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河道生态修复施工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河道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河道水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十分重视河道治理问题,目前多数河道工程能够满足景观观赏和基础使用需求,但是仍缺乏生态效益。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养护管理成本。文章以济南市杨家河为例,从河道污染源头、净化策略和工程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加以配合利用,以期保护河道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济南市杨家河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而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景观、生态、文化三大功能,对周边的环境净化、农业生产、蓄洪排水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道治理工程此起彼伏,治理手段也多种多样,但在治理的过程中都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营造。水体污染的源头和类型也各不相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情况中,应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从具体河道的研究出发,以济南市杨家河河道为例,分析其水体受污染原因,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恢复水体自净功能并提升环境容量,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其他相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杨家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河流发源于彩石街道办事处西彩石村南,流经历城区和高新区,于临港街道办事处鸭旺口村东入小清河,河道全长21.7千米,流域面积74平方千米。南高北低,河谷呈浅U字形,现河床宽5.1~12米,河床底高程33.2~53.9米不等,河道坡降较大,水体流速快,水体停留时间短,较难净化。上游段为自然冲沟,两岸无堤防,坡度较陡,下游段地势低洼,坡度较缓,现河型萎缩,河口宽10~30米[1]。

调查河道现状发现,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周边城中村及企业单位的散排偷排污水,周边区域并未设置污水干管,导致污水无法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村庄的农田含有各种氮磷钾和重金属等农药残留,在雨季会和城市下垫面累积的各种污染物一起冲刷进入河道,造成河道的面源污染[2]。当前水体本身清洁度及透明度较低,含有各类垃圾、淤泥、腐烂的水生动植物遗体等,经过自然分解形成黑臭底泥,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河道周边有三处排水口,出水水质要求为一级A类,而排水口附近水体的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26.6mg/L、2.67mg/L,均高于一级A类水的标准,存在严重污染和不达标排放的现象。

2 技術路线

水体质量是河道净化的重点难点,需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水体污染的治理手段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方法[3]。

物理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水体除藻、清理水底淤泥等,或者通过颗粒物的重力沉降、河道内基质或植物根部过滤去除。向水体中增加曝气的方法由于见效快、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原理是人工向水体中充入氧气,进一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加速水体中的污染物分解净化。除此之外,设置高差、跌水、水坝等也可以提升水中的溶解氧水平,进一步减少水底淤泥污染物。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电解盐类物质促进水体中的污染物沉淀,与不同溶解物相结合生成不溶物,不稳定的化合物会在氧化还原的条件下分解[4],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源头消除污染,只能暂时改善水体质量,治标不治本。

生物—生态方法是通过投放菌株以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微生物去除胶体颗粒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促进对污染物的进一步转化。这种方法虽然能提升水体质量,但是不具有可持续性。较为常见的措施是选用生态护坡的形式,同时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床、稳定塘、生态渗流等,这些措施更加稳定有效。

3 水生态修复策略

河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层级结构,不同部分对污染物的净化具有不同的效力和作用,其组成主要为基质、水环境系统以及生物系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三方面对污水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杨家河污染现状,可从这三个方面提出策略。

3.1 基质

基质是河道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主要由各种透水性材质按照不同的铺设厚度组成,较常使用的传统基质材料有土壤、沙石、砾石等。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探索,一些新型的基质材料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如陶瓷、电弧炉钢渣、矿渣、贝克砂等[5]。基质在净化水体时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水体中的污染物能够与基质中的无机或有机胶体相结合,产生络合、沉淀反应,依附于基质生长的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起到固定、转化等作用。

每种基质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化性质,所以在处理污染物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类型。例如,砾石、矿渣等颗粒直径较大的基质材料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而土壤、细沙等的渗透性相对较弱。不同的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也不相同,以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材料为基质,不仅能减少资金的投入,还能保证净化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年限。

3.2 植物

河道的植物配置要根据实际的河道状况来选择,针对不同坡位的河道并结合乔灌草的原则搭配。杨家河河道水流速度较快,可在一定程度上冲刷驳岸及水底,因此要选择具有较强耐冲刷性和净化能力的植物。

植物在河道中占有较大比重,不仅具有美学特征,还能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保障。在降解处理污染物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氧气,而氧气的来源除了大气复氧以外,主要依靠植物的输氧作用。当植物的根系在向基质传送氧气时,植物根毛附近会具有较高的氧气浓度,形成一个好氧区域,随着距离的增加,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单元体,这种小单元体为硝化反硝化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有利于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6],进一步降解湿地的污染物。

植物通常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状根系,根系之间形成了许多微小的通道,促进了空气和水体在河道内部的传递,提升了水体的传输能力,避免了基质板结、淤积,还能促进植物吸收小分子可溶性氮磷化合物。分析河道中含有的各种活性酶发现,微生物的含量和活性在不同季节或者基质的不同位置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是冬春季节较低,河道上层部位则高于河道中层和下层部位基质。

由于植物与浮游藻类具有相似的生长习性,河道植物会和浮游藻类发生种间竞争,可以有意栽培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抗逆性强的植物,抢夺河道内的生存资源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

3.3 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河道环境中,河道中的污染物大多由微生物去除。河道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或真菌,而植物群落复杂的环境就是微生物生长繁衍的温床,微生物通过污染物吸取对自身生长发育有用的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完成对污染物的降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处理的污染物质也有所不同,如好氧微生物会将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厌氧生物则会将有机物进行发酵处理,分解为甲烷和水。

