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业工作总结(精选9篇)
促进就业工作总结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1年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要点的通知》(粤人社函[2011]3294号)和市人社局《关于下达肇庆市2011年家庭服务业新增就业目标任务指标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依照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的部署,我局迅速成立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领导机构,做好发动宣传,确保人力投入,配套相关资源,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如期完成了市局下达我县的新增任务指标(新增110人)。具体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
自9月23日收到市局下发的《关于下达肇庆市2011年家庭服务业新增就业目标任务指标的通知》后,我局于第二天(9月24日)下午召集局班子领导及相关股室、中心负责人召开了“新增家庭服务业”专题工作会议,会上,局长梁文海同志就该项工作发表了讲话,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其本人担任,莫江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培训就业股以及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劳动 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雄同志担任,确保了该项工作人力上的到位。会上,还同时还制订落实了工作开展的详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由组长亲自抓,副组长具体抓,各成员做好落实,从上而下,一抓到底。
二、拓宽家庭服务业就业领域,做好宣传、培训,提高家庭服务业劳工素质
一是我局在巩固发展县域内家庭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同时,大力主张拓宽区域外家庭服务业就业机会。县内,先后与县腾业实业有限公司、怀集保洁公司、碧桂园物管部等多家部门长期挂钩对接;县域外,具体由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李雄主任负责,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机会,与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家庭服务业就业中心取得联系,在“月嫂”、“家政服务”等多个行业劳工输出方面取得对接。二是加强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劳工的技能培训,该项工作具体由培训就业股梁石斌同志负责,组织劳工定期开展家政专项培训,开展“月嫂”、“钟点工”、“保洁员”等形式多样的家政行业培训班,先后办班7期,其中参班学习的有629人次,有效的提升服务业就业技能。今年内,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劳工新增人数110人,其中:在县内就业新增87人;输送到广州、佛山等对接单位的有21人;外出到香港就业的有2人(主要从事“月嫂”行业)。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 家庭服务业宣传,扩大宣传效应,大力发动城乡闲置劳动力从事家庭服务业;二是加强培训,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劳工职业操守培训,应人力资源市场之所需,对现行紧缺的“月嫂”行业有针对性的多开展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让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
怀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国家、社会和学校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的一整套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资助体系。据教育部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地域不同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0~25%,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数将超过690万, 按照经济困难学生20%的比例, 今年全国将有138万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 在全国整体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因此, 做好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尤其重要。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里的学生是指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高校) 招收的本专科 (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 学生。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情况现状
一是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目的性强, 全就业观念不合理。实现就业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标, 谋求企业薪酬, 先生存, 再发展。二是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地域广、层次低。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没有明确工作地域要求, 更看重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更愿意到基层和西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在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中, 留在城市里就业, 意味着能获取更多的资源, 但实际上, 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城市工作的机会远远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的机会。三是经济困难学生中女生就业观念更加合理, 与非困难学生求职相比, 特困生中女生求职起点低, 就业观念更加强烈。四是经济困难学生研究生升学率低。在经济困难学生整体素质优于其他学生的情况下, 经济困难学生研究生升学率低, 主动放弃继续升学和深造的机会。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 很多放弃了再学习和深造、读研究生的机会, 而选择了就业。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
(一) 家庭经济压力促成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强烈就业导向
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 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六年内要还清1.5-2.5万元, 强大的经济压力促使很多困难学生放弃了升学、深造和待就业的机会。
(二) 社会资源匮乏, 缺少“人脉”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者下岗家庭, 家庭条件差, 缺少社会关系网络, 得到社会支持较少, 缺少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 相对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实现就业的机会和高质量就业的机会困难。
(三) 综合素质能力的欠缺限制了成功择业的机会
经济困难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当地教育资源的限制, 教育观念的落后, 导致在大学阶段, 知识面、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和文体水平等综合素质能力与城市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经济困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 在大学阶段, 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放弃了更多的大学自由时间, 选择走出校门做社会兼职, 赚取生活费用, 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弃了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此外, 昂贵的再教育 (各种辅导课程、考证等) 成本大, 造成他们望而却步, 导致就业技能单一, 在某种程度上, 更多降低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造成了他们与非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不平等。
(四) 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心理期待值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负着个人的夙愿, 家族的寄托, 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 希望通过成功就业, 改变自身和家族的命运。
四、如何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 加大和加快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国家鼓励和支持就业的政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落实国家支持就业的配套措施, 做好就业政策的管理和后续服务工作。
