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犯罪特点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信诈骗犯罪特点

电信诈骗犯罪应对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电信诈骗成为一种新兴的诈骗方式oAT探讨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首先列举电信诈骗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阐释电信诈骗的打击难点,并研究出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强化技术防范、搭建常态化、制度化协查办案平台、完善跨境司法协作机制四点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电信诈骗;特点;打击难点;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颜海虹(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检察官助理,研究方向:刑法。

所谓电信诈骗,是指以电子通信为媒介,以编造虚假信息的方式,对被害人实施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被害人交付资金的犯罪行为。20世纪90年代,电信诈骗起源于台湾,之后向我国内地大都市、沿海城市等地域扩展。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诈骗模式也由传统型逐渐转变为新兴型。前者包括冒充公检法人员、猜猜我是谁、退税退款诈骗、虚假中奖诈骗、虚构交易诈骗等,后者以机票改签、网络购物诈骗、扫二维码、钓鱼网站诈骗等为主。本文在归纳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案件办理难点,结合检察机关办案经验有针对性提出应对举措。

一、电信诈骗特点

(一)犯罪手段隐蔽化、智能化

由于电信诈骗使用的银行账户、通讯信息大多是盗用他人身份办理,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上下线联系一般使用“代号”称呼,彼此不知对方真实身份,各个部门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分工内容即可。这就是电信诈骗手段的隐蔽性。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越来越呈现智能化。第一,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第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孵化出IP网络语音通信这一新兴产业,这项技术能够在主叫与运营商之间接入非法网关,通过将个人号码转变为政府、金融机构官方号码的方式,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并欺骗客户。

(二)犯罪成本低、社会危害大

电信诈骗犯罪成本较低、社会危害性极大。电信诈骗的作案成本低、实行方式简易,犯罪分子只需低价购入现代通信的作案工具即可长期实施诈骗活动,而且具有非接触性不易被抓获,违法成本也较低。但是电信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受骗者大多为老人或者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这些被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一旦被骗后果较为严重,有甚者会导致自杀等极端后果。

(三)犯罪组织公司化、集团化

电信诈骗组织结构严密、部门分工明确,采用团伙作案模式,在团伙中纵向分为若干层级,横向分为若干部门,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分工配合。电信诈骗一般有技术保障组、银行开卡组、电话接听组、转账取款组、资金处理的“地下钱庄”等,由团伙主犯统筹管理,各部门成员负责诈骗的一个环节,通过公司化、集团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整个诈骗集团的专业性和成功率。

(四)跨国跨境犯罪增多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组织性,从国内逐渐发展到国外。最初他们通常将犯罪窝点设在越南、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近年来,由于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以及跨国远程指挥的隐蔽性,电信诈骗犯罪的地域变得更加广阔,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电信诈骗犯罪窝点,包括非洲、欧洲等。电信诈骗犯罪跨国跨境增多。

二、电信诈骗打击难点

(一)全面打击难

为了躲避公安部门“一锅端”,不仅团伙作案呈现分散化,其骨干成员也是通过无线通讯操控集团的运行,上下级采用单线联系的方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核查锁定所有团伙犯罪分子几乎不可能。加之电信诈骗犯罪侦破周期长,主要案犯早已听到风声出逃,即使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案件侦破,最终收到法律惩罚的往往也只是整个诈骗团伙中部分末端人员,根本无法将电信诈骗集团完全拔除。

(二)提取、固定证据难

电信诈骗犯罪取证多以通话记录、网银转账记录等数字证据为主,具有虚无性、易逝性、易篡改的特征。具体案件中,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实施诈骗后,会删除原始记录,导致办案机关难以获得证据全链条。由于电信诈骗嫌疑人众多,对口供的固定同样难题不少,大部分电诈骗犯罪分子未能供述实际情况或供述前后矛盾,致使办案机关在提取、固定口供时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整个案件取证周期被拉长。

(三)案件侦破难

电信诈骗犯罪团伙作案人员众多,但主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受害人联系,整个作案过程都是虚拟和隐蔽的,并没有留下任何实物的证据。所以,此类案件侦破,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还离不开电信业、金融业等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还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即使犯罪分子落网,如果完整的证据链难以形成,其诈骗罪行也无法坐实,进一步增加了案件侦破的困难。

(四)赃款认定、追缴难

犯罪团伙得手后,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通过银行网上转账或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将账款层层分拨至数十个甚至百个银行账户,并在洗钱组的配合下快速变现,随后马上毁灭重要证据,注销银行账号和销毁银行卡。诈骗团伙违法数额的认定,一般取决于犯罪分子口述、相关书面证据及被害人陈述的互相印证,但被害人数量众多且来源极广,公安机关难以一个不落地核查被害人被骗的具体金额。最终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法院最终认定的诈骗数额只是实际涉案数额的“九牛一毛”。

三、应对措施

电信诈骗的打击难点源于其行为模式、组织模式的特征,犯罪分子极为狡猾,目前想要有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需要解决很多問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加强群众安全意识

群众安全意识是规避电信诈骗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人人都有防电诈的意识,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将大大降低。首先,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宣讲、公开庭审、网络等渠道宣传电信诈骗的惯用伎俩,让群众了解最新的诈骗模式。其次,提醒群众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警惕,绝不能将个人网银、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密码和验证码告诉陌生人。最后,如果被骗要第一时间报案,保留相关证据,案件将被纳入全国性的监控平台。

(二)落实技术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技术含量高,具体实施融入了电信新设备、新产品。银行系统、电信部门等与电信诈骗高度相关的行业,应当在技术层面加强防范与预警。银行系统应当开发银行卡实名制联网系统,重点关注金额较大及频度较高的转账行为。电信部门应当通过建立号码库的方式,对电信诈骗实施监控与预警,并对国内及境外的非法号码进行海量搜索和布局监控。除此之外,公安机关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强监控及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给予群众相应提示,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从而有效控制电信诈骗给群众所带来的损失及伤害。

(三)搭建协查办案平台

银行系统、电信部门作为与电信诈骗高度相关的行业,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共同建立健全防控电信诈骗犯罪的联动机制,建立密切协作、深度对接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建议建立由公安机关、电信部门、银行系统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警示账户联防”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统筹规划打击电信诈骗的工作内容。一方面,加入联席会议的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及时反馈电信诈骗的情况,提供相关信息、电子证据及专家支持,大力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的工作。公安机关也要定期向加入联席会议的单位通报电信诈骗的最新态势,以利于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具有分析手机用户、网络用户动态信息功能的大数据库,这就需要整合银行系统、电信部门、公安机关及大型相关互联网企业的资源,互相协作,通过监控、分析和整理大数据的实时变化,提升公安机关查获电信诈骗犯罪的技术能力,并能及时预警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扩大化。

(四)完善跨境司法协作机制

电信诈骗具有跨国跨境的特點,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中,往往是跨国办理,难免会遇到管辖权冲突的问题。鉴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定,要想解决管辖权冲突的难题,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跨境司法协作机制,通过协调各国的刑事法律,在披露和保存相关信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合作机制。首先,建立司法互助协作机制,通过遣返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跨境协作调查取证、司法文书送达、证据转换、涉案赃款赃物移交、通信与网络证据转换及互相采信问题等方面加强协作。其次,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协作模式,以“审判”为最终标准来进行侦查取证,通过沟通交流取得跨境司法协助,从而有效固定证据。最后,应深化跨境司法合作机制,通过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派驻涉外警务人员,从而加强跨境合作、简介协作程序,这一模式能够有效衔接侦查、监督、审判等环节,并实现案件办理的快速反应、联动策应。

