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现代生活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礼仪与现代生活

礼仪与现代生活 篇1

传统礼仪的意蕴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礼仪的政治意蕴。中国的礼仪源起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可见,中国古人是从治国、行政的视角来倡导与推行礼和礼仪的,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统治天下的手段。儒家强调教化,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礼和礼仪的教化,达到政令畅通、政治稳定的目标。周公制礼,其所设计改造的一些礼仪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而行,作为周王朝最根本的国家制度,对政治稳定产生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礼、礼仪对于治国、行政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种礼仪、礼节被整合为系统化的礼制,成为一种行为规范。特别是《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书的出现,使礼和礼仪具有系统的文本形态,从而用来教化人民。由此可以看出,礼仪的政治意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一种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它是一种政治手段,这种手段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

礼仪的道德意蕴。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 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 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 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古人具体阐述了礼与德的关系:一方面,礼是德的.基础。“礼者,德之基也”,“人而无礼,焉以为德”。礼的观念和意识应该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礼是德的规范。“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身有礼则身修”。礼可以端正人的行为,懂得和遵守礼就可以使人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规范,从而保证德的实现。可以说,礼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礼仪则是这种意识和规范的外显形式。礼仪属于行为活动的范畴,是一种行为道德,它通过行为来表现礼所蕴含的道德。离开礼所蕴含的道德,礼仪只能是繁文缛节。但是,离开礼仪的行为活动,礼所蕴含的道德又将缺乏实现的载体。

礼仪与现代生活 篇2

一、出家

出家, 指的是为解脱尘世的苦难, 舍弃人世间的贪爱而出家修道。这一制度其实并非出自佛教, 在印度古已有之且非常风行。在形式上, 作为出家人的基本标志便是剃除头发。其用意在于舍弃装饰, 甘于朴素清苦的生活。在中国, 僧人的僧装, 素食, 独身制度自古延续至今。一般来说成年的男性还要剃除胡须, 但也有例外, 一些有名望的人如弘一大师出家后依然蓄须。

“和尚”一词是对出家人中师长的尊称, 有德有才, 堪为人师者才有资格接受。一般来说, 一座寺庙中唯有住持一人可被称作“和尚”。在寺院里见到的普通僧人可用“法师”来称呼, “法师”是指精通佛法可以为人讲说的出家人, 用在此处既得体又可表示尊敬。其实按僧人精通经藏的差异还有不同的称呼, 但在现在“法师”已作为对一般出家人的通称了。现代人在这类称呼上面还常有误会, 可以此作为参考。

出家制度在世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区, 如我国云南傣族地区, 泰国等, 基本实行人人皆须出家一次的规定。这并非佛教规定的制度, 在修行上这种临时性的出家也与长期出家的僧人有所不同。日本的佛教出家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僧人可以娶妻食肉。这也是社会发展导致的佛教变革。

二、戒律

释迦牟尼自三十岁成道, 即开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弘法传教活动。随着这个过程中门徒的增多, 为了团体内部的规范, 便渐渐地有了戒律的体系。而在中国, 据劳政武论, 禅宗之后千多年来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生活规范, 在道信时初创, 在弘忍 (公元601-674) 时确立;正式把禅宗的规范法制化、条文化的人是百丈怀海 (720-814) 。百丈怀海根据禅宗的特性, 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宗法礼制, 折衷了佛教大小乘戒律的精神, 制定了著名的《禅门清规》。禅宗后又分出几大派系, 现存的“清规”典籍尚有《百丈清规证义》、《幻住清规》等, 日本还有《莹山清规》、《大鉴清规》等。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法令来对佛教进行规范, 实际上与之同时, 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也有所影响。佛教的“中国化”是与中国固有法制紧密相关的。其中儒家的“仁”“礼”的思想与佛教的相关性最大, 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政府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对佛教进行规范, 导致了佛教的一些变化, 变得更加“中国化”。较为典型的如唐代, 《唐会要》中有记载:“开元十二年举行僧尼考试, 不合格者还俗。”以和科举考试类似的形式来进行僧尼的选拔和考核, 充分融合了当时的中国的特色。行政干预僧道事务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一个算是积极的方面。到现代, 我国也制定有专门的宗教规范制度, 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之一。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慈”与“悲”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 慈是给予众生乐, 悲是拔除众生苦。基于这样的慈悲思想, 佛教有不杀生的根本之戒。在慈悲思想的指引下, 佛教逐渐形成“断屠月”和“十斋日”的传统。从南北朝到唐代, 这样的传统渐渐深入到政府的行刑制度当中。中国自古而有的“秋冬行刑”的传统与此不无关系。在社会影响上, 佛教的戒律鼓励民众修行向善, 以其道德性和教育性客观上对一般性的犯罪起到了一定预防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现行的宗教管理制度也提倡宗教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共同发展。

因鼓励向善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只是佛教戒律对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随着多年以来佛教在中国的普及, 佛教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 价值判断, 乃至处世态度。