(二)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 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高校应通过设立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其准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以及现实的职业需求, 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科学的职业规划, 摆脱求职中的盲目性, 在合理的期望值下,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一是主动的、积极进取的竞争观;二是脚踏实地的敬岗爱业观;三是科学的职业选择观;四是应有的道德诚信观。通过就业“两课”的指导,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降低其就业期望值, 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
(三) 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加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收集经济困难学生纸质和电子简历, 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当用人单位需要专业人才的时候, 做到首先重点推荐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
(四) 高等学校成立学生自立、自强的学生组织
通过学生组织的学生活动,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社会实践基地和其它可供锻炼的平台, 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组织、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诚信、勤奋、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通过学校学生专业组织, 进行科技创新研究, 研究经济困难学生相关问题课题,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作品竞赛, 如“挑战杯”等, 提高他们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专业技能。
(五) 加强高等学校就业部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摘 要: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的园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在高校图书馆之外,以面向社区、面向家庭的姿态开展图书馆的活动,认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需要集合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67-02
1 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重要性
在信息服务多元化的今天,各种知识媒介种类繁多,获取知识并非只有图书馆一个途径。1998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在《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一书中预测21世纪的图书馆,其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业务:向馆外转移;服务:向社区及家庭延伸等新的观念,进一步说明了图书馆服务的良好发展态势。
读者服务方式正在向社区以及家庭延伸,与社区结成紧密的联系,成为社区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是构筑学习型城市的基石,所以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是图书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自己的时代使命的有效切入点。
2 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基本原则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法则”,即:书是为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当中国图书馆学家刘国均论述图书馆学的要旨,提出图书馆是“自动的而非被动的、使用的而非保存的、民众的而非贵族的、社会化的而非个人的”时候,就已经指出图书馆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五法则”的中心思想体现在第一法则上,“书是为用的”,并指出了图书馆这一推动力的作用方向;图书馆应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应满足时代对图书馆的需求,即应能推动其他各种类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而不再是被动的“文献借阅场所”;“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指出了图书馆这一推动力的作用点:人书相配,人有其书,书尽其用;“节约读者的时间”指出了图书馆这一推动力的大小: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越高,其作用越大。图书馆在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便成了“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由于作用对象的不同,图书馆推进其他各种类型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现代家庭不仅是家庭成员休养生息集居地与集体教育基地,而且成了家庭成员接受外来影响进行终身学习的场所。因此,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
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图书馆是推动的主体;一是指家庭是创建的主体,两个主体是辨证统一的。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以尊重家庭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充分发挥家庭在延伸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主性,提倡自我导向的学习,使家庭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
2.2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图书馆与家庭的双向推动;一是家庭与家庭的多向联动;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二维协动。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公共图书馆与家庭的双向推动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二维协动为根本目的,通过同辈间、亲子间的二维协动,从而形成同辈间互相启发、亲子间相互激励的互动式学习氛围,在学习当中,相互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友谊;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兴趣与自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由家庭的差异性决定的。从家庭成员看:有单亲家庭、双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家庭、知识分子家庭与工人家庭等;从家庭的生活水平看:有温饱家庭、小康家庭与现代化家庭等;从家长的作风看:有民主家庭与家长制家庭;从对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态度看,有学习动机强烈的家庭、学习动机明确的家庭、学习动机模糊的家庭与无学习动机的家庭等。总之,家庭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共同性是相对的。读者服务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过程中,应立足与共同性,区别与差异性,因家而宜,尽可能做到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 读者服务工作向学习型家庭延伸的主要方式
3.1 送书上门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应采取积极的姿态与有效的方式—送书上门,为学习型家庭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现学院图书馆推行一种送书上门业务,对有些教师与行政干部没空来馆、又急需用书的时候,只要打个电话,说明借阅要求,我们就有专人将书送到他的手中。
3.2 家庭联网服务(即校联网)
当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因特网连接千家万户以后,对于终端上的用户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获取而又不在乎从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因特网上有各自图书馆提供的反映自己馆藏的各种虚拟资源,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这些资源还是很分散,用户需要通过多次复杂的查询才能从有限的资源中活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图书馆联机网络应运而生,成为满足图书馆以及读者需要的最佳信息服务组织。
