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精选7篇)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1

quán suō huí móu hú lún tūn zǎo zhuó ěr bù qún

()()()()

Jiān chí tǐ yù duàn liàn, yǒu yǐ shēn tǐ jiàn kāng。

()

2、照样子,写词语。(6分)

气喘吁吁

模模糊糊

咄咄逼人

化险为夷

3、选词填空。(4分)

发现 感受 珍惜 渴望

人们()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不到幸福,()不了幸福,更不会()幸福。

4、辨别。(2分)

“冠”的意思有两种: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在顶上的东西。

“张冠李戴”的“冠”应选第()种解释。用另一种解释可组词()。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能解释“张冠李戴”的一句话是:()。

5填关联词,不要重复使用。(2分)

()有自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有自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有自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有自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有自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好成绩。

6、(1)造句(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造一个句子)

骄傲:自满

骄傲:自豪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改陈述句)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开会,你自己回家做饭。”(改转述句)

(4)渔夫的妻子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鱼网。(缩句)

(5)大地一片新绿。(改比喻句)

(6)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二、积累园(14分)

1、我会填(3分)

()()不安()诉()肠()手()脚

()()有致()光()发 从()不()

2、课文(10分)

(1)你用纯洁的清流,推动新的时代。

(2)九曲黄河万里沙。你还在课外积累了描写黄河的诗句:

(3)学了《学弈》你明白了:

(4)边塞诗人()写的(): 表现了作者对戊边士兵的同情。

(5)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

(6)《花脸》中我悟到的祖传经验是:

(7)我怀念的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和()

(8)()持作饭,采葵()。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2

1.《沁园春 雪》选自《 》。沁园春, 。

2.北国:

3.惟余莽莽:

4.须:

5.折腰:

6.输、逊:都是 意思。

7.文采、风骚:这里用来概括

8.俱往矣:

9.风流人物:

10.《雨说》:选自《 》。郑愁予,

11.《敬业与乐业》选自《 》。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 代表人物, 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12.敬业乐群:

13.不二法门:

14.理至一易明:

15.主一无适:

16.一点不旁骛:

17.亵渎:

18.骈进: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0.强聒不舍:

21.《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 》。

22.阴晦:

23.萧索:

24.素:

25.愕然:

26.鄙夷:

27.嗤笑:

28.瑟索:

29.惘然:

30.隔膜:

31.恣睢:

32.《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法国著名

33.拮据:

3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 》。作者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35.模式:

36.根深蒂固:

37.孜孜不倦:

38.汲取:

39.不言而喻:

4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杂文集《 》。

41.《智取生辰纲》选自《 》。《水浒》, 又称《水浒传》, 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 元末明初人。取:

42.趱行:

43.做大:

44.怨怅:

45.省得:

46.怄:

47.喏喏连声:

48.影:

49.理会:

50.左右:

51.面面相觑:

52.计较:

53.《范进中举》节选自《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 , 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的知识分子活动和精神面貌。吴敬梓, 字敏轩,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54.桑梓:

55.相与:

56.《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 字子长, 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

57.苟富贵:

58.若为佣耕:

59.会天大雨:

6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1.等死:

62.死国可乎:

63.楚人怜之:

64.为天下唱:

65.乃丹书帛曰:

66.间令:

67.旦日:

68.指目:

6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0.比至陈:

7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共三十三篇, 分十二策。

72.不辱使命:

73.以大易小:

74.故不错意也:

75.请广于君:

76.休祲:

77.秦王色挠:

78.长跪而谢之曰:

79.寡人谕矣: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妖娆 ( ) 2.单于 ( ) 3.襁褓 ( ) 4.佝偻 ( )

5.承蜩 ( ) 6.亵渎 ( ) 7.骈进 ( ) 8.强聒 ( )

9.扶掖 ( ) 10.枘凿 ( ) 11.阴晦 ( ) 12.五行 ( ) 缺土

13.潮汛 ( ) 14.髀 ( ) 骨 15.愕 ( ) 然 16.嗤 ( ) 笑

17.瑟 ( ) 索 18.青黛 ( ) 19.恣睢 ( ) 20.拮据 ( )

21.牡蛎 ( ) 22.根深蒂 ( ) 固 23.孜孜 ( ) 不倦 24.汲 ( ) 取

25.趱 ( ) 行 26.嗔 ( ) 怒 27.朴 ( ) 刀 28.恁 ( ) 地

29.省 ( ) 得 30.兀的 ( ) 31.怄 ( ) 气 32.面面相觑 ( ) 33.聒 ( ) 噪 34.相 ( ) 公 35.行 ( ) 事 36.长 ( ) 亲

