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学反思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俄罗斯》教学反思(共10篇)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1

但也存在些许的问题,比如:应注意将“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这个标题打在PPT上;板书要及时落实,当导入俄罗斯之后,应该将标题“7.4俄罗斯”落实在黑板上,注意把握板书的时机;课堂节奏的把握一定要松弛有度,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上,讲解要详略得当。比如让学生找俄罗斯周边邻国时,耗费的时间略长,且没有多大的价值;由波罗的海引到圣彼得堡、莫斯科时,对贝加尔湖和伏尔加河的讲解,这几方面耗费的时间都过长;在讲课时,一直在拿着学案,应该熟悉课本上的知识。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2

一、案例环节展示

环节一:对比图片, 导入新课

师: (课件展示罗斯福和奥巴马两张照片) 屏幕两幅图都是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 一位白人一位黑人, 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白人是罗斯福, 黑人是奥巴马。

师:大家知道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吗?

生:都是美国总统。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都在抽烟;都戴着帽子;都在笑;图下方英文很相似。

师:是“新政”的意思, 也就是说两位总统都面临着经济危机并都采取新政的措施。

师:《时代周刊》杂志用这些相似的地方似乎在传递着什么信息?同学们看出什么了吗?

生:奥巴马的新政有可能和罗斯福新政有联系;美国人似乎希望奥巴马这次的新政像罗斯福那样成功;从笑容上也许美国人想表达一种乐观的精神……

环节二:感悟历史, 身临危机

师:书本81页图左的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

生:美国经济像蜗牛一样缓慢发展。

生:英文的意思是伟大的美国慢下来了。

师: (非常好) 那么美国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师: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生: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强。

师:请同学们观察书本81页右边图和下方图, 翻译下图4的英文。

生:我会三种语言、懂三种贸易、有三年的工作经验、有三个小孩并且已经失业三个月了……

二、设计思路

(1) 环节一设计思路:本环节是学生接触、感知历史的过程, 是学生认知类学习方法形成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对两幅图的观察、比较、思考, 帮助学生掌握图片比较的方法和角度, 并给学生一个信号“研究历史的材料不一定都是堆砌的文字史料, 图片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同时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标达成有积极意义。

(2) 环节二设计思路:本环节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的过程, 是学生认知类学习方法和实践类学习方法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看图与教师对话互动, 一方面复习巩固知识导入新课,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分析图片、师生对话和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图片联系历史和生活的方法, 积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经验, 这也有助于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思考

常态教学中教师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环节里多采用“史实—理论—结论”这一教学模式, 学生被迫接受老师说教, 这正是旧式教学的最大诟病——没有质疑、思考的过程, 只有接受观点的份,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公民素质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可如下分解:“过程”——学生接触历史的过程、学生巩固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方法”——认知类学习方法 (听说、阅读、观察等) 、实践类学习方法 (练习、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等) 、评鉴类学习方法 (欣赏、研究等) 、交流类学习方法 (模仿、暗示等) 。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决定了具体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不同, 教师应依据具体课程目标来确定学生需要的学习方法, 这恰恰体现了教师是课程资源整合者的身份特征, 更符合学生是新课程的主体这一论断。

相信如果每一位历史教师能切实抓住“过程与方法”, 经营好沿途的风景, 那么培养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的目标将不会遥遥无期。

参考文献

[1]李剑鸣.美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俄罗斯体育转型的反思 篇3

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人批评俄国的竞技体育既丢掉了苏联时期“举国体制”的优势,又没能建立美国和西欧国家那样比较完备的俱乐部制度,处于一种“两不靠”的状态。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不免失之笼统。苏联解体已经有二十多年,俄罗斯新的体育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苏联时期,全国统一的最高体育管理机构是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事业高度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在全国各地建立一层层的分支机构。苏联解体后,伴随着“民主化”和“私有化”的浪潮,俄罗斯体育也实行了分权化和民营化,但采取的不是“另起炉灶”的方式,而是逐步将原有的体育组织与机构赋予新的职能和管理形式。例如,俄罗斯政府将原先总揽一切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职能缩减为“在体育运动方面负责部门间协调和解决专业问题”,还分别建立了“俄罗斯大总统附属体育咨询与调整委员会”、“俄罗斯联邦体育委员会”、“国家体育基金”等相互独立的部门,根据体育运动的不同领域,进行分工合作。原来听命于国家体委的体育俱乐部、奥委会竞技团体,体育大学和体育研究所等机构大多成为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原来在政府控制下的体育运动员联盟、体育教练员联盟等体育行业组织,也演变为类似独立工会的组织,主要目的是维护体育工作者的利益,争取足额及时发放工资、退休金和社会保障。民间资本投资于体育也成为普遍现象,冰球、足球和篮球等在俄罗斯流行的运动,拥有众多的专业俱乐部。“莫斯科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这样名字听起来很传统的俱乐部,其实经费也来自亿万富翁的赞助。

