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案优选3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教案优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想教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六位诺贝尔科学家获得者对中国青年的寄语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思想、精神的关注与探索。

2.在阅读中筛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六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寓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1.课外查阅的资料的整理及科学家的观点的筛选与整理。

2.对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的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自愿组合,分组合作到学校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诺贝尔及诺贝尔奖和文中六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办成小报或报告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源于智慧,并形成智慧之流,才是一种思想。人类前行的历史,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部智慧史或思想史。圆通的智慧,生动的人格,深刻的思想,如千年大江,流过现代流到将来也涛声依旧,又如天空中闪耀的星辰,光芒永恒。感知它们,野蛮就会变得文明,庸俗会变得崇高,愚昧会变得聪慧,狭隘会变得开阔。亲近这些思想大师吧,也走进这些思想吧,因为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今天,就让咱们一起走进《思想的声音吧》!

一.课题解说:

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说明。

二.作者简介:

1.让·多塞(1916至今)法国免疫学家、医学家,在巴黎大学血液免疫实验室工作。

2.福井谦一(1918—1998)日本化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前线电子”和“前线轨道”的概念,到60年代中期发现前线轨道的对称性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结果,创立前线轨道理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学理论方面最重大成就之一。

3.西德尼·奥尔特曼:

4.P.G·德然纳:

5.乔治·夏帕克,1924年8月1日出生于波兰,后移居法国,1946年成为法国公民,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探测器多丝正比计数管,在发明研制多种粒子探测器和多丝正比室方面功勋卓著,获奖。

6.詹斯·C·斯科(1918至今)与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一起获得1997年诺贝尔奖。

三.速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阐述:论述。

诚挚:诚恳真挚。

四.内容讲解:

教材精选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勤学,同时还需要有尊重个人兴趣的客观环境。而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年或进行着科学研究的青年们尤为重要。

6位科学家的观点分别是:

让·多塞:要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应该是自由、独立、自尊的。只有尊重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作用。

福井谦一:要敬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注重对大自然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认识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与微妙。

西德尼·奥尔特曼: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P.G·德然纳:关注自然,理解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将是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乔治·夏帕克:对人性本质的研究是重新确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就不要怕晚。

詹斯·C·斯科:(1)要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

(2)要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质疑人们已经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关注研究过程,不强调结果,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3)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追寻解决的办法,并能够体会出研究史的乐趣。

五.阅读价值取向:

1.从科学家成长的路上获得某种启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一个人成长的路都可能不同,但成长需要精神的引导。

2.学习寄语这样一种文学样式,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

思想教案2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书。“用心”的教学案,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思路,更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阶梯,其重要性不容小觑。那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呢?笔者结合《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从以下四个方面例析高中政治课教案的质量评价。

关注学科特点,体现思想性

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差异在于:它不是以知识识记和理解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明确科学信仰,树立主流价值观。因此,一份优秀的政治教学案,其核心价值应该在于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设计:以高中《经济生活》中“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时,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到“劳动是一种幸福”的这一主题思想的贯穿;然后分成3个方面,依次设计为“择业,实现幸福”“就业,挑战幸福”“维权,保障幸福”。

设计意图:一份优秀的教学案,其实是融会知识智慧与生命思想的载体。只有彰显人文与思想的教学案,才能显示政治这门学科的生命。劳动最光荣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产业大军的劳动者,他们面向全世界阐释了“吃苦耐劳”这一中国劳动者形象。以“有活干是件很幸福的事”为主线,能够唤醒学生主流价值观和生命的情感契合。

关注问题冲突,体现思辨性

著名教育家蒙旦曾提倡读书需“思辨”,他认为教学“不是要学生知道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多地判断知识的人”。这和我们政治学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教案中的问题设计正是实施这一教育的具体手段。一种富有理性思辨的设问,让课堂回答既不能随意,也有话可说。这避免了只是“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浅表性地机械反应,使学生能从思维和知识上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分析,逐渐养成理性分析的品质。那么,什么是思辨性的问题设计呢?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多角度思考或者周延的思维导向,符合知识本身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