37.腆 ( ) 着 38.解 ( ) 元 39.绾 ( ) 发 40.锭 ( ) 子 41.阳夏 ( ) 42.鸿鹄 ( ) 43.皆次当行 ( ) 44.数 ( ) 谏 45.将 ( ) 兵 46.间 ( ) 令 47.罾 ( ) 网 48.忿恚 ( ) 49.笞 ( ) 打 50.宁 ( ) 有种 51.社稷 ( ) 52.拂 ( ) 然 53.徒跣 ( ) 54.抢 ( ) 地 55.韩傀 ( ) 56.休祲 ( )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词语理解复习 篇3

关键词:三年级;词语理解;现状;方法;探究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在期末复习时,我带着学生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所学的词语进行了梳理,教给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解词能力。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掌握、理解词语方法的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已经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拆词法”理解词语

拆词法,就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一个词语中各个字的意思时,先将各个字的意思写出来,再将各个字的意思合并起来,成为这个词语的意思。

2.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句

作为学生常备的工具书,字典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上下文,是指文章的整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整个文本有初步的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其他几种方法的基础。

4.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一些生活积累以及语言积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词语。

5.词语替换法理解词语

替换法是用一个熟悉的词语来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陌生词语的解释上,往往可以给这个词语通过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来理解。

二、小学三年级词语理解复习现状

词语理解的方法非常多。但是,经过课堂实践与观察,目前的词语理解复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词语理解复习形式单一

在期末复习阶段,词语理解的复习形式比较单调,很多情况下就是逐课、逐词过关,单调而无趣。

2.词语理解复习方法无体系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重难点;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

3.学生复习词语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积累不够,学生不会运用,导致学生复习积极性不高。

三、小学三年级词语理解复习课堂探索

我将以我自己的三年级下册的词语理解复习课磨课经历具体阐述。

1.定准教学目标,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我将本次理解词语复习课的目标定为:

(1)梳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聯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课内词语的理解复习来帮助学生梳理出做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具体步骤。

通过试教,我发现学生对理解词语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重点不明。于是,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

(1)通过前置性作业,学生自主梳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举一些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进行理解,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梳理出做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具体步骤。

(3)通过课外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词语的印象,进行巩固练习。

这一次,我请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归纳整理,课前利用十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快速回忆出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进行相应的拓展练习,进行巩固,两次试教下来,目标定位变小了,课上得比上一次清晰、精彩,学生收获也多了。

2.走对教学步骤,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复习课,不仅要讲究效率,还要注意趣味性。

(1)用预习作业激发兴趣

我从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用激励式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附:前置性作业单

理解词语

同学们想成为“归纳达人”吗?请你回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一填。翻翻语文书,举几个例子。成为“归纳达人”才有机会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哟!

(2)用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兴趣

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重要。

例如:恭喜大家成为“归纳达人”!我们已经找到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你会用吗?让我们选择其中一些方法,闯第一关!

(3)用课后奖励延续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进行更多的练习,我在课结束之后还发放了闯关明星卡片,拿到明星卡片的学生可以在下一节课当小老师,考其他同学,学生争着去找词语理解的练习题,兴趣在寻找中不断增强。

3.选择材料,提炼步骤,逐层深入

复习课,材料选择很重要。在复习前,我反复阅读课文,寻找适合的词语让学生练习。

如,《争论的故事》选段“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中“不以为然”“烟熏火燎”两个词语适合让学生通过解释来归纳理解词语。经过实践,也证明了我的想法,学生很快找到了“圈词语、读句子、找方法、写意思”的做题步骤。

于是,我趁势抛出课外练习《猴子建筑师》,请学生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及时地巩固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受益匪浅。

只要把握复习目标,选用恰当的方法,巧妙安排材料,并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帮助三年级学生丰富其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他们有法可循,为今后理解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4

复习目的:

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复习几种常用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比喻句)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会修改常用的病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复习重难点:

复习几种常用的句式,能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复习方法:讨论、交流。复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复习重点

扩句、缩句、给句子换个说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缩句。

缩句就是把比较复杂的句子缩简,也就是去掉附加成分,留下主要成分,这样做,便于我们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如,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缩句后变为:“太阳升起来了。”又如: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农家小院的屋顶上。缩句后变为:“雪花飘落在屋顶上。”

