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共8篇)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篇1

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五年工作纲要》正式确认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模式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儿童学校就读的主要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1999年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要求“普通教育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拒绝接收服务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即“零拒绝”。这一法规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也使义务教育的高入学率有了实质性的保证。但是,随着大量的特殊儿童就近进入各学区的普通学校,普通学校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现状分析

1.1大部分特殊儿童选择随班就读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 4月1日零时,残疾儿童人口及接受义务教育状况为:0-14 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155.45万)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大部分是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1.2深圳市特殊学校稀少

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北京有特殊教育学校32所;上海有义务教育特教学校25所,义务教育普校还附设特教班105个;广州有特殊教育学校19所;而深圳仅1所——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截至2012年底,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800多人,以及有6个元平特校分教点(南山残联、龙岗残联、光明新区残联、市福利中心、龙岗区福利中心以及宝安福利中心特校分教点),共11个班163名残疾学生。另有一个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承担对0—7岁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每年有近150名听力、语言、智力残疾的特殊儿童在接受康复教育。除此之外,还有34个接收特殊儿童少年的民间康复教育机构。而截至2012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深圳3岁—18岁的户籍持证特殊儿童约2800人。不难发现,深圳市专业的特殊学校异常稀少,大部分的特殊儿童无法进入特殊学校就读。2.存在问题

2.1“随班就读”更多是“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

由于没有全纳的物理空间,没有专业的特教老师、资源,没有具体的康复措施和个别化教学,这个层次的随班就读更多流于形式,因此常常会造成“随班就坐”或“随班混读”的现象,甚至出现随班就读学生的“反回归”相象(即随班就读学生由于无法在普通学校坚持学业而重回特殊学校甚至辍学的现象)。另外,由于普通学校过大的班额,也经常让教师很难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时间照顾随班就读的学生。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班就读学生安排在20人左右的班级里效果最好,而在我国普通学校,20人的小班几乎没有,所以让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只能流于形式。2.2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紧缺

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培训师资、改编教材、制作教具、配备专业人员(资源教师)等都面临很大困难,增大教育的投入以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里很难得到合适的个别化教育。

2.3缺乏科学的评估

虽然,国家出台的“零拒绝”大大提高了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也使义务教育的高入学率有了实质性的保证,但是特殊儿童是不是全部都适合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有待商榷。入学前,特殊儿童大部分都未经过科学的评估,他的残疾等级、智力情况、动作发展情况、情绪情况等都未进行科学而全面的了解,是否适合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也并未有明确的结论。只是因为“零拒绝”进入普通学校,而入学后老师对其不了解,也无法进行针对性地关注。并且,部分特殊学生在学校中经常出现暴力伤人事件,身边的老师、学生时刻存在安全隐患,并严重影响班级纪律和正常学习秩序,班额巨大老师无法时刻关注到,甚至出现班级家谊会成员自发轮流到校陪读班级特殊学生的无奈之举,以确保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以新亚洲学校某学生为例。

2.4特殊学生家长观念陈旧,心存侥幸

大部分特殊学生家长心存侥幸,不正视孩子的问题,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觉得不需要进入特殊学校就读。学校老师建议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评估与鉴定,也多表示拒绝。他们会固执地认为,随班就读对于他的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他只是发育迟缓一点,说话少一点,情绪暴躁一点,只要老师同学多包容,多帮助,他会进步更多,会回归正常。而我们所说的随班就读对于特殊学生更有效,是要建立在随班并为特殊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的基础上。例如,在挪威,一个聋哑学生随班就读,会配备两名特教老师陪读。3.思考与建议

3.1对特殊儿童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估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前都要进行必要的评估,并且评估所得结果将作为残疾学生进行随班就读的依据,可以说是随班生的身份证明。对“随班生”的评估从广义上说要贯穿整个学习生涯,从狭义上讲主要有两类:一是入学前的评估与诊断,它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随班就读,同时也为如何开展随班就读提供参考资料;二是学习期间的学业成绩评估,这又与随班就读的成效有关。这两类评估将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并继续进行随班就读,意义重大。虽然,对于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估一直要求“多样”,希望不要单纯地把学业成绩考核作为评估的唯一内容,但是,普通学校班额大,普通教育单一的评价体系让学校也很难采取多样的评估,仍多以学业成绩作为标准。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指出,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一般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2007年8月,深圳市教育局与深圳市卫生局、残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我市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由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估组对深圳户籍的残疾儿童进行评估,通过教育评估的孩子,建议普通学校接收。从2008年起,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主任郭俊峰便在深圳市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能力评估中心承担评估工作。他介绍,最科学的方式,是所有适龄特殊儿童都接受评估,以获得最适合的教育安置。因为随班就读分为“随班”与“就读”两个部分,“随班”只是表示肢体上进入普校,而“就读”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不适合随班就读的孩子一直在普校上学,并不利于患儿的康复与发展。3.2对于不适宜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建议其进入特殊学校就读