4 修复性措施

4.1 水生态链技术

河道作为一个大的整体,含有众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不同区域和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多个小型生态系统,而动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植物种类的投放引导,从而完善和调整原有动植物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链稳定,形成一个个稳定的小型生态群落,引导区域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可以重新规划水体中的动物群落,在水体中建立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7],通过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及摄取,有效防止植物的过度繁衍形成的水华现象,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能够使水体长期保持清澈,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4.2 生态拦截技术

通过生物或者工程手段过滤、净化和拦截外界流入湿地内的水体,主要是防止外来水体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的进入,保护原有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其中使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沟渠、设置植草沟和植草过滤带、构建生态沉降池等方法,搭配抗污染性较强和吸收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结合自然做工拦截、净化污染物,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4.3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

人工生态浮岛又被称为植物浮床、生态浮床等,其原理是在水体表面设置漂浮物,将其作为浮床,并在漂浮物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在水体中的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吸附等作用,对流经的水体进行净化,还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最终通过植物收割、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浮床一般选择环保型PE材料,具有稳定性、耐久性、漂浮性等特点[8]。浮岛上的植物,除了可以向水体中输送氧气外,还可以为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群营造生存环境,提供其生长、附着、繁衍的场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4 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净化原理是利用附着在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接触流经表面的水体,通过好氧和厌氧微生物摄取、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等物质,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9]。

對河道进行人工或行船泼洒复合液体微生物菌剂以调控水质,用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钾的含量,进一步抑制水体中的蓝绿藻,提高水体安全。除此之外,还能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和微量元素,促进水生动植物生长,达到藻相平衡。泼洒完毕之后,微生物也能够长期与河道共存,既能改良水质又能防控疾病,同时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能力,净化水体,提升水体透明度。

4.5 河道底质改良

杨家河河道为人工新开挖的河道,其河底的土壤为粉质黏土,颗粒较小,土质细密,营养物质含量低,可投放底质改良剂对其进行优化。底质改良剂是一种载体化的微生物,应用广泛且易于操作,成本低廉,无污染,只需要泼洒即可起到作用,泼洒后能够快速与底泥结合,不被水流冲走,同时形成覆盖层,抑制淤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净化水质,降低氮磷钾含量,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

5 治理效果

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治理杨家河之后,河道状况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水下植被森林初具规模,水中动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溶解氧浓度提升,河底淤泥及悬浊物净化完成,已具备自我净化能力。河道两岸的植被景观层次也得到了提升,增强了景观效果。对改进后的河道进行勘察发现,附近已有水鸟栖息,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态系统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净化体系,具有比单纯的药剂措施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效果,为杨家河周边景观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未来开发旅游业具有积极意义。

6 结语

通过调研济南市杨家河河道现状,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构建生态链等方法,同时根据河底现状提出底质改良措施,净化水体内源污染。杨家河水体情况通过科学的治理已经有了明显好转。治理前期,要对河道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弄清河道污染源、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根据河道的实际功能,制定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结合水利、水务部门要求,种植合适的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富营养元素。

实践证明,选用合理的工程措施搭配水生植物净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保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搭配技术辅助,维持河流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进而将河道建设为功能多样且能可持续发展的优美景观。

参考文献:

[1] 田亮,李霞.绿化施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27(11):76-79.

[2] 代婷婷,刘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6):186-188,192.

[3] 项昌胜,俞戎博,夏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9):77-78.

[4] 赵腊梅.探究城市河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5):17-18.

[5] 张晏.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6] 李亚娟,杜彦良,毕二平,等.妫水河湿地植物作用及调水水质响应模拟[J].环境科学,2020,41(9):219-228.

[7] 李胜男,崔丽娟,赵欣胜,等.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2):1-5.

[8] 金星,强超,闫东宇,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珠江水运,2021(13):6-8.

[9] 蒋宇豪,李敏,唐明哲.微污染河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J].环境生态学,2019,1(8):83-87.

作者简介:刘大亮(1980—),男,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焦奕程(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蒋潇(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作者:刘大亮,焦奕程,蒋潇

第2篇:《河道生态修复》新闻稿

时逢浙江大地上掀起五水共治的浪潮,为丰富河道整治理念,学习生态修复技术理论及工程经验,我院特邀省上海海洋大学王丽卿教授于5月21日来我院做了关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主题讲座,来自新农村研究院、工程院、环保院、规划院等多个部门的众多员工参加。

王教授从“生态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水生态”的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水环境形式依然严峻,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生态修复”,即建立有效稳定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功能,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目的。

讲座会上,王教授详细介绍了“生态浮床”、“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等技术,包括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要点等,并以太湖、滇池等为例说明国内“水生态修复”的现状,要点及难点。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首先要减少外源污染,其次是针对不同水质、不同水深的河道,采取适用的生态措施,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逐步修复水生态,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水生态修复”也助力于水景观的改善。新时代的水利工程,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尤为重要。“水生态修复”恰好契合了人们亲水爱水的本性。

这次讲座历时近三个小时,王教授以“生态修复”技术为中心,并结合我院水利设计工作,针对河道整治、湖泊治理等,谈了研究心得,讲述了全国各地生态工程经验体会。王教授的讲课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态修复的广大市场,生态水利工程将从目前局部河段单纯的结构性修复,向河流系统整体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的综合修复发展。

浙江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五水共治”。作为浙江省水利技术龙头单位,“河道生态修复”将是我院以后工作的重点。我院要在治水过程中建立治水新理念,不断学习治水新技术,与时俱进,站在治水最前线,把“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得响亮,让江南水乡重现诗画美景。

第3篇:新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构想

摘 要:农村河道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洪旱涝起到重要的调蓄作用,又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生命之源。长江中下游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盲目开发利用农村河道问题比较突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出发,农村河道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农村河道;生态修复;长江中下游

