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读协议书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生就读协议书

随班就读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是先天性高功能自闭,上学需要家人陪读。经过两年的努力,小W同学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融入了班集体。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关键词:自闭;教育;心理

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得很帅气。他妈妈硕士研究生,爸爸大学本科毕业,他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希望。经过和她姥姥的交谈,教师了解到,他是先天性高功能自闭,上学需要家人陪读。

问题描述

他平时眼神不与别人对视,喜欢自言自语,吐字不清晰,语音表述不完整,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经常重复同样的词语。同学们听课或排队做操时,他不能坐端正或立正站好,不断地用一只手画圈。他生活基本能自理,动作不是很协调。课堂上,会因情绪激动而发出尖叫,被老师批评或对自己不满意时会嚎啕大哭。

经过综合分析收集来的信息,笔者对小W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心理分析。自闭儿童有重复刻板动作的行为,而且他们语言交流有障碍,感觉异常。他的家长非常配合工作,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姥姥每天陪读,并负责辅导功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他进步:

一、思想上正确引导,让孩子感受集体温暖

个人是组成集体,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集体的作用不可小看。首先,我在小W不在的时候召开班会,号召学生帮助小W。因为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小W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同学们很喜欢他,更愿意帮助他。但由于自闭症,小W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会拍同学或掐同学,每当他出现这种行为,他姥姥便批评他并让他给同学道歉,同学们都原谅他,很少有同学给他告状。每当他外出排队做操或下楼上课时,他前后的男同学都拉着他,生怕把他落下。老师发小奖品的时候,同学们都让小W先挑选,小W和他的姥姥都非常喜欢这个班集体。

二、多给孩子机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他的成绩还可以,在班里属于中等,由于家长对他要求很严格,听写类的测试他经常取得满分,针对这一点,笔者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发给他奖品,帮助他建立信心,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帮助他练习语音表达,在课堂上多次给他发言的机会,鼓励他说完整话。每当小W成功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就竖起大拇指及时表扬他,帮助他建立信心。下课时,让同学和他多聊天,学习模仿同學说话,然后进一步练习和同学对话,从而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他开始只能说几个重复的词,渐渐地他可以模仿同学说完整的句子了。课堂上,轮到他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虽然他读得很慢,有些字发音不是很清晰,但经过努力,他可以大声朗读课文了。因为他的听写经常全对,借助这个契机,我请全对的同学为大家听写,最初,我让其他同学听写,小W先经过观察;然后,我让一位同学和小W一起给大家听写,一个词读两遍,同学念一个词,小王重复一遍;再后来,我就让他试着独立给大家听写,自己大声朗读词汇。新年联欢会快到了,每个学生都有表演节目的机会,小W也不例外,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他挑战自己的非擅长项目——唱歌,同学们都很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联欢会上,他在同学期待的目光中盛装登台,并大声而且清晰地演唱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唱完后,他礼貌地谢幕,掌声经久不息,这一刻他成功地挑战了自我。

三、严格要求,针对孩子特点个性辅导

小W虽然行动有时不受控制,但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他的功课。我在学习方面对他严格要求。写字时,他的字写得好就及时表扬,写得不工整就要求重写。上课回答问题时,我要求他声音洪亮,如果声音小,我就鼓励他重新回答,直到声音洪亮为止,渐渐地他能够大声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刚开始,他写的作为主题不明确,类似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他单独留下辅导,给他讲解写作文的方法,并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年的练习,他的作文水平进步非常快,能够写清楚一件事了。在一次作文中他写道: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为了我,非常辛苦,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给他们买房子,让他们幸福地生活。

经过两年的努力,小W同学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虽然他说话很慢,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经过两年的训练,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期末选举全面发展奖的时候,大家一致推荐小W,小W的姥姥非常高兴,孩子能有这样大的进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爱心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去爱孩子,关系个体差异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因为感受到了爱,孩子有了信心;因为感受到了爱,孩子有了勇气。只有用心去爱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进步,会实现他们美好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李乐乐.李苗. 中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5,(10)74-98.

[2]韩玉亭.马欣.我国自闭症个案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8,(1)30-35.

[2]肖松蓉.与星星的孩子同行——一个自闭症小学生的教育案例分享[J].科教文汇,2018,(2)中135-136.

