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银行信访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降低银行信访

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分行构建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5月中旬,从工商银行湖南分行“关于表彰2019年度湖南分行工银成就奖(信访工作)获奖集体及个人的通报”文件获悉:工商银行邵阳分行被授予“2019年度湖南分行工銀成就集体奖(信访工作)”荣誉称号(全省二级分行共授予5个,邵阳分行列第)。

工行邵阳分行继2018年度被评为“省分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总行“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把信访工作当成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根据市分行内设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市分行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岗位职责。部门信访工作职责分工清晰,人员岗位责任明确。二是切实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在市分行配备了政治素质高、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专(兼)职信访人员3名,在辖属各支行确定了信访信息员,及时反馈舆情、民情信息,信访渠道畅通,信访网络健全,信访工作形成了级级有组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三是切实贯彻落实总行、省分行党委关于信访稳定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以“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学习宣传工作,认真收集信访线索,研究和分析信访动态及形势,排查信访苗头,及时报告和研究解决重大信访事件,信访事项依法依规处理。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和进京到省上访的极端恶性事件,信访履职效果显著。

作者:肖宗国 黄柏湘

第2篇: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企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以来是监管当局致力解决的问题,这一比率的降低是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过程当中无法绕开的环节。

从上届政府始,每年要求下降3个百分点的任务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考核经营绩效的首要指标。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更是在强调这一比率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率“双下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不良贷款下降的真实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审慎的监管理念和要求正在逐步体现其至关重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健康度的重要手段。

截至2003年,经过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和银行业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不良贷款率呈现逐年稳步大幅度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3.37%稳步下降到2003年的20.36%(表一)。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有不良贷款余额(分子)减少的作用,也有贷款余额(分母)增加的作用。由于新增贷款中,将来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所以,过多依靠新增贷款,做大分母来稀释不良贷款率是不可靠的,只有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而带来的不良贷款率降低才是更为真实和持久的。另外,对于分子、分母因素各自作用的大小,也一直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实证分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分子、分母因素“贡献度”。

一个简单的测量工具

不良贷款率是分子(不良贷款余额)与分母(贷款余额)之比,分辨分子分母因素各自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所起作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假定一个因素(分子/分母)不变时所得出的不良贷款率与原不良贷款率相减,得出的差额就可大致反映出变动因素(分母/分子)对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1.分子因素的“贡献度”

差额 = 分母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 —上年的不良贷款率= 本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 —上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

2.分母因素的“贡献度”

差额 = 分子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 —上年的不良贷款率=上年NPL占本年贷款余额比率 —上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1

我们从以上计算结果(见表二)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

其一,整体而言,取消分子分母任何一个因素后得出的不良贷款率都会不同于分子分母同时发挥作用后所得出的实际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分子分母因素都是影响因素。其中,2001年的分子因素“贡献度”为正值,从数字上看对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为负,究其原因是由于推广五级分类,造成原来在四级分类下被认定为“正常”的贷款大量划转为不良贷款,其数量远远高于当年各行核销坏账额,结果导致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反比年初增加475亿元。若剔除这一变更因素,2001年的分子因素对于降低不良贷款率也应有其“贡献度”。

其二,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贡献度”均高于分子因素“贡献度”,表明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多地来自于增量贷款因素。当然,对于这一计算结果的解释,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情况:第一,2000年以后,各国有银行新管理层加大了贷款质量清查以及实施审慎会计制度的力度,很多原本“正常”的贷款或假正常贷款还原成不良贷款,例如,中国银行2001年不良贷款余额比2000年增加264亿元,由此就在统计上抹杀和冲抵了分子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贡献度”;第二,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贷款总量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种相对较高的分母“贡献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其三,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的“贡献度”与分子因素的“贡献度”之间的差距按五级分类口径分别为3.76%,2.81%,2.04%。体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分子因素“贡献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由2001年的-33.19%提高到2002年的22.29%,并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到33.22%。2003年的分子分母的作用占比已是“强三弱七开”(33.22:66.78),而并非外界经常说的“二八开”,这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监管当局和国有商业银行共同努力的结果。