另一方面,俄罗斯竞技体育体制仍然继承了苏联时期的一些因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青少年体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体制。目前俄罗斯培养选拔可代表国家最高竞技水平的后备人,大体包括三种形式:奥运会项目青少年体育学校、特殊体育技能培养学校和奥运会预备运动员培养基地。这样的学校和基地遍布全国,以方便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在放学后或者在休假日去就近体育学校进行专门训练。总之,俄罗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并没有全盘否定旧体制,而是力图在保留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适度减少国家干预。

渐进改革的结果是形成了混合型的俄国现行竞技体育体制。俄罗斯奥委会主席茹科夫这样评价俄国的体育体制:“像是一个大的泳池里什么都有,天鹅、虾和鱼等等,国家和联邦都有人来操作体育。尤其是他们背后还有很多商人……”

平心而论,这种渐进改革和混合体制并非完全失败,在苏联解体时,曾有西方评论家预言一个世界体育大国将迅速崩溃,实际情况是20多年来,俄罗斯仍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竞技体育与能源、核武器一起,成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

但是,这种混合体制也在两个方面存在明显弱点。首先,作为竞技体育后盾的群众体育大面积衰落。苏联解体后俄联邦长期对体育事业投资不足,多半体育设施变得陈旧不堪;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使人无暇顾及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许多地方体育组织自行解散,体育设施挪作他用。而资本的追逐利润的属性,使私人资本极少投资于公共体育设施,这使得俄罗斯运动员的金字塔选拔机制的底座出了问题;其次,私人资本家往往出于盈利动机或个人偏好进行投资,几乎不考虑奥运金牌战略,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在国外购买著名足球俱乐部。另一方面很多项目又无人问津的情况。俄罗斯经济常出现大起大落,私人投资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严重影响,甚至出现油价一跌赞助就减少的情况,不利于竞技体育的稳定发展。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4

下面就我个人对自己上的这一节课进行梳理与教学反思,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1、确定研讨课题

3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我接到段爱琼老师的电话,说我与陈老师承担一节同课异构的研讨课,课题定为《俄罗斯》,时间定在4月6日。接到任务后,一开始感觉很突然,二来感觉到压力较大。一接到任务,陈老师就与我交流如何顺利完成工作室交给的任务,先是确定上一节《俄罗斯》的新授课还是上一节复习课。我们一致认为如果是上新课,意味着一节课没有办法完成整个《俄罗斯》这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没办法把较为完整的教学意图清晰展示出来,并且由于我们俩都带的是初二级学生,如果上新课,意味着要找班试课,也会麻烦其他老师。所以最后我们在3月26日周六上午电话确定就上一节《俄罗斯》同课异构复习研讨课。

现在想来,工作室的肖老师、段老师给我们的任务确定为《俄罗斯》这一节作为同课异构的课题,是自有道理在的。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环境有自特殊性,对学生来讲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知识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由于这一节在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综合思维方面意义很大,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选这一节作为同课异构的原因吧。

2、确定上课思路

备课的过程是苦闷的,也是最要花心思的。首先,要把上课的思路弄好,在一个思维的框架下,进行有针对性地准备所要的素材。一开始,我把教材再一次细看了一遍,这一节课第一部分是讲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情况,第二部分讲的是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与重工业,第三部分讲的是俄罗斯的交通。如果只是把这一节的内容再过一遍,就会像“炒现饭”,达不到把知识升华的目标,起不到复习课应有的作用。采用什么教学形式既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复习零散知识点的目的,又可以展示一种地理思维,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在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知识内在关联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当时摆在面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我想到了当前俄罗斯面临的困境,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但俄罗斯仍然不屈服美欧的施压,引出一个话题:“我们(俄罗斯)不惧怕经济制裁”,我想通过这一话题,把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串联起来。但自然环境这一块如何引出来进行复习呢?想到俄罗斯自然环境里最大的一个特征——严寒。我联想到俄罗斯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战争,基于“历史上两次战争,拿破仑、希特勒都兵败俄罗斯”,可以设问“是什么两次拯救了俄罗斯,为什么?”,引出对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学习与思考,

这样的话,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设置,就把整个俄罗斯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这是我最初的思路。在准备课件PPT的.时候,因为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面面俱到,恐有讲新课之嫌,如不照顾零散知识点,又会显得空洞无物,所以起初阶段越发感觉课堂组织方面有些杂乱,思维不大清晰。工作室的肖金花老师,在思路整理,课堂组织教学等一些细节上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说到这,我不由地感慨,要想进步,多与成功人士“混”一起。这也是我完成这次任务后,收获与体会特别深的一方面。

