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礼仪与习俗概要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俄罗斯礼仪与习俗概要

俄罗斯习俗礼仪(选修)

二 俄罗斯习俗礼仪

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另外一个说法是白色代表着自由,蓝色代表着守卫俄罗斯的圣母,红色代表权力和力量。1991年8月21日正式启用。

在俄罗斯居住的居民主要是俄罗斯人,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俄罗斯人性格豪爽、热情开朗,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他们和人交往一般行握手礼或拥抱礼。俄罗斯人也有施吻礼的习俗,但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场合,所施的吻礼也有一定的区别:对朋友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之间,一般吻面颊,如果长辈对晚辈非常慈爱,则吻额头;男子对已婚女子,一般多施吻手礼,以示尊敬和谦恭之意;吻唇礼通常只在夫妻或情人之间流行。

俄罗斯人对数字“7”非常偏爱,认为“7”预兆好运,可以给人们带来美满和幸福。大多数人喜爱红色,视红色为美丽和吉祥的象征。

俄罗斯人对盐十分崇拜,视盐为珍宝,经常用作祭祀的供品。他们认为盐具有驱魔避邪的神秘力量。如果有人不慎打翻盐罐,或者将盐撒在地上,便认为是家庭即将出现不幸的预兆。为了摆脱灾难,他们总要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来撒在自己的头上。在俄罗斯做客,如果主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说明客人非常受欢迎。 他们的晚餐比较简单,对早餐和午餐十分重视。俄罗斯人的用餐时间拖得很长,喜欢品尝不同风味的菜肴,并且希望菜肴熟透和酥烂。另外,俄罗斯人对中餐非常喜欢。

接待客人时,俄罗斯人经常使用“您”字,表示尊敬和客气;而在亲友之间往往以“你”字相称,这样显得更加随便。外出时,他们非常注重仪容仪表,衣扣要扣得完整,给人一副衣冠楚楚的模样。男子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把胡子刮净;赴约要准时;在社交场合中,遵循女性优先的习惯,如帮女子脱大衣、拉门、找座位,在宴席上为她们分菜等。俄罗斯妇女不能在男子面前撩裙而坐,如露出大腿则有引诱男人之

嫌。

俄罗斯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欣赏,因此比较喜欢这方面的话题。与俄罗斯人交谈,要坦诚相见,不能在背后议论其他人,更不能说他们小气;与女性交谈时,切记打听年龄和服饰价格等。 在俄罗斯街上行走,决不能丢弃任何东西,连一张过期的电影票也不行。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有损城市的整洁,而且是违规的。

俄罗斯人认为兔子是一种怯弱的动物,如果从自己眼前跑过,那便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他们认为黑色是丧葬的代表色,因此对黑猫非常厌恶,如果黑猫从自己面前跑过,则预示灾难即将来临。

俄罗斯人不吃海参、墨鱼、海蜇和木耳。

如果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应该带上鲜花或烈性酒,送艺术品或图书做礼品也非常受欢迎。女主人对来访客人带给她的单数鲜花比较满意;男主人则喜欢高茎、艳丽的大花。

第2篇: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

摘要: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餐桌礼仪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越来越多,餐桌礼仪在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增进两国进一步的交流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餐桌礼仪是也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一、两国在座次安排上的差异。

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是饮食礼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对空间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因素尤为突出。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以及有关空间的价值观念也就有所不同。俄汉民族对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具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不可忽视。中国人一贯重视“座次”。《礼记 》中讲 “天地位焉, 意即天地万物各有其位,马虎不得。在中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 ,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长者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高贵或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高贵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在首座的左手或右手就座 ,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坐或者买单的人坐,因为这样买单时出出进进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而在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国家,排座次的做法跟中国传统排法正好相反。最尊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右为尊,左为次。这是因为在古代西方社会,人们习惯用右手握匕首,刺杀坐在左边的人。如果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位置上,不仅他刺杀不方便,主人还有制服他的优势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宴会上刺杀这一古老现象近乎绝迹。今天,西方人在安排座位是已不再着眼于安全保护,而是出于心理保护的需求,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 ,形成了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

