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9篇)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1

高敬红 ,司玉娟, 李冉冉(济宁市任城区林业局 272100)摘要: 关键词: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保障和支撑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掌握我区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加快我区林业产业的进程,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我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已取得经验,找准产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索促进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 , 基本情况

任城区地处鲁西南平原,环绕济宁市区,处于南北气候的交接地带,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区林业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全区初步形成了“板材加工业”“李营苗木”“长沟葡萄”三大支柱产业。

任城区木材加工业在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快,势头好,成效显著,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兴达木业,文通木业,新科木业为龙头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私营企业,利用木材三剩物生产各类中密度板,纤维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等系列,装饰板材,目前全区,有五家板材加工企业。其中规模最大是兴达木业,其产品以中密度板为主,年产量达10万立方,从业人数达200多人,年上交利税200多万元。因其生产的主打产品中密度板质量好,销路达广州、浙江、上海等10几个省市区,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于2006年在河南洛口建立了年产量15万立方的分厂,该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大潮中,凭借其质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扩大了规模。文通木器虽然规模小,但其注重开发新产品,其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环保节材型ssf-x板材技术改造获得国家专利。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作为装修家具等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的细木工板的游离甲醛释放量高,而且在热压过程中,由于板材芯中残留的水分在高温,高压的影响下迅速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在高压的作用下又不能迅速排出,所以导致细木工板起泡,起皮。在存放使用一段时间后,而使板材或制品扭曲变形,从而影响使用和外观,是很多企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据此,企业成立科研小组,经过多年摸索,利用自主研发的设备,研制开发市场急需的适销对路产品-环保节材型ssf-x板材,既在板芯的双面间隔适当的距离锯出伸缩缝。利用伸缩缝,板材内形成的水蒸气能顺着伸缩缝迅速排出,彻底解决了细木工板起泡,起皮的现象,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细木工板变形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脲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也和水蒸气一同被大量释放出来,更迅速有效的降低了甲醛含量,从而达到了环保的要求,进一步降低了游离甲醛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伸缩缝细木工板是对装修业的一次创新正逐步发展壮大,以替代传统的加工工艺,目前市场还没优于此产品的替代品。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应产业的发展,吸收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为我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营苗木发展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至2000年已成为山东省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苗木基地之一,2002—2003年两届山东省苗木交易会在任城区李营镇成功举办,不仅扩大了李营的知名度,而且拓宽了市场,截至目前苗木面积已发展到6.3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5%以上。李营苗木基地树种品种达一百五十多种。全镇从事苗木生产的农户近900家,百亩以上的种苗大户110家,500亩以上的大户8家,苗木纯收入10万元以上103户,50万元以上28户。100万元以上8户。年平均销售各类苗木6000万株,营业额达4.3亿元,苗农收入人均收入达6300多元,就业人数5万人。长沟葡萄种植开始于1984年,现已建成面积达5000余亩的优质葡萄示范园区,年产鲜果1.25万吨,产值3750万元,亩产葡萄5000斤,纯收入达6000元,2000年长沟葡萄示范园区被市区两级财政纳为“双增工程”,成为全市高档果示范园。长沟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葡萄品种不断更新,由原来单一的巨峰发展到藤捻,玫瑰香超级无核等10多个品种,同时不断推广新的种植技术。长沟葡萄示范园先后被评为济宁首批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济宁市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一、我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关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的把林业产业建设等同于木材加工,要么片面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略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区林业“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由于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优势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区域调整后大部分板材加工企业被化走,林源资源大量减少,使得现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在原材料上出现了短缺,林业资源的减少致使原材料价格上扬,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一些企业在外地建立分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1、产值规模小——我区林业产业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管理不科学没有过硬的技术研发团体。亿元以上的企业我区根本没有,仟万元以上的也仅有兴达木业一家,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下

2、支柱产业单一——我区虽然有李营苗木、长沟葡萄等招牌产业,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其他林业产业,现有板材加工业,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其产品单一,以中密度板、刨花板、细木工板为主,高档精端产品少,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3、竞争力不强——全区没有市级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产品知名度低,没有出口产品,分担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接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4、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板材企业生产经营要依靠自身积累资金,目前融资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区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区现有的林业资源,可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区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

1、明确发展重点,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中小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支撑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做强林业产业链。一要重点做强做大“李营苗木”、“长沟葡萄”。二要加大对中、大型板材企业的培扶力度。在坚持以量的增长力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向“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转变,开发培植市场潜力大的劳动密集性名特优产品,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规模化和聚集度,形成产业化格局。

2、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产业集群企业经营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实践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三种机制。一是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公担”的原则,恰当处理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双赢;二是行为规范,约束机制,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行为,采用合同、订单、契约、入股、联营等多种经济和法律手段,严格约束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三是持续发展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建立以原材料供应基地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保障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确保农户利益。

3、实施科技兴林,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政策,大力开发长沟葡萄、林下种植特色产品,提升改进板材的优质生产方法,重点发展中密度板、细木工板、刨面板的优势项目。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兴林。要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并以组织实施、理顺、健全林业产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企业科技能力建设,提高林业总体科技。三是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筛选 并组织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林业产业经营要依靠自身资金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加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增加林业投入,鼓励林农以林地、林木入股,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将农业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林业产业。设计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本地外地企业投资开发林业产业,努力形成以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加速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2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太岳山东麓, 上党盆地西侧, 地理坐标为东径112°22'~133°52'北纬35°06'~36°06'。东临长治市郊区、长治县;西界安泽县;南接高平市、沁水县;北连屯留县, 辖7镇5乡2个办事处, 399个行政村, 35万人, 国土总面积1029km2。有林业用地面积4.08万hm2。农业人口31万, 农村劳动力10.9万, 平均人口密度339人/km2。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6.9亿元, 财政收入30.2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7元, 其中来自于林业的人均收入约92元。