解读2003

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迅猛,但前高后低特征很明显。全年贷款新增3万亿元,增长21.4%,比上年多增1.1万亿元。但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就已新增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9月份以后贷款增势开始放缓。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616亿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加贷款2700多亿元的水平相比明显减少。11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6.85万亿元,同比少增514亿元。所以,有必要以2003年9月末为分界点,对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不良贷款率降低的分子因素分母因素“贡献度”进行分段考察。计算结果见表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03年前9个月,分母因素“贡献度”重又提高,分子因素的“贡献度”由2002年底的22.29%下降为21.62%;但第4季度,情况根本好转,分子因素“贡献度”迅速回升,达到34.36%。其原因显然在于前9个月贷款增加过猛。

第二,2003年第四季度延续了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贡献度”逐步提高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和中国银监会的贷款质量控制措施频出,贷款增长过猛势头得到遏制;二是国有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资产保全能力的提高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度下降;三是随着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施已近三年,假正常贷款逐步被揭露,由其所现形的不良贷款数额越来越少。尤其是后两个因素的作用,更是随着中国银监会组建完毕,大力倡导和实施专业化审慎银行监管措施的逐步到位而凸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使用贷款四级分类数据对2003年的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进行了分段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前3个季度和第四季度,四级贷款分类下的分子贡献度分别为5.62%和90.51%,分母因素“贡献度”分别为94.38%和9.49%(见表四)。

之所以四季度的五级分类下分子因素的“贡献度”34.36%远远低于四级分类法下的同期分子因素的“贡献度”90.51%,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国银监会出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及新发放贷款现场检查方案》,自2003年10月起对国有银行自2002年2月1日以来的五级分类法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由此可能揭露出了一些假正常贷款;二是五级分类法以未来现金流预测情况作为判别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的核心依据,而非以是否逾期为标准,这样即使是近期发放的贷款也可能被认定为不良贷款,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部分冲销了不良贷款余额减少的贡献,反映在五级分类法下,就大大降低了分子因素的“贡献度”。

但数字后面的实际情况表明,2003年以来银监会大力推进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和标准,并由此进行的各种真实性检查无疑又一次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及质量的真实性,为今后的提呆拨备、做实利润和充足资本奠定了重要的工作基础。

“分子”还是“分母”?

根据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六个结论:

其一,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和贷款余额增加都是导致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其二,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于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更大一些。同时,必须考虑前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2000年以后很多原本“正常”的贷款或假正常贷款还原成不良贷款,统计上抹杀了不良贷款余额降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贡献度”;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贷款总量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要求,分母做大目的并不全在于所谓的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率。

其三,2001年~2003年增加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高于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但差距逐年缩小,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底,已占三成多,并非如外界经常猜测的“二八开”。

其四,2001年~2002年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逐渐提高,2003年前3季度这一趋势的“中断”有着特殊原因,是暂时的,第四季度继续延续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贡献度”逐步提高的趋势。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外,深层次上导因于银监会大力倡导和实施专业化审慎银行监管的各项措施。

其五,2003年第四季度,分子因素“贡献度”重又提高,但远未达到四级分类法下的高度,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真实度,夯实基础的一个代价。因为银监会自2003年10月起对国有银行五级分类法真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现场检查,由此必然揭露一些假正常贷款;更为严格的五级分类法以未来现金流作为判别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的核心依据,辅之以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考察,一些近期发放的贷款也可能被认定为不良贷款。所有这些变化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部分冲销了不良贷款余额减少的“贡献度”。

其六,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真实的,而且,随着银行业监管当局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办法的执行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围绕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改善贷款质量的一系列新措施的出台,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将更多地源自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

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人员

(注:从统计上而言,由于分子、分母并不是完全独立地对不良贷款率下降发挥作用,因此,不可能完全将分子分母的贡献度严格区分开来。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对估算分子和分母所独立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同方向反映在分子和分母上,而且差异很小,因此对比较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第3篇: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银行发展降低银行风险管理的理性思考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将会导致市场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金融主体,全面了解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自身行业出现的新特点,转变经营方向,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更好的把握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获得自身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 银行 风险管理 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向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转换,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了优化,并且到了前期国家的各项刺激政策消化吸收期。在这转换与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金融态势正在发生新的演变,直接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变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政府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金融市场环境和各个产业的比重和分量发生了改变,意味着银行需对金融市场的调控、部署、经营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才会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

一、新经济常态下影响银行风险的原因

(一)银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新经济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动力和收入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而银行业属于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子集,经济环境的改变必然促使银行业也发生新的特点。同时,经济环境的转变使得以银行为主阵地的金融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间的竞争不断升级。金融行业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达到收支平衡,获得盈利发展。第二,客户需求不断增加。民众对金融业务、产品体验、跨地区、跨行、无时间限制的需求增加。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于银行的经济主体来说,直接受到冲击和影响,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银行的潜在风险加剧。

