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中小学用地扩展对策研究——以惠州鹅岭、桥东、下角片区中小学校用地扩展规划为例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老城区中小学用地现状

老城区大部分中小学校由于建设年代久远, 校园用地面积普遍偏小, 学校生均用地面积低, 不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 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在惠州鹅岭、桥东、下角片区的一小、十小、下埔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生均用地面积不到7平方米, 与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颁布的规范化办学标准 (城区小学生生均10㎡, 初中生均16㎡以上) 要求差距较大。且目前惠城区旧城改造的方向以商住开发为主, 在旧城改造的同时也增加了一部分居住人口, 造成老城区中小学校需接收的学校更多, 学校生均面积更加不足。

2. 老城区中小学用地紧张导致的教育问题

(1) 学校能容纳的班级数量少、班额大

由于老城区本身及旧城改造造成的服务人口增加, 再加上新城区学校的建设相对滞后, 部分学生分流至老城区, 而老城区中的学校用地普片却偏小, 能容纳班级有限, 为满足就学需求, 不得不超额招生, 形成学校规模小, 班额大的现象, 惠城区下角小学、上排小学等学校班额均已超过60人。

(2) 学校规模的不经济

老城区的用地紧张, 学校能容纳的班级规模太少, 对于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的配置等均有较大的难度, 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资源规模效应, 教育资源容易造成浪费和不足。

(3) 学校功能不完善

学校用地规模小, 在艰难的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后, 难于再布置学校的基本运动和活动设施, 或者布置的设施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对学校的教育有严重的影响, 大多数老城区小学甚至很难设置一个标准的运动场, 无法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对学校硬件的要求。

(4) 教育资源的校际差异, 使得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历史较悠久的学校大多数集中在老城区, 如惠州的南坛小学, 十一小等均集中在下角、桥西这一区域, 吸引力较强, 部分居住在新城区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这些学校, 形成老城区学校人数越来越多, 在用地规模一定的条件下, 使得生均用地面积不足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3. 中小学用地扩展策略

在大多数的城市中, 老城区均是建设密集, 层数多, 开发程度高的区域, 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周边, 建设量更大, 权属复杂, 在规范化办学标准的要求下, 如果全部通过在学校周边扩展用地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扩大规模, 基本是不太现实, 本研究认为对老城区现状学校进行扩建, 应结合新的政策要求及地块实际分类解决。

(1) 结合现状条件及规划情况, 在原学校周边进行扩建。

对学校周边现状建设、规划、权属等情况进行综合全面梳理分析, 挖掘有扩展空间的区域, 根据标准化学校建设用地标准要求规划控制学校用地, 如周边涉及不是学校用地, 建议在原则上保持地块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反算容积率。东平小学, 用地面积约0.87公顷, 现状办学规模为11班, 西北侧为多栋9层住宅楼和东平四村留用地, 西南侧为东平小学的教职工宿舍和规划预留的小学用地, 规划建议按照控规要求对该小学进行扩建, 扩建后用地面积为1.27公顷, 班级规模为24班。

(2) 结合棚户区改造, 扩大学校规模。

对于学校周边为棚户区的这一类学校, 结合棚户区改造, 对学校周边的建筑整体拆迁改造, 扩大学校用地规模, 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如第六小学, 用地面积0.61公顷, 现状办学规模为12班, 学校东侧为现状道路、南侧为水门大桥, 西侧为1层农庄饭店和1-3层住宅楼, 北侧为惠州竹器厂 (惠州市历史建筑) 和1-5层住宅楼。结合棚户区规划, 将学校用地扩大至道路红线, 扩建后用地面积为0.91公顷, 办学规模不变。

(3) 根据服务半径要求, 新增学校用地。

小学500米服务半径, 中学1000米服务半径, 对覆盖空白区域进行增加学校用地。其首要的方式是挖潜, 结合现状建设、规划、环境卫生及权属等情况, 找到适合用地作为新增学校用地, 如新增润园南侧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 该用地面积约3.4公顷, 南侧为万林湖小区, 东侧为山体, 西侧为东江林场留用地, 现状有少量临时板房, 场地已平整, 且位于鹅岭片区居中位置, 能较好服务周边居民, 弥补鹅岭片区中部学校用地不足的问题。其次为结合三旧改造, 对服务空白区域增加选址, 如鹅岭南路32班小学, 该用地为皇冠制罐工业用地和嘉士伯工业用地, 道路东侧为另一处嘉士伯工业用地, 规划建议远期结合旧城改造, 统筹安排一所36班小学, 面积为2公顷。

(4) 对周边难于扩展且面积太小不适合作为学校用地中小学进行迁建重建。

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扩展用地的, 只能通过迁建重建解决学校用地的问题, 如中堂小学, 位于下角大中堂路东侧, 学校北侧是一栋七层住宅楼, 东侧为一处军事营区, 南面为现状道路及青年河, 西侧临大中堂路, 用地面积0.70公顷, 达不到最小学校用地规模要求, 且学校无法扩建, 为解决学位紧张、学校服务半径不足的问题, 只能迁建至周边规划的学校中。

(5) 新城中规划建设的学校, 积极引入老城区中的历史悠久学的校或者与其联合办学, 减小区域校际差异, 从另一方面降低老城区学校用地紧张带来的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4. 总结

总之中小学用地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学校的用地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建立健全教育用地规划保障机制是解决当前城市老城区中小学教育用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在老城区的发展与更新中, 应优先保障中小学用地, 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阶段, 由于城市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和丰富, 而在老城区中小学校用地规模普遍偏小的情况下, 导致校园空间狭窄, 活动空间拥挤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难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更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当前政策, 就如何在老城区解决中小学用地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老城区,中小学,扩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璐.王珺玮.城市中小学建筑改扩建设计研究分析.A文章编号:1674—3024 (2017) 14—0148—01

[2] 王瑛.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学校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A文章编号:1672-3791 (2008) 07 (b) -0194-02

上一篇:城乡接合部新市民的社区参与和身份认同研究下一篇:基于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