在西方和俄罗斯,“女士优先”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礼仪规范。这是因为他们信奉基督教,玛利亚是他们尊崇的圣母。在西方和俄罗斯的宴会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按照国际惯例,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同时男女宾客必须交叉而坐,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并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不但如此,男士还要替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这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

三、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面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如果是长条桌时,主人常常坐在上方横位,客人分坐两旁,女主人则多坐下方横位,以便照顾客人和招呼上菜。有一点不同的是,在俄罗斯的一般生活中对席间座位的安排无严格规定,不太分上座和下座。主座一般是邀请人。需要注意的是,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因为按照俄国人的说法,只有不速之客才会这么坐。也不要坐在桌角,按照俄国人的风俗迷信,

坐在桌角的人要倒霉,如果是姑娘的话,那她就会嫁不出去而在中国,尤其是在古代,正式的宴席上根本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从而也就无需考虑女性位置的安排,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两国在餐具使用上的差异。

俄汉民族在使用餐具时与我们中餐及西餐礼仪均有不同的规范。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和匙,其基本用法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持法与握笔的方法基本相同,即:匙柄置于大拇指、食指之间,用中指在柄下托住。需要注意的是,手指务必持在匙柄上端,而不是匙柄下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后半部,食指按在柄上。使用刀叉进餐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 ,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一般是切一块,吃一块,不要一下子全部切完,每块大小应掌握在一口量为宜。只有在无需用刀切割食物时,即无需刀叉并用时,才可以改用右手拿叉。刀除了用于切割食物,还可用来帮助将食物米饭等拨到叉上,但千万不可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在正式的宴会上,每吃一道菜要换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多副刀叉,应由最外面的那副依次向内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应将刀叉平行摆放在盘内,这样侍者就知道可以撤盘了。如果没有吃完而需要放下刀叉,那一定要把刀叉呈八字摆放在餐盘两边,表示用餐尚未结束。而中国人吃饭的工具是筷子,不像俄罗斯人吃饭那样麻烦,餐桌上的摆放也没有刀叉那么复杂。可以说“筷子”是老祖宗为我们传下的一件法宝,简单、方便又实用,除了喝汤,细细的两根竹筷 ,拿在手上,运用自如,能戳、能挟、能撮、能扒,神乎其技。尽管现今的餐具已经发展到琳琅满目,唯独筷子一双,无法取代。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 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同样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三、两国在就餐氛围的差异。

俄汉民族饮食文化的另一大差异,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就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俄罗斯餐桌上的“静”。中国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因此,不论是迎新年、过生日、办喜事,还是请朋友吃饭,只要是宴席,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聚餐。中国人讲求家庭观念,注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一种其乐融融的祥和气氛中一起分享各种食物。人们既是在享受着满桌的佳肴盛馔,更是在享受着那份欢乐与喜庆的气氛。中国人尽管平日好静,但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一片热闹喧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这大概源于 “饮食所以合欢也 ”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当然这种边吃边大声地交谈,旁若无人,哪怕所谈论的东西让几米远外的人听去也满不在乎,更不注意大声说话和喧闹会给餐厅其他客人造成干扰,也是外国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俄罗斯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最普遍的盘式服务是将餐食在厨房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迅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双手放在桌面以上,胳臂肘不能搭在桌面上,更不能翘二郎腿。俄罗斯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同时也会不失时机地与左右客人交谈。如左右客人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用餐时他们从不高声笑谈,一般是交头接耳,像说悄悄话似的,更不会在咀嚼食物时说话,音量保持在对方能听见的程度上交谈。俄罗斯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尽管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喝酒,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很好的酒量,但他们敬酒从不劝酒。他

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态度热情、话语简短、幽默诙谐。所以在俄罗斯无论餐厅大小,就餐时没有任何的喧闹,大家都是低声细语,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同时表现出他们受个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俄罗斯人的独立意识,诸如自我形象、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等。这和中国相比,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从表面形式上看这种就餐方式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分餐制还可以体现适度节俭、合理饮食的理念,克服中餐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缺点。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不管是餐前小吃还是正餐主食,所配原料都是与就餐者的食量挂钩的,菜肴道数尽可能少,但保证每餐吃完。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我们现在的自助餐、冷餐也都体现了这个宗旨。

