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粗放型的矿山开采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 改进矿山开采模式, 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生态修复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1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1.1 遥感图像数据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杨敏等[1]将SPOT5遥感图像数据用于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调查, 结果显示SPOT5遥感数据在经济性、分辨率、可获得性等方面均较适合于1∶50000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可快速、准确地圈定采矿、选矿的矿点分布, 以及采矿废石、裸露尾矿渣堆及堆排位置、数量、面积及体积, 为野外有针对性的部署调查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提高工作效率和调查水平。

1.2 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唐建新等[2]针对丘陵地区的地质情况构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矿山环境地质条件, 把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编制成模糊综合评判表, 以此来确定各种影响因子的级别;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创建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实际应用中, 该模型评估地质灾害影响结果与实际结果相似率较高。

1.3 基于GI S和R 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王海庆[3]分别应用矢量多边形法、缓冲区法、网格法等方法来评价辽宁省葫芦岛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经分析, 矢量多边形法的评价结果和实际地物边界相似度较高, 但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没有网格法效果好。缓冲区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发展趋势, 但信息量体现较少;网格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发展趋势, 也可以体现出较多的信息量, 但是评价结果不易理解。根据以上叙述, 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用矢量多边形法效果较好。

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得众多的技术资料, 收集矿区需治理的面积、重点治理区域、地形地貌改变所需的工作量、防治的地质灾害类型、等级等信息资料, 以确定治理工程措施、工程布置、结构设计、施工要求等, 综合各种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 有利于进行经济核算。

2 不同场地条件的矿山生态修复

2.1 露天采场生态修复

露天采场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阶梯状地形, 裸露基岩。露天矿的台阶坡度较大, 最大可达到70°以上, 在保证生产安全情况下, 采用陡帮开采, 可以减少剥离量, 但在坡面上种植植被非常困难, 即使全面覆土或穴状整地客土, 其生态修复率也较低, 一般在50%左右, 因此种植植被不是首选, 可优先考虑作为固体废物处置场、恢复为水面、矿山工业旅游场地开发等二次开发用地[4]。

2.2 废石场生态修复

矿山废石场采用“挡渣墙+截排水+植草”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即首先在堆渣体的坡脚位置设置一道挡渣墙用以拦截、支挡堆渣体, 然后对堆渣体的坡面进行清坡、削方与夯实, 为保证坡体自然稳定, 平整后的坡面坡度一般不大于35°。在拦渣墙前布置排水沟, 将废水导a流至矿山污水处理系统, 以防止矿山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再在其表层覆盖耕植土, 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植被, 以恢复地表植被等[5]。

2.3 塌陷区生态修复

塌陷区的生态修复首先要做到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若矿山仍在开采阶段, 地表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陷等情况时, 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针对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类型, 采取密闭、回填、灌浆、夯实、监测等治理措施;对应的地下坑道采取必要的支护、防塌措施;若矿山已闭坑, 地表存在地面塌陷但规模不大时, 应采取充填的方式进行治理。将废渣自外向内的由地面填入地下采空区、坑道, 用细粒尾矿充填其中上部, 为地面绿化做好准备;地面塌陷规模大且难以治理的特殊位置, 应采取设置警示牌、连续监测等措施, 划分为矿山地质灾害研究特区。监测过程要确保安全, 划定出监测区、禁人区, 修建防灾栅栏和修建监测道路[6]。

2.4 修复后系统的监测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网是矿山治理不可或缺的方法, 在完成布置监测网的同时, 联系当地群众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各种不良情况, 如地裂缝与地面塌陷、不稳定边坡、矿渣堆积占地、采空区及巷道变形等, 矿山应安排专人负责, 定期巡视检查。一般可采用直观 (眼看、耳听等) 和简易测量的监测方法, 录像、摄影等也可用来为监测矿山服务。监测变形的位置、方向、变形量、变形速率、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等。

3 建议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起步较晚, 国外已经形成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体系, 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制定、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理顺矿山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实施矿山环境许可证制度;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计划;实行矿山环境监督检查与强制执行制度等。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指导, 以确保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顺利进行。矿山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 可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消除各种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危害。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粗放型的矿山开采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 改进矿山开采模式, 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基于此, 本文主要探讨了矿山环境的问题、对策及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监管

参考文献

[1] 杨敏, 徐东寅, 乔彦军, 等.SPOT5遥感图像数据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环保与分析, 2010, 31 (1) :51-55.

[2] 唐建新, 徐宁霞, 康钦容.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 2010, 33 (5) :145-150.

[3] 王海庆.基于GIS和R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必选[J].国土资源遥感, 2010, 85 (3) :92-96.

[4] 祝怡斌, 周连碧, 林海.矿山生态修复及考核指标[J].金属矿山, 2008, 386 (8) :109-112.

[5] 祝启坤, 黄玉清, 宋征.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 21 (1) :21-25.

[6] 解伟.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 2010, (2) :154-157.

上一篇:技巧啦啦操中间人基本功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下一篇:自动化控制在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