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共11篇)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1

宣化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随班就读,是对智力残疾儿童和身体残疾儿童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我们目前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如何呢?近日对我校随班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情感表现作了调查,得到了一些感性材料。在此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搞好随班就读这种特教形式。

一、学习表现。

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习惯一般。有个别随班就读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且能听懂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对学校读书感兴趣,六分之一的学生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三分之一以上学生表示有时能听懂。至于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不尽令人满意。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做作业,三分之一学生甚至表示从不做作业;在课堂发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从不举手,极少数学生偶尔举手发言;考试成绩,只有一人有时及格,其余从未及格过。这其中既有学生智力上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其他同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随班就读学生特点。譬如,上课提问、作业布臵因人而宜,考试对不使用同一张试卷。再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的评价来看,基本上每个教师都反映自己班中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表现差,作业不能完成,最基本的作业也不会做,记忆力差,等等。他们没有看到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也有差异。这对部分学生的要求也没有做到适度,或者等同于其他学生,或者干脆放任不管。

二、活动表现。

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课余和家里活动情况的调查表明:智力残疾学生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但经常受到别人的欺

负,因此交往受挫,没有活动伙伴,交往能力和交往成就较差。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也反映了这个事实。教师反映一部分同学能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但活动能力较差,积极性也不高;另一部分学生有能力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经常做出一些对抗性的行为,或者无故打闹同学。另外,教师反映这部分同学与同龄入交往不多,但与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交往较多。从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活动情况来看,因受智力影响,这类学生活动能力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交往范围不广。这表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井教育其他学生主动团结这类学生,以利于他们在活动中活跃身心,发展智力,培养交往能力和健康、的交往心理。

三、情感表现。

总体来说,这类学生情感表现比较外露,情绪转化比较快,碰到高兴或伤心事,会很快忘记。但由于教师对他们了解不够深入,关心不够,因此,不太注意他们的情感活动,也无从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家长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比较一致。大部分家长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不关心或很少关心。家长对他们到校学习不寄于任何希望,只不过在尽家长的义务和责任,但总体上还是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了爱,对他们歧视的现象比较少。教师对这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外适当利用时间进行补习外,在保堂上关心不够。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上课很少或从不要他们举手问答问题,对他们也很少表扬或者批评。随班就读这种特教形式,是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一力“面,智力残疾儿童对到校学习有较强的兴趣,也有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交往的愿望;另一方面,广大家长也比较乐意接受这种教学形式。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

到了一些启示。

一、家长对这类学生一般满足于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送他们到校读书是出于责任和舆论。因此,对他们学习情况关注较少;而学校因为上面缺少对这类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也很难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由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原因,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心和负责程度,全凭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的教师比较认真负责,有的则关心不够甚至从不关心。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明确制定对这类学生的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感,是当前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紧迫任务。

二、大力开展对随斑就读的教育科研活动。随班就读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特别是目前的随班就读基本上属于残疾儿童寄读于普通班,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如何在普通教学中体现随班就读的特殊性,制定出有效的可行的组织形式,以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照顾,使这类学生基撇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为他们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考试时如何做到因人出卷,因人阅卷,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及格甚至优秀,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对随班就读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智力残疾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能否生存。通过活动、游戏,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还能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情操,是提高这类学生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这类学生由于学习、交往中的困难和受挫,心理表现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他们或者行为过激,或者自我压抑、退缩,或者兴趣减退甚至淡漠。

能否由班主任或者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经常的,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研究探讨。