(二)银行内部环境变化分析

伴随着新经济主体的改变,原有的银行内部环境已经不适应变化时期的需求,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将会出现新态势。首先,银行的经营理念将由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在新经济常态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为中心是取得客户资源的重要保障。因此,银行的发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把握住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真正实现银行的内涵式发展。其次,银行原有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调整。随着国家放开了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利率逐渐市场化。银行业务中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为主体的方式将会受到收支难以达到平衡的挑战。同时,由于经济的下行,中小企业的生产空间减少,经营困难,中小企业的信贷方面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这将给银行的盈利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国民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技和创新的发展,新科技产生的动能在经济领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使得各种供需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不断优化。国民消费方式的变化会促使民众存款或者储备基金的份额发生变化,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支付形式成为人们的需求。

二、新经济常态下银行出现的新特点

新经济常态下,银行呈现新的特点。第一,银行进入高风险、低回报阶段。增长速度的放缓,意味着银行的贷款率下降,银行需要预备更多的贷款风险基金,风险的成本显著上升。同时,银行的利息收入相应下降,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第二,竞争主体多样化。市场的竞争除了不同银行本身的竞争外,更多的金融机构、社区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也不断的深入市场,形成主体多样、边界模糊、竞争加剧的新局面。第三,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由于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处在交替的局面,市场的不稳定,导致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加大。新时期,银行的各种不良贷款率会上升,银行利率下降。而在新旧局面,实体市场、虚拟市场等交互影响,使得流动性风险上升,风险流动性更大。一些金融机构、融资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出现,加剧了银行的竞争。当前各种理财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提出了考验。第四,银行监管更加严格。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是促进银行规范竞争、良性竞争、保障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稳定的重要手段。各大银行在对银行的监管方面,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同时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争取在事前监管中能够科学识别评估,在事中监管强调增强损失吸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并且在事后有完善的恢复、处置机制。

三、新经济常态下如何转变银行经营方向

新经济常态下,银行面临更多的机遇与选择,转变经营策略对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首先,从经济的发展速度看,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资金的流动速度和流动率会更大,资金在银行的储备周期缩短,相反,资金在银行的储备周期会相对加长。其次,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出现各种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争夺市场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银行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差异化的战略策略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再次,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降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精确银行的成本核算,减少银行的内部消耗。最后,由于受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影响,网上银行成为了银行竞争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加强识别、防范和控制网上银行风险的能力,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是保证银行客户群体授信的重要依据。受到当前多样化社交媒体的影响,客户群体在选择银行服务方式上倾向于更多选择的银行。因此,选择移动化、社交化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新经济常态下银行如何把握机遇,降低银行风险

新经济常态下,对银行来说正确的把握机遇,降低银行的风险成为当务之急。首先,银行要改变已有的顺周期的经营行为。适当的把严银行的准入门槛,对企业的贷款进行更多的审查与监控,减少担保和抵押物品的等值差,尽可能的减少银行的风险补偿。

其次,提高银行资本的管理能力。新经济常态下,市场的波动额度颇大,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起到关键作用,金融市场的利率定价逐步市场化,各种存款的理财趋势增强,互联网式的金融产品对银行的活期存款的资源进行了争夺。因此,怎样最大化的获取更多的客户,获取资源是提高银行资本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对资本的管理包括怎么处理银行的负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逐渐稳定,市场金融改革加快,这意味着利率市场的进程也加快,银行的存款减少,负债的成本就会上升。因此,强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主动优化资产发展结构是银行适应环境的最好出路。

再次,对银行的信息掌控和业务创新能力形成了挑战。新经济常态下,银行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成为银行把握先机的重要手段。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资金链会出现短缺,一些企业为了度过难关会不择手段的造假、或者隐藏不利信息,以获取银行的资金。因此,银行对信息的掌控能力的强弱关系到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度。对信息掌握越及时、越准确,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强调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的多样化。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的加剧,单纯的存款业务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资产管理的需求,更加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因此,综合类的信贷、证劵种类业务和服务的增加势在必行。

最后,提高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是银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常态下对银行的综合业务、创新能力、产品形态的多样化、风险预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导致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银行的各种综合能力,是考验银行应变各种风险、抓住市场的重要体现。