2 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08年着手准备, 于2010年1月份开始主体改革, 2010年12月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工作。其中涉及林改169个村、人数8.8万人、2.92万户。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长子县林地面积3.85万hm2, 其中涉及林改的集体林地3.12万hm2, 其中均山到户1.56万hm2, 大户承包1.07万hm2, 自留山0.11万hm2, 退耕还林0.17万hm2, 集体统一经营0.19万hm2。全县林区涉及分山的70个村1.5万户7万多林农分得1.56万hm2集体林地。目前, 第1批涉及均山到户和退耕还林的林权证已经发放完毕, 林权证应发本数7816本, 已发5136本, 已发本数占总数的65.71%;应发面积2.96万hm2, 已发面积1.78万hm2, 已发面积占总数的60.03%。第2批涉及大户承包和自留山的林权证已经在发放过程中。

2.2 经济林

2008年以来, 长子县在新一任县委班子的领导下, 紧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种植, 种植面积已经达到0.17万hm2。若以每667m2收入3000元计算, 农民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但是现在大多数核桃还处于初果期, 产量不足, 而且大多管理粗放, 不能达到预期的收入效果。

2.3 林木管护

主要来自3方面:

2.3.1 退耕还林全县0.15万hm2, 补助粮款约330万元。

2.3.2 国家公益林全县0.75万hm2, 管护费用约每年90万元。

2.3.3 每年的造林后管护, 包括除草, 刷白, 修剪, 整地打畦等方面。

林木管护方面的产业多来自财政支持, 这种财政支持的产业无法形成一个科学发展的产业, 当没有财政支持时, 这种产业就会破坏甚至消失。

2.4 苗圃发展

全县育苗面积386.67hm2, 主要育苗树种为杨树、柳树、油松、侧柏、白皮松、金叶女贞、丁香、连翘等。主要以小农经济发展为主, 没有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 大多是跟随市场发展, 今年什么贵就种什么, 也没有考虑过市场的供求关系, 盲目性较大。

2.5 森林生态旅游

近年来,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城市的喧嚣, 走向森林。长子县森林资源相对不算多, 但每处都富有特色, 县域内有美丽的发鸠山, 风景优美, 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就起源于此, 境内主要的天然林景观有天然漆树林、野生山核桃林、天然连翘灌木林、天然椴木林和栎类林;人工新造林有大片油松林景观, 甚是壮观;长子县紫云山白松坡有明朝时期的珍惜树种白皮松距今将近千年;长子县在拥有这些美丽的森林景观同时, 再配合其他的自然景观, 比如以山势陡峭闻名的圪桶沟、阎王边景观、著名的高山峰有双圪脑、方山、尖山等景观;人文景观主要有崇庆寺、九窑十八洞、避风台、医祖庙等;夏有云雾、冬有雾凇。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 发展林下休闲、生态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是很有前景的。

但是, 长子县的森林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外来资本注入进行开发, 至今没有形成规模。森林旅游也多以个体或家庭单独出行为主, 既缺乏安全的行动指导, 对人身安全不利, 又由于管理的粗放, 对环境也造成了适当的破坏。

3 制约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几项因素

长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分得了大量的林地, 并且涉及均山到户的林权证也已全部发放给了林农, 但并没有使林农从中收益。经调查分析, 主要影响原因有:

3.1 缺乏政策引导

从近年来长子县大力发展种植核桃经济林这一情况来看。政府对于广大农民的引导, 农民还是拥护的。长子县虽然不是林业大县, 但是林地面积将近4万hm2, 而长子县农民涉林收入只占每年总收入的1%左右。所以, 从发展前景来看, 无论是增加农民收入, 还是对加快长子县林业产业发展来说, 都是相当看好的。因此, 政府对于林业产业方面的政策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3.2 发展意识不强

林改后, 林农分得了大量的林地。但大多林农分到林地拿到林权证后并没有去管理经营, 浪费了很多的生产资料, 甚至还有的林农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将分到的林木私自砍伐, 造成了林业违法的情况。

3.3 经营管理粗放

以长子县的连翘种植为例, 多数林农在春夏就急于上山采摘还未成熟的果实 (俗称“青疙瘩”) , 每斤能卖3元, 但是如果管理到位, 到了秋季, 每斤可以卖15元左右。笔者经下乡调研走访, 林农都说如果春夏自己不采, 就会被别人采掉, 倒不如自己先采完卖掉。

再以我县核桃经济林种植为例, 长子县有个别合作社经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形式种植核桃经济林, 经过规范管理, 现在每年每667m2收入已达到5000元。但大多数个体农户经营管理不到位, 有的甚至还在核桃林林间种植了玉米, 以保证其当年收入, 却没有为将来考虑。这无疑影响了核桃的正常生长, 进而影响了长远的发展。

3.4 缺乏龙头带领

在这样一个林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需要有敢于创新发展的龙头率先发展起来。利用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 带动全县林业发展走向产业发展。但目前, 全县还没有工商企业进驻林业发展, 只有少数林业专业合作社。这些林业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先进的林业发展思路, 只是通过造林、育苗、经济林种植等方式经营, 勉强维持。

4 长子县林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林业产业化发展, 将是林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必需把握时代脉搏和政策动向, 开拓创新, 才能使林业发展走向产业发展之路。

4.1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

长子县的森林资源中约有0.73万hm2是适合发展林下养殖或种植的, 同时长子县还有约0.2万hm2的经济林, 也是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所以, 林下经济无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效应, 还是解放林业生产力, 促进林业增产增效的社会效应, 其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因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不完善, 加之缺乏龙头带动, 所以现在林下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 长子县已经对县域内的林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并制定出了科学的发展规划, 具体将在石哲镇、南陈乡、碾张乡、常张乡等地区主要发展林菌、林禽、林牧、林药、林粮、林菜等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 林下经济必能成为林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4.2 中药材种植

目前, 长子省已经成为多种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原料基地。长子县周围的屯留县、长治县、陵川县等县的中药材种植已经初见规模, 并且有的已经有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长子县也有悠久的种植中药材的历史, 现在长子县西部很多林地里仍然种植着连翘。长子县林地资源虽不算丰富, 但就地理气候条件和地域来说, 是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的, 如果能够规范化发展, 借鉴周边县区的发展模式, 长子县的中药材种植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4.3 森林生态旅游

