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管理思想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为管理思想(推荐10篇)

行为管理思想 篇1

许多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都认识到人的因素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①理论核心:

行为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要求管理者把员工作为一个人对待,把人视为是需要予以保护和开发的宝贵资源,而不仅仅是生产的一个要素。也就是说“人群关系—行为科学”学派主张一种感性化的管理,而非理性化的管理。

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研究”。

1.照明实验(1924年-1927年)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1932年)

3.面谈计划(1928年-1930年)

4.对车间里除了存在按照公司的编制建立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因某种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地发挥。

行为科学的前身是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人际关系学说,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一).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决策人假设。

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从与要层次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的。

三).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掌握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行为、领导本体类型、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②代表人物:梅奥

③行为科学的贡献:

行为管理思想 篇2

与在此之前的管理理论相比,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有显著区别, 在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中, 人性并不是懒惰的;缺乏抱负, 不喜欢负责任, 宁愿被人领导;生来以自我为中心, 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本性上抵制变革;易于上当受骗的。相反, 这些消极的表现是是不适当的管理哲学、政策和实践的结果。对于工作人员, 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创造条件激励、发展与员工的潜力, 让其承担责任, 使其自觉使行为服从组织的意愿。

那么, 在中国传统的管理文化中, 有什么可以提供支持的因素, 使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环境吗?

首先, 从人性的假设来看。儒家对人性的假设有“性善可塑论”、“性恶可塑论”、“性非善非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论”和“性纯可塑论”, 除了最后两种外, 其余四种人性假设, 其实都可与西方人性假设相对应。

孔子提倡的是“性纯可塑轮”。在论语中, 最著名的就是“性相近, 习相远”。“相近”和“相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的相似与相异决定了彼此之间的习惯方法不同。习之为用, 是双向的, 不是单向的。即可到人向善, 也可导人向恶。

孟子主张“性善可塑论”, 认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这四种乃是根本的善, “仁义礼智, 非有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 孟子称为“端”, 最基本的就是仁义礼智四端。孟子又主张人性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种理论几乎成为我国的正统学说。

显然,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假设与中国传统的这些人性观点, 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

第二, 从需求层次的角度来看, 中国古人都趁人“欲”为人之天性。荀子承认人的物质欲望是生来就具有的。他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 寒而欲暖, 劳而欲息, 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 是禹桀之所同也。”[1], 肯定了欲的不可去除和合理性。

因此, 荀子主张“养人之欲, 给人以求。”孟子说:“好色, 人之所欲, 妻帝之二女, 而不足以解忧”。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胜利和安全需求同样是认可的。

戴震说到:“有是身, 故有色臭味之欲……未有情有欲而又有知, 然后欲得遂也, 情得达也。”这些都表明了古人认为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前提下, 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尊重的需要。

第三, 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来看, 著名兵书《三略》中有云:“夫用兵之要, 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 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 赏功不逾时, 则下力并而敌国削。

用人之道, 尊以爵, 赡以财, 则士自来。接以礼, 励以义, 则士死之。”, 这与赫兹伯格

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可谓不谋而合, 保健因素可看做重禄, 激励因素可看作崇礼。[2]

韩非提出“赏罚敬信”的原则, 着眼于期望值越高, 激励作用越大的的事实。“凡赏罚之必者, 劝禁也”。赏罚坚决, 是为了鼓励立功和禁止犯罪。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被激励着对目标价值的衡量又取决于个人价值观、需求层次等。韩非的这种原则, 恰好符合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事实上,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 对激励机制有一套完整认识, 包括明己、委功、纳谏、释怨、揽过、褒扬、让贤、奖赏、身范、诚求、荐举、赤待、轻罚和树楷。从各个角度谈到了激励成员发挥自己潜能, 实现最大效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无论是理论前提的人性假设, 还是为了创造激发组织中的人的潜能所需要的环境而进行的需求层次和激励机制研究, 是有支撑点的。当然, 不得不承认, 相对于西方体系分明, 分类庞杂的行为管理科学而言,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有着更多的差异。而且, 由于百年战乱的影响, 当代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已下降许多。因此, 探索适应中国现代社会环境的管理模式, 将是当务之急。