五、新常态下加强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构建内涵式发展模式

新经济常态时期已经到来,传统银行经营理念中扩大规模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注重内涵式和高效益的发展方式成为银行获得新的发展的手段。因此,银行必须尽快调整适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市场的变化,避免制定过于紧张的信贷政策,要有目标、有方向的帮助一些管理规范、前景良好的企业度过暂时性的经济难关。同时,以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去调整发展思路,推动银行稳步和持续发展。

(二)树立新风险意识,加强银行风险管理

新经济常态下,企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对银行的风险构成一定的突发性。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发现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转换机制成为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对授信企业的评估、对担保方式的转化等方式进行风险转化,消除部分风险。其次,加强银行风险文化的意识和培训,强调在日常的工作中风险的普遍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的无处不在,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文化氛围。再次,加强互联网的风险意识管理,加大新技术的投入,确保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的互联网漏洞出现,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机制,保障各种网上交易的安全可靠。

(三)严格筛选客户,注重客户结构。

银行在客户的选择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理念。注重了解客户,才能更好的识别风险,从源头上降低风险的存在。对于新客户,从其经营状况、发展前景、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多重考察,根据风险控制要求和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合理配置授信产品,避免对客户过度授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市场经济波动情况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直接。某些中小企业容易在市场下滑阶段出现经营不善的局面。银行在客户结构方面,积极推进客户结构合理化,避免客户结构过于单一。

(四)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与金融产业的结合使传统的金融业衍生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模式,转变银行的组织管理和提高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能力成为银行增加与同行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计量、检测及风险预测能力,才能使银行获得更大、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J].西部金融,2014(10):10-14.

[2]李停.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转变[J].宏观视野,2015(04):5-9.

[3]唐丹.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应变与转型[J].金融经济,2015(06):148-149.

[4]王卿.“新常态“下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02):75.

[5]石耀东.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策略选择[J].现代商业,2015(06):170.

[6]陈四清.新常态下银行经营管理[J].中国金融,2015(06):14-17.

作者简介:陈柳(1988-),女,百色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学生发展研究。

作者:陈柳

第4篇: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途径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也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却不断下降。究其原因,除了信贷资产质量差外,负债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认真探索降低负债成本的途径,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

1、负债业务的“粗放”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银行片面强调“存款立行”的重要性,热衷于增设网点和扩大负债规模,而忽视负债成本的核算;忽视负债质量的提高和效益。这是组织资金投入大、效益低的原因之一。

2、存款结构不合理。有的银行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储蓄存款,特别是组织吸收高成本的定期储蓄存款上,放松了对居民活期储蓄和对公存款的组织工作,导致高成本负债占比偏高。据统计,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有的高达8000。这种畸形的存款结构是造成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3、高息拆入资金,超负荷经营严重。近年来,有些银行信用极度扩张,存款与贷款比例严重失调,加之资产质量差,应收未收贷款本息急剧增加,资金头寸明显不足,出现长期超负荷经营状态。为了维持正常运作,不得不从系统内或资金市场上借入高息资金,以弥补资金的缺口,成为负债成本增加又一个因素。

4、银行储蓄网点遍地开花,投入成本加大,效益低。各家银行在开展存款竞争竞相增设网点,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银行比米铺多”的现象,而存款总量和增量并没有新的突破,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形成负债成本居高不下。

5、高息揽储屡禁不止,也加大了负债成本。一些商业银行依法经营意识薄弱,为了拉客户存款,不惜血本违规搞高息揽储,陷入每年都要靠发放手续费才能保住客户从而完成储蓄存款任务的恶性循环状态。

6、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为了刺激存款增长,一些银行往往向基层行下达必须完成的存款增长任务,并以旬末、月末、季末和年末为考核时点数,与行领导和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如发放福利奖金挂钩。硬性考核存款增量,虽对调动职工揽储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诱使基层行搞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假。一是公款私存,活改定存,失去真实性,而且助长了公款私存不正之风。二是重复计算、虚增存款。为了完成月末、季末、年末存款时点数,有些同城内的储蓄所利用早晚结帐时间差搞相互转存,重复计算存款数;有的则采取拆借资金或发放贷款的形式增加派生存款。虚增存款不仅要用可运用资金多缴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二级准备金,而且增加了负债成本开支,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减少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对策