怎样缩句呢?缩句时,读懂句子是关键,因为只有读懂句子,才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如“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读后就要想一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教科书”。是说“教科书怎么样呢”?“激励着我前进”。那么“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是来说明什么的呢?是来说明教科书的。这样思考后,这句话就缩写成“教科书激励着我前进。”

做缩句练习时,如果有例句,就要先读例句,然后按例句要求去做。做完以后还要检查一下,看一看句子的意思改变没有,句子的主要成分全不全。2.复习扩句。

我们复习了缩句,自然也就明白了扩句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例如:雪花飘落在屋顶上。我们读了这个句子,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雪花?怎样飘落?飘落在什么样的屋顶上?扩句时我们在“雪花”前面加上“洁白”两个字,“洁白的雪花”在读者面前就有了雪花的洁白无瑕的样子。在“飘落”的前面加上“纷纷扬扬地”几个字,“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扬”形象、具体地展现了雪花飘落的盛景。在“屋顶上”前面,加上“农家小院”几个字,这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活的画面。

拿到一个句子,扩充哪些部分,要看题目的要求和例句。如“照样子,扩写下面的句子”就必须按例句的要求去扩充。看看例句扩充了句子的哪些部分,我们扩句时,也必须扩充哪些部分。如果没有例句,就可以扩充一或两部分。例如P14第五题,不但给我们举例,而且在需要扩充的词前面加上了括号就简单明确多了。

扩句时还要防止形容词的堆砌。例如:“同学们听讲。”有的同学这样扩充:数学班的同学们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讲。“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这两个形容词重复了。

扩充完句子,还要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改写句子。

改写句子练习,一是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二是把一般句子改成“把”字和“被”字句。做这两项练习时,都要先读例句,比较例句的异同。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要注意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只是变换句式、标点和语气。

复习时,还应该搞清楚“一般陈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三种句式说的是一个意思,可以互换。如:“波涛卷走了泥沙。”“波涛把泥沙卷走了。”“泥沙被波涛卷走了。”

通过句式的变换练习,同学们可以懂得用不同句式写一个意思,可以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

二、巩固练习1.照样子缩句。

例: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小河出现在眼前。

(1)我的战友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海迪以非凡的毅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

(1)海滩上有贝壳。

()海滩上有()贝壳。

(2)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3)解放军保卫祖国。

解放军()保卫()祖国。

(4)列车通过大桥。

()列车()通过()大桥。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是同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1)我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蛀虫毁坏了一艘大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重点

修改病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句中。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修改病句。

(1)掌握常用的几种修改符号。

(2)掌握修改病句的步骤。

病句常见的类型: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词序混乱、语意混乱等等。

修改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①认真读原句;②仔细找病因;③准确修改;④改后检查。

2.复习常见的简单复句。

(1)读一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一个人不但要有远大理想,而且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②如果要造箭,就应该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

③因为上王老师的课不拘谨,所以我才感觉到上学的乐趣。

④灰尘既把空气弄脏,又危害人类的健康。

⑤我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捐献出来,是因为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

第一句话“一个人不但要有远大理想,而且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这句话中,后半部分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进了一层,我们称这种复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第二句表示的是一种假设的情况,用上“如果„„就”把前后两个意思有机地连在一起。第三句是因果关系。第四句中“把空气弄脏”和“危害人类健康”两者是同时存在的,称之为并列关系„„这些复句的名称虽然不一定记住,但要通过读句子,体会句子前后部分的关系,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括号内。

因为„„所以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如果„„就

(1)大家()天天坚持读英语,成绩()会提高。

(2)刘英()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热情帮助同学。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国庆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和相声、舞蹈。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丰富。

(3)我们紧张的开始了建校劳动。(4)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主席台上。(5)我还差一年没有毕业。

(6)赖宁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课时

一、复习重点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方法。我们学过的比喻句都是明喻。这些比喻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句子中有要说明的事物;

二、有作比喻的事物;

三、有比喻词。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在这句话中“长城”是要说明的事物;“长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像”是比喻词。

比喻句中的要说明的事物和作比喻的事物并不是同一类的,但是它们有相似之处,“长城”和“长龙”的相同点是“长”。

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东西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从而收到形象生动、新鲜活泼、鲜明深刻的效果。

在十二册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比喻句,都是运用得非常贴切的。例如:

(1)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的飞奔。

(2)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4)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5)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6)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7)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2.复习拟人句。

拟人就是把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甚至抽象的概念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声音和笑貌,以便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具体的感觉。如“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把天空的星星当作淘气可爱的孩子写。

请读读下面的拟人句,体会一下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好处。

(1)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它们映在水里的影子。

(2)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3)不知名的小虫“丝丝”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啊,热啊!”