3、试课与修改

在去南城中学送课之前,我在自己学校试上了一节,我们学校的地理老师也来听了,也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试课后的感觉如下:(1)思维还不够清晰,导致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不能完全理会上课者的目标与意图。(2)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方面还是有不足之处,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课堂会较闷。(3)课堂组织安排方面,要考虑与安排好课堂时间与课堂容量的关系。(4)课堂的练习要有针对性,要精选涵盖性广,与当前热点相关的题目。由于试课后就到清明节放假了,基本没有机会进行再试课,所以必须在4月5号前完成最后的修定工作,以便在送课前的4月5日找个班再试上一次。我把我试课后存在的问题一一向肖老师做了汇报,其中最让我担心的是前面两点,如何让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师可以轻松的牵引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紧紧地扣牢在一起;再一个就是如何在公开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肖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与解答,最后确定把其作为区域地理的复习课,以《俄罗斯》为样本指导学生如何去复习区域地理,指导学生在平常复习与学习中应如何去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与解答身边发生的事及看到的地理现象。

4、上课的收获

很感谢南城中学地理科组的老师们精心的组织与安排,学生一来课室,就让人感觉一个个很守规矩,学生们个个坐姿端正,很用心,很专心的样子,但此情此景,心底还是多了一丝紧张感,心底在盘算到时如何引导学生配合老师一起思考,一起完成上课任务。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学生还是能跟着老师一起达成我们的目标的。上完课后,听了部分老师反馈,及我个人的课后体会,发现了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些也是今后要去努力改进的地方:

(1)随性有余,沉稳不足。总体来看这节课上得有点急,缺一种娓娓道来之感。为了保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预期好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当时就想一定要在课结束之前要点下题,预期必须讲完后,给学生板书地理学习的几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们再一次强化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因为有这种心理包袱在,在心态上已经没法做到收放自如。所以在今后教学里面,课堂时间把控方面也要学会加强。

(2)激情与朝气要加强。教师授课,如能更有激情些,可能更能感染你的学生,更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与教师同思考共进退。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还是平淡了一些,声调该扬的地方扬得不够。教态虽显自如,但笨重与臃肿并行,看样子,加强运动,给学生一个轻松简练的形象,对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想多少也是有用的。

(3)相信我们的学生,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在我这节课里,不少地方本应可以让学生来回答的,老师却迫不急待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想要的结果过早地说出来了,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又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4)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里涉及到课堂组织安排,涉及到老师的设问、互动环节设计等等,也是今后需要去多学习与总结的地方。以上是自我发现的不足,一节课上完,一定有很多的不足是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也真诚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指正。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5

一、引言: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一课,为达到示范课的目的,本节课我做了认真准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完成了课标要求的任务。本节课课堂形式新颖,双边活动积极,课堂效果好,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为总结经验,也为了进一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二、教学背景

1、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三四班的学生层次比较分明,有10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认知水平比较高,20个中等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记忆、简单理解的基础上,缺乏整体把握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10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教学,提出适合各种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1)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难得的一节课,内容丰富,理论性强。(2)本节课涉及较多经济理论,难度较大,学生理解有困难。(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都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经常考试的内容。

3、课堂背景。本节课是示范课,为了达到示范课的目的,本节课我做了认真准备,认真分析了学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课堂形式新颖,双边活动积极,课堂效果好,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的反思。

优点:(1)课前准备充分。因为是示范课,我进行了精心备课,查阅了很多资料,下载了很多相关的图片,整个过程基本按我设计的思路运行,学生参与度较高,课标的知识点落实较好。

(2)教学方法得当,双边活动积极。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同时大量引进历史材料,有电影片段,有文字图片,非常新颖,把大量史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学生有默写、看电影片段、阅读材料、课堂辩论、小组合作探究等,让 学生的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真正做到了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都是通过电影片段的观看,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质及评价,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还有课堂小结,都是学生分组总结然后归纳出来的。

(3)课堂效果好。从课堂学案的完成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较好,从课堂测评来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较好,从课后作业来看,学生完成也比较好。

不足:(1)在课堂让有个别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动手、动脑不够积极。

(2)从学案和课后作业看,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所欠缺,材料题普遍存在答不到点子上或答不全面的现象

2.教学过程方法的反思。

本节示范课是按照对理想课堂“高参与,高自主,高协同,高愉悦,高效能”内涵的理解、操作的策略、实践的体会和改进的思路而设计。

优点:(1)注重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本节课引用大量史料,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得出不同答案,再让学生辩论,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引导学生得出其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从而得出其实质。