作者:井琛

第2篇: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简论

摘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意味看将大学生在高校中的就读环境看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大类,这两类环境各自具有鲜明特征。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在育人方面具有保障、规范、熏陶、指引、凝聚及调适激励等六种重要功能。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管理;就读生态环境

收稿日期:2008-08-17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当前大学生学习环境调查与研究"(FEB070293);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就读环境调查与研究”(06JDB068)

作者简介:谭秀森(1963—),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19世纪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以此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符号”。此后,“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逐步迁移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被人们作为分析人与环境关系的工具。教育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文化现象,也被纳入到文化生态观的研究视野中。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阿什比(E.Ashby)借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学科理论。1976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在物质和精神环境中教育的发展规律。笔者用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试图对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经典问题——环境、教育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内涵、类型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内涵

对环境这一概念的认识,人们最初是从地域和空间的角度来理解的,它往往被看做是对生命或社会发挥作用的诸多物理要素的集合。然而,当前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空间和物理特性的狭小范围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具有包容性,它包含了影响研究对象的所有条件。环境已经从地域性的概念拓展到自然、社会和心理等更广阔的领域,但无论如何拓展,环境实际上是一个以主体的人为中心的,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自我完善的系统。

然而,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生物越是进化它就越是自主,也就越需要从它周围充满生机的生态环境中汲取能量、信息,因而它也更加依赖于所生存的环境。因此,生物是一种双重的存在,它是自主的,也是依附的;它是自我组织的,但也是开放的。这种双重性使得人们认识到了生物与环境问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复杂性。因此,环境的意义已经在“生态”一词中得到了演绎和发展,以生态学的理论理解环境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法国著名思想家莫兰认为,生态意识是:“意识到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自发的)有生命的整体;意识到我们的独立是有依附性的,也就是说意识到我们与生态系统的根本上的关系,这一关系会使我们认识到世界不是一个客体,而人也不是像孤岛一样独立的。

由此我们认识到: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许多复杂混合的变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完整实体,是包括物理环境和所有生物群体的生态系统。一个环境既有空间也有时间,更有鲜活的生命在其中活跃;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一句话,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角色、活动、目标、关系、交往、工具、情境等因素交相辉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高校学生就读环境,意味着将学生在高校的学习活动看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旨在探讨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是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形成的多样化的学生就读环境,主要包括: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高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学生群体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等要素。

基于以上认识,对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可作如下理解和阐释。

第一,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学生不仅仅生活在学校的内部生态环境之中,而且也与校外的环境处于不断的交流之中。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是学校生态环境的子系统,而学校生态环境又成为社会生态环境的子系统。高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校园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并非仅仅指自然环境和物理空问,更是指一个文化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文化的等各种环境要素构成了生动的、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影响。第三,学习环境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纬度,但它并不与学生就读环境完全等同。在一定程度上,就读生态环境包含了学习环境,但除了学习环境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同伴群体、高校各种资源以及高校自身在历史传承中积淀形成的人文精神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等也应该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包含的内容。

总而言之,以生态学的视角考查学生就读环境时,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就成为一个影响学生行为与发展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相互作用、互为依存的整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个体所扮演的角色、追求的目标、开展的活动、与他人养成的关系而完成的。

二、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类型

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广义的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应该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区域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学生个体内部的环境因素即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是狭义的,仅指校内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客观环境,学生的这种就读生态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大类。

1.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物质环境

学生就读的物质环境指:“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和布局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境,是围绕学生的需求的各类物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道路、校园植物以及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家具、运动设施等一切物质所构成的环境,是大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基础。

物质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物态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就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各种物态的大自然以及经过改造的人化的自然风景;校园的物态环境是指学校各类建筑和各种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的道路、桥梁等”。校园的物态环境也可称为实用环境,即学生所能感知的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学习、活动的一切场所和设备,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娱乐设施和体育设施等。时至今日,校园物质环境的内容已扩展得更加宽泛,在时空范围上,已扩展到学习、休憩、娱乐的环境景观;在景

观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环境的再造,从校园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文化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化艺术的灵感顿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高校校园环境景观也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既是生态系统下的能量流、物质流的一个载体,又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源泉,这既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又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物质环境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中具有显露性特征的各个载体的集合,它是以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而表现出的一种环境形态,它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基础。物质环境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外在标志,显示着文化环境建设的水平,它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一定的文化水平,学校特色、历史及教育的价值。

2.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文化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集体心理、校园氛围、校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及相应的校园物质环境等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体”。可以看出,高校文化环境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它倾向于精神层面,它侧重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审美修养、文明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高校文化环境较为典型的形态要素包括校园的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

一般意义上的高校学术环境是指对学术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既包括教师层面的因素,也包括学生层面的因素;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因素。笔者所说的学术环境指的是学生所感受得到的学校对学科、学术以及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批判和分析能力的强调程度,它建立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但更多的是指学校的学术人在学术活动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气质与观念,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艺术能力、分析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人际环境指的是学生所感受得到的与同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内部必然存在着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和建立在这些活动基础上的各种人际关系。在教育中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包括教师、行政办公人员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同伴(同学)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也是教育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不仅能折射出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还影响着教育的进程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具有交流信息、完善个体、互相激励、心理保健、产生群体合力等功能。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增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降低学生的挫折感。与同伴交往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关系或同学关系在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制度环境是指大学内部的管理制度,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如果一个学校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维护教学与生活秩序,那么就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生活行为管理制度、校容校貌管理制度、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等。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它应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重要保障。

