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方案

2022-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方案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护士的作用

摘要:为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家庭医生在居民的健康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为配合分级诊治制度的实施和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控政策,并且在城市地区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在各个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基层医疗机构内部以家庭医师为主导,社区医师和公卫医师等工作人员一起组建队伍进行业务,本文就护士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护士;作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科技的急速发展和居民的日益增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且,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保健工作和卫生发展会议上提到"身体健康是每一位普通居民群众的立身根本,更是一座大国的立国之基。"所以毫无疑问,我们都应该把国人的基本卫生问题作为现代医学的工作中心。也因此,全球的各个发达国家已经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医药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卫生公共服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论概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改革实施的重要政策,它在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格兰的家庭医生业务被称之为"全科医学咨询服务合作制",是英格兰NHS系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以社会为公共服务点向民众和常驻市民供给基本、综合、长期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美国的"家庭医生签约业务"是以患者的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全科医学方式,通过多专业合作的形式为病人进行全方位且长期的基本医学咨询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身心健康。

3 护士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的角色及作用

3.1协助者角色

在签约的门诊诊前卫生管理工作环节,医师将成为诊前帮手,在市民就医时能够及时为市民监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脚背动脉等签约医师记录的市民身体健康个人信息,在门诊检查完成后,将根据监测和收集的个人信息记录为市民身体健康档案;此外,护士人员还能够帮助签订的医师撰写并签署合同,通过派发签订联系卡(名片),向签薯方详尽说明所签署的服务内容,并与签署医师约定下次门诊时间,完成后对所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整理编号和归档等。

3.2管理者角色

成立了家庭医生队伍之后,医生护士之间就"捆绑"起来了,为签约对象提供健康服务就成为了团队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医生护士之间应该主动担当起签约对象的保健管理员角色,为签约对象建立并完备健康档案,并为有慢性病的签约对象设立慢病档案,并根据签约对象的各种保健需求,对签约对象实施健康分类管理。

3.3照顾者角色

临床护理是护士们最熟悉的护理者角色,除临床护理以外,社区护士们还担负起社会卫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职能,包括对重大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服务、对特殊病症患者的管理服务,对特殊人群的咨询服务等;此外,护士还对上级医疗出院后的签约对象及时开展回访,掌握健康状况,开展卫生教育和保健活动的指导工作,与家庭医生共同为市民设置家庭病床,并在建好以后,上门为他们进行各项医护服务,都是护士作为照顾角色良好的服务表现。

3.4教导者角色

护士在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中给予有关生活指导,特别注意膳食方面,在药物指导方面,进行血糖检测以及在胰岛素注射技术方面的指导;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健康卫生教育活动,指导签约市民如何防治慢性病、养护健康、合理服药等;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定期向签约市民推送各种养生健康知识,积极发挥了信息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4护士在今后开展工作中的建议和思考

专业方面,社会医院在慢性病管理工作方面的作用还应该逐步增强。在当前开展的签约服务管理工作中,慢性病管理既是工作重心,也是难点。就目前国外的管理经验来说,社区护士参与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主要的管理方式。对那些稳定期的慢性病患者,基本只能使用社区护士来实施管理工作,但同时也可探索或尝试有限度地放开由社区护士配处给缓慢病人用药的权利。

业务模式方面,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业务工作中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怎样进行家庭养老是摆放在人们眼前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不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很多的慢性病并发症和后遗症病人需要进行家庭护理、康复与治疗,社区护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服務内容方面,对于居家人员开展护理服务的项目必须从立法上作出进一步明确。北京市卫计委已就居家医生上门进行的诊疗业务,明确了医疗机构必须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进行的诊疗业务,属法定执业活动。下一步还将逐步规定居家诊疗和护理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等。

5 结论

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通过自由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医生开展签约工作。服务项目包括基本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服务,护士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管部门及签约机构在培养层面,应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培训内容设置、配置优秀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在职社区护士的培养;在待遇方面,建立公平公正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参与到社区医院服务中,社区护士也要转变观念,理解社区护理在签约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护士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正把工作放在心上,将签约对象视为朋友,服务好签约对象。

参考文献

[1]陈皓阳,付硕雄,莫雯茜,董慧慧,陈志全,张新平.家庭医生团队的优化研究——基于团队效能模型[J/OL].卫生经济研究,2022(02):54-57[2022-02-25].

[2]陈辉,覃海红,方香,赵华坛,刘巧程.县域“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1):38-40.

[3]吴泽旭,曾彩凤,方妙英.老龄化背景下东莞家庭医生签约问题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01):16-18.

作者:王占芝

第2篇: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改善患者健康方面的效果,为今后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随机抽取180名社区患者,对观察组90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照组90人提供常规社区健康服务,12个月后对比相关健康指标,并评价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选择社区门诊就医的比例及认为社区就医费用便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掌握慢性病常识、愿意改变原有生活行为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自我监测及情绪调节各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能增强患者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增加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健康管理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on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PENG Lei, ZENG Guoqing

( Xujiahu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i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in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patient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in the fu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80 patients who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 the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was provid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90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for the control group with 90 cases. After 12 months the related health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was evaluated.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community outpatient service ratio and the low cost of community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on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aster of chronic diseases common sense, willing to change the original way of life, reasonable diet, moderate exercise, smoking and alcohol cessation, self monitoring,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all aspect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on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adoption of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can enhance the patients’ self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and increase the compliance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is worth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health management

城市社区患者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对卫生服务需求较高。近年来,家庭医生制度已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契约服务的形式,由社区全科医生向家庭及其成员提供的一种持续、合理、有效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1]。本文简要探讨家庭医生制在城市社区患者健康管理中发挥的具体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上海市某街道社区常住居民;②在本社区居住时间≥1年;③年龄在50~85岁之间;④患有慢性疾病;⑤能进行医患交流,依从性较好者。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随机抽取180名社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人,对照组90人。随访12个月,期间共失访11人,其中,观察组4人,对照组7人。最终完成研究人数为169人,观察组86人,对照组83人。观察组86人,男性47人,女性39人,平均年龄(76±7)岁;对照组83人,男性52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75±6)岁,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患者慢性病患病情况;两组社区患者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方法