对随班就读学生情况调查的分析和启示

宣化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2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大胆提问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生想知道接下来老师会教些什么有趣的东西,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老师这里, 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智力落后的学生很难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单一的对象或事物上, 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借助表演活动、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情境中, 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但自卑会使他们不敢和正常学生一起游戏, 这时我便会选择恰当的角色, 让他们参与到游戏当中, 使处在游戏兴奋中的正常学生根本不会注意到他是个随班就读学生。在教学《草原》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 让一位同学当小“导游”, 向几位游客介绍草原风情。我安排了那位随班就读学生扮演其中的一名游客, 并事先让她准备好一个问题, 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她向导游提问。当她的提问得到导游的回答、老师的赞许时, 她笑了,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在与同学交流中培养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随班就读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 造成思维迟钝、反应慢、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 这就影响了其语言的发展。但他们在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有许多感受, 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他更乐于与同学交往。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他们说的机会,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教材, 创设说的情境。有一次上口语交际课:临别赠言, 当一位同学说到就要和同学们分别, 心里非常难过, 情不自禁流下眼泪的时候, 我发现那个随班就读的学生眼睛里也闪着泪花, 便轻轻地走到她的身边, 摸摸她的头亲切地问:“你为什么要哭呢?”她一脸真诚地说:“我也舍不得老师, 舍不得同学们。”我接着又问:“那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她说:“我想对同学们说, 希望你们以后天天快乐!”我又问:“那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她又说:“我希望老师身体健康, 天天开心。”接着我又连着追问了几个问题:“你又想对学校说些什么呢?对班级说些什么呢?班上你又最想对哪位同学说些什么?……”她都一一作了回答, 虽是个随班就读的学生, 可是依然能感受到她和正常学生一样有着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感情。课后, 我又鼓励班上同学和她进行一些交流, 引导她和同学们进行对话, 这对她语言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在鼓励中让学生体验“我也能行”的快乐

激励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随班就读生由于不善于表现自己, 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 形成自卑心理。我十分注意关心激励那些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增强进取心, 不使这些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 利用欣赏、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激发手段, 使随班就读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 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予肯定。这对随班就读生的成长, 尤其是自信心的培养,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口语交际:成语接龙比赛”时, 我做了一个有心人, 赛前我教了她十个成语, 在第一轮比赛中, 我特意和前面几个同学说好, 让他们按我指定的成语来接龙, 轮到她时, 她一时不知道该说我教她哪个成语, 我便把那十个成语出示在黑板上, 在我鼓励的眼神中, 她终于选对了, 我便对她大加表扬, 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让她进入第二轮比赛。

四、在兴趣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就随班就读生而言, 他们比正常儿童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少得多。因此, 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必须为他们获得成功设置台阶、创造条件。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挥其特长, 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 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如在评价学生作业时, 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等第, 不搞“一刀切”, 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 我都是另外布置的, 有抄词、填空、写一句话、写几句话等, 只要有进步, 有闪光点, 我都大加赞赏, 并让同学欣赏。记得有一次, 我让全班同学将夹竹桃的影子投到地上询问学生产生了哪些幻想, 学习作者的写法将它描述出来。她竟然举手问我:“老师, 我可不可以画?”我惊喜地说:“当然可以!”后来她便在作业本上画了, 画完后, 我让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虽然说得结巴, 但同学们都听懂了她的意思, 我给了她一个“优”,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她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3

李佳佳是我所任教的四年级的一名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视力残疾,对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她入学的时候已经7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增强,使得她性格孤僻、自闭,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别的同学交流没底气,课间活动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独自躲在角落里。由于视力不好,生活上有许多不便,上下学也要同学帮助、家长接送。该生的境遇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正视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儿童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抛弃,不放弃,让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度过美好的小学时光。

二、案例分析

(一)个案简介

姓名:李佳佳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5年8月

个人状况:李佳佳同学属于视力残疾,先天性发育不良,视物略有模糊;思维正常,上下学有困难,胆小、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上学,但由于学习基础差,不喜欢做作业,经常交不上作业,导致学习越来越差,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课堂上思维不活跃,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主动性,需要老师不断的给予启发、鼓励。

(二)问题行为表现

性格固执、孤僻,胆小、自尊心强。由于受视力残疾的影响,性格内向,内心比较封闭,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们说话玩耍。课堂上基本不举手发言,少言寡语,不和同学们积极主动的交流。

(三)行为原因剖析

(1)家庭因素:由于身体的原因,父母亲对她十分疼爱,过多地关心和照顾使她在生活中养成了不用动手、动口,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不愿批评、说教。