作者: 颜海虹

第2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研究

摘 要:面临花样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究其手段,析其缘由。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前迫切需要按照科学治理理论,依法构建“7+6+5”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以应对百变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加强对高校学生安全的防控。

关键词:互联网+;电信网络诈骗;大学生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基于“互联网+”窗口发生质的飞跃,其呈现出“2性+5化”特征。即作案人员的团体性、作案对象的精准性、作案技术科技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社会危害巨大化、诈骗手段多元化的趋势。

一、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建设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分析

(1)城市公安机关部门各自为政,破案效率增长缓慢。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从10万件飙升至约60万件。仅2016年1月到7月,因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14.2亿元。期间,我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近几年,由于电信网络事件频繁发生、诈骗手段不断升级换代,传统意义上的执法理念、方式受到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联动、协同执法这一新方式应运而生,该方式可以加速执法效率,缓解损害程度。

(2)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管理形势雪上加霜。据统计,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根据12321举报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的举报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从2014年中心设立开始,截至2017年底,共收到网友举报111781件次。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严重,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因而有必要改进个人信息管理方式,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法水平。

(3)在校大学生防诈骗意识不高。①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的培养偏重与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着缺陷,“望子成龙”现象十分显著。②学校教育导致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的综合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为了招生需要和评比,将教学重点都放在了知识培养上,忽视了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自我保护、社会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也对法律了解不足。③理性缺失让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社会实践能力,无法准确的判断社会现象的好坏,面对挫折也没有承担的勇气。④物质诱惑导致大学生失去判断。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就如今“女大学生被骗被害案件频繁”这一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由于社会贫富差距严重,人们的人格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报复社会心里呈现频繁,这也正是诈骗行为出现的原因,很多犯罪分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反而觉得这是其讨生活的正当手段。

2.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电信诈骗呈现出“2性+5化”特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学生屡屡受骗,以及上述现状。当前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形势严峻,面对新的手段,必须改革创新,突破陈旧的理念,树立新的治理理念,在法治化的框架下,构建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该平台还可以根据社会不同群体特征“因地制宜”推广该指挥平台,最后构建全社会反电信网络诈骗机制。从而全面预防、降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数量与损失金额,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二、“互联网+”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的“7大技术+6大板块+5个平台”防控机制构想

依照科学治理理论,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跨部门合作,联合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三大电信运营商、银行、网络支付平台、各高校共同出力,依法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中心(校园版),将上述六大板块,优化资源配置,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评估平台、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平台、电信网络诈骗报警指挥调度平台、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管理宣传平台。该五個平台统一于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中心(校园版)。

1.电信网络诈骗风险评估平台

该平台由公安机关、腾讯、支付宝、银行合力组成,利用七大技术,主要负责各类电信诈骗的事前预测、评估工作。该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反电话诈骗盒子、伪基站事实检测系统、微信“火眼反诈骗系统”。进行预测钓鱼网站、虚假号码、预警处置。

2.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研判平台

该平台由技术数据库、综合数据库、警力数据库、犯罪嫌疑人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等构成数据库,精心研究各类数据的转换加工,将数据的交叉二次比对发挥到极致,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实现情报信息共享,及时将研判成果快速转递给经侦实战部门,发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的效能是经侦情报信息收集。

3.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指挥调度平台

目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跨省、跨镜等发展趋势,需要各地警力进行相互配合、合力破案、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实现实名率。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非接触性,仅根据电话号码、微信号码、QQ号码、银行账号,这都需要这一工作平台搭建与各块的工作联系制度,统一指挥调度,以实现快捷化、便警化、自动化。

4.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

电信网路诈骗应急平台,由公安机关、各大银行组成。当前最常见的应急措施为紧急支付。即被害人意识到自己被诈骗后,立马进行向派出所报警,及时进行止付,挽回损失。但是该种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报警时间到紧急止付花费时间较长,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取款时间短,所以能够成功止付的案例少。因此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平台。缩短紧急止付的时间确有必要。在银行层面,实行“金额转账24小时到账”,大笔转账10分钟内撤回手段,即被害人意识自己被骗,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将该笔款项进行撤回,其中,撤回后,对方能够及时查收到短信。在该应急平台,可以设置诈骗微信号码、银行卡号、电话号码、支付宝账号。特别是银行卡号进行冻结,一旦用户再次使用该类号码进行活动,警方就可以及时获知,并进行处理。

5.电信网络诈骗管理宣传教育平台

该平台主要负责进行具体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防骗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好的了解网络诈骗经常使用的手段,从而更好地降低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公安机关及时公布反诈骗提醒标语,定期向在校大学普及防诈骗宣讲活动。银行及时定期面向在校大学生银行普及储蓄卡、信用卡使用“攻略”。作为主力军——各大高校应该重磅出击,将反诈骗教育宣讲活动融入校园活动各个方面。具体如下:

教学活动中,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让大学生知道,正规的司法机关是不会通过打电话这种方式去向人员做笔录的,更不会设置相应的安全账户去让人员缴纳费用和资金的。而正规机构在兑奖的时候,也不会让中奖人先缴纳一定的资金然后才能够获得资金。而110这样的电话,只能够拨打,公安机关的来电并不是显示110等。

在辅导员各年级大会中,学会理性思维,建设大学生的心理堡垒。

在各班级主题班会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排演话剧、排演小品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骗子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防范技能培训。

在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注重多方沟通,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针对性对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各个班级建立出完善的心理委员制度,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及时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独立发展的能力,实现精神独立和人格完善的目标。

在第二课堂中,学校在该综合平台上,邀请专家,在学校开展专业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识别能力。社会是一个较为混杂的地点,如果大学生不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大学生必须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即使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的困难,但是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結束语

任何社会群体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几乎处于束手无策角度,个人信息管理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部份,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指挥平台(校园版)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走向。就目前,该平台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好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规律,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依法构建,使其建设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利于带动和促进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法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栋梁.有效防范精准打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N].人民公安报,2016-09-08(001).

[2]蔡长春.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N].法制日报,2016-09-01(001).

[3]徐新怡.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下大学生受骗分析与应对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6):165-167.

[4]张文英.从惯常行为探究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被害预防[J].海峡科学,2014(12):76-77+96.

[5]李恒,王刚.网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特点及侦防对策研究[J].净月学刊,2014(05):33-39.

