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1

一、老城区改造的主要成果

1、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出精品、出形象的总体要求,先后编制完成了***区铁东地区、***区铁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等10余项分区规划,中桥路、友谊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规划等30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建设、给排水等5项专项规划,并在建设会战大街、世纪大道、东干线立交桥等工程规划上,请名院、用高手进行设计规划,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基本构筑起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框架,以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以各类专项规划为网络的城市规划体系。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和协调临街业户投入等办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近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会战大街、中桥路、会战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条,道路两侧硬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万余平方米。通过市区投资及招商引资,近几年新建老城区改造项目17项,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新建扩建各类市场32处,面积46万平方米,完成了东干线立交桥、站前广场、旧物市场、煤炭市场等功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了环境建设,新建了以绿地为主体景观的中林生态园、老市政府南侧公共绿地、站前广场绿地等6项公共绿地建设工程。铺种草坪5万余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等2万余株。完成了铁东铁西楼区等居住区绿化,建设绿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近年来,老城区共植树56万株,新增绿地192万平方米。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将33条街路和6个平房区卫生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提升了保洁档次;开展烟尘污染专项整治,拆除锅炉房242座;城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现状看,老城区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具体表现为:

1、地上地下矛盾突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地范围的增加,地上与地下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步伐。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涉及油田用地、水、电、气、通讯等问题繁多,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难、协调难、筹资难、落实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老城区改造计划项目较多,而实际运作成功较少。

2、老城区改造资金不足。由于老城区平房区、棚户区较多,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市政基础设施老化,整个环境急需改造。近年来由于城市改造大面积拆迁造成业户流失,税收大量减少,同时,一些原市属企业又相继划归我区,人员开支不断增大,再加上其它增支减收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区财政负担较重,使我区资金状况十分紧张,区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资金十分匮乏。据初步估算,仅xx年我区城市亮化资金的投入就要达到180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市政府专项划拨、或协调石油

管理局、油田公司投资和利用地源优势对外招商引资等渠道获得,而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往往变化较大,“可靠度”较低,城市建设财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3、城区建设发展不平衡。***区除会战大街、东风新村能够称得上是“亮点”外,其它区域的城市建设还远远没有跟上,存在诸多盲点,甚至还很落后。从整体上看,我区缺乏城市特色,建设精品少,城市风貌在建筑、绿化、通道、色彩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搭配和协调,没有体现出我区特色城市内涵和文化品位,与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心区的商业地位和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老城区由于管理不到位及历史原因,私搭滥建房屋及临时居住人口急剧增加,造成该地区卫生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秩序不稳、火灾隐患大、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铁东地区暴露出城市整体功能与商业相对繁荣的不协调。铁东、铁西仅一桥之隔,一处是“城市”、一处是“农村”。

三、几点启示

总结几年来老城区改造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和研究老城区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今后的城市发展方向,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要改造好老城区,经营好城市,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工作协调力度。老城区作为“富油区”,城市建设用地全部被企业征用,各种能源性基础设施均归企业所有,造成了政府与油田企业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自成体系的现实,给城区改造和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无论我们开发改造老城区任何地段,都要征得油田大企业同意,协调起来难度很大,有的要协调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才能统一思想,达到开发目的。近几年在老城区开发建设的旧物市场、绿色食品市场、利民苑等项目都是市、区领导反复协调取得的成果。因此,在协调上,我们要树立百战不馁的思想,要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做到敢于协调、善于协调、及时协调,遇到棘手问题就要协调协调再协调,反复反复再反复,不达目的不罢休。

2、要改造好老城区,经营好城市,必须多方进行融资,走综合开发的道路。由于我区老城区是因油而兴的城区,石油企业长期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将城市基础设施划入了非生产性建设范畴,造成了先天不足,历史欠帐多,发展缓慢,设施落后,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现象比较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建设机制的制约,市场化程度较低,我们一直没有把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投资回报几乎为零,导致政府无力干,企业不愿意干,开发商不想干。从实践报告经验看,基础设施要完善,在区政府无力投入的情况下,只有超前做好规划,及早立项,争取多方投资建设。1998年以来,我们通过招商引一块、企业出一块、资源换一块、开发得一块、市里援一块、政策补一块等渠道共融资30多亿元用于老城区改造,站前路、站前广场、新中八路、中桥路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相继改造完成。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综合开发改造好老城区,实现城市建设投资形式多元化。

3、要改造好老城区,经营好城市,必须严格依法运作,妥善安置被动迁业户。老城区的改造必须要动迁很多企事业单位、经营业户和居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很大的社会矛盾。我们有过违反程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教训,也有依法

行政,较好地解决了动迁中各种矛盾的经验。如在改造新中八路时,涉及10多家产权单位、252户居民,我们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依法签订了动迁协议,并对被动迁业户进行了妥善安置和合理补偿,整个动迁工作非常顺利,确保了工程工期。因此,我们要牢记依法行政宗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做到依法改造老城区,依法经营好城市。

四、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为推进老城区改造提供服务和支持。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协调产业发展、塑造城市形象为目标,突出精品意识,提高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在规划深化、细化上下功夫。使城市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规划编制的投入力度,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发挥城市规划对老城区改造的指导、规范作用,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突出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为城市建设项目提供超前服务。

2、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的,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以完善和丰富城市功能为重点,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强化交通中心功能,以萨大路改造为支撑,完善已有的公路联系通道,增加道路运输能力,使我区在全省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按照形成以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为主体、布局得当、结构合理、运行通畅的路网系统的方向,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不断强化商贸中心功能。通过培育和完善市场,促进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形成。加强对已建大型批发市场的政策扶持,扩大服务半径,增强辐射功能。积极鼓励特色批发市场建设,今后重点实施专业市场和园区的建设,努力形成专业批发市场群体,逐步把老城区建成北连齐齐哈尔,南通哈尔滨,辐射周边五市十县的商贸中心。

3、以“三化”为重点,全面抓好老城区环境建设。按照体系化、层次化、精品化的绿化思路,全面推进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建设,开展以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公共绿地建设及油田工业区绿化为重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大街环境改造、团结路周边环境改造、东干线绿廊带建设、主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城区裸露地整理工程、铁西绿化、生态园等环境改造工程,使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2%和35.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8.5平方米,未来几年内使园林城市建成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各类绿地建设提档升级。本着街路亮化出精品、楼宇亮化有特色、区域亮化上规模的亮化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城市景观亮化,加强对道路、桥梁、商业网点和楼宇的亮化,重点消灭无灯路。不断提高城市品味,展示区域建设风貌,力争使老城区亮化建设再上规模、再创精品、再上档次。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2

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地区, 曾为南唐都城核心区, 历十朝至今, 仍生生不息。它乃南京“城之心、市之源”, 见证了南京城市近2500年的发展历程。是古都金陵的主要承载地, 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集中地, 古都特色的主要反映地。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打造,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主要以内秦淮河流经区域为大致范围, 东、西方向至外秦淮河, 南至应天高架, 北至建邺路、白下路、秦淮河中支 (古运渎河) , 面积约7.29平方公里, 涉及朝天宫、洪武路、双塘、夫子庙、中华门五个街道。

1. 空间分布

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现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2处, 其中国家级7处, 省级34处, 集聚了夫子庙、瞻园、甘熙宅第、中华门瓮城、朝天宫、江南贡院、南捕厅、大报恩寺遗址等著名人文景观, 以及蒋百万故居、沈万三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园、凤凰台等一大批历史资源点, 拥有金陵刻经雕版印刷技艺、秦淮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81项。