(2)环境因素:上学要家长接送,双休日和寒暑假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少和邻里的小朋友玩耍、交流、沟通。

(3)气质因素:胆小、好独处。性格内向、拘谨,不爱活动。自尊心很强,缺乏自信心。因此,该生对同学们在学校里开展的许多活动不参与,对集体活动产生了畏缩心理。

三、确定目标行为

(1)帮助该生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2)激发该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她完成作业。

(3)培养该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她参加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主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育过程及措施

(一)用爱心赢得信任

人们常说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我认为,热爱学生同样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力就丰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师爱在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不应“头痛”,而应“心疼”,对随班就读学生不应放弃,而应给予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去理解、宽容、赏识、信任随班就读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不自信,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像其他学生一样接受生活的考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幸福快乐地成长。

由于身体的原因,该生学习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不强,在班级活动中很孤立,久而久之,性格变得越发孤僻、自卑,不愿与人相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有意无意地创造和她接触的机会,中午休息时主动叫她到我的办公室来共进午餐,以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师生隔阂。她的作业当面批改,借此机会跟她谈心、沟通,赢得她的信任。渐渐的李佳佳的性格有了变化,话多了起来,也愿意和老师交流了,脸上多了一份笑容,多了一份自信。

从该生的转变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被老师的关心、爱护、真诚所打动,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倾吐给信任的老师,听从老师的引导,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用爱心帮助成长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随班就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习上多鼓励,多帮助,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虽然随班就读学生没有学习任务,她可以不做作业,对她的表现老师可以听之任之。但我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家长愁眉苦脸的无奈,教师的职业感,使我没有理由放弃她。当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我单独找她谈话:“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学生,但作为学生不做作业大家知道了不太好,你怎么不交作业呢?”她低下头说:“老师,我不会做。”我把她拉到身边小声地说:“下次不会做就来找老师,我帮你做,好不好?”她怯怯的点点头。每次的文化课测试,李佳佳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老师都给予表扬,鼓励她取得的细微进步,使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多法并举,培养主动性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经常体验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情感愉悦,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李佳佳同学喜欢画画。每次完成美术作业后,我都及时点评她的作业,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使她的绘画水平有了显著进步。班上办学习园地,她都积极参与,认真地准备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地去画、去写。在评比中老师及时给予肯定,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看着学习园地里自己的作品,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体育课上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时,老师让她当击鼓手,当她看到同学们在自己的指挥下奔跑穿梭,被抓以后还要表演节目时,她笑得最开心。慢慢地,她忘记了痛苦,丢掉了自卑,鼓起了勇气,树立起了信心,在和同学们相处时比较主动了。

(2)同伴互助法。在全班开展“一帮一,对对红”活动。李佳佳和班上的一位同学关系比较好,我就利用她们的这种关系,不论是做作业,还是课间活动、集体活动时,让这位同学尽可能地和她在一起,帮助她,拉她一起参与活动,她也乐意和这位同学一块儿参与活动。渐渐地她被同学们感化了,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融入到了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交流。

(3)情景教育法。在安排座位时,我将李佳佳的座位安排在靠前的位置,把愿意帮助她的同学安排在她周围。在课堂上,选择适合她回答的问题,鼓励、引导她积极发言,从而使她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活动中,引导她观察别的同学相处的情景,待人接物的方式,开展活动的方法,让她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在文明、和谐、欢乐的校园中,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五、教育效果与反思

(一)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该同学基本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上课时能积极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和同学相互交流,从朗读课文、作业书写、绘画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下课和同学们一块玩耍做游戏。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

(1)教师需要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要与其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才能听其言,信其道,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的水平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要起点低,有易到难,循序渐进。

(3)主动性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方法也应多样化。在以一种教育目标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渗透其他内容,多种方法交叉使用,相互补充、互相促進。

(4)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家长的有效配合,相互沟通,是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