四、结论

总之,餐桌礼仪在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孕育着不同的餐桌文化,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入门而问讳”是当今国际交往的一条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遵循国际礼仪, 同时也要了解与尊重有关国家的礼俗,做到因人施礼,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王娟.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2] 崔卫.当代俄罗斯流行音乐文化及其语言表达[J]. 俄语学习. 2007(01)

[3] 陈君.宴会上的餐桌礼仪[J]. 秘书之友. 2010(03)

[4] 陈惜姿.餐桌礼仪[J]. 跨世纪(时文博览). 2008(06)

第3篇:民族习俗与礼仪教案

《民族习俗与礼仪》教学设计

林莺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二)情感目标:

学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行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和平、兴旺的大事。周总理就是尊重民族风俗的楷模。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少数人民风俗习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 介绍周总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1) 一九六一年四月,周总理在云南西双版纳,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他来的第二大早上,就到澜沧江畔观看赛龙船和放高升。他穿着对襟布扣的白衫和大腰身的咖啡色裤子,头上扎一根水红色包头巾,一身地地道道的傣族装束。

(2) 四月十三日,泼水节那天早晨,周总理来到曼厅寨视察,看到一群傣族农民在荔枝树下跳象脚鼓舞,他便接过一只象脚鼓,和农民合着拍子一起跳起来。在开始泼水的时候,周总理和各族群众都用一根柏枝条蘸着银碗里的水互相洒。傣族有个风俗,泼水节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明彼此越亲热,越尊敬。各族群众觉得只用柏枝蘸水洒,还不能表达对周总理的感情,于是就改用大盆来泼水。总理的警卫人员担心首长的健康,就用雨伞去挡水。周总理立刻要他把雨伞收起来,并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总理放下银碗,拿起一只脸盆,把一盆盆清水向群众泼去。大片大片的水花在天空飞舞,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一道道彩虹,把周总理和各族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

(二) 介绍各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傣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周总理爱自己的国家,也热爱本国的少数民族。

2.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与礼仪?(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那么少数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1)蒙古族、藏族献哈达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① 什么时候献哈达?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 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 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

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② 献哈达的方式(准备一条围巾,学生现场模仿献哈达)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对平辈,只要用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受哈达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达。 (2)维吾尔族见面礼(出示维吾尔族的图片)

①能不能直接挥手说嗨?

(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

如果遇到长辈,则双手放在胸前,身体向前倾) (3)回族八宝茶

①八宝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八样料,哪8样呢?

(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桂圆肉、枸杞、葡萄干、核桃等) ②盖碗茶(出示图片)

八宝茶是盖碗茶其中一种。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4) 苗族牛角酒(出示牛角酒)

①为什么叫牛角酒?

(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讲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

当客人来到寨门的时候,身着华丽族服,头佩闪亮银饰的苗家姑娘,就会举起牛角敬宾客。

当他们敬酒的时候,你能不能说,诶,我不喝?不能,不然他们就不让你进入他们苗寨了。那么应该怎么做?(须双手接捧住牛角,一饮而尽)

(5) 蒙古族奶茶、盘腿坐

① 我们知道蒙古族的主要建筑是什么?(蒙古包)(出示蒙古包图片) ② 进入蒙古包后,我们要怎么坐?(蒙古包里面一般是没有椅子,但是又地毡,要盘腿坐着)

P83,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客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① 怎么做?(当他们递给你的时候,你要用双手接碗,或者用右手接碗,不能用左手。) ② 如果不想喝?(如果你少要差或不想喝茶,可用碗轻轻地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就会明白你的用意了)

(三) 感悟

①我们了解一些民族的习惯,如果你们以后去有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就知道什么事可以做,该怎么做了。

(四) 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创设好我们的家园。所以,作为我们汉族的小朋友,要与各族小伙伴心连心,手拉手,共创一个美好的乐园。

上一篇:泊船瓜洲说课稿下一篇:客户服务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