长子县有多处风景优美的自然资源, 发鸠山风景如画, 精卫湖和皇明湖更是风光旖旎, 还有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属于稀有的树化石自然保护区, 结合长子县悠久的文化历史, 长子县是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古都和精卫填海传说的发源地, 2007年长子县被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保护为前提的, 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目前, 长子县正拟申报精卫湖湿地公园和发鸠山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的公园。我们申报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长子县珍贵的生态资源,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生态资源的修复, 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模式,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长子县周边很多地区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 如长治的老顶山、黎城的黄崖洞、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陵川的棋子山等旅游景区都是利用优美的森林景观结合人文、历史等特点发展起来的。其中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在国内已经有相当好的品牌效应, 每年夏季的“冲关大峡谷”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长子县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发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态旅游之路。

4.4 碳汇造林和科教育林

4.4.1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主要是碳排企业通过认购或捐资, 积累碳信用指标, 以抵减一定量的碳排放。同时, 这部分资金也可以帮助农民搞好森林经营。碳汇造林对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是十分有利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是《京都议定书》中主要的碳汇受理国。十八大后, 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也被写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中, 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 我国已经有了多个碳汇试点, 但是多数在南方, 因为北方的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 且碳汇效果不如南方, 但是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具备着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生态作用来说, 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4.4.2 科普育林

科普育林目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在城市的人们, 每天过着繁忙的生活, 甚至现在很多学生不懂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学校、家庭等群体或个体, 通过认购地块的形式, 从植苗开始, 体会树木的生长, 让城市的人们回归大自然, 既绿化了山川, 还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这种植树与科教相结合的方式, 是林业和教育的结合, 也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的。

5 意见建议

5.1 加强和完善对林业发展的支持

制定和完善林业优惠政策, 引导更多资本进驻林业。加强对进驻林业企业或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对已经进驻林业的企业或合作社, 制定适当的贷款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 减少发展压力, 保护发展态势。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林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林业技术培训、提供林业技术支持。

5.2 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加强林政执法力度

林业的发展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下的, 只有在保护中发展才不会使发展失衡。

加强森林防火监控, 加大惩治力度;加强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群防群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机制;加强扑救力量建设, 控制火灾损失。

严格审批程序, 严控林地征占和林木审批;加强监管, 健全举报和巡查制度;加强林政执法力度, 对破坏林地林木行为严查到底;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 完善病虫害监控体系。

5.3 完善林权登记、规范林权流转

建立健全林权产权登记制度, 是林权权利人合法权利的有力保障。对林地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完善林权纠纷仲裁制度, 有效解决林地纠纷和林权争议。

建立林权交易平台, 整合林权市场, 创新管理经营理念, 规范和指导林权、林地、林权证、林权交易与转让、林地租赁, 为全县林权交易市场提供一个规范、科学、开放的平台。

5.4 发展龙头带动, 吸收资本进驻

这个龙头可以是工商企业或林业专业合作社, 利用龙头的号召力和示范、引导作用, 在全县造成林业发展的声势,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本县周边县区也有了个别这样的龙头, 长治县的振动集团,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 由农民种植中药材, 企业收购, 用于加工制作药品, 带动了周边的中药材种植产业, 是很好的示范。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已经有了很多碳排企业进驻林业, 在发展生态建设的同时, 又积累了碳信用指标。

6 结论

十八大以来, 我国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就长子县来说, 生态文明的发展, 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林业的发展。林业的产业化发展势必是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我国处于产业调整的新时期, 林业的产业化发展, 是符合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的。建立系统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体制, 就需要立足本质、创新思维, 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文烂.集体林权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21.

[2]刘璨.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林业经济, 2006 (10) .

[3]黄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 2010 (02) .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3

一、动漫产业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的优势

形象地比喻,中国的动漫业是“醒的早,起的晚”。早在上世纪初,在我国就产生了第一部动画电影,比日本第一部动画电影要早大约20年。由于诸多原因,作为产业发展,国内的动漫产业却明显滞后,甚至被远远地落在后面。但是,中国动漫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说不尽的传统故事为我国动漫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中国巨大的人口消费市场也给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据文化部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动漫将有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需要开发,中国动漫市场正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可以说,在21世纪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动漫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第一,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其他文化创意产品一样,动漫产品已不再是过去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2004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4-30岁的人群中,每年花在漫画卡通等相关产品上的消费超过1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常生活用品洗发水的消费水平。据预测,未来3-5年内将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至少约有5亿人是动漫产品的消费者。

第二,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家、地区及城市的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同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能源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二产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而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的“汗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特别是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

第三,动漫产业具有极强的延伸及孵化作用。动漫产业真正的市场效应及盈利点在于其延伸产品,如玩具、服装、文具、电子游戏、图书等。动漫产业的发展,对上述周边产业有极强的带动和孵化作用,不但可以通过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盘活传统产业,还可以拉动就业。按照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和劳动力价格,企业自己生产自主产权的动漫产品成本大概在每分钟6000元,企业给日本等国加工动漫产品,每分钟的酬劳在9000-12000元。而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我国国产动漫节目量为6万分钟,由此可见其中蕴含的巨大就业机会。

第四,动漫及延伸生产品具有存续的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动漫市场一般分为播出市场、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延伸产品市场等三个层次,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两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更广,利润更大。比如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形象,诞生50多年,其商品开发从未停止,目前各种阿童木的产品已超过100种。另外,日本动漫作品《哆啦A梦》,则是日本动漫不断变化、发展的代言。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经历了由漫画到动画,再到电影的历程。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哆啦A梦的商业开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漫画公司、商业公司、销售公司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推广和开发。而在国内,蓝猫、娃哈哈、太子奶、红黄蓝等,都在向动漫延伸产品产业扩张。

第五,动漫产品的开发可以与旅游娱乐实现完美的结合,形成市场互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是美国的迪斯尼。而在我国,杭州正在开发的《西湖民间传说故事》亦将成为国内通过动画宣传旅游形象的先导。