为改善农村河道环境,河道长效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农村河道管理新模式,着力构建“主体责任落实、绩效考核严格、管护效果明显”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确保了农村河道水系畅通、环境优美、恢复生态、群众满意。

1 长江中下游农村河道现状及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1 河道现状及水环境问题

2.2 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针对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发展,对水的安全、资源、环境、生态和景观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目前,水系从整体来说还需系统地改善、调整,从而使水系利用达到最优化。

2 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措施

2.1 生态修复意义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农村河道环境就不会有一个优美的农村环境。农村河道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途径进行科学探讨。根据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农村河道现实状况和河流功能状况两方面来看,为修复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河道原有的自我净化功能,(厌氧+好氧+组合生态技术)3个方法进行统筹治理是最为适用的方法。河道中的氮(n)、磷(p)等无机污染物通过生化分解,进而被生态系统的吸附-吸收-转化。此统筹治理法,能够改善水质,从而使水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统一和谐。

2.2 生态系统修复的概念及方法

目前,所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生物、微生物,使之生长,进而能够对水中污染物起到转移、转化和降解作用,如异养型微生物主要的碳源和能源,通过分解有机物来提供其生存,在生物酶类的作用下,能够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程,而该过程必定会经过有氧、无氧,然后,无机物被逐步降解成为无机营养元素,直接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最终,水体的水质以及生态系统都能有所改善。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综合处理。

(2)利用低等动植物的生物处理,如微型动物、细菌。

(3)利用生态系统原有的自净能力等。

2.2.1 厌氧处理

2.2.2 好氧处理的概述

对已被污染的水源进行好氧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动力潜水推流曝气机。采用浮岛软隔离对河道的水流进行分离切割,进而能够使河道水流绕浮岛作环形循环流动,增加水体中氧气的溶量,污水与治理所用水生植物的微生物重复充分接触,进行对污染物的交换,达到治理目的。

第4篇: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

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4.1.5钢筋的代换必须符合合同条件、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经监理审批后方可进行。

4.2水泥

4.2.1水泥的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运至工地的每个批号的水泥,均需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2.2承包人必须进行自检试验。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编号、同厂家生产的袋装水泥每200t一批(不足200t的按一批)、散装水泥每500 t一批(不足50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强度(3d、28d)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试验。

4.2.3当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或怀疑水泥质量有问题时,应做复检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4.3 砂、石骨料

4.3.1砂、石料的品质应满足合同中技术规范、设计的要求。

4.3.2承包人按每400m或600t取样一组进行自检试验,自检试

3验项目按砂石骨料质量评定表的要求进行。

4.4 块石料

石料的品质应满足合同中技术规范、设计的要求。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自检试验。对砌体用块石必须要求石块有一面的表面比较平整。

4.5 外加剂

4.5.1外加剂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及使用说明。 4.5.1外加剂用量应根据配合比的试验及设计要求或监理的指示使用。

4.6水泥浆、水泥砂浆、混凝土等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以及泥浆的配合比必须符合合同文件中的有关要求,泥浆和水泥浆的浆液比重在每次配制浆液时均需至少测一次,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按不同强度等级及规程规范的要求取样进行自检试验。

5. 材料的管理

5.1运至工地的钢筋和型材必须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别堆放、立牌标识、不得混杂。钢筋宜堆放在仓库(棚)内,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5.2 水泥、外加剂

5.2.1水泥、外加剂等的运输要确保运到工地不受潮和其它杂物的污染。不同标号、品种及生产厂家的水泥、外加剂应分别贮放、不得混杂。

5.2.2为保证使用的水泥、外加剂有良好的质量,承包人应先使用存放时间较长的水泥、外加剂。

5.2.3袋装水泥贮运期超过3个月,外加剂贮运期超过6个月的,不得用于主体工程和重要部位,并应做复检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5.3骨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骨料的贮存应不使其破碎、污染和离析。

5.3.2堆放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同粒径级配的骨料应分别堆放,严禁相互混杂。 5.3.3不允许任何不当的设备在骨料上操作。

5.4 混凝土预制件在运输中应防止碰掉边角和断裂,防止油渍等污物污染混凝土预制件的表面。

6、其他

6.1所有建筑材料及中间产品等材料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及控制标准均应按合同文件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

6.2监理所为材料检测所进行的批准、审核、检查和认证,并不能减免工程承包人所应承担的合同责任。

6.3除非合同另有规定,否则为材料质量检验所进行的检查、取样、试验和鉴定,均不另外予以计量支付。

7、施工过程监理

7.1 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按报经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技术规范按章作业、文明施工,加强质量和技术管理,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工程总结工作。当发现作业效果不符合设计或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要求时,应及时修订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部批准后执行。

7.2 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应随施工作业进展做好施工测量工作,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述内容:

7.2.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点进行测量放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测放、检查开挖断面及控制开挖面高程。

7.2.2 测绘或搜集开挖前后的地形、断面资料,如原始地面、开挖施工场地布置、竣工建基面等纵、横断面图与地形图。 7.2.3月报量收方测量。

7.2.4提供工程各阶段和完工后的土方测量资料。

7.2.5按合同文件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的其他测量工作。 7.3 为确保放样质量,避免造成重大失误和不应有的损失,必要时,监理部可要求承包人在测量监理工程师直接监督下进行对照检查与校测。但监理工程师所进行的任何对照检查和校测,并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承包人对保证放样质量所应负的合同责任。

7.4 承包人应坚持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方针,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坚持三员(施工员、调度、质检员)到位和三级自检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出现的质量或安全事故,要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

