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精选12篇)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1

【摘 要】: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因矿体内部结构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重点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

1.地质灾害与矿业开发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同时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管理不善,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对矿区环境破坏加剧。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3.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1.1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3.1.2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3.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3.2.1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3.3.1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3.4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4.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4.1 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4.1.1 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4.1.2 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4.1.3 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4.1.4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4.1.5 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4.1.6 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4.1.7 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4.2 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4.2.1 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3.2.2 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4.2.3 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4.3 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4.4 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结束语:

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基础差,由于技术、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响,资源开发中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经常发生地表塌陷、山体崩塌、矿山边坡滑坡、废石场泥石流、尾矿库垮塌、采场冒顶、巷道坍塌、矿山地震、岩爆、采空区大面积地压、井下突水、深井高温等灾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升采矿工艺水平,以高技术、高科技为先导,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开发之路,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区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2

1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矿山目前涉及较广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表崩塌、井下突水、深井岩爆等。

1.1 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矿山开采到一定的程度, 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采空区, 若保留的矿柱不足, 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 就会造成地面塌陷[2]。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 产状较平缓的矿区 (如煤矿) , 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若采空区不回填, 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 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此外, 在岩溶分布区, 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但是, 由于采矿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并且涉及岩层的结构、构造、岩性、成分等许多因素, 因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通用的采矿塌陷机理[3]。

1.2 井下突水

我国有许多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很复杂, 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 甚至要深降强排, 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 给矿山生产带来许多灾害。井下突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 突发性强、规模大, 后果严重。井下突水主要由含水层引起, 在违规操作或者非正常开采条件下, 遇到积水巷道或采空区、溶洞、地下暗河等含水体, 容易引起隔离岩层失稳, 从而引起灾害。尤其是在水体下采矿, 应经过专门论证以及采取专门的防治措施。另外, 矿坑突水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软弱破碎带及断裂构造, 造成顶、底板的稳定性差[4]。

1.3 深井岩爆

在我国, 当硬岩矿山开采深度超过600m即公认为深部开采[5]。近年, 部分金属矿山进入1000m以下深部开采, 高应力条件下的硬岩层往往会发生地下岩爆。岩爆问题已是困扰采矿正常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 硬脆性围岩因开挖卸荷导致洞壁应力分异, 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 因而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它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施工设备毁坏、施工进度延缓, 导致施工综合成本增加, 已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如红透山铜矿目前开采已进入+900~+1100m深度在1999年发生的一次中等程度的岩爆, 导致近100m长的斜坡道一次性崩塌报废和部分采场停产[6]。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矿山的开采、挖掘是直接在岩土圈进行的, 伴随着我国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 其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下面主要从技术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地表塌陷的防治

金属矿山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降塌陷主要是由于采空区塌陷 (空场采矿法矿柱支撑系统崩溃造成采空区顶板垮冒, 崩落采矿法崩落顶板岩石形成覆盖岩层) 造成的。金属矿山矿体开采多属于非充分开采,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地表沉降、塌陷多具有局部性、突然性、随机性, 规律性较差[7]。因此, 对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降、塌陷, 国内外开展的研究工作都较少。对于煤矿山采空区塌陷的治理方法很多, 但较常用的方法是充填复垦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矿区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剥离物等可供利用的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塌陷地复田。这种方法多用于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 可经济有效防护治理的地区, 因其既解决了塌陷地复垦问题, 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所以经济效益最佳。

2.2 井下突水的防治

预防断裂出水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应当查明工作面断裂分布情况, 为预防断裂出水提供依据, 对于断裂处要加强支护, 重点监测, 防止滞后出水。水压是造成隔离岩层出水的重要因素, 通过降低水压来减少水压对于隔离岩层的“顶劈”作用, 预防出水。此外, 应当加强对矿井开采工作的管理, 严禁违规操作和非正常开采。

2.3 深井岩爆的防治

近年来, 国外一些经常发生岩爆的采矿大国在岩爆形成机理、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波兰在煤的冲向倾向性实验研究、冲击倾向性的井下测定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国在岩爆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 取得的成就也比较显著。例如, 冬瓜山的微震监测系统已调试成功。国内外在岩爆的现场控制上, 利用合理接排采掘顺序, 压力预注水防止岩爆, 卸压爆破, 改进施工方法以及合理的支护方式等措施[8]。然而, 对采矿引起的岩爆发生机理, 或者说采矿引起的能量集聚或消散过程、规律, 人们还远未掌握。因此, 在岩爆发生机理、条件、预测和控制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 还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岩爆做更深入地研究探索。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随着国家建设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 矿山的数量也不断增长, 生产规模也日趋扩大。然而由于技术、管理、效益等原因, 使得在矿石开发中, 时有地质灾害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必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矿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场所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 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 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

[2]李艺, 李顺明, 庞春勇, 等.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勘查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10) .

[3]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 19 (2) :104~107.

[4]郭维君, 等.矿山地质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 2010 (8) .