小学生随班就读案例 篇4

---让随读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一节英语课,照例我要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个又一个,同学们读得令人非常满意。轮到刘植(一个随读生)了,只见他怯怯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几次。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老师,别让他读了,真让人着急!”说实话,他的朗读确实让人很是着急,此时,我真想让他坐下,就在我即将把“就读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看到了刘植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书读好了的缘故,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呢?在我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就给他一个机会!于是,我回过头,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相信刘植一定会读好的,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刘植又一次鼓足勇气读了起来。虽然,他读得仍然有些结巴,但是,此刻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的埋怨声了。而且只要是他读错了,同学们就会马上帮他纠正。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刘植终于把一个小对话读完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这时,我从刘植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刘植,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读得更好!”刘植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检查读课文时,刘植准能带给大家惊喜。同时,我也发现,他与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许多男同学都和他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时不时地向我报告刘植的其他变化:“老师,刘植跳绳比小鹏还多呢。”“刘植做值日可认真了。”每当这时,我都庆幸当初做的决定。忽然有一天,刘植拿着一只崭新的铅笔,对我说:“老师,这个送给您。”“老师不要,你留着写作业吧……”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早已跑远了。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二、案例分析

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刘植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同学们似乎也并没有在乎他的存在。而如今他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就源于这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甚至是受一些同学歧视的随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些都是源于教师给予他的一个机会。

三、案例反思

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篇5

增城市石滩镇岗贝小学

郭葵金

一、基本情况:

小杰,今年11岁,现四年级学生,属于学习困难学生。一年级进校时只认识7个字。在学习课文后,七八个生字的课文,只能记住一两个。不喜欢说话,经常无端发脾气,不喜欢与同学交朋友,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对学习没有兴趣。

综上,进一步挖掘小杰学习能力较弱的原因发现:

(一)交流能力的缺乏

一方面,该生的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祖母负责他的衣食,其他很少交流,生活较单调,没有充足的素材和内容与人交流。另一方面,由于从小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幼儿园没上,与伙伴的交流少了,缺乏经验。同时,与别人交流时往往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怕说错被他人耻笑,因而更惧怕与人交流。

(二)认知能力的限制

该生因为智商的原因导致认知水平局限,识字少导致她识字能力、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也较弱,表达时词语不够丰富、语句简短、语法错误较多。在与人交流时,由于小杰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导致经常答非所问,思维上的缺陷导致表达时语序混乱,缺乏条理性。

二、训练目标与内容:

普通学生一学期基本要认识1200~1500个字,但基于该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不足,希望通过游戏、情景训练、比赛等形式,选择课文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对该生进行识字训练,以期通过一学年的训练使该生基本认识500~800个字,在识字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干预对策:

1、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即时掌握学生的回家的预习及学习情况。小杰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往往不敢主动举手,怕回答不上来而遭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奚落。因此在学习字词时,对简单的好认的字,就请小叶回答;对稍难的字,先请优秀生作示范回答,然后再请他作模仿性回答,有时也会在老师的提示下,师生合作说出正确答案,使他有机会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并从中获得参与学习及成功的情感体验。

2、质疑问难

小杰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不问则更不懂,于是学习越来越困难。教师总是需要主动询问她,让他提出不认识的字,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当她提不出来时,教师就用“反质疑”的方法加以启发:“你没有问题,那么老师来问这个字怎么读?”以促进她积极动脑,主动质疑。如果他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给予鼓励,以逐步养成有困难主动求助的习惯。

3、即时反馈

学困生往往是由逐节课的知识缺陷积累机而成的。因此在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中,总要让小杰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朗读课文等,给她树立了自信心。默写时总是会提示她仔细想想字形和字义,将字写正确,并即时反馈。成功时给予热情鼓励,有错时进行及时纠正,不让知识缺陷延续积累。

4、分层选做

在布置作业时,小杰的作业虽与其他同学的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教师会给予她更多的支持,让他跳一跳,也能获得成功。例:《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3个生字,理解“摇、甩、摆”等词语;

2、仔细听读课文,说说鱼、牛、燕子为什么不肯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4、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识字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而小叶往往无法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给小叶布置的作业是:

1、借助拼音及生字卡片,认读13个生字,说说生字的部首,给他找个好朋友。

2、根据课文,选择正确的动词进行填空;