学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各种网上服务,如:网上报告厅、世界美术资料库、中文期刊篇名数据库,并为家庭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与图书馆服务,同时还为家庭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家庭电脑可通过校联网与因特网联网。校联网向家庭介绍各种馆内、外信息资源,如:有关的学习信息、资料等。由于网络上有许多内容不适宜学生与儿童观赏,该网络通过校联网,提供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信息,深受读者的欢迎。
3.3 建立学习型家庭基地
家庭是进行终身学习的一个场所,但并不是惟一的场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心灵的圣地,无不使每一位走进它的读者肃然起敬,继而发自内心地升腾起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图书馆可以作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基地。图书馆应根据家长、子女的各自需求以及家长与子女的共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吸引家长与子女走进图书馆。可以围绕“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家长与子女如何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学习态度,使家长弯下腰来向子女学习;还可举办一些知识型的展览:谁的本领大、英雄事迹展等,吸引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发现、学习与思考;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要,提供各种层次的阅读辅导,让他们独自走进图书馆,学会负责、信任与理解。
4 电视节目、网络媒体将成为图书馆的一大资源
视听资料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有电影胶卷、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盒式磁带、录像磁带、CD、LD、VCD、DVD等,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载体出现。
美国有个影响极大的电视读书节目——“欧普拉读书俱乐部”,由电视脱口秀女王欧普拉.温费莉主持,定期向观众推荐图书,其所推荐的图书有着惊人的号召力,被推荐的图书的销售量超过百万册,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电视、网络作为影响力最大、受众面最广的重要媒体,有唤起人们阅读的热情。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开设的“百家讲坛”栏目,在推动学习、阅读史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著名学家易中天、喻大华等登上大众讲坛进行授课,这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学习、阅读史书的热情,客观上也起到了普及人文科普知识的作用。此外,凤凰电视台开设的“鲁豫有约”、中央电视台开设的“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等栏目,也大大地启发了人们的求知欲。
通过电视形象激活文字,通过向网络提供商提供更为深刻的内容,增加网络阅读的深度等等,引导人们将现代媒体作为“阅读索引”,开启对某些经典书籍、历史知识或某一知识面的资料,引发起人们的求知欲。在学习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一高效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对最具学习与阅读价值的图书加以推荐与引导。
总之,只有图书馆的广泛普及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才能使图书馆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君庄.在高校图书馆之外开办读者服务部只我见[J].现代情报,2006,(2).
[2] 韩筱芳.试论图书馆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馆杂志,2003,(11).
一是签约“双知晓”。
简单来说就是知晓率和满意度。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要知道自己担负的职能和任务,知道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知道每个村有多少贫困户,多少贫困人员,包括因病致贫多少人,分别是什么病,大病救助情况等等。同样道理,贫困户也要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给自己做了什么履约服务内容,服务效果怎么样。特别是家庭医生对以上内容要朗朗上口,问起来不能卡壳。
二是工作“留痕迹”。
现在咱们很多工作做了,而且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却不注重留痕迹。比如这次强调的体检反馈单这件事,我相信每个卫生院在春季都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贫困户开展了健康体检,但却忽视了留存反馈单,现在要了,一下子慌了手脚,明明是做了的工作,现在却要作假来不反馈单,这就给我们小小敲了一下警钟,工作中一定要记得留痕迹。这里再强调一下,反馈单一定要有,各级检查对开展贫困户检查非常重视,大家一定不要往枪口上撞。
三是入户“挂牌子”。
家庭医生签约联系牌安排下去一个多星期了,通过检查督导情况来看,大部分卫生院都已经对贫困户完成了挂牌,还存在个别卫生院做了联系牌,因其他工作冲突,放在仓库没有及时挂牌,希望今天会议结束后,各位院长亲自过问一下,查看一下签约服务团队公示牌、爱心药箱、新年挂历等到位情况。上级检查马上就到咱们县,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别到时板子打到头上了才幡然醒悟,那就晚了。
四是团队“实履约”。
最近安排各卫生院专门派出人员配合村医入户履约,从检查督导情况和各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总体是好的,《履约服务登记表》填写也比较规范。这次入户,可以说大家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去服务,真真正正地去履约。工作人员入户一定要穿工作衣,礼貌待人,入户要记得留痕迹,每户都要与被服务对象合影,并附在《履约情况登记表》上,进行规整和完善。
五是多看“多核实”。
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有关精神以及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公共卫生科的指示,我中心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际,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根据区卫计局公共卫生科的工作部署,结合我辖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齐庆玲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向丽萍护士长,罗文旗党支部书记及公共卫生服务组全体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同时成立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了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居委会全面覆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保证服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我中心通过以下途经进行宣传:
1.利用我中心的DVD播放机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像资料,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就诊的老年人及辖区居民进行宣传。
2.我中心多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制作条幅、免费义诊等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并在活动现场与广大居民进行签约,与辖区居民建立健康和谐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3.我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的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卫生服务团队的影响力。
(三)明确原则,分级管理
对于辖区的居民,按照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情况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健康普通人群,第二类为重点关注的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结核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群以及贫困等特殊人群。根据居民所处的类别,明确服务内容及标准,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健康普通人群,以促进健康为目标。
1、提供健康评估及规划。根据健康档案信息,每年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居民健康规划和目标。
2、提供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及时对签约居民发放健康材料;及时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每半年召开签约居民代表座谈会一次,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计划。
4、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2.重点需关注的人群
孕产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
1、对签约的孕妇提供孕期指导服务。