摘要: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和政府管理做出了杰出贡献。但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最终能否在实践中产生好的效果, 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能否在传统管理理念中找到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相匹配的因素, 将决定行为科学能否在中国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大学生思想引导与行为管理浅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引导;行为管理

一、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活动的双重属性分析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其思想与行为活动都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学生在社会中是一个集体性的群体。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活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生理层面,二是社会层面。因此,一个人的生理活动主要受到大脑神经的支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构成了社会,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又怎么会离得开社会因素呢?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既与生理因素有联系,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另外,还受到价值观、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与管理,就一定要对他们的属性有正确的认识。

二、大学生思想引导与行为管理的心理学分析

我们通过现代心理学可知,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形式,即有意识、下意识以及无意识。所以,我们也采用这一理论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与行为管理进行分析。

无意识行为主要指的是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产生很大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的生理现象随着自身情绪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控制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反应到行为上,对行为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现在手机普及得很快,在自习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经常能听到电话铃声的想起。因此,针对这一种情况,学校要加强思想上的引导,重复强调保持校园环境厚重、圣洁、宁静的必要性,然后针对这些行为做出适当的警告,进而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

下意识行为居于无意识与有意识之间。这一层次主要是人的神经组织在发生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自然现象,需要有后天的学习作为支撑。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管理的时候要重点注意:制定有效的引导措施才能达到某种引导目的。例如,现在大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气愈演愈烈,并不只是学业上的攀比,更多的是对物质的攀比。一个同学买了名牌手机,其他同学也跟着购买。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开展学院讲座,对这种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加强学生行为方式的引导,使学生对这种攀比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有意识行为对于人来说是一种高级的活动,它主要是根据人的行为目的在某种计划之下做出某种行为,这属于一种本质的意识活动。例如,一到考试期间,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座位就供不应求,不少同学为了抢占座位会通过把书本或者其他物件放在座位上,以表示这个座位已经被人占领。作为学校方应该安排工作人员对这一行为进行劝阻,让同学们根据先后顺序选择座位。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进行科学分析,在意识反应方面进行深入钻研,从它产生的原因、条件、属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整体评估,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

三、后馈管理和超前管理相结合,科学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表明,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教学管理要想更加先进和科学,首先就要尊重科学规律。这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方式进行科学的认识,根据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活动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后馈管理和超前管理。

我们讲的后馈管理主要指的是一种事后控制。這种管理方式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以彻底根除问题。在实施后馈管理方法的时候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针对反馈的信息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一些失真的信息去除,从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直达病灶,这样才能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与管理产生直接有效的作用。

实施后馈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除了这一种管理方法以外,我们还要同时采用超前管理方法,以弥补后馈管理的不足。超前管理主要指的是事前的、超前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一定要立足高校现实和大学生的独立个性特点,对其过去进行评估,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措施。

实践证明,对于大学生思想与行为采用超前管理的方法可以将一些未发生的行为及时制止,这种超前的管理方法可以防患于未然,让大学生更少犯错误,从而有效、长期性的解决问题。当然,现实世界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多变的,我们的预测也有不准的时候,所以必须将后馈管理与超前管理相结合,使两者互为补充,才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例如针对大学生长时间过度上网行为的管理,首先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调查,采用后馈管理的方式针对调查结果找出合理解决的措施。同时,为了进化学生上网的环境,可以采用超前管理的方式在学校内部覆盖校内网,从源头上清除不良网站对学生的影响。由此,在两种管理措施的结合下,大学生的不合理上网行为可以得到归正。

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进行管理时,应先了解清楚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一些规律和属性,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并能够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实施合理的引导和管理,这样才能到达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桂凤,杨继昭,苏明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漠视以人为本状况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015年思想行为排查报告 篇4

为进一步落实员工思想行为排查制度,落实网格式管理制度,以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掌握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我xx支行对网点6名员工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社会交际、日常工作表现进行了排查。现将我行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排查的方式:以网格式要求作为活动框架,通过与员工单独座谈、家访、朋友采访等方式,以确保排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采取上评下和员工互评的方式,填写《员工思想行为排查表》针对员工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社会交际、日常行为表现等进行全面排查。并通过每日晨会重复揭示,按时按质开展规章制度的学习,以各种案例剖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事实教育员工,思想和认识上防范于未然。重点排查内容:

1、兴趣爱好排查重点关注:是否偏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参与股票、期货等投资活动;是否经常大额购买彩票、玩赌博性质游戏机、经常打牌等;是否参与涉黄、涉赌活动;

2、家庭状况重点关注是否超出家庭正常收入购置房屋、车辆;家庭经济是否出现异常波动;

3、社会交际方面重点关注,是否借债、是否有信用卡大额透支,是否与客户存在非正常利益关系;

4、日常行为表现重点关注是否未按时轮岗;是否经常出现业务差错;是否越权处理业务;是否前期受到纪律处分又在类似岗位;是否使用他人印章系统办理业务;是否有意测试他人密码。排查要点:联系实际,找准自己的风险点,将员工行为排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和动态,关注员工心声,关注发生在员工身上和周边环境的突发事件,关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或重大风险隐患、重大案件线索等。

排查成果:目前,全行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牢记岗位职责,充分认识到思想行为排查的必要性。思想行为排查,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监督、引导,更是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和爱护。合规经营,遵纪守法,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责任和保护。互相监督,自我监督和警惕,是我们对自己,对同事的一种保护。迄今为止,我行员工各种表现均正常,尚未发现所属员工存在不良思想倾向和问题苗头。

XXXX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核评定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学生品德行为的考评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行为准则》、《中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考评内容

第二条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主要从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态度、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评。

1、思想政治表现

①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②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遵守学校管理制度,自觉践行“八荣八耻”。

2、学习态度

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③遵守学校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不无故旷课、不迟到、不早退,考试不作弊。

3、道德品质

①加强个人修养,服饰整洁,讲究卫生,说话和气,待人有礼;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重教职工的劳动,服从管理;敬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话要有事实根据,办事力求从实际出发,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②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制度,维护公共场所秩序,不打架斗殴,不赌博,不酗酒,遵守宿舍管理规定,按时熄灯就寝,不喧哗、不打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章 组织领导与考评方法

第三条 学生的考评工作由政教处、团委及各班主任负责。

第四条 日常大量具体的考核工作由值周教师负责。

第五条 为保证班级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班要建立班委会,团支部。

第六条 学年末,班主任认真总结一年来在德、智、体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找出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七条 考核要做到认真负责,公正合理,坚决杜绝不正之风。

第八条 各系学生工作领导组要认真把好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核关,要坚决杜绝评语中每个同学都是优点,没有缺点和努力方向,考核等次都是优秀和良好的现象。

第四章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评成绩的作用

第九条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评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评选各种先进模范和毕业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评成绩不及格,一般不得升级,不能毕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每学年结束,班长应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评成绩连同评语,报系学生工作领导组审核盖章,交学生处存入学生档案。

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的总结 篇6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要安全、保安全、抓安全的理念早已在煤矿上上下下形成共识。但是,安全事故却并没有完全杜绝,违章蛮干等“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侥幸心理、短浅认识、急功近利思想也未根除。笔者认为,这种安全上的被动实则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失误、失败所致,为此就加强和改进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让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把握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不动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纵观一切事故的发生,都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究其共性而言,安全思想不牢、意识不强、认识不高、责任心差及“干惯了,习惯了,看惯了”,“马虎、凑合,不在乎”思想致使人的工作动机失常,动力反向,行为扭曲,是最严重的内在根源。消除这些根源和症结,最根本的是要靠思想教育。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切实使干部职工树立“安全为天”思想,才能够自觉地抓好安全、保证安全,更好地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各级组织和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党群组织和党群干部要努力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切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安全,形成大舆论、大宣传、大教育的格局,打造安全舆论强势,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二、围绕安全思想教育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不走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常讲,“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但在一些干部职工思想深处,并没有把安全工作真正摆上“天字号”的位置;有的仅仅把安全工作作为保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并没有意识到保证安全是对人的生命的关爱,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有人认为作业规程是对人的作业行为的一种约束,而没有认识到这些作业规程都是用矿工的鲜血、甚至是生命写成的,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当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头疼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现象及意识形态中存在的侥幸、大意,甚至得过且过现象和无的放矢的做法,势必削弱安全思想教育意义,形成工作偏差,埋下隐患的种子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里面既有想成事却又成不了事的因素,也有图省事、怕麻烦,淡化教育意义,简化教育内容,分化教育程序等原由。例如,认为设备好、条件好或者职工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好,安全就有保障了,就可以有放心大胆地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放纵心理和盲目心理;要么老生常谈,啰啰嗦嗦不切要害,让职工产生了厌烦情绪;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教育内容过宽过泛,讲速度、讲数量,但不重消化吸收,给人一种吃“夹生饭”的感觉;要么应知与应会脱节,各自为战,使安全教育形式化、虚无化,严重滞后于职工对安全认识提升的需求,滞后于矿井对职工安全意识的需求。