教案设计:就业难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困扰。一边呈现人才过剩,另一边却招不到人。如此两难,原因何在?教师追问:“十几年来,‘就业难’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竟难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设问的形式看,这是对一个教学内容的连续三个提问,其中既有“是什么”,又有“为什么”。专注于引导学生如何辩证地思考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理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设问的内容看,就业难与招工难,正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存在对立,又存在统一。就对立性看,前者反映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后者反映供给不足;就统一性看,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面临着同样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在劳动力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其就业的概率也就不尽相同。

关注资源整合,体现开放性

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内化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必须通过围绕主题的丰富情景,内在体验生成。因此,教案的设计更需要情理交融,拓宽阅读资源,优化结构,形成课堂知识的互补增值。

教案设计:本节课,笔者动用的阅读资源包括:导致就业难的落后观念;解决“就业难”“招工难”两难问题,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增强就业能力;反馈问题阶段的“问题留白”。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阅读,使学生能从大量感性材料入手,不断体验就业难题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障碍;不断思考,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入手找到合适的工作。

关注社会体验,体现求实性

如何才能通过教案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逻辑出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答案就是不仅从书本中找答案,还要在引入社会教育在体验中求实,不是坐而受教。

教案设计:笔者设计了“职场菜鸟,小心陷阱――请同学们来点评案例”环节。设计如下:小美应聘到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口头约定月薪为5000多元。可签订劳动合同时,小美发现合同上并未写明工资和岗位,仍在这份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实际上,他每月只领到工资3000多元。小美和公司屡次协调未果,最终被开除。小美要求公司支付当初承诺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时公司拿出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小美居然发现这份空合同“被填”了,原来的劳动报酬处已填上3000多元。

设计意图:像小美这样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仍“被填空”的现象并不少见。尽管书本讲怎样维权时仅仅用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广泛知识,并没有继续细化。但针对现实,难道不应该与时俱进地深化社会知识吗?难道学生不应该进一步懂得“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文本若保留一些空白,可能发生根据单位的意愿随意更改,这也为劳动者以后维权埋下隐患”?因此,教案的设计不应仅是对教材的解读,而且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引导学生求实求是,丰富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王海明.伦理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4.

[2]宋晓梦.在这里,教育回归本质[N].光明日报,2011-2-17(6).

思想教案3

高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畬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①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的主张,使学生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特点。②通过《资政新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资政新篇》的地位。

3.①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②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和洪仁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重点分析

①新思想的萌发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

②《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重点突破方案

①新思想的萌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内容首先介绍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思想新在何处?你如何评价?他们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②《资政新篇》: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上节内容介绍洪仁玕的生平事迹,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他能写出《资政新篇》一书的原因和此书的特点,最后提问学生此书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①在分析“新思想的萌发”时,教师在介绍林则徐的事迹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林则徐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对于这一点是如何评价的?分阶段整理林则徐的先进事迹并且作出评价。

②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是如何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③《资政新篇》,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重点:①新思想的萌发;②《资政新篇》。

难点: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通过鸦片战争表现出来);二是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的努力探索。

二、新思想的萌发

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小字内容,首先介绍林则徐的思想。在介绍林则徐的事迹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林则徐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你对于这一点是如何评价的?分阶段整理林则徐的先进事迹并且做出评价。其次,介绍魏源的思想和《海国图志》。之后可以提问学生,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是如何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你对此书有何评价?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思想新在何处?你如何评价?他们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简单讲解既可。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上节内容介绍洪仁玕的生平事迹,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他能写出《资政新篇》一书的原因和此书的特点,最后提问学生此书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林则徐和魏源新思想的分析、《资政新篇》的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2.魏源和《海国图志》

3.《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2.《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

上一篇:商业贿赂经济法规制论文下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