关于犯戒的处罚, 《四分律》规定了比丘二百五十戒, 列出处罚名与罪章名若干。经研究发现, 除了“除名”性质的处罚, 许多的犯戒行为必经“忏悔”即可“出罪”, 属于非常纯粹的道德性制裁。原因在于佛教所重视的“果报”, 让其对于犯戒行为更为强调的是长劫性的果报。劳政武提出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即“忏悔”。忏悔的性质与种类复杂, 据释圣严研究, 忏悔法共有两类三种, 两类分理忏和事忏, 理忏下有无生忏, 事忏下分取相忏和作法忏。这是按照罪名的层次来划分的, 在此不多做分析。这些忏悔的种类包括的各种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 由此观之, 在佛教中, 广义的“忏悔”其实效用极为广泛, 个人修持、禅坐、念咒, 包括为众祈福等佛事都囊括在内。

戒律所依据的因果报应论, 在历史中逐步渗入世俗社会, 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佛教的社会观中, 社会共同体无不基于众生的“造业”, 那么众生无一能回避对社会的共同责任。佛教认为在社会交往中, 利他教化是核心内容。交往的发生, 本身就是佛法教化的大缘之所在。佛教对“慈悲”的信仰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十分相近, 二者融会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就现代人而言, 不论是否真正信仰佛教都会受其浸染, 因为佛教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礼仪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充分认可并继续发掘其积极的方面, 如“诚信”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受佛教教义的规范, 到了现代, 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着眼于诚实守信的社会化行为规范和市场的规则意识, 而非信仰建设和信仰教育, 本人认为这是值得再研究的。

戒律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佛家的素食制度。素食制度为汉地佛教所独有, 已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南传佛教国家和中国的西藏内蒙地区均无禁止食肉的规定。原本佛教里说要禁的“荤”是指的荤辛, 即味道重的几种蔬菜, 并非通常概念上的肉食。戒律中规定出家人可食“三净肉”, 即“不见”“不闻”“不疑”。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当中, 中国的大乘佛教秉行慈悲戒杀, 而素食是与之相吻合的。素食制度的形成, 除了教义经典, 还有外力因素。梁武帝对此做了大力的推行, 僧人们激烈争论后达成共识, 后此戒律一直持续至今。

三、仪式法会

(一) 课诵

课诵是中国的佛教寺院最基本的日常行事之一, 于获功德准则之中, 也被称为功课。由于课诵一般是早、晚各举行一次, 因此佛门里也称“早晚功课”“朝暮课诵”等。论其来源, 最初是由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而中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 后佛乐取得长足进展并广为传播。这也是佛教在艺术上会合当地文化的一大例证, 尤其在南北朝的梁代, 梁武帝对念诵梵呗大力提倡且亲自参与制出佛乐中的名篇, 将其宫廷化。清代的《禅堂规约》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山坡等不随众者罚”, 成为被普遍遵循的基本制度。从修行的角度来看, 课诵本就可以发扬大乘教义, 陶冶个人修养, 有这样的礼制规范, 方能真正深入人心。现代的课诵与古制并无大异, 并且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二) 水陆法会

佛教的法事众多, 这里介绍一下规模最大, 最隆重的一个——水陆法会。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流传至今。这是一种超度仪式, 宋代最为流行, 特别在战争以后由朝野举行。该项仪式经过多年流传与演变, 现行的会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人数、牌轴的规定、进行的程序和法事所用的时间等项内容是依据《鸡园水陆通论》。坛场分内坛和外坛, 法事以内坛为主。内坛布置有严格轨制, 力求庄严。而外坛佛事七日, 共设大小六个坛场。从进程上来看, 法事的完成一般在七昼夜内。水陆法会的圆满是由最终的僧众皆参与的“放焰口”来完成的。放焰口的来源本是为饿鬼道众生超度, 到了现代则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追荐。其布施过程仍与食物有关。

四、小结

佛教的文化深厚, 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佛教文化的最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礼仪。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反映了文化思想的演变, 以及其与世俗社会的相互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接受行政上的管理, 同时因其教义的广泛传播在客观上也影响着政治尤其是法制。佛教既吸收俗世的文化也在以本身的理念影响改变着俗世。大众对于佛教的接受度一直颇高, 礼仪成为普通人了解佛教的直接方式之一, 这也是佛教仪制不断变革的一大动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是极为广泛的, 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演变也都是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在现代中国, 佛教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在礼仪方面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为适应社会所做的革新。学术界对其仪轨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也是佛教进一步继续中国化的表现。将一些基本的与普通信众息息相关的佛门礼仪进行普及, 也可有助于规范众人在寺庙等佛教场所的举止, 同时由内及外地对佛教礼仪进行研究也是协助规范, 共促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这些是研究佛教礼仪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中国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都体现了佛教教义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 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永革.佛行人间——佛教社会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夏金华.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4]冯修齐.晨钟暮鼓——佛教礼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5]劳政武.佛教戒律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6]关剑平.《敕修百丈清规》与佛教茶礼[A].禅茶:历史与现实, 2009.