2. 时间轴线

老城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南京每个重要历史时期都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记, 形成独有的城市特色。公元前472年的周朝, 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中华门外长干里, 史称“越城”, 是南京2485年建城史的开端;六朝时期, 晋朝时王导谢安居住在乌衣巷一带, 南朝时朝天宫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明朝时期, 在建初寺、长干寺、天禧寺地宫原址按皇家礼制重建了规模宏大的大报恩寺, 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明城墙;清朝时期, 南捕厅作为南捕通判衙署曾名噪一时, 清末李鸿章创建了金陵机器制造局, 即现在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前身, 开启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先河。

3. 风貌保存

老城南地区是古都金陵总体格局、街巷肌理、各种文物遗存和历史建筑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老城南包含11处历史地段、4处历史文化街区、6处历史风貌区、1处一般历史地段。其中, 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保持了较好的建筑风貌, 延续了历史上的繁华景象;朝天宫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明城墙 (秦淮段) 、中华门瓮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防工事之一;门东、门西、南捕厅等地段是最能体现市井风情、传统居住、街巷肌理和风貌格局的片区……

4. 实施历程

老城南历史文化改造保护历经三个阶段。一是论证阶段。2006年—2009年, 旧城改造快速推进, 但老城保护手段单一。由于过分强调改造, 全面保护不够, 最终明确了“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十六字保护方针。二是实施阶段。2010年—2012年, 市政府成立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 统一运作实施老城南保护复兴。按“小规模、单元式”更新原则, 延续原有街巷界面、单元尺度和院落布局, 并注意适应现代生活及使用功能的需要, 突出了对传统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和对保留建筑的“活态”改造利用, 提升老城南的整体价值。三是提升阶段。2013年3月区划调整后, 两区合并, 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不仅打破了以前两个行政区割裂老城南整体风貌的局面, 也为统一实施老城南历史文化复兴提供了可能, 老城南保护与复兴进入全新阶段。

老城保护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旧城改造到老城保护的转变。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核心, 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城南风貌的原真性;二是从单体修缮到全面保护的转变。不仅保护文化遗存本身还要保护周围环境、风貌格局, 突出历史地段保护复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三是从项目建设到综合利用的转变。更加注重项目文态、形态、业态的有机结合, 实现文化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的协调统一;四是从模式单一到有机更新的转变。避免老城保护的同质化倾向, 形成具有秦淮特色的古城风貌和文化优势。

二、老城南改造保护的它山之石

1. 上海新天地的成功运营

上海石库门里弄有近百年历史, 最多时有9000多处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 很多石库门空间结构已不适合现代人居住。香港瑞安集团借助人们怀旧心理, 投资上海新天地项目。利用石库门老建筑以旧整旧, 外表保留其建筑群砖墙屋瓦, 内部则通过引进独具特色的饭店、酒吧, 度身订做出体现现代休闲生活的都市生活方式。把这片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改变了石库门原有居住功能, 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成功运营带来的启示:一是引入有经验、实力雄厚的社会资金, 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老城区进行整体改造;二是由于老城改造投资较大, 规划时要体现较强的综合性和前瞻性。比如, 必要的商业定位功能, 以利于各类资金的进入;三是商业运营模式要实现管理与经营分离, 实现运营的可持续性。

2. 苏州桐芳巷古貌焕新机

苏州古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它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风貌通过历史街区得以充分展示。但随着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 许多历史街区逐渐销蚀衰败, 原桐芳巷也亦如此。改造后的桐芳巷沿用苏州传统的“方形网络、田字型”格局, 构成宁静幽雅、灵活多变的空间, 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目前已成为港、台等海外人士和一些高收入阶层的聚居区。成功启示主要有:一是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 政府给予历史街区更新建设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二是有效的多元投资机制, 鼓励企业甚至个人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 多元资金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政府经费的不足;三是明确分类保护机制, 严格保护文物, 保留和修缮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 拆除与环境不符且损坏严重的建筑。

3.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古城风范

古巴首都哈瓦那现有10多万居民。原城墙内的古城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魅力。其保护经验主要在于:一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提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远期发展设想。二是号召居民共同保护, 专门聘请经济学家、规划师和文化顾问指导古城保护, 建起“邻里工作小组”, 为古城居民提供技术帮助。

三、老城南改造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重秦淮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植入

要始终立足于发掘、彰显秦淮历史文化, 反映各时代民俗民风民情。建筑是载体, 传统文化是灵魂, 要避免魂体不符、分离及建筑个体化、单体设计, 营造环境的相互映衬, 注重造“境”, 而不是造“景”。历史典故、名人故居、名家踪迹、文化故事等传统历史文化, 是营造情境感和时空感要素, 不可或缺, 要预先通盘考虑。

2. 切忌复制徽派建筑

以往建成的仿古建筑大体是徽派建筑的翻版。南京是六朝古都、十代都城, 自古以来建筑体系完备, 风格雄健, 十分重视都城气派的延续。近代建筑大师杨廷宝就是这种风格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的设计理念中植入了传统文化精神, 成为近现代建筑的楷模。我们以往的景区建设虽不乏缺乏前瞻性, 但缺少古都气象, 今后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

3. 设计、制作要接地气

以往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对历史文化未过深过细研究, 缺乏本土文化生活经验和情感, 对秦淮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上曾经的辉煌缺乏了解, 所设计的作品有建筑构成的现代理念和气派, 不能融入传统秦淮文化, 历史气息、情境感和时空感匮乏, 导致整个区域缺乏回顾性, 没能把形而下的建筑载体与形而上的传统体现出来。“复建老城南”, “老”的城南韵味承载在老的建筑躯体、老的街巷肌理中。在设计构思初期应有“文化介入”, 这种媒介就是秦淮文化人, 特别是“老人”, 避免灯下黑。

4. 重视文化跟进、管理跟进

目前已建成的群落, 有的是公园景点, 尚未有具体管理运营项目, 致使部分建筑未发挥作用。老城南复建中, 应考虑文化和管理的跟进。要适时培养一批文化素质好、可塑性强的青年人才, 对他们进行传统秦淮文化、历史文化专业培训, 使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植入老城南地区的项目中。当前青少年缺少传统文化教育, 缺少视觉体验。“数典忘祖”几成现实。老城南地区古建复兴, 就是要让青少年在这里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让他们将书本上和传说中的历史知识, 与置身其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其关键除载体建筑外, 就是文化传播者和设施, 及相对应的管理者。

5. 交通网线设置要科学

要最大化发挥秦淮文化历史景区景点功能, 交通网络设置和构成极为重要。要连点成线、左右“逢源”, 让旅客便利地到达选定景点, 并能自由地移动、转点。设计上无论水上还是陆地交通应让游客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6. 加强沿河景观和绿化的互动

纵观秦淮两岸的沿河景观, 除夫子庙核心景区外, 大多数沿河建筑立面没有亲水性, 景观性不强, 更没有互动性设施。大多只重视了沿街的设计, 对“秦淮”这个最能摄人情怀的水景却置若罔顾, 以至于沿河两岸的景观平淡无奇;客人在船上不能与岸上表演、商业需求等多重互动, 都是缺失文化传承的表现。清初文人张荣在《望江南·秦淮月》一词中, 开头几句便是当年沿河岸景的描绘“江南月, 第一在秦淮, 沿河直从天上泻, 歌声浑似碧空来, 随处好擎杯”。他描写了两岸茶坊酒肆比邻, 灯光闪烁, 倒映河中, 蜿蜒与远处天空中的星光、月光相接, 状如自天上倾泻而下一般。而客人、商人的诗歌酬唱, 叫卖应答声此起彼伏, 浑厚高亢, 由近而远, 好似碧空中飘落一般, 到处都是店家, 都是欢乐的人群, 人们随时都可举杯邀明月。新复建的设计者看到这段描写, 是会有一番思索的。倘若有本土文化人的参与设计, 将能产生更好的互动互补作用;忽视绿化景观。沿河两岸缺乏点睛的树, 没有多少绿意。古时的秦淮烟柳是非常一景, 种植一些耐活力强、树冠大的树种, 与建筑相得益彰, 让景点活起来会更有生气。