因此,必须大胆创新安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强化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人的普遍性而言,表扬的话听多了,容易出错,因为骄傲;下班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匆忙;工作顺利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大意;情绪不佳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心不在焉;面对新环境、新任务的时候容易出错,因为安全认识较差。

对此,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改变古板、生硬乃至训斥的简单做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增强安全思想教育的亲合力和感染力。

当职工违章冒险作业时,背后击一猛掌是必要的,但是要研究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提高其思想觉悟,这才是最重要的。要善打组合拳,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文艺宣传、心理调试、“三违”帮教、家属联保、群安活动、典型示范、案例教育、安全宣誓、安全讲评及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波动期、事故发生后的安全被动期、事故易发期、安全敏感期的宣传教育等方式方法,与教育、培训、警示一体,与关心、关怀、帮助同步,做到长期抓、反复抓、超前抓,变单一式思想教育为双向互动式、持续发展式安全教育格局,促使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渴望安全,从行动上保证安全,增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预防性。

三、抓住安全思想教育是促进安全行为养成的关键因素不放松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安全思想教育的定位上,要与借鉴准军事化管理推行的“阳刚文化”所推崇的思想理念融会贯通,强化人的积极主动性、行为的规范性、工作的务实性,进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氛围的营造和环境的熏陶,使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性上,要树立“人本思想”,把“仁爱”播撒于安全教育之中,充分体现对职工群众生命健康、家庭幸福的人文关怀,警钟长鸣,持之以恒。

行为管理思想 篇7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职业发展特色的高职院校, 这些院校吸引了一大批适龄青年前来学习深造。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组成来看, 基本都是出生在1990年以后的青少年, 他们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称呼———“90后”。这些“90后”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以后, 会展现出一些基于时代特色的性格特征。同时, 这些“90后”们, 在学校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同于以往学生的特点, 也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重新思考:如何基于“90后”们思想行为的特点, 在适应时代和教育变革的大环境下, 找到适合这些青年人更好发展的管理方法。本文在经过了大量的研究调查之后, 掌握了职业院校“90后”青年学生的普遍思想行为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个归纳总结, 通过具体的事例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对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些“90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出生在1990年以后的孩子们, 他们成长的环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开放大交流。很多新颖的高科技产品, 很多比较前卫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融入他们的成长历程中。这个变革着的伟大时代会把它的一些优秀的特征根植于这些“90后”当中, 并不断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因此“90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 展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学生的优秀特质, 给校园带来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些优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他们善良可爱且富有正义感

在这个公平公正的大的社会环境里, 通过传承优良的传统, 他们善良可爱并且坚持正义, 在一些校园生活和社会事件的报道中, 都能找到他们善良正义的存在。

(二) 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外来的新鲜的事物不断涌入社会和校园, 对此他们一直紧跟步伐, 对于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喜爱和外语的掌握, 使他们很容易接触到新的事物, 并且乐于对新事物中优秀的东西加以吸收应用。

(三) 他们有创新的想法, 敢于突破

创新是这个时代进步的标志, 也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 他们主张创新, 并把这些创新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对这些行动中的障碍敢于说“不”, 敢于突破外部和自身的局限。

(四) 他们个性张扬, 主张自由与自我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生活中, 他们对于正确的美好的事物, 喜欢高调的褒扬和宣传, 喜欢把自己的爱好和成功拿出来分享。他们对于时代有自己的理解, 他们要求“自由”, 并且在各种行为方式中反映出来。对自由的理解促使他们极力地维护“自我”与个性, 这些不同的个性又极大地增强了校园的活跃性。

二、高职院校“90后”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典型问题

“90后”的青年学生们, 普遍拥有上述的共性优点, 然他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能否正确地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 关系到能否制定出针对这些普遍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这关系到“90后”们的健康发展, 更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 我们从一些具体的案例中, 把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普遍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以自我为中心, 做事情欠考虑