2、对签约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4次上门访视并体检。
3、实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等健康工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
对于慢性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
1、建立、完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中及时更新。
2、提供转诊预约服务。
3、对签约居民给予1次/季度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康复咨询。
4、运用健康讲座进行健康干预。
5、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中医心理健康服务。
6、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重性精神病、残疾人、优扶对象等特殊人群,以减轻痛苦、便捷医疗为目标。在慢性病人群服务基础上开展以下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2、对确有需求的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3、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
2.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4.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家庭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
5.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居民会出现拒绝服务的现象。2.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我们服务团队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有所顾虑。
3.由于我们的团队人员数量限制,加之辖区人口数目众多,很难完全满足辖区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
春节期间,月塘中心卫生院及下属8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展开集中行动,通过向居民发放了宣传单,宣传了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健康扶贫等各类政策。医务人员利用携带的工具为群众进行了血压、血糖等常规身体检查,举办以家庭政策解读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及服务过程中详细回答了村民有关疑问,并现场与村民进行了签约,互留了联系方式。
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春节期间家庭及宣传工作,年前就制定了工作方案: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层层落实任务。2月8日,月塘中心卫生院召开全镇春节期间家庭工作会议,要求各村卫生室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签约服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开展家庭工作在促进村级卫生机构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提高卫生计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家庭工作纳入村卫生室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广泛宣传,社会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通过微信平台、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卫生院印发家庭医生宣传单1万余份,积极发动村组干部、老党员、学校教师、企业老板等社会各界人士带头签约,发挥表率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签约服务氛围。
三是团队支撑,提升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月塘中心卫生院将群众信誉度较高的骨干医生调整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支撑作用。开展信息化培训,2月11日,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相关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培训。20xx年下半年以来,卫生院及各卫生室加强签而有约的服务力度,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统一服装,按照协议,规范履约,不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强化督查,及时通报,推进签约服务。将签约服务工作作为20xx年重点工作推进,院预防保健科及时对各村卫生室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抢抓春节机遇,发动早、效果好,签约人数多、服务好、工作实的卫生室通报表扬,并在第一季度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中给予奖励;对部分行动缓慢,没有抓住春节有利时机开展家庭工作的卫生室将进行通报批评。
提起家庭服务业, 很多人都会把它和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家政服务业相混淆。有专家曾指出, 家政服务业属于家庭服务业中的一类,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 家庭服务业是从家政服务业“起家”的, 然后再利用家政服务业的已有阵地“开疆拓土”。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需求的产业, 大致有二十多个门类, 两百多种服务项目, 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生活百事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 其具体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当中。比如北京市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券, 老人们可以凭券购买小时工、理发、老年饭桌等服务;在宁波、杭州等地一些新建的社区, 居民甚至可以通过小区的网络建设, 在家里点餐、买菜, 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尤其是在近些年来, 我国家庭服务业的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从业人员、年营业额均在不断增长, 从事家庭服务行业的企业连锁化步伐也在加快, 呈现出跨区域连锁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一方面体现在服务内容的拓展, 家庭教育、家务管理、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营养配餐、配送和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进入家庭服务范畴, 月子护理、搬家、保洁等服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 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宽, 涵盖从新生儿、幼儿、少年、成年, 到单亲家庭、老人和残障人士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群体。应该说, 家庭服务业的发展体现着“领域逐步扩展, 服务分工更加细化, 服务企业日益规模化”的特点。
民生必需的行业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 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比重则呈上升趋势。目前, 发达国家服务业人员的比重处于60%~78%之间, 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 而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4%, 不仅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也与不少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差距。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 促进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资料介绍, 有关部门曾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4个城市的居民调查, 有40%的家庭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全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 平均约15%的家庭需要提供服务, 其中蕴含2900万个就业岗位。
家庭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也一直是吸纳就业尤其是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 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让人们生活有保障, 致富有盼头。从这点来看, 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也是增加就业的客观需要。