(4)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3.复习排比句。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复习巩固对排比句的认识,首先要读句子,分别说说分句里连续用上了几个相同的词语。这几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并列在一起),然后再说说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基础训练6第四题。第1句“黄继光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这句话中4个分句都是说黄继光感到许多人都在望着他。第2句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这句话中4个分句都是说飞机在空中的各种动作。第3句“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几句都是说植物、景物倒映在水中的情景。

读一读下面的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啊,梅家坞,这美丽的山村,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地方啊!我爱这青翠无边的茶田,我爱这秀美幽深的山谷,我爱这整齐宽阔的街道,我爱这敞亮明静的房屋,我爱这从村中间静静流过的清澈的小溪,我爱这像绿色云朵似的覆盖着村庄的树木。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

1.读句子,判断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一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排比 反问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1)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3)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他就是欧立希。()

(4)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5)真正的英雄,永远不知停顿,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6)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祖国的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海面上。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3)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句子,说说下面两句话中把什么当作什么来写的?

(1)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2)小狗黑黑用它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再见了,我的小主人!”把蜜蜂、小狗当作________来写

俗话说:“复习是医治遗忘的灵丹妙药。”孔子也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做到以期末考试复习为重心,以期

末考试为中心,以争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目标,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楚地分开,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复习质量。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妥善安排复习计划,注重复习效果。

第七课时

一、复习内容

句式变换、修改病句、关联词使用

二、复习目标:

1、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

2、病句的诊断及修改方法。

3、关联词句式的运用。

三、复习难点:关联词句式的运用

四、复习设想:

1、识点呈现方式让学生回顾。

2、例呈现让学生熟悉掌握。

3、习方式让学生巩固、运用。

五、复习过程:

(一)什么是句子。

1、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2、句子的构成。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3、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2、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例

3、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练一练】

⑴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⑵ 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⑶ 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⑷ 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二)病句的修改

1、回忆病句常见的几种情况:(学生回忆,老师归纳)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不合逻辑、词序不对

2、修改病句要注意的步骤:

a、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意思。b、找出句子的病因。

C、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d、然后修改后还要致细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3、错例呈现,学生修改,老师归纳:

4、练习巩固

(三)关联词句式的掌握

1、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2、【常见的几种关系】(简单呈现)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3、练习: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略)

既„„又„„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不仅„„还„„

1、()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2、妈妈()工作,()参加进修学习。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5、()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6、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7、()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8、()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9、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要机智、勇敢。

10、()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第八课时:成语复习

教学目的:积累成语,对本册每单元成语进行探究归类,巩固和动用所学的成语。

一、导课。

l、我们每学期都学习了许多成语,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成语接龙,看谁接得快。

游戏规则:分小组接成语。错的或接不上的为失败则被淘 汰,胜的一组继续往下接。

2、游戏开始。

3、导入:我们本学期又学了不少成语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来完成下面问题。

二、复习:

1、补充成语、并归类。

(满)面红光(排)山(倒)海 芳草如(茵)气(宇)轩昂 无(所)不(通)文思如(涌)生花(妙)笔 一见(倾)心 雷霆万(钧)桃红(柳)绿 无(所)不(谈)意在(笔)先

琴(棋)书画 老生(常)谈 情(同)骨肉

2、让学生读读上面的成语,按下面内容归类。(1)写人物精神外貌的:满面红光 气宇轩昂(2)写春天的:桃红柳绿 芳草如茵(3)写威力大的:排山倒海 雷霆万钧

(4)写人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琴棋书画 无所不通(5)写说话或谈论的:老生常谈 无所不谈(6)写朋友情谊深的:一见倾心 情同骨肉

(7)写写作方面的:文思如涌 意在笔先 生花妙笔

3、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成语请举例说说。

如:描写人物品质的、描写历史故事的、寓言故事、描写人多的等。

4、课前老师布置每小组一个内容,收集有关成语方面的趣题,先以小组说,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如:(A)巧填成语。(B)根据意思说成语。(C)成语猜谜。(D)成语小故事等。(1)先以小组练说。(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5、说话练习。