7.5 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某些部位如必须采用上、下层同时开挖方法作业,或按合同必须利用的开挖料,应采取有效的安全和技术措施,并于事先经监理部批准。

7.6 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变化或其他实际条件与设计条件不符时,承包人应及时将有关资料报送监理部,由监理部核转设计单位,供变更或修改设计参考。

7.7 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边坡防护,当发生边坡滑塌,或观测资料表明边坡处于危险状态时,承包人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事故或事态范围的扩大和延伸。记录事故或事态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处理经过,并及时报送监理部。会同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查明原因,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部批准后执行。 7.8 当施工进度拖延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按合同文件规定,要求承包人采取赶工行动,即增加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投入或调整施工措施计划,并重新报监理部批准后执行。

7.9 施工过程中,承包人若:不按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实施;或违反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劳动保护条例施工;或不按规定的路线、场区出碴、弃碴、进行有用料堆存;或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等情况;或因弃碴不当造成下游河道阻塞、有用料污染,或因不当排污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或其他违反工程承建合同文件的情况。

监理工程师有权采取口头违规警告、书面违规警告,直至返工、停工整改等方式予以制止。由此而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和合同责任,均由承包人承担。

7.10 基础和边坡开挖完成后,承包人应及时完成施工区域完工测量,并依照合同文件规定,按监理部指示,给地质编录、现场测试等工作创造工作环境。

7.11 在整个施工期间,承包人应依照合同文件规定,做好安全监测和施工原始记录及其整理工作。并在次月的5日前,向监理部报送当月的施工资料。报送施工资料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7.11.1 各部位已完成的工程量和施工形象(如未完成施工计划,应分析原因,并提出消除其不利影响的措施)。

7.11.2采用的施工方法、投入的劳动力、施工设备和主要材料消耗量。

7.11.3机械完好率、出勤率和生产效率。 7.11.4施工中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和过程。 7.11.5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记录与统计。 7.11.6施工作业违章、违规情况。 7.11.7安全监测资料及分析成果。 7.11.8其他必须报告的情况。

必须时,承包人还应按承建合同文件规定和监理部指示,报送每周施工记录。

8、施工质量控制

8.2.1 监理机构应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并在监理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8.2.2 监理机构应监督承包人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8.2.3 监理机构应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约定,对所有施工质量活动及与质量活动相关的人员、材料、工程设备和施工设备、施工工法和施工环境进行监督和控制,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等监理工作环节控制工程质量。

8.2.4 监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或施工合同约定,核查承包人现场检验设施、人员、技术条件等情况。

8.2.5 监理机构应对承包人从事施工、安全、质检、材料等岗位和施工设备操作等需要持证上岗的人员的资格进行验证和认可。对不称职或违章、违规人员,可要求承包人暂停或禁止其在本工程中工作。 8.2.6监理机构应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砼浇筑进行旁站监理

9、工程验收

9.2.1 监理机构应按照国家和水利部的有关规定做好各时段工程验收的监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 协助发包人制定各时段验收工作计划。

2 编写各时段工程验收的监理工作报告,整理监理机构应提交和提供的验收资料。

3 参加或受发包人委托主持分部工程验收,参加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4 督促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和相关资料并协助发包人进行审核。 5 督促承包人按照验收鉴定书中对遗留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完成处理工作。

6 验收通过后及时签发工程移交证书。 9.2.2 分部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承包人提出验收申请后,监理机构应组织检查分部工程的完成情况并审核承包人提交的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监理机构应指示承包人对提供的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正。

2 监理机构应在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且质量全部合格、资料齐全时,提请发包人及时进行分部工程验收。

3 监理机构应参加或受发包人委托主持分部工程验收工作,并在验收前准备应由其提交的验收资料和提供的验收备查资料。 4 分部工程验收通过后,监理机构应签署或协助发包人签署《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并督促承包人按照《分部工程验收签证》中提出的遗留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处理。 9.2.3 阶段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理机构应在工程建设进展到基础处理完毕、截流、水库蓄水、机组启动、输水工程通水以及堤防工程汛前、除险加固工程过水等关键阶段之前,提请发包人进行阶段验收的准备工作。

2 如需进行技术性初步验收,监理机构应参加并在验收时提交和提供阶段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 3 在初步验收前,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时提交阶段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并进行审核,指示承包人对报告和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正。

4 根据初步验收中提出的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及时进行处理,以满足验收的要求。 9.2.4 单位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理机构应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工作,并在验收前按规定提交和提供单位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

2 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提交单位工程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和相关资料,并进行审核,指示承包人对报告和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正。

3 在单位工程验收前,监理机构应协助发包人检查单位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检验分部工程验收中提出的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参加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4 对于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在验收前,监理机构应审核承包人因验收前无法完成、但不影响工程投入使用而编制的尾工项目清单,和已完工程存在的质量缺陷项目清单及其延期完工、修复期限和相应施工措施计划。

5 督促承包人提交针对验收中提出的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进行审批。

6 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验收通过后,监理机构应签发工程移交证书。

9.2.5 合同项目完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承包人按施工合同约定或监理指示完成所有施工工作时,监理机构应及时提请发包人组织合同项目完工验收。

2 监理机构应在合同项目完工验收前,按规定整编资料,提交合同项目完工验收监理工作报告。 3 监理机构应在合同项目完工验收前,检验前述验收后尾工项目的实施和质量缺陷的修补情况;审核拟在保修期实施的尾工项目清单;督促承包人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汇总、整编全部合后项目的归档资料,并进行审核。