7. 引进优质的文化项目、文化人

全国各地高层次景区都有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与文化名人入驻。文化人不一定买得起房子, 但我们可以无偿提供, “有偿”使用。有了文化艺术品牌的入驻, 景点就有了灵魂, 名气就会不胫而走。文化的力量和驱动力是无穷的, 在文化影响下, 经济一定能腾飞。特别是外出旅游的人, 文化艺术的诱惑力是巨大的。无论心向往之或抱着朝圣心态、探幽发徽, 都能吸引他们循着历史的踪迹, 来秦淮一窥究竟。

四、老城南改造保护的几点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尽快成立夫子庙—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明确管委会级别职权、机构职能、人员配备。加强各项目的组织协调, 使管委会向上承接市级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与市级建设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向下负责监督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配合做好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并负责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应积极争取将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整体纳入市级项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2. 完善城市规划整体设计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 要对老城南地区进行整体谋划,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错位发展, 避免功能定位同质化。要细化现有工程规划, 进一步完善配套规划。项目建设要严格按规划实施,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保持老城南地区风貌完整和历史延续, 对7.2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全覆盖, 达到“文脉相连, 水脉相通, 动脉相达”效果。从文化脉络上强化区域内的统一, 从水系沟通上完成内外河的连通, 从交通动线上实现节点间的畅达。文化是灵魂、水系是经络、交通是骨架、项目是主体, 共同构成立体的、完备的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各功能片区做到游线互通、生态互融、业态互补, 避免单一运作、封闭运营、片面追求就地平衡。重点把握好:一是业态错位与衔接过渡。做好升州路南北部分的协调, 注重内秦淮河西五华里的过渡;内外秦淮河水系及游览线路的沟通;门东与夫子庙景区的衔接, 做好箍桶巷北段的风貌过渡和长乐路交通组织, 门东与夫子庙的业态错位;门西与南捕厅、仓巷的对接, 注重产业的规划定位;门内与门外的协同, 做好文化和业态的互补;城墙与水系的共融, 把握和利用好两者的生态现状;内秦淮河与门西、胡家花园的连接, 做好方案设计、景观协调。二是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要从民生需求出发, 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防灾等配套设施, 地下空间、地面水系等规划设计, 应围绕旅游要素, 做好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规划, 解决大型旅游客车停车难等问题。

3.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要通过历史文化保护, 进一步恢复老城肌理、挖掘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区域内涵。做到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 现代城市时尚与老城传统风貌相结合, 文化发展与商业发展相结合。应邀请专家科学论证, 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目标。要保护老城建筑风貌, 也要注重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的保护, 避免短期行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要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功能转换紧密结合起来, 依托历史建筑的物质躯壳, 加入现代生活的内容, 注重植入旅游、商业功能, 使使用价值得到延续, 为旅游、文化、创意、商贸、商务等都市产业发展提供富有独特魅力的发展空间和载体。要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加强公用事业等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做到质量优良、效益双赢、文保达标。

4. 强化法制保障的作用

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依法推进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要对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专项立法, 进一步用法律法规规范老城南规划、建设和管理, 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5. 社会各界鼎力支持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目前老城南板块的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这类项目涉及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资金回报周期长, 投融资压力巨大。要借鉴国内外老城保护经验,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例如, 福建省福州市政府投资45亿元保护修复了三坊七巷。每年安排城建资金用于老城南地区道路拓宽、绿地广场建设, 降低公建配套成本。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享受市级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要设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 吸纳社会资金保护老城南历史文化。二是拓宽扶持途径。借鉴杭州、西安等地的做法, 按“以地补文”、“以项目补保护”的思路, 以土地捆绑平衡资金缺口的方式, 在新区或高强度开发区域, 以一定规模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专项用于老城保护的资金缺口, 或通过适当提高容积率、减免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办法, 增加对老城保护的投入。积极探索老城保护新思路, 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建设的局面。即建设—转让—经营, 是BOT演变的一种运作方式, 有利于减轻项目的资金压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老城保护项目涉及征收拆迁和规划建设,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不同的视角和对老城保护不同的认识, 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片面舆论容易误导群众, 给项目实施带来了阻碍。希望媒体、专家理解老城保护的复杂性;秦淮区政府要加大沟通, 引导舆论为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建设凝聚正能量。

摘要:根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增强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实效的若干意见》要求, 秦淮区三组对老城南改造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收集了老城南改造保护相关资料, 实地视察了门东地区、越城天地、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项目改造情况, 召开了政府分管部门、有关企业及街道等十余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座谈会, 安排相关负责人列席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听取了区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并组织代表多次开展专题交流和讨论, 最终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3

随着年代的推进与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随之形成老、旧的街区、小区,也是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的缩影,所以必须实行改造,这种改造相对来说投资要高一些。

改造效果

通过旧城区改造,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第一,街区的改造促进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了人均生活环境、公用配套设施、绿化品味的提高与带有秦皇岛特色的文化主题设施(如:以秦皇求仙为主题的文化墙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小品)第三,城市环境、文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成效。

一、财政预算投资

我市财政部门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在预算安排时体现了财政支持城市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对每年政府谋划城市改造建设资金作了重点安排,主要投入市级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自我参与的这2年来,财政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亿元(街景整治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其投资方向主要涉及河北大街、秦皇大街主要段的外立面粉刷、整形、部分破旧路面重新硬化,总投资。。。、2010年对海港区内的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焕然一新的改造,2011年我们对其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增扩至37个,并在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求2个月内全部完工,力争10月底全部完成。与此同时却撬动了近。。个亿的项目资金总投入。财政资金对于城市建设的启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财政投入了必要的启动资金(是否专款专用),二、几点启示与思考

我市城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在政府资金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拓展思路,打破常规,把城建项目及公用设施推向市场,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启示

一、市场经济下必须转变财政职能发挥的方式,城市公共设施旧貌换新颜的改造,实行范围合理、方式对路、力度适当的介入,把对公共产品投资的合理性、适度性和有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用百姓花1分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百姓效益最大化。

启示

二、按照传统观念,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属于政府范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城市建设单纯依靠财政全额投资的方式恐怕已举步维艰,城市建设市场化成为必然选择。要打碎制约城市建设的资金瓶颈,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就必须转变一直以来政府完全负责、财政单一出资、无偿使用的旧有模式,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是否可采用政府、社会多渠道、多元化的筹措融资资金,树立“有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思想。2010年海港区文化路牌匾、门头改造是。。围绕融资筹资这个关键问题,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城建资金运作体系。个人认为思路决定出路,观念的更新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回报。

启示

三、城市建设必须确立城市特色,明确城市定位

现代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秦皇岛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天津220公里,要想在这一特殊区域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造良好的中心城市平台,增强吸引

力,提升竞争力。基于此,按照差异化思维,我们不与北京天津比楼高车多,而是比环境的优雅清新,比交通的畅通,比树多、比草绿、比花红。以此作为卖点,力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城市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经过我区不断努力,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上级领导和部门广泛讨论,明确了城区的定位,按照旅游加文化加生态“城区即园区,园区即景区”同时打造一街一品、一街一景。。;努力把我区建成“宜居宜游。。的城市”。都市休闲旅游正在兴起,围绕这一目标和定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2011年10月11日,发改局张勇局长的授课中了解到,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力争“十二五”推进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突破性进展;沿海地区中实现率先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注重统筹生态,人民幸福指数明天提高。同时,我们注意跳出城建抓城建,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活动为契机,整合现有各类资源,促进了城市发展硬环境与软环境、推进城市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动。

思考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4

   制发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4-12-25

号:青政发〔2014〕34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17日

青岛市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等主城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棚户区改造应按照先危后旧、先急后缓的原则,依法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并给予被征收人公平补偿。