第六,动漫产业可以较集中地拉动大学生就业。由于动漫产业是高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创作能力的从业人员,因此,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对长春这样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尤为适合。

二、长春市发展动漫产业的基础条件

从全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格局上看,虽然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先走一步,但真正从形成产业的角度上看,亦尚属初级阶段。东北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目前尚无大的动作,而长春则具备了发展动漫产业的一定基础。

第一,科技文化基础雄厚。长春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8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103所,高等学府26所,其中吉林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4万多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将近60万人,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是名符其实的科技文化城。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而这正是形成巨大的动漫市场的必要社会条件。如何将文化城的概念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业行为,从而形成符合长春特色的产业优势,这是许多关心长春未来的人多年来一直在探讨而未破解的课题。而动漫产业方兴未艾的产业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我市在发展动漫产业上的诸多有利条件和基础,为我们破解这个课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第二,各种推动动漫发展的活动方兴未艾。从2005年起,由长春市文联组建成立了长春动漫协会,并举办了七届动漫艺术节。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第七届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暨2011 ChinaJoy Cosplay 嘉年华东北赛区预选赛”,参观人数近90万人次,开幕式当天出现了排长队参观的现象。从2005年市文联主办的《亚洲动漫展》开始,我市陆续出现了动漫及相关企业60余家。同时,随着动漫展影响的不断扩大,我市陆续出现了各类动漫社团500百余个,这些动漫社团分布在如高校、中学、社区等区域或行业,自发组织各类动漫活动,影响不断扩大。而长春动漫协会成立以来,06、07、08、09、10年连续五年带领东北动漫表演队伍,在全国重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三,拥有动漫产业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止2010年末,我省共有动漫游戏企业366家,其中动漫企业51家,网络游戏企业9家,游戏娱乐企业306家。动漫游戏企业注册资本金12亿元,从业人员47800余人,年动画片加工生产能力超过5万分钟。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省动漫游戏产业实现产值62亿元,较2009年度增长了30%左右。

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辐射吉林、延吉、四平等周边城市的动漫产业格局。相继建设了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吉林知合国际动漫产业园、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长春国家新媒体产业合作园、长春软件与动漫服务外包产业园、长春科技创意文化产业园、四平亿豪动漫基地、延边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009年,我省成立了国内首家省属动漫集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6家成员单位,直接控制资产5000多万元,关联资产超过3亿元的国内知名的动漫企业集团,2010年吉林动漫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45亿元,上缴税金1672万元,利润8220万元。2010年,我省完成原创动画片制作1.2万分钟,《少林海宝》、《和家有乐》、《蓝猫健康特攻队》等3部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长白精灵》、《铿锵猪十八》等2部动画片在省级电视台播出,其中长春铭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少林海宝》在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率排名第一,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2010年度优秀国产动画片奖。吉林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4D特效电影《乡亲》在上海世博会吉林馆展映受到一致好评,该公司在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吉林省凯帝动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白山神》、《单色彩虹》、《乐园之扉》等3部作品入选“国家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动漫杂志《龙漫》2010年期发量超过10万册。吉林知合动画集团与韩国KDC集团签署了总额10亿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建设17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3D动画服务外包基地。吉林风雷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棋牌类休闲网络游戏平台,注册用户4500万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8739万元。吉林睿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等7个省区建成了覆盖全省网吧的动漫网游展示交易平台。长春舟游动漫科技股份公司与广东中山龙城国际集团合作,建成了幅射东北亚地区的游戏游艺机研发、展示、交易中心。

第四,国内动漫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国产动画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拥有2000多家省市电视台,动画上星频道3个,少儿频道25个,少儿栏目289个,动画栏目200个。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国产动画播出量为6万分钟,而国产与引进动漫节目播出比例为6:4,而当年我国国产动漫节目供给量仅为2.9万分钟,巨大的市场需求拱手让给外国产品。与此相关联的,我国动漫延伸产品的市场具有更加广阔、诱人的空间。

三、长春市发展动漫产业的优势

第一,动画电影的摇篮就诞生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我们长春有着优厚动画的历史。曾有一批优秀的动画前辈,如段炼老师等等。

第二、我们拥有动画教学基地,高薪区的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使为数众多的老师及大学生在学校周边地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工作室、创作室等)和方式(如承揽加工、就业培训等)从事着与动漫有关的活动及产业行为。这些产业行为虽然尚未形成规模,甚至很不规范,但如果通过有效的方式将这些散在资源加以整合和扶持,将会很快形成产业能力甚至优势。

第三,长春动漫协会举办的动漫展览和动漫活动位动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05年5月亚洲动漫作品展;05年10月第一届魅力长春cosplay;06年5月长春动漫艺术节;06年8月网络文化节;06年9月秋季动漫展览,07年5月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07年8月民间艺术博览会动漫比赛。08年6月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09年5月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2010年5月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2011年6月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通过举办动漫展览,培养了很多热爱动漫的人,也为一些动漫爱好者和动漫创作人才,提供了平台,更是为广大动漫企业和代理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第四,长春市过去拥有较多的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形成较多的闲置厂房,而且大都在市区中心位置。这些厂房都承载着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区中心内不适宜发展生产性的工业项目,如果通过土地置换和政策倾斜,例如将位于红旗街的原第一无线电厂或量具刃具厂进行功能改造,作为长春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基地予以开发,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周边环境,一定会很快产生产业骤集效应,从而反过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红旗街周边地带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长影、艺术学院、建工学院为标志的文化创意产业街区雏形,如果加以整合和引导,将红旗街打造成创意产业街区并与已形成规模的工农大路以“百脑汇”为标志的IT产业中心形成联动,将会在长春的中心地带形成一个现代高科技与创意产业的标志区域,并进而孵化和带动全区、全市同类行业的快速发展,乃至形成在东北地区的产业优势。事实上,像这样位于黄金地段适合于文化产业基地开发的地域已所剩无几,如果只注重眼前效益,用于进行房地产开发,政府只能一次性获取有数的土地出让费,而如果用于开发文化产业基地,不仅可以长期获取税收、租金等收益,还可实现产业孵化、拉动就业、调节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文化科技含量等综合效应。