4 督促承包人提交针对已完工程中存在质量缺陷和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进行审批。

5 验收通过后,监理机构应按合同约定签发合同项目工程移交证书。

5.2.6 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理机构应参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初步验收工作。 2 为被验收单位参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对验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10、工程支付与计量

1、 每月28日前,承包人必须提交本月(每月截止25日)支付申请及工程计量申请表,并附详细的工程量计算表。

2、 现场计量监理工程师在月底前,对承包人提交的计量申报表进行现场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提交投资控制工程师。

3、 投资控制工程师根据合同工程量清单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工程量核查结果,审核承包人的支付申请。

4、 总监理工程师在承包人提交支付申请后14日内签发支付证书,提交发包人审批。

5、 凡支付的工程项目质量均应合格,附有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书或其他说明材料。

6、 额外工程的支付须附有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意见及发包人的审批意见。

7、阶段支付金额须大于标书规定的最低限额

11、工程索赔签审制度

1、 索赔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承包人应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表明索赔意向,争取支持。

2、 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有效期内,承包人要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正式书面索赔申请,并抄送发包人。其内容主要是索赔事件发生的时间、实际情况及事件影响程度,同时提出索赔依据的合同条款等。

3、 承包人在索赔事件发生后,要立即搜集证据,寻找合同依据,进行责任分析,计算索赔金额,最后形成索赔报告,在规定期限内报送监理工程师,抄送发包人。

4、 监理工程师接到索赔报告后,认真阅读和评审,对不合理、证据不足之处提出反驳和质疑,与承包人经常沟通、协商。最后由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处理意见,报发包人审批。

12、监理处内部责任制

监理处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建立以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和建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人体系。监理处明确总监、副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岗位职责,监理人员按岗位职责进行监理工作。监理人员按照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的监理责任。 监理人员不得经营供应所监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与发包人或者承包人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等行为,以保证监理工程的公正性,实现监理工作的廉洁性,从而实现监理目标

第5篇:关于征集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

研讨会论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提升广大工作者交流学习,我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份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论文集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收录,颁发收录证书及收录编号。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水利工作者,科研和院校等行业人员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新时期河道治理的要求

2、目前河道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技术难题

3、河道防汛与堤防加固

4、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5、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生物保育

6、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二、论文及会议时间安排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12年2月28日

2、会议召开时间:2012年4月(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四、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博导

金相灿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研究员 博导

委员: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 博导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站长 高工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导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教高

五、投稿具体要求

1、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稿件概不返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论文要求

1、内容要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晰、照片清楚,篇幅控制在 5000字以内(A4复印纸4页,含图表所占篇幅),论文摘要不超过200字,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必附主要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地址等)。请见附件:论文撰写规范。

2、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征文奖励

一等奖一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500元;大会学术委员会将负责对论文摘要进行评选,结果将于3月通知作者。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将邀请做大会交流发言,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国李沙沙

电话:010-63554243(办公室)

手机:杨国13811433914 李沙沙 1343656710

2投稿邮箱:hedaozhili@126.com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杨国1381143391

4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论文撰写规

一、题目 三黑,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前12磅,段后10磅

二、作者 小四仿宋,一般不超过5人

三、单位 小五宋,应著录全称(不用代号),一般应到系一级或室一级,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4)

四、摘要 六宋,200字以内。

五、关键词 六宋,5个左右,各词之间空一格分隔。

六、正文 五宋,文中一级标题四黑,段前、段后各加 0.5 行,二级标题小四黑,三级标题五黑,序号分别用“1”,“1.1”,“1.1.1”,顶格;表标题小五宋,在表上方,上空一行;图标题小五宋,在图下方,下空一行;表、图注:小五宋,在表、图下方,下空一行。图表中文字六宋。

七、参考文献 六宋,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八、作者简介 六宋,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其他(简历,研究方向,Email,网址,联系电话等)。各项目务必填写完整,100字左右。会员请注明会员身份。

九、文章版式和页面设置:用Word2003或以下版本排版,通栏写作。A4竖排,页边距:上3.5cm,下2cm,左2.5cm、右2.5cm;页眉 1.5cm ,页脚 1.75cm;文档网络:行固定,行38,18磅。全文单倍行距。

十、篇幅限制:全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第6篇:崇明县中心横引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勘测任务书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所在的新海镇位于崇明岛西北部。

2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要建筑物护岸为3级水工建筑物,围堰等临时工程为5级水工建筑物。

3工程范围及主要内容

工程涉及新海镇中心横引河西段河道,起讫位置为陈海公路桥西侧至北横引河,全长5.00公里。为镇级河道。

工程的任务主要是:对新海镇内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包括护岸建设、河道疏拓、水桥建设、沿河绿化种植以及其他设施配套等工程内容,发挥河道调蓄、防洪除涝和水资源调度的功能,防止岸坡坍塌、减小水土流失、解决河道淤积等问题,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改善水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达到安全、资源、环境、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完善河道功能,为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并为崇明岛地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吴淞高程系统,坐标系统采用上海城建坐标系统。 本工程位置图见附图。

4 勘测内容和要求

4.1 测量 4.1.1 测量范围

(1)地形图测量:测量范围为河口线两侧各20米,测量精度1:500,提供电子版地形图比例为1:1000;

