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方案三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习方案三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实习方案1

为服务“工业突破”战略,为县域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特面向企业和有关单位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实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岗位对接。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征集就业、见习岗位,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在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为企业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着力搭建供需对接的服务平台,引导未就业毕业生到县域企业实现就业,为构建和谐服务,为“工业突破”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工作步骤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摸底

1、摸底范围。县生源2007年以来毕业后一直没有正式就业的普通类专科以上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

2、求职登记。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电话联系、信函通知、电视台公告等形式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公告和宣传相关就业政策,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县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求职登记。经审核确属无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填写《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卡》,登记截止到12月底。普通师范类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登记由县教文体局负责,非师范类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登记由县人劳社保局负责。

(二)面向企业、有关单位征集就业、见习岗位

从12月初到明年1月中旬,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全县征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见习岗位。

一是征集就业岗位。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以县域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单位为重点,采取主动上门等方式加强联系沟通,征集就业岗位。

二是征集见习岗位。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面向各类用人单位见习岗位的征集力度,在全县建立1-2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努力使有见习要求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参加见习。

(三)供需对接

从12月份到明年1月底,县将征集到的就业和见习岗位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通过各种就业服务、帮扶措施和搭建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岗位对接,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

1、县人才交流中心、教育文化体育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信函通知、网上推介等多种形式向企业推荐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2、县人才交流中心明确专人负责,随时为企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对接服务。

3、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县内企业与会招聘,促进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有效对接。

4、通过多种途径见习岗位信息,组织有见习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活动,并落实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业促进局、教育文化体育局要具体负责就业、见习岗位的征集和岗位落实工作。明确专人,责任到人。要加强工作的督导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为接收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单位实行上门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二)搞好宣传,正确引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向企业宣传征集就业、见习岗位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正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县域企业、到基层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

(三)主动协调,形成合力。

开展就业、见习岗位的征集工作,需要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业促进局、教育文化体育局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调动各单位在落实政策、开发岗位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实习方案2

各班级、团支部:

寒假将至,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服务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创先争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系实际,决定在2011年寒假期间鼓励广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先争优做模范勇于实践谋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一次社会调查。

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返乡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要深入了解我国基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善于用历史的、发展的、比较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既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参加一次志愿服务。

动员广大同学充分利用寒假回乡期间,积极通过当地政府或共青团组织为所在村镇、社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地方,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和关爱互助的精神,在基层中锻炼自我,回馈社会,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三)寻访一名先进人物。

动员青年学生在寒假返乡期间主动寻访成功校友、英雄典型、党员先锋等感动自己(影响自己)的人或在社会上有积极影响,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先进人物,认真学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经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情操和文明修养。

(四)开展一次就业实践。

动员和引导广大同学充分利用寒假期间,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或者将来的就业意向,深入基层或者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实践活动,在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从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五)撰写一篇理论文章。

2011年,新一届全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即将举行,各分团委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成立不同形式的科研小组,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收集材料,集中进行作品的创作、研发和深加工等工作,在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为组织同学参加全国、全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

(六)进行一次家庭体验。

以“孝心回馈父母,责任回报家庭”为主题,鼓励广大同学在寒假期间至少从事一项家务劳动,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减一分辛劳,为家庭担一份责任,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重点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主动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向长辈讨一句“压岁言”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活动形式

寒假学生社会实践以个人单独开展为主,有条件的班团组织可适度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统一开展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认真发动,精心安排。

各班、团支部要认真做好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尽可能做到人人参与实践,扩大活动的覆盖面,确保活动效果。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择3项活动进行实践,并认真撰写实践报告。

(二)点面结合,力创佳绩。

各班辅导员在面上要充分发动每一位同学积极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点上要重点发动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或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重点指导,力争活动结束后形成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

(三)就近就便,注意安全。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应以就近就便为原则,要求广大同学尽可能在本市、本县、本乡、本镇、本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教育广大同学要提高安全意识,要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严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教育广大同学在活动中遵纪守法,时刻注意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班、团支部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积极主动地报道本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宣传我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五、总结表彰

(一)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参加实践的同学要将寒假社会实践成果(社会调查报告、专业实结、职业生涯策划书、学术科技论文、科技发明制作、读书心得、录音摄影拍照作品等)交到各班辅导员处。辅导员将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至少3项)交至系分团委,系分团委将组织进行评优表彰。