造成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营管理者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又有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投入成本少、产出效益高,必须实行开源节流与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1、树立效益观念,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一要坚持“存款立行,效益兴行”的经营策略,加强负债业务的成本核算工作,增强效益观念。二是组织各项存款,既要重视总量的增长,又要注意提高负债质量,促进负债规模与负债效益同步增长。

2、优化存款结构,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商业银行负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负债成本,在不能擅自降低利率减少负债成本的情况下,应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减少利息支出,实现降低存款成本的目的。一要大力组织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提高它们在存款总额中的比例。二是积极开发低成本存款储蓄种类和金融产品等。

3、优化储蓄网点,减少业务费用支出。负效益、低效益的储蓄网点不仅会增加负成本,也造成银行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因此,对储蓄网点应按照各网点员工人数、业务费用开支、人均吸收存款额等数据测算负债业务保本点。对处于保本点以下的网点要限期达标,确实不能达标的要坚决撤并的措施。

4、进一步完善存款考核机制,防止短期行为。要改变以考核存款增长额为主要指标的做法,不以存款增减论英雄,建立以考核经营效益和增加可用资金为标准的激励机制。既考核各项存款增长率、活期存款增长率、各项存款市场份额;又考核低成本资金占比、百元存款付息率、百元存款费用率等项指标,防止高息揽储、公款私存、活改定存等短期行为发生。

第5篇:信用社(银行)关于降低不良贷款整改报告

市人行:

接到人行整改意见书后,我社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由主任亲自主抓,信贷部门

和会计部

门业务骨干联合 年新增贷款进行了自查及整改,针对我社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了部分贷款占用形态,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使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落到了实处,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成立了清收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制定了清收计划。组织职工采取不同形式学习《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等有关金融法规,增加依法经营管理和思想意识,加强了清收不良贷款的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

(2)规范贷款占用形态,对于不良贷款分别进行会计科目调整,按《贷款通则》规定严格占用形态的划分,达到人行要求的管理标准,使报表数字与实际数字相符。

(3)积极催收逾期贷款,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我社把不良贷款逐户列出,根据难易程度,贷款逾期长短,分类排队,重点清收。根据贷款人的基本情况及现状,组织信贷人员分片包干,采取单人独盯和集体催收相结合的办法,随时掌握贷款户的经济动向, 疏通结算渠道,帮助企业收回拖欠货款。对企业和贷款户实行收、贷挂钩,把贷款发放与还贷结合起来,促使企业和贷款户主动偿还贷款。

(4)在核查过程中,对有些不良贷款户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积极采取资产保全的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清收,对有还款能力而不履行借款合同“赖帐户”“钉子户”,依法起诉,利用强制手段收回贷款,维护信用社的债权。

(5)完善抵押贷款手续,明确责任人,确保抵押贷款无风险发生,把未办理相关手续和贷款户逐户列出,督促其到房产部

办理手续,然后再来我社倒换借据,使抵押物真正起到作用。

(6)严格贷款发放手续,按“三查”制度办理每一笔业务。按照“四法一通则”要求,对贷款手续进行一次合规检查,对合同契约不完备的及时补充完善,注意担保权、抵押权、质押权实效变化情况。优先扶持经营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和存单质押贷款户,把好贷款投放关,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新增贷款无一笔形成风险。

(7)实行信贷员“包放”“包收”“包效益”的包干办法,建立清收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与职工利益挂钩,调动职工清收贷款积极性。

目前我社针对信贷质量偏低的现状,工作重心放在清收不良贷款上。通过开展清收工作,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贷款质量,增强抵抗金融风险实力。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指正。

第6篇:如何降低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风险

1、相对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贷款虽然偿还本息能力弱,但企业融资额小,即使出现无力偿还情形,损失也远小于大公司客户。可以鼓励小微企业联合贷款,如几个小微企业联合一起贷款,增加担保程度。这样贷款金额和担保程度可以相当于大型企业贷款,再按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等的贷款形式走。

2、实行分步贷款。一下通过贷款申请风险大,可以通过干涉细分企业业务,只贷给企业一部分需要完成一步计划的贷款,然后再贷下一笔资金,一步一步递增式地实现整个贷款过程。比如,某小企业想要开连锁店并不断开发新市场,由于资金不足需要大量金额贷款,又没有太多抵押担保。银行可以了解企业计划,如第一步是建房,银行可以只贷给其建房的资金,房屋建成经营后可以偿还本息;下一步是开连锁店,银行就只贷给连锁店的金额;再往下可能是联系海外业务,这时企业可能抵押能力已经雄厚,贷款风险会减小……甚至可以细分其中步骤,分得越细风险就越低。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风险。