同学们不仅要会说,而且也要会运用。请你把自己喜欢的 成语连成一句话或一段话说给大家听。(1)指名说。

(2)评评、议议看谁的成语用的多,思想内容有意义。

三、总结:通过这一课的成语复习,同学们不但会说,而且也知道怎样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课内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和搜集课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会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九课时:扩句、缩句、句式变换

复习目标:

1、巩固扩句和缩句的方法,掌握缩句的要求。

2、通过归纳复习和练习巩固句式变换的方法,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

复习重点:句式变换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句子:小明读书。

小明在教案里认真地读书。请学生辨别并说出两个句子的区别。小结什么是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2、请学生说说扩句可以在一个句子什么地方增加?缩句应该怎样缩?(师小结归纳: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辞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3、请学生说说缩句关键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练习:扩句——红旗升起来了。

缩句——我很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二、复习改换句式。

1、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我怎能不感到自豪?)(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他一定要去看医生。)(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2、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句式,变换后有什么区别。(反问句和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3、师归纳:我们小学阶段还要掌握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请学生回忆反问句怎样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又怎样转换成反问句?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5、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6、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他的话真使我感动。

△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八、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把你老人家忘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相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鲜人民是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小学生要听老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件事我一定要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应当不参加集体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把下面的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是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把下面各句改成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1、书籍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2、哪里没有用过大兴安岭的木材呢?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我怎么会上学迟到呢?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

十二、把下面各句改成用问号表示的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2、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3、我的一篇作文在全国作文比赛中得了奖,我非常高兴。

4、中国有了自己的铁路工程师。

5、这真叫人感到亲切、舒服。

十三、把下面各句改写成不用引号轰示,而直接叙述的句子。

1、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2、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3、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4、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5、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十四、把下面各句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2、这幅画很美。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4、西蒙死得很惨。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十五、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狡猾的狐狸欺骗了老虎。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可爱的小女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周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主人叫凡卡。凡卡摇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句(2)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句

十六、按要求写句子

1、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l)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宇词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 他说的 对 不 完全

(l)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①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场电影我一定去看。(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置之不理”造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蜡烛”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画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蒙死得很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按要求改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马老师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板娘叫我。我收拾一条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买补品。补品送给奶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三、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把窗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四、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五、把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六、陈述句、反问句互改。

1、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先生要见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七、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

——————————————————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

——————————————————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 —————————————————— 二

十八、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九、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十、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十一、修改下面一段话

1、(2个别字,1个用错标点,2个病句,2个用错的标点)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以为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付队长,他找到了答案:瓜秧开了花呀授粉。小岛原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蝴蝶、昆虫。西瓜花没授粉,突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才明白了。

2、包括标点、错别字、语病等8处

一天,张林对我说:“去年暑假。他到福州参加少先队员优秀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多姿,有趣极了。它虽然丰富了大家的假期生活,而且学到了不少知识,这样的生活多么意义啊!三

十二、缩句

1.戴着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书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5

第一单元

tuō yī fu jiě dòng xī liú mián huā tàn tīng

( ) ( ) ( ) ( ) ( )

yáo tóu huàng nǎo huāng shān yě lǐng duǒ cáng

( ) ( ) ( )

wèi lái zhuī lái dǎ qù fàn diàn xú xú shàng shēng

( ) ( ) ( ) ( )

kū wěi shāo jiāo guāng róng qīng cài zhù sù

( ) ( ) ( ) ( ) ( )

jǐng gāng shān shì jiè pào hōng zhú sǔn fā yá

( ) ( ) ( ) ( ) ( )

hǎn jiào qiān hū wàn huàn xiōng dì biǎo gē

( ) ( ) ( ) ( )

jīn gǔ chōu dòng guǎi mài jiāo shuǐ zhōng diǎn

( ) ( ) ( ) ( ) ( )

ān jìng tǎng xià gǎn xiè jiàn jiàn xì wēi

( ) ( ) ( ) ( ) ( )

第二单元

wǎ piàn yì gǔ qīng quán hū rán jiē guǒ qīng cuì

( ) ( ) ( ) ( ) ( )

bǎo tǎ dù jué dù juān gǎn mào léi diàn huá xià

( ) ( ) ( ) ( ) ( ) ( )

xū qiú nián mài rù mí zhū sī mǎ jì shū shu

( ) ( ) ( ) ( ) ( )

fēng lì dī shuǐ chuān shí piāo sǎ ní nìng

( ) ( ) ( ) ( )

róu ruò pū miàn ér lái hé pán tuō chū yīng gāi

( ) ( ) ( ) ( )

hún shuǐ mō yú mén líng mò wěi fēn fāng

( ) ( ) ( ) ( )