四、长春市发展动漫产业的建议

长春市如何及时抓住机遇,将本区的多方面优势及潜力迅速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从而实现由“文化城区”向“文化产业城区”的跨越,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一个产业孵化基地。通过基地的运作和有效的机制,吸引动漫型企业以及有创业基础的大学生和动漫从业人员,到基地发展企业或创业。借鉴北京798、上海M50和8号桥以及深圳怡景的作法,长春市政府可利用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后闲置的第一无线电厂或量具刃具厂的厂房,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建设动漫产业基地。

基地可由5部分组成:一是公共管理区。负责基地的公共管理、协调、服务;与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络沟通;为进驻企业提供信息、政策、合作服务等。二是动漫博物馆。全面、立体展示中国动漫发展历史及现状,包括名家介绍、原创作品展示、漫画文献、作品展映、报告厅、主要动漫企业展示等内容。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专门的动漫博物馆,如能在长春建成,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动漫博物馆而吸引国内及国外动漫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并成为长春动漫产业的一大特色。三是企业经营区。划分不同规模的经营空间,招募市内、国内乃至国外动漫及相关企业入驻。基地可给予免收二年房租的扶持,待企业形成经营能力后以房租及上缴税金的形式补偿政府投入。四是附属服务区。主要为入驻企业、动漫博物馆及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如漫吧、COSPLAY排练及表演厅、COSPLAY服装设计制作、COSPLAY化妆服务、摄影、动漫爱好者作品展示交流以及必要的餐饮服务。五是培训孵化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动漫人才就业培训、出国培训,并提供部分实习操作机会及设备,为学员提供就业及创业能力服务,也为驻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同时,为通过培训和就业训练达到自主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创业条件,以成果共享等方式向缺乏创业资金的人才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基地孵化功能。

通过以上几个主要区域的不断完善和健康运作,形成人才培训、产品展示、企业孵化、产品销售、信息汇总、招商引资等各方面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创意产业基地,进而带动红旗街临近区段形成集动漫礼品、书刊、音像、玩具、文具、漫吧、书吧、设计、展示、销售、表演等多种相关延伸产业的特色街区。

第二,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牵头,组意产业中心,按照创意产业分类,由政府委托创意产业中心制定总体规划,由动漫协会负责实际操作。政府可以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协会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一是代表政府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二是向企业发布各类信息、定期向政府报告产业发展动态,并在政府指导下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三是组织实施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举办展会、招商引资、资源整合、信息提供、协助企业组织产品销售等;四是落实、实施政府制定的发展动漫产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并负责与有关行政部门协调;五是向入驻基地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由于动漫行业由若干不同功能的链条组成,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型加工或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通过自身环节为核心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协会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不同企业的资源,使各企业共同形成分工明细、链条清晰、功能健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产业聚集优势;六是负责对集聚区整体项目及重点项目进行包装推介。

第三,打造一个招商引资载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于造势,动漫产业尤为如此。一是朝阳区从展会入手,率先在长春市举办较大规模并具有品牌效应的动漫产业展会。为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一个城市出现二个同类展会,建议区政府借助前三届长春动漫展的经验及已形成的特色和效应,以市政府名义主办,动漫协会承办长春动漫展,这样既可增强承办的实力,又可提升长春动漫展级别,共同打造的长春会展新品牌。二是以展会为载体,广邀国内外动漫客商参加,招商引资。目前,受国内动漫从业人员劳动力价格较低以及国内巨大潜在市场的吸引,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动漫强国的众多投资商均等待时机进入中国动漫市场,或合资开发、或委托加工等。借助动漫产业这个良好载体造势,形成招商引资、企业合作、推介产品的平台,进而实现展会与产业的有效结合,这既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会展品牌的有效延伸。如果政府介入,将长春的动漫展会升级,一定会在引进资金或项目上有所突破,并且给蓄势待发的长春动漫产业注入蓬勃的生机。三是政府扶持,形成氛围。为提高动漫展的层次和影响,市、区两级政府应对长春动漫展应给予有效的扶持。市政府从会展基金中提供部分承办经费,朝阳区政府拨付部分专项经费,共同将动漫展办成国内外投资者聚焦关注、动漫及相关企业积极支持、广大动漫爱好者及市民热心参与,集招商引资、企业互动、产品交流、作品展示等为一体的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狂欢节,形成长春会展业的又一亮点。四是围绕会展,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如广场 COSPLAY表演,街舞大赛,卡通形象设计大赛,动画卡拉OK演唱大赛,动漫及卡通故事征集,动漫形象大使评选,民族英雄人物、历史文化名人、中华传奇人物形象设计大赛,与媒体合作举办动漫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成立动漫及卡通爱好小组,使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由参观者变成参与者。同时,借助并发挥动画学院及其他高校人才培训的优势,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漫画、卡通形象设计活动,尤其对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奖励,如利用动漫手段开发东北二人转系列产品和形象以及萨满文化、北方少数民族、长白山等传统故事,形成长春原创漫画的特色,逐渐打造中国原创动漫城。

第四,出台一套产业促进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是关键。建议长春市政府根据本区及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及动漫产业特点,制定一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及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应提供一定数额的产业扶持基金,除用于举办展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基本费用外,主要用于扶持创业。对于具有创业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但缺乏资金条件的创业者,通过评估,可给予最基本的创业资金扶持,创业者可通过创业成果与资金提供者共享的方式,逐渐通过其企业经营效益偿还。

二是设立原创作品奖励基金。为吸引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端企业进驻基地,鼓励原创作品,通过原创产品带动延伸产品的发展。对于生产原创动画产品并在国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的作品,按播出级别及作品时间给予不同数额的资金奖励。

三是降低企业入驻门槛。对于入驻企业,给予免二减一的房屋使用政策,即前两年免收房租,第三年收一半房租,以便迅速形成产业集群。如企业入驻三年尚无经营能力,可责令退出。