(2)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方面到位。课堂准备的资料丰富,学生身临其境,大胆合作探究,积极发言,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和体验到历史知识,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教学过程顺利,预定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尽管本节课知识容量大,由于安排合理,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多媒体运用得当,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效果。本节课剪辑了三段视频,十幅图画,六段文字材料,将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都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效果很好。

不足:教学步骤与方法仍需调整。由于本节内容重要,知识量大,理论性强,教师在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上仍有不到位现象,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方面仍有欠缺。

3、教学环节的反思。

本节课采取分组合作探究方式学习,主要环节有:默写——电影片段导入——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学案——分组展示课堂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学生课堂总结——老师总结点评——作业。整体环节进行比较顺利,按时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各环节之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到位。

4.教学策略的反思。传统大纲体系下,教材是教学依据,掌握教材承载的历史史实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课标课程下,历史史实是教学依托,依此达成历史意识的培养,即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所以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1)教师角色转换:由指挥者变成引导者(2)学生角色转换:由被动机械学习向主动灵活学习转换(3)学习内容转换:由教材知识向课标知识转换(4)评价体制转换由“教师讲得怎样”向“学生学得怎样”转换。

5.关于学法的反思。现代高考对学生能力有了新的要求:(1)具有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史学探究精神和方法;(2)具备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历史情景和从情景中得出有效信息的能力;(3)形成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情感价值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4)多角度论证和评价历史问题,尊重历史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还原历史的多样性;(5)具有全球意识和整体观念,纵向或者横向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全面掌握历史概念。所以课堂学法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做到:①巡查,是教师的经常行为,②引导,贯穿课堂的始终,③点拨,通过师生对话实现。而本节课,我还是感觉对学生限制太多,讨论、争论不够,需要改进。

四:教学启示:

1、整体评价:总体来看,本节示范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目标。符合理想课堂的“高参与,高自主,高协同,高愉悦,高效能”要求。也给本学科老师的课堂教学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今历史学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时间准备不足,课堂上也存在些不足之处,比如时间紧张,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探讨问题比较浅显,突发问题解决不当等。

2、改进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标和考纲,尽量使每节课都达到充分准备,不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2)改进教学方法。把最先进、最前沿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3)开展好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虚心学习,多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取长补短。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教案 篇6

有缘才相聚,相聚是首歌。我来自美丽富饶的齐国古都临淄,我和大家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在这美丽的校园相聚,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请欣赏。课件出示有关俄罗斯的照片,看了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一个国家吗?对,是俄罗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罗斯》。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本》和《印度》,请同学们想一想,学习这两个国家时,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学习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从自然地理,例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从人文地理,例如工农业、交通运输、民族文化等方面学习。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气候。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与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根据导学练案自主学习,不会的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

四、展示交流:分小组展开对抗赛。能够提出问题和答对问题的给予加分。

(一)地理位置

1.出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你能根据此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吗?

2.出示《俄罗斯的海陆图》,你能运用此图提出什么问题?

探究:为什么俄罗斯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

(二)地形

出示《俄罗斯地形图》,你能根据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出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吗?说说你的记忆方法。

探究:俄罗斯的地势分布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展示俄罗斯地形分布简图。

(三)气候

出示《俄罗斯气候图》

1.在课本图7.45中描出俄罗斯主要的纬线,说明其纬度位置。描画出北极圈,说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 阅读图7.46,描画出主要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变化趋势。

3.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探究:从气候方面分析俄罗斯的铁路应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利用简表形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7

一对授课内容做软硬处理, 区别对待

俄罗斯概况课的授课时间有限, 如何处理广博而庞杂的教学内容, 这是关系到小到教学方法, 大到教学思想的关键性问题。比如在讲述俄罗斯自然地理这一部分内容时, 事无巨细地一一介绍, 就算只讲教科书上的内容, 时间也很紧张, 而且由于其中的统计数据、专有名词罗列较多, 处理不好, 很容易让学生有枯燥之感。因此本文主张, 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备课时将其分成硬性内容和软性内容:硬性内容注重系统性、概括性;软性内容注重趣味性、灵活性。所谓硬性内容指的是让学生必须牢记乃至背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备课时教师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梳理和概括, 课上最好以易识记的数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直接交待给学生, 或是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也可, 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可有所缓解。而软性内容则指硬性内容中那些可扩展讲授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典故、传说、轶事, 或是图片、新闻影音资料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对学生的要求是无需识记, 只需要认真欣赏、观察和讨论即可, 其作用不仅仅是加深印象和激发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在识记硬性内容之后能够得到放松, 缓解压力, 这样一紧一松, 既在课上识记和复习了基本内容, 减轻了课下的负担, 又保持了学习兴趣。