对于不适合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孩子,家长们拒绝进入特殊学校就读的原因,多数是觉得那样的地方会让孩子越来越脱离正常的轨道,脱离社会。其实当你真正走进特殊学校,你会发现,那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适合孩子的教育。以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有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5类残疾学生776人,一个班平均约12人,小班教学。学校有教职工339人,几乎是在校学生的一半,其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研究生学历达35%,老师专业水准高。学校设施齐全,配置更多适合特殊儿童的设施,生活更加便利。学校是“广东省特殊教育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实验基地”,目前已发展成全国同类学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条件优良、办学水平较高的特教名校,“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即在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康复训练和职业教育,并适当安排一部分毕业生留在校办企业就业(合同期为2年,期满后再分流多渠道就业)。现有16名(弱智为主)毕业生在校办企业——康平实业有限公司就业,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前者强调对残疾学生缺陷的补偿矫正,更强调促进这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因残疾与缺陷带来的有别于其他同学学习的方式和类型,对他们要采用个别化教育。同时对他们也更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也有人认为,在普通学校对随班就读生降低教学要求,虽说是照顾差异,殊不知对随班就读生的消极迁就反而影响他的发展,随班就读生也有学习潜能,他们也需要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所以,对于不适宜在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到一个适合的特殊学校就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既是对特殊学生的保护,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保护。3.3完善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

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理事何子认为,要完善随班就读的体系,首先教育部门要介入进来,这不仅仅是残联的事情。“随班就读’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学校应该给这部分特殊的孩子配备特殊的教育资源,包括具有专业素质的师资、特教助理、教材、设施等。符合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政府层面需要提供相关的政策、足够的资金支持,学校层面才可以置办相关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特殊设置等。另外,家庭层面,特殊儿童的家长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家长去努力做的,不是把孩子单纯地扔到学校,别人就必须要接纳孩子,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事情。

在深圳市召开的“推进建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援体系研讨会”上,一些普校教师在研讨后发言说,置身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中,普校教师日常工作的压力本身就很大,还要承担对特殊儿童的超常付出,承受来自其他学生家长的压力,况且普校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并不专业,这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十分苦恼。所以,对于评估后符合随班就读的孩子,完善支持系统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普教人才培养要顺应融合教育的趋势,老师要学习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特教人才的资源中心,为融合教育提供支持。特殊儿童不仅需要学科教育,且需要针对性的训练。因而融合教育除需要学科教师外,还需要诸如行为矫正、言语训练、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各类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器材,与普校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开展工作。这是融合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国外融合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仅靠普通学校、普通教师单打独斗,融合教育难以为继。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尴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哪一方的错。其关键还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支撑体系。” 多年研究自闭症儿童教育问题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俊明说,“这个体系涉及政策支持、经费支持、专业支持以及整个社会教育思想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等等。”在发达国家,融合教育除了是学校普通教师的责任,政府还要为学校配备专门的特教专业人员,由专门的特教资源中心对学校进行支持。3.4加大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深圳市特殊学校建设的力度和速度

2008年起,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开展了一个为期3年的随班就读项目,项目由世界银行支持,资金为15万元。项目组与3所公立普校合作,进行融合教育探索。虽然,项目组投入了大量精力,成果颇丰。但是项目期满后,因资金缺乏,无法再为学校提供专业人员、设施方面的支持,不得不停止尝试。此外,有专家表示,教师编制问题、特教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特别资料辅助设备的配备以及环境改造等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2014.9.10深圳特区报: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篇2

为了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 1988年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以随班就读为主体, 这是因为: (1) 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 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 (2) 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 深受家长欢迎。 (3) 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一体化”, 实现教育融合。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 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 (1988—1992) 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 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 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 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 (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 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睢宁县现有普通中小学共计70多所, 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214人, 其中三类残疾儿童165人, 在校160人, 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 就近入学学习, 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 方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迅速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义务教育有机结合, 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