利用基线调查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健康情况、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2]。两组干预时间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均为1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干预措施:①建立健康档案。首先为每例患者建立自身健康档案,并采用动态管理,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②门诊预约服务。为患者提供社区门诊预约服务,包括就医指导、心理咨询、生活健康指导等[3]。③健康训练。由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4]。同时,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各种以健康训练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开办居民健康学习班、中医治疗俱乐部、常规体育训练指导等。家庭医生和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健康顾问均需参加上述活动,以提供服务指导。④健康小屋。搭建“居民健康小屋”,并配备相关健康自我检测仪器,方便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其中,主要仪器设备有血糖仪、血压仪、身高体质量记录仪、血氧饱和度仪等[5]。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Epidata 3.2软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两组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首选情况及费用比较见表2。

2.2 慢性疾病认知度

观察组掌握慢性疾病常识的患者较多,愿意改变原有生活行为方式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上海早已步入老龄社会,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差、疾病多,以及既往的就医模式影响,常常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6]。如何向社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家庭医生服务制作为一个新兴的医疗服务理念,它是通过契约服务的方式,由家庭医生向相应的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7]。通过和社区患者签约,安排家庭医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包括健康管理、康复训练、门诊预约、健康教育、健康自测等服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

通过本次干预研究可见,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能增强患者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增加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观察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愿意进行原有生活行为方式改变、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自我监测及情绪调节,并在首选社区门诊就医习惯及认为社区门诊就医费用便宜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因此,家庭医生服务制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皎, 姜明霞, 孙利华, 等. 家庭医生与贫困老人签约服务健康管理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3): 1547-1550.

[2] 陈璟瑜, 姜明霞, 鲍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贫困老人健康管理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8): 3355-3357.

[3] 谢春艳, 胡善联, 何江, 等. 关于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执行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9(7): 490-492.

[4] 李蓉, 郭志强, 邓佳.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4): 706-708.

[5] 申美霞, 杨兴平, 郑文新.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的瓶颈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10): 66-68.

[6] 杜兆辉. 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1): 3541-3543.

[7] 贺小玲, 粱鸿.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保联动的政策成效[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5(6): 30-33.

作者:彭磊 曾国庆

第3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功能定位、实施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 要]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建设性举措,是社会卫生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发展至今,仍有定位模糊、资源稀缺、功能相对单薄等问题。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落实,使其真正嵌入我国已有的医疗制度以及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制为研究主体,以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功能定位为出发点,在现实发展中寻找问题和矛盾,最后以探索完善对策为目标展开分析并给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定位 实施问题 完善对策

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从2006-2017年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方针政策。其中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蓋。到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各地区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筹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进步,但就目前实施的状况,“签而不约”现象严重,已成为现阶段要攻克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家庭医生的相关研究,但是发展较为缓慢,直到国家实行医改措施后,家庭医生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制度概念、可行性、服务模式和绩效评价等成为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制度建设和完善服务模式成为本阶段的研究热点。但是,在理论层面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功能定位仍有不足。没有清晰的定位,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也无法确定。因此本文在理论上定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从此出发,结合实际分析实施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功能定位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开展时间并不长,试点地区都是在我国原有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一步一步摸索中前进。就目前对各地家庭医生签约的实况报道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对我国目前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功能定位仍比较模糊。在总体的医疗卫生体系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不清,与传统的上医院模式界限模糊。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于基层卫生体系中,置于社会卫生服务金字塔的底层。分级诊疗用于调整我国的各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的职能差异,为新的诊疗体系。两者提出的时间相近,都是我国新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两大医改措施,我们需要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区分。

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资源分配医疗服务结构上呈现“倒三角”的状态[1],高等级医院工作人员负担过重、医患关系紧张,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人数少、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形成巨大反差。严重的“马太效应”(两级分化现象),如果不加以调整,优良的专家和设备等医疗资源将更进一步汇聚在大型医院,恶性循环的后果也会显而易见[2],因此调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结构势在必行。我国在2009年4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与医疗需求不匹配产生的社会矛盾。201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分级诊疗”,首次明确了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建立契约的关系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以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显然,在制度的设计上,家庭医生要承担着分级诊疗的首诊任务以及实现分级诊疗的转诊功能[1]。

我国其他学者在对其他试点地区的研究中,也表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实为解决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分工不明和转诊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提供了帮助。具体而言,通过家庭医生快捷性的服务吸引签约群体在基层就诊,以实现分级诊疗中基层首诊的重要目标,再通过家庭医生的转诊功能让重病、大病患者获取高等医疗救治,最后是通过家庭医生解决患者康复阶段的复诊任务。

显然,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是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在整体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于基层医疗体系,是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的主要运作方式。在纵向上,分级诊疗制度在于打通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调整各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差异,在各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纵向的联系,建立整体、连续有效、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在横向上又由分级诊疗调整诊疗过程中的专业分工,以建立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分级诊疗卫生体系。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基层建设,是以我国正在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运作方式。因此分级诊疗是调整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其作用于整体,而家庭医生签约是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模式,也是分级诊疗体系的运作模式之一,为分级诊疗的基础。从总格局上,我国是以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为中心,发挥其基础性地位,致力于建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于传统诊疗模式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以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为核心的新型医疗服务结构为目标,帮助解决由于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配置错位引起的“看病难”问题。但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作上,家庭医生医疗工作人员与卫生服务机构与先前存在体系并不独立,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既要坐班就诊也要巡诊或上门提供家庭服务,已签约的患者可以随意选择就诊的医院,而未签约的患者也通过卫生服务机构获得医疗服务,此种现象表明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未落实。