软性知识对学生来说看似压力小些, 接受起来容易些, 对教师来说则是最难处理的部分, 因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 完成对硬性知识的复习和深化。如果说硬性知识考验的是教师的归纳概括能力的话, 那么软性知识考察的则是教师灵活设计课堂参与形式及课下任务的能力。以俄罗斯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为例, 软性知识的讲授可参考如下具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

1俄汉对比法

用比较的方法来教授外语概况课, 贝文力认为, 这种方法可以在“两种文化的交汇中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有关所学语言国情知识和信息, 同时培养用所学语言来介绍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状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其他民族的理解更加深入, 有助于确立自身的民族意识。” (贝文力1997:26) 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本国国情的参照下对俄罗斯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 在讲解俄罗斯的经济地理时, 可以把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同时展示出来, 同时搜集一些诸如蕴藏量、年产量、GDP、居民生活状况等统计数据对其进行经济状况的对比, 使学生对俄罗斯社会的认识不光停留在现有的总结上, 还要通过研究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化被动灌输为主动获取。

2模拟任务法

由于俄罗斯概况课课时少, 且国情知识在等级考试中相比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来说所占的份额不大, 所以一些学生对概况课的价值认识不够, 看不到普加乔夫起义、休克疗法、东正教等知识对将来的工作有何用处。对此, 教师要教导学生重视概况课的学习, 以避免在同俄罗斯人的交往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国情而发生严重的交际误解。

而在俄罗斯概况课程的讲授中使用模拟任务法, 可以减少学生对概况知识的轻视, 使其认识到这类知识的巨大价值。

本文所谈的模拟任务法, 即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导游、经贸翻译等职位提出一些任务, 如旅游路线的介绍和设计、合作项目的洽谈。在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上, 尽管无法像专业人员那样正规, 但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练, 至少学生能对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可能接触和必须具备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 明确知识上的差距, 由此端正学习态度。

模拟任务法可在课上和课下同时进行, 任务量可大可小, 实现形式可以是课堂讨论, 也可以是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的报告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复习了书本知识, 还可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在任务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想法。

3事件文本解读法

文本解读一般被认为是纯语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 但在俄罗斯语言国情学的相关研究中, 在谈及语言信息单位时也提到了文本这一概念。据学者李向东介绍, 语言信息单位是由俄罗斯学者卡斯塔玛洛夫和布尔维卡娃提出来的, 指存在于民族意识中的、为文化记忆所固定了的、反映现实世界的语言表达, 是一个民族经验和“历史声音”的痕迹, 它具有教学意义, 其背后有一定的认知涵义、知识和信息, 而它们通常以文本形式存在。 (李向东2003:48) 本文的事件文本解读法正是利用文本的这一信息承载功能来进行概况知识的教学, 将可利用的文本分为历史文本和时事文本, 着重探讨由文本反映的事件所串联起来的相关国情知识, 让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 自然而然地获取相关背景知识。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掌握好解读的度, 如果是俄文文本, 切忌搞成词汇、语法讲授, 对此教师应该将超纲词汇事先注释好,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事件本身。另外, 除了这类纯语言表达形式的文本, 在这里, 我们还可以将“文本”的概念的外延扩大至歌曲、漫画、图片、广告、影片等表达形式。总之, 无论什么形式的文本, 只要其中有丰富的国情知识可供挖掘利用, 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

比如, 在学习俄罗斯的自然状况、城市经济及交通运输状况等部分内容时, 可以通过解读下面事件文本来了解相关的国情知识。

巴巴罗萨计划:

在李红庆的《世界现代史》一书中关于巴巴罗萨计划有这样一段描述:“1940年12月18日, 希特勒下达了第21号作战指令, 将总参谋部拟订的侵苏方案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规定三军在1941年5月15日前做好突袭苏联的一切准备。根据该计划, 德国将快速击溃苏联, 首先集中空军和坦克部队实施突然袭击, 然后向苏联腹地挺进, 分割围歼西部苏军主力, 1941年入冬前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巴斯, 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 (李红庆1999:283)

对于这样一个文本, 我们在讲授时, 首先可以先放映一些影音资料片段, 再展示战役进攻图, 让学生对其中涉及的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个大概的印象, 然后, 教师再设置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回忆起相关的国情知识, 如:

为什么巴巴罗萨计划要在1941年入冬前攻占计划中的城市和地区?

为什么该计划中包含了列宁格勒、莫斯科、顿巴斯这些地方?