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一是有利于特殊儿童就近入学, 提高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二是有利于推进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同一环境中接受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有利于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交流, 建立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的联系机制;四是有利于增进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相互了解, 提高普通儿童扶残助困的意识, 弥补特殊儿童的情感缺失,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随班就读的研究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 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又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通过开展随班就读研究, 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提高了听障学生的听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 这种方式增强了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 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参照其他国家的融合教育趋势、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创新的机会。由于随班就读符合我国的国情, 符合广大残疾儿童少年的切身利益, 从一开始就深受欢迎, 并不断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其工作的管理一般实行市区县分级管理, 以区县负责为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其他各部门协调管理的体制。教育局分管主任领导, 基教办或初教科具体负责。只有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其他有关部门重视这项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 才能切实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是各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经验。

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个健全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随班就读管理规章制度:包括随班就读管理制度、随班就读工作奖惩制度、资源教师管理制度、资源教师的岗位职责、个别化教育制度及随班就读教研组建设制度等, 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长期建立特殊学生的个人发展档案。将特殊学生的医生鉴定、教委批复、特殊学生异动表、花名册、个别辅导计划、座谈记录、教师评语和总结等均收集整理成册, 做好特殊教育资料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特殊教育提供过程资料。在师资培训方面要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 校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 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领导作用、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教师集体的团队协同作用, 为教师开展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要坚持开展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教学研究活动, 使教师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随班就读的措施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特殊儿童的直接管理者, 这些教师必须对班上的特殊儿童有具体的了解, 比如残疾儿童致残原因、学困生心理障碍等。每位教师必须关心、爱护、鼓励、不厌弃特殊儿童。这些教师在班上还要营造好关心、爱护特殊儿童的氛围。在教学之中, 教师从备课就要想到特殊儿童, 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和一些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于特殊儿童, 还要个别辅导。有了良好的氛围, 有了教师的精心呵护, 特殊儿童在各方面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2. 充分发挥特教资源室的作用

特教工作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每个学校都应有特教工作的长久计划, 建立特教资源室, 并有专人负责特教工作。特教资源室不仅要记录、保存好特殊儿童成长档案, 更重要的是让特殊儿童在资源室单独地享有个别化教育, 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3. 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的作用

随班就读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就是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老师, 他们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情况比教师了解得早。家庭是孩子的另一课堂, 虽然家长们并不需要走上讲台, 但他们却在这没有课的课堂里, 在这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之中, 在这既无教本又无教案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课的“课堂”中进行着对孩子的教育。由于家长文化水平的不同, 他们对孩子的认知、需求、教育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正确引导家长, 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 信任自己的孩子, 教育自己的孩子。

4. 充分发挥特殊儿童自身的作用

俗话说,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一些特殊儿童也许存在着这种现象。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我们要尽力改变这种现象。从残奥会上, 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特殊人才, 从张海迪身上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形象。我们要帮助特殊儿童建立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 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 特殊教育是一朵盛开的花朵, 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注与关怀, 才能在肥沃的土壤里结出甘甜的果实。同时, 特殊教育也必须从物力、财力、师资、政策、法规等方面予以保障与支持, 使特殊教育走向灿烂的明天;使特殊儿童像普通儿童一样沐浴在阳光雨露下;使随班就读的价值更加凸现, 教育公平得到真正实现。

摘要:在教育历程中, 我们已认识到, 特殊儿童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心理障碍——自卑、孤僻、固执……但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社会不应歧视他们, 而应关爱他们。儿童是明天的希望, 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 是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的继承者。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下,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教育公平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研究

参考文献

[1]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2]牟东棋.特殊教育在宣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篇3

关键词:特殊儿童;幼儿园;随班就读;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12-01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公平,教育公平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普通儿童不同,但他们也应跟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学前教育,享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跟其他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这一形式有利于保证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纳。本文从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现实状况入手,主要通过个案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文献法,试探析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简析目前幼儿园随班就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各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办法,以期对实际的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2 我国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

2.1 发展概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随班就读事业有了深长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重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中陆续出台,在法律层面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支撑,也促使政府在各方面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条件,促进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2)社会观念转变。随着西方特殊教育界"融合教育"及"全纳教育"思想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与人的平等,是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随班就读也已经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方式

据相关统计,1993年,我国随班就读学生占所有残疾儿童在校人数的 40.80%。到了2008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儿童超过40万,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的70.89%。 由此可以看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在特殊学校的人数,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可以显示出从随班就读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2 问题与挑战。