职业院校的“90后”学生, 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人, 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人, 在主张释放自我的同时, 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 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行动, 往往会因做事欠思考而引发一些不良后果。如有些学生做事情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去思考自己的计划是否周全、合理,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结果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二) 严重依赖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 网络是把双刃剑, 能否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 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对于“90后”的青年学生, 更是如此, 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但是, 现阶段的“90后”青年大学生中, 一部分学生有严重的网络依赖症, 一天当中,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 感觉离开了网络他们就不知道怎么生活。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 有些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 有些热衷于搜索奇闻怪事, 有些喜欢在各大贴吧论坛发表个人见解,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网络依赖变成了信息强迫症, 他们不停地刷新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 仅仅通过浏览各种新闻事件的标题来获取新闻资讯。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网络使得这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窄了。

(三) 自尊心比较强,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90后”的青年学生, 从小都是受关注的一代, 从小都是大人眼中的焦点。青年人有自尊心本身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学会自我尊重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然而, 一旦自尊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那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如有一些来自于农村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的青年学生, 他们自尊心较强, 过于敏感, 对于同学和老师的一些话很是留心,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心里负担, 他们一旦带着这种负担去看待生活和学习, 就很容易从自尊转变为自卑, 甚至自甘堕落。还有一些同学, 由于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和痛苦, 特别是在自己情感生活这一块, 在进入大学之前是空白的, 因此在他们进入校园生活以后, 一旦遭遇情感问题, 在感情生活上受到挫折和打击, 就很容易把这种痛苦放大, 以至于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

(四) 个人行为随性而为, 组织纪律性淡薄

如前面所述, “90后”青年学生他们主张个性和自由, 这固然是好的, 值得肯定的。但是, 在校园生活中, 一旦他们的这种所谓的个性与自由, 妨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其他同学的生活学习, 这就会出现问题。如有些学生, 他们做事情很少考虑学校的规章制度, 上课学习想来便来, 想走就走, 请假时不按照学校的规定, 把学校针对学生健康发展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不放在心上, 甚至一些学生干部, 在一些重要的大会上迟到, 在一些公共场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 等等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部分青年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组织纪律性淡薄。

(五) 要求进步的思想不单纯, 有功利性倾向

部分“90后”学生, 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他们在要求进步的时间, 思想不单纯, 存在功利心态。如一些学生在参加校内外活动的时间, 会经常提及是否有奖励, 是什么级别的荣誉, 能否给评奖学金加分等等。还有些学生会在做了一些举手之劳的“好事”之后, 夸大事实, 借机来宣传拔高自己。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90后”学生应有的积极形象, 也给学校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 不但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社会也应该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

(六) 鉴别能力较弱, 喜欢对异类观点言论跟风

“90后”青年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 对新鲜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作为学生他们毕竟是单纯的, 在面对新颖事物的时候, 受限于社会经验的缺乏, 他们的鉴别能力还是有限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物质大发展、文化大交流的时代, 怎么正确地区分真善美, 对“90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一些在校学生, 他们在面对繁杂的信息和不同论点的时候会显得手无足措。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些不同于社会公共评价的异类论断时, 有一部分“90后”学生就会显得异常兴奋, 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机会, 盲目地追从这种异类观点。

(七)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师生关系淡薄, 不注意礼仪规范

由于网络的兴起, “90后”青年学生更热衷于网络交流、网络对话, 也慢慢地造就出了一些所谓的“宅男”、“宅女”, 他们习惯于窝在宿舍和家里, 整天把自己挂在网络上, 在网络的世界里异常兴奋和活跃, 可是一旦走出宿舍和家门, 就变得十分安静和羞涩, 不知道怎么去和人沟通交流, 以至于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逐渐变弱。“90后”的一代是比较自我的一代, 对待师生关系, 他们不善于和老师去沟通和交流, 也不乐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倾诉给老师, 师生关系淡薄。在社会礼仪规范方面, 他们也不太注重素质的提升, 做事情有种无所谓的心态, 不去考虑社会评价和社会规范。如部分学生在一些电梯门口不懂得让老师先上电梯, 在会议结束后不懂得让领导先走等等基本的礼仪规范, 这些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过程中素质素养的提升。