伏尔加河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通过这些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俄罗斯的气候状况、这些城市的资源蕴藏和政治经济地位以及与伏尔加河有关的俄罗斯的河运交通状况。

二课上捻绳结网、授之以渔, 课下“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所谓课上捻绳结网、授之以渔, 指的是在俄罗斯概况课的课堂教学中, 要将重点放在硬性知识的梳理上, 并通过软性知识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网撒出去, 以课上带动课下, 让学生在课下能够积极地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即课下“三天打鱼”, 尔后教师再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促进知识的复习和学习兴趣的保持, 即“两天晒网”。教师在课上所能进行的教学设计我们在软性知识的教学中已经谈到了, 这里重点谈一下课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 要明确这样一个理念:重在参与, 即要将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有其擅长的一面, 要善加利用, 让其在参与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从学生的不同兴趣出发, 我们可在课下设计如下学习或竞赛活动:

1) 俄罗斯自然经济地理资源模型展;

2) 俄罗斯国情知识大赛;

3) 俄罗斯旅游展;

4) 俄罗斯历史名人肖像展;

5) 俄罗斯武器装备图片展;

6) 俄罗斯绘画展;

7) 俄罗斯民族服饰图片展;

8) 俄罗斯饮食图片展;

9) 俄罗斯节日习俗展;

10) 苏俄小说主人公及插图展。

上述活动宜分散进行, 视学生的兴趣分成各个小组。当学生在参与这些课下活动时, 必然会联系已经学过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并在参与中对既有知识再次进行更新和系统化, 以这种方式来掌握知识要比对课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来得轻松和牢靠, 所涉及的国情知识也会超越课本的局限, 更加丰富广博。

在竞赛和展览的时候, 要尽量将知识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比如让学生轮流担当解说员、用俄语回答某类问题等等。最后, 学生的表现要纳入课程成绩评价中。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俄罗斯概况课有着非常大的可资利用的教学潜力, 围绕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是非常丰富的。本文针对俄罗斯概况课所进行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希望能够对这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些许启迪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贝文力.探索概况课教学的新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7 (2) :26.

[2]李向东.关于俄罗斯语言国情学的反思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俄语教学, 2003 (4) :48.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特色;启示思考

俄罗斯的高校声乐教育起步并不早。在19世纪之前,仅在1932年成立的基辅莫吉列夫斯基高等院校和1687年成立的斯拉夫拉丁学院开设有声乐课。1864年、1865年和1860年,圣彼得堡、基辅和莫斯科三所音乐学院宣告成立,随后一些普通院样也先后成立了音乐系,至此,高等音乐教育已经初见规模。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格林卡、拉赫玛尼诺夫等,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对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到20世纪,俄罗斯的高等音乐教育已经发十分壮大,明确提出了高等音乐院要培养高级专业音乐人才的目标,一时间优秀的歌唱家辈出,并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声乐学派。

1 俄罗斯高校教学的系统性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严谨、理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体现在声乐教学中,就是对教学程序和过程的绝对重视。在入学后的正式学习之前,每一个学生都要对基本功进行“回炉”,并有专门的考核。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年级都有着严格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置,如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基础歌唱能力,以演唱早期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为主。例如,莫斯科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继承和传播世界文化艺术专家,学生都是具有艺术天分及艺术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学校在培养文艺及社会文化活动、艺术创作、广告传媒、资料信息、文化学专家等方面在俄罗斯是首屈一指的。办学以来大学为社会文化活动、管理和文化经济、艺术创作、戏剧音乐舞蹈、装饰艺术、广告、信息、文史等领域都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很多俄罗斯国家功勋演员和功勋艺术家都毕业于此校。

俄罗斯高校在教学曲目上,只是由教师规大致的范围,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主选择。可以发现,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学阶段,先由教师进行一定的强制要求,而伴随着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再给予学生以一定的自主权。而反观中国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出这种系统性特征。入学之后,若干个学生跟随一位教师学习,教师既没有从基本功角度对学生进行区分的意识,也缺乏相应的能力。于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培养,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多数学生都感到十分茫然,不能和好的判断自己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提升,还在哪些方面存有不足等。所以,应该向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学习,重视整个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一方面,要严格遵照声乐演唱的艺术规律,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按照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一步步前进;另一方面,则要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的作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针对性的提升。只有这种共性和个性的融合,才是符合声乐教学本质规律的。

2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在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中,有着一支庞大的、水平高超的钢琴伴奏队伍,几乎每一堂声乐课都有专职的钢琴伴奏,其积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既能够让声乐教师以更加专注的状态投身于声乐教学,也能使学生的听辨能力、合作能力等获得明显的提升,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中国的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其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专业院校、师范院校还是综合院校,几乎都没有专任的伴奏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由声乐教师一边伴奏一边教学。尽管声乐教师们都具有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但是声乐伴奏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乐器演奏,旨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声乐教师将一部分精力用在了钢琴伴奏上,势必会使教学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应该对此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规模地引进钢琴伴奏教师是不现实的,但是仍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缓解当下的情况:一方面是从现有的钢琴教师中进行挑选,组建专门的伴奏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是挑选一部分钢琴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专项培训,担任声乐教学中的伴奏。而无论是采用哪一种途径,都应该做好相关的配套协调工作,如涉及到的课时量计算、学分计算等等,都需要有一个统筹的方案作为保障和基础。