3、跟着录音读课文,完成填空:鱼的尾巴能()。牛的尾巴能()。燕子的尾巴能()。

这次的作业,小杰记住了7个生字,课文也基本能读下来了。虽然不能很流利的读出感情,但对于他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

使作业形式多样化,这样的作业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实践经验,对小杰的作业,总是优先面批,发现作业上的错误,先打问号,面对面地点拨思路,让小杰一次次地自行纠正,直到对了以后再打勾。这样,他对作业便产生了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四、成效与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6

横泾小学

唐必林

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面向的对象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发育期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各种有害因素造成了其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周边学生的交流、融合以及其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保证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班就读”不失为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如何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以下是我多年教学工作中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意识到教师是可以信任的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我遇到的第一个智障学生是个男孩,在他刚入学第一个学期,身上有许多缺点:不讲卫生,有时会在教室里大小便、个人卫生差。当然也常常旷课,从不写作业和不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为了他能让改掉坏毛病,找他说理教育,要求家长来学校培读,还让同学帮助他,但没收到什么好效果,他依然老样子。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惹班上成绩好且长相清秀的学生,这说明他其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教他帮助班级打扫卫生,讲故事给他听,帮助他去食堂打饭,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的信任。他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有时把老师办公室也打扫了。虽然他成绩没多大提高,但至少也写点作业。从那位学生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付出更多的爱心,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选择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很多人对智障儿童教育有误解,他们简单地以学习的好坏来评价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成果。其实,对他们的教育,应采取“以生活为核心,满足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需要” 的思路,打好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的良好基础。根据他们和自身特点,我们要为每个智障儿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于同龄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

三、耐心训练。

知识训练应及时反馈和强化。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他们的短时记忆力极差,学过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较长时间 地保持所学知识,教师要把所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分成细小的步子,然后按步骤进行学习,进行消化,最后达到相应的目标。还要让儿童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能及时了解,知道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能够根据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对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智力落后儿童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儿童整个身心发展有重大帮助。在反馈过程中,对他们在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以便儿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便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可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在他们获取进步的同时,给他们以赞许、微笑、夸奖、鼓励等方法。其次是生活训练,生活训练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由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补偿他们的智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达到半独立生活,尽量减少衣赖他人的基础。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必须高度重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正确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前面提到的这个学生,我每年都会发给他一张劳动奖状),采取多种积极性的策略,促进教师与这些智障儿童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爱号召同学们和这些智障儿童友好相处,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信心。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集体教学,而对于这些智障儿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还采用伙伴助学的形式来帮助他们学习。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让他们爱护这些特殊学生,让这些智障儿童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7

一、基本情况

徐某,女,11岁,轻度智障,现随班就读四年级,学业成绩均不及格。

二、原因分析

在家庭暴力环境下,为了理解智障学生家庭紧张的亲子关系,我运用螺旋心理剧里的“创伤三角”概念来进行分析。

徐某:智障学生,学习和生活,乃至生存都是挑战。当她不能像普通学生考出理想成绩,徐母不是打就是骂。长期受到这样教养方式,徐某当然会和母亲冷战,甚至离家出走。看来,徐某是受害者,而徐母是加害者。

徐妈:工作回来“买洗烧”,给女儿补课,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付出多,一看到那么差的成绩,就控制不住情绪。没想到女儿一被打就把自己关进厕所。看来,徐某又像是加害者。

徐夫:作为遗弃权威者角色,没有履行自己作为权威者角色,只是工作,没有承担一点照顾女儿的分工,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三、辅导策略

让他们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如何伤害着亲密的家庭关系,这就有时需要学校力量介入。

1.暖身阶段,赋予情绪能量

周三资源教室里,我们玩“解人结”游戏,体验并积蓄积极的情绪力量来探讨自己和爸妈发生的事情。我发现徐某的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经得同意,决定接下来演出她的故事。