第四条 市城乡建设委负责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征收办)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区政府负责辖区内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区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区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实施房屋征收与补偿,并签订委托合同。辖区内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应积极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工作。

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城市管理、审计、文物、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互相配合,确保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应成立居民监督协调委员会,参与和监督房屋征收补偿工作。

区房屋征收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在征收范围内公布调查登记结果。

第六条 区政府应当组织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城市管理、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改造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和用途不清的房屋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并出具意见。

第七条 区政府将经充分论证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征收办审查后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征求意见修改的情况应当及时公布。

第八条 区政府应当于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满后7日内,编制棚户区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市征收办备案。

第九条 房地产评估机构开展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评估工作时,应当接受市房屋征收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技术指导。征收评估实行“一户一评”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成本,应当由区房屋征收部门从房屋征收成本测算评估机构备选库中按序委托评估机构进行测算,房屋征收成本测算报告须经市房屋征收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

第十条 市征收办对区政府提报的房屋征收决定材料进行审查备案后,由区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并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区政府及区房屋征收部门负责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一条 棚户区改造的房屋征收补偿可以采用货币补偿方式,也可以采用房屋补偿方式,由被征收人自行选择补偿方式。

第十二条 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积,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私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二)公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权证或者计租表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三)无房屋所有权证和计租表,但持有合法建设手续的房屋和计租表上只载明使用面积的公有房屋,其建筑面积以批准建设文件载明的房屋建筑面积为准,或者以具有资质的房地产测绘机构实测的建筑面积为准。

第十三条 被征收住宅房屋的应补偿面积,按如下规定执行:

(一)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给予补偿,其中被征收房屋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按照25平方米计算;

(二)增加10平方米住房改善面积;

(三)被征收房屋面积与增加的住房改善面积之和不足45平方米的,按照45平方米补偿,差额部分按照征收区域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百分之五十支付房款;

(四)补偿房屋的公摊面积单独计入应补偿面积。

第十四条 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以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计算的应补偿面积,按照征收区域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结算货币补偿金。其中,第十三条第四款的补偿房屋公摊面积,按照该条第一款至第三款的应补偿面积之和乘以公摊面积比例计算。

前款规定的公摊面积比例,征收区域用于住宅房屋建设的,按照该住宅房屋建设项目的平均公摊面积比例计算;征收区域用于其他工程建设的,按照百分之二十三计算。

本条所称公摊面积比例,是指建筑物公用建筑面积占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第十五条 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选择异地房屋补偿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政府应当从社会上选订不少于应补偿面积且与被征收房屋价值相当的房屋供被征收人选择,补偿房屋价款和货币补偿金存在差价的,双方应结清差价款。

第十六条 征收非住宅房屋,区政府可实行货币补偿,或选订与货币补偿金价款相当的非住宅房屋供被征收人选择。其中,征收国有直管非住宅房屋的,经与被征收人和公房承租人协商同意后,可实行异地房屋补偿或货币补偿。

第十七条 征收从事经营活动的住宅房屋,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被征收人或公房承租人可选择参照非住宅房屋相关规定进行货币补偿,也可选择按照住宅房屋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一)房屋坐落于沿街底层且用于商业或服务业用房的;

(二)取得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证一年以上,并有纳税记录;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营业执照或税务登记证载明的营业地点一致。

对选择按照住宅房屋补偿的,房屋征收部门应按照货币补偿方式的有关规定发放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金。

第十八条 征收权属证书注销的析产分户房屋,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分户前的证载产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就房屋补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明确征收房屋应补偿权利人的,房屋征收部门应按照房屋征收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应补偿权利人予以补偿,并支付搬迁补助费、临时过渡补助费和奖励费等费用;

(二)分户前的证载产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就房屋补偿事宜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区政府应以原房屋建筑面积,按照房屋征收相关法规政策和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并将补偿房屋的产权和补偿资金予以提存;

(三)房屋征收部门与应补偿权利人结清补偿房屋差价款后,房屋征收部门应为应补偿权利人出具相关补偿房屋登记材料,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按照房屋登记有关规定依法办理补偿房屋权属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 被征收房屋土地权属面积已经确权并能够独立使用且大于房屋占地面积的,征收评估时应当将多出部分的土地使用权价值纳入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予以说明;土地权属证书未载明土地权属面积或房屋权属证书未载明房屋占地面积的,不应纳入评估。

评估多出的土地使用权价值时,房屋征收评估机构应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参照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取得方式等因素,采用适宜的估价方法进行评估,并负责做好咨询答复和解释工作。

第二十条 征收的国有直管住宅房屋内住有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原则上以承租表上载明的承租人作为被征收人实施补偿,但其他同住户有常住户口且实际缴纳房租并经市或区房屋管理部门确认后可按公有房屋承租人进行补偿。

第二十一条 征收落实私房政策房屋,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后,对房屋的所有权人按照私有房屋进行征收补偿,对现住房屋使用人的征收补偿参照公有住房的征收补偿政策及房屋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被征收人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方式取得产权的房屋,其对产权证上载明的建筑面积有异议的,可向原测绘单位申请进行复查;原测绘单位已经注销的,由房屋所在区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测绘复查结果由房屋所在区房屋管理部门初审确认后,报青岛市房地产登记中心复核备案。房屋征收部门可按照青岛市房地产登记中心复核备案的面积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与被征收人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应包括房屋征收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补偿房屋的地点、面积和价格、搬迁费、临时过渡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

征收补偿协议订立后,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的,按照《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被征收人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时,应当同时提交被征收房屋的房地产权注销登记书面申请、权属证件和身份证明材料,并将注销申请材料及时送达房地产登记机构。对于符合注销登记条件的,房地产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登记材料之日起30日内办结房地产权注销登记手续;不符合注销登记条件的不予登记,并退回申请材料。

第二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未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区房屋征收部门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通知》(青政发〔2013〕16号)有关规定,发放搬迁补助费、临时过渡补助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金等费用。

第二十七条 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或公房承租人在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期限内选择异地房屋补偿并签订补偿协议的,给予每产权户或公房承租户6万元的奖励,逾期签订补偿协议的,不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 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或公房承租人选择货币补偿的,给予被征收房屋货币补偿金5%的奖励,不足6万元的按6万元计算。

第二十九条 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搬迁腾房的,给予每产权户或公房承租户1万元的速迁奖励;逾期搬迁的,不予奖励。

第三十条 拆除违法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不予补偿,由当事人在限期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区政府依法组织拆除。

第三十一条 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主城区内其他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参照本办法执行。

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与补偿,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5

魏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魏都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为了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区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区形象,我区围绕城区规划建管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基本情况

魏都区是许昌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昌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许昌解放后设立许昌市,1986年实行市带县体制,原许昌地区改市,原许昌市更名为魏都区。全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辖1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民营科技园区管委会,82个社区居委会。魏都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2010年分别设立了区城建重点项目及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和区城管局。自此,城区建设和管理纳入魏都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大视野”。经过三年时间不断地建设和发展,魏都区城区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健全的建设与管理体系,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责任实。近年来,我区将城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与环境、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的思路,统一安排部署,科学制定规划,严格建设管理。如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城区建设上,由区委统一领导,统筹调度全区县级领导干部,实行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分包,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脱离单位深入前线,重点抓项目建设,保证了每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注重城市建设品位的提升。魏都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能够立足区情,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土地运作、政府贴息等措施,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注重做好城区景观和城区形象塑造的同时,不断完善交通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服务功能;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达8亿元,新建和改造小街小巷道路20余条,建造各类民生工程10余项,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建立健全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机制。在城市管理上,实行了建管分离,保证了城市管理有人管、有人抓。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以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彻底根治脏、乱、差为突破口,采取区级领导包抓环境卫生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全部得到落实,部门、单位、保洁员工作责任落实,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卫成果显著。