[7]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礼仪之传统与现代 篇3

关键词:传统礼仪;三从四德;变化

作者简介:余琼(1993-),女,汉族,云南省昭通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饮誉四海,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礼仪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人与人交往中逐步形成且不断完善的种种礼仪,协调着人际之间的关系,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古人讲,礼仪是尊敬人的一种方式,是在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上的一种高尚的行为准则。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由历史,风俗,宗教等综合因素形成,形成被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处世艺术,目的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园,是人们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服饰、语言等内容。对于女性而言,无疑谈论最多的是三从四德,三从,简言之,就是从父,从夫,从子;而四德,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工。分别出自古代的《仪礼》和《周礼》。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影响人们最多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在过去,女性的角色是相夫教子,不需要工作。而在新时代,提倡女性工作,提倡女性独立。总的来说是时代转换女性的角色。

一、古代的“三从四德”

“三从”出自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说到妇人有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指,女孩子在出家以前要听从父母的教诲,由于长辈们的社会经验丰富,具有指导性意义,所以不要随便反驳父母的训导。出家后要听从夫君,正如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结婚后,妇女要同丈夫一起持家立业、孝顺公婆、教育孩子。但若丈夫不幸去世,妇女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本分,不仅要努力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继续孝顺公婆。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三从”里面的“从”并不是“从”的表面含义顺从或跟从。“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品德,女性要品德高尚,在早些时,古人就著有《女儿经》,指的女性应当遵从的高尚品德。“妇言”指,女性应当有知识修养,说话要得体。“妇容”,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指,女性应当着装端庄,不可随便,显轻浮。最后一条值指的是“妇工”,指持家之道,生活方面要勤俭节约,在持家上要做到,相夫教子,孝顺公婆等。慢慢的“三从”与“四德”连起来,形成“三从四德”,成为了衡量女性行为规范的标准。

“三从”还得追溯到古代并仍还保留至今的“内外有别”,婚姻家庭制度习俗是男主,一般表现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古代,男子要养家,有行军打仗、服兵役、经商或者打猎等。由于过去科技技术不发达,女性的任务就生儿育女,孝顺长辈。在古代社会,阶级性表现极为明显。从上层社会来说,“外”指男子参与朝政,军事,管理国家大事,女性不得干涉。回望中国历代帝王,也只有武则天一位女皇帝,足以证明中国历来就遵从“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且一直持续至今,这种观念都还有存在。从下层社会来说,大概指的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正如《刘海砍樵》里面所唱的那样。这种男女分工的划分,逐步形成了在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分别,即“男主外,女主内”,影响着中国女性地位很多年。从男性的工作上看,他们的工作室开放的、无限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故有“男儿志在四方”的说法。从女性的工作分工看,与男性的工作空间相比,其表现的是有限的、封闭的且地位是低下的,故女性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不高。中国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从此得以延续,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婚姻家庭和谐,女性就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否则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受社会舆论。所以自“三从四德”出现以来,女性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逐步在思想上乃至行为上都遵从女性应当承担的角色。

二、新时代的“三从四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三从四德”正悄悄变化。以前的女人,软弱和顺从,没有社会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为家庭、孩子付出一辈子,到最后地位也仍然是最底下的。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在任何岗位不得歧视女性,否则视为违法。女性的角色在慢慢发生变化,她们希望自己独立、自信,对自己要求更高,在工作上,要做到和男性一样出色,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女性的工作能力甚至超过男性。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义务助理黄冰芬给“三从四德”赋予新的含义。三从指:从世界、从爱、从己。从世界:做事情,要从长远的角度看,观察事物发展的整个局势;从爱:处理家庭、工作、交往中的冲突,要用真诚的爱来化解。从己:女性要注重自己终身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四德”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文德武德: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十分激励,女性虽说不像过去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至少要见多识广、学有所长。言娴淑德:指女性的言辞要得当,尽量表现女性应有的美。品学兼德:女性的品德要高尚,品位增添魅力;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自信。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从女性从事的工作上看,就可以知道,古代的女性的地位和现代的女性的地位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哪里,都透露出女性自立自强的信息。但当然,现代社会又有女性强势的表现,但总的来说,至少是女性地位的上升。现代女性应当遵从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和工作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更为搞笑的是,网友们这样写到男性应当遵从的“三从四德”, 三从指老婆出门要跟从,老婆命令要服从,老婆讲错要盲从;四德,指老婆化妆要等得,老婆花钱要舍得,老婆生气要忍得,老婆生日要记得。新“三从四德”也成为衡量好男人的标准。虽然是玩笑之谈,但不难看出,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的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古今“三从四德”对比分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认可的女性行为道德规范,在明清时期尤其得到空前的强调。三从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从父”、“从夫”,“夫死从子”即丈夫死后,女子需要“辅养”子女长大成人,是从夫的一种延续。其中“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主要是指妇女的个人修养。 妇容不是指容貌美丽,而是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三从,已不再是新时代女性应遵守的标准,对“三从”的理解,贬义更多的取代了褒义,如“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成为古时候“三从四德”的代名词。旧社会妇女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她们的聪明才智被窒息了。新时期,女性彻底翻了身,政治、经济上都有了地位,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很好地发挥,真正顶起了社会的“半边天”。无论现代女性是追求经济或精神的独立,都应当做最好的自己,从古至今,无论男女,都应当有道德;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女性都要有一定的品行修养。旧社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规陋习和“女子智力低于男子”的观念,使得女子完全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梁启超作为近代史的启蒙者也曾专门提到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胡适先生也曾提到现代女性要独立,不要依靠别人。