[5]郭立.深部硬岩岩爆倾向性动态预测模型及其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 2004, 1, 2.

[6]王永炜.矿山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J].煤, 2008, 17 (1) :63~64.

[7]刁心宏, 远洋, 张传信, 等.金属矿上地质灾害及其研究发展趋势[J].金属矿山, 2006 (6) .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3

关键字:矿产资源、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00-00

1简析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其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强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五类,它们分别是:崩塌、地面沉陷、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矿坑突水。尽管这五种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不同,但它们却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1)危及到的范围比较广;2)分布的区域比较宽;3)具有较高的突发性;4)出现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其次,到2006年为止,贵州五大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总共发生320例。其中,崩塌占据地质灾害总比例的16.25%,地面沉陷占据48.95%,泥石流占据3.16%,山体滑坡占据18.36%,而矿坑突水则只占了7.94%。另外,在这五类矿山地质灾害中,规模较小的矿山地质灾害最多,占据矿山地质灾害总比例的93.56%,而大中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却比较少,占总比例的6.44%,且从数据统计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在这主要的五类矿山地质灾害中,地面沉陷的发生率最高,崩塌以及山体滑坡紧跟其后,而矿坑突水的发生率较其它几种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相比,就显得比较低了。

2分析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

受到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环境条件以及矿种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矿山地质灾害在孕育及其分布特点上,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2.1崩塌以及山体滑坡

从地形地貌上来看,贵州绝大多数的矿山都处于中山地带,其山体较大,沟壑浓密,地形起伏偏大,地质条件非常薄弱,极易发生崩塌以及山体滑坡。其次,在实际参与采矿作业的过程当中,激烈的采矿活动,也会加速山体滑坡或者是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速度。至今为止,在贵州矿山上因采矿作业造成的崩塌共有119例,主要发生在:金沙、织金、普安、盘县、仁怀、钟山、黔西、桐梓以及六枝。另外,这两种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矿区的大范围开挖;2)地面沉降引发地质不稳;3)废旧物埋放失衡。

2.2地面沉陷

这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六盘水、六枝、贵阳以及高店等地区的矿山,它的出现会受到地质、储藏与环境条件以及矿种和开采方式的影响。据调查研究表明:这类地质灾害的塌陷半径可高达25米,最小的也有0.8米;塌陷的深度则在0.5至3米的范围之内,有些塌陷较为严重的,其深度可高达15米;而塌陷的范围则在0.25至0.4平方千米的范围之中;其形状大多数呈锅底状或者是竖井状。另外,调查数据也明确显示:在贵州省目前已发的161例地面沉陷地质灾害中,有148例是因为采矿作业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矿的深度比较浅、没有设立健全的安全矿柱、开采范围较大,使得裂隙遭到破坏,导致地质逐渐沉陷。

2.3矿坑突水

该类型的地质灾害是比较不容易发生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地处贵州省境内的中小型煤矿开采区中。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进行采矿作业的过程当中,由于崛穿隔水顶底板,让矿区水位断层带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顶板隔水层变形,继而引发地下水渗水等问题。

2.4泥石流

目前,贵州省共有5627座矿山,其每年因为采矿而产生的废渣总共25107*104吨。其中,废渣的排放量达到了总生产量的87.6%,而废渣的排出,也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罪魁祸首。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最近这几年里,由于废渣的肆意排放而引起的泥石流,主要集中在:务川、开阳、同仁、汪家寨以及轿子山等地区的矿山。这些矿山所处的地质条件比较薄弱、降水量多、山体高大,具有较好的泥石流孕育条件。与此同时,矿山的大量开采,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矿山的地质条件,从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速度。

3探究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3.1崩塌

据调查数据显示:矿山崩塌已酿成84人死亡、房屋损坏程度达29.7%,耕地损坏程度达37.9%,让贵州省政府损失了接近1.3*108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矿山崩塌还将继续危及1.3万人口、3.8*108元的财产、1.3万房屋以及12千米的市政道路。

3.2山体滑坡

在已经发生的山体滑坡中,已有47人死亡、土地损坏程度高达69ha、房屋损坏程度达28.5%,让贵州省政府损失了接近2.2*108元。它将继续危及2.5万人口、4.1*108元的财产、2.3万间房屋以及2.2千米的市政道路。

3.3泥石流及矿坑突水

这两种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以酿成60人死亡、土地损坏程度达到88.5ha、房屋损坏程度达49.6%,给贵州省带来了约7.98*108的经济损失,且它还将继续危及2.4万人口、1.9万间房屋以及6.8*108元的财产。

3.4地面沉陷

由于该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孕育的周期比较长,所以它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市政道路、村落、耕地、城镇房屋以及林地。目前,因地面沉陷导致的耕地以及林地破坏率高达67.1%,而市政道路、村落与城镇房屋的破坏率则达到34.4%,给贵州省政府带来的经济损失为5.9*108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危机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还会影响贵州省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就应当全面认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以为规范油气田企业的开采行为及改善开采设备与技术,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林,李军.贵州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3):56-60.