在中央发布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全面深化医改、建成家庭医生首诊是我们的改革目标。因此家庭医生首诊的地位不可动摇,是我国医疗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但长期以来被动诊疗模式所形成的国民就医习惯也并非一下就可改变的,必须深化医疗改革和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建成新的医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传统的医疗模式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医疗团队、服务机构硬件资源以及社会保险等配套措施在一段交叉融合不可避免。在最先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地区如上海地区,其所推出的“1+1+1”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

在长远的发展上分析,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化,全科医生队伍的培养,内部激励机制、考核绩效机制的完善,外部社会保险配套等制度的建成,我国将全面建成分级诊疗体系,在运行模式上,也必实现家庭医生首诊式,将与传统的就医模式区分开来,可预见传统的就医模式的存在空间将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备、发展较早的国家的发展也表明这点,如英国,很多大型医院也都逐渐放弃了门诊服务,只有急诊的病人和家庭医生转诊的病人才可以获得医院的医疗服务。

因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模式应独立于在我国整体医疗体系。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可避免与传统就医模式的交叉,难以独立运行,但这是现阶段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应有功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制度的成熟度和相关政策的配合度不断提高,将逐步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基层首诊制度,家庭医生签約制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一个过程,需要自下而上逐步发展,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动我国医改的深化。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问题和成因分析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力求最终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级诊疗”的目标。我国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自开始实行到现在已初见成效,每年签约人数不断上升,但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阻碍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继续推进。

(一)签约服务定位模糊、签约服务内涵不够完善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定位模糊,功能单薄,服务内容不够完善,影响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发展方向,原因在于家庭医生非本土自然产生,主要借鉴外国经验发展起来。国内较早一批地区发展基层卫生服务集中在2009年,至今只有9年的时间,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此外试点地区少,各地区实践情况也不一,相互间可借鉴性不足也都是其影响因素。根据中央的指导意见和各地区发展情况,家庭医生的主要职能为疾病诊治,但目标病种与基层医疗水平间的不匹配导致市民就医选择难以改变。在服务内容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内容也不满足于现代人多方面的医疗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健康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在患病时能治好疾病,还期望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较好健康状态,因此市民从“疾病需求”逐渐向“健康需求”扩展。市民对健康偏好程度越大其就诊选择越难以改变。而日常健康维护理论上是家庭医生主要职能之一,但现阶段几乎还未开展。在对与家庭医生签约但不曾在家庭医生处就诊的人群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人表明不就诊的原因是自身健康状况好,不患病无需诊治,这证明家庭医生卫生服务项目仍未覆盖至全民、治疗与预防分离。医院服务群体具有大范围、流动性高,疾病预防对于高等级医院不曾涉猎更是无法负担的模块,因此家庭医生作为全民健康的“守护者”根据其契约制特点理应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

(二)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难以与大医院抗衡。主要在医师资源方面。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成为主要问题。截至2017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不足医生总数的10%。按照目标测算,到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应达到35万人,这意味我国全科医生数量缺口大。家庭医生编制数量是按照社区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核定的,因此目前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签约服务需求。社会培训模式未改进以及人才引进途径未拓宽是其中的原因。再从医师资源流动方面分析,医生个人往往会考虑到责任使命、发展前景等问题,更倾向于去大医院就业。另一方面,薪资问题上由于基层医生收入计算方式与医院医生收入计算方式不同,从结果看基层全科医生工资远低于高等级医院里的医生,高水平的医务人才都向大医院流动,因此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留不住人才是当前要解决的难题。

(三)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

在制度的设定上,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应该为绩效考核的重点,然而各地进行考核时却更注重签约率、满意度等指标,这种做法造成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偏差,降低了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对防止人才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却尚未形成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阻碍了医务人才流向基层,人员的不稳定难以保证优秀的医疗服务供给,影响服务质量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具体而言,目前由于未实施社区强制首诊,家庭医生经费也没有未按照签约的数量划拨,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家庭医生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政策下,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程度也无法与家庭医生的绩效工资水平挂钩;缺乏家庭医生激励机制的同时,也缺乏着开展健康管理、实现防治结合从而节省医疗费用的内在动力。在考核方面,医疗管理部门现有的考核指标更注重于签约的数量,而对居民健康管理的质量缺乏细化的考核指标,评估指标体系上尚不完善。

(四)转诊资源与转诊机制缺位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孤军奋战难以成事,转诊通道未完善阻碍着市民选择基层首诊。虽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成,但是在大框架下,分级诊疗制度的不完善,不畅通也影响着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选择,两者相互作用着。经调查,武汉市等试点地区已有多家医院分区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构建医联体,旨在利用医院的资源对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的同时促进两层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的畅通,但现阶段由于各层级医院缺乏统筹,利益分配不一致难以真正做到有效转诊,分诊这一过程不由家庭医生决定而是市民自行判断,基层首诊尚未完全发挥作用。不仅利益分配有显著影响,信息的孤岛现象也阻碍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的建成。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部分单机医院之间至今还未实现卫生信息的互畅互通、资源共享和信息有效利用。家庭医生不能在转诊的第一时间将转诊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情况送达三级医院,同样,三级医院也无法将患者的诊疗情况和康复情况及时向下送达给家庭医生。

(五)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了解不足、对家庭医生信任水平不高

根据调查,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范围认知仍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在非常见病如小儿支气管炎、盆腔炎等诊疗上签约群体对家庭医生信任不足。原因不仅在于基层全科医疗软件水平与硬件设施均不及高等级医院的专科,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也影响着市民的就医选择。居民总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符合个人偏好的最优选择——面对小病时选择效率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对病理复杂的疾病时选择专科医疗水平高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往往成为许多刚出校门的新医生练手的选择,医疗水平不高,与市民需求不一致影响着家庭医生制度效果。因此基层医疗诊断水平较低是阻碍市民选择基层首诊的重要原因。另外调查了解到,虽然在家庭医生处就诊后签约市民普遍表示满意,但对签约后没有在家庭医生处就诊的人群访问却发现,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从亲朋好友口中听到过关于基层医疗机构误诊的事情,因此对由基层全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医疗水平持有怀疑态度,加上多年形成的基层医疗只能治小病以及家庭医生是高收入者专享的高成本私家医疗照护误解,导致居民很少基层就诊而是到医院就诊的结果。