(注:以上两条为独创,以下来源各种资料)

3、建成整套适应小企业风险特点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以确保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理性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如工商银行以担保能力评价为中心,根据各类客户的风险程度,分别设定第一和第二类客户共有八个等级,最高为A+级;第三类客户共有十个等级,最高为AA级。

4、加强信息核对。为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评级结果失真,在资料搜集方面,除了企业正式的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外,更加注重现场调查,注意收集非财务信息和软信息。通过深入小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的现场实地调查和与借款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了解借款人的经营动态和资信情况,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有关借款企业及其经营者家庭收支和信用情况的第一手信息。 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各种风险因素和突发事件,以争取充分的应对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扩散的可能性和事后风险处置的成本,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并可适时采取下列监管措施:对不良贷款率在2%以下的,可适当减少现场检查频率,支持其健康发展;对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的,加大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并督促限期改善资产质量;对不良贷款率高于5%的,责令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整改

5、政府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建议对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可参照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使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合规性经营可进行适当鼓励。如合规经营8~10年,可允许其扩大经营规模向村镇银行转制。

6、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加强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委托和批发贷款,同时可适当予以利率优惠,降低其融资成本。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外资或其他投资主体。应重点选择既具有资金实力,又有丰富的经营贷款等融资业务的经营实体,在接纳新投资的同时,引进新的经营理念,使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方式、风险控制得到全新发展。

第7篇:银行信访工作制度

为使信访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民排忧解难,结合本行实际,制定如下规定: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减少、控制和化解群众集体信访、越级信访为重点,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规范信访工作,加大控源治本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全行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二、信访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信访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热情接待,诚信服务,提高效率,坚持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信访工作的原则是: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谁分管谁负责。

三、信访工作职责

1、受理登记、转办、催办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承办上级交办的信访问题。

2、了解和掌握信访动态,综合分析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办理情况。

3、本行信访工作实行归口责任制。凡属于业务性的,由各部门归口负责处理、答复;属于综合性的,由支行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重要来信来访必须经分管行领导批阅。

4、支行办公室是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职能部门,凡上级机关转来的信访问题,一律由办公室受理、转办、催办和答复。支行办公室受理转交的信访问题,有关部门承办完毕后,需将承办意见反馈办公室统一答复来信人或交办机关。应由本行所属各部门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应做好受理、登记、答复等工作,并将办理结果交支行办公室备案。重大问题应随时向办公室报告办理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办公室应视情向分管领导或上级机关汇报情况。

四、信访工作程序

1、登记。收到来信后,信访人员要做到当日拆封、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接到来电或来访时,要当即登记。

2、送阅。凡重要来信、来访和上级交办、领导批办的信访问题,办公室有关人员要及时送呈领导阅批,并根据领导批示意见送交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3、批转。凡属由我行办理或督促办理的问题,由办公室登记分类,按行领导阅批意见送交有关科室处理,并对重要来信负责催办。

4、查处。对群众来信来访需要进行调查核实的,要及时组织调查,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在信访处置登记表上记录,并由承办部门经办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对上级要求上报结果要直接派人或责成有关部门派人查处。

5、报结。查处结果经确认后要及时向信访人作出答复。对于上级批转要求上报结果和重要的信访问题,形成查处报告并经领导同意后上报。

五、信访工作要求

1、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接待,礼貌待人,耐心倾听来访者的陈述,详细询问其举报内容或申诉理由,认真做好记录,如实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耐心地做好政策、法律、法规的解释说明和群众思想的疏导工作。接访人员必须按照信访工作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负责填写信访处置登记表。

3、严守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秘密,遵守信访保密纪律,不得扩散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4、不断改进信访工作作风,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处理。要维护来访群众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信访反映的问题泄露给与信访管理无关的人员,甚至是泄露给被举报人或与问题有关的部门和单位。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5、根据上访人反映问题的情况给予及时妥善处理:⑴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过激行为要给予说服教育,为其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信访工作制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息访。⑵对反映一般性党风党纪问题的,可向来访人讲清道理,并劝其返回。⑶对反映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或已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要及时送行领导阅示。⑷对重要来访和结案后重复来访,确有道理的,责成有关部门处理或复议;无正当理由的,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劝其返回。⑸对疑难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研究解决办法;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由支行办公室与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处理。⑹对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的来访,实行首问负责制。