[2] 程先锋,徐俊,马宏杰等.云南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特征与防治对策[J].中国矿业,2013,(z1):123-126.

[3] 何芳,徐友宁,陈华清等.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08,27(8):1245-1255.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篇4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唐计生(矿 长)副 组 长:任德珍(总工程师)

成 员:付成东(防治水副总)唐计中(生产矿长)师安平(安全矿长)靳立全(通防矿长)张俊鹏(机电矿长)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办公室主任由地测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地测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指挥(信息)中心: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月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测科划定的危险区,由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矿办公室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3、矿办公室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1、矿值班长为矿当日的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值班长。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地测科部长并同时汇报矿长、总工程师,由地测科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

3、地测科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安全科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地测科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矿长、总工程师,并发放至安全科。安全科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

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矿井生产后,安全科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和销毁制度 地测部门的各类图纸资料是全体测绘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我矿各级领导指挥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资料,为使各类图纸资料准确无误,不断完善,防止资料丢失,规范图纸的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销毁等程序,特作如下规定:

1.地测科建立填图、打印、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保管、销毁等台帐,认真记录,规范程序。

2.图纸审核是保障矿图质量的先决条件,各种矿图、各专业成果图成图后,要按照规程、图例的要求,由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审查,根据不同报送对象和用途,经地测科长、总工程师、矿长签字、盖章后,方能供生产单位使用、对外提供。

3.各类图纸资料将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同性质的图纸进行定期审查,不断充实积累完善各类图纸和资料,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地测科内部所有图纸的打印需经科长同意后方可打印,并做图纸打印记录。

5.各单位打印图纸时必须首先向地测科长联系,并写图纸打印申请单,经科长同意后打印,在图纸打印记录上登记图纸打印名称、数量、使用单位等。

6.所有工作人员未经科长批准,不得随意答复或将图纸发放、借给他人使用,图纸的发放要建立发放记录。

7.各单位(包括矿级领导)索取或借阅图纸资料必须首先向地测科长联系,然后由科长通知资料保管人员或有关业务组长,准备所需相关图纸资料的名称、数量和使用时间,才可提供资料。索取资料人员事先必须本人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后才可带图纸资料出室。

8.公司及公司外单位来矿索取图纸资料时,必须持有正式公函,写明索取调阅抄录名称、范围、用途,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经地测科长同意签字后,方可借阅,否则一律拒借。

9.矿图必须设专人保管,统一编号,分类登记,有目录索引,查找方便,达到档案化管理要求;图纸存放在金属柜内保管,防止资料受潮发霉,保管室内配备防火器材,以保证图纸资料的安全。

10.基本矿图、技术报告附图每年应移交矿档案室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

11.对经常使用图纸的单位采取以旧换新的方法及时回收图纸,应当收回的图纸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做好登记,注明原因。对公司反馈来的交换图、矿领导退下来的旧图纸,建立登记记录。收回的图纸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经科长批准及时销毁。

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必须认真搜集整理,长期保存。

2、地测防治水图纸资料须填写登记,设置专柜归档,有目录索引,借阅图纸资料须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登记、归返手续。

3、提供地测防治水资料由施工单位和技术部门,以委托书方式,经分管副总批准,地测科科长签字认可后按《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间提供。

4、提供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等地质资料可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内容规范提供。

5、地测防治水人员必须坚持资料定期会审制度,研究有关地质、测量及水文地质疑难问题。

6、每月对收集、整理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时填图进行分析,评定资料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分析的内容做好记录存查。

7、采区、工作面开采完毕后,要及时对所揭露的地测资料进行系统、全面、认真的分析总结,提交采后总结报告并备案。

8、分析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对已揭露证实的地质构造,评定其正确性,如与原判断不符,应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

9、图纸资料的保管必须做好“五防”工作(防盗、放火、防潮、防霉、防蛀),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可以摧毁。图纸资料保管不善,出现责任事故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⑴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附近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⑵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⑦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④在井下发现涌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观测。

⑤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⑥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⑦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采掘工程计划,对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30m超前探测距离。

④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篇5

摘要: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文章就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作简要分析,旨在帮助采矿人员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以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关键词:采矿 矿山地质灾害 类型分析

伴随着煤矿的开采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还是生态环境,都与矿山密不可分,尤其是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是无法摆脱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所形成的阴影。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岩土圈层形变灾害

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1.1 诱发性地震 矿震是由于井下采矿活动导致地层应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一种动力现象,是与采矿活动伴生的地质灾害。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短时间的断层剧烈错位容易产生诱发性地震。由于人为地质改变而诱发的浅源性地震,深度小,危害和破坏力却十分巨大。小震级的地震,就可能致使井下和地表岩土圈层的剧烈改变,从而对建筑物、地表结构造成危害。