(六)政府和相关机构宣传力度不足

即使是已经签约的居民,对家庭医生团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甚了解,特别是“不知如何联系签约的家庭医生”,这容易导致部分居民对于此项服务的怀疑和排斥态度。有很多年轻被访者表示主观上愿意接受基层医疗服务,但是对自己居住小区是否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不知,这说明即使参与签约的市民对制度的内涵、服务具体内容、签约后可获得的权益认知程度不高。制度内容宣传不足,市民对医疗机构分级后的目标与各级机构定位了解不足阻碍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发挥双重“守门人”作用。相比大型的三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和村卫生所发展晚、推行慢、层次低,多年下来市民形成了基层医疗只治小病的刻板印象。再加上西方文化的传播,不少市民甚至认为家庭医生是高收入者专享的高成本私家医疗照护。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分诊目标与各级机构定位宣传不足的情况未能缩小现实与刻板印象之间的差距,这将大大弱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效果。因此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会宣传十分必要,为此要利用好新媒体的导向作用,让群众逐渐了解接受这一事物。

这些这些问题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这表明社会各因素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影响,以及各发展环节对该制度的作用并非是隔离的、独立的,而是在整体上相互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因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定位;国民的传统就医习惯;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内涵的了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培养和设施配备硬件资源;行政管理机构在筹资机制的完善和支持程度;分级诊疗体系的发展程度。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完善对策

为解决现有问题,将根据上文对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内在动因的分析总结,就未来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在我国的持续推广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实现全面综合化服务

应以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建的核心,发挥其基础性地位,建设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格局,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网络的兜底性功能。在服务内容的发展上,实现全面综合化服务,特别是在针对老年人养护、怀孕或哺乳妇女、幼儿护理上,以此应对我国的老龄化。因此要在满足社区去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推出更有个性的针对性的服务,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先应当以“分类”“按需”为服务的首要原则,力求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化综合化,服务的方式多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全面化,以满足现代人多样多形式的医疗需求。在坚持以“重点人群”为服务的重点对象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出针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相关医疗服务包,以吸引更多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主动签约享受其中国医疗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面化的制度目标。而在预防康复、亚健康和保健服务中还应该有所侧重的倾向于较大年龄的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配备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财力、硬件基础设施配备,促进家庭医生服务与传统医疗服务的分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机制的转型。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群的需求。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药品种类、人员、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卫生行政方面的限制常常会阻碍人流、物流的正常流动,使得相关资源无法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政府投入,在政策倾斜的同时排除各种障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

(三)进一步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在自筹机制的完善建设上,要进一步跟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保的覆盖范围,同时注重将医保等相关制度模式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结合,做到每个配套机制间的有效畅通的衔接,保证群众能够最大程度上享受到政策优惠。另一方面,从物质、精神等各方面入手,也要加快实现家庭医生特殊岗位津贴,使得家庭医生的薪资得到有效保障,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和专业性,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政策支持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内涵的了解程度,逐渐改变国民的就医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程度往往直接影响人们对该服务的需求,认知度越低需求越小,甚至还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抵触心理。因此,通过加大政府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庭医生在社区中的影响力,提高居民对其的了解程度,使居民更加充分地了解该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功能和优惠等各个方面,进而有效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需求,让居民更加主动联系家庭医生享受优惠医疗服务,逐渐实现基层首诊的医疗管理目标。

(五)实现各级医院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应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完善各级医院诊疗信息畅通机制,使得各层级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科学数据支持进一步实现全面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在整合各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方面,首先要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信息化能力,以完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中心,结合所记录的诊疗信息科学的实现对居民的健康管理,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更新居民的健康档案。再次,在纵向上深化区域卫生信息联通的建设,对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一包、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互畅互通、资源共享,方便基层社区的家庭医生及时、快速、有效、准确掌握每名患者的诊疗信息资料,并同时完善的与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系统。(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菲.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J].中州学刊,2014(11):90- 95.

[2]张兵,俞海.醫保引导分级诊疗[J].中国社会保障, 2016(5):72- 73.

作者:文琼玉

第4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方案

家庭医生签约试服务实施方案

为了扎实推进医改工作,改进和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根据《阆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阆中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阆卫计〔2017〕26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某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坚持充分告知、突出重点、自愿签约、强化考核的原则,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则

自愿签约与政策引导相结合;门诊签约与上门签约相结合;基本医疗公卫服务与特需健康服务相结合;家庭医生服务与团队服务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家庭医生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固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的首诊医生,激励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预约转诊、病伤康复、健康管理、长期照护等连续协同的健康服务,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救治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1

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达到50%以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户、五保户)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其他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人员、慢性病患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等)签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力争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四、签约服务对象

本辖区常住居民。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基本公卫服务的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人员、慢性病患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者以及其他签约服务需求的居民。

五、团队组建和服务方式

严格家庭医生及护士准入制度,凡取得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有较丰富的服务经验,掌握医患沟通技巧的医务人员,均可从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家庭医师服务团队由各村的乡村医生和我院的执业医师、护士、公卫人员组成,每个团队负责1-2个村。每个家庭凭身份证或户口簿、暂住证与服务团队签约。

我镇的包干帮扶责任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是阆中市人

2

民医院、阆中市中医院、阆中市精卫中心、阆中市妇幼保健院,主要为我镇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技术指导,负责重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实施指导、开展巡回医疗。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领导小组,督导组、负责团队小组。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导小组 组长:董均先

副组长:宋燕坪 伏清亮 颜祥平 王益潇

2、督导组 组长: 董均先

副组长:颜祥平 伏清亮 宋燕坪

3、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第一团队:负责人董均先 团队成员:伏清亮 王益潇 苟安迅 苟兴明 负责长岗岭村 方斗山村;

第二团队:负责人颜祥平 团队成员:颜祥平 杨红梅 苟仲利 负责 药柏村 圆宝山村;