四是入驻企业在税收上享受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

五是在人才职称评定上,由基地管理机构或协会统一组织上报评定。如国家尚无动漫或与此相关的职称系列,待国家设立此职称系列时再与之并轨。对于在动漫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人才,可作为区里的拔尖人才或专家对待。对于在基地就业的外地大学毕业生,可解决长住户口。

六是制定吸引动漫人才的政策。对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及自愿到基地创业的,政府可拿出一部分事业编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形成对产业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七是制定吸引企业入驻基地的政策。是对于现有的与动漫延伸产业相关的企业,如服装、文具、玩具等企业自愿整合转产动漫延伸产品并进入基地经营的,可享受上述同等政策。

第五,形成一支产业人才队伍。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智能人才集聚的产业,人才是产业兴衰的关键。发展产业应着力在人才资源整合及发掘上下功夫,以人力资源整合带动企业资源整合,从而促使向产业集聚方向发展。在人才队伍打造上,也应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首先,对在校动漫专业优秀的大学生,可以设立公共实习或创业准备基地,为其提供基本设备和其他条件,并与其签订协议,毕业后优先在基地工作或创业。同时,在基地设立大学生原创作品展示区,使他们增加作品交流的机会,创造让企业、社会认可的机会。对于毕业的大学生及其他动漫人才,基地以扶持创业、提供信息等方式,使其尽快在产业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业务机会,从而吸引在校及毕业大学生进入基地创业或服务,形成一支稳定、充分的基础人才队伍和资源储备。

其次,利用基地的培训服务功能,通过自身业务交流培训、各种国际和国内认证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专题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及学术论坛等方式,择优培养,形成一支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骨干队伍。

再次,通过政策倾斜,比如高薪重奖、解决编制、优先评定职称、项目成果奖励等,吸引国内及国外留学归来的高端动漫人才,形成核心项目、核心人才、核心企业带动下的产业集聚效应。

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市政府及市委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长春市建立起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产业自主发展”的动漫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并且带动长春市的动漫产业占领东北地区制高点,乃至借助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动漫产业基地的优势,成为国内动漫产业强市。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一、实施四大工程

着力打造林业大县198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沐川实际,做出了“从绿色崛起,靠兴林立县”的战略决策,积极实施“85-4”部省联营造林工程、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工程和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带动了广大农户栽竹造林,造林总面积达到9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8。

(一)科学规划,严把造林质量关。

按照生态优先、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竹为主,适地植树,结合海拔高度和立地条件,将高山区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区、中山区规划为商品经济林区、低山河谷区规划为特种经济林区,科学选择树竹品种,精心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采取“定点育苗,科学壮苗,定向供苗,严格检疫”的办法,确保种苗质量;抽调林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按规划指导农户整地、打窝、栽植,统一规范种植;派出由林业、国土、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造林地块进行实测验收,保证验收数据真实准确。

(二)以造为主,保护与管护并重。

实施85-4造林工程,5年营造杉木11.6万亩;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6年造林23万亩,实施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5年造林4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公益林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造林17.2万亩。在大力推进四大造林工程的同时,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已造林竹的管护。划区保护天然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1.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0.2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实现了连续24年无森林火灾。

(三)科技兴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积极推广撑绿杂交竹3号1.5万亩,杨树5.5万亩,巨桉2500亩。建成麻竹、杨树、慈竹示范片5000亩,注重林区合理布局,优化了林竹品种结构。加强林竹丰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竹农1.5万人次以上,建立县、乡、村、组茨竹丰产示范片4.67万亩,慈竹亩产提高30以上。推广竹蟓防治综合技术,慈竹上林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大力推广苦笋、大头麻竹地膜覆盖技术,提早出笋期,提高出笋率,增加竹农收入。

(四)兴修公路,改善林区交通条件。

根据林区分布,制定了林区路网规划,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和林农投工投劳建设林区公路。通过林权、林地使用权转让,引进成都石人公司投资250万元修建杨村乡“蓉杨公路”20公里,实施村村通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投入资金355万元,新修和改造林区公路750公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工程,发放低息贷款76万元,补助建设林区公路76公里。全县林区公路里程达到790公里,林区通车率达到76。

二、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林业强县县委把推进林浆纸产业化经营作为实施“大林业、大产业、大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林业强县,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以丰富的林竹资源为基础,着力培育竹业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

(一)培育龙头企业。

沐川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施林浆纸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支持永丰公司先后投资3.5亿元,进行了五期技改扩建,公司规模从一个小型造纸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资产5.7亿元,年造纸能力8万吨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包装纸发展到20多个品种的高档文化用纸,畅销全国,分别获得部优、省名牌产品和行业评比第一名。企业规模和利税名列全省造纸行业前茅,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轻工协会优秀企业,“AAA”级信等级企业。支持永丰公司投资5.6亿元新建10万吨制浆项目,力争20__年实现20万吨制浆造纸生产能力;支持健全造纸厂改扩建;支持沐鑫竹业2.5万平方米竹压板生产线建设,林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建设原料基地。

龙头企业的不断扩张,原料需求的急剧膨胀,促进了林竹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政策启动。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支持林竹公司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采用租地造林、合作造林方式建成原料基地6万亩,与1.5万户林农签订了9万亩竹材收购合同。租地造林和合作造林农户均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内,林竹收益由公司和农户按8.5:1.5分成,补助期满后按4:6分成,既解决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农民的生存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原料需求,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二是示范带动。在永福镇建立了4万亩县级林竹示范基地,引进香港凯胤集团凯乐公司、天森公司、石人公司等业主,建设林竹基地6.8万亩。通过政府、业主、农户不同形式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了林竹基地发展,全县6年累计造林36.26万亩,涌现出栽竹造林专业户千亩以上的6户、50亩以上的700多户,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逐步增多。三是利益驱动。对农户利用荒山造林栽竹的,在享受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的同时,政府按每亩奖励乡镇和林农6-15元,及时减免退耕还林农户农业税。四是科技推动。县林业局利用各乡镇林竹协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杂交竹、麻竹、杨树、巨桉等速生丰产品种,大大提高了林竹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仅引进杂交竹,单产就由原来的每亩60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收入增加1倍多。