文化环境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中具有隐性特征的各种载体的集合,是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核心,它体现了学校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不可抗拒和持久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职业技能、艺术鉴赏力、分析能力和个人社会性发展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物质环境一般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去感染人、引导人、启发人,文化环境一般以文化因素激励人、陶冶人、教育人;物质环境决定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物质环境又具有促进作用。物质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体现的物质条件。物质环境建设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环境的层次的高低。一个文化色彩浓厚和教育内涵丰富的校园物质环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文化环境是以物质环境为依托的,它是反映人们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行为场所,良好的文化环境能促进学生身心愉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对校园教学设施、自然风景等物质环境的利用率,让学校的物质环境发挥最大效用。

三、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特征

有人将学生的就读生态环境称之为隐性课程。学生学习、生活于校园环境中,得到历史和现实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熏陶,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体验,进而建构了人文精神架构。与其他环境相比,大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特征。

1.学生就读物质环境的特征

学生就读物质环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校园物质环境所具有的思想性集中表现在: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又体现了学校的人的价值观念,是物化了的校园精神文化。其学术性更多的体现在学校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实用环境上。二是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人们基于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理解,对分化的空间作出自觉的安排和使用,其结果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文化景观。校园的物质环境也是一种文化,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育人的地方,育人的意向性要求自然环境和实用环境本身应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校园物质环境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并蕴涵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物质环境产生一定的环境知觉,而且还能在对物质环境这种特定文化的感悟中使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它是多项艺术的综合体。校园物质环境就形态而言,包括植物、建筑、雕塑、水景等单体以及这些单体的组合,如道路、广场、植物群落、建筑群体与园林小品等,按性质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树木、叠石等)和人工要素(如建筑、园林小品、教学设施等)两个方面。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校园自然环境的选择、绿化、美化以及实用环境的建设上,表达的是学校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经济学、建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四是具有育人功能的多面性。校园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教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要求各种组成要素都能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就应对不同状态、不同性质的校园物质环境要素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实验设备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校园建筑的比例、尺度要协调且有个性;校内的道路、广场要动静结合,富有生气;公共设施要整齐、美观,完美无缺;校园内的道路要保证人流的安全、方便,人流量要合理,防止

相互干扰和混乱;植物配置要求适合校园生态环境的需要等,不一而足。五是学校的设施具有系统性。学校应具有符合育人要求的较为系统的物质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物质设施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各个高校配置设施的条件有差异,在设备配置的选择上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高校设施的配置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2.学生就读文化环境的特征

学生就读文化环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的密集性。高校人才群体密集,专家、学者数量多,学历层次和人员的素质高,这构成了良好的培养大学生素质的外部环境,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学术能力,高雅的兴趣爱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学术观点的包容性。高校学术活动活跃,各种学术观点推陈出新、兼容并包,这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影响巨大。三是文化活动的先进性和普及性。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较高、针对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教师的示范性。高校教职员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们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具有感性的特点。教师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并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五是严明的纪律性。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贯彻治校理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不仅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学校一切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六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性。在低年级阶段,学生人际交往是以情感交流为主,但在高年级阶段,他们更注重寻求有利于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日益增加,这也是学生人际关系实践性的表现。

四、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功能

一定的环境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高格调的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保障功能

独立于客观环境之外的学习和生活是不可思议的,高校的物质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场所、设备、物质和时空条件,知识信息、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开发和利用又使学生智能的培养和提高得到了保障。学校的文化环境则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各种精神食粮,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规范功能

学生的就读生态环境能够折射出一所高校是否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一般来说学校是通过学生就读生态环境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使大家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明确了是非界限,规范了师生员工日常的言行,从而保证了学校健康、稳定地发展,也保证了学生顺利成才。

3.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熏陶功能

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以其特有的精神氛围、物质文化感染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完成了大学生理想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塑造。按照既定目的精心创设的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不仅使大学生从理、智上受到启发,而且更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受到熏陶,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价值取向和行为言谈的趋同性。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起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高校就读生态环境以其所具有的潜在性、全面性、深刻性持久地影响着受教育者。

4.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指引功能

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在这里汇集与碰撞,这在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使他们难免产生迷惑和彷徨。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指引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就读生态环境指引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物质环境、文化环境表现出来的。就读生态环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指导着学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体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教育目标上来。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与社会文化相一致的总趋向和特征,但它往往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校园文化既为社会文化所制约、认同,又以其创新超前的发展优势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5.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凝聚功能

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凝聚功能是指由学校环境形成的文化氛围,把师生员工分散的个体凝聚、整合成具有引力内核的群体,特别是组织成员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激发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准则产生认同感和激发学生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从而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集体意识。不论学生毕业后走向何方、落脚何地,对母校的情愫永远根植于心中。凝聚功能的产生依赖于学校为学生所提供的人生目标、理想和信念的协调统一;依赖于学校为有效地解决学校内部各种矛盾提供的正确的准则和良好的氛围;依赖于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发展需要的条件和机会。这些条件使得受教育者及其教育者组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团结如一人。