1.2 断层错位 断层错位也是圈层结构性失衡的一种表现,不过由于断层错位具有缓发性,能量在缓慢积聚,短时间内不易被测量和察觉。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矿脉被采空后,断层积聚能量会在短时间释放,终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力也十分巨大。

1.3 地面圈层形变 地下岩土圈层的形变,往往导致地表岩土圈层下陷、沉降、开裂等,进而引发危害性巨大的矿山地质灾害。例如,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矿区地面沉降,地面开裂。一般的矿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井巷开采的矿山地区。矿脉埋藏较浅,矿区地面平缓,地面塌陷与沉降的现象较为常见。而矿脉埋藏深、距地表较远的开采区,如果不能及时回填矿渣,就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塌陷,地面塌陷、沉降和开裂不仅可破坏水土、建筑物,还可能毁坏道路、水库等公共资源与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

1.4 斜坡岩土体运动 这一类灾害是由于采矿区地质边坡或地表断层边缘结构不稳造成的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例如采矿边坡失稳,常常会造成边坡岩土滑坡,岩崩等灾难,泥土边坡在雨后形成流动性土体,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造成的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形成不稳定结构。这一类型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或掘坑开采矿山。这种灾害常常瞬时发生,但造成结果危害性更大,如矿山山崩,往往使矿产毁于一旦,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危害极大。

1.5 矿坑工程灾害 不合理的矿山开采手段与落后的开采方式,常会造成矿山地下工程灾害事故的发生,如洞井塌方、冒顶、岩爆等。这些灾害均是因为矿井、矿坑内的岩土圈层发生地壳应力变化,而导致岩层、土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大量岩石、碎屑,并向坑井内突进,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危急矿工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例如坑内岩爆就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巨大的岩石圈层应力作用状况下,一旦因采掘面不能维持平衡,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圈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迸裂,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从而给矿山带来毁灭性灾难。

1.6 采空区塌陷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影响的范围大,对土地的破坏严重。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随着采矿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影响的岩层范围也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从而危及地表的各种建筑物和农田等。

1.7 泥石流 矿山开采中乱采滥挖,随意丢弃废土废石及植被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或加大原有泥石流的规模和暴发频率。矿山开采后的松散碎屑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源。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下,特定的水动力来源则会激发山体滑坡,然后快速转化为高速流动。堆积物能否发生位移,决定斜坡上物体的静力平衡是否破坏。一般堆积物堆积于斜坡上,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垂直坡面的正压力和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分力及下滑起动力,由于堆积体与斜坡地面之间产生抗滑动的摩擦力,及抗滑动的抗剪强度。当下滑起动力小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稳定状态,当下滑起动力等于临界起动力时,堆积物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当下滑起动力大于临界起动力时,极限平衡被破坏,堆积物快速向下滑动,在暴雨的激发条件下形成泥石流。

地下水位异变灾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深层开采有时会破坏地下水自由潜水层或承压含水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下水位和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造成灾害性后果。

2.1 异变灾害 矿坑、矿井突水、涌水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之一。由于地下水位的短时间迅速改变,致使矿坑突然进水。这种矿山地质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导致后果也十分严重。采矿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的排空速度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穿透隔水断层,或者骤遇蓄水溶洞、暗河,导致地下水大量涌人,造成坑井被水淹没,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

2.2 坑内涌浆 坑内涌砂是矿坑突水的伴生灾害,当矿坑采掘过程中遭遇富含泥沙的蓄水层或溶洞,突破隔水层后,泥沙和岩屑随水一起涌入矿坑,造成涌浆灾害。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潜水层也常会因为断层错位,夹杂沉积物下漏涌人坑内,其结果是使矿坑被泥浆阻塞,设备和开采人员被泥沙掩埋,致使矿山遭受灾难性后果。

2.3 水土流失问题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等松散堆积物。因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动力作用下,渣土颗粒质量不足以抵抗水流动力而发生位移运动,形成水土流失。

2.4 水、土污染问题突出 多年来因矿山开采、加工及“三废”不合理排放已使许多矿区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尤其以一些采金、铁、硼、硫化物等小选矿厂和煤矿开采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现象最为普遍。这类厂多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汛期河水漫溢又造成耕地污染。

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

3.1 尾库、场库灾害 许多矿山开采,都伴随着矿场与尾矿库的存在。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体不能承受压力决堤后形成泥石流造成巨大的危害。尾矿库溃坝常常因为坝体稳定性在日益增加的压力,或因废矿液溢出,坝体管涌而发生决堤。尾矿溃堤给矿区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给当地水土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危害。