四、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但无论是哪个礼仪规范,无一不打上时代的烙印,随着经济、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这样一句话,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作为女性,面对新时期男女平等的社会,更应当把握好机会,不仅要做到经济独立,还要精神独立。对于传统的“三从四德”,应该知道,那只是挂在旧社会妇女脖子上的枷锁,现代社会只要“四德”,不要“三从”。女性应当追求更加独立和自信。

参考文献:

[1]吴茂长.女儿经.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3.

[2]唐艳香.唐艳香:从女子教育、妇女参政到婚姻自由.社会科学, 2008,6.

角色游戏与礼仪生活 篇4

—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幼儿礼仪行为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而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未来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文明社会,交往礼仪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3—6岁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角色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角色游戏的开展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的礼仪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幼儿礼仪言行的培养中,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一步一步慢慢深入。大班角色游戏有五个区域组成:娃娃家、小医院、小餐厅、理发店还有小茶室。我们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观察八位幼儿,他们的主要游戏区域是小茶室,我们对他们的礼仪言行进行重点观察记录。

刚开始进入小茶室时,孩子们明显对小茶室这个新环境很好奇,他们睁大着小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很快,他们就对小茶室熟悉了,慢慢的把茶室里的用品、饮料的种类摸索清楚了,在讨论之后哪几个人做服务员,哪几个人做顾客也明确了,小茶室就运转起来。但是,刚开始进行出现了不少问题,服务员们只是按照自己想象的来询问顾客的需要,顾客也只是简单地回应,礼仪言行出现的很少。如,在刚开始的一次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很高涨,顾客时家乐走进小茶室,服务员刘静婷很开心的跑过来说:“你想喝什么?”时家乐也很开心的回答:“我要一杯泡沫红茶。”“好的!”一句简单的回答,刘静婷就跑开了。这时我走过去询问:“服务员,当顾客走进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说哪些好听的话呢?”刘静婷眨眨眼睛没有说话,这时旁边有孩子反应了过来喊了一句:“欢迎光临!”这时大家好像思路被打开了,想到了很多礼貌用语,从此小茶室的服务员知道用文明的话来欢迎顾客,并且自发地出现了顾客走的时候对顾客说:“欢迎下次光临。”等送客的文明用语。

角色游戏开展近半个月的时候,小茶室的服务员文明用语使用以渐趋成熟。服务员们已经出现了很多文明用语,“你好,欢迎光临,请进,请坐。”“请问您要喝点什么?”“请稍等。”“请慢用。”“欢迎下次光临,再见。”等等。顾客们也能做到自觉用文明用语来回应。小茶室运转的非常顺利,但是,缺乏进一步深入的礼仪言行,如:顾客向服务员询问能不能打折,服务员向顾客询问要不要加热等深层次的礼仪言行。一次,唐晔欣走进了小茶室,服务员刘抒语接待了她。最后付钱的时候,一共五块钱,唐晔欣低头一看,手里只有四块钱了,这可怎么办呢?刘抒语在旁边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是好。我走过去询问:“你的钱不够是吗?”唐晔欣担心的点点头,我说不然你问一问服务员,能不能优惠一点,看看服务员怎么说。唐晔欣紧张的询问:“可以便宜一点吗?”刘抒语很爽快的点点头:“当然可以,那就给您打点折,便宜一块钱吧。”唐晔欣的表情立刻放松了,很开心的付钱离开。之后,小茶室顾客询问能否打折的现象开始增加,在小茶室生意不好的时候,打折优惠活动也开始出现,甚至到了后期还出现了送外卖的行为,这八位幼儿的礼仪言行已经很成熟了。

随着新一批小茶室人员的进入,原来小茶室的人员进入了新的环境,理发店。因为有了之前小茶室的经验,服务员和顾客都能用文明用语来沟通,并且能够在小茶室的礼仪言行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 篇5

《现代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

【课程背景】

商务礼仪,是商业、企业人士在日常商务交往活动当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必须与上司、同事、下属、客户等各种身份的人保持一种团结友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而礼仪,则在人际沟通当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我们遵从礼仪的目的,是为了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从而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事业能够取得成功。同样的一个人,当他(或她)穿某一身衣服、以某一种表情、语言、动作表达自己时,会遭到他人拒绝,但是当他(或她)穿另一身衣服、以另一种表情、语言、动作表达自己时,却会被他人接受,受到他人的欢迎。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企业的普通职员,企业当中的每个人的职业形象同时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现代商务礼仪并不是一些令人厌烦的、呆板的条条框框,而是让我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客户、对同事、对所有人的尊重,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共同创造“多赢”的局面,避免因为礼仪知识的欠缺和行为举止的粗俗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困难和阻力。