6.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调适激励功能

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调适激励功能体现在学校优美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上。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折射出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校园的独特风貌和精神追求,它不仅给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舒适愉悦的条件,而且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之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调适激励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和充满竞争的环境尤为重要。竞争能够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培植上进心、创新精神和坚定意志;而和谐融洽的氛围能够保证教育功能的有效性和最大化。

由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学生就读生态环境与学生成长成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优良的就读生态环境对于陶冶大学生情操,塑造大学生人格,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研究,掌握教育对象对大学就读生态环境的适应状况。同时,要重视高校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就读生态环境的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有利于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以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埃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吴文澎.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3]陈宗国.校园育人环境及其营造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贺幸平.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5,(6).

[5]陈沛沛.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l,(2).

[8]刘剑.浅谈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目的口].南方论刊,2006,(10).

[7]冯开甫.高校育人环境特点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5,(12).

[8]邢勇.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育人环境问题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6,(9).

[9]张伟强.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本质与特点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责任编辑 焦薇缜]

作者:谭秀森

第3篇: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对城乡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浪潮不断加剧,给城乡教育的发展都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城市学校的“大班额”导致教育质量下滑,农村学校的“萎缩”挫伤了农村学生的文化自信。师资和学生的“双重危机”遏制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城乡学校的基建投资效益明显下降。为缓解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引起的负面效应,促进生源的合理流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科学规划县—乡(镇)—村产业布局,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机制,建立动态的国家、省、地三级流动儿童数据库,提前预测城乡流动趋势,规避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招致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村学生 进城就读 城乡教育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趋势不断加剧,侵蚀了农村学校健康发展的根基,扰乱了农村的教育生态。研究农村学生进城就读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奔赴全国12个城市,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拉开了我国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研究的序幕。王东认为,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存在借读费用太高、所需证件难办、附近公办学校不收的问题[1]。雷万鹏等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存在“入学门槛”种类繁多、权重不一的问题[2]。金乐认为,存在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以户籍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不合理、流入地公办学校规模有限等问题[3]。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城乡二元格局下的户籍制度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4]。同时包括进城就读学生“人(学)籍分离”,“钱随人走”的政策难以实现[5]。针对农村学生进城就读产生的问题,杨明提出打破城乡壁垒,建立相应的动态居住地户籍管理制度[6]。杨敏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提出通过制度安排进行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的优化配置,解决流动儿童制度上的“身份”归属问题[7]。刘俊贵认为,应建立和完善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机制,省内农民工子女由省一级政府统筹保障,跨省流动的由中央财政承担相当责任[8]。

现有农村学生进城就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后在入学前、入学中和入学后面临的公平问题和资源问题方面。其破解的策略在于建立相应的动态居住地户籍管理制度、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的优化配置制度以及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但是对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导致的农村教育生态的变化和国家教育投资效益的影响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尝试从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的视角对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所产生的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一、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对城乡教育的负面影响

1.城市学校的“大班额”导致教育质量下滑

随着农村学生不断地涌入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原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大大稀释,教学质量出现显著的下滑现象。研究显示,2014年全国小学的大班额比例为12.2%,初中的大班额比例为21.7%[9]。大班额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管理难度提升。在师资水平短期内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城市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学生作业批改的相关调查显示,11.7%的学生作业是家长或者成绩好的学生批改的,这种做法显著降低了批阅质量[10]。从管理学视角来看,在每个教师既定的能力范围内,其管理幅度都是有限的。学生数量的骤然增加让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疲于应付,难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进而制约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2.学校的“萎缩”挫伤了农村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校是一个地区文明传播的肇始和基础。农村学校的萎缩和消失削弱了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的步伐和力度,贫穷和无知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让许多糟粕和低俗文化有了可乘之机。其中学校“萎缩”招致的问题首先便是农民的精神文化较为匮乏,农村缺乏正确的文化引导。在电影《米花之味》中,“留守儿童”喃湘露得了肾衰竭,村里的人第一时间请了“神婆”,用招魂的办法来使她痊愈,从未想过带她去医院医治,最后是老师用绳子将她绑在身上,骑着摩托车带她去医治,但喃湘露因治疗不及时而去世。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没有学校的环境,“愚昧和无知”将会侵占农村,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与农村文化相脱节。在教育城镇化倾向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组织、内容、方式、评价都远离农村,具有培养“城市人”的倾向[11]。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与农村文化发展的需求严重脱节。最后,农村学校的“萎缩”挫败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城市文化对农村儿童的强烈冲击下,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和亲切感下降,主动放弃对乡村文化的学習和传承,拼命地想要去融入城市生活的行为,导致乡土文化传承的断裂[12]。