(三)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林竹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推行订单竹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在原料基地建设中实行股份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二是风险保障机制。林竹公司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资金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受到冲击时,补贴林农,保护农民利益;积极鼓励林农参加财产保险,减少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三是信息服务机制。林竹公司和乡镇林竹协会,通过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指导病虫害防治,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信息,成为龙头企业联接农户的桥梁与纽带,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

三、林纸产业逐步壮大,三大效益成效显著沐川县立足山区优势

坚持把林业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着力培植林竹资源,积极推进林纸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林业立县、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三大效益。先后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县、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

(一)林竹资源迅速富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四大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沐川林业的发展,使荒山披绿,翠竹成荫。活立木蓄积量从1985年的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__年的500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从1985年的28万吨增加到20__年的145万吨。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20__年的62.8%。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贫瘠、缺水、陡坡地的水土保持问题,过去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面积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逐步减少,危害逐年减轻,全县增加水源涵养能力111.24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950万吨。

(二)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实施林纸产业化经营,推动了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全县造纸生产能力从的4万吨增加到10万吨。20__年,林纸产业产值达到3.9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林纸企业上缴税金261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林农靠出售林竹产品人均收入达到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永丰纸业、沐鑫竹业、健全造纸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林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普定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篇5

一、近几年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县位于黔中偏西,总面积1091.6km2,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易破坏而难恢复,决定了我县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县,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三农”问题解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符以上三个要求的切合点,那就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增加了森林植被覆盖度,另一方面又调整了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林业工程项目我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就结合实际发展林业产业,利用工程资金支撑,种植了以冰脆李为主的经济林10719亩,目前大部分已产生经济效益;利用省、地、县植被恢复费项目发展以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5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种植以梨、李、柿为主的经果林4500亩。并于2008年成立普定县林业科技示范园,专门从事国内外优良经果林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示范,成功后在县内推广,避免了盲目引进带来的损失。

以上三项合计种植经果林20219亩。

2、扶贫资金项目种植经济林共计47000亩。其中: 2007-2008年发展冰脆李4000亩,2009年以梨、柿为主的经果林3000亩,计7000亩;“十一五”期间种植茶叶近40000亩。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打算

结合中共普定县委办公室、普定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四大班子联系(部门包保)建设公路主干线农业产业经济带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通知》普办通字[201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还有近11万亩250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计划“十二五”期间发展经果林7万亩,其中:冰脆李2万亩;核桃3万亩;梨2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急需上级部门解决发展项目,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项目支撑,解决资金问题;

2、技术培训问题很多技术培训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模式上,而群众喜欢的是眼见为实的东西,其效果可想而知;

3、林业科技示范园的经济支撑问题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有利于市场开发,有利于老化品种的更换,需要资金支持。

四、下一步林业产业采取的措施

1、大户承包通过土地合理的流转,由大户承包经营管理;

2、专业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3、公司加农户经营管理;

4、利用项目扶持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园;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6

局属各党总支部、支部:

为了进一步深化拓展“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根据区委《关于深入开展“五讲五比”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的【2012】10号文件精神,为确保活动的质量,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鹤城区林业局“五讲五比”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黄青春区林业局党委书记

副组长:韩小玲区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成员:谭厚祥、彭先拓、王志爱、唐慧燕、杨怀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纪检监察室),由唐慧燕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任城区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 篇7

一、任城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全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形成了一定规模,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有待更新, 二是产业链条有待延伸, 三是干部群众观念有待转变, 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 完善农业规划, 创新产业模式。

要深入探索特色农业发展途径, 结合全区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目标, 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逐步完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拓展生态功能, 突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逐步构建南张街道区域以发展设施蔬菜为主, 李营街道区域以发展林木、旅游观光园为主, 石桥镇区域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新格局。争取5年内全面实现设施蔬菜基地无公害化。进一步探索林木产业与休闲旅游、生态餐饮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兴业态, 吸引市民和游客观光度假, 不断提高林木生产和观光服务水平。

(二) 加快农村改革, 增加农民收入。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农民以承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托土地流转, 不断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 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股金、薪金、租金收入, 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加大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力度,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争取利用5年时间, 实现全区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 发展合作组织, 拓展增收渠道。

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搭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 构建产供销链条, 打造农产品品牌, 实现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围绕主导产业, 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倡导农户自主筹建农民合作组织。每年计划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的农民合作组织5个, 新增社员300人, 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不断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 整合多方资源, 培养新型农民。

一是积极整合各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 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 通过全面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引导、示范和服务的方法, 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 加大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和诚信教育, 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为重点, 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为载体, 以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有文化、有专业技能、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为目标, 多形式拓展培训途径。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有一定技术含量、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好的技术工种培训, 增强其就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 组织开展专业培训, 引导他们开发特色产业, 创办经济实体。四是加强培训基地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 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实施镇村联动机制, 促进劳动力与企业空岗的对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传播媒体, 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信息库, 开展“为农民送岗位”活动。

(五) 加强引导,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发展基础

2008年以来,鲤城区委、区政府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突破区域空间局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区委、区政府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区服务业规划(2008-2015)的重要内容,确立了“全力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特色文化创意服务中心”的目标,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加快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二、主要优势

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成功的地区比较,鲤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机遇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潜在的优势产业,是国家、省、市大力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是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消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相比而言不需要占用很多资源、土地,可以有效规避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源不足、能源匮乏、环境不堪重负的严峻局面。

(二)文化优势

鲤城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三)区位优势

鲤城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泉州的中心城区,既是闽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对海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相对劣势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区依然存在着不少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如在行业氛围方面,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网游动漫、数码娱乐等创意产业处于服务业的的高端领域,属于智力型、创意型产业,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是思想活跃、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知识人才,此类人才对于所处创业环境的行业氛围较为在意,包括完善的行业交流平台、高水平的商务环境和行业扶持政策等。在这方面,鲤城区现有的条件还比较缺乏。在融资环境方面,对于创意产业企业,目前大多数还处在创业阶段,一方面资金较为缺乏,融资的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知名创投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主要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国内的投融资洽谈会,也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举办。