职业形象是外在的,服务素质是内在的,《现代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理论讲解及现场演示等互动活动,帮助学员提升销售服务综合素质,内外兼修——从思想上重新认识自我,打造阳光心态,树立服务意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条件,从心态、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社交等方面综合融入销售服务工作中。帮助学员在销售服务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并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把良好形象和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形象,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课程目标】

 掌握现代商务场合中通用的礼仪规范。

 缓解职业压力,调整职业心态,做快乐的品位职业人士

 塑造与本企业形象吻合的个人职业形象,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 掌握工作淡妆的礼仪规范和技巧;

 提升个人沟通能力,掌握礼貌沟通的基本要素;

 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氛围,为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课程特色】

 内外兼修,使您在商务交往中轻松自如的与人沟通;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简单、易学、实用;

优策顾问 专注电力

 突出听、看、做、练等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培训形式与时间】

 培训形势:理论讲解+互动+案例+教学DV片+讨论+训练+情景模拟

【课程大纲】

我方推荐培训安排从“四大主题”、“七大课程模块”进行:

一、四大主题

 思想上重新认识自我,重塑自信

 通过着装打扮、言行举止来体现非凡的职业风范

 掌握现代社会交往中的礼仪规范,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 提升待客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企业口碑二、七大课程课程模块

 第一模块:职场人士修炼的三重境界

——树立自信是事业成功的起点  第二模块:职场人士的着装礼仪

——视觉美学在礼仪中的运用  第三模块:职场人士的仪容礼仪

——职业风范的个性化展现  第四模块:职场人士的举止礼仪

——全面塑造职业风范  第五模块:职场人士的仪态礼仪

——培养职业亲和力的技艺  第六模块:职场人士商务礼仪详解

——吹响商务交往序曲

 第七模块:礼仪五步训练法

——总结与回顾

三、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模块:职场人士修炼的三重境界

——树立自信是事业成功的起点  探究礼仪在人生、事业中的深远意义  观看教学DV片:感受现代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 积极的、乐观的、充满激情的面对新世界、新机遇、新挑战  现代商务礼仪的主要内容、特点、基本原则  内容:内强个人素质、外塑企业形象

 职业形象的构成要素、传达的信息及作用:个人层面、企业层面  商务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礼仪原则  现代商务礼仪训练导图 第二模块:职场人士的着装礼仪

——视觉美学在礼仪中的运用

优策顾问 专注电力

 职场人士着装的基本原则、个性原则、和谐原则、TPO原则  常见着装误区点评  西装及领带礼仪  鞋袜的搭配常识

 首饰、配饰、皮包的选择和使用规范

 各类职业形象着装方式(日常上班、开会、谈判、拜访等着装) 总结:自我形象检查与重新塑造

第三模块: 职场人士的仪容礼仪

——职业风范的个性化展现 职场人士仪容规范

 发式发型的职业要求

 女士化妆与男士修面的具体要领  女士化妆技巧  职场仪容的禁忌 第四模块:职场人士的举止礼仪

——全面塑造职业风范

职场人士的举止要求:轻稳正原则、TOP原则  站、坐、走、蹲的基本要领与禁忌  其它身体语言的训练:

 递物、接物、手势的运用要领示范与训练  举止礼仪的难点与培养良好举止礼仪途径 演练:医药行业礼仪大使评选

第五模块:职场人士的仪态礼仪

——培养职业亲和力的技艺  与客户交流的仪态技巧  眼神的运用与规范  微笑的魅力与训练  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读懂人心

第六模块:职场人士商务礼仪详解

——吹响商务交往序曲 商务拜访、接待礼仪

 称呼---称呼的基本要求与规范、禁忌等  致意---致意的种类、方法、规范与禁忌等

优策顾问 专注电力

 名片---名片的索取方式、交换及递接规范及禁忌等  握手---握手的顺序、场合运用、规范与禁忌等

 介绍---介绍的分类:他人介绍的要求与顺序、介绍的手势与规范等  握手、名片使用及介绍演练 同行礼仪

 与客户同行的礼仪规范  电梯和乘车礼仪  电梯进入顺序规范  轿车位次规范、 乘车仪态规范、乘车禁忌等  座次礼仪  会议座次礼仪  交谈座次礼仪 交谈礼仪

 商务交谈的礼仪、交谈禁忌等  奉茶、水的礼仪

 如何让别人对你的谈话感兴趣? 打电话礼仪

 重要的第一声

 饱满的情绪,喜悦的心情  端正的姿态,清晰的声音  力求简洁,抓住要点  考虑到交谈对方的立场

 使对方感到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  打电话谁先挂 接电话礼仪

 迅速准确的接听  认真清楚的记录  有效电话沟通

优策顾问 专注电力

 学会配合别人谈话  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  接听私人电话时 打手机礼仪  何时关机  如何礼貌接打手机 商务信函礼仪

 如何巧用短信表达尊重  邮件使用礼仪 宴请礼仪:

 宴请礼仪及禁忌  宴请座次安排  男女宾客分别对待  中西式餐具的使用标准  点菜与上菜的礼节  用餐的气氛以及禁忌  筷子与刀叉的使用禁忌  敬酒、劝菜的礼仪规范及禁忌  结账、买单的礼仪规范  模拟演练:如何接待客户?