(八) 打工现象较普遍, 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 再加上他们自身成绩不是很理想, 在生活中经不住各种物质诱惑, 对一些数码产品和娱乐活动比较敏感, 为了挣钱, 他们不考虑学业任务, 就盲目地出去兼职挣钱, 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在一些高职院校附近的大型超市、饭店等场所里总会发现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在正常的工作学习时间从事兼职工作。这说明了目前高职院校里面一部分“90后”青年, 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 主辅不分, 本末倒置。

(九) 高职院校部分“90后”学生中间, 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观点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学校, 学生的入校成绩不是很好, 学生毕业时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这使得其中一部分学生同优秀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这种失落感不能被及时地加以正面激励和鼓励, 可能会变成自暴自弃。而“90后”的一代青年们, 他们又不甘于堕落, 他们也渴望提高, 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比中的失落感和渴望获得社会认同的感受, 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偏离学习的轨道。再加上社会现实的残酷性, 会更加刺激他们的厌学情绪, 认为学习没有什么作用, 学习不能够改变他们的境遇, 知识也不能够给他们带来质的提高。这种错误并且有严重危害性的观点在一些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中存在着,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 很容易使得这部分学生偏离受教育的轨道, 走上邪路弯路。

(十) 就业观念不灵活, 职业规划不清晰

高职院校的“90后”学生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 在就业过程中, 总是把一些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而对一些有活力有前途的小型企业没有太大兴趣。在就业过程中, 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 经常犯挑肥拣瘦、眼高手低的毛病。在选择职业岗位时, 没有经过成熟的思考, 而是盲目地跟从大家的志愿, 选择单位和岗位时会发生扎堆现象。对自己从事的职业, 没有过多的了解,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三、管理办法

以上种种情况是对职业院校“90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笔者认为, 如果只是发现问题, 而不去解决问题, 这不符合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 是对问题的逃避, 而且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经过分析思考, 针对以上“90后”青年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职业院校中“90后”学生, 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 转变教育方式, 灵活优化教育方法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老师, 应该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 及时地转变教育方式。首先, 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教育方式, 对待现在“90后”的青年学生们, 会和他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形成对立, 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其次, 教育方式的转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性, 因为教育是服务于学生的, 服务于社会的, 社会已经向前发展, 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已经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教育方式理应及时地调整和转变。最后, 教育方式的转变要求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 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 通过现代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把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 要敢于打破常规, 积极灵活地进行教学改革, 使学生从被动接收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涉猎式的学习。

(二) 形成正确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

“90后”的一代学生, 他们从小接受来自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影响,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 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 他们很容易在这个复杂的时代环境中迷失自己。因此, 首先要端正他们的生活态度, 这里应该包括正确价值观在内的社会认知、是非分别、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态度。然后, 在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上, 督促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努力学习, 为实现梦想拼搏奋斗。

(三) 加强引导, 促使学生自我提升

教育的作用是帮助被教育者发展能力, 提高素养, 说到底是要帮助学生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青年学生经历、阅历比较少, 面对一些选择, 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地分析和取舍。这就要求老师和学校的管理部门, 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青年学生能够快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这里的引导, 应该包括教学引导、社会规范引导、心理引导等一系列的行为。只有这些引导及时正确, 才能解答青年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不至于引发损害学生健康发展的事件。

(四) 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促使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干部是学生队伍的核心, 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纽带。学生干部的素质是否过硬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生队伍的发展情况。“90后”的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 他们善于展示自己, 喜欢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喜好。学生干部素质提高之后, 可以在学生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因为他们本身也是“90后”, 他们最清楚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习惯, 当他们的素质能力提升上去之后, 可以依靠他们, 让他们带领大家一起进步。作为学生队伍核心的学生干部, 当他们的能力素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给予这些学生干部尽可能多的授权, 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教育管理者只需要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中扮演监督和引导的角色, 这样既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 又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五)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注入正能量, 激发校园文化多样性