[6]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作者简介:

张耀(1992~ ),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研究生在读,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刑法。

武大伟(1987~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刑法。

作者:张耀 武大伟

第3篇:福建省电信诈骗犯罪研究

摘 要: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关键词:福建省;电信诈骗;侵财犯罪;高危人群;防控对策

A Brief Research on Tele-communication Fraud in Fujian Province

ZHENG Zhen,XIAO Hong-bin,LIN Shi-jun

(Fujian Police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

Key words:Fujian Province;telephone fraud;property-related crimes;high risk group;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通讯工具作为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的影响,其中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电信诈骗就是最为恶劣的一种。福建省是受电信诈骗活动严重危害的省份之一,尽管各地公安机关采取高压严打态势,但电信诈骗侵财犯罪活动仍然屡禁不止。

我国电信诈骗源起于台湾,兴起于1997年,因此又称“台湾式诈骗”在我国大陆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各种电信诈骗模式的“首发版本”如中奖型诈骗、电话欠费涉案型诈骗、冒充机关人员诈骗等都是以台湾为起点。。[1]2000年起,电信诈骗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盛行,随后台湾诈骗分子潜入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建立诈骗窝点实施诈骗活动,并迅速在全国发展蔓延,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高危群体。

所谓电信诈骗是指以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为主要作案形式,利用通讯传播媒介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操作平台,采用欺诈手法,以骗取和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作案本质上讲,电信诈骗与传统诈骗犯罪相同,犯罪分子大多采取非暴力手段,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伪装身份、编织谎言、虚构事件,诱使受害人“自愿”交出财物。从作案手段上看,电信诈骗又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它结合现代通信技术,采用“非接触式”的作案方式,通过高科技产品电脑、手机、群发器、虚拟拨号软件等构建“隐身”作案平台,对受害者甚至采取恫吓威胁的手段,坐等“鱼儿”上钩。

一、电信诈骗案件基本情况

我国自1998年开放手机短信通讯服务以来,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逐渐成为一类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犯罪。

早期电信诈骗多发于我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城市,随后扩散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其突出特点是利用大陆与台湾司法协作漏洞,实施“隔海”作案。近年来,一条诈骗信息骗走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从全国范围来看,此类犯罪涉案区域比较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在广州,电信诈骗警情已占广州全部诈骗警情一半以上,成为第一大诈骗类型。[2] 2011年6月11日公安部专案组破获的“3•10”“3•10” 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是海峡两岸警方与柬埔寨、印尼等国警方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成功摧毁了一个特大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一举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598名(其中大陆居民186名、台湾居民410名、柬埔寨居民1名、越南居民1名),捣毁诈骗窝点106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等一大批作案工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极具代表性,其作案区域涉及东南亚各国如柬埔寨、印尼等,涵盖台海两岸及我国东西部省份各大、中、小城市。由此可见,此类案件已呈全国普发之势。

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三地电信诈骗最为猖獗,仅厦门一地2008年就接报37424起电信诈骗案件。另外,在沿海山区(市、县),如三明、南平、龙岩等地电信诈骗活动也有所增加,特别是三明地区,2007年接报电信诈骗案件只有125起,而2010年则上升到929起,升幅高达643%。

根据福建省公安厅“猎狐行动”针对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愈演愈烈的态势,福建省公安厅自2007年2月1日起在全省开展打击利用短信群发系统、邮寄信件、互联网以及直接拨打受害者通讯工具发送“中奖信息”、“银行卡刷卡消费”、“税务退税”、“六合彩”特码、虚假廉价商品信息等形式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猎狐行动”,确定泉州、厦门、漳州为重点打击整治地区。办公室对外发布的数据表明,2007年 2月至12月,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共接报电信诈骗案件11649起(远高于其他类型犯罪的报案数量),其中破获3754起,破案率为32.23%(不包含未向公安部门报案的大量隐案,实际破案率将低于这一数据),涉案金额高达1.3亿余元。

泉州市是电信诈骗案发生较早且是此类案件作案最为严重的地区。2004年,泉州市公安机关受理电信诈骗案件1852起,涉案金额317万多元;2005年全市共接全国各地来电、来信报案达8146起,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受理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339.85%和215.46%;2006年全市接这类案件报案8500多起,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受理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4.4%和200%,受理案件数和涉案金额上升速度惊人。与此同时,全省其他八个地市该类案件的发展态势均较为相似,其危害程度日益凸现。一方面电信诈骗案件频频高发,另一方面电信诈骗犯罪侦破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电信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大公害。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电信诈骗犯罪的类型

从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来看,其基本行为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犯罪预备阶段、寻找对象阶段、实施犯罪阶段、获取赃款阶段。因此,电信诈骗按诈骗信息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冒充公务人员型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相关资料后,冒充公务人员,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如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局等)向受害人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声称相关部门出台新政策,利用受害人不熟悉、不了解时事政策的弱点,以“办理退税或医保”、“购车财政补贴”、“办理出入境事宜”、“接受传票”等为幌子,诱骗受害人到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

2.电话欠费涉案型

诈骗分子以电信部门的名义联系受害人告知其电话欠费,再以公安机关的名义谎称其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盗用,其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号已涉及经济犯罪。在诈骗过程中,诈骗分子将电话自动转接到所谓的金融机构或者公安机关,经过恫吓和威胁,使受害人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使其按照要求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所谓的安全帐户暂为保管。

3.出售低价物品型

这类诈骗以超低的价格吸引眼球,利用手机短信或网络论坛等方式发布讯息,声称低价出售各种原材料、走私物品、证件、考试答案等,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引诱其向指定账户先行交付一定数额的中介费、保证金。

4.账户安全升级型

诈骗分子利用虚拟拨号模仿商业银行服务号码或各地区公安局对外号码,告知受害人要对其资金帐户进行安全升级保护,并提供密码保护的升级方法。受害人在按诈骗分子教的方法做密码升级保护后,账户内的金额随即“不翼而飞”。

5.号码中奖诈骗型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短信、邮件等方式群发虚假中奖信息,如以“非常6+1”、QQ中奖、知名企业抽奖活动中奖等名义,以“丰厚的奖品”为诱饵,以预先支付所得税、保证金或邮费为由,让受害人向指定的账号汇入一定数额的现金。

6.编造亲友事故型

诈骗分子向当事人频繁拨打骚扰电话,或者利用其他手段诱骗迫使其关闭通讯工具,随后发短信或打电话给当事人家属或者朋友,谎称当事人发生车祸住院、嫖娼被抓、酒驾被抓等意外事故,当其家属或朋友拨打当事人电话进行核实时因无法拨通,当事人由于一时心急,往往会向诈骗分子所提供的账号汇款。

7.入会会员缴费型

诈骗分子利用人们急于暴富的心理,在互联网设立专门网页或者群发某种具有诱惑内容的信息,声称只要受害人入会并交纳“会员费”,就可以为其提供“六合彩”准确中奖号码、股票内幕信息等,使受害人产生求索的欲望,并诱使其进行转账操作。

8.其他类型

除以上7个类型的电信诈骗在平时生活中较为常见外,还有骗取话费型、“假基金”网络认购型、虚假高薪招聘型、发布引诱汇款型、低息贷款利诱型、商场购物刷卡型、虚假交友征婚或生意合作诈骗型等诈骗类型。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以下引用数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对外发布的关于电信诈骗案件数据;二是对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的128起电信诈骗案件的数据调查与研究分析。

1.犯罪主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从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的128起电信诈骗案件情况分析,虽然抓获的345名犯罪嫌疑人的籍贯涉及的省市多达14个,其中还包括多个国家的外籍人员,但主要还是来自福建、台湾、湖北、重庆等省籍的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72.75%、18.84%、1.16%、1.16%。在作案过程中,这些不法分子通过雇佣招聘东北一带懂韩国语言的人员实施诈骗犯罪,因此抓获的人员当中亦有黑龙江省籍人。另外,虽然一些省市也出现了涉案人员,但其所占犯罪嫌疑人的数量明显较少,他们主要是受到来自福建、台湾等地的犯罪嫌疑人的引诱、欺骗而加入其犯罪行列,因此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从抓获的251名福建籍嫌疑人情况分析,又以闽南地区(泉州、厦门、漳州)居多,共206人,占总数的82.12%(其中安溪籍的嫌疑人146人,占总数的58.17%,这在其他刑事案件当中十分罕见)。福建省其余地方籍贯的人员往往被假借正当公司的名义通过公开渠道招聘进入诈骗团伙,仅占17.88%。