第七模块:礼仪五步训练法

——总结与回顾  看——观察的技巧,把握目光的运用  听——听永远比说更重要

 笑——微笑的魅力将使你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胜  说——用良好的谈吐赢得更多机会

 动——你的肢体语言时时刻刻传递到你的交往对象眼中

礼仪与现代生活 篇6

一、商务礼仪概述

1.礼仪的定义与特征

2.商务礼仪的作用

3.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情景模拟】三问剖析商务礼仪

二、职业形象塑造

【看电影学礼仪】形象到底是什么?

1.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上没有影响力

2.首因效应——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

3.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

适宜原则 / TPO原则 / 和谐原则 / 个性原则

【案例分析】比尔盖茨为什么被拒绝进入高尔夫球场

4.仪容仪表常见误区点评:

•发型标准、面部要求(男士修面与女士化妆)

•男士着西装十大硬伤

•女士着正装十项注意

【案例分析】世界500强企业职场着装通用标准

5.综合形象提升技巧

【情景录像】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方式与技巧

【现场指导】自我形象检查与重新塑造

三、常用社交礼仪

1.商务会面礼仪:

•迎送、称呼、问候致意、人际距离

•引导——在走廊、在楼梯、在电梯、在会客室门口

•介绍、握手、名片

【情景模拟】快速认识,得体交际

2.接待与拜访礼仪:

•不守时的人不可信——守时就是信誉

•商务拜访四步曲

•商务接待礼仪:基本原则 / 待客细节 / 待客分寸/ 注意事项

【情景模拟】如何同时接待身份地位不同的几位客人?

3.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乘小轿车、的士、飞机、火车等

4.商务通讯礼仪:

•电话礼仪、手机及短信礼仪、传真礼仪

•网络沟通礼仪(Email, QQ,微信等)

【案例分析】不良手机礼仪与唾手可得的销售定单失之交臂

【案例分析】华为韵律原则——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

5.位次礼仪:

•尊位的概念和特点

•常见场景位次排序——乘车、行进、会客、开会、谈判、签约、宴会、合影等

【案例分析】话说姚明退役合影留恋

6.馈赠礼仪:

•选择、赠送礼品的5W1H规划

•送礼技巧分享

•送礼七大“潜规则”

四、餐宴礼仪与酒桌文化

1.中餐礼仪

1)中餐礼仪简介——你在品味食物,别人在品味你

2)商务宴请的程序

•确定宴请对象、规格和范围

•确定宴请时间、地点

•邀请

•订菜:喜好与禁忌 / 原则与技巧 /

•席位安排 / 现场布置

3)商务宴请技巧

•致辞:欢迎辞、答谢辞、祝酒辞、欢送辞

•如何敬酒、劝酒、拒酒、挡酒?

【案例分享】张大千幽默劝酒梅兰芳

•如何调节席间气氛?

【讨论分享】酒桌常用话术

【性格分析】不同类型人的喝酒风格

•酒席不倒翁——让你酒量倍增的技巧

【头脑风暴】酒桌上的潜规则

4)如何达成宴请的主要目的

2.西餐礼仪

•西餐饮食特点及文化

•西餐着装要求

•西餐席位的排列

•西餐上菜的顺序

【专业解读】品咖啡

•西餐餐巾的使用

•西餐餐具与用法

•西餐礼仪细节与禁忌

•美酒配佳肴

【专业解读】品尝红酒四步曲

【现场演练】拿杯 / 敬酒 / 品酒

【综合演练】优雅吃西餐

3.自助餐礼仪简介

五、礼仪素养提升

1.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2.内修于心,外化于形——让礼仪成为我们源自心灵的呼唤!

六、沟通的基本问题:心态——言为心声

1.积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

2.欣赏的心态——鄙视的心态

3.感恩的心态——理所当然的心态

4.双赢的心态——独赢的心态

七、职场沟通的基本技巧

1.沟通三要素:

•声音是人类交流中最有力的武器——不要忽略语音、语速、语调和音量的训练

•表情训练:我的笑容价值百万美金 / 眼睛如同我们的舌头一样能表达

【互动训练】空姐的12次微笑换来的谢谢

【情景录像】推销之神原一平

•肢体语言

【问题探讨】如何借助肢体语言更好的表达自己?

2.沟通前的准备工作——预则立,不预则废

•沟通对象的分析

•明确沟通的目的

•达成目的所需采用的方法或者预案

•相关资料的收集或道具的准备

【案例分析】与市场部王经理的绩效工作谈话

八、因人而异的沟通风格

1.人的四种性格类型及其对应的沟通风格:老虎型、孔雀型、猫头鹰型和考拉型

•自我测试:认识自己的沟通风格

•分析、判断、了解交往对象的沟通风格

【问题探讨】如何快速判断他人的沟通风格,让初次交往变得顺畅?