(四)重视城管队伍建设。搞好城市管理,关键是要有一支好队伍。自2010年6月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亮点”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注重外树队伍形象,内强队员素质,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城管执法队伍。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成为束缚城区建设和管理的瓶颈。由于资金筹措方法单一,过分依赖市、区财政,没有真正引入社会资金来搞城区建设,融资渠道不宽,导致资金不足、缺口大,使部分项目无法实施。

二是城区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人头经费过大,公共卫生设施破坏严重,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配备不足。

三是城区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铁西区作为老城区,街道狭窄,住宅区高度集中,缺乏农副产品临时便民点、缺乏停车场地,已成为制约城区管理的一大

难题。同时,主次干道垃圾桶及环卫工人保洁车辆严重缺乏也导致保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几点建议

(一)要树立精品意识,抓好城区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要用精品意识建设城区,用现代意识经营城区。当前要着力抓好三大建设。一是着力抓好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重点打通灞陵路、延安路等断头路;推进辖区道路微循环改造,完善周边的配套功能,以方便百姓出行,服务群众为目的,全面修复破损道路,完善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精装修工程,打造天宝路、许继大道、五一路等3条城市管理亮点路;实施“净化工程”,打造天宝路、许继大道、帝豪路和灞陵路等4条清扫保洁示范路。三是构建与“生态宜居城市”相匹配的都市绿地系统,逐步开展主次干道绿化升级改造,提高群众满意率与参与率,“十二五”期间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二)打造精品、监管并重。在城区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本着对城区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切实成为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牢固树立建管并重并举的理念。借鉴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在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大养护力度,改变市政设施建设中“重建轻养”的现状。

(三)不断强化社会自我管理能力。一是坚持综合治理与各司其职相结合。对一些城区管理的难点顽症,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四统一”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能动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强力执法,攻难克艰。二是进一步畅通与市民间的信息渠道。采用设立群众投诉热线,落实便民服务措施等多种方法,广纳群言,让群众有难可以提,有苦可以诉。四是专业队伍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积极整合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全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广大市民的聪明才智。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各司其职,各显其能,互为补充的新型城管运作机制。积极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制

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区管理,重点是抓好“门前三包”管理制度的落实,逐步建立以法律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群众自我管理为基础的新的城管工作体系。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6

城市的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分为直排式、截流式。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管理力度的加强, GB 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 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1]。笔者对宁德市城区排水体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了一些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路。

1 宁德市城区排水工程的现状与问题

宁德市地处闽东北, 中心城区靠山面海, 流经城区的溪流多达13条, 面积约15.5 km2, 人口约25万人, 年均降雨量约2 000 mm。城区既有溪流密布的山区地形又有低洼平坦的海滨平原地形, 给城区防洪排涝和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近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 许多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区内河, 河道成为纳污水体。经检测, 部分内河水质指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Ⅳ类标准。内河污染影响了城市水环境和市民生产生活, 终将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宁德市已经建成污水配套管网62 km, 4万t/d的贵岐山污水处理厂也已投入运营。现阶段正在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城市水环境。

2 老城区排水体制存在的问题

老城区现有道路下排水管渠少且设计标准低, 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近年来, 老城区部分路段或河道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或合流制截污改造, 但因资金有限, 改造范围较小, 未能系统地彻底地理顺排水系统, 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老城区雨水设施不完善

1) 由于东区的开发建设, 提高了原有围垦区地面, 使得位于老城区内三元社区、芦坪社区、曲尺塘等六处居民区形成了低洼易涝区, 居民区地坪低于周边道路, 每逢大雨, 河水倒灌, 内涝严重[2]。

2) 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 内河两岸均被两侧居民房屋建设侵占, 加之河床垃圾和淤泥堆积, 导致河道行洪断面变小、行洪不畅的情况。

3) 街巷排水沟渠少, 雨水顺地表漫流, 形成水浸街现象, 大部分排水管道没有定期维护管理, 管道堵塞、积淤严重。

2.2 老城区污水设施不配套

1) 市政污水管网未能形成完整的污水管网系统。城区内鹤峰路、蕉城南北路、宁川路等南北走向的道路被多条东西走向的溪河阻断, 又因溪河狭窄无法铺设截污管道, 造成污水直排内河;闽东中路、鹤鸣路等部分道路因拆迁问题成为断头路, 污水管到此中断;灵秀山庄、三盛海德等城区近郊开发的住宅小区, 小区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未配套。

2) 内河两岸截污难度大, 截污效果不理想。已经竣工的小东门溪和南祭溪截污工程, 因其设施简陋, 容易产生污水外泄及河水内渗, 导致污水进厂浓度偏低, 同时部分河床的积淤也影响了污水管道的维护。除上述两条内河外, 其余十一条内河, 因河道过水断面小均未能实现截污, 污染依然存在。

3) 三元社区等六大低洼地和古溪村、塔山村等城中村的排水设施薄弱, 污水仍以合流制直排内河, 未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4) 街巷污水管网不够完善。因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未配套, 街巷内污水仍以合流制直排内河, 未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2.3 老城区排水体制混乱

1) 老城区排水专项规划严重滞后。因缺乏规划指导, 容易出现各设计单位各自为阵, 导致雨污管道因流向、管径、标高衔接不上, 无法形成完整的雨污排水系统。

2) 居住小区雨污合流制居多、混接情况普遍。建于2000年前的居民小区室外排水管道均为雨污合流制;闽东大广场、名仕苑、金甸名苑等小区虽然在小区内实现了雨污分流, 但在接入市政排水管时雨污混接情况普遍[3]。

3) 市政道路合流制和分流制交替存在。现有蕉城路等八条主干道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但署前路等九条道路仍为雨污合流。两种排水体制的道路相接, 就会出现以下情况:a.合流管道接入雨水管道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b.合流管道接入污水管道, 管径不足造成雨天检查井“冒水”现象。

3 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国家现行排水许可法律规定涉及环保、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行政管理权交叉协调问题操作性较差。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城市已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地方法规或管理办法, 并开始实行排水许可制度。宁德市至今未制定具体的排水管理办法, 也未实行排水许可制度。

2) 市政各专业管线各自为政, 缺乏统筹安排。雨污水管由于资金问题, 往往建设大多滞后于其他公用市政管线的建设。建设的不同步给雨污分流改造带来了难度, 不仅要重新开挖路面, 还需对已建管线采取施工保护, 大大增加了工程费用。

3) 排水设施维护工作不尽如人意, 主要存在经费少、管理力量不足、设备老旧等问题。另外, 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 负责具体维管工作的企业无法对违章排污、破坏排水设施的违法行为采取有效的措施。

4) 早期建设的许多住宅项目和工业项目, 因当时污水厂和市政污水管道未配套, 采取了生化处理或环保预验收等方式。现在条件具备了, 业主并没有主动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

5) 雨水检查井及雨水口成了纳污井。部分沿街店面私自将污水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大排挡、菜市场常常往雨水口倾倒污水;部分环卫工人也将垃圾扫入雨水口。这些都导致了初期雨水脏臭, 增大了管道堵塞的概率。

4 老城区排水事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关于老城区排水体制改造与排水专项规划的建议

1) 老城区具有街道狭窄, 地下管线密集, 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高, 施工难度大、阻力大、成本高的特点。因此, 老城区排水体制的改造对策是:城区市政道路先实行雨污分流改造, 使市政道路上的雨、污管道能够形成既完善又独立的排水体系;对狭窄的街巷、旧居民区、城中村则实行分步改造, 近期疏通和清淤, 在排水末端进行截污改造, 远期结合道路或小区改造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2) 老城区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迫在眉睫, 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尽量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不具备条件的采取合流截污方法收集污水。规划编制重点难点为三个方面:将合流制逐步改为雨污分流制, 着重解决地势低洼、被溪流隔断等路段污水出路问题;对流经城区的十三条溪流进行规划, 着重考虑沿河两侧截污管道的规划设计, 合理确定河道宽度及河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对地势低洼区域, 应考虑用提高规划地面标高或者设置提升泵站的方式, 解决低洼区域污水的出路问题。