第三团队:负责人宋燕坪 团队成员:董泽勇 宋燕坪李锦涛 负责 居委会 马湾村 塔溪寺村 八角井村;

六、服务内容

签约服务由无偿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

3

服务、健康综合服务等三个方面内容。村医能完成的项目原则上由村医执行。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费为居民提供的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和预约转诊服务。

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认真落实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规定。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等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家庭医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签约居民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免收挂号费(一般诊疗费),签约居民因病情需要,由低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转往高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只补计两级之间的起付标准差额;由高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转至低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不再另计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慢性病开药享受连续处方等优惠。

3.健康综合服务。

以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为基础,在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家庭医生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危害健康行为等健康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充分发挥中医

4

药“治未病”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使居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掌握常见的预防保健措施;为行动不便的签约服务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和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可以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对于未签约居民,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按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引导居民加入签约服务。

七、签约服务收费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签约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有偿服务项目。家庭医生为对辖区签约居民按需求提供的基本医疗等服务,除免收一般诊疗费外,其他诊疗项目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一级医院收费标准执行,由卫生院出具收费票据。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2.深入发动、广泛宣传,各村卫生室要大力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宣传工作要做到每个家庭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区域居民基本信息,按要求落实每项任务。

5

4.强化培训提高能力,提高业务技术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逐步转变家庭医生服务的方式,通过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信任度。

九、工作制度

1.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式团队,健全相关机制,严格按照卫生局的相关要求执行。

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面负责责任区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

3.家庭医生对责任区内的重点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梳理,及时补充信息,按要求对重点人群进行规范管理。

4.要严格执行有关核心制度,参加各类培训,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全心全意地为居民健康服务。

5.要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及时提供上门访视,电话咨询,预约服务,康复指导等多种服务。

6.家庭医生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两次下村组巡诊、开展上门服务。

7.在进入村组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时,家庭医生必须穿统一工作服并佩戴胸牌,携带统一的家庭医生工作包,通信工具和工作记录本。

8.家庭医生在开展服务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技巧,必须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9.要自觉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索取收受服务对象给予的礼金、礼品等。

十、监督考核

6

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严禁“重签约、轻履约”、“重形式、轻服务”、“重进度、轻质量”等,确保签约服务顺利实施。我院将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团队的满意度、签约户数、签约人数、数量、服务落实情况、服务团队和家庭医生人员的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附件:

1、签约服务工作流程

2、签约服务双方职责和义务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石滩镇卫生院卫生院 2017年6月28日

附件1:

签约服务工作流程

1、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签约服务内容和形式,与辖区居民建立联系,在村卫生室公示签约医生基本信息,

7

充分告知并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2、签约:按照自愿原则,家庭医生采取就诊或上门服务等方式,根据居民健康需求,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协议书归档存放。按有关规定保护居民的各种隐私,共同履行协议条款。

3、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家庭医生落实各项服务承诺,并将服务内容详细记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台账,以备考评。

4、评价: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服务后,应及时对居民健康进行评价。根据居民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5、总结:定期收集、上报工作动态,及时总结并整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附件2:

签约服务双方职责和义务

一、甲方职责

1、按照指导单位的统一时间安排,负责通知乙方到指定地点接受公共卫生服务。每年对签约家庭进行1次家庭健

8

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规划。

2、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医学科普资料。及时将健教材料发放到签约居民,每年不少于1份;及时将健康大课堂或健康教育讲座等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居民,每年不少于1次。

3、免费为所有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每年免费为家庭中65岁以上成员体检一次,对0-6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系统管理,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的系统管理,对辖区妇女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对结核病患者及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面对面随访等服务,帮助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及时将服务信息录入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或上报给指导单位。各类人员的体检及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

4、提供免费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5、定期通过门诊、电话、上门等方式对乙方及其成员的健康状况

行调查和管理,为其制定健康生活措施和疾病防治方案。紧急情况时帮助联系转诊。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免费项目。协议双方可通过协商,增加、细化服务项目。对乙方中行动不便的家庭成员,提供上门服务,建立家庭病床。甲方向乙方告知在家诊疗有医疗风险的前提下,经甲乙双方同意,开展家庭式治疗,其收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标准执行。

9

为了保障乙方及时得到家庭签约服务,甲方要接到乙方的求助申请后,应及时提供服务。在甲方有特殊医疗任务或因其他原因难以保证上门服务时,可以请指导单位指派其他乡村医生上门服务。

二、乙方职责

1、乙方所有家庭成员主动配合甲方开展上述服务,将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情况及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告知甲方,并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2、需甲方上门服务时,乙方应提前与甲方预约。

3、保证沟通畅通,尊重和配合签约医生及相关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参与、配合甲方开展的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各种活动,认真执行甲方或指导单位为其制定的防病治病的相关措施。

三、指导单位应加强对甲方的管理,做好宣传材料印发、体检时间安排等规划,并为甲方在为乙方服务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

四、乙方如对甲方服务不满意,可向指导单位投诉,也可请指导单位协调解决,乃至申请更换签约医生。 附件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甲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

乙方:家庭成员: 。 (家庭成员代表) 电话: 住址: 。

10

甲、乙双方共同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

团队为乙方提供医疗卫生计生服务。队长: 联系电话: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组成如下:

技术指导团队(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 ;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师: ,健康管理人: ,乡村医生 : 。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尊重和自愿的原则,签订此协议,接受以下条款的约定:

一、甲方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向乙方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以下两大类18项服务:

(一)签约免费服务项目

1、为签约居民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和健康讲座;

3、对0—6岁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和保健服务;

4、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服务;

5、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

6、对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体检一次,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7、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管理服务;

8、对肺结核可疑者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开展推介转诊,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服务;病患者及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9、帮助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

10、对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群及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11、对准备结婚夫妇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对计划怀孕的城乡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发放避孕药具和提供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

11

12、对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服务;

13、对签约居民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14、接受签约家庭成员的电话健康咨询;