2.了解并理解四种不同沟通风格的优势和劣势

【案例分析】 “为什么乔林生的热情会遭到冷遇”?

3.如何在沟通方面扬长补短,完善自我?

【问题探讨】如果你有一个老虎型的上司,你该怎样做下属?

【问题探讨】如果你是一个猫头鹰型的营销人员,你该从哪些方面修炼自我?

4.如何与不同沟通风格的人友好相处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强调和客户结成“不打领带的关系”

【情景录像】酒桌看人,准确快速,从容应对

九、有效组织沟通技巧

1.影响办公室人际关系的“十小节“

2.职场沟通,尊重为本

•尊重领导是天职

•尊重下属是美德

•尊重同事是本分

•尊重客户是常识

3.与各层级沟通的基本方式

•上行——理解为主

•下行——说服为先

•横向——协调为上

•斜向——借权为用

4.与上司沟通的礼仪与技巧

•与上司有效沟通的价值

•先理解上司的不理解

•与上司相处的四个原则

【情景演练】如何接受上司指示?

•与上司和谐相处的五问

•工作汇报礼仪与技巧:

哪些工作需要汇报 / 汇报前的准备 / 口头汇报与书面汇报 / 面对不同管理风格的领导如何汇报

十、有效客户沟通技巧

1.认识你的客户

•谁是你的客户

•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

2.认识服务沟通

•什么是服务沟通

•研讨:服务沟通能力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长远意义

【案例分析】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的客户服务理念

3.学会倾听

•不要让舌头超越思想——先学会听,再学会说

【案例分析】卡耐基的纽约晚宴

•如何提升倾听的能力

【互动游戏】区分不同表现的听的习惯

4.适时提问

•如何运用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与客户高效沟通

•如何运用征询性与服务性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互动游戏】她到底在想什么?

【情景演练】如何运用提问的技巧与投诉的客户进行沟通?

5.善于表达

•人际表达三准则——别人在乎你说什么,更在乎你怎么说

【情景录像】不同的说法,截然不同的结果

•你喜欢我,我就喜欢你——人际相吸引的原则:喜爱并赞扬别人

【案例分析】卡耐基教你如何赞美他人

•学会寒喧片刻——闲聊而不无聊

•公众讲话——引人注目的最好时刻

【情景演练】如果这一生真要出人投地,一定要学会沟通,特别是面向很多人讲话

6.如何说服客户——FAB法则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案例分析】招商银行马蔚华对员工的要求

•FAB法则

【问题探讨】猫和鱼的故事

【情景演练】工作场景模拟演练

∵〖讲师介绍〗

高丽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硕士

全国专业人才委员会 礼仪委员

国家高等学校 骨干教师

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

国家高级礼仪礼宾师

国家高级礼仪主持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

普通话国家一级乙等

中信银行总行培训 特约讲师

多家企业礼仪顾问和首席培训师

高老师从事培训服务工作已逾20xx年,曾担任电台主持人,心理咨询师等工作,现任某高校专职礼仪教师。专注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银行、保险、通讯、酒店等行业的服务技巧、礼仪实操、员工职业素养的研究和培训,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实用的培训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培训视角与授课风格,体验式培训模式与落地战略,深得业界青睐与好评。

授课风格:

授课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亲和力强,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善于引导学员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心理学与企业培训有效整合为体验式训练,大量采用游戏、情景再现、案例模拟及讨论等方式,使得课程的实用性更强,学员的掌握程度更深。

主讲课程:

《银行全员培训》《银行服务手语培训》《优质客户服务与服务礼仪规范》《银行柜面服务礼仪及规范流程》

《银行通用服务礼仪规范》《大堂经理服务流程与现场管理》《客户经理服务流程规范与营销技巧》

《客户投诉与沟通技巧》《金融行业商务礼仪规范》《标杆网点建设现场辅导》

《银行内训师授课技能》(实战精华版)《全阶TTT精品课程》《服务礼仪规范与实操》

《酒店优质服务实战技巧》《酒店商务礼仪培训》《职业形象与商务礼仪》《团队管理与建设》

《打造优质团队》《服务意识培养》《阳光心态塑造》《电力公司职业心态塑造》

《供电公司投诉管理》《消费者心理分析》《化妆技巧与形体训练》《商务接待礼仪》等

部分服务客户:

(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荆州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恩施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随州分行、中信银行兰州分行、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中信银行太原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义乌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分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绵阳分行、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南京市紫金农商银行、温州市永嘉农商银行、云南曲靖农商行、湖北江陵农商行、民生银行长春分行、汉口银行、台州银行、四川省邮政管理局等。

(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

(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

(通信)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湖北联通咸宁分公司、湖北联通孝感分公司等。 (酒店)北京市中国职工之家(隶属全国总工会、四星)、江苏省宿迁市恒力国际饭店(五星)、江苏省常州市富都盛贸饭店(五星)等。