(2)河道断面测量:断面间距50米,河道弯道处可适当加密,断面测量横向长度同地形测量范围。测量比例1:100。 4.1.2 测量深度

本次测量成果应满足施工图阶段深度。 4.1.3 测量要求

1 对工程测量范围内进行地形修测,标明老驳岸、构筑物、管线、现有桥梁、小河浜、鱼(虾)塘的尺寸及标高等。

河道测量断面应与河道走向正交,断面图中应标出与平面图对应的特征点。如有老护岸结构,断面图上应尽可能标出原护岸结构材料性质,如浆砌石、砼或土坡。

查明岸上已有管线(电线电缆、埋管及沿岸排水管)及绿化树木、房屋等,并标明位置、类型和规格及数量。

4.2 勘察

4.2.1 内容及要求 (1)河道工程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及护岸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的钻孔布置。钻孔间距为100~200m(河道两岸应错开布置)。当场地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 (2)亲水平台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布置钻孔,钻孔位置应布置在基础轮廓线的中心,原则上每个平台布置不少于1个钻孔。当场地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

无特殊说明处钻孔深度15m~20m(从原地面起算),取样孔与静力触探孔间隔布置,土样采用原状土,取土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 4.2.2 勘察要求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土层性质,分布规律、形成时代、成因、类型等,若遇软弱夹层、泥炭、淤泥及较深的回填杂土、暗浜等需查清其范围及深度。根据土质情况列出各种土层厚度,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施工期开挖稳定边坡提出建议。

(2)提供地基各层土的物理指标和力学性质指标。一般物理指标包括重度、天然含水量、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限指数、颗粒分析、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包括固结快剪及直接快剪指

2 标、标贯击数、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等,对桩端持力层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

(3)查明地下水埋深及高程,是否存在承压水等。对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分析对混凝土是否有侵蚀性。查明地下水分布规律,提出各土层的允许渗透坡降。

(4)提供钻孔平面位置图,地质剖面图及钻孔地质柱状图。 (5)其他规范、规程等要求提供的指标及资料。 4.2.3勘察深度

勘察深度应满足施工图阶段深度要求。

5 勘察的主要依据和规范

测量和勘察工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文件的规程、规范及相关要求进行。

6 成果提交及时间

6.1 测量成果提供资料:

① GPS控制点点之记 ② 控制点成果表

③ 1/500本工程地形图(Auto*.dwg) ④ 1/100本工程断面图(Auto*.dwg) ⑤ 以上资料的数据光盘(二套)

完成时间,2015年7月15日提供全部测量成果。 6.2 勘察成果提供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附图

① 钻孔平面位置图 ②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③ 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④ 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3 ⑤ 水、土化学分析报告 ⑥ 钻孔柱状图告

完成时间:2015年7月15日提供全部勘察报告及成果。

7 其他

(1)在勘测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及时与建设、设计单位联系。 (2)提供正式成果包括电子版光盘2份,文字报告及附图各4份。

4 工程设计证书号:A131001085

崇明县中心横引河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勘测任务书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6月

查:

核:

写:孙

路 徐

波许

目 录

1 工程概况

2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3工程范围及主要内容 4 勘测内容和要求 4.1 测量 4.2 勘察

5 勘测的主要依据和规范 6 成果提交及时间 7 其他

第7篇:干旱河道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式探索——以滹沱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为例

1、研究背景

滹沱河为石家庄市的主要河流之一,位于石家庄市区的北部,离中心城区约12km。历史上滹沱河地区曾是水丰土肥的地方,农业耕种条件优越,宽阔的漫滩地构成出山口河道特有的景观格局,“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不仅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气候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滹沱河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滹沱河(石家庄段)沿线城镇区域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滹沱河沿线的自然、水文循环条件被改变,加之人们对流域共生共荣关系认识的局限,到20世纪80年代,滹沱河(石家庄段)已基本断流,只在行洪期间过水。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滹沱河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石家庄市区段,滹沱河已由一条兴利之河变成一条毒害之河,集中表现在河道干化、植被退化、水污染严重等方面,造成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后果。从气象条件和环境监测数据看,该河已成为城市最大的沙尘污染源。改善滹沱河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成为石家庄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虽然我国对河道的治理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干旱河道的治理方案及思路的研究还处在探索、徘徊阶段。为此,我们课题组针对滹沱河进行了生态综合整治研究,提出了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和实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推广干旱河道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国内外河流的治理思想

2.1 国外河流治理进程

国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常的做法是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研究,通过改善河流水质、重建和恢复生态等内容的实践来改善生态环境,如减少枯水期引水量,大幅度减少地下水开采。国外对河流实施单一目标管理的立场是为了避免洪水,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即以质量转移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建立河流和洪泛平原生境、建设人工大坝等工程措施,降低洪峰流量,使日流量趋于稳定。但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河流经长时间的运行,来自上游的沉积物不断积累,冲刷洪水流量减小,水和沉淀物的自然流动受到抑制,水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水库和下游地区,河流的生境趋于恶化。河流综合管理研究则弥补了单一目标管理的不足,采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蒙大纳法、流量持续时间曲线法、栖息地排水法、水力学评价法等方法,从河流的研究范围和尺度、河流系统分类和评价、河流恢复、稀释用水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5个方面统筹考虑,以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最具代表性的是Ward提出的四维河流生态系统,即河流在纵向、横向、垂向和时间分量上具有连续性、相互性、融合性、延续性特点。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研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生态需水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道自身的物理形态、所关心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等对流量的需求方面,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未能加以充分考虑。20世纪90年代后,petts认为在河流管理中,应从纵向的

连接、洪泛平原的流量、维持河道的流量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提出确定生态系统可接受流量的两个步骤:一是制定生态目标和综合目标,提出生境和物种数量可接受的损失度,如在荷兰的自然政策方针中,生态系统可接受的最大损失度为物种的5%;二是参照基流量、考虑当前可接受的平均流量、极低或极高的流量及频率和持续时间,确定可操作的最小单元,并提出相应的具体生态目标。