3.师资和学生的“双重危机”遏制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优质而稳定的教师队伍、连续而又成规模的学生群体是一所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首先,农村存在教师队伍老龄化、学历结构失衡等问题。一些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待不住,只能靠临近退休的老教师站好“最后一班岗”。山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显示,在农村教师整体学历结构方面,占比最高的为专科,达到50%以上。其次,农村学校生源严重萎缩。《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在校生为3418.77万人,较之2016年减少了140万人。他们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出现“空心化”现象。师资队伍的老龄化现象和生源的无序流动减缓了农村学校发展的脚步。

4.城乡学校的基建投资效益明显下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随着纲要精神的落实,各级政府在农村的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显著缩小。但是,随着农村学生数量的不断减少,农村的小规模学校和空壳学校大量涌现,政府花巨资修建的校舍、配置的教育教学设备出现了闲置现象,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不断涌入,城市学校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备出现了“过度使用”现象。为了缓解城市学校的入学压力,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投巨资在城市新建校舍、购置设备。在区域学生总数没有大的变动的前提下,农村校舍设备的闲置和城市校舍设备的新增造成了教育投资的极大浪费,基建投资效益明显不足。

二、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社会根源

1.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现“失业危机”,而城乡之间的工资差异较为明显,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工作,“离土离乡”成为当下农村打工人的主要生存状态。《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进城人数显著增加的根源在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表现出来的城乡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96.2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4元。作为一个“理性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决策便是进城。农民工进城后,受外围环境和自身经历的影响,逐渐意识到促进阶层流动的唯一途径便是教育,将子女的发展“寄托”在受教育上,“上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便成为一种共识。在城乡教育现实差距的前提下,进城让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增加阶层流动亦或是成才的机会便成为一种“潮流”。

2.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刺激

随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已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薄弱、起点低,当前城乡教育差距依然明显,农村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将孩子送往城市就读普遍成为一种共识。城乡教育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上。从师资方面来看,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配置不均衡,一些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匹配,教师负担重,无闲暇时间认真备课。上述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与城市教师存在较大差距。从办学条件来看,虽然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校舍和硬件建设水平较以前有显著提高,但设施设备的配套水平对教育教学的支持能力与城市学校存在不小的差距。就教学质量来看,其受到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的较大影响。农村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逊色于城市学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农村的生源状况也不尽人意。受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但缺乏对孩子学习的支持能力,也鲜有闲暇时间陪孩子共同分析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城市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到农村的教学质量。

3.农民工子女优惠政策的激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在经历由“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的转变。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由之前的个体向家庭化迁移,流动儿童进城之后的受教育权保障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具体要求公平对待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农民工子女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不允许私自借着借读费等其他费用的名义向农民工子女索取巨额费用。该政策的细化为之前进城就读需要缴纳巨额借读费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留守”的儿童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流动。

三、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治理策略

农村学生进城就读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这一现象的无序扩张对整个教育生态和国家教育投资效益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引导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有序发展,科学规划县—乡(镇)—村产业布局,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机制,建立动态的国家、省、地三级流动儿童数据库,预测学生进城流动的趋势将是当下较为明智的选择。

1.科学规划县—乡(镇)—村产业布局

商业活跃、产业集聚的区域由于劳动力的相对集中必然引起入学就读人数居高不下。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科技含量高、劳动收益大的第二、三产业大多集中在城区,而劳动收益低的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市场开放后,劳动力向城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致使城区学校的入学压力与日俱增。科学调整城镇和乡村的产业布局、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解决农村学生进城就读难题的明智之举。

调整、优化县—乡(镇)—村三级产业结构,把产业结构的布局与劳动力流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地域特点和区位优势,县—乡(镇)—村三级产业结构应遵循相应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一产业的布局。第三产业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需要多种其他产业的协调和配合,同时需要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积淀,将第三产业布局在城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第二产业科技含量、技术难度相对较高,需要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较为广阔的占地空间和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将第二产业布局在中心城镇有利于分流城区过于集中的劳动力,在提升中心城镇现代化程度的同时优化区域劳动力布局,缓解城区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第一产业相对来讲科技含量和技术难度较低,对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这一层次劳动力资源在农村较为丰富。把第一产业布局在农村,并大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可以有效防止这一层次劳动力在城区和镇区择业时的盲目竞争。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引导不同层次劳动力在县—乡(镇)—村三级之间有序流动、合理布局,进而营造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规范秩序。同时,地方政府要在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建立与当地常住人口相匹配的优质小学和初中,让劳动力随迁子女在国家就近入学的政策框架下就可以接受令人满意的优质教育。可以预见,农村劳动力的规范流动而带来的农村进城就读学生的合理流动,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所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

2.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机制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在“城市中心倾向”的教育价值观影响下,农村学校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本然,与城市学校在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竞争,农村学校生源的“萎缩”和进城趋势的不断加剧就是农村学校办学思想偏差的现实例证。鉴此,革新办学思想、挖掘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农村学校增加吸引力、留住农村学生的突围之路。