2.演出阶段,赋予新的意义

我先邀请徐某将自己的故事向同伴分享后,然后提取了五个角色:徐某、徐妈、徐爸、弟弟、奶奶。

第一幕:由徐某演自己,小李演徐妈,小张演弟弟。剧情为徐某藏考卷被妈妈发现,妈妈很生气打了徐某,徐某躲进房间后趁机逃到了楼下弟弟家。此剧目为了重演过去事件,帮助徐某宣泄潜意识里的不满情绪,为修通冲突、重建认知打开新的发展通道,进而起到疗愈效果。

第二幕:由老师演徐妈,徐某指定小项演徐爸。剧情为徐妈发现徐某不在房间,惊慌之余急忙打电话给徐爸说明情况,要求徐爸回家一起找徐某。此剧目为了换位思考,互相体验当时彼此的情绪,徐母扮演者老师放大徐母焦急、紧张的情绪,侧面演出徐母当时关心、懊悔的情感,引导徐某站在妈妈角度看待过去生活中的事件,帮助徐某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幕:由老师演奶奶,徐某演徐妈,小项演徐爸。剧情为徐爸急忙赶回来,在与徐妈共同寻找徐某的途中遇到一楼的奶奶,奶奶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他们,告诉他们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徐爸徐妈虚心接受了奶奶意见。此剧目暗示爸爸应承担奶奶的角色,应及时发现家庭问题并予以调停。

第四幕:由徐某演自己,小李演徐妈,小项仍演徐爸。剧情为徐某考试又不理想,徐妈一改往日打骂政策,一边帮助徐某分析试卷寻找原因,另一边不断鼓励徐某加油,一旁的徐爸也积极参与指导分析。此剧目利用心理剧技术将徐某理想的状态现实化,这是一种疗愈期待的象征性转化,同时也暗示徐爸、徐妈应转变对徐某的教育态度。

3.讨论阶段,促进自我整合

为了避免徐某重新演出家庭负向事件,产生伤害感。我在每个剧目表演中都让徐某有着最大控制权,而指导者和观众都是“跟随”主角,构建安全、人际支持结构,帮助主角徐某进行心灵疗愈的旅程。而加害者、受害者、遗弃权威者等角色具象化演出时的感受能及时反馈给徐某等事件相关的人,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角色的自我整合。

讨论一:心理剧团体内部讨论

演出结束,老师引导主角徐某、小项、小李和小张分别交流演出感受和心得,尤其某些特定情境,内心真实反应,然后也引导作为观察角色的观众反馈主角演出的信息,帮助徐某重新进行经验和潜意识冲突的修通。

讨论二:家长沙龙镜观式讨论

由于徐某家长不愿意进入螺旋心理剧工作中,于是,我以徐某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心理剧视频和班主任沟通,在一次家长沙龙中进行播放,引发家长的讨论。通过心理剧的镜观技术可帮助徐某家长反观自己的角色,意识到角色的缺位和越位,而给徐某附加了太多的负向能量和不切实际的期望等。当然,视频里已对徐某做了回避性处理,不让徐某家长有针对性的伤害感。

四、个案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 篇8

关键词:随班就读;英语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27

所谓“随班就读生”通常指那些在智力、肢体等方面有障碍或缺陷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歧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会在思想上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适合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随班就读的学生融入集体,享受到大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如何才能使这些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起锚、扬帆前行呢?笔者现结合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同时,要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因此,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并大力加强对随班就读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意义,以及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成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配套机构,配备专职教师或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及辅导员,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定期或不定期为随班就读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如“怎样与同学沟通”“如何面对生活”等,有针对性地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困难。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专门会议,就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把随班就读工作做细、做实,切忌流于形式,从而使随班就读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三、建立学习档案,关注成长历程

为了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学校应当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习跟踪档案,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动态,详细记载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历程,使过程管理贯穿始终。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将跟踪档案袋摆在案头,放在心上,随时了解和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状况。随班就读学生具有多元性、个别性、特殊性的特点,迫切需要教师为他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心与耐心、恒心和细心的群体氛围。一句鼓励的话,一张满意的笑脸,都能在随班就读生的心里激起阵阵暖流,唤起他们被认同的美好情感。另外,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务必做到保密化,档案资料袋以及相关学生最好不要出现真实姓名,而是以充满爱心和寓意深刻的称呼命名或以统一编排的号码填写,如“希望组”“育才组”等,做到一生一袋,专柜存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爱惜他们的自尊。