尽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班就读也已经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随班就读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对支持学前阶段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的,而学前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这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幼儿园提供相关便利条件、给予资金支持都是不利的。

(2)幼儿园缺乏应对措施,教师开展的活动内容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随班就读的幼儿园都没有特殊儿童提供额外的补偿课程,也没有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缺乏相应的配备设施。

(3)具备专业知识的师资较为匮乏,师资培训缺乏实操性

目前国内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较少,因此普通幼儿园中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匮乏,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只能通过职后教育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但目前给幼儿园老师开展的关于特殊教育的培训讲座大多数都是介绍一般的理论性知识,实操性的指导比较少,老师们大多是通过互相的经验交流以及实践摸索对一些特殊儿童进行了解、干预治疗的。这样的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4)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态度、关注度不够,存在"肢体性随班就读"的情况

由于特殊儿童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正常的集体活动和教学,给班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上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不够,幼儿园经常出现放任自流、肢体性随班就读的现象:特殊儿童只是身处于正常的班级,然而却没有享受到普通班级中该有的待遇,常常被教师忽视,在情感上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5)一些正常幼儿仍难以接纳特殊幼儿

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在班级中的融入度不高。班级的其他幼儿会有"他比较特殊"的概念,在日常活动中,有些正常幼儿有时会刻意放大特殊幼儿的行为,或对他的行为作出负面的评价。这种不良的同伴关系并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应当加以引导纠正,在幼儿园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

3 思考与建议

3.1 统一幼儿园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建立正确积极的态度。

幼儿园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理解,让教师认识到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特殊儿童通过早期干预,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要树立教师的信心以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教育态度。

3.2 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专业支持。

一方面,幼儿园应完善相应配备设施,在硬件方面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便利。如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的场所或者教室,并配置有各种教材、教具、教学媒体和图书等,以补充普通教学班教学资源的不足,为特殊儿童和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支持

另一方面,要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和实际教学方法的学习,使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概念和相关理念以及特殊教育应该如何开展等有更清晰的了解认识。

3.3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1)物质环境:在布置上,教师应注意到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尽量为其提供便利,并且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可引导特殊儿童积极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班级不可缺少的成员。

(2)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具体体现在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以及家园关系等。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首先要给他提供一个安全、接纳的氛围,让他能在情感上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小朋友们认识到特殊幼儿的一些特殊情况,并且能接纳他、和他做好朋友。

3.4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幼儿园老师的相应保障。

完善学前阶段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为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国家、社会应积极重视。

此外,保障和提高幼儿园老师应有的待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量本身就比较大,而由于特殊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老师工作量必定会增加不少。所以,我認为幼儿园应该给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老师一定的额外津贴,一方面弥补老师因工作量过多而付出的额外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学龄前阶段是特殊儿童康复和教育的黄金时期,许多临床试验证明,早期干预或者康复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尽早康复,并能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班就读作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随班就读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只有真正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完善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设立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师资水平,才能真正保障随班就读质量,改变"肢体性随班就读"的现状,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发展、改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戴晓萱.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篇4

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

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特殊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和普及我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率,也有利于促进残疾儿童少年与普通儿童少年的相互融合,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十二五”以来,我县的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不断提高,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骨干,已初步形成“两位一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但由于我县还有一定数量的残疾儿童,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个别乡镇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还欠规范,学龄前儿童、初中学生随班就读工作还未展开研究,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质量,制约了全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亟需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精心组织,做好学龄残疾儿童的摸排、就学工作 残疾儿童的摸排工作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乡镇、学校要迅速成立随班就读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一名特殊教育专干具体负责本乡镇、本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各乡镇、学校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随班就读的有关摸排工作等进行规划和部署。各乡镇、学校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保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实际需要,确保这一工作的积极推进和稳步实施。

残疾儿童的入学形式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两种。随班就读的对象是残疾程度较轻,在普通班级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各单位要从已确定的残疾儿童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作为随班就读对象,填报随班就读学生登记表。已批准随班就读的学生,可按规定享受有关涉及残疾学生的各项教育救助政策。

三、统筹兼顾,建立随班就读的长效管理机制

1、成立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机构。

县教育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基教股以及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县级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

随班就读工作实行县教育局---县特殊教育学校---乡镇(学校)三级管理的基本管理网络。县教育局负责对全县随班就读工作的行政领导,负责全县随班就读工作的部署、实施、检查和考核;县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全县随班就读面上辅导部”,协助县局做好全县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组织随班就读的教育科研工作。各乡镇、学校也要相应成立由中心学校或试点校一把手任组长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确保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