2.2 国内河流治理进程

与国外相比,由于国内缺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出现了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具体表现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频繁断流、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江河湖泊水体污染严重。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流认识的深入及工程的实施,对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从原来仅对河流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向河流生态用水、河流生态恢复及湿地、流域生态建设等方面扩展,如成都的府南河、太原的汾河、济南的小清河等河流水环境改善工程。但从流域及河流两侧的社会发展、产业调整、土地及规划控制、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甚少,基本上没有工程实践。

3、对滹沱河(石家庄段)生态环境的认识

3.1 生态环境现状

滹沱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繁寺县,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共有256条支流汇入,全长513.3km,流域面积为4.6万km2。据历史记载,滹沱河易决善迁,改道频繁,行洪时主流摇摆不定,冲淤变化迅速。

(1)地质地貌。该区域位于滹沱河河漫滩地带,其地质类型属河漫滩侵蚀堆积土体结构。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夹有中粗砂。土体结构松散,地壳稳定性较差,易造成不均匀地面沉陷和地面裂缝。土壤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类型为褐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水稻土。地形地貌特征明显,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多浅滩。

(2)水资源。该区域内有滹沱河及小青河、汊河、古运粮河、周汉河4条支流。此外,还有北泄洪渠。该流域内有岗南和黄壁庄两水库,总库容量为27.8亿m3;地表河流呈现“有河皆涸,有水皆污”的状况,即使在常年有水的河段中,属V类以上水质的河段约占60%。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城市地下水的主要采集区,担负着为市区和当地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任。但由于多年来的长期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市区地下水下降呈漏斗状,漏斗中心水位降至38m~42m,漏斗区面积已近400km2。

(3)植被资源。据卫星遥感影像解析和现场调查,该区域内有陆地(含湿地)乡土、栽培和野生高等植物种类共计175种,植被总覆盖率为28%~30%。

(4)土地资源。起初,滹沱河沿线仅限于农垦,两岸滩地内并无村落。19世纪初,京汉铁路和滹沱河导流堤(又称月牙堤)修建后,该区域开始出现农业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石家庄市政府、正定县决定在滹沱河两岸开辟林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边、散、洞”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在月牙堤内相继建设了教育、科研单位及一些大型工业企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快速的经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到2003年底,现状土地利用基本为农用地,用地结构为乔木用地15.0%、草地17.2%、耕地49.0%、水面2.1%、苗圃1.4%、垃圾用地0.6%、建设用地8.3%及裸沙

6.4%。

3.2 主要环境问题

从目前看,滹沱河的生态环境具有综合性特征,必须从系统性、独立性、相关性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主要矛盾。

(1)土地利用方式不能满足滹沱河地区的生态功能要求。滹沱河两岸植被稀疏,沙滩裸露,垃圾遍布,为城市的沙尘污染源,同时,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面积逐年扩大,地下水位不断加深,地下水受到污染。

(2)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综合效益低下。从对产业进行调查的结果看,各产业都处于较低层次,经济水平整体较低。第一产业以传统的种植业和林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第二产业以

二、三类工业为主,无朝阳产业,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三产业以商业为主,科研教育初具规模,但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3)土地无序开发,环境承载力下降。一方面,农民过度垦荒,无节制地向土地索取粮食,将多年的湿地、成熟的草甸变成耕地,大面积的果园、林地被复耕为农田,加快了土地贫瘠化和沙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月牙堤内,一大批科研院校,甚至几十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严重超出了该区地下水的自净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4)基础设施短缺,生态环境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无统一的供水体系,直接影响到城市供水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及环卫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坑。

(5)用地布局混乱,建设无序,景观质量较差。滹沱河的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生产、生活用地混杂,交通不畅,空间无序,沿主要干道两侧的建筑破旧,河道两岸垃圾成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石家庄现代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要求相去甚远。

(6)绿化面积少,植被疏枯,固沙树种、草种单一。整个研究区域内林地少,仅3000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5%,且林带种植结构简单,郁闭度很低,绿色屏障残缺、连续性差。

4、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滹沱河河道的治理,我们在保证其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复合生态系统治理理念,即保持河流的连续性和与城市的共生互补性,重点处理好河流两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重点做好生态防洪、植物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4.1 土地利用模式

基于滹沱河流域的特殊功能,在综合建设适宜性、景观适宜性、生态适宜性和经济适宜性评价(表1)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三大目标的和谐发展,在坚持“生态优先、景观经济并重”的原则下,制定出科学合理、优化可行的土地利用模式—“一线、两岸、三段、六区”,使该区域成为石家庄市区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风景旅游度假区、近郊森林公园、生态农业教育科研基地。

“一线”是指在滹沱河行洪制导线以内,结合防洪要求分断面进行控制,300m以内(五年一遇)为永久性河道,300m~800m为沙地草甸,800m以外至行洪制导线为疏林草地。“两岸”为防风林带。“三段”是指滹沱河3个功能有别的宏观功能段,即南水北调工程以西为集园、林、果、田、居为一体的大地自然景观功能段,南水北调工程—京深高速公路段为游憩休闲度假功能段,京深高速公路以东为农、林、苗结合型的生态农业种植功能段。“六区”是指6个生态功能区,即生态防护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园林区、生态展示区、生态农业园区和生态聚居园区。

4.2 生态防洪

滹沱河流域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季节性雨季明显,洪水灾害具有迅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虽然修建了岗南、黄壁庄两个水库和一些其它防洪设施,但防洪标准也不足十年一遇。为保证滹沱河(石家庄段)顺利地行洪、泄洪和利于滹沱河(石家庄段)区域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我们提出了生态防洪的措施。