(二)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各班(团支部)要召开“寒假归来话实践”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总结本班(团支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情况,交流社会实践体会。

(三)各辅导员请认真做好所带班级学生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实践地、实践内容、实践参与率以及实践成果上交人数、上交率的统计工作。

实习方案3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设目标;建设方式;共建内容;其他事项;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巩固现有实习基地质量,淘汰因性质改变等无法接受实习生进行实习的基地单位、按照“分类建设,院(系)落实,经费支持,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与实习基地单位紧密联系,贯彻“双赢”原则,切实落实协议规定的各项内容,多方面开展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合作、为基地单位提供服务与指导、加与实习基地单位的交流、教育实习示范基地、请院(系)认真讨论并制订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同时着手与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共建工作、院(系)对拟建立的教育实习示范基地,应提供相应材料等,具体材料详见: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1号)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经过各院(系)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校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已建成挂牌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近100个,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但基地建设许多工作还有待落实,与实习基地单位的联系还有待加强。为巩固已有实习基地的建设成果,快速增加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提高本科生实习工作水平,现就加强我校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巩固现有实习基地质量,淘汰因性质改变等无法接受实习生进行实习的基地单位;重点加强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力争在近三年内使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达60个;每个联系有教育实习基地的院(系)建立一个教育实习示范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使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我校本科生实习的需要,使实习基地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建设方式

按照“分类建设,院(系)落实,经费支持,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

1.分类分层建设。实习基地包括教育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地(非师范类)两大类,每个实习基地一般每次应能接纳10个以上的实习生进行实习。凡以学校名义签订协议的,称“华中师范大学实习基地”(以下简称实习基地),学校给实习基地单位挂牌并着力建设;未以学校名义签订协议而院(系)自行联系并派有实习生的实习单位,称院(系)实习点,由院(系)自行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可升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2.实习基地建设以院(系)为主体,各主要联系院(系)具体负责协调和落实各项共建工作,教务处及相关部门作必要指导和协调。实习基地均应普遍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根据当前情况,每个有教育实习基地的院系应建立一个教育实习示范基地。

3.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根据每个院(系)联系建设的实习基地的数量与质量的不同,分别给予1.5-2万元的经费支持,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4.目标管理。学校根据院(系)本科生规模对院(系)提出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每个院(系)应有负责联系的4-6个实习基地。教务处鼓励和支持不同院(系)实行基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三、共建内容

与实习基地单位紧密联系,贯彻“双赢”原则,切实落实协议规定的各项内容,多方面开展合作。在认真履行实习工作各项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与实习基地单位的共建合作。主要包括:开展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培训、资料资源服务等。

1.开展项目(研究)合作。对于教育实习基地,应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习基地学校开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对实习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服务,通过基础教育的研究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实习基地,可结合基地单位的优势与我校学科特点灵活进行,既可参与对方的项目研究,也可请对方参与我校主持的项目研究。

2.为基地单位提供服务与指导。学校协调优质教学资源,为实习基地单位人员来我校进行短期学习、进修和培训等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同时,我校可选派专家学者到实习基地单位进行指导、讲学。主要联系院系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实习基地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与指导。

3.增加与实习基地单位的交流。对于教育实习,应利用基础教育资源,邀请实习基地学校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我校就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等进行讲座与培训,以巩固我校教师教育质量。

4.教育实习示范基地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已有良好的基础,应率先建立示范基地。教育实习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要求。

(1)基础条件好。应有高中部,硬件条件较好;原则上应为省、市重点中学。每年至少能接纳我校实习生20人。

(2)高度重视我校的实习工作。将我校实习工作纳入该学校的工作计划,积极配合,严格按照我校《教育实习规程》组织教育实习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实习,保证实习生能够完成规定的上课时数;开出高质量的公开课,提供观摩课堂;为我校本科生实习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等。

(3)愿意接纳我校组织的教学见习与观摩活动,能够举办有关实习工作的展览。

(4)基础教育研究有一定基础和成果;妥善保管实习工作档案材料,如实习工作档案、音像资料等。

四、其他事项

1.请院(系)认真讨论并制订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同时着手与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共建工作。

2.院(系)对拟建立的教育实习示范基地,应提供相应材料。包括:近二年在该单位实习的情况介绍;该单位的基本情况;下一阶段对我校实习工作的各项具体安排;开展共建工作实施计划和方案等。

3.请院(系)将以上材料的电子版于7月16日前报教务处实践办公室。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学籍档案数据库建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