四、建议

(一)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灵魂。创意与科技相互结合是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一方面将极大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产业业态和形式,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

(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首先,加快规划建设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充分利用鲤城老城区旧厂房、旧学校、旧街区等,加快规划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扶持“183”艺术创意集聚区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其次,积极招商引资。

(三)打造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效益

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产品和服务既有品牌进行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提升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增强主导产品知名度,提高城市文化经济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四)强化人才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目前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比较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结论

任城区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篇9

周玉申

林业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纽带,过去林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林业产业的发展,现代化林业往往强调林业产业化、规模化,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林业发展模式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现资源、环境和产业的协调发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注重林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文化效益。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集生态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林业产业横跨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游是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生产业,中游是以林产工业、木浆造纸、松香、林产品等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加工业,下游是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具有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特点。所以林业产业的发展应成为现代林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更应体现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基础逐步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品牌培育和经济效益等均居全国前列。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达到1650亿元人民币,林业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全省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产业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支撑较弱、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的发展不相协调、产业体制和政策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龙头骨干企业不多,森林资源利用率低,加工增值能力不强,林业职工和林农增收缓慢等,这与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和全省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规范全省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速度。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建设和谐广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效应日益 1

凸显。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森林资源可再生性和林产品可降解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展示了光明前景。但是,木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再生性物质材料,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逐渐演变为战略资源问题。我省每年木材缺口达1100万立方米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和省外调入。为增强木材自我供给能力,必须大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森林资源,以防范资源危机,保障木材安全。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林业产业纵跨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涵盖面广,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广泛吸纳了社会就业,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林业,构筑我省绿色生态屏障的本质要求。现代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才能充分体现林业的经济功能,推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筑我省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从产业特征来看,林业产业既是资源限制性产业,同时又是资源可再生性产业。其发展从整体上依赖于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在一定阶段都有数量和质量上的限制,所以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必须与森林资源的发展规模相适应,不可能无约束无限制地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不得脱离森林资源承载能力。从长远来看,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直接消费大量森林资源,但同时又实现林业的经济价值,极大地调动人类社会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丰富森林资源。所以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做到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实现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一对突出的矛盾, 林业产业的发展不得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林业产业的发展应将产业、资源、环境纳入产业同一规划体系,在全省范围内谋求产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产业发展促进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保障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要建立在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条件下,体现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建设的合理布局、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将林业产业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为构筑广东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完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我省的林业产业总体发展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1.以优化调整为主线,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竹林基地的种植规模,选育和指导种植适合省情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因地制宜地加快“名、特、优、稀”经济林基地建设,扩大珍贵、珍稀树种和大径材的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现代化的花卉和种苗基地。积极探索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形成新的能源产业,引导能源林基地化建设,加强优良乡土能源树种的选育、培育,积极引种外来优良能源树种,建设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能源林基地。

2.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提高木材加工业整体素质。按照国家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政策,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调整人造板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功能和用途,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珠江三角洲家具业发达的区域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中高档家具产品,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各类木竹地板、木竹工艺品,研究新型竹质和竹木复合材料,开发竹炭、竹纤维等新产品。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林产加工业。支持建设废旧木竹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

3.以精深加工为导向,全面提高林化产品档次。发挥林业产业链长、环境相容性好的优势,引入绿色提取、深加工技术,重视林业资源应用技术研究,着力发展林产化工品种系列,拓宽林产化工产品应用领域,加快安全、健康林业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支持发展林业精细化工、能源化工,开发木材药用和保健新产品。引导、扶持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企业,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大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创新。限制原始林产化工资源及初级产品出口。

4.积极发展经济林产品深加工业,提高果品经济效益。以经济林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品储运、保鲜、分选、包装和综合利用技术及现代物流产业。鼓励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调料、香料、药材等资源的开发。

5.科学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在维护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条件,依法推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狩猎场为主的森林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批景点资源丰富的景区搭建森林生态旅游平台,拓展森林生态旅游渠道,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商品窗口,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加强风景林营造和更新改造,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6.以保护和利用为原则,积极发展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业。在加强对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和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国际公约的前提下,鼓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种源培育和基地建设,促进以利用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优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宏观配置,重点保障中医药、文化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对资源的需求。逐步建立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殖(培植)及利用的认证制度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经济利用度大的物种,推行资源论证、拍卖和经营利用限额制度。引导、扶持一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示范产业和产业群。

同时,为保障我省现代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大力扶持优势产业,扶持支柱龙头企业,实施规模化集团化战略。走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之路。按照广东省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林业产业布局,筛选一批有优势、有实力、有市场潜力的企业,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重点扶持,大力扶持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广东省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和必要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以技术、资本为纽带,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以资源、市场为依托,组建新的大型林业企业集团。发展高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优化组合。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重要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林业产业技术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把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到生产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设计出高水平的新产品;提高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提高研发能力,形成科研集群,提高林业科研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利用国际

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对于在全省有相对优势的木材加工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同行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广东省的家具企业,未来的出路重点还在国际市场。

4.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产品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在产业的宏观布局、产品方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标准、产业政策协调等方面要做好引导和把关;积极支持行业组织以抓优质产品,创名牌为重点推进企业创建名牌,加快品牌战略的实施,提升行业竞争力;指导各级行业协会做好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评审,以及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评选工作。健全质量安全检测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加强全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大对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监督力度。

5.调整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各项财政、税收、金融、组织、技术和服务等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和获得世界、国家、省名牌产品以及驰名商标的企业,扶持生物质能源和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对林业龙头企业和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贴息。在资金投入和信贷政策方面,安排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扶持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技术引进、推广;在国家技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林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

上一篇:品尝深秋的滋味作文1000字下一篇:银行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