首先,建立以当地教育专家资源为引领的农村学校特色课程开发机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各县(区)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工作站以及县(区)外各种专家,深入辖区内的农村学校,为学校发展会诊把脉,建设特色课程[13]。特色课程的内容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竞争活力,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色课程的师资应摒弃唯学历、唯编制的传统思想,大胆聘用地方有学识、有能力、有担当的有识之士;特色课程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构建有利于特色发展的农村学校评价机制。在遵循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农村学校的评价机制,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和步伐,为此,聘请域内外教育专家对农村校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3.建立动态的国家、省、地三级流动儿童数据库

农村学校大量闲置、城市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利用率下降。为缓解此种情况,需要重点关注流动学生,对其流动情况进行系统调研,从而更好地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提高国家基建投资的利用率。鉴此,发挥学籍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动态的国家、省、地三级流动数据库,预测进城就读学生流动趋势,提高国家基建投资效益。

首先,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能动作用,记录“出”“入”学生的流动信息,并对转学离开或是学校接收的学生信息进行及时上报、及时记录,动态监控学生的学籍转移情况,力求不“遗漏”一个孩子。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电子学籍等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全国学籍联网优势,做好当地学生的退学和别的学校学生的入学登记工作,优化流动地和流出地的学籍接转机制,追踪流动儿童就学动态情况。再次,政府统计部门要建立流动儿童数据库,流动儿童数据库要有专人负责、专人监督、动态管理,精准掌握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最后,要建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统计部门的三方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精准监测城乡学生的流动信息。城乡学生动态流动信息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政策调整,营造城乡生源合理流动的规范秩序。

参考文献

[1] 王东.“两为主”政策背景下流动儿童家长“择校”行为分析——基于对北京市的相关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

[2] 雷万鹏,汪传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門槛”的合理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24).

[3] 金乐,付卫东.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4] 李振堂.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08).

[5] 富晓星,冯文猛,王源.“教育权利”vs.“大城市病”——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困境探究[J].社会学评论,2017(06).

[6] 杨明.“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4(12).

[7] 杨敏,赵梓汝.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基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社会学思考[J].学术论坛,2016(02).

[8] 刘俊贵,王鑫鑫.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3(09).

[9] 李静美,邬志辉.当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及其治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7(08).

[10] 曹灿辉,刘萼华,赵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情况调研报告[EB/OL].http://www.360doc.cn/article/1993072_51900088.html,2010

-09-07.

[11] 李学良.农村教育的“离农”、“向农”之争——兼论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8(02).

[12] 吕宾,俞睿.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乡村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6(04).

[13] 王建忠.培育农村特色学校促进教育优质发展[J].人民教育,2010(20).

[作者:肖军虎(1967-),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王文萌(1995-),女,河南新乡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杨 子】

作者:肖军虎 王文萌

第4篇:学生就读协议书

甲方:

电话:

乙方:

电话:

乙方为方便子女接受教育,经考察决定将学生

交由甲方托管。为明确权利义务,经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乙方委托甲方在指定期间履行对学生的看护及教育管理责任。甲方要认真做好学生辅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甲方负责及时向乙方汇报其子女在上课期间的情况,并且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每位学生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

三、为了保证孩子在辅导班上学及放学路上的安全,请您按时接送孩子,如果坚持让孩子自己来的,甲方不承担相应安全责任。

四、学生在辅导班期间要听从老师安排,不得打闹喧哗,不得私自上街玩耍,如有违反,甲方及时通知家长。

五、乙方要积极主动地保持与甲方的联系和配合,乙方如果发生住址、电话等联系方式的变更应该及时通知甲方。甲方也要将学生托管期间的表现与变化情况充分告之乙方,配合乙方确定学生的教育方案。

六、如遇特殊情况,孩子无法来上课,乙方应及时给辅导班老师请假,以免现孩子无故旷课现象,由无故旷课而产生的安全等其它问题甲方不承担相应责任。

七、因下列原因或者学生擅自脱离监护发生意外事故而致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甲方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赔偿要求:

1、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2、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甲方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3、其它意外因素造成的。

八、乙方要积极配合甲方工作,为达到学生进步共同努力。

九、甲方有义务提供安全的学习条件,确保学生补习期间履行监护义务。对因提供条件不当、甲方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充分履行监护义务,造成学生财产或人身损害的,甲方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十、上课及时间安排具体如下:

晚托班:作业辅导,周一至周四 17:00-19:30 周五 15:30-17:30 (具体时间根据学校放学时间确定)

周末班:语文、数学、英语培优班,每周1次,具体时间按课程安排确定。 十

一、委托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十

二、费用及支付方式:晚托班 元/月,周末班每科 元/月,按项目每月1日开始预交当月费用。乙方应以负责的态度按时交纳相关费用,延期交纳需经甲方同意,否则甲方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乙方交纳,如乙方拒不交纳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十三、合同解除