2、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教育管理。(1)学籍管理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其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1—3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至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且残疾类型应相同,以便于管理和教育。每个普通学校都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对有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普通学校要给予帮助。特殊教育学校无力接收的,普通学校应保证其在普通班随班就读。(2)教育教学管理。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学后感 篇5

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领导越是重视,态度越是积极,该校的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越好,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则难以开展。因此可以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教育培训,使其从观念上发生转变,重视随班就读教育,这样对于广大的普校老师是一个榜样和促进。针对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更消极的态度,应组织进行适当学习,使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教学 篇6

------------------录入时间:2007-6-25 9:23:00 阅读人次:3749

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要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新格局。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已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接受,要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就有必要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把他们统一于同一教学进程中,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尽量使智力落后儿童赶上正常儿童的学习。

随班就读儿童在课堂上如何学习,教师必须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性特点,组织随读课堂教学。在保证正常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让残疾儿童也尽可能提高。如何以普通教材制定出适合弱智儿童学习目标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教学要求,设计出让他们能理解的问题。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体会到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喜悦,从而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一、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模式中的组织,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方法等具体行为的总和。

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运用有效的外部奖赏,做到淡化分数观念,将奖赏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合理使用惩罚,坚持正面教育,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特殊儿童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随班儿童的自尊、自信、兴趣和学习态度,改变“被嫌弃”的角色地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2、“近、多、勤、快、常”的教学策略

指:近距离、多提问、勤检查、快订正、常表扬

第一、近距离。一指把随班就读学生尽量安排在班级前部,距离教师最近的地方,有利于教师辅导与帮助。第二、指面对面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辅导,课前辅导补好旧知识,课后辅导补好缺漏知识。

第二、多提问。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模仿同学或书上的话和练习,回答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学会知识。

第三、勤检查。阶段性测试,比其他学生放低要求,加强平时对学习信心、态度、习惯、纪律、成绩等方面的检查。肯定成绩,鼓励进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快订正,对随班就读学生要求做基本题。先做模仿题,基本会以后再做基本题,有错及时纠正、订正。

第五、常表扬。坚信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要多表扬,勤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多接近他们,多注意、多观察、多谈心、多关心、多帮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细微的变化与进步。

3、优化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全班的、分组和个别的三种,最优化的教学形式是要求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把各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实际上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采取有区别的帮助方法。个别化教学正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补救班级教学的弊端,又能顾及智力落后儿童的个体差异。这种方法在随班就读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是:以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主。分组学习,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拓宽学习的范围;在分组和个别辅导时,除了教师的积极指导外,还可以发动同伴对随班就读儿童参与补救,他们年龄相当,心理发展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也侧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中培养骨干,成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是优化随班就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随班就读常用的教学模式

1、“点面结合”教学模式

该模式“点”(随班就读学生)处理的教学环节:让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成功。

(1)目标恰当——给以成功的期望:教学目标处于随班就读生的最近发展区,严格有分寸。

(2)提供机会——给以成功的机会:对随班就读学生有适当提问,板演和练习的机会,恰当照顾、提问、板演和练习的内容能够切合随读生的实际水平,对提问、板演、和练习中的困难给以适当铺垫、辅助。

(3)及时反馈——给以成功的体验:在提问、板演、练习中及时了解、反馈、矫正、补救、填补教学不足,充分利用提问、板演、和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同学间的互补和合作。

2、“合作伙伴”教学模式

“伙伴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功能

(1)提醒功能:如思想开小差时,提醒集中注意。

(2)提示功能:如答不出问题时,提示问题答案。

(3)互助功能:如在共同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互相互补不足。

(4)新旧联系:预习指导,帮助背诵、默写、查字典、配对阅读、朗读纠正等。

(5)传授新知:发言时的提醒、补充、更正、讨论时的质疑、引导、互磋等。

(6)复习巩固:练习的讨论、互查、答疑、作业的批改、订正等。

三、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与技巧,对当堂所学的新课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训练,使他们当堂消化和巩固知识。此时正常生与随班生同时进行练习,对于随班就读学生不能扔下不管,他们所做的练习与正常生相同之处是基本题,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主要看全班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时重点放在随班生身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补救后再巩固做基本题。备课时要设计好专供随班生使用的习题,统一教材不做统一要求。通过强化训练环节促进随班生智能进一步提高,如在学习带分数加减法时,正常生做带分数加减法计算,随班生做同分母加减法简单计算。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对随班生除亲自辅导外,还要给他们安排一名小帮手,做到正常生和随班生都有发展。