6、处理人民来信来访要及时。一般来信来访周内处理完毕;疑难问题要向来信来访者说明情况,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疏导工作,口头或书面答复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需转交各部门办理的问题,支行办公室应从接收之日起二日内转交给有关部门。对上级交办的来信来访问题,要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用书面材料上报处理结果。

7、切实处理好初信初访,减少重复信访。同时注意分析和发现群众来信来访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行领导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8篇:银行信访工作制度

为使信访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民排忧解难,结合本行实际,制定如下规定: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减少、控制和化解群众集体信访、越级信访为重点,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规范信访工作,加大控源治本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全行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二、信访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信访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热情接待,诚信服务,提高效率,坚持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

信访工作的原则是: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谁分管谁负责。

三、信访工作职责

1、受理登记、转办、催办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承办上级交办的信访问题。

2、了解和掌握信访动态,综合分析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办理情况。

3、本行信访工作实行归口责任制。凡属于业务性的,由各部门归口负责处理、答复;属于综合性的,由支行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重要来信来访必须经分管行领导批阅。

4、支行办公室是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职能部门,凡上级机关转来的信访问题,一律由办公室受理、转办、催办和答复。支行办公室受理转交的信访问题,有关部门承办完毕后,需将承办意见反馈办公室统一答复来信人或交办机关。应由本行所属各部门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应做好受理、登记、答复等工作,并将办理结果交支行办公室备案。重大问题应随时向办公室报告办理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办公室应视情向分管领导或上级机关汇报情况。

四、信访工作程序

1、登记。收到来信后,信访人员要做到当日拆封、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接到来电或来访时,要当即登记。

2、送阅。凡重要来信、来访和上级交办、领导批办的信访问题,办公室有关人员要及时送呈领导阅批,并根据领导批示意见送交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3、批转。凡属由我行办理或督促办理的问题,由办公室登记分类,按行领导阅批意见送交有关科室处理,并对重要来信负责催办。

4、查处。对群众来信来访需要进行调查核实的,要及时组织调查,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在信访处置登记表上记录,并由承办部门经办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对上级要求上报结果要直接派人或责成有关部门派人查处。

5、报结。查处结果经确认后要及时向信访人作出答复。对于上级批转要求上报结果和重要的信访问题,形成查处报告并经领导同意后上报。

五、信访工作要求

1、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接待,礼貌待人,耐心倾听来访者的陈述,详细询问其举报内容或申诉理由,认真做好记录,如实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耐心地做好政策、法律、法规的解释说明和群众思想的疏导工作。接访人员必须按照信访工作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负责填写信访处置登记表。

3、严守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秘密,遵守信访保密纪律,不得扩散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4、不断改进信访工作作风,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处理。要维护来访群众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信访反映的问题泄露给与信访管理无关的人员,甚至是泄露给被举报人或与问题有关的部门和单位。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严肃处理。

5、根据上访人反映问题的情况给予及时妥善处理:

⑴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过激行为要给予说服教育,为其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信访工作制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息访。

⑵对反映一般性党风党纪问题的,可向来访人讲清道理,并劝其返回。

⑶对反映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或已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要及时送行领导阅示。

⑷对重要来访和结案后重复来访,确有道理的,责成有关部门处理或复议;无正当理由的,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劝其返回。

⑸对疑难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研究解决办法;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由支行办公室与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处理。

⑹对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的来访,实行首问负责制。

6、处理人民来信来访要及时。一般来信来访周内处理完毕;疑难问题要向来信来访者说明情况,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疏导工作,口头或书面答复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需转交各部门办理的问题,支行办公室应从接收之日起二日内转交给有关部门。对上级交办的来信来访问题,要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用书面材料上报处理结果。

7、切实处理好初信初访,减少重复信访。同时注意分析和发现群众来信来访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行领导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五、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

凡来电来访者向我行反映情况的,任何人不得拒绝、推诿。接待首次来电来访的部门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应按照信访工作制度中规定的要求处理来访,如反映的内容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向来电来访者说明情况,并按照各负其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负责引导来电来访者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同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第9篇:XXX银行信访处置机制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提高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服务质量,加强和规范本行信访处理工作,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制度执行力,根据相关信访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信访处置机制。本机制分预排预查机制、处置息访机制和管理惩戒机制。