3.2 水土环境污染 矿山开采,矿坑地下水、选矿、冶炼污水、尾矿渗漏水等,都会造成矿区水源与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存在,也会长期存留在土壤中,形成持久性的环境灾害。矿业废水量大,多数来不及处理,直接被无序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直接或间接造成区域性水土环境污染,致使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遭受长期污染。这种危害性常常是潜在性的,其危害性更大。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由于时空特点与产生条件各有特点,随着矿山地质勘查的手段逐步应用,应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有些矿山地质灾害能从主观上加以预防,有些地质灾害由自然诱因引起,不可能有效预防。因此制定具体的防治手段,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引发因素多样,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6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点459处,其中滑坡287处、崩塌139处,不稳定斜坡13处、地面塌陷12处、泥石流8处,发育特征呈集中分布,北边集中分布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南边主要分布隔河岩库区两岸.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为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起控制作用,即内动力因素;气象、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诱因,即外动力因素.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华南地质与矿产 英文刊名: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OUTH CHINA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P42.21 P642.22 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鄂西南  

都匀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防治 篇7

贵州省政府、国土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自2011年起, 启动了全省88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详查。本文在都匀市地质灾害详查的基础上, 对其发育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对地质灾害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的致灾机理进行了探讨, 归纳了都匀市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 初步认识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机理, 为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都匀市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地质灾害现状

区内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 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及其组合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2]。断层、褶皱及节理裂隙发育, 致使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 从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内动力条件。频繁的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2012年对都匀市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统计, 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其次为不稳定斜坡, 崩塌和地面塌陷有少量发育。经调查统计, 都匀市共发现地质灾害177处, 平均面密度8处/100 km2。其中滑坡98处, 崩塌45处, 泥石流7处, 不稳定斜坡27处, 具体类型地质灾害分布图如图1所示。迄今, 受地质灾害威胁14 171人, 威胁财产1.85亿元。

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质环境的内在特征和外部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特征构成其主控因素, 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外部营力是其诱发因素, 促使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构造复杂, 地质条件脆弱, 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随着区内城镇化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的增大, 加剧区内地质灾害成灾频率。

2.1 地质灾害控制因素

2.1.1 地形地貌

区内地处贵州高原东南斜坡, 苗岭山脉南侧, 地势总趋势北西部高, 南东部低。区内最高点为北部的斗篷山, 海拔1 961 m, 最低点为基场乡的翁了寨出境处, 海拔标高540 m, 最大相对高差1 421 m, 一般在800 m~1 200 m。

斜坡的坡度越大, 临空的势能和斜坡体内应力也相对较大, 斜坡容易产生变形破坏。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所在斜坡的坡度以陡坡所占比例最大, 共92处, 占54.12%;其次为缓坡, 共40处, 占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总数的23.53%;再次为陡崖, 共29处, 占17.06%;而平台相对较少, 仅9处, 占5.29%。崩塌主要分布在陡坡地貌, 其次为陡崖地貌;滑坡在陡坡地貌分布最多, 其次为缓坡地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陡坡地貌, 如表1所示。

2.1.2 地层岩性

对于滑坡及不稳定斜坡, 一方面硬质岩地层中发育软弱夹层, 软弱夹层易风化, 形成泥状风化物, 降雨后易软化, 抗剪强度大大降低, 很容易沿此软弱结构面产生岩石滑坡, 另一方面软质岩易风化, 第四系覆盖物发育较厚, 降雨时岩土界面力学参数降低, 容易诱发土质滑坡。据调查统计, 滑坡、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以碳酸盐夹碎屑岩类软硬相间岩类地层中, 如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地层, 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系地层。

崩塌受地层岩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硬下软型地层, 由于风化差异性, 硬质岩不易风化、软质岩易风化, 在硬质岩下部形成岩腔等, 下部形成临空面, 往往形成危岩带 (如志留系翁项群石英砂岩岩夹砂页岩组合、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灰岩夹泥、页岩组合) 。纯碳酸盐岩硬质岩类型, 由于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 形成陡峭的山体, 由于风化及溶蚀作用, 岩体上形成张拉裂缝与其节理相互作用, 往往形成小规模的崩塌、滚石 (如二叠系上统长兴组、茅口及栖霞组) , 见表2。

2.1.3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影响不尽一致。对于滑坡、不稳定斜坡而言, 区内都匀向斜, 王司背斜、黄丝背斜等褶皱控制区域地形地貌及地层延伸分布, 从宏观上控制滑坡、不稳定斜坡发育及延伸方向;而褶皱和断裂破坏岩体结构, 使得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抗风化能力弱, 第四系覆盖物发育厚度大, 为土质滑坡提供物源基础。对于崩塌:褶皱和断裂首先影响地貌发育, 形成陡峭的斜坡及临空面等;断裂及褶皱使得岩体破碎, 节理等较发育, 在风化、降雨等作用下易形成裂缝,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

2.2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2.2.1 降雨

降雨往往是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产生的触发因素。降雨下渗一方面增加土体自重, 增大下滑力, 另一方面降低岩土体力学性能, 坡体抗滑力降低。降雨还可能产生动水压力, 导致下滑力增大, 从而促使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对于崩塌, 降雨后, 沿结构面渗入岩体, 不断地冲刷裂缝充填物、侵蚀岩体 (对于可溶岩) , 使其不断地扩大, 在岩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崩塌。对于上硬下软型崩塌, 地表水冲刷下方软质岩风化物, 形成倒岩腔或者悬崖, 增大了倾覆力矩, 从而加速崩塌的产生。