3 艺术实践环节的建设

尽管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其文化活动却是十分繁荣和丰富的,每一个城市的歌剧院、音乐厅等,都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定期举办演出,而学生则可以以极低的票价,甚至免费观看演出。在学校内部,各种音乐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如定期举办的声乐比赛、著名歌唱家在学校举办讲座等。而且进入大学三年级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演歌剧,并刻苦的排练,以期获得良好的公演效果。可以看出,在俄罗斯的声乐教学中,对于艺术实践是极为重视的,通过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反观中国的高校声乐教学,艺术实践却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多数学生一年只有两次登台演唱的机会,只有期中和期末的两次考试,很多学生在课下练习时,都能发挥出较好的水平,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出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也因此使个人的就业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三管齐下,共同解决這一问题。学校方面,要提供完善的场地和设施支持,如音乐厅、音响设备等,并和一些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校外实践基地;教师方面,要将实践活动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学生方面,则要真正认识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和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

综上所述,时至今日,中国的高等声乐教育也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声乐教育的发展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要求每一位声乐教育工作者始终都要抱着学习和借鉴的姿态,只要是科学的做法和经验,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这个道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声乐教学是有其鲜明特色的,这既是其历史、民族、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值得我国声乐教育积极学习和引用的优秀经验。本文对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色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推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佳蓉.俄罗斯声乐学派及其教学特点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1(02).

[2] 冯蕾. 18世纪白俄罗斯的声乐艺术团体的活动探微[J].大众文艺,2011(15).

[3] 李源.谈俄罗斯高师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特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俄罗斯》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分享学习成果的的喜悦。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四.教学过程

师:播放视频:交响乐与芭蕾舞。生:观看视频。

师: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交响乐和芭蕾舞有着特殊的爱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生:俄罗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国家,通常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生:进入问答情景,举手回答。

师:请说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哪两条纬线之间? 生:俄罗斯大部分在50N-70N之间,纬度高。

师:在俄罗斯的北部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请找出来? 生:读图指出66.5N北极圈。

师:从中我们可判断俄罗斯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生:读图并观察。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并指图回答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

师:在我们所找的这几个海域当中,其实有一个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个?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师:其实在俄罗斯的境内,也有一个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湖泊,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读图指出贝加尔湖。师:请学生介绍贝加尔湖。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创设问答情景。师:图中有一条红色的线连贯了俄罗斯的南北,这是一条什 么线?

生: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师:引导学生以“屋里有块大黑土”回忆亚欧分界线。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俄罗斯横跨了亚欧两大洲。师: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 生: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生:读图并观察。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师:俄罗斯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师:俄罗斯与我国有多少处是接壤的? 生:两处。

师:我们把俄罗斯的范围与它的众多邻国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生:俄罗斯的面积很大。师:俄罗斯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师:课件展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图”,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轮廓图”,指导学生分析俄罗斯的轮廓特点。

生:东西相距遥远。

师: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 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

师:当这列火车横穿俄罗斯的东西端时,它是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还是经过欧洲的长一点?为什么?

生: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多。

师:那俄罗斯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为什么? 生: 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生:读图指出。

师: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气候等。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师:指导学生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生: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师: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势高低有何特点? 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师:请学生介绍伏尔加河。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指导学生根据地势特点判断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师:观察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与地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河流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师:请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分界线。生:乌拉尔山。

师: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师:对学生所绘地形图进行点评。下面一起来学习俄罗斯的气候。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生:读图指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并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师:课件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提示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概括。

生:雅库茨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师:俄罗斯气温之所以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纬度位置,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

师:俄罗斯东西跨度非常大,如此辽阔的疆域内部,各个地方的气温降水会出现差异吗?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莫斯科与雅库茨克的气温和降水各有什么差异?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小于雅库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库茨克。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斯科和雅库茨克其实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属于同一种气候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海陆位置的影响。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大陆性较强。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师: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等方面。

《罗斯福集邮》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并从小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罗斯福的话。了解集邮的快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谁能勇敢地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它同学可以认真听,也可以在心里跟着默读)(一段读完后,纠正读音,重点字词可板书,全班齐读)(多音字:转动、不间断,都是四声)

2、现在我们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在读的过程中,对于课前那么多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收获要谈?(生发言,可以出现的有)

1)罗斯福是从8岁开始集邮的。

2)罗斯福集邮中做过的几件事,如:从集邮中获取知识、怎样收集邮票、普及集邮的措施、关心邮票的印制。(即罗斯福 是怎样集邮的?)