第二条 本行信访工作是指信访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本行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应由本行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本行信访处置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宪法、法律、规章和政策办事;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三)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四)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信访工作秘密,为信访人保守相关秘密。

第四条 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本行信访工作, 组织处理信访事项;联系、协调与有关机关、单位和辖内各金融机构及本行各部门之间的信访工作;参与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第五条 信访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相应的业务水平、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及金融业务规章,应当做到坚持原则、依法受理,忠于职守、文明接待,廉洁奉公、勤政高效。

第六条 本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立专门用于接待走访人员的场所并配备相关设施;应当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第七条 本行信访工作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承办领导和上级单位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组织、协调本单位各部门具体办理的信访事项,并负责督促;

(四)研究、分析信访工作形式,开展信访工作调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本单位领导报送重要信访信息,反映问题并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八条 本行信访工作部门应当加强与本地党、政机关信访主管部门的联系和工作配合,及时沟通情况,交流信息。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九条 本行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行制定和实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的建议、意见和批评; (二)对本行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和批评;

(三)检举、揭发本行工作人员违规违纪、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

(四)检举、揭发本行所经营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本行干部员工要求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信访事项; (六)其他属于本行职责范围内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 第十条 本行信访工作部门在接待信访人走访时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信访人到本行走访,信访工作部门应在专门的接待场所接待,如涉及有关职能部门,应联系有关职能部门派人向信访人答复;

(二)本行工作人员在接待信访人走访时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要认真记录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和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和信访人的基本要求;

(三)负责接待信访人的工作人员应按照有关政策法规解答信访人提出的问题,或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对信访人擅闯办公场所、在机关门外滞留等情况,信访工作人员和保卫工作人员应及时劝阻、劝离, 对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办公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由本单位负责保卫工作的部门商请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信访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责承其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六)遇有5人以上信访人集体来访或反映的问题有可能给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和上一级单位报告,必要时有关领导应亲自接待信访人;

(七)本行应制定处理群体事件的预案,在发生群体上访事件时根据预案进行妥善处理。

第十一条 本行信访工作部门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本行领导同志批转本行核查的群众来信,经行领导审阅批示后,由办公室转本行有关部门或有关金融机构办理;

(二)本行领导同志批示需要核查的群众来信,由办公室转本行有关部门办理;

(三)其他信访事项具体办理规定:

1、举报属于本行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的,转给本行纪检监察部门办理;

2、反映属于本行经营的金融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经营的,按经营职责由本行有关部门办理;

3、举报属于本行经营的金融机构负责人违法违纪问题的, 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转给管理该机构的地方党委或所属机构的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办理;

4、属于本行经营的金融机构职工要求解决个人待遇、人事用工等问题的, 本行转本人所在单位处理;

5、属于政策咨询和工作建议类的,涉及本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应请示本行管理部后予以答复,其他问题由受理单位负责解答和处理;

6、属于其他单位或机构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告知信访人向其他单位或机构提出。

(四)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单位的上级单位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单位不予受理;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十二条 本行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 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十三条 本行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本行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部门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确定。

第十五条 本行对信访人提出的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但信访人姓名(名称)、地址不清的除外。

(一)对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合理的应当予以采纳; (二)对信访人提出的申诉和请求,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予以支持;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以支持,但应当予以解释和说明。

第十六条 对本行核查的信访件,由信访工作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办理情况,有关承办部门、单位要保证核查质量和时效,并按要求写出核查报告。

第十七条 本行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30日,并应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新规定。

承办信访事项的部门,应按交办、转办部门的时限要求办结;没有时限要求的,应自接到信访件之日起60日内办结。交办部门认为对交办的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可以要求办理单位重新处理。

第十八条 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应在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机关请求复查。

第十九条 最终办结的部门应当负责对所办理的信访事项予以答复, 答复意见须以书面形式,并加盖群众来信来访专用章。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二十条 本行信访工作部门发现本行有关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部门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五、附则

第二十一条 信访部门对信访事件处置完毕后,要及时形成相关处置报告,由分管领导签批后,相关条线部门做分析报告,以指导相关部门日后工作。

第二十二条 信访工作同业务工作同管理、同考核。年终,总行依据《银行2017年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对各支行信访稳定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对信访多发并处置不力的一级支行,将严格评估一级支行行长的履职水平和能力,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机制XX银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机制自下达之日起生效。

上一篇:车辆使用保证书下一篇:年度护理质量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