在滹沱河北岸的大孙村村南建设雁翅柳生态软堤防,对滹沱河北岸制导线以外的已开发的河滩地进行“退耕还林”。同时,对现有荒滩实施绿化工程,改造现有低质林区。

将滹沱河南岸的生态防洪分为3段。①黄壁庄大坝下至南水北调中线段:保留原有不规整的天然沙堤。对不完善的河堤,按照设计制导线建设生物软堤防。水库大坝下的河道两侧多短沟,适合建设柳谷坊。②南水北调中线至京珠高速公路段:在京广铁路西侧,改造现有月牙堤,堤外侧表面种植地被植物护坡,内侧为青石条干砌堤坝,便于生物、水分、养分的交流。其中,京广铁路东侧至汊河入滹沱河口段,采用回填采沙坑、整修护砌岸坡等工程措施,紧靠滹沱河深槽右岸新建南堤。③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机场路以东段:整修堤防,在无堤防的村庄外沿规划制导线建设生物软堤防,在受到洪水冲击的堤内侧建设雁翅柳防浪林。

4.3 植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根据河道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特征,结合景观建设的需求和河道的水利功能,提出横向层叠、纵向梯级的河道治理理念和采取林景型、林经型、林生型3种主要的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

4.3.1 横向层叠、纵向梯级的河道治理理念

(1)横向层叠。横向层叠是指河道、河堤和阶地3层治理断面。河道:在河道内禁止挖沙,平整滩地,依靠两岸生态环境的修复,自然固定流沙,形成沙滩河床景观;300m~800m的河漫滩,是传统的行洪滩道,严禁种植阻水植物,禁止在河滩地内开荒造田,保护野生草本植被,逐步形成沙地草甸草原景观;800m以外至行洪制导线是营造生物防洪和疏林草地景观地带,可建设柳、桑缓洪雁翅绿化工程。河堤:一是在迎水面密植乔、灌木,建设生物软堤防;二是在人工堤防中,采用柔性护岸,以草本植物、灌木为主,其中迎水坡可采用三维生物网草皮护坡,坡脚应设防护林;三是保证有500m宽的大面积堤岸积防护林带。阶地:在恢复农田防护网的基础上,发展复合型农林业或都市型农业,改变单一的农作物耕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沙地景观、河流水环境、森林植被,发展以观光游览与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

(2)纵向梯级。纵向梯级是按照河道的自然特性、水利功能及其所承担的功能和职能将其划分为3段。上段为黄壁庄大坝下至南水北调中线—保护原有的人工林和防护林带,继续扩大人工造林和防护林带,形成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区;中段为南水北调中线到京珠高速公路—整合资源,治理污染,种树植草防风固沙,构建以月牙堤围合地带为中心,以沙地河滩绿色生态恢复为主题的城市近郊休闲区;下段为京珠高速公路以东,机场路以东—建立复合型农林区,发展花卉、蔬菜、果品、畜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4.3.2 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

为使滹沱河南岸的片林、林带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提出片林复层结构种植模式理念。该模式包括“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季景观”5种林景型模式,“林果”“林药”“林蜜”3种林经型模式,“防护模式”“耐瘠薄模式”2种林生型模式。这三种复层结构种植模式的设计,均以1hm2为设定面积,乔木占地面积最小以20m2/株为计算单位,乔灌比例为1∶2。

(1)林景型模式。通过垂柳、水杉、红瑞木、棣棠等树种的搭配,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及红、黄、绿的视觉效果,达到春季可观绣线菊,夏季可观满树金黄的栾树,秋冬季可观多姿百态的红瑞木、棣棠的景观时序。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栾树(200株)+垂柳(100株)+水杉(50株)。②中木。绣线菊(黄栌)(250株)+红瑞木(红叶小檗)(150株)+棣棠(金叶女贞)(100株)。③下木。玉簪(400墩)+金银花+丹麦草。

(2)林经型模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即选取多种药用植物,形成春季连翘夺目,春夏之季金银花、芍药竞相争妍,夏季珍珠梅串串白花驱暑,秋季银杏渲染片林景色,冬季侧柏苍翠的景象。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侧柏(200株)+银杏(100株)+杜仲(50株)。②中木。连翘(200株)+珍珠梅(250株)+枸杞(150株)+红叶小檗(100株)。③下木。金银花+宽叶麦冬+芍药。

(3)林生型模式。以防风治沙尘污染为目标,选取连翘、泡桐、丁香等滞尘、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形成夏秋开花、冬显干皮的特色。具体种植模式为:①上木。毛泡桐(200株)+

皂荚(100株)+白皮松(50株)。②中木。珍珠梅(250株)+连翘(200株)+紫丁香(150株)+木槿(100株)。③下木。山荞麦+地锦。

5、结论

目前,滹沱河(石家庄市段)的整治和修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上游续建的小壁自然生态园,总占地1025000亩,林地和疏林地占80%,植被率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水、草、鸟、兽、林共生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和栖息提供了庇护场所。汊河一期工程通过模拟自然风光,将该区域建成集自然生态、水源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和滨水景区,结合采砂大坑的回填处理,在汊河入滹沱河口上、下游段的滹沱河深槽营造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和进行生态河道的修复。同时,河道岸坡采用土工格室护岸、三维网草皮护岸和缓坡等形式,使滞洪区防洪标准和汊河行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既保障了城市财产的安全,又保障了该区域的地下水不再受到污染。

上一篇:行政专员论述下一篇:我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