4.2 关于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要点

1) 老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 科学、合理利用现状合流管道是个技术难点, 有两种方案:

a.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集、雨污混流普遍的区域的市政道路, 尽量利用原有合流管道作为污水管道。同时新建一套雨水管道, 将接入合流管道的雨水支管改造接入新建雨水管道[4]。

b.在雨污混流较少, 原有合流管管径和标高均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利用原管道作为雨水管道。同时新建污水管, 将接入合流管道的污水支管改接入新建污水管道。

2) 不同的排水体制的衔接问题。

由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集,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施工难度大、干扰多, 只能是分时段、分片区、分路段, 逐步开展改造施工。改造过程中, 两段道路的排水系统的接驳处要妥善处理, 应把握好几点原则:上下游同样都是分流制的系统, 则雨污管道相应对接;合流制接入下游分流制的, 则两者之间须设截流井加以截流;分流制接入下游合流制的, 则暂时合并接入合流管, 但在合流管的末端须设截流井加以截流, 有待将来改造。

3) 对沿街餐饮业等商铺排水的改造。

城区中现有餐饮店铺的厨房污水直接排入周边合流管道或雨水管道。在对排水系统改造时, 应结合餐饮店铺的分布, 增设一定数量的隔油池, 将含油污水初步处理后再接入城市污水管。

4.3 关于排水行政管理方面的建议

1) 尽快制定《宁德市排水管理办法》和《宁德市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尽快开始执行排水许可制度。成立专门的排水管理机构, 负责办理排水许可审批手续, 负责对违章排污、破坏排水设施的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2) 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严格执行《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要求“建筑物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阳台排水严禁与屋面雨水管道系统混接, 住宅阳台必须设置独立的洗涤污水立管排至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严禁与城市雨水管道系统混接。”新建小区应严格按照分流制规划和建设[5]。3) 逐步取消生化池或者化粪池, 并且务必保证公厕及垃圾转运站等高浓度污水能接入市政污水管道, 以提高污水的进厂浓度。4) 主管部门应统筹各市政管线的改造建设, 协调各专业管线同步组织实施建设, 为雨污分流改造创造良好环境, 避免重复建设。5) 城管、环卫部门应加强对市政检查井及雨水口的管理。避免摊贩、环卫工人往雨水口倾倒污水和垃圾。

5 结语

城市排水体制的改造是一个技术复杂、耗资巨大、周期长的过程, 必须以城市水环境优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现状排水体系为基础, 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准绳, 以最大限度提高污水收集率为目标, 分步分阶段实施。

摘要:通过宁德市老城区现状排水体制的调查, 总结出系统不健全、排水体制混乱、雨污混接、维护管理滞后等问题, 对城市老城区排水事业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以供城市排水管理者和设计同行参考。

关键词:老城区,排水体制,现状,改造

参考文献

[1]GB 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S].

[2]宁德市蕉城区水利局.宁德市中心城区低洼易涝居民区调查报告[R].2012.

[3]宁德市城投公司.关于宁德市住宅小区雨污管线及设施普查情况的报告[R].2012.

[4]林家森.大城市老城区排水体制调查研究及改造对策[J].中国市政工程, 2005 (2) :43-45.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7

高二12班“精英”研究性学习小组

成员:组长:李静

组员:史艳伟、闫梦、张彩莹

指导教师:沈春雨

活动开展:确定活动主题、开题报告08。04。30

小组分工:总负责:李静;实施考察:李静、史艳伟(文字记录)、闫梦(拍摄图片)、张彩莹(联系景区及安排交通工具);分析:全体小组成员;调查报告总结:李静

实施考察:08。05。01------07

分析并总结:08。05。08-----10

活动目的:

为了了解我市的名胜古迹现状,改善我市的旅游环境,小组成员进行了这次调查活动,同时也为了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活动感受: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使我们对当地的名胜古迹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市区的旅游业发展做一份贡献。同时,通过参与活动,也使我们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指导教师意见:

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实地考察了我市区的名胜古迹现状,并深入地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她们锻炼了能力,增进了合作意识,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考察计划的制定、实施,到分析、总结,都是她们自己独立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学生有较强独立意识。活动开展的有条不紊,是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不足之处也是有的,如,她们的建议略有肤浅,毕竟她们的知识、阅历还比较少,只能从中学生的视野看问题。

关于亳州谯城区名胜古迹现状的调查报告

亳州------这颗涡河之畔的璀璨明珠,位于安徽西北部,是华佗、曹操、老子等人的故乡。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

五千年辉煌历史给亳州城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4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区西北,临涡河,戏文遍布,彩绘艳丽,戏楼、鼓楼铺衬,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一绝,其建筑巧夺天工,令参观者叹为观止(见图1)。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古运兵道,位于亳州城中央,其地下通道纵横交错,互相连通,堪称古代军事上的奇迹。其他名胜古迹诸如:华佗演绎“五禽戏”的地方------华祖庵,全国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宫,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薛阁塔,祭祀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地方-------道德中宫,等等。

为了了解我们当地的名胜古迹保存与开发状况,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花了近一周时间,对本城区的部分名胜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以前相比,这些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开发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如,五禽戏的开发,就是今年亳州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和导师的指导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名胜古迹景区存在的问题

1、景区环境卫生条件差

景区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整体形象,而对于亳州城区的名胜古迹来说,环境卫生情况并不容乐观,一些景点垃圾乱扔,如:花戏楼院内有一池塘,塘内漂浮着塑料袋等杂物,臭味难闻(见图2)。又如,三国揽胜宫景区内,大殿后面垃圾成堆,苍蝇乱飞(见图3),此外,粪便到处可见,杂草丛生,碎砖烂瓦满地狼籍。试想,假如您是一位游客,您愿意到这样的环境中来完成您惬意的旅游吗?!

2、名胜古迹基础设施不健全

景区的开发离不开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否则景区的开发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地的名胜古迹来说,基础设施不健全是普遍现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著名景点,缺乏游客临时休息的地方、方便的垃圾箱及游客休闲餐饮区等等,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景区具备了这些条件,但是垃圾箱、座椅等设施严重遭到破坏,餐饮区脏乱状况令人堪忧。

3、部分名胜古迹破坏严重

名胜古迹的保护是我们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亳州的名胜古迹现状却令人堪忧。请看几个画面:剥落的墙壁,饱经多年的风霜,呈现在游客面前(见图4);游客在古迹上玩耍走动,彰显着人们的素质问题(见图5)。还有,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花戏楼,风吹雨打,至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了,应重点保护当是,而政府却在其西面涡河上架了一座桥(大地桥),开通了明清街道,大型车辆从这条路通过,巨大的震荡给花戏楼带来了致命的破坏,目前景区的工作人员已发现部分建筑发生破裂。名胜古迹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4、景区安全措施不到位

景区的安全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它牵涉到游客的安全和景区文物的保护。但我们在考察中却发现,当地一些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有关部门领导的安全意识淡薄。请看这幅画面:锈蚀的电表箱,错综复杂的电线纠缠在一起,暴露在空气中(见图6),这是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拍摄到的图片。不仅如此,其

他安全隐患也都存在着,如:高高的假山和深水湖等危险地带未设警示标志或护栏,或警示标志模糊不清、表述不明。安全工作刻不容缓。

5、对景区开发力度不够

我市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景点则屈指可数,即使有些地方被开发出来,却也未被充分利用。如,城区东南的薛阁塔,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塔之上顶八角飞檐,为亳州镇城之塔,但现在文化部门却未能加以保护和开发,实为可惜。还有江宁会馆,是南京商人在亳州兴建的集商贸、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明代建筑,现为民俗博物馆馆址,开发利用情况不尽人意,再加上该景区前面的崎岖小路,就连当地市民也少有人知晓。再有,市南郊的曹四孤堆,既有古老的厚重大气,又有“龙脉结穴”的帝王灵气,是中外考古学家所注目的曹操家族墓群,但其开发利用情况更是差强人意,仅仅作为四个土堆而存在,谁能赋予它们应有的考古和旅游价值?!