地质灾害与时间关系统计表见表3。

2.2.2 人类工程活动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都匀市的交通、建筑等工程项目的扩大,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开挖斜坡的强度大, 增大斜坡的临空面, 改变了岩土体的应力状态, 致使岩土体变形, 同时产生的松散废弃物堆放不规范, 在外动力作用下形成地质灾害隐患。

区内的矿产资源主要为铅锌矿、煤以及建筑材料类的砂岩、石灰石等等, 为了索取资源增大斜坡临空面, 改变岩土体原始应力平衡状态, 产生的废弃物堆放不规范, 容易构成地质灾害隐患。诸如坝固新桥一带采掘铅锌矿产生的废弃物形成泥石流, 摆忙的煤矿山采掘, 产生崩塌、滑坡, 剑水村采掘石灰石产生崩塌、滑坡等等。

都匀市为山区, 经济差异大, 以农业为主,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人口逐年增长并且以山地为主, 斜坡陡峻, 植被覆盖率降低, 固土能力减弱, 利于降水迳流冲刷产生水土流失, 进而形成泥石流等等。

3 防治措施及建议

3.1 广泛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及宣传手段, 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讲座、地质灾害知识宣讲, 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习、演练等活动,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落实群测群防, 提高当地群众防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3]。

3.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依据都匀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针对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因子,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报工作[4]。加强和气象部门合作, 系统、完整的收集气象资料, 加强都匀市地质灾害与降雨量关系研究。当前主要是建立乡镇一级气象地灾监测预报工作。

3.3 加强对高危地质灾害预防

对于危险性大、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地质灾害点宜采取搬迁避让措施。在搬迁措施中, 应结合地质灾害点以及受威胁对象的特征, 可以考虑实施“整体或部分、分期分批”的搬迁方案。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 应做到搬迁新址早规划, 尽可能搬迁到位。为避免搬迁对象二次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须对搬迁新址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搬迁新址应有利于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不至于搬迁致贫。搬迁新址应当优先考虑就地搬迁, 同时又要尽量避免地跨越行政区域带来的不便。此外, 搬迁避让场址应该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对于相对比较集中的安置区, 应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改善用地条件, 进而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

3.4 加强地质灾害工程防治

对于区内稳定性差、暴发频率高、严重危害城镇、人口集中的居民点、重要设施及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地质灾害点, 经治理后可达到较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类地灾点须采取可行的工程治理措施。工程防治应针对具体控制和诱发等因素, 选择不同的方法, 分清主次, 对症治理, 力争以最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摘要:在都匀市地质灾害详查的基础上, 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诱发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特征,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都匀市重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2012.

[2]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

[3]郭强.论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 (4) :45-49.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8

关键词: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一、矿山开采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1.1地下采矿引起地面沉陷与山体裂开

矿区开采大多都要进行地下挖掘,由于进行大量的地下采矿作业,使得矿区出现多个采空区,当地质环境发生变化或板块运动时会出现大量采空区围岩岩体变形运动,出现危害较大的大面积坍塌及矿洞岩体崩落,进而波及到地表使得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和下沉;部分矿区山体断裂带发育及地层活跃带会出现山体开裂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矿区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1.2采矿诱发地震

这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地下型人工诱发灾害。它包括由采矿或抽水采矿引起的冲击地震和陷落地震,以及岩爆、煤爆等灾害。冲击地震。采矿往往需辅之以爆破、开掘井巷等,当岩体(山体)受到突然冲击,土石崩落、地层滑动或陷落,矿井坍塌、洞穴发育地段发生塌陷等,均可引起冲击地震,造成危害。在采空区范围内,如有断裂通过,沿断裂形成的应力突然释放,产生大量的能,也可能导致地震。而在矿区外围,也可因上述冲击地震而产生的传递作用,沿构造方向发生地震迁移。造成更大范围的地震灾害。

1.3露天开采引起边坡失稳

露天开采塑造了边坡,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边坡规模增大,既严重地破坏地应力的自然均衡,又导致人工边坡的变形、破坏和滑落。露天矿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具有明显滑面的边坡失稳、破坏。如我国抚顺西露天小背斜滑坡。②蠕变坍塌变形,直到破坏。归根到底,影响露天矿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是岩体结构条件、所处地质环境及人为活动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防治露天矿边坡失稳问题,减少其危害。

1.4废矿、矸石等的堆放引起工程地质环境恶化

地下或露天采掘出的废矿矸石,以及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日渐增多,已达到恶化环境的程度,不仅污染破坏环境,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且由此产生的滑坡、泥石流常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采矿爆破还引起工程地质问题。采矿中,不论是地下采矿还是露天采矿,都经常进行大量的爆破作业,其产生的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及其所带来的爆破效应,将会引起爆区周围地表开裂、建筑物受损、边坡失稳等不良影响,由此而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工程爆破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二、矿山地质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2.1井下矸石(水砂)充填减沉技术