随着跨国电信诈骗日益猖狂,出现了专门针对韩国、俄罗斯、德国等一些国家居民进行的诈骗,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当中不乏有外国人的身影,占1.45%,这其中以东南亚国家居多,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人员,也有来自俄罗斯的。另外,广东、陕西、四川、黑龙江、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南、北京等十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只占总数的4.64%。(见图1)

2.团伙作案具有严密的组织性

根据福建省电信诈骗案件作案人数比例情况分析,此类案件单人作案极少,只有5起为单人作案,不到总数的4%,其余的均为团伙作案。其中团伙成员人数以2~5人为一个作案单位居多,占60.96%;6~9人的占21.10%;10~20人的占10.12%;21人以上的占3.91%;最多的一个诈骗团伙成员人数高达74人。(见图2)

从破获的这些诈骗案件中发现,“家族型”诈骗犯罪团伙特征明显,成员间关系较为密切,多为同乡或同村的亲戚朋友组成,有的是夫妻联手,有的是姐妹兄弟联手,有的甚至“全家总动员”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公安局抓获的5名泉州市永春县籍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电信诈骗就是典型的“家族型”犯罪团伙,一家5口人(夫:47岁,妻:40岁;大儿子:21岁;女儿:19岁;二儿子:17岁)全部参与作案。。鉴于亲情上的关系,犯罪分子又多来自于同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加大了公安机关侦破难度。

而在“集团型”诈骗犯罪团伙中的组织结构层次多采用公司化运行方式。分为策划导演层、技术(工具)提供层、诈骗实施层、取款汇款层四个类似“金字塔”结构层次,并有完整的工资及奖励提成制度。如2007年7月11日厦门警方破获的傅汉光电信诈骗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诈骗分子采用游击式的流动性作案方式

诈骗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多采用游击流动,多地作案的方式实施诈骗,诈骗作案几个环节通常不在一地实施,而在多地实施。从破获的案件来看,诈骗团伙一般伪装成合法公司,选择租住在“城中村”、高层以及人员相对不密集的楼房建立诈骗窝点。有的诈骗团伙甚至在门口、楼道内安装监控设备或买通物业人员,随时监控外面情况,一旦诈骗成功则立即更换诈骗窝点。以2008年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公安局破获“4•22”电信诈骗案件为例,12名安溪籍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流窜三省七市伺机作案。

4.作案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虽然诈骗犯罪分子流窜作案,但其选择的作案时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见图3)。从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110”接警时间来看,诈骗犯罪分子往往选择上午9时至下午17时这段时间内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利用在正常上班时间里金融电信机构工作人员出于对正常业务办理的开放,疏于对异动账户及电话号码加以注意及监管,且在上班时间家里多为老年人比较容易受骗的特点实施作案。

通过观察2007—2010年福建省各地公安机关“110”及短信报警平台4个年度月份累计发案平均数发现,电信诈骗活动爆发具有周期性,且每个节点其“诈骗主题”和发案数均会随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如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周长假期间及过后的一段时间里是全年电信诈骗案发数量最多的两个月,多以商场购物刷卡型诈骗为主;在中、高考、四、六级等区域性考试以及全国性考试前夕,多以出售考试答案进行诈骗;在每学年开学或放假期间,多以孩子出事故诈骗家长;在传统春节到来期间,电信诈骗活动略有收敛。另外,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多以特定名义进行诈骗,在汶川“5•12”地震之后,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共接到12239起电信诈骗案件,是近四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单月接收电信诈骗报警案件最多的月份。

在取款转账时间上,为减少临柜交易被监控的风险,被骗钱款一旦到账后,诈骗犯罪分子随即将赃款通过网银或在ATM机上迅速转移提取。由于银行每日有取款转账上限,对于数额较大的赃款,诈骗犯罪分子大多在晚上23时至凌晨1时将赃款全部取走或转出。

5.作案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在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或利用他人证件登记办理作案使用的银行卡或电话卡,在整个作案过程中都不与受害人正面接触,且作案使用的手机与生活使用的手机严格区分,尽一切可能混淆侦查视线,加大了侦破的难度。

6.受害群体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电信诈骗跨区作案、群发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受骗区域及受害人群的广泛性。从破获的案件来看,受害人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有跨国的,被骗的对象包括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企业老板、专家学者等各个阶层的人。

从受害人年龄结构上看, 21~29岁这一人群中受害者大多为个体工商户、家庭主妇或者公司白领,这些人由于对陌生银行账号缺乏警惕心理,收到诈骗分子发来的类似于“把钱汇到这个账号上”的短信后,还以为是合作伙伴或朋友发来的,在汇款前也不联系合作伙伴或朋友,汇款后才发现上当受骗。值得一提的是,受害人群以30~49岁之间的人数居多,占总数的61.97%,尤其是40~49岁的受害人群最为突出,占总数的32.39%,这一群体的人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个人财富,是被骗金额最多的一个群体。(见图4)

(三)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

1.发案数量有所减少,但涉案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数量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各地公安机关持续保持严打的态势。以福建为例,全省发案数量从最高峰时期2008年的52811起降至2010年的36873起,降幅达30.18%,有效地遏制了电信诈骗在福建的蔓延。

从涉案金额来看,一次作案获得的小数额诈骗钱财显然不能满足诈骗犯罪分子贪婪的胃口,诈骗犯罪分子多次作案,积少成多将成为这类案件主要作案策略。诈骗犯罪分子一旦知道受害人银行卡里有余额,无论多少,都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诱使其上当,因此涉案金额高达几十万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鉴于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可以预计,如不保持警惕,电信诈骗活动还会卷土重来,案件总量还会攀高,案值及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如泉州市2004—2006年期间,电信诈骗案件呈爆炸式蔓延发展,最高峰时泉州市公安机关年受理电信诈骗案件8500起,经过两年的综合治理之后,2007年下降明显,几乎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一旦放松警惕,此类案件又开始迅速上升,从2007年的2050起上升到2009年的4170起,升幅达103%。(见图5)

2.作案内容及手段不断翻新

早期大陆的诈骗犯罪分子一般都是“依葫芦画瓢”,从电视、广播、报纸上学习模仿台湾犯罪分子的诈骗技术,并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诈骗内容,其严谨的逻辑思维是传统骗局中所不具有的,在安溪甚至形成了有规模的“犯罪产业链”,还出现了专门的“诈骗培训学校”及“诈骗点子公司”。

电信诈骗作案内容从最早以中奖、消费等为名进行诈骗发展到利用国家政策、冒充公务人员进行诈骗。2001年以中奖型诈骗为主,2003—2005年利用广东、福建两地“六合彩”赌博盛行的社会风气以提供“特码”为幌子实施诈骗,2006—2008年则以各种退税等国家经济扶持政策名义,提供上市公司内幕信息、低息贷款利诱等进行诈骗;近年来,则大量出现冒充公检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随着社会发展,诈骗犯罪分子总能找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翻新出各式各样的具有较大诱惑力和欺骗性的诈骗内容。

由于这些骗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使得诈骗犯罪分子对金融、通讯、网络等新业务更加熟悉。表现在作案手段及工具的选择上更具智能化,从最早的利用群发器发送信息,发展到后来利用网络短信群发系统、网关技术、虚拟网络拨号转接技术等以逃避电信管理部门的监管。