6、景区交通不畅问题

旅游景区少不了相应交通设施,便捷的交通工具和直接的交通线路,方便游客的参观,但我们考察发现,当地不少名胜古迹周围的交通状况令人不满意,如,去花戏楼的路,只有西面交通宽敞,而东面的路却狭窄,常发生拥堵现象;又如,前面提到的江宁会馆,景区前面是一条狭窄的泥泞小路,车辆根本无法入内,这样的交通环境哪能吸引来外地的游客呢?!再如:古朴典雅的华祖庵,是神医华佗生活过的地方,中国社科院院长郭沫若亲题馆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其外部交通设施不是令人满意,一条狭窄的水泥泥路,两边停放着各种车辆,不利于外地旅游车辆的出入。我们当地大部分名胜古迹景区缺少旅游专线,不利于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有时找半天都找不到景区位置。所以,景区交通问题也是制约景区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小组成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建议:

1、针对名胜古迹内的环境卫生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在景区内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知识,提高游客的自觉意识;必要时可以采取罚款规定。另外,景区内的保洁工作人员应加大卫生打扫力度,尽职尽责,严禁垃圾乱倾倒。

2、对于名胜古迹景区基础设施不健全问题。小组成员认为,首先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对不完善的设施进行修缮。如果政府资金不足,可以适当考虑让企业参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3、对于景区设施破坏严重问题。小组认为,首先由景区负责人将已破坏的设施修建好,然后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对破坏文物、名胜古迹的相关规定,对于那些破坏行为予以制裁。对于景区内自然破损的地方,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及时修补。

4、对于名胜古迹内的安全问题。小组认为,在危险地带设立护栏或安全警示标志,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迅速消除安全隐患。

5、对于景区开发力度不到位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如果资金紧张,可以考虑企业参与开发的方式,政企合作,各得其所。

6、对于景区的交通问题。小组成员认为,“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景区的交通状况。以便捷的交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另外,政府可以考虑为景区开辟交通专线,为外地游客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 篇8

从简陋的洞穴到高楼大厦,从“飘零”到“安居”,从村庄到城市,从原始到文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居住环境的变迁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发展!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集中体现政府的综合实力、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区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让城区靓丽起来”,是基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构建现代化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和求实务实工作作风,是实现“富民强区”宏伟目标的必经之路。

一、靓丽城区的重要性

靓丽城区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人居环境的改善关系百姓的福祉与安居,与每一个群众休戚相关。古人讲求“天人合一”,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虽然是古人朴素的环境观,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已经由来以久。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贯穿人本理念,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全区548平方公里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区生态建设的好坏、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每一个辖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因此,应该以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居民的价值取向,努力建设靓丽城区,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靓丽城区是发展经济社会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城区面貌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张名片。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环境是一种优势,一种资源。环境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有吸引力的磁场。环境是最大的品牌,环境是最大的生产力。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清新靓丽的城区环境,是推进实施好“三产立区”战略的基础。一个生态环境清新、市容市貌洁净的城区形象,无疑会进一步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对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反之,没有人愿意在一个生态恶劣、管理无序的环境投资兴业,那样,“三产立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靓丽城区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需要。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向全市提出了“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美丽城市”的总体要求,动员全市各界力量,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提升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化环境治理,打造靓丽的人居空间。“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一个城市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都要附着于生态,生态环境恶劣,任何生活都无法饰之于美好,美丽、宜居也就无从谈起。全市正处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不断加快宜居家园建设步伐,打造靓丽城区。

二、城区环境的现状

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我为主、唱主角”的原则,勇于拼搏,奋发进取,先后实施了会战地区和铁西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成功启动了万达广场和新XX市场建设工程,圆满完成了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区环境质量不断好转,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城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四年来,累计投资80.24亿元,全力推进了会战大街改造、铁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原供应技校改造和德威电脑城扩建等66个城建项目,施工面积290.85万平方米。万达广场和XX市场改造项目成功启动,新城区的商业地位得到巩固。会战和铁西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顺利竣工,老城区的商业聚集功能得到加强,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综合整理力度加大,城区面貌得到改观。坚持以“三城”创建工作为契机,发动全区各级力量,深入开展城区环境整治战役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城区环境持续明显改观。开展了“四化一畅”、“全区净城”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大型战役5次,累计出动人员7万余人次,动用各类机械设备、车辆9000多台次,清理辖区卫生死角4796 个,清理小广告10万多块,取缔占道车辆7523台,清理门前堆货1700多处、20多万吨,清运生活垃圾33.8万吨,辖区26条街路、32个居民区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整治排污企业22家,治理餐饮业户630家,拆迁超标小锅炉141台、燃煤炉灶3502台。开展立面空间美化行动,增设亮化设施521套,亮化楼宇149栋,规范牌匾广告2XX块,完成了萨大路地区临街业户立面装修工程,封堵沿街开门209个,封闭私自开设的路口36处,设置围档围栏8200延长米。

棚户区拆迁力度加大,老城区改造规模空前。坚持把拆迁棚户区作为老城区改造的重要手段,以棚户区拆迁改造和铁路沿线综合治理等大项活动为牵引,逐年加大拆迁投入,逐年扩大拆迁面积,以前所未有的改造规模,换来了老城区环境日异月殊的巨大变化。在对铁东、三环大修厂、百纺等8处棚户区进行整体改造的基础上,又对中八路、勤奋南路和铁西天桥等3处棚户区进行了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共发放补偿款6.43亿元,拆除占压油田管线建筑物79处,29万平方米,拆除产权房屋34.53万平方米,拆除无合法手续房屋88.47万平方米,平整拆迁裸露地97万平方米,恢复油田生产用地315公顷。投资7600多万元,完成绿化植树125.3万株,新建城市绿地264公顷,昔日破旧不堪的城中村如今已被满目葱茏绿色植被所取代。

近年来特别是XX年以来,作为全市的老城区,通过几届领导班子的传承创新和不懈努力,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克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历史欠帐较多、地下制约地上等困难,努力化解城市管理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城市建设、管理等职能严重不够理顺等问题,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守土有责”意识,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推动了城区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为实现“让城区靓丽起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城区靓丽起来的规划设想

指导思想:坚持以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让城区靓丽起来”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原则,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建设集约,交通秩序井然,街区巷道整洁,全面展示中心城区靓丽风采,树立城区靓丽新形象。

实施绿廊带建设工程。以城区重点道路作为城市绿化框架支撑,连接城区各片状绿地,绿化宽度50米以上,形成贯穿城区东西向与南北向的绿色通道。重点实施西一路绿廊带工程、北二路绿廊带工程。

实施生态园建设工程。完成“颐翠园”等生态园的建设工程。

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工程。规划建成2处市级公园,1处 区级公园;在万宝湖南侧,建设全省最大的奥林匹克公园;在陈家大院泡北侧,建设石油开发遗址公园,展现石油城市的开发和发展的轨迹,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在时代广场南侧绿地建设现代雕塑园,设置现代优秀获奖雕塑,与世界石油名人雕塑园相呼应。

完善道路交通体系。以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重点改造“五路一桥”进,“五路”:即中五路、新老中八路、中贾路、勤奋南路、和友谊大街,“一桥”:即儿童公园立交桥;辟建铁西地区、铁东地区停车场。