1.乙方对甲方服务不满意或因其他原因可协商解除本协议,其费用按实际辅导天数计算。

2.乙方不打招呼,擅自离校转学,或者不再符合托管条件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在此期间发生的所有与被托管学生有关的纠纷均由乙方自行处理,与甲方无关。

3.本协议签订后,如未上过任何课程者,可退还全部学费,上过课程者,除去已消耗的课时费,可退还剩余费用。

十四、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五、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书面确定。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5篇:学生就读协议书

由于中考未能考入高中,后经补录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经学校与家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就读期间应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因为学生不服从管理,违反校规校纪且给学生本人或家庭造成的损失,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该生在校期间为旁听生。一学期后,若无违纪现象转为正式学生;高中三年期间若有下列违纪情况,自动退学。

1、旷课逃学。经常旷课逃学;逃考、顶考或交白卷;上课多次趴睡,多次不交作业。

2、请假违规。不按程序请假(代假、口头请假)、提供虚假电话、让父母以外的人请假。

3、打扮出格。穿奇装异服,长发染发,光头文身,抹口红、戴首饰等。

4、不讲卫生。蓬头垢面,衣被脏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乱倒。

5、顶撞师尊。顶撞教师,谩骂教职工;阻碍管理,聚众滋事。

6、交往不慎。男女早恋,女生被男青年接送,与校外行为不良者接触频繁、出双入对,无所顾忌。

7、夜不归宿。住校生夜不归宿或留宿他人,或无家长陪护而在校外租房住宿。

8、品行不端。进入歌厅、逃学上网、看淫秽书刊、打电子游戏机。

9、吸烟赌博。在校内外吸烟喝酒、参与赌博。

10、私接电器。在校私接电器,使用电炉,使用手机。

11、偷盗财物。偷窃物品,敲诈勒索;借钱不还,以大欺小。

12、打架斗殴。挑起冲突,参与打架,策划打架,提供、买卖、使用管制刀具等凶器。

13、破坏公物。损坏公物(教室、宿舍、实验室、多媒体等),破坏设施,践踏花木。

14、不交费用。迟交费用,不交费用;借口骗钱,胡乱花钱。

15、持械打人、结伙(勾结校外人员)打人,致伤严重;勒索同学,殴打教职工。

16、聚众赌博,提供赌资,放高利贷;偷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巨大;吸食毒品。

17、组织、煽动闹事,破坏教学秩序;对教师或领导寻衅滋事,影响学校声誉。

18、因吸烟、用电、点蜡烛等引起火灾或由于自身的原因引发其它安全事故。

19、触犯国法,违反治安条例,被调查、罚款、拘留、判刑等。

因学生自己的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劝退开除的,所缴纳的学费、住宿费、培养费及保证金等费用概不退还。造成伤害依据国家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责任人及其家长承担责任。

以上协议,学生及家长签字,担保人签字后生效。此协议书一式三份。

学生本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学生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担保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监督人(班主任)签字

学校教务主任签字并盖章

年月日

第6篇:学生就读协议书

协议书

因多次严重违纪,鉴于学生家长及本人多次申请继续就读。经研究,决定再给予一次就读机会,经学校与家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就读期间应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因为学生不服从管理,违反校规校纪且给学生本人或家庭造成的损失,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该生在校期间为旁听生。一学期后,若无违纪现象转为正式学生;若有下列违纪情况,自动退学。

1、旷课逃学。经常旷课逃学;逃考、顶考或交白卷;上课多次趴睡,多次不交作业。

2、请假违规。不按程序请假(代假、口头请假)、提供虚假电话、让父母以外的人请假。

3、打扮出格。穿奇装异服,光头文身,长发染发,戴首饰等。

4、不讲卫生。蓬头垢面,衣被脏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乱倒。

5、顶撞师尊。顶撞教师,谩骂教职工;阻碍管理,聚众滋事。

6、交往不慎。男女早恋,女生被男青年接送,与校外行为不良者接触频繁。

7、品行不端。进入逃学上网,看淫秽书刊、黄色录像,打电子游戏机。

8、吸烟赌博。在校内外吸烟喝酒、参与赌博。

9、私接电器。在校私接电器,使用手机。

10、偷盗财物。偷窃物品,敲诈勒索;借钱不还,以大欺小。

11、打架斗殴。挑起冲突,参与打架,策划打架,提供、买卖、使用管制刀具等凶器。

12、破坏公物。损坏公物(教室、宿舍、实验室、多媒体等),破坏设施,践踏花木。

13、不交费用。迟交费用,不交费用;借口骗钱,胡乱花钱。

14、持械打人、结伙(勾结校外人员)打人,致伤严重;勒索同学。

15、聚众赌博,提供赌资,放高利贷;偷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巨大。

16、出双入对,无所顾忌,出现谈恋爱现象。

17、组织、煽动闹事,破坏教学秩序;对教师或领导寻衅滋事,影响学校声誉。

18、因吸烟、用电、点蜡烛等引起火灾或由于自身的原因引发其它安全事故。

19、触犯国法,违反治安条例,被调查、罚款、拘留、判刑等。

因学生自己的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劝退开除的造成伤害依据国家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责任人及其家长承担责任。