对于家庭服务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国务院也早已明确, 要在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发展其中的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病患陪护, 以及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种类。而这些项目, 恰恰是当前特别急需的、应当大力发展的种类。比如, 当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达8%以上, 其中, 空巢老人2500万人左右;0~14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9%。按城乡人口4.5:5.5的比例计算, 仅城市老人和儿童就有1.6亿人, 其中, 有大量老人和儿童需要养老、家庭教育等服务。
商务部商贸服务司负责人早前也有介绍说, 未来3~5年之内, 要在全国地级以上中心城市各建成一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 培育一批管理科学、运作规范、影响力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 每年培训20万名家政服务人员,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便利安全、协调联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家政服务体系;同时, 加快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化、连锁化步伐, 推进家政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 稳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使行业总体水平基本适应服务市场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
蓬勃发展之下的“短板”
如果是按上述规划, 我国家庭服务业应该是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可为什么城镇居民还经常感到家庭服务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呢?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尽管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家庭服务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 家庭服务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水平低,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相应的业务管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尚未按要求做到持证上岗, 因此许多人感到这个行业水准“参差不齐”。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缺失。这也是城镇居民觉得家庭服务业“乱象丛生”, 而劳动者觉得干这行“没保障”的原因所在。因而,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与家政企业关系较为松散。再加上市场秩序混乱, 无证经营、价格恶性竞争、服务欺诈、劳务纠纷等现象比较普遍, 致使家庭服务消费者、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三是行业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 表现为政策法规不完善, 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认定制度等尚未建立, 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滞后。而国家、省、市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主管部门不明确, 对家庭服务业的监管也不到位。
同时, 从目前的一些现状来看, 家庭服务的市场供需信息也不够对称, 居民有需求却找不到服务、企业有服务但却找不到市场尴尬并存。虽然街头的家庭服务广告满天飞, 可是广大居民却陷入找不到满意服务或不敢接受服务的矛盾状态, 阻碍了居民服务消费的实现。
有关专家指出, 要补上这些“短板”, 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角度看, 当前关键是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使其更加专业化。同时, 完善社会保障, 根据家庭服务业农民工多、公益性强、赢利空间小的特点, 实行适应家庭服务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 应当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 并鼓励公益性的家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可以对特定的行业, 如养老等给予税收和财政支持。而要把家庭服务业的蛋糕做大, 则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政府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宏观管理, 但微观层面的运营问题要靠企业、靠社会组织、靠市场机制来解决。
政策护航
2010年9月1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他指出, 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 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 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
2011年初颁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 要“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
2011年3月22日召开的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中也指出, 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培训指导意见》, 各地要抓紧制定实施办法, 协调落实好主要扶持政策, 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机构的发展;必须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业的发展;要做好家庭服务业领域的就业和劳动关系政策落实工作;坚持抓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权益维护;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协调机制和统计宣传行业协会等工作。
如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 发展家庭服务业, 促进家务劳动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不仅会直接促进内需的扩张、社会的稳定, 还可以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热点的形成。多数家庭服务业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就业者, 以满足一些人的家庭需求为重点, 以帮助中高收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为新增长点, 带动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重点惠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潜力领域。发展家庭服务业, 对于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还可以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加快推进,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加快发展, 发展家庭服务业具有广阔的需求前景和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护航之下, 家庭服务业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步入“艳阳行业”。
一、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涉及行业广,工种多,就业潜力巨大。作为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有偿服务。家庭服务业包括家庭清洁、家庭护理、家庭医生、家庭餐饮、家庭教师、家庭搬家、家庭旧货收购、家庭养老服务等,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目前我国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近50万家,从业人员主要为4050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
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由于家庭服务市场的人员稀缺,保姆、月嫂工资水涨船高,秦皇岛市月嫂工资从过去的日工资50~70元,上涨到100~200元,而且依然供不应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需求正逐步向个性化需求、差异化需求转变,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家庭服务业发展,这就为家庭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更多地是为家庭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会,要求家庭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的呼声不断高涨。
二、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市场发展程度看,家庭服务业发展面临“四难”处境,即:
供需对接难。家庭对服务需求的渴望与城乡劳动力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部分家庭服务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部分劳动力就业无门。
权益保障难。家庭服务企业无证经营、恶性竞争、服务欺诈、劳务纠纷等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服务消费者、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管理规范难。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与家政企业关系比较松散,难于管理关于从业人员的合同签订、社会保障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技能提升难。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系统培训,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关于家庭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面对家庭服务行业的诸多问题,要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家庭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就必须依靠政府推动,建立组织领导、行业标准和工作“三个体系”,搭建起就业、培训、社区、信息服务“四个平台”,实现“六三”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家庭服务业网络。
1.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齐抓共管的家庭服务组织领导体系
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必须根据工作职责明确在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中的部门职责。
人社部门负责承担统筹协调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做好培训、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务对接等相关工作,研究拟定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政策措施,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发展改革部门制订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涉及的重大产业政策、项目规划。
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协助监督管理家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商务部门拟订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行业管理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家庭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
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的优势,在人员培训、职业推荐、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2.强化“三项作用”,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服务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联席会议协调作用。推进以市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为统领,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家庭服务企业协会为龙头,各行业分会为骨干,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为支撑的家庭服务业网络。
二是强化行业协会骨干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分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制定行业服务公约、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基于行业自律的会员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是强化家庭服务企业支撑作用。促进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凡在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备案的劳务派遣企业及个人均可从事家庭服务业。落实财税补贴政策,培育和发展特色家庭服务品牌。发挥好服务业专项资金、就业专项资金、民生工程资金等作用,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
3.建设“三个标准”,建立诚信规范的家庭服务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家庭服务行业规范标准。完善家庭服务业行业规范和各类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企业制(修)订服务规范,制定规范的家庭服务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劳务合同示范文本和家庭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应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与服务家庭签订服务协议。中介制家庭服务企业应引导从业人员与服务家庭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建设诚信服务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诚信经营,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家庭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不断健全企业、从业人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公示制度,逐步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
三是建设星级管理标准,对家庭服务企业实行五星级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
4.完善“三个系统”,搭建便捷顺畅的就业服务平台
一是完善供需对接系统。建立市和县区家庭服务业供需对接中心。在市和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区域,用于家庭服务业供需对接,举办家庭劳务专场洽谈会,开展送岗位下乡、送从业人员到岗的“双送”活动。
二是完善资源管理系统。推进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建设。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为基础,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家庭服务人员档案信息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家庭服务人员个人方面信息,方便用工單位招聘,扩大家庭服务人员供给,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基础信息。
三是完善就业政策系统。根据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特点,符合政策的城乡劳动力者,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劳务输出补贴、岗位补贴和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人员落实创业补贴、小额贷款贴息政策。
5.开展“三类培训”,搭建开放有序的培训服务平台
在公开确定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基础上,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合作,采取“学校+基地+企业”的实训、就业模式,合理确定培训门类,强化培训效果。
一是开展企业经营者的业务管理培训。分期分批对会员单位的企业法人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讲课、进行行业研讨和经验交流、赴外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二是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和培训补贴,统一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培训机构资质规范、培训考核标准程序。在国家职业工种目录中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没有具体标准的,由家庭联席会议统一制定标准,统一使用《秦皇岛市家庭服务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服务人员持从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上岗。
三是开展家庭服务业的职业道德培训。在各类培训工程中,要将职业道德列入重要的培训内容,引导管理者守法经营,从业者爱岗敬业,不断提升家庭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6.推进“三项工程”,搭建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平台
一是推进家庭服务业进社区工程。老旧社区通过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引入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设立各类便民站点,新建社区必须为家庭服务机构提供场所设施。鼓励不设服务场所的家庭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推进“商业示范社区”工程。按标准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每一个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资源相对集中,全市形成“大集中,小分散”服务格局。鼓励社区争创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