“90后”的青年一代, 他们充满活力和激情, 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校应该给这些“90后”青年一个释放青春的舞台, 让他们作为激发校园文化多样性的主体, 给学生以足够力度的支持, 鼓励他们在学校的领导下, 开展一系列积极健康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的同时, 也承载着优秀的品质和文化的积淀, 给整个校园注入一股青春正能量。青春属于年轻一代, 校园理应多姿多彩。校园文化可以陶冶“90后”青年的道德情操, 提升他们的生活品味, 塑造他们的人格魅力, 而且多样性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 可以慢慢地沉淀传承下去, 这对于学校和教育发展的延续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 优化学生考核体系, 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90后”青年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 既然是学习, 就要有考核评价, 这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 因为考核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自己是否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 是否能够获得奖学金, 是否能够得到一定的荣誉, 是否能够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现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考核体系, 无外乎作业、考试、论文等几种形式, 这严重地束缚了“90后”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学校能够优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各种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并且在促使学生进步的同时, 使得各种能力和品质能在每个“90后”青年的身上得到协调发展和体现, 这样就助推了青年学生的全方位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蓼兰, 李建东.试论“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理论观察, 2011 (5) .

[2]史红霞.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0 (26) .

屈原行为与思想的历史审视 篇8

关键词:屈原;楚国;爱国;政治

屈原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2009年,中国的端午节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端午节的由来正与屈原有关,这也说明屈原及其思想也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成为人类文化遺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时屈原生活的历史时代,秦朝的大一统才是历史的选择与发展趋势,屈原为了一个行将灭亡的楚国投河自尽,是否抱残守缺,他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值得后人怀念。本为对此做简要探析。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的政治倾向不会超越历史的局限

周公于周之立国,多所建树,为百世大法,周礼遂为中土建国必参之宝典。至熊绎受成王之封,虽未得分器(周之分器以封同姓者),而必遵其制,不可背。周统治诸侯必遣太史于列国,此所以教之令典者也。[1]周天子以分封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有别进行分封,楚国不同于其他诸侯国,因为楚国国军和周天子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从楚先王熊绎被周天子封为子爵,后僭位为王,虽然楚国恃强称王,但也打着尊王的旗号,其后来得到的霸主地位也要受到周王的认可,虽是形式上的,但却具有合法性。可见楚国是在资格大的周王朝统治区域下,各自割据,并没有脱离周王朝的统治。周王朝虽暗弱,没有能力干涉诸侯国的内政,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屈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必定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形成的。屈原作为楚国的贵族,作为楚国的臣子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屈原在其著名的诗歌《离骚》中,开篇就骄傲的叙述了自己的身世,表明了他对自己高贵血统的重视。反观当时的秦国,中原普遍认为秦国为“虎狼之国”。《战国策·赵策三》所载鲁仲连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权使其土,虏使其民。”这就基本上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对秦的排斥的态度。[2]所以,无论秦国的大一统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这样的思想一定不能被重视血统的屈原所接受,所以在秦灭六国建成统一的封建国家之后,屈原采取了投河自尽的方式以示自己对楚国的忠国忠君之情。

二、政治上的不得志,导致屈原的人生悲剧

面对楚国实力的衰微,屈原想要拯救楚国,但是他却不被重用,怀才不遇,不能有所作为。屈原政治上的失意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从楚国的政治环境上来看,楚国的用人制度和秦国相比比较封闭。秦国的礼贤下士为秦国实力的强大奠定基础。而楚国正和秦国相反,并没有不拘一格用人才,反而重用近亲。“楚材晋用”就是当时的典型事例,正体现了楚国人才不能在楚国发挥作用。第二,从屈原的自身经历来看,屈原的两次流放也决定他政治上的悲剧。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所以就“入则与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就使得“王甚仁之”。由此观之,屈原并非只是由于出身显赫而身居高位的,更是因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对内可以管理国事,为楚王分忧解难;对外则可以独当一面,搞好楚国的邦交,使楚国外和内兴。而也是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殚精竭虑的奉献精神,给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3]楚国从建国到亡国一共有四十一个国君,七百多年的历史,楚国的政权一只掌握在芈、屈、熊几个姓氏得贵族手中,贵族势力根深蒂固,更由于楚怀王、楚襄王的混庸,屈原想要更改法度必定以失败而告终。杜道明在《试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中如是说:“更何况,楚怀王是一个昏庸的君主”,“正当屈原沿着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勇猛前进时,却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楚王轻信党人的谗言,改变了对屈原的态度。正言直行的屈原, 当然不可能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于是一次被迫出走,两次被迫放逐,从政治核心中被抛了出来。”所以,面对楚国当时的用人政策,屈原认识到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复兴楚国的希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变成绝望;经历了两次流放,更深刻的体会到被任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身殉国的悲剧便不可避免。