四、遵循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实行个别化分层教学

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把普遍规律和个别成长有机结合。教育特殊规律强调:以个别教育思想为指导,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计划,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生生互帮等教学形式,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使随班就读的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依据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以及障碍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要求要适当,学习方法要多样,知识掌握要精炼,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使随班就读的学生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教学过程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随班就读学生要优先照顾和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要让给随班就读生先回答。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较疑难的问题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化难为简。2014级七(2)班李建中同学轻度弱智并有口吃的毛病,回答问题时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戏谑,所以许多老师不叫该学生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未放弃,而是耐心地给予启发,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如先问他“是否喜欢米饭”,他说“喜欢”,再问他“如何拼写英语单词‘米饭”,他回答“不知道”,这时我又说,“只要你把nice的首字母换成另一个字母就对了”,他想了想忽然大声说:“r-i-c-e”。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在教室里,他那满脸稚气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五、增强自信,锻炼能力

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冷漠,自卑感重,自尊心弱,极容易产生失败或失落的情绪。因此,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学习信心,就成为教师时刻关注的严肃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人格思想和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班就读学生身上,消极的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如2015级七(6)夏长治同学,智力較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常常默默无闻地坐在教室里,大家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在今年的中学生田径竞赛中,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男子组跳绳第七名,颁奖会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该生流露出了久违的而又有点羞涩的天真的笑容,既培养了自信,又锻炼和提高了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对随班随读生多一张笑脸,多一份倾注,多一腔热情,以激励他们形成民主、接纳、友善、合作的健康人格。

六、三方协作,形成合力

《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行动纲领》指出,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社会全体成员的支持、赞助和良好的愿望才是占首要的决定因素。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家长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使家长坚信对智障子女教育的信心,让家长不要轻言放弃。同时,社区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工作,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一项漫长而充满耐心的精细化工程,同时也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予随班就读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呵护,更多的鞭策,使他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从而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继先,车晓光.注重个别化指导 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校长阅刊,2006(1).

[2] 许明,武崇新.坚持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05(2).

随班就读方案 篇9

2014年8月

榆中县过店子学校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具体工作: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 宿存万

成员 陈永明

郝金梁

宋月玲

魏福珍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读年级等个体情况进行逐人逐项注册登记,使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步人正常化、制度化轨道。

在普通班级内教育特殊学生的关键是对他们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对学生障碍程度,障碍成因、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定;制订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接受特殊帮助的时间与方式的选择;对矫治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等内容。

(二)施以关爱

要倡导“关爱”思想。“关爱”是特殊教学宗旨,也是特教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特殊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群体,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特殊教育的观念。

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既自卑、孤僻胆怯,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学生首先需要家长、教师、同学的“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但爱好学生易,爱差生难,爱随班就读差生更难。亲近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随班就读学生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对随班就读生有更多的关爱。

随班就读学生常常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提学生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其次,教师、家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认真写好教学个案,辅导记录,进行资料汇总。对普教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把随读教学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处理好“多数”和“少数”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干扰的矛盾,开展“合作学习法”、“同伴学习法”等先进的特教教学方法,保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

(四)家校配合

随班就读学生除了靠指导教师外,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配合,共同教育。如在确定孩子的障碍程度、类型、障碍的成因,为孩子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和检查矫治效果时,教师都需要争取家长的意见;其次,教师要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便在家庭中进行配合,强化和巩固教育效果;教师还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实施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 篇10

同时,教师在为随读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与正常同学学习目标的差异,又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处于随读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定随读生的教育目标时应力争全面,对随读生除了知识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行为方面的目标,对他们既强调补缺,同时更注重发扬优点,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关键环节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类型。对随读生的教学方法应做到有启发性和补偿性,这样才能使随读学生扬长避短。

谈谈“随班就读” 篇11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上一篇:孝顺在我心下一篇:疫情志愿者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