15、开展门诊预约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

16、对家庭成员进行个体化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17、按需求提供家庭健康心理咨询和健康支持; (二)个性化需要服务项目(有偿服务)

18、对辖区签约居民按需求提供的基本医疗等服务,除免收一般诊疗费外,其他诊疗项目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一级医院收费标准执行。

二、乙方及其家庭成员自愿接受以上所选服务,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变化情况首先及时告知甲方,并保证沟通畅通,积极配合甲方的服务。在签约服务过程中,因服务对象隐瞒病史信息、不执行家庭医生制定的防治方案、不遵医嘱而影响服务质量,以及因病情超出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和能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责任由服务对象自负。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和基层医疗机构各持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壹年。期满后如需解约,乙方需告知甲方,不提出解约者,视为自动续约。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日 年

月 日

第5篇: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方案

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家庭医生模式对一般疾病患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踏出家门就有社区医院,甚至拨个电话给自己所属的家庭医生就能得到相应的基础诊治,可以说是省时省力。为在全乡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双签约、双守门”模式,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做实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为重点,逐步完善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全科服务团队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为支撑的三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连续、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乡农村家庭医生签服务率要达到6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明确签约服务对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全乡常住6个月以上户籍或非户籍居民,服务人群可分为三类:

1.重点人群,主要指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

2.特殊人群,主要指孤寡老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抚对象等。

3.普通人群,除上述人群之外的一般人群。

(二)统筹建立签约医生团队

签约医生团队由我院注册的全科医师、乡村医生或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师组成,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

(三)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

各村卫生室要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病种群服务模式,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四)统一签约服务模式

在居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我院将采用充分告知、主动签约、上门签约、集中式签约等方式与居民签约。

1、统一签约时间。

居民签约以签订签约协议书为标志,在每年第四季度签订次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办妥相关手续。

2、统一签约方式。

服务团队以签约医生为代表,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居民以家庭为签约单位,以户主或一位可代表户主的家庭成员的书面签约为依据,代表全家签约。签约服务人数与签约家庭医生配比原则上不超过1000:1。签约有效期为1年。

3、统一服务约定。

签约有效期内,居民可根据实际情况,向签约我院提出解约或变更签约家庭医生或医疗机构申请。签约有效期满后,如居民不提出变更或解约要求,视为自动续约。签约双方确定应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等。

(五)完善签约服务内容

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

(1)加强对签约服务对象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实行门诊预约服务制度,方便签约居民就医。

(2)及时处置签约服务对象发生的健康救助事宜。

(3)帮助签约服务对象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根据病情需要,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转诊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诊疗和专科检查。

(4)提供一对一的健康问题咨询。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服务团队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责任分工由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医生有义务提醒和督促本团队人员及时为签约家庭提供相关服务。根据居民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如对于慢性病患者,以提高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为目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进行健康管理及咨询指导;对于健康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加强健康教育。

(1)健康管理服务。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补充相关信息;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为服务对象提供诊疗记录、体检记录和一对一咨询、预约服务。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采取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建立签约对象短信群发系统或QQ群、微信群等网络服务平台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病知识宣传和卫生科学指导,不断提高签约对象的健康素养。

(3)健康监测和健康评估服务。

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为签约的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点慢性病人开展随访、健康监测管理、健康指导服务;对二级医疗机构下转的签约服务对象做好巡诊及后续健康管理工作;对重点慢性病患者做好病情的随访监测工作;对签约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体检和评估,针对其重要生命阶段和职业特点,实施健康监测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按照病种类型建立QQ医患沟通群、微信医患沟通群等网络服务平台,定期进行跟踪评价。

(4)基层医疗和双向转诊服务。

积极引导签约服务对象选择我院就医。签约对象可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家庭医生门诊或出诊服务。因病情需转诊的签约患者,可通过乡级医院签约医生优先转诊至乡级医疗机构,并可优先预约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住院等。对经家庭医生评估符合条件或由二级医疗机构下转需要康复的签约患者优先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5)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家庭病床服务和居家医疗、护理等服务。家庭医生可根据签约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申请,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供非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上门居家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及心理干预等服务;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点慢性病病人开展巡诊、家庭病床诊疗、护理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

(6)便民服务。

对空巢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确有特殊需要的签约居民,签约医生根据协议,提供上门访视等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由签约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等其他适宜机构的路径或建议。

(六)完善签约对象的优惠待遇

居民在签约后可享有签约就诊各项优惠倾斜政策。鼓励居民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发挥家庭医生合理诊疗、疾病评估、优先转诊、健康管理的优势,引导签约对象主动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

1、门诊实行预约服务。

建立签约对象预约就诊的机制,签约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优先就诊的便捷。

2、优先预约转诊及检查。

建立我院与上级医院畅通的转诊渠道,我院签约医生应采取预约诊疗等措施优先满足家庭医生所需的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影像检验检查、住院病床等资源,签约对象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可以在上级医疗机构优先就诊或入院。康复期下转回我院进行康复治疗。

三、签约服务规范

1、家庭医生为服务团队的第一责任人,团队其他人员配合家庭医生完成签约服务内容。

2、服务团队要向签约居民公示服务的具体时间段(如每天8:00-18:00)和相关信息(包括家庭医生等服务团队成员的电话、职称、服务内容、服务专长等)。

3、服务团队必须向签约居民发放签约服务协议书,标明本服务团队成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生的电话号码,以便签约居民进行健康咨询等。

4、服务团队要为签约居民提供符合国家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

5、服务团队同时接到多个签约居民家庭预约服务时,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由家庭医生合理安排,保证签约居民就医需求,避免引发纠纷。

6、服务团队优先为签约居民开展诊疗和慢性病等随访工作。

7、签约居民通过电话等预约时间来我院完成签约服务内容,如需上门服务患者,需提前和全科医生团队预约。

8、对有暴力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上门服务不得少于两人同行,必要时可在村委和派出所协助下上门服务。

