建设的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厅、外办等部门编制了实施方案,制定了2016年工作要点,将通过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全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全面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全面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全面拓展金融业务合作、全面加强人文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工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数据显示,山东省目前已确定了190个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资源等7大类项目,总投资额达4503.6亿元。从项目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此外俄罗斯、印度也有不少项目。

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梁文跃会上介绍,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共分为七大类,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5个,总投资2861亿元;产能合作类项目81个,总投资1214亿元;能源资源类项目15个,总投资97亿元;人文教育项目5个,总投资213亿元;金融合作项目5个,总投资91亿元;生态环保类项目4个,总投资18亿元;其他项目5个,总投资9.6亿元。

梁文跃进而表示,这190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为23.7亿元,其中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的项目有18个,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上。此外,来自青岛、潍坊、烟台的项目占据前三,分别为43个、25个、23个,但有6个市的投资项目少于5个。

对于项目的海外分布情况,梁文跃介绍,位居前列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20个,柬埔寨19个,俄罗斯17个,巴基斯坦15个,印度13个,越南11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10个,这8个国家占到总项目60%。企业的跨越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山东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以浪潮集团、潍柴集团、如意集团、常林集团、科瑞集团为代表的山东大型企业将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升级。

近三年来,浪潮集团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000余名技术人员和官员,在海外举办了300场培训和宣讲活动,承担了4次援外多边和双边“云计算培训班”,成功为浪潮集团“理念输出”迈出全新的一步。

此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曾表示,当前云计算中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IT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沿线各国在互联互通方面均离不开云计算中心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建议将云计算中心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并支持中国企业承接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这是不可或缺的。

潍柴动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戴立新表示,潍柴集团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在印度建成单班产能为3000台,年的发动机工厂,打造了潍柴首个“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的本地化发展案例,在缅甸、埃塞俄比亚协助当地企业建设发动机厂,探索了一条以“技术+品牌”输出为特点的轻资产本地化合作模式。

如意集团响应政策号召,在宁夏、新疆(北疆、南疆)和巴基斯坦相继投资300亿元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和配套能源项目,实现逆势增长。

科瑞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占到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其中印尼、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市场业绩增长迅速,已成为科瑞集团重点战略市场。

企业走出去,金融的支撑极其重要,常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数经济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对于基础建设相关行业的成套设备及工程项目有一定的需求。”2015年在山东中信保营业部积极支持下,集团从传统外贸向积极参与成套设备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全年累计支持项目金额达2亿美元,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让企业焕发新生。

第9篇:一带一路的发展论文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似乎攀上山峰沐浴阳光的方式独有你争我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长久而非短暂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结。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深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数不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流向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也带来了喜爱和赞誉。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上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惠及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向世界重申和平崛起的伟大理念。 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便利也加速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好机会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市场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促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找准立足点,准确分析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发展自身和贡献“一带一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3年9月、10月起,中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正如中铁建和三一重工一样,初期一大批龙头企业雄心勃勃,预热“一带一路”,积极规划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为“一带一路”注入新鲜血液,而这正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连通,为更多的企业寻求发展机遇,同时面对的挑战也让企业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很明显,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的投入,而面对发展“一带一路”必要的经济问题,我国积极提出亚投行方案,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解决资金问题并带头积极出资,参与各国也纷纷宣布出资,出自己一份力。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首席研究员许利平认为:“‘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是孪生兄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没有亚投行的推动无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国家很难完成,设立亚投行可以推动‘一带一路’。”正如许利平所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务实合作、多国共建的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庞大的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亚投行也正是连通各国经济的重要组织,发挥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取胜利的果实。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

上一篇:新广告法禁用词汇下一篇:刑诉期末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