我认为屈原投河自尽的行为有其历史必然性,他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又因为政治上的不得志,导致其悲剧的人生。虽为了一个行将灭亡的楚国投河自尽,但也决不是抱残守缺,违背大一统趋势的发展。屈原是否值得怀念,就今天来说,我国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爱国主义作为核心,如果屈原的爱国精神能促进中国精神的凝聚,那么屈原就值得人们怀念。

参考文献:

[1]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5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 篇9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规范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评价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评价目标,指标体系要有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提高。

二、通过评价能使学生找到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激发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结果,教育过程的信息,可以及时强化,及时调节,及时矫正。

四、通过评价达到比较,区分,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等级。

五、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各种思想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评价的指标要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评价(符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纲要》,学校制定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细则》)。

七、评价要体现动态性(注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工作中要常常进行,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改进;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进行道德价值判断)。

八、评价要体现主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使评价过程成为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

九、评价过程要符合科学性(整个评价过程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辅助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 篇10

该标准是在局党支部的指导下,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充分听取党员意见,集思广益,提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列举出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党支部归纳、总结出关于党员先进性标准及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并要求全体党员对照该标准,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反思总结,看自己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理论学习深入不深入,道德观念高尚不高尚,学习、工作优秀不优秀,综合素质高不高,模范作用发挥好不好,从而取长补短,推进各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一、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基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先进性首先必须体现在认真学习、身体力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其次共产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全面体现 “ 三个代表 ” 要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政治水平。我局党员应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要有较深的理解。

既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又要有较强的政治识别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分辨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有政策水平,能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结合本部门的具体实际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二是要有较好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意识。局机关党员要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要始终保持先进性。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只有做到理论学习好,才能作到政治上的坚定;用党性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来规范约束。克服主观主义,转变思想作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贡献。 三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党员的最根本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新形势下开展粮食流通体制工作的探索,加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为全县粮食市场的稳定、粮食的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要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终于职守,无私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专家。要加强股室之间的沟通联系,明确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减少和杜绝管理工作中人为的中间环节和扯皮推诿现象,努力依法按章办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自觉地开展我局的各项工作。

二、分类标准要求

(一)党员领导的先进性标准要求

1、在政治上带好头,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2、在发展上带好头,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开拓创新。要善于抓事、谋发展,善于抢机遇、加快发展。

3、在工作上带好头,要结合当前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确保全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确保全县粮食市场的规范有序,确保全县粮食的安全。

4、在作风上带好头,要有求真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5、在团结上带好头,要凝成合力,协调各方。带坚持民集中制原则,讲党性、顾大局,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团结。

6、在廉洁上带好头,要承反腐倡廉的责任,当好廉洁自律的模范。模范遵守领导干部廉洁政的各项规定,信守委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廉政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在职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

1、坚持学习,创新意识强。及时全面灵活掌握上级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大局,能谋善断,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业务精通,服务本领大。

熟练掌握本行业、本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行政规范,办事效率高。

3、敬业爱岗,道德境界高。

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重信守诺,笃行实干,作风正派,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4、清正廉洁,自要求严。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功过关、得失观、苦乐观、荣辱观、爱憎观,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公私分明,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

5、改革发展当先锋。

拥护并积极参与企业的改组改制,树立现代就业观念,手中持股,心中有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支持企业的改革发展。

6、维护稳定当先锋。

讲政治、讲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国家和企业利益放在首位,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紧依靠党组织解决,做顾大局的全力维护者。

7、革新创造当先锋。

带头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本职业务知识和科学知识,爱岗敬业,大胆进行工艺、设备、产品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创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老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

1、积极参加党的生活。认真坚持党的“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党章》,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加强学习,党性觉悟高。

2、支持单位工作。对本单位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献言献策,积极支持。

3、积极发挥余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中发挥余热;

4、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踊跃参加救灾济困捐资助教等活动。

5、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

上一篇:英语四级写作(开头结尾的精彩句型)下一篇:污水处理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