以上协议,学生及家长签字,担保人签字后生效。此协议书一式三份。学生本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学校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担保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监督人(班主任)签字2012年12 月 10 日

第7篇:违纪学生就读协议书

学生 因严重违纪,鉴于学生家长及本人申请继续就读。 经研究,决定再给予一次就读机会,经学校与家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就读期间应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因为学生不服从管理,违反校规校纪且给学生本人或家庭造成的损失,学校不负任何责任。该生在校期间为旁听生。一个月后,若无违纪现象转为正式学生;若有下列违纪情况,自动退学。

1、无故旷课、在宿舍校园内吸烟、酗酒、打架 、无故夜不归宿、偷窃、不正确使用手机、不服从管理、顶撞师长、携带管制刀具等。

因学生自己的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劝退开除的造成伤害依据国家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责任人及其家长承担责任。

以上协议,学生及家长签字,担保人签字后生效。此协议书一式三份。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日期:

日期:

监督人(班主任)签字:

德育处主管签字: 日期:

日期:

第8篇:违纪学生就读协议书

鉴于 同学在我校学习期间表现欠佳,学习上不主动,努力程度不够,并且有违反校纪校规情形(主要违纪情况 主要学习表现 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生的教育管理,实现家长和学校及班主任共同管理,以更好地促进该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争取该生成绩上有较大的提升,特签订如下协议书:

学生就读期间应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杜绝以下违纪情况发生:

1、旷课逃学;顶撞教师;上课趴睡、不专心;作业敷衍了事、抄袭作业或不交作业;不按时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学习上极不主动,每周不能做到语、数、外、物等学科有两次以上的问问题或与老师交流的情形。

2、请假违规。不按程序请假(代假、口头请假)、提供虚假电话、让父母以外的人请假。

3、打扮出格。穿奇装异服,长发染发,光头文身,抹口红、戴首饰等。

4、不讲卫生。蓬头垢面,衣被脏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乱倒。

5、交往不慎,与校外行为不良者接触频繁。

6、住校生夜不归宿或留宿他人。

7、品行不端。进入歌厅、逃学上网、打电子游戏机。

8、吸烟赌博。在校内外吸烟喝酒、参与赌博。

9、私接电器。在校私接电器,使用电炉,使用手机。

10、偷盗财物。偷窃物品,敲诈勒索;借钱不还,以大欺小。

11、打架斗殴。挑起冲突,参与打架,策划打架,提供、买卖、使用管制刀具等凶器。

12、破坏公物。损坏公物(教室、宿舍、实验室、多媒体等),破坏设施,践踏花木。

13、其他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形。

为起到警示效果,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刻苦

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根据该生的实际表现,若学生不服从管理,有上述违纪行为发生时,则视情况采取以下教育处理措施:

1、 一般违纪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抄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10遍; ②双倍完成活动任务教育:双倍完成集体活动;

③补写教育:休息时间强制补做作业或看书,并视情况巩固做1-5遍;

2、严重违纪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训导教育:家长陪同训导一节课;

②保洁教育:督促做一次功能教室清洁,或在某地值日一周并保持某地的清洁卫生;

③写情况说明书教育(不少于500-1000字); ④取消住校生资格和寄宿制补助; 家长赔偿损失

3、特别严重违纪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动退学!

若因学生不服从管理,违反校规校纪且给学生本人或家庭造成的损失,学校不负任何责任。

学生造成他人伤害的依据国家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责任人及其家长承担责任。

以上协议,请学生及家长认真阅读后签字,签字后即生效。此协议书一式三份。

学生本人签字_______________ 学校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第9篇:转入学生就读协议书

为督促转入学生在我校能好好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各

方面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经学校与家长协商特签订如下协议:

1、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2、勤俭节约,生活俭朴,不乱花钱。

3、该生就读期间应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4、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格遵守《安化十二中学生管理规范》,

特别做到以下六条:

(1)不顶撞老师,不辱骂老师,不威胁老师 。

(2)遵守班规,努力学习,服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教育。

(3)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不赌博、不偷窃、不谈情说爱。

(4)不旷课、不爬墙外出、不外餐外宿。

(5)在校期间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影视厅、桌球室、网吧。

(6)不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5、不听老师教育擅自离校出走,一切后果自负。

6、如违反就读协议,一律自动退学。

本协议一式三份,一份由家长保存,一份由班主任保存,一份由

学校保存。

签字:学 生

家 长联系电话:班主任联系电话:

安化十二中学生处(盖章)201年月日

上一篇:关键重点设备管理办法下一篇:企业外贸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