提高环境卫生环境。利用五年时间,完成辖区所有旱厕改造;增加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区域内建设2座建筑垃圾吸呐场;建设1座生活垃圾场;实行全辖区内的垃圾袋装及封闭清运;辖区内实行保洁市场化运作。

提高城区排水能力。完成区域排水骨干设施规划和建成区内城市排水设施规划。XX年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达到43.7万m3/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依据生活污水就近进入污水处理厂原则,采油三厂地区污水调配到陈家大院泡污水处理厂;火炬地区污水调配到东城区污水处理厂。

提高物业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物业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引导物业管理服务内容由保洁、绿化、公共秩序维护、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修、养护向社区服务的 各个方向延伸。

实施湖泽治理工程。完成萨北湖、东水源湖、陈家大院泡等绿化景观区设置,沿湖开辟滨湖绿带和大型公园绿地及城市广场。创建集休闲、娱乐、假日游为一体的功能区,形成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城区滨水景观区。

实施裸露地治理工程。完成萨大路、萨环西路、萨环东路续建工程、热源街道路绿化工程、力佳广场东侧绿化工程、芳草园绿地整理工程、K157桥头西侧绿化工程、中九路—中十路之间地块绿化工程、公园桥头东侧地块绿化工程、K157桥头西侧绿化工程、老中八路两侧绿化工程、中五路绿化工程。

拆除油田违章建筑植被恢复工程。实施电修大队周边(中608站周边)环境治理、中八路沿线(中71-P46井周边)环境治理、团结路沿线(409转油站周边区域)环境治理、邮局周边(408站1#计量间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勤奋路沿线(中513站周边)环境治理、七矿周边(中512站周边)环境治理、萨环西路沿线(503转油站周边)环境治理、勤奋南路沿线(南一区5号注入站周边)环境治理、中八路沿线(东四污水站周边)环境治理、西下洼区域(中504站周边)环境治理完善、友谊地区居民区周边区域(609站周边)环境治理、五排路沿线(605站及中七联合站周边)环境治理。

四、让城区靓丽起来的保障措施

城市环境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重视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城市管理,才能真正扮靓城区。

完善机制,常抓不懈。一是完善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企业四个层面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街道、社区与城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管理合力。二是构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五位一体”的城区管理新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后置管理向超前管理的转变。三是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城市管理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完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全面细化城市管理及管护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按照“阳光政务”的要求,进一步向社会详细公开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真正做到事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审批、透明处罚,强化行业监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五是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要及时发现、树立、培养典型,对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时表彰、大力弘扬,形成正气。

更新理念、提高标准。要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市品位、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高度,重新认识城市管 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工作标准,加强细节管理,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努力营造市容市貌、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局面。

理顺体制、优化环境。强化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基层地位,下放城市管理职权,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责任网络体系。加大城区基础设施维护费用投入力度,抽调专业人员,组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机构。加大城区管理执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城管执法、公安护法、商贩守法”的执法氛围。

突出重点、标本兼治。要着力巩固会战地区和铁西地区改造成果,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执法力度,美化铁西,扮靓会战大街。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集中开展城市环境、集贸市场、牌匾广告、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城市细部整理,抓好“角落工程”,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全面推进“四化”工程,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全员参与、务求实效。加强地企联合,进一步调动大企业、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执法联合,进一步增强执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动员、鼓励市民作为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营造全民管理、全民监督、治城为民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快城区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全民化、长效化进程,努力推动城区管理提档升级。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健全抢险队伍,确保能够随时应对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情况。探索市场化和法制化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机制,实施刚性的处罚措施,依法严惩重罚小广告等易反弹的城市管理顽疾。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构筑立体化、多层次城管新格局。

提高管理效能。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网格化、数字化、责任化、档案化、精细化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具体、职责明确”的长效管理机制,将辖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市容市貌保洁、树木草坪看管等城市管理相关内容,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点状管理,实施网内包干,工作责任到人。向街道社区延伸城管职能,进一步明晰街道权责,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日常管理检查,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加大整治力度。借“三城”联创之势将城市管理进一步延伸、延展、延续,提升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城市环境“十项”整治工程,从严治理居住区和主要街路环境脏乱差、私搭滥建和占道经营问题,改善城区环境,提升“窗口”形象。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调动大企业、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划分责任区块,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保护、治理、优化”的方针,重点推进植 树、复草、治水、净气、降噪“五大”工程,营造绿树成荫、芳草拥簇、碧水环绕、蓝天映衬的城市生活空间。按照“三年绿化萨尔图”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形成“网格、廊带、条块”相结合的城市林带系统,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

五、几点体会

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确定的“让经济发展起来、城区靓丽起来、社会和谐起来、人民幸福起来”目标,为萨尔图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要实现上述目标,加快富民强区步伐,还必须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坚持“以我为主、唱主角”的原则。XX年的会战地区改造,XX年的铁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今年的萨大路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拆迁,都是以我为主完成的。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萨尔图区要发展,就必须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以我为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我要发展的工作态度,去想事、谋事、干事,才能成事。

必须坚持“地企合作、和谐发展”的原则。我区是富油区,辖区内的油田企业比较多。在看到“地下制约地上”不利因素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油田企业在资产和资金上的优势。利用好这个特殊的生产力,不但能深化地企合作、增进地企团结,还能实现合作双赢、和谐双赢。三年绿化萨尔图活动,如果离开了油田企业的支持,以我们自己的财力完成,那将是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必须坚持“传承发展、勇于创新”的原则。目前,我区在经济发展领域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是几届领导班子不断传承、共同努力的结果。面对发展道路上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除了传承还需要创新。靠创新挑战困难,一切皆有可能。靠创新寻找办法,一切皆有结果。事物千变万化,问题各不相同,唯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是破解难题的最佳途径。

巩固治理成果,扩大整治范围。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下半年要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拓展整治空间,把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推动棚户区改造向纵深发展,积极做好棚户区改造收尾工作的同时,加大拆迁补偿资金的协调力度,争取把油田生产区周边的零散破旧房屋,全部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尽快拆除,消除油田安全隐患,彻底整治辖区环境;推动综合治理向立面拓展,加大牌匾广告精品街路和萨大路立面装修推进力度,争取在8月20日之前,完成会战大街、萨尔图大街、中九路、萨环东路和萨环西路的精品街路设置,以点带面,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开展城区绿化,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的时间,集中开展裸露地绿化,到XX年年底,三年绿化萨尔图。

建立长效机制,扫除管理盲区。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以城管业务部门、街道社区和企业 商家为主,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市容市貌保洁、树木草坪看管等城市管理相关内容,划分若干网格,实行点状管理、实施网内包干、工作责任到人,大到卫生保洁区、主要街路,小到路灯、垃圾箱,都要纳入网格管理,全部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逐一细化到具体人头,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网格到底”;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主动争取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投入运行,切实增强城市管理的超前性和规范性,使城区管理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从突击式走向常态化和经常化;探索推进“档案化”管理,通过逐街逐户的排查摸底,实地丈量和拍照,明确沿街各一、二级责任单位、产权所有人、租赁业户等基本情况,确定五包区域,建立准确、系统、详细的“门前五包”档案,并根据业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无遗漏。

实施环境改造,提升环境质量。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进重点环境改造工程。加强与油田公司的沟通协调,推动中五路地区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筹划石油地质公园项目专家论证会,抬高规划起点,引领项目科学发展;尽快完善二十三中、中宝路、勤奋南路、火车站原职工宿舍改造等5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细友谊大街改造各类基础设施配套设计,与采油一厂 紧密对接,准确掌握地上、地下油水管线的分部情况,形成科学完善的改造方案;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工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切实加大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力度,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上一篇:submit的过去式和用法例句下一篇:高二下学期备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