3.犯罪团伙运作公司化日益明显

无论是“家庭型”还是“集团型”犯罪团伙,诈骗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职能型管理模式,核心成员采用远程的遥控指挥,各部门分工明确,且业务互不交叉,相互独立、相互分散,团伙内部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在破获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甚至制订了7条“黑规”:只保持单线联系;只用外号相互联络;手机只使用7天至1个月;取款分成有“行规”;银行卡直接“外包”;作案的银行卡遍布全国各地;作案的银行卡用过随即当场销毁。、完善的培训机制及薪资奖励制度。在人员招募上,犯罪团伙从最初的通过亲戚、老乡纠集成员扩展组织发展到以电信部门招收话务员为名诱骗他人入伙。在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当中,不乏有文化水平较高的成员,这些人学习能力强且拥有一定的语言、法律、计算机、通讯网络等专业技能,他们或被犯罪分子拉拢入伙,或为牟取暴利甘为诈骗分子效力。

4.女性作案人员占不小比例

在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男性比例占68.16%,女性占31.84%,女性占据不小的比例。通常女性在诈骗集团中充当配角,但也有女性成员“单干”,甚至是以“姐妹花”诈骗团伙出现。例如2008年9月6日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在人民新村4幢406室捣毁一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女性。

5.年轻人为作案的生力军

从福建省电信诈骗犯罪高危人群年龄结构比例图可以看出,20~29岁的作案人员占59.25%,80后的年轻人成为电信诈骗“生力军”。在找工作难的社会背景下,诈骗集团在各大网站以“招聘”为名,其实是寻取“猎物”,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往往成为诈骗集团的首选目标。在“家庭型”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小的竟然只有14岁!这些青少年被释放之后,有些因各种原因难以融入社会,很容易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见图6)

6.诈骗窝点及受骗区域向打击重点区域以外的地方转移

为逃避打击,诈骗犯罪分子逐步转移诈骗窝点,由沿海向山区、农村和西部地区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改变以往集中共同作案的方式,按分工不同“化整为零”,宁化县公安局曾打掉一个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是台湾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中负责收集受害人信息的一个分支。

而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境内外犯罪分子联手进行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现象日益突出,实施“隔境”作案成为诈骗集团一大趋势。

三、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与防控对策

(一)电信诈骗案件侦查对策

1.强化远程办案协助能力是侦破工作的基础

电信诈骗犯罪涉案区域广、受害人多,一个诈骗团伙可能同时对多个省、市实施诈骗犯罪,假如各地区都对同一起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就有可能造成重复侦查,从而浪费警力,不利于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整体效果。

同一个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段及特点具有固定的行为模式,根据这一特征可以通过在已积累的案件资料中进行串并,拓宽侦查线索渠道。发案地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通过公安部全国信息网平台把证据、信息、赃款流向等材料汇总、整理,实现串并后移交主办地公安机关协助破案,通过远程协助机制共同打击犯罪分子,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节省了办案成本。

2.确定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是侦破工作的关键

既然诈骗犯罪分子是流窜的,就有可能在各种场所如宾馆、网吧、IP地址登录记录、作案手机号码基站漫游记录、机场、银行柜台或ATM机、赃款流向、电信营业代理商店等留下重要活动轨迹线索。因此,通过这些场所的监控设备和所接触的人员进行询问倒查摸排梳理对比,寻找各轨迹记录相互印证的证据,可以获取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有些案件可以利用各作案环节时间差,确定犯罪嫌疑人流窜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从而缩小侦查范围,锁定可疑对象。

3.发挥传统刑侦手段的作用

目前侦办此类案件,侦查人员对行动技术、刑事技术的依赖性比较严重。但传统刑侦手段依然可以在此类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发挥作用,时刻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刑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如调查访问、基础信息的采集、发动在押人员检举揭发、布控特情收集线索、清查巡查、缉查扣押等,以取得案件突破进展。特别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在外作案人员可能大量返乡,可设卡盘查和巡逻,堵截抓获诈骗犯罪分子。

4.实施抓捕须着眼全局观念

电信诈骗团伙成员结构日益复杂,因此,在侦办抓捕的过程中,应着眼全局,针对不同时期,制定相应计划,采取不同的侦查策略,不要贪图一次性能够全部端掉诈骗集团,而应给案件的经营留足余地,即应“放长线钓大鱼”。

5.注重犯罪证据的收集,及时提起诉讼

在清查、抓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证据(作案手机、电脑、群发器等)的收集与固定。在立案后,要广泛收集犯罪证据信息资料,如受害人情况、银行卡账户来往凭证记录、通讯记录、虚假信息内容、监控画面等。这些证据结合讯问笔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之后,应尽快移送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二)电信诈骗案件防控对策

1.加快电信立法,为惩治犯罪提供法律支持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高层次、系统性的电信立法,虽然各地为打击处理电信诈骗作了许多司法实践探索,但这些条例仍有诸多漏洞。因此,加快电信立法,严格落实手机、银行卡实名制,加大惩处力度,明确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至关重要。

2.强化专业力量,打击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需要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以及畅通的协助机制作保障。应健全全国范围内的电信诈骗情报信息导侦机制,实现对此类犯罪综合联动串并研判;各地公安机关应尽快培养一批懂通讯技术、金融网络的业务骨干;坚持有计划地开展治安检查,顺畅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将可疑人群列入监控视线范围,提高发现线索的能力,以遏制此类犯罪的苗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规律,保证无论是专项打击还是平时整治,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协查办案,都有专门的打击对策和力量。

3.坚持重点治理,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

勒温行为理论告诉我们,一种社会行为的出现和发展是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集中各种社会力量铲除电信诈骗犯罪的滋生土壤,阻断为诈骗犯罪分子提供便利的“犯罪产业链”势在必行。通过帮扶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引导青壮年树立合法自主就业、创业谋生的正确观念,从而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改变社会风气。如安溪县魁斗镇佛仔格村自2007年6月开始采取“建立一个工作网络、制定一个村规民约、实行一系列帮教措施、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劳动力转移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措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村自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治理电信诈骗犯罪工作新模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4.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成员防范意识

面对猖獗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各地公安机关应联手当地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在电信诈骗高发时间段及易被骗人群中以短信、社区广告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及时将新型诈骗作案的特点手法、防范策略梳理清楚,广而告之,提高群众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营造打击电信诈骗的社会氛围。

5.养成保密意识,自觉抵制虚假信息诱惑

究其被骗原因,很多受害人不外乎都是因自身疏于防范或麻痹大意、贪小便宜以及不劳而获的心理造成的。而网络社区、博客交友、微博论坛等新型交流沟通平台的异军突起,为诈骗分子从这些平台的个人主页上窃取相关资料提供新的来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公民个人应提高警惕防止个人及家庭成员重要信息外泄,同时,不要轻信虚假信息,更不要轻易往陌生账户汇款。

6.顺畅部门协助,完善金融电信联动机制

要遏制住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必须加强与金融、通信等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快速查询、即停止付、快速停机等封堵协助机制,确保侦查取证工作快速畅通。在“猎狐行动”中,泉州市公安机关与通信、金融部门建立起较好的协作联动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即公安机关与通信、金融部门各自确定联络员,公安机关联络员把需要查询的手机(或固话)、银行账号(及交易)情况发电子邮件给对方联络员,对方查询结果也以电子邮件发回,查询所需的法律手续过后补上,基本实现了及时便捷。,既方便了办案,又节约了时间。