四、适度评价、及时鼓励

儿童长期受到来自社会的冷落、歧视,甚至嘲弄,入学后,由于接受知识能力差,还要经受学习失败的打击,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如自尊心、自信心受损,进取心不够,自制力差等。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表现得畏缩、压抑、自感落后,但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赞许需求强烈,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鼓励和肯定。

Bioom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就会提高。如果他感到能力不足,那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恶自己。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运算符号,一步正确的计算,甚至纪律好、认真听课,都要及时在班上表扬,有时在来一点物质奖励,如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等,以此慢慢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此外,注意创设让随班就读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或板演时选取简单的内容让他们来完成,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成功——表扬——喜悦——学习”的良好心理循环,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以上实践证明,一定要给随班就读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激趣促学,诱导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产生“我也行、我能行”的自信心。这样,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把学习转化为乐趣,同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身心缺陷得到一定补偿,使他们真正的做到既随班又就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认同、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和及时的表扬的鼓励,相信一定能逐步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成绩,最终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社会化教育的双重目的。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篇7

目前,我校的随班就读生有8位,达到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少年充分享受爱教育权利,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切实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唐德伦

副组长:谭俊生、李荣华、沈稳

组员:张邦锡、李天清、周圣乾、张锐、随班就读指导老师

二、入学管理:

1、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

2、应该承认随班就读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试图缩减这种差异.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学校、随班就读指导老师应做工作:

1、学校

(a)随班就读方案;(b)随班就读花名册

(c)开展随班就读的总结、简报等。

2、班级(指导教师)

(a)学生基本资料(残疾证书复印件)(b)评估记录

(c)教学计划(一生一期一次)

(d)随班就读(关爱记录每周至少2-3次,附照片)(e)学生作品(作业、手工作品等)(f)有代表性的总结、反思若干

四、教学、生活管理: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对他们与以关注,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他们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把随班生安排在教室前三排的位置,便于老师,随时随地帮助。

2、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掌控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他们提出稍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有收获。

参观北京随班就读学校学习心得 篇8

2014年4月,我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其间聆听了杨希洁、王雁、华国栋等特教专家关于随班就读专题的讲座,并到多所特校进行了参观跟岗学习,其中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二小及农大附中的随班就读开展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始建于1967年,一校两址。现有34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教工90余人。在“孕育多彩人生培养未来的终生学习者”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以三级课程的有机融合为载体,探索花园课程结构,让学生快乐学习,为他们独立生活做准备。普及性开展的曲棍球、京剧、国学、书法、机器人等十余种课程与三十余个选修课程形成了“花园课程群”,走出了一条“多彩成长教育”的创新特色教育之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柳斌副主任为该校题词“让多彩教育成就孩子的多彩人生”,学校获得“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小学”、“学生培养最具增值力的品牌小学”、“学生成长最具幸福感的品牌校”等各级荣誉称号。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隶属于北京海淀教育委员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建于1960年,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海淀区教育先进校、海淀区普通高中示范校、内地新疆高中班承办校。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 人,教职工180 人。学校坚持“面向未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以“勤奋、进取、活

泼、坚毅”为校训,鼓励学生“树立成长信心、养成良好习惯、追求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刻苦超越的学习精神,把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在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样性发展。

两所学校虽是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但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均具有以下共同点: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长效保障机制;重视特教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骨干和特教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特教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保障学校教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加大资源教室建设的力度,以“资源教室”为中心的随班就读支持系统已完成建立并有效使用。

随班就读是中国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它所提倡的关注个体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等理念,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教育的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数据,目前北京市共有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918所,其中中学305所,小学613所,占全市普通中小学总数的40.5%。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439名,其中中学1450名,小学2989名,随班就读学生占全部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1.9%。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在北京市已基本形成。

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随班就读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推行情况与北京相差甚远,不容乐观。因此,参观北京花园村二小及农大附中随班就读的开展情况对于我这名特殊教育的新兵而言可谓收获颇丰,二者在随班就读方面的优秀办学思路及实践经验必将为我今后的特教工作积累动力、形成助

上一篇:8.1建军节作文素材八一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下一篇:2022年三查三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