第三单元

hǎi dǎo kuò zhǎn jiàn shè qīng shā huán qiú

( ) ( ) ( ) ( ) ( )

huán rào yōu shèng yǐn cáng yuē huì dā cǎo fáng

( ) ( ) ( ) ( ) ( )

zhè jiāng shěng mào mì shèng kāi wéi wù ěr zú

( ) ( ) ( ) ( )

jì jié liú xué xìng zi tián mì shān pō tú dīng

( ) ( ) ( ) ( ) ( ) ( )

zhāi píng guǒ shān gōu zú gòu lóng gōng ēn qíng

( ) ( ) ( ) ( ) ( )

zhù shòu sōng bǎi huó pō tè yì jìng ài

( ) ( ) ( ) ( ) ( )

xiān yàn jiǎo bù yìn dù fèng huáng huā shù

( ) ( ) ( ) ( ) ( )

gōu huà zhèng fǔ dān dú zhēng duó dǎ bàn

( ) ( ) ( ) ( ) ( )

xióng wěi wěi àn shǎn shuò jīn bì huī huáng

( ) ( ) ( ) ( )

第四单元

lìng wài zhì xiàng nán tí tí wèn lǎng dú

( ) ( ) ( ) ( ) ( )

shuǐ màn jīn shān hǒng piàn hē shuǐ dāo kǒu

( ) ( ) ( ) ( )

chū ěr fǎn ěr yāo qiú réng rán shǐ yòng

( ) ( ) ( ) ( )

biàn lì yīng xióng fā piào zhěng lǐ fāng shì

( ) ( ) ( ) ( ) ( )

dé guò qiě guò líng dān miào yào wū hēi lán gān

( ) ( ) ( ) ( )

yì shù xiǎn xiàn hū rán qīng sī xié fēng xì yǔ

( ) ( ) ( ) ( ) ( )

zhǎ yǎn jiāng tāo chén jiù zhuàn quān

( ) ( ) ( ) ( )

第五单元

wú shān guǎng chǎng bāo hán mén chuāng huǒ lú

( ) ( ) ( ) ( )

dà xīng ān lǐng yī míng jīng rén jué miào liǔ zhī

( ) ( ) ( ) ( )

yín hé yān wù tíng bó liú xíng pèng zhuàng

( ) ( ) ( ) ( ) ( )

chuí luò chén diàn diàn qī yā chán yì xī shū

( ) ( ) ( ) ( ) ( )

táo zhī yāo yāo luàn le zhèn jiǎo cǎi hóng

( ) ( ) ( )

chuān yuè zhī zhū shū cè yán shí zhēn bǎo pā xià

( ) ( ) ( ) ( ) ( ) ( )

jiǎo yìn páo tǔ mái mò hǎi lù kōng zhēn duì

( ) ( ) ( ) ( ) ( )

tiě jì zhì jiǎn hòu dào dǐ xì zhōng chéng

( ) ( ) ( ) ( ) ( )

jiào dǎo dēng zhǎn jī jí chóu mì huāng máng

( ) ( ) ( ) ( ) ( )

第六单元

fā dāi jīng shāng tú mǒ yōng jǐ gǒng qiáo

( ) ( ) ( ) ( ) ( )

jué xīn jià zhí jīn qián gòu wù pī wén pò suì( ) ( ) ( ) ( ) ( ) ( )

píng lùn bào gào bō li shí mài zi dàng qiū qiān

( ) ( ) ( ) ( ) ( )

huá liu jì xù fēng cún jiāo bīng bì bài gē bo

( ) ( ) ( ) ( ) ( )

jiāo ào līn shuǐ tǒng cōng ming huàng dòng

( ) ( ) ( ) ( )

第七单元

bā de yī shēng xiǎo qiǎo líng lóng yì tuán zāo

( ) ( ) ( )

lóu fáng yún tī kěn dìng nǎo dài jīn gǔ

( ) ( ) ( ) ( ) ( )

jīng yà pài chū suǒ xī yǐn chén liè chì bǎng

( ) ( ) ( ) ( ) ( )

mì fēng qiāo dǎ fù jìn kān shǒu diū qì

( ) ( ) ( ) ( ) ( )

huā fèi xī wàng suàn shu cóng cǐ dǎ zhuāng

( ) ( ) ( ) ( ) ( )

huà féi huī méng méng tǎo lùn yàn wù

( ) ( ) ( ) ( )

bīng dòng dàn ké yě yā zì fù tiān é

( ) ( ) ( ) ( ) ( )