三是继续推进“双进工程”。打造社区居民“十分钟生活圈”,进一步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作。通过在小区内建设便贴服务(TF)站的形式,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划卡缴费、放心早餐等便捷服务,让市民不出小区就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更多社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7.建立“三个中心”,搭建实时互联的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市级家庭服务网络指挥中心。整合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电话等信息手段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家庭服务电话呼叫号码,统一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扩大信息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二是建立完善社区家庭服务网络服务中心。运用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和贴近居民的服务手段,开拓潜在的消费市场,利用高科技手段整合服务资源,根据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家庭服务行业整体形象。
三是建立完善监督投诉举报受理中心。依托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根据服务标准,对家庭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促进家庭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苏卫社妇〔2012〕2号)文件精神,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强化居民健康管理,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提升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形式构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形成以“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式”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的负责式照顾和健康管理,力争早日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2014年完成辖区内重点人群及有健康需求人群55%的签约与服务任务。
三、成立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团队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变动,对团队人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第一团队:团队长:徐国华,成员:杨洋
宋伟田 李芙蓉 朱恒恒 李国润 刘中海;
第二团队:团队长:李明霞,成员:吴中利 李宁宁 何红彦 潘加月 周园园 王亚芳; 第三团队:团队长:李冬红,成员:董正国 王启胜 彭金良 张帆 崔素芳 刘金梅
四、服务对象 主要以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困难人群、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和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
五、服务内容
(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团队工作按团队服务人口比率于6月底完成建档任务,且确保每份档案都要真实有效。
2、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家庭中的60岁及以上老人、孕产妇、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上门随访、上门换药等服务;对于一般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社区集中随访服务;对于产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产后随访等服务。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内服务人口的55%,并确保服务质量。
3、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支持下,定期在责任区域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为签约家庭成员提供有关生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及家庭功能方面的咨询,并发放各种人群保健知识宣传单,同时开展婴儿喂养指导、儿童保健指导、婚前计划生育指导、孕产期保健指导、家庭饮食营养指导、家庭用药指导、传染病防治指导、不良行为指导等服务。
4、结合全民健康体检,对临床随访的居民进行基本体格检查,为首诊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个体化得健康体检项目。为居民提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进行健康方式指导,有条件的或创造条件提供中医保健咨询服务。对社区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干预。
六、工作措施
1、团队长制定本团队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明确目标,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2、为确保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足以开展社区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社区活动。2014年进行系统的团队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以团队长根据社区需求进行课件准备、邀请上级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
3、社区公示:制作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公示栏,在责任区域内公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信息、培训学习经历、技术专长、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主要内容。
4、统一服务形象,塑造家庭医生的社会影响力,家庭医生服务团
队成员应按照要求统一着装,佩戴统一的工作牌,配置统一的交通工具和服务包,做到统一家庭医生形象,让城乡居民逐步了解、熟悉并自愿选择家庭医生。
5、建立自愿服务者组织,组建自我管理小组,每月对慢性病患者开展一次自我管理活动。
6、定期开展下社区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月必须在责任区域内安排4次以上下社区服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小时,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逐步提高签约服务率。
7、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活动,下社区摆点,健康宣传日,大力宣传家庭医生责任制;大力营造“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8、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关于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戒烟、无偿献血、爱国卫生运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医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9、及时进行资料归档,对于每次社区活动需及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总,每个月召开一次团队工作会议,进行对一月工作汇报与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社区诊断分析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0、每月以看资料与上门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团队人员进行考核,按工作量及居民满意度进行特岗津贴发放。
果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服务业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方案09-2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10-08
居家养老家庭支持服务07-09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结07-05
社区志愿服务家庭材料09-21
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宣传11-30
家庭医生式服务五项服务内容09-20
家庭服务公司市场调查报告05-26
家庭医生式服务监督计划方案10-30
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简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