9、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团队提供的签约服务不满意时,有权向我院提出终止服务协议;签约居民提出服务协议内容以外的要求或有侵犯全科医生团队成员人身安全等行为的,我院有权终止服务协议,并保留诉讼权。

10、签约居民和服务团队发生纠纷时,由我院负责解释,对解释不满意的,双方可申请第三方予以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的,可向司法部门提出司法诉讼。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纵向协作机制。

各二级医疗机构均应设立公共卫生科,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对接,要在预约转诊、技术共享、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方面全面支持签约服务工作。专家门诊、仪器设备检查及住院床位等优质资源,应优先向我院的家庭医生开放,落实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措施,确保转诊通道顺畅。发挥区域内影像、心电、检验、病理等诊断中心作用,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保障签约服务对象就近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家庭医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评签约对象数量、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首诊转诊控制率、签约对象需求反应、重要健康指标改善、居民满意度等情况,考核结果与村医经费挂钩。

(四)加强信息化支撑。

加快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逐步实现服务对象就医、健康管理等主要健康信息的自动收集与更新,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让居民与家庭医生实现签约、咨询及诊疗等便捷服务,实现患者全程转诊和疾病治疗流程有效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率,提高卫生投入产出效益的有效路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把家庭医生制度作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要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及时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立足实际,逐步完善工作内容,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我院要对服务团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技术、服务理念等内容的业务培训。着力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的培训,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规范诊疗行为,赢得辖区居民的信任。

(三)营造宣传氛围。

各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力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相关政策、签约方式、服务内容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发挥优势,注重内涵。

我院要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充分发挥签约家庭医生的优势,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基础数据,加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五)定期督查,创新考核。

卫生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全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研究和指导,通过开会形式,实时了解掌握各村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动态和相关信息,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统筹推进,提高“有效签约”服务率和居民满意率,增强群众感受。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

第6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封丘县人民医院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县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封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居民或家庭与医师团队签约服务模式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一、 目的和意义

以促进居民健康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履约为抓手,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为建立梯度有序、上下互动、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签约服务领导小组: 组长:郭宗仁

成员:乔希强

边淑芳

魏明俊

韩乐松

陈红英 签约服务专家组: 组长:郭宗仁 成员:崔瑞华

景德全

万阴国

马普红

贾玉玲

李同星

丁连玉

陈秀民

张景州

冯建志

赵永贤

陈守亮

董玉婉

李四琳

刘运鹏

王彦兵

金钟红

柴淑琴

杨俊玲

董艳荣

何宝红

朱文杰

乔希艳

高宝军

刘中锋

王尚凯

三、 工作原则

(一)以维护居民健康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对服务居民及家庭进行健康管理,循序渐进。首先以慢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等人群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逐步推开,实现每个居民与家庭医生的责任签约关系,形成家庭健康的良性互动。

(二)以规范服务形式为重点。在服务人群相对固定的基础上,按需提供服务。主要通过预约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的形式,规范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内容和流程。

(三)以相互信任支持为基础。做好家庭医生的服务资质认定,提高服务水平,保护居民隐私,逐步树立家庭医生责任感和居民的信任感。

(四)以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结合区域信息系统,全面掌握签约对象的健康综合信息,实施动态更新管理,通过有效数据的即时更新,实现协调、反馈、预警、预约等功能,为开展高效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四、工作目标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的推广,根本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形成家庭医生与签约家庭长期、稳定、连续、可及的契约服务关系。通过与网格内家庭签约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和转诊服务。为居民制定健康管理服务计划,实施个性化健康干预和指导,接受签约居民的电话健康咨询等。2016年以本辖区内及对口支援乡镇为重点人群数30%为签约服务基数,今后逐年增加。

五、服务内容

家庭医生以健康档案为基础,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兼顾适宜进门入户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社区卫生调查。摸清居民健康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等。

2、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居民签定服务协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的监测,对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随访,每年开展一次家庭健康评估。

3、规范管理慢性病人群。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主要慢性疾病患者的筛查,并按慢性病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治疗管理方案,定期进行访视,提供规范服药指导和健康生活行为指导。

4、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负责家庭病床的管理和诊疗、护理服务;为残疾患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在工作时间内根据诊疗规范提供出诊服务,对确实行动不便人员根据需求代购药品。

5、协助做好传染病管理。对辖区内传染病患者进行管理,指导居民进行必要的消毒隔离。

6、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根据服务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指导和产后访视,为妇女提供保健咨询指导;做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技术咨询及指导。

7、开展健康教育。采取讲课、互动、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开展防病知识宣传、营养养生指导,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8、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预约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和转诊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是落实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我院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郭宗仁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职能科室参与,做到职责明确,落实责任,协调解决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推进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协同各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完善协作机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应家庭医生签约式工作开展的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运行机制和签约服务考核机制,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中。

(三)经费保障。

我院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考核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包括签约对象数量、满意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等多指标的量效评估体系。

封丘县人民医院 2016年10月24日

第7篇: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改,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充分发挥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健康守门人”作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村级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逐步在农村地区建立起既能守健康、又能守费用的双重守门人新制度;引导乡村医生提升业务素质,努力建立村级首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性质

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便民、利民和惠民意识,始终坚持公益性质。

(二)坚持防治结合

以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为导向,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和预防的有效融合,让居民享有方便、快捷、有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坚持自愿签约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告知签约服务具体内容及惠民政策。在充分了解签约服务内涵的前提下,居民自主选择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享受约定服务。

(四)坚持循序渐进

重点人群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在完成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方案,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三、签约主体

由乡镇卫生院有资质临床医师一名与乡村医生一名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以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和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签约对象,开展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健康管理团队协助并提供技术支撑。

四、工作任务

(一)明确签约服务对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全乡常住6个月以上户籍或非户籍居民,服务人群可分为三类:

1.重点人群,主要指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

2.特殊人群,主要指孤寡老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等。

3.普通人群,除上述人群之外的一般人群。

(二)统一签约服务模式

在居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各基层医疗机构可采用充分告知、主动签约、上门签约、集中式签约等方式与居民签约。