充填就是利用砂、石以及厂矿的炉渣以及尾矿等充填材料将采空区充填,借以支撑围岩,防止或减少围岩的垮塌和变形。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少地面沉陷,最大程度地减少开采沉陷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矸石不出井,直接在井下充填可以消除矸石山及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可以减少开采沉陷造成的多方面危害。

2.2水砂充填减沉技术

目前我国所用的充填法,除部分急倾斜层应用自溜填充法外,几乎全部都是水利填充,习惯上称水砂填充,也叫湿式填充。使用水砂充填才煤法的矿井,其主要特点是需要将大量的填料利用水力运入采空区。因此必须建立为输砂、排泥、排水所需要的工程和设施,以及由他们组成的一系列的生产系统。

2.3覆岩裂隙带注浆加固减沉技术

注浆减沉工程实验和理论研究证明,注浆减沉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灰体。在离层带中,注浆浆液首先是粉煤灰颗粒沉淀,在底层形成饱和水灰体,其上的注浆水则会通过岩层裂隙、空隙渗流到岩层中,注浆水最终大部分储存于围岩的孔隙或裂隙中,少部分渗流到别处,沉淀于裂隙中的饱和水灰体,在注浆结束后,要起到支撑上覆岩层的作用,在覆岩压力作用下,饱和水灰体会失去部分水分,最终形成含有一定水分的压实湿灰体,而真正对覆岩与地表下沉起到减沉作用的正是这种压实湿灰体。

三、解决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尊重科学技术,利用高科技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当代的社会是尊重科学技术的社会,而且利用科技带来社会进步。本地的不良地质特点,不仅对勘探工程的主要地质勘查工作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因为特殊的地理地质结构直接制约城市的发展建设,即使是在具有良好工程地质特性的岩石中,如果地质结构的空间结构区域缺失,仍然会对建筑构造产生不良影响。任何时候都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实际建设的参考标准,而且利用好科学技术就是勘探企业现代化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3.2建立科学治理模式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不仅仅是矿山开采本身的治理,更包括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的治理。在建立科学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重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与矿山开采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从实际出发建立切实有效可行的治理体系。

3.3做好环境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矿山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是确保矿区安全生产的中医保障,也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建立的基础目标,因此必须要加强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在今后的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影响地质环境安全的各个因素,对相关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生产有序科学安全高效进行。只有全面控制和掌握矿山生产安全中的各个事故易发点,才能保证矿山企业长远的发展,并且要有所针对的对各类地质环境灾害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应急体系。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开采规模也在日趋加大,随之而来的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地质灾害事故,对矿区生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矿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对矿区地质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全面分析研究事故原因和预防机制,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区地质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逯平章.试析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111.

[2]李强,朱锟,张静,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8):184-185.

[3]文栋臣.环境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J].科技与企业,2012,(10):129-130.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9

利用1991-肇庆市发生的21例地质灾害的当日和前期降水资料,研究前期累积降水、当日降水与不同地质环境的.地质灾害的耦合关系,得出相对固定的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并根据逐日的降水预报按二维综合判别表得出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对-进行预报效果检验,准确率分别为83%、87.5%、91.7%.

作 者:彭端 王文波 温坚培 Peng Duan Wang Wenbo Wen Jianpei 作者单位:彭端,温坚培,Peng Duan,Wen Jianpei(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526040)

王文波,Wang Wenbo(德庆县气象局,广东,德庆,526600)

地质灾害监控措施 篇10

一、地质普查:

聘请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对东沟村5.58km2矿区进行采空区普查。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图。

二、监控分工: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对矿区所有危险源点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选矿厂和矿山办每星期对管辖区域内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矿山各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监控,每天巡回检查。

三、应急措施:

1、各单位发现险情(地面裂纹、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迹象)后,立即上报公司,公司将根据险情大小,及时上报地方政府部门。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11

关键词: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42-01

1 地质环境条件

该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形地貌受构造、地层岩性控制,在内、外地质营力共同作用下,主要由碳酸盐岩溶蚀形成岩溶低中山区和碎屑岩形成的构造侵蚀地貌,一般海拔270~1100.2 m,最高点下溪乡米公山,海拔1149.2 m,最低点为下溪河出境处(长田湾),海拔270.0 m,高差约762 m。总之,区内地势东部低、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构成特区境内地形格架。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构造侵蚀地貌、溶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三类。境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为板溪群、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其中以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面积最大,次为板溪群、南华系地层。

2 构造及地震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变形区与华南褶皱带接攘的过渡地带,区内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褶皱、断裂构造为主的基本构造格架。主要褶皱有万山向斜、下溪背斜、米公山向斜。主要断层有翁幔断层、敖寨断层、亚鱼场断层、田坪断层、高楼坪断层、铺前断层、大龙断层、黄道断层、长垇断层。褶皱受断层构造控制,其展布特征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境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掀斜隆升、地壳抬升,形成以剥蚀、侵蚀地貌为主兼有岩溶地貌的多级夷平面的低中山区。