(电力)湖北武汉供电公司、国投钦电发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咸宁供电公司等。

(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5A)、黄鹤楼景区(5A)、黄陂木兰山景区(4A)、三国赤壁古战场(4A)、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4A)、一三一军事工程景区(3A)、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通山引水洞风景区、龟峰山风景区、羊楼洞景区等。

反思现代生活与审美的关系 篇7

一.商业化社会的功利性

物质的极大丰富促使商品经济的浪潮横扫全世界, 人类文明进入了前所未有对于经济的关注, 如何发展好经济成为人类智慧的挑战性问题。而商品是一个关乎需求的问题, 对于人们需求的引导和挖掘则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商业性的需求则充当了生活与审美结合催化剂, 人们越来越注重花力气去美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由此衍生的则是各种消费需求的产生, 而各种商品也就随之产生。迈克·费瑟斯通就对现代消费社会中, 审美文化在其中的位置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 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 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审美被现代经济所消费了。将审美泛化到商品之中, 泛化到人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之中, 这不过最终是服务于经济, 服务于消费, 对于这种艺术或者美学, 或者说人们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属于消费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审美失去了其中心地位, 取而代之的则是经济发展的呼唤。

二.趋同性的审美品位

审美这个概念古今中外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变化, 但总体上人们对于审美还是有着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到了后现代工业社会, 审美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法。传统审美观念更多的是关乎一种形而上的, 与哲学相关的, 纯精神的, 超功利性的感受。现代社会, 审美这个词已经被各行各业所滥用, 似乎人人都有着一套自己的审美理念。这里的“审美概念”由于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及审美的形而上内涵, 实际上是摒弃了传统审美的超越层次;同时, 对个性、自我独特性的极端强调又使审美的普遍共通性失去了内在根据。因此, 审美的感性层次在当代获得了空前膨胀, 一切都要落实到当下的感觉之中。这审美最初最本真的意义被消解, 可以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传统审美最大的冲击和解构, 而该如何建构现代美学的方向又没有给出答案。虽然, 对于个性的强调表面上是促使艺术或者审美方面的多元化, 实际上还是将其推向了更深的趋同性的深渊。机械复制社会, 对于一种东西都是进行大规模地批量生产。现在的审美泛化却是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参与其中, 损害了审美的自律性, 更多带有人主观目的性的因素进来干扰人们的审美思维。所以, 这里的审美是一个被牵引的对象, 不是一个自发的行为。

三.批判性消退的单面性

现代社会生活逐渐向一种精致化, 审美化的方向发展, 审美是多方面的, 最直观的是视觉感受。视觉上的直接性和可感性, 也直接降低了审美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审美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感官感受, 它应该关涉到很多的文化上的, 历史的, 哲学的等等深刻内容。从意义层面上看审美走向了一个单向度的层面。这个单一的向度就是肯定和顺从, 而失去了否定与批判的这一向度。也就是说, 在这种表面上物质极度丰富的状况下, 人们生活获得极大满足的情况下, 人们渐渐地丧失了自我的判断能力, 批判和否定的能力, 而这是不符合人的价值与尊严, 不符合人的本性的。审美经验具有改造力量、充满激情的一面;它是某种经历着或受到损害的东西。虽然经验主题不是惰性的, 而是充满活力的, 但她远非一个具有充分自控能力的行动者, 从而仍然有着对意识形态特征的臣服与盲目服从, 而这些意识形态特征本身则形成了她迷醉于其中的艺术作品。审美经验中有很多外在因素的介入, 人的主体性思维受到了很大干扰, 审美经验逐渐渗透到通俗文化或者政治事件中。审美主体的审美品味中就存在着很多的盲从和被牵引的部分, 个体性的审美经验无法得以彰显, 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批判性丧失的表现。

摘要:生活与审美的关系一直为学界所争论, 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议题, 两者之间关系的拉近和融合, 让人们开始思考审美该何去何从, 但在消费社会里, 商业化的功利性, 趋同性的审美品位和批判性消退的单面性都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消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重新探讨和反思二者之间的关系, 它们该怎样向一个更加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简述数学与现代生活 篇8

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具体的人、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或验证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概念、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关键词:数学;生活;小学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88-01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繁华的城市街道,从43层的高楼上空掉下来一个牛奶瓶,下面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牛奶瓶从上面掉下来,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砸死人”,“可能会砸坏车”,“可能会砸破过路行人的遮阳伞”,“可能会被23层的人用铁网接住”,“可能刚刚砸在地下”,“还可能会中途变成碎片掉下来”……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砸死人,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铁网接住……”“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突发事情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们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爸爸的生日快到了,小刚想给爸爸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5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刚就找妈妈来帮忙想办法,妈妈说这好办,收了小刚的5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刚1张5元钱,小刚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刚拿50个1角硬币换1张5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5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1角就是5元,所以50个1角和5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4米,宽3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知道。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以生活实践知识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上一篇: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下一篇:液压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