第八单元

tāng sháo běi dǒu xīng zhū yuán yù rùn shǔ shù

( ) ( ) ( ) ( )

zuān rù yán fā shuì jiào chā jù lí qù

( ) ( ) ( ) ( ) ( )

zé mà jiǎn chá qì yóu tuán tuán zhuàn

( ) ( ) ( ) ( )

liè rì yán yán kuā kuā qí tán jiǎng zhāng

( ) ( ) ( )

wáng yáng bǔ láo ròu mò nài xīn mí yǔ

( ) ( ) ( ) ( )

lèi bié yán hán tòng chì gǎn rǎn

( ) ( ) ( )( )

二、看拼音写句子:

1、léi yǔ guò hòu , cǎi hóng chū lái le , hǎo xiàng

yí zuò qī sè de gǒng qiáo。

2、léi fēng shū shu mào zhe dà yǔ , mài zhe jiān nán

de bǔ zi , bēi zhe dà niáng , zǒu zài ní nìng de xiāng

jiān xiǎo dào shàng。

3、xióng wěi de tiān ān mén chéng lóu zuò luò zài

běi jīng chéng zhōng yāng , dào le yè wǎn , dēng guāng

bǎ tā dǎ bàn de jīn bì huī huáng。

4、xiǎo dǎo sì zhōu qún shān huán rào , shān shàng

shù mù mào mì , xiān huā shèng kāi , wù chǎn fēng fù。

5、rè qíng de wéi wú ěr zú lǎo xiāng zhǔn huì ná

chū hā mì guā , zhāi xià tián mì mì de pú tao zhāo

dài lái kè 。

5、mǎn tiān de xīng xīng hǎo xiàng wú shù de zhēn

zhū luò zài bì yù pán lǐ , běi dǒu xīng xiàng yī bǎ

jù dà de sháo zi guà zài tiān biān。

6、yīn wèi liè níng kěn dòng nǎo jīn , suǒ yǐ néng

zài mì fēng de zhǐ yǐn xià zhǎo dào shān lù fù jìn

de yǎng fēng rén。

7、rì zi yī tiān tiān guò qù , ràng dà jiā tǎo yàn de

chǒu xiǎo yā zhōng yú biàn chéng le tiān é , shān dòng

qǐ měi lì de chì bǎng 。

8、jīng guò jiǎn chá , zuò yè běn shàng cuò wù bǎi

chū , gē ge zé guài dì di zuò zuò yè bù zǐ xì 。

10、xué xiào de lóu tī shàng yǒu suì bō li , bù zhī shì

shuí dǎ pò de ?

11、hū rán , tiān kōng zhōng wū yún mì bù , kuáng fēng dà

zuò , zhuǎn yǎn jiān , xié mì de yǔ sī luò xià lái le .

12、chūn tiān dào le , xiǎo xī jiě dòng le , huā ér tàn chū

nǎo dài , sǔn yá er tuō qù wài yī , hái zi men huān hū

zhe bēn xiàng dà zì rán 。

13、shēn yè , sì zhōu yí piàn chén jìng , dòng wù yuán de

lǎo hǔ yuè guò tiě sī wǎng chū táo le。

14、kǒng lóng miè jué kě néng shì yīn wèi yán hán , hái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6

污涩sè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 甜腻nì 娴熟xián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铰掉jiǎo 劝诱yòu 抽搐chù 沟壑hè 不羁jī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觑qù 鬣liè 剽悍piāo hàn 疆场 驯xún良 勇毅 窥伺kuī sì 迎合 疮痍chuāng yí 枉然 阔绰chuò 观瞻zhān 妍丽 庇荫bì yìn 遒劲qiú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zhāng 有过之无不及