7.建立应急机制,及时冻结涉案银行账户

为解决诈骗金额难以追回的问题,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应对电信诈骗犯罪而建立的“165反诈骗咨询专线”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金融部门与公安机关快速联动的应急机制,一旦群众被骗,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专线通知银行对涉案账号进行冻结,以最大限度挽回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8.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电信服务行业行为

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必须从源头上治理。在管理上,电信部门应杜绝非法提供网络电话及虚拟显号服务、严格监管机制、落实实名制登记制度韩国早在2001年起,就采取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并规定广告商在发布手机短信广告时,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的单位、电话及手机号码。如果手机用户不愿意接收该信息,所产生的电话费将由广告发送者承担。对滥发垃圾短信者将处以最高8500美元的罚款,有效遏制了电信诈骗。,彻底摧毁诈骗分子隐身作案平台。在技术上,应承担一定的旁听甄别义务和技术拦截义务,对一些诸如“中奖”、“六合彩”、“退税”等可能引发诈骗的字眼进行监控过滤。有资料表明,无锡市“防诈骗语音提示平台”“防诈骗语音提示平台”是指用户接到嫌疑电话,立即呼入语音提示,减少银行在安全提示过程中的盲目性。运行之后,电信诈骗犯罪平均月发案率下降70%。[3]

9.加强司法协作与协助,共同打击区域性电信诈骗犯罪

从近年抓捕的犯罪嫌疑人来看,除了台湾诈骗分子外,一些外国籍的犯罪分子也潜入我国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为有效打击处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相关国家和地区应着眼于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间刑事司法协助和协作,在抓捕、审讯、移送境外犯罪嫌疑人、调查取证、情报通报等方面展开充分合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参考文献:

[1]方列.电信诈骗:正在形成职业犯罪群体[N].经济参考报,2010-07-19(005).

[2]孔博.电信诈骗成第一大诈骗类型[EB/OL].(2010-04-14)[2011-06-14].http://it.sohu.com/20100414/n271491855.shtml.

[3]薛弓.切断电信诈骗犯罪源头(上篇)[N].无锡日报,2010-04-20(C04).

(责任编辑:王小丽)2011年第5期

作者:郑震,肖宏斌,林世钧

第4篇:电信诈骗犯罪

2011年7月21日,我分局联合涪陵区公安局、人行涪陵中心支行在分局5楼会议室召开“关于电信诈骗犯罪银行账号采取封堵措施”联席会,涪陵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一、情况介绍

今年1月至7月,涪陵区发生电信诈骗案高达200余件,涉案总值达到300余万元。电信诈骗犯罪涉案的银行卡数量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主要以远距离、跨区域(甚至跨国、跨境)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呈现出作案手段科技化,诈骗流程标准化、模块化,集团作案,组织严密,职业化水平较高的特点。电信诈骗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严重影响了各银行系统的正常经营,眼中那个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阻碍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采取措施

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为防止骗子再次使用涉案账号在境内实施诈骗和境外专区赃款,切实减少案件的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根据公安部下发的通知精神,经中国人民银行涪陵中心支行、涪陵银监分局和涪陵区公安局三部门研究决定,为坚决封堵电信诈骗涉案银行账号,采取以下措施:

(一)、辖区各银行加强宣传教育,在营业厅醒目位置张贴防止电信诈骗宣传海报,并张贴涉案银行账号,不再给诈骗账号办理汇款业务。

(二)、辖区各银行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合作,堵塞批量开卡、重复开卡的漏洞。

(三)、各银行严格执行实名开卡开户制度,无有效证件办理银行卡,一旦发现追究相关人责任。

三、相关问题及思考

一是发卡泛滥、实名制不落实问题突出。金融机构在办理银行卡业务中把关不严、为不法分子赃款套现和逃避打击提供了便利。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共收缴2万余张涉案银行卡,涉及各大银行,无一是以犯罪分子本人身份开设的。目前已出现专业地下办卡卖卡公司,诱发潜在的社会危害加剧。

二是网银转账业务的安全漏洞问题凸显。犯罪分子大肆利用网银转账无金额限制、无次数限制的漏洞,将骗取的大额赃款快速层层转账,最后通过分布在各地的A T M机提取现金,达到短时间内占有赃款、规避打击的目的。

三是“四四六”理念明确提到,通过审慎有效监管保护存款人和消费者利益是银监会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由于电信诈骗具有作案手段科技化,作案流程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只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根本无法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的发生,我们要与人民银行、公安局等多个部门建立防止电信诈骗联席会议机制,通过沟通协调,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共同打击犯罪,保护存款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5篇: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预防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预防

郭运鸿

摘 要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利用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向固定账户汇款转账,是电信诈骗普遍采用的手段。自台湾地区不法分子跑到大陆针对台湾地区群众进行诈骗以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而电信诈骗侦查难度大、犯罪投入少需求低、回报高,如何针对电信诈骗构建有效确实的心理防线已成核心问题。本文就电信诈骗的心理预防问题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 电信诈骗 心理预防 网络

一、电信诈骗的病毒蔓延

时代带来了变革,科技的发展让通讯变得不可思议,只需要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机,相隔千里的人就能够互相通讯,简单便利。可是,通讯的进步也被人非法利用,一些罪犯恶意利用了现代通讯的便捷,四处骗取钱财,肆意挥霍钱财但警方难以侦破,而不断有人上当受骗。这就是本世纪令人头痛的犯罪问题——电信诈骗。

据关注电信诈骗的人大代表陈伟才收集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令人震惊的是,这当中除了犯罪分子获得了利益,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羮”。电信诈骗的增长趋势势不可挡,据公安部数据统计,电信诈骗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达到了惊人的近60万件,造成经济损失226亿元。电信诈骗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引来犯罪分子的前赴后继。如此成果,全靠骗子的“专业”和“敬业”。为了逃避警方追捕,躲避犯罪刑罚,有的罪犯不惜逃窜自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东南亚一带国家,进一步增加了警方查处犯罪的难度。

目前,电信诈骗越来越智能化、专业化。在心理学角度上,他们其实是针对受骗者心理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整理,“只要鱼上钩,不怕鱼滑钩”,他们分工明确,有负责写剧本的,堪比心理学博士,用急迫性、危害性、可信度做筹码,编写出各类诈骗剧本,创设种种心理陷阱式对话,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的是专业角色扮演,根据剧本照本宣科,不时恐吓不时威胁不时好言相劝,玩弄受害者于股掌之中;更离奇的是,针对被害者那一边的“不信任”“质疑”心理,骗子群体为了增加可信度还有专门的“音效师”模拟各种特别音效,如冒充警官的电信诈骗中,就有“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模仿警方的仪器声音,进一步骗取信任。随着犯罪的不断变化,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产业链。电信诈骗集团往往在境外别墅或酒店内设立诈骗犯罪窝点,铺设网络设备,并以提供免费机票、食宿、底薪及提成等条件,诱使大陆人员前往境外参与电信诈骗,并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境外电信诈骗集团通过电信技术手段,虚拟大陆司法机关、银行、邮局等部门的电话号码,向大陆地区不特定多数人发送语音电话。犯罪分子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作案手法日趋隐蔽。从最原始的群发短信发展到使用电话群拨、网络短信群发、换号改号等实施诈骗,诈骗钱款通过电子银行瞬间被转到境外提走。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案件中,拨打诈骗电话、网络诈骗平台、不同国家,相互之间依靠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沟通、合作,给案件的侦破和办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预防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电信犯罪针对的几种心理:

(一)针对“畏惧”、“不知情”心理

这种是最常见也最容易中招的方向,最典型的就是冒充公职人员类诈骗,上海某著名高校学生王某,家境贫寒又陷入诈骗苦局,被自称“王警官”的罪犯虚与委蛇在电话中恐吓说【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警方怀疑他涉嫌犯罪,王某信以为真为解决麻烦听从指令支付了4000元“保证金”以求平安,结果自然是钱财一去不复返。类似的案件例如“冒充警察”、“冒充XX客服”、“冒充律师、法官”等等身份,在利用身份取得被害者信任后,通过种种手段让被害者将自己财产交出,利用的都是被害者“畏惧”、“不知情”、“破钱免灾”的心理,殊不知危急情况是假的,身份是假的,信息危机也是假的,只有自己被骗的钱财是真的,却难以追回。

(二)针对“熟人”、“大意”心理

此类电信诈骗同样是角色扮演,但却通过针对性的信息来扮演熟人或者客服,下手的对象往往是中老年妇女。例如:“张奶奶,你最近恢复得怎么样啊?”“我感觉很不错,谢谢。你是李大夫吧?”像这样的电话聊天,在电信诈骗中很常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猜猜我是谁”。在心理学上,这叫开放式聊天,骗子的问题都很宽泛,故意在关键之处留下很多空白,让你猜测性地去填空,目的在于通过“套话”而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这种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即骗子已经掌握了市民的部分真实身份信息,如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甚至最近的某项重要活动等。又比如网购书籍,骗子不知从何处得到购买信息,过来以客服的身份来和你商谈事宜,一不留神就要中招。除此之外,账号盗用后冒充原主人像好友借钱也是常见手段,通过对你信息的知悉来降低人的警惕心 ,温水煮青蛙最后狮子大开口提出过分要求,但受骗者往往不知不觉就中招了,“骗子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确诈骗。一开始聊天,往往先示好,让你放松警惕,然后慢慢地套话,把你引入事先设好的陷阱,然后编造借口让你汇钱。”心理学专家桑志芹说。

(三)针对“贪财”、“侥幸”心理

每个人多少都有“一夜暴富”或“钱生钱”的美好愿望,但如何处理能否冷静应对就因人而异。此类电信诈骗,最典型的就是“重金求子”、“恭喜中奖”等等骗术,称呼亲切、内容简单、落款严肃、充满诱惑,被害者往往都是贫苦底层人民,生活清贫郁郁不得志的人,正是生活的贫寒让他们出于中中目的渴望一夜暴富,面对“幸运中奖”的骗局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选择相信,另一边,罪犯一听到来电咨询,就得知“羊到位”,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可就由不得你了,他们往往通过身份转化、公证认证等方式把受骗人耍的团团转,乖乖交出“保证金”。

三、个人信息的心理防线

如今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

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此时,不但要针对常见骗术做好针对工作,做好正确的处理应对。新骗术往往能混淆视野,在警戒之外很容易放松警惕,让你在自以为安全的情况下受骗。此时面对所有个人信息都要谨慎,特别是涉及财产安全的信息如银行卡账号密码,银行卡验证码等等信息一定要严苛死守不透半点风声,遇到复杂的情况时,一定要向可靠地官方组织、向公安局、向有见识的长辈请教,不可在冲动时做出决定,万万不能武断行事。记住:正义的财富都是心血的结晶,神圣不容侵犯。宁可牺牲效率,也要保证安全。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电信诈骗,所幸没有受损。当时一个自称“当当网客服”的男子主动打电话过来,念出了笔者的书名、网名、地址信息和购买的书籍后说道“信息核实无误”、“书籍需办理退货手续”、“请加上客服QQ做退货处理”,随后挂断了电话。即使该男子核实的信息属实,但笔者保持着正常的警惕心理,没有听从对方的命令,而是登陆了当当官网看物流查询,结果发现退货一事纯属无中生有,当当官网上显示一切正常。于是笔者立即挂断了电话,拒绝了“客服QQ”的好友请求,保护自己建立心理防线,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中国网络诈骗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有4.3亿人收到诈骗信息,平均每分钟800人。而在被骗的群体中,男性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点七,女性占到了百分之【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三十六点三,且被骗者多是90后。被骗的金额男性平均被骗1869元;女性平均被骗2433元。这组数据就能体现两性心理防线的区别:男性心理防线较弱,所以受骗率高于女性,但是构建重建迅速,所以损失低于女性;女性心理防线较强,受骗率较低,但是一旦攻破便很难重建,所以往往在被骗取了高额财产后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其实,面对诈骗受骗者不是没有警觉,而是面对诱惑和胁迫,选择了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打破了自己个人信息的心理防线,犯罪分子才得以长驱直入,利用受骗者的心灵破绽掌握着主动权。心理学名言说道“掌握了一个人的心理,你就能完完全全的操纵他”,在电信诈骗面前,单纯的受骗者往往敌不过经验老道的罪犯,三言两语就在诱导下说出了自己的信息,罪犯就根据这些信息设置一个个陷阱,掉落进去就难以自拔。在此情况下,即使受骗者意识到了财产损失,也会在诈骗者的安慰下继续投入,不愿放弃之前投入的沉没成本,一步一步走向更黑暗的深渊。而且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受骗者出于“面子”考虑,往往不愿意将被骗事实告知警方,这一方面不利于自身财产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加重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让打击犯罪活动更难进行。我们应当知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警戒之心,古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线,面对信息财产安全多一份警惕,一旦发现对方越线就及时报案,别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四、结语

电信诈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伤的危险。它无孔不入,简单骗术又往往得手。其实这不难预防,我们知道,电信诈骗最关键的环节是取得受骗者的信任。前文中三种诈骗类型无一不是在针对心灵漏洞做文章,在大意麻痹或是畏惧迷惑的情绪支配下,受骗者往往心神失守,一个恍惚就泄露了重要信息任人摆布。当对罪犯的来历和身份以及目的不再怀疑之后,罪犯能够以各种理由“合情合理”的骗出你的钱财。这要求我们提高心理预防,构建心理防线,不要给罪犯任何可乘之机,守住自己的心,就能守住自己的钱财。面对骗子的恐吓或诱惑,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探索建立起公安、银行、电信等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正是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才能让骗子气焰嚣张。而制度的不完善让犯罪难以根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阶段,特殊阶段出现了部分钻空子的魑魅魍魉,一度利用社会制度的漏洞,造成了社会与人民的巨大财产损失。但是惩戒将至,随着普法意识的宣传,人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运营商的自我约束以及国家高层对犯罪的高度关注以及严厉的打击态度,电信诈骗的好景已经终结。总而言之,犯罪必将遭到惩戒!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更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公权力来更好的保障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让犯罪份子无机可乘,这将是我们法律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时金阳、刘楠.网络媒体促进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发展.中国检察院.2015(17).

[2]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中国政法大学.2003.

[3]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

[4]杨兴培.刑法新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罗大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第6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要点

防范要点一:

1.个人信息要保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手机号不要轻易泄露,银行,航空公司,网商的正规客服都不会直接询问这些信息。特别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告诉其他人“短信验证码”。

2.说钱不闹热。一点要“先小人,后君子”。只要说到钱,不管是借钱还是给你钱,也不管是老子还是儿子,一律电话来先确认对方身份。特别是遇到“客服人员”打电话来说到钱,必须到官方网站或拨回正规客服电话进行确认,当心“木马”和“被钓鱼”。

3.必须妥善保管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和手机,如果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办;如果出现手机无法拨打,可能被骗子以补卡的名义来窃取你的绑定银行卡资金;建议不要在支付宝或网银里村大量资金。

防范要点二: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户资料等信息。 2.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

3.不要按陌生电话或短信的提示操作转账业务,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4.不要接听显示非常规号码的陌生电话。

5.不要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不要回拨打过来刚接通就挂断的陌生电话。

6.如果接到可疑信息,应该采取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的方法处理,以避免财物损失。

牢记三句话:

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

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条“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统统都是电信网络诈骗!!!