1、统一签约时间。居民签约以签订签约协议书为标志,应在每年第四季度签订次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办妥相关手续。

2、统一签约方式。服务团队以签约医生为代表,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居民以家庭为签约单位,以户主或一位可代表户主的家庭成员的书面签约为依据,代表全家签约。

签约服务人数与签约家庭医生配比原则上不超过1000:1。签约有效期为1年。

3、统一服务约定。签约有效期内,居民可根据实际情况,向签约基层医疗机构提出解约或变更签约家庭医生或医疗机构申请。签约有效期满后,如居民不提出变更或解约要求,视为自动续约。签约双方确定应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等。

五、服务内容

围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制定以下服务组合:

(一)基本服务(免费)

本组合重点: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发生疾病的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家庭享受优惠结报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1、为签约家庭建立电子家庭健康档案及家庭成员个人健康档案。

2、为签约家庭提供免费医疗卫生咨询,预约检查,每年发放不少于4期健康教育资料。

3、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提供规范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为家庭成员中准备怀孕妇女、孕产妇进行孕前指导、住院分娩指导、产后访视,指导其到所在地卫生院进行早孕建卡、产前定期检查及产后42天检查。

5、对新生儿进行访视,指导0-6岁儿童到所在地卫生院进行预防接种、定期体检、口腔保健等。

6.提供分级诊疗服务:签约家庭成员患病后,先由签约团队中的乡村医生对发生的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及治疗,如不能有效处理,乡村医生将为患者联系签约团队中的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协助将患者转至乡镇卫生院进行诊治,如病情较为严重,签约团队临床医生将协助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市内二级医院设立转诊接待处或分级诊疗办公室)转至二级医院,安排专家进行确诊并治疗。

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家庭享受优惠结报政策:在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的签约患者,免除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签约患者结报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由85%提高至88%)。

(二)诊疗优惠(每户每人10元)

本组合重点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全程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享受基本服务组合所有服务内容。

2、家庭成员签约期内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诊时,减免辅助检查费25%,全年个人优惠总额300元封顶。

(三)健康管理(每户300元)

本组合重点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全程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享受基本服务组合所有服务内容。

2、每年为签约家庭成员(限2人)进行1次健康体检,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透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双肾)。

五、签约方式

(一)签约对象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凭户口薄或居住证,与自主选择的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原则上每户家庭只能与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家庭以不超过500户为宜。

(二)按照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统一制定签约服务协议书签订协议,明确具体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补偿政策。

(三)签约期限以年为单位,首次签约自签约之日起至次年的12月31日为一个服务周期,此后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周期。协议到期签约家庭可以续约、终止或另选签约医生。

(四)签约期内,若乙方未履行约定服务承诺,甲方要求退约的,需经双方签字确认终止服务协议并一次性退还全部签约费用。

(五)协议一式两份,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家庭各执一份。

第8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福县卫计委有关乡村签约服务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职责,规范服务。各村卫生室是签约服务的主体,乡村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对签约村民通过服务,原则上乡村医生以为注册执业所在地的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坚持“一村一室”的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乡村医生担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村妇女主任可以协助乡村医生承担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工作职责,由我院根据工作实际,聘请相邻村有工作能力的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乡卫生院技术人员包片包村指导,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村包户包人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型服务关系。

2、自愿签约,一年一签。在乡政府各联村干部、各村主要负责人指导下,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签约服务协议书、与服务农户签订双向承诺书、与乡卫生院签订接受卫生院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承诺书。各村民委员会与乡村医生集中签约,同时乡村医生与服务农户(以户为单位)签订双向承诺书,原则上一年一签,期满根据村民大会决议或村民意愿,自动续(解)约。

三、服务内容

签约村民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为签约村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做好门诊日志记录并存档,卫生院每月进行审核,作为对乡村医生考核的依据;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以签约村民需求为导向,以村民健康档案为基础,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型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开展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筛查、随访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诊疗路径指导服务;三是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四是运用适宜的中西医技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为慢性病、重型精神病患者提供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

3、健康评估与转诊服务。在乡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每年对签约村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使村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进行预防保健。诊疗服务中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者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例,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鼓励乡村医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实际需要,适当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其他个性化服务,收费根据国家有关收费政策和标准执行。

四、保障机制

卫生院根据相关政策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补偿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签约乡村医生报酬及时足额到位,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1、补偿方式。乡村医生服务报酬来源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财政补贴和一般诊疗费收入组成,签约内容以外以及为签约村民诊疗费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2、绩效核拨。每年年初,卫生院将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30%足额发放给签约乡村医生,上半年工作考核后,按照考核结果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不超过20%部分,剩余部分年底绩效考核合格后发放;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贴,在年底考核合格后一并发放。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2、广泛宣传发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对于促进乡村医生规范服务行为,转变服务观念,改善医患关系以及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和医疗保障水平,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各村、各乡村医生都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告知群众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的目的和意义,使签约服务工作家喻户晓,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自觉接受签约服务。

3、严格督导考核。乡卫生院定期进行工作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洲湖镇中心卫生院

签约服务领导小组

组长:袁海涛

副组长:毛赛锋

成员:肖付莲、谢小江、周玲、

刘静、管小燕、喻玉屏 各村乡村医生

洲湖镇中心卫生院

第9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湖熟医院)

湖熟街道湖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收集签约服务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围绕“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工作目标,逐步实现本街道社区居民家庭都拥有“家庭医生”。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保证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更加充分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引导更多的居民到社区就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二、工作原则

1、充分告知 通过广泛宣传,使全体辖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服务团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家庭医生式服务概念。

2、全面覆盖 争取年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在全社区范围内普及。

3、突出重点 根据实际服务能力,首先以辖区的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工作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

4、自愿签约 充分考虑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程度,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在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与居民签订《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5、规范服务 结合自身服务能力,明确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

6、强化考核 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情况、签约情况、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列入绩效考核内容。

三、工作目标

1、年内在全辖区启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率覆盖100%的家庭。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下一篇:综合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