妒忌dù jì 狩猎shòu 对峙zhì 湛蓝zhàn 悲怆chuàng 巡视xún 衔接xián 凌空líng 苍穹qióng 绚丽xuàn 胆怯qiè 呵斥hē chì 栅栏zhà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礼数 撺掇cuān duo 委实 凫水fú 橹lǔ 宛转,悠扬 漂渺 xiàng 渴睡 向午 棹着zhào 楫jí 亢奋kàng 晦huì 羁绊jī 蓦然mò 冗杂rǒng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jiá 本色当行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风云chìzhà 尽态极妍yán 拽zhuài 毛骨悚然sǒng 泱泱不乐yàng yàng 毋宁wú 吞噬shì 语无伦次 羸弱léi 告罄qìng 乙醚mí 犁铧líhuá 虫豸zhì 砭骨biān 履践 崔巍cuīwēi 阴霾mái 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怅然chàng 进退维谷 咩miē 苍穹 悲怆chuàng 娴熟xián 略胜一筹 抽搐chù 石破天惊 剽悍piāohàn 慷慨以赴 窥伺kuīsì 疮痍chuāngyí 阔绰chuò 观瞻 项鬣liè 庇荫bìyìn 遒劲qiú 妒忌dùjì 相得益彰zhāng 觑qù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 篇7

关键词:单元功能,整合复习,话题语境,思维训练,学生生活,拓展操练

《英语》 (译林版) 新教材以全新的板块功能和话题内容呈现出来。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高效地上好小学英语新教材的单元复习课是值得英语教师深思和探究的话题。小学英语单元复习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温故而知新”?教师又将如何呢整合梳理, 有效提升?

一、基于单元功能的整合复习

复习课中适切而优质的整合梳理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在进行期中阶段《英语》六上Project 1的复习教学时, 教师在基于单元功能的前提下对前面第一至四单元的话题内容和语言结构进行了整合梳理, 为备好Project 1的复习教学做好前期的铺垫准备, 接着又重点研讨了Project 1这一单元中如何有效进行两课时的课堂复习教学。

Period 1 (第一课) :在创设的意义情景中, 突出基于单元重点语言结构 (一般过去时) 的基础话题功能操练, 重在整合梳理, 以听说为重点抓手, 渗透读写, 为第二堂课话题功能的拓展和基础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学习铺垫。

Period 2 (第二课) :在连贯的意义语境中, 复习衔接第一节课的话题, 合理拓展话题范围, 让学生见多识广, 同时由浅入深一步步指导、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写作。以听说为辅助, 重在读写, 突出紧扣话题语境的适切写作训练。Project 1A holiday album教材板块内容如下:

A.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Find photos and draw pictures.

B.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or pictures.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there?

How was the weather?

C.Stick your photos or pictures on page 99 and write notes about them.

D.Make a holiday album and give a report.

这四个A, B, C, D板块功能是由浅入深的一个整体话题, 话语的主题是有关“holiday album”, 一些活动开放功能隐含其中。教师需先把握文本, 透彻理解, 再进行复习教学的构思与设计。在具体的复习授课中, 第一堂课教师抓住了photos in album里的几个要素:weather, place, time, activities, feelings, vehicles以及创设的主要人物Anna的北京、哈尔滨、苏格兰的旅游为意义情景主线, 整合开展了基于一般过去时语言结构的基础学习操练。第二堂课在连贯的Anna’s traveling话题语境中, 合理整合, 拓宽话题范围, 由“扶”到“放”, 在教师示范的写作语段基础上及时引领学生尝试自主写作, 深入意义操练, 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话题语境的思维训练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在扎实有效操练的同时, 需多创设能引领学生积极思维, 启思启说的辅助语境和操练活动, 突破传统课堂中师问生答的接受式机械、枯燥的学习操练, 在创设的意义语境中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问题探究的实践操练, 使英语课堂学习更有活力和成效。

如:语境创设:Anna’s e-album.

T:Where did she go?Guess?

在开放的复习整合语境操练中, 学生如一时思维“停顿”而“无语可言”, 教师需及时给出一定的提示语, 拓宽表达思路, 激励学生积极动脑, 复习回顾, 辅助学生表述。有思维含量的适切语用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夯实学生后继学习基础。

三、基于学生生活的拓展操练

《英语》新教材图、文整合的绘本式语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这样生动的语境中一定是有可言可语的多样话题。复习课中教材的语篇文本只是一个范例, 学生的语言学习需从书本话题正迁移至能谈论、能写难易度相仿的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活动, 这就是语言学习更大的意义所在。为此复习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局限在书本中的人物、地点和相关话题的学习讨论中。在Project 1的复习教学中, 教师创设了Anna这一连贯的人物主线, 合理拓展了Anna一年前, 五年前和现在的旅游活动, 时间跨度广, 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话题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和国外, 学生在意义语用操练中, 温故旧知, 习得新知, 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异域文化见识。复习课的课堂实效在一步步扎实且精彩的活动中得以充分显现。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猕猴桃说明文下一篇:伙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