3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境内的工程岩土体组合复杂多样,主要岩性有寒武系的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其次为板溪群、南华系、震旦系的页岩、砂岩、粉砂质页岩、砾岩、板岩及第四系的粘土、粉质粘土、碎石土等,各时代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强度,以新鲜完整的石灰岩和砂岩强度最高,白云岩次之,属坚硬岩类,但岩溶发育地带及断裂带上的碳酸盐岩,因溶蚀而形成较多孔隙或受断裂影响而破碎,其抗压强度明显减弱;泥、页岩强度较低,属软质岩类;松散堆积层强度最低。

4 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分布特征

研究区地质灾害隐患具有点少而面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发灾频率高、威胁人口多等特点,通过调查,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共46处。地质灾害隐患以滑坡、地面塌陷为主。滑坡22处,占灾点总数的47.83%;地面塌陷12处,占灾点总数的26.09%;其次为不稳定斜坡6处、占灾点总数的13.04%;崩塌6处,占灾点总数的13.04%。

地质灾害分布在空间上既具普遍性,又具不均匀性,万山镇汞矿采空区及东部区域分布密集,其它地区特别是南部溶丘洼地地区分布稀疏。区内的4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造成13人受伤,41户83间房屋被毁,154户被搬迁,造成经济损失672万元。目前调查的46处地质灾害隐患仍然威胁1401户7所学校共6064人,威胁的资产达6690.2万元。

根据调查区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植被发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分布密度、规模以及空间位置差异亦较大。本节通过统计和分析,揭示研究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分布特征。

根据本次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研究区共发育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46处,其中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其中13处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3处为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1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包括滑坡8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2处,地面塌陷4处,可见,滑坡和地面塌陷为万山区最为发育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类型。根据调查,将所有地质灾害点的类型、数量加以统计,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

5 防治措施建议

万山区1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加强监测等。其中建议采用搬迁避让措施为主防治的隐患点3处,建议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为主防治的隐患点12处,建议目前采用加强监测手段为主预防的隐患点1处。以区内多发的滑动为例,建议措施如下。

5.1 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原则为“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点面结合”,针对形态特征明显,变形密集的地段布设,并能形成点、线、面、体的三维立体监测网,包括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

建议采取长期、中期、短期及临时的预测预报,一有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由政府发布。

5.2 治理工程治理方案

方案一(地表截排水方案):地表水入渗是滑坡引发的主要因素,在滑体外围和滑体上修建截排水沟拦截地表水,减少地表水入渗,对减缓滑坡变形的作用较大,且成本较低,但其缺点是不能使滑坡完全稳定、根除灾害。初步概算费用60万元。

方案二(挡土墙支挡方案):在滑坡体变形严重的地段或前缘剪出口附近设置挡土墙工程起到阻滑作用,优点是施工方便,见效快,费用低,其缺点是抗滑、抗倾覆能力低,不宜用于厚度大、推力大、变形强烈的滑坡。施工时开挖面积大,场地要求高。应与抗滑桩配合使用,初步估算费用500万元。

方案三(削坡和植被护坡方案):由于滑坡的整体坡度在18°~30°,且坡面呈陡坎-平台结构,坡体上基本为农田耕植土,且坡体上建筑物分布不集中,因此不适于采用削坡减载措施。

方案四(锚固方案):由于滑坡滑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滑坡堆积物或残坡积物,滑体厚度相对较大,结构较松散,强度较低,因此也不适于采用锚固工程措施。

方案五(抗滑桩支挡方案):在滑坡体变形严重的地段或前缘剪出口附近设置抗滑桩工程达到阻滑作用。由于该滑坡体物质组成以含碎石粉土、砂土为主,滑体厚度相对较大、推力也较大,故采抗滑桩支挡的治理措施。优点是可消除滑坡下滑以及变形作用,缺点是工程造价比较高,初步估算费用400万元。

5.3 非工程治理措施

5.3.1 避让措施

即把滑坡体内及影响范围内受威胁的居民住户全部搬迁到其它安全地带,此方案优点是避开滑坡威胁,安全度高;缺点是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浪费,初步估算费用1000万元。

5.3.2 政府行政措施

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并且严禁在滑坡区范围内进行不合理开挖等工程活动。

参考文献

[1]付江伟,傅雪海,刘爱华.焦作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2011(1).

[2]牛森营.焦作矿区构造控水特征研究[J].煤炭工程,2007(5).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篇12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治措施

0 引言

中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中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a)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b)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c)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d)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e)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a)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b)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c)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a)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b)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中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 m以下,“矿山因含S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 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a)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b)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c)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d)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e)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f)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g)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3.2 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a)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b)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c)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 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3.4 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与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4 结语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上一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赏析下一篇:会计专业面试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