3)罗斯福集邮是因为他从集邮中得到了益处(板书:得到益处)关于集邮的体会,罗斯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罗斯福的话)(齐读)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得到益处,得到的快乐足以抵偿付出的代价)(板书:付出代价)

他在集邮中得到了什么益处呢?为了集邮,他又付出了什么呢?这些问题,相信在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之后,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有信心吗?

三、细读体会

1、这次读,你可以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细细体会,寻找答案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认真读书,你还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查找到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进行理解,也可以读自己感兴趣的那件事,看看能读出点什么,有了收获,可别忘了在旁边做个标记。

2、交流:大家读得很用心,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交流的时候,可以说说从自己喜欢的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谈谈对问题的理解,如果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交流涉及的有关内容及处理方法:

1)罗斯福对集邮的喜爱(详细理解,指导朗读)交流的学生读第一段后半截,课件出示句子,你从是哪里读出罗斯福的喜爱?(到国外开会,随身携带)平时呢?(不管工作多忙,每晚都坚持半小时集邮)重点体会“可是他一直坚持每晚临睡前用半小时来集邮,体会罗斯福对集邮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能像罗斯福这样,从八岁一直到他去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坚持 自己的业余爱好,这种坚持不懈,这种毅力,的确非常难得。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罗斯福对集邮的喜爱,你能把这种喜爱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分层次指导朗读)(抽生读,齐读)在这半小时时间里他和自己喜爱的邮票在一起,心情是多么愉快,虽然付出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但也从中得到了放松和休息,他是快乐的。

2)从集邮中增长知识(重点是朗读)交流学生读课文有关句子,课件出示罗斯福的那句话,他想告诉那个军官的是什么呢?(我已经从邮票上知道了所罗门群岛的位置。提醒大家注意:罗斯福说这句话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军事会议上,一个严肃的场合)把自己的业余爱好拿到这样严肃的场合来说,说明什么?(以自己的爱好为荣,自豪,)邮票上丰富多彩的信息,使罗斯福在集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他怎么能不自豪呢?你能摹仿罗斯福当时的语气读读他的这句话吗?(分层次指导朗读)(抽生读,齐读)

3)集邮的目的(详细)读有关句子,从哪可以看出邮票多?(八十万枚、一百五十部)这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知道,集邮类似于收藏文物,邮票的价格越高,它的收藏价值就越大,一些以集邮谋生的人,往往通过买进价格昂贵的邮票,提高收藏的价值,拿这些邮票来交易,赚的钱就会越多。你想:罗斯福的这些邮票的价值会不会很高?为什么?

罗斯福收集了这么多邮票,从来没有花钱买过一张十美元以上的,说明什么?(节俭、虽然爱好但非常有度。)说明他集邮的目的不在邮票的价值。你能结合老舍先生的观点,评论一下罗斯福集邮的目的吗? 罗斯福集邮的目的只是为了欣赏,尽管他花费了一定的金钱,但他认为值得,他在乎的,不是邮票值不值钱,而是在欣赏邮票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

4)普及集邮的措施与目的(略)

两个措施:让美国人民都了解邮票、给伤员捐献邮票,体会: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普及集邮,让更多的人了解集邮)体会:他为什么要捐邮票呢?(一个爱好集邮的人,邮票是他最心爱的,重复的邮票,对罗斯福来说,也非常珍贵,能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别人,说明他很有爱心)

罗斯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捐献给了别人,是因为他从集邮中得到了很多益处,他想让别人也能像他那样得到快乐,同时,他也在这种活动中感受着快乐。这更说明了罗斯福高尚的情操。(分享快乐,从给予中获得快乐)

5)关心邮票的印制与目的(略)罗斯福关心邮票的印制,改动头像。

大家注意到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吗?(1933年,正是罗斯福刚当上总统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刚当上总统,一定很希望每一个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邮票的发行达到这个目的,这件事是个多好的机会)

罗斯福没有这样做,说明什么?(他关心邮票印制的目的非常单纯,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呀。)他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出他高贵的品格。

4、回顾升华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罗斯福的这段话,对于课前咱们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默读,抽生说(他认为集邮是要付出代价,但收获却比付出更多,因为它带来的是欢乐。

他认为集邮的好处远比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

(相机板书:足以抵偿)

理解了罗斯福的话,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抽生读,齐读)

四、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集邮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也来集邮,感受一下集邮的快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容易错的地方。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其他生字。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5、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三、作业:

1、复习生字。

上一篇:小学同学毕业简短寄语下一篇:师德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