第7篇: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1 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

我国法律将集资诈骗罪放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一章中。根据1997年刑法第192条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1]集资,就是指集聚资金的行为,现实中的集资常见于企业的行为中。企业因发展较快而资金不足,而银行又不能很好的满足,这时企业向社会上进行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并不是什么坏事,不但可以弥补银行的不足,而且还能激活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什么行为是非法集资行为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有权机关批准或者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单位募集资金的行为。[2]一般表现为未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或者未取得合法证件的情况下,自己向群众进行不实的宣传,承诺给予高回报让不知实情的人进行投资,从而集聚大量资金。国家对这一行为的立法,也是为了保护国家的金融秩序稳定,为了避免公众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准确把握集资诈骗犯罪的概念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该罪,充分认识该罪的特点,是我们区别该罪与其他罪名的基本依据,是判断罪与非罪的理论基础。

2.集资诈骗犯罪的特点

从集资诈骗罪这几个字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该罪由两部分组成:集资行为和诈骗行为。正因如此,使得集资诈骗罪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第一,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集资款为目的而进行非法集资。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中我们可以认定该罪是一种目的犯;第二,要求行为人使用了欺诈、隐瞒等方法进行非法

集资。而具体表现一般为,高回报率为诱饵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来使得投资者心动或赢得投资者的信任;第三,集资诈骗的对象一般是不特定的人群。集资诈骗通常其被害人数量众多、牵扯的范围也比较广、且具有不特定性;第四,侵害群众财产权益明显。集资诈骗行为人往往以高额回报和高出正常利息几十倍为诱饵,促使群众愿意投放大量的资金,从而遭受重大的财产利益损失;第五,集资诈骗犯罪者往往是专业人士有组织的预谋操作。该罪的主体知识能力和智商往往很高,他们熟悉融资运作方式,甚至对相关法律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归为“白领犯罪”。第六,集资诈骗犯罪者多以盈利丰厚的项目作为幌子,如投资房地产项目等。

第8篇:电信诈骗的几大特点

[日期:2012-11-21] 来源:刑侦支队 作者:曲树军

近年来,电信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的新型犯罪,破案难度大,该类电信诈骗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1、作案过程不接触。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具有无作案现场、无痕迹物证的特点,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的方法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仅是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进行联系,与受害人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通过比对的方法确定作案者。

2、作案方式信息化。犯罪嫌疑人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讯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和群拨电话,落地接入本地固定、移动电话,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在短时间内转存,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给案件调查、嫌犯控制、赃款追缴带来较大困难。

3、作案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的特点,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人员,往往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证号码涉嫌经济犯罪为名,以没收资金为威胁,以核对存款为理由,通过对话进行心理暗示,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存款,环环相扣,令受害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上当受骗。

4、作案地域分散化。为了防止受害人因报警及时导致账户资金冻结,犯罪分子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甲地拨打乙地电话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银行卡转汇资金,随后在网上分解资金,在丙地提取现金,给公安机关冻结资金流向、调查固定证据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5、作案目标广泛化。犯罪份子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主,也有企业职工,还有普通民众。

6、犯罪分子团伙化。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既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也有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作案环节可谓环环相扣,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困难。

7、犯罪活动国际化。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既有国内公民作案,也有境外人员作案,还有境内外相互勾结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很大。如各地公安机关在侦办的电信诈骗案件中,通常会遇上主要犯罪嫌疑人为外籍人在主要操控人员,专门雇佣大陆居民提款转存,给案件办理带来了极大难度。

8、赃款流动快速化。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15分钟时间。实施电信诈骗成功后,犯罪嫌疑人会在银行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进行赃款转移,并按照ATM机提款上限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迅速组织人员提现。若受害人未及时发现受骗,很难在提现前采取控制措施。

第9篇: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综合治理专项活动总结

中电信六安分公司关于打击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综合治理专项活动总结

市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市公安局:

六安分公司在全市开展打击信息诈骗专项活动中,认真落实省公司、通信管局和市政法委、公安局等部门打击防范电信诈骗专项治理活动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市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活动综合治理等部门联合专项行动,公司党委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基础,本着行业部门技术业务特征为着力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作为,迅速有力,采取有效的打击办法与技术措施,全面落实了打击治理活动,竭力推动了活动有效开展,效果显著,成绩裴然。

一、党委重视、成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贝学斌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综合治理领导组;为有效开展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综合治理有效性和组织保障,及时转发并制定了具体的打击信息诈骗行动方案与措施,严格按照市委和政发委和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行动方案要求,规定内容不走样,在自主安排的内容中,我们措施紧密结合通信信息支撑和技术优势,做出了既有行业特征进行治理,又通过对典型信息诈骗犯罪作案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各技术业务部门主动出击,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往来通信业务进出入端口,业务异常变动,遇有特殊情况,

1立即汇总汇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有预案,活动开展有力、有序、有效。

二、技术优势,追根求源。公司打击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特别是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技术特征,各司其职,突出特色,一旦发现犯罪嫌疑及时报告打击办公室,及时汇总、分析整理信息,找出诈骗犯罪信息依据,对有犯罪嫌疑,证据确凿,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及早防范,保障信息安全。

三、积极配合、整体动作。各部门通力协作,互通有无、制定防范技术方案,整合资源,落实责任,网运部整合后端技术支撑部门的优势力量,探求从技术手段,刨析可疑信息、大批量信息,从中研究其异常来源和批量分析,并通过网络优势,判断信息策源地,判断信息始作俑者的出入地网址等;号码百事运营和客户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平台和人工信息呼叫等多种方式,寻找信息发布资源,分析是否存在诈骗嫌疑,总之,从组织、制度、责任把专项行动,变成为日常监管,始终把综合治理作为电信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义务与责任。

四、整合信息、发挥专长。充分利用自由渠道、门户网站、公益短信等传播形式,多形式、多管道、多侧面的进行防范电信诈骗活动宣传,我制作了宣传防范信息诈骗宣传手册2500册,分发17个农村电信支局,在营业场所向用户宣传防范信息诈骗,提高防范技能和意识,在公司主要显著位置张贴大幅标语,利用网络向社会发布防诈骗典型案例,教育公众,提醒公众,时刻警惕不法分子的非正常信息,利用信息平台向用户发布防信息诈骗信息上万条,做流动电子宣传广

告牌多处,时间周期半个月之多,集中行业优势,把握自身特色,主动出击协助综联兄弟单位,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工作,协助兄弟单位做好信息诈骗宣传教育工作,为打好防信息诈骗活动,公司做出应尽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五、强化宣教、立足长远。不仅在当前活动,积极行动,而且在实践中,摸索打击信息诈骗手段的长效机制,通过把活动,变成日常监管、通过短期宣传教育,到成为日常常识教育,普及大众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防诈骗意识与技能,才能保障打击防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及时、长久。

安全保卫部(综合治理办公室)

2010年9月17日

上一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语文下一篇:技术支持课堂教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