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技术课程在分级培养强化应用中的重构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教育中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病理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课程做深入分析,将课程开发基于工作应用能力,以职业为导向,以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为引领,以互联网为载体,将岗位绩效考核融入到课程评价中,通过对病理科病理技术员工作内容为导向做课程研发模式、教学设计模型,综合研究分析,进行病理检验技术课程重构。同时,以此契机进一步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与工学结合,引入医学教育培养新理念,健全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就业,协同带动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整体水平提高。

【关键词】病理检验技术;岗位职责;教学设计;互联网;课程重构;应用

近年来,我国临床卫生事业中病理检验岗位人员缺乏与医疗教育培养体系的矛盾已日益凸显[1]。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即“职教20条”)要求在职业教育改革中:以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企业产业发展为导向,获得职业所需的应用能力[3],要求按照工作岗位分配的工作任务出发,完成实践内容以达到工作要求,从而培养企业所需的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人才[4]。基于此,在深入剖析病理检验技术用人市场现状,对接行业和企业,研究此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再与教学内容融合,形成新的教学单元和模块,细分能力要求,通过互联网资源平台,进行效果显著的课程培养体系修订,达到课程体系重构与工作岗位的高效衔接。

新时期新理念背景下本课程重构的意义

《病理检验技术》的“分类培养+强化应用”教学整合的相关研究不多,现有的相关课程混合教学设计存在方法不够优化、步骤过于简练、混合性不强等问题[5]。已有的教学设计模型,有基于工作应用能力导向的课程,但步骤不够完整,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开发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教育,使两者融合入课程中,构建虚拟与现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上岗工作,同时讨论答疑,课后知识梳理的教学学习模式。

病理检验技术是病理科的重要构成,是诊断病理切片的基础。各种组织细胞切片的制作主要依赖病理技术员完成。研发以病理技术工作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实践课程的分类培养,同时融入线上互联网学习,以期达到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依据职业能力的变化进行课程重构

目前病理技术岗位主要工作内容

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对应工作岗位分布在各级公立(私立)医院、疾控中心、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医疗器械公司等。涉及的岗位工作内容有标本接收;石蜡切片制作;细胞切片制作、资料管理等[6]。

根据目前病理科技术员的岗位内容整合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实施理论课讲授和实验课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岗位知识和能力。相关岗位能力分类如下:生物安全防护能力;手工综合操作能力;计量仪器实用能力;精密仪器操作能力;仪器维护、保养质控;标本采集处理能力;物品转运;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如表1。

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分析

具有行业企业对应工作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对职业、工作进行准确分析,把岗位要求精准地转化为学习领域的知识,同时需要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企业技术员主要负责对开发的课程任务进行分析,以期使该课程适用工作岗位的要求[7]。目前我院病理技术室的设备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职业应用的病理检验课程研发条件,学生可以按照开发的课程进行实操,同时学院检验专业与山西省属具有病理科的企业和医院均有合作,增进了校企合作的程度。此外,学校有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方便开展线上教学。

课程重构设计研究

病理检验技术课程工作探究

研究注重能力培养,课程研发以任务职业能力为依据,采用“教学计划开发”方法进行职业分析,把病理技术员所涉及的工作,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分类培养,把每项工作模块根据课时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一个工作任务即一个学习单元[8]。本课程研发以学生获得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行动为导向,在教学设计方面,主张“完整的行动过程”[9];在教学设计方面,主张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在教师角色方面,主张教师作为学习行为的咨询者和协调者;在学生角色方面,主张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结果使学生基本胜任此岗位工作。同时利用学习通向学生推荐技能操作视频,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上相应的练习题,以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职业应用能力的病理技术课程开发研究

面向复杂工作能力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给学生一套具体的、具有职业应用模式的学习任务,符合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10]。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工作特点,职业教育的岗位能力课程研发主要有以下步骤:(1)岗位分析:根据病理科技术员的工作内容和各岗位的职责,进行分析,确定依据实践项目的课程模块。(2)具体岗位分析:不同的课程模块,分解为若干步骤,明确不同步骤的岗位要求。(3)实践情境设计:选择工作过程中的6要素——实验项目、任务、用品、环境、结果、考核作为学习课程的设计依据。

病理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以我院检验高职专业特色课程病理检验技术的石蜡切片模块为例,说明“分类培养、强化应用”的病理检验技术课程重构的教学设计步骤。

学习单元开发

该门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病理科技术员的工作能力,旨在拓宽学生就业空间。对病理科技术员工作岗位和职责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与课程内容衔接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即进入工作模式,实习时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如图1所示。

学习单元混合教学设计

我们以石蜡切片技术员工作岗位为例,阐述混合式病理教学模式。在石蜡切片学习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未来能够胜任石蜡切片制片技术的工作。根据岗位任务对学习单元进行具体分解,分解为不同的项目和任务,包括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合理选择包埋盒、固定剂对组织进行取材后固定;能根据脱水机和组织的大小、种类选择脱水时间和程序;能根据包埋机对不同组织进行包埋、修块;会使用切片机连续切片;会进行染液的选择和配制,从而顺利完成染色、封片的步骤[11]。本项

目采用连贯性、递进性的学习模式,最终呈现实验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同时病理技术的石蜡切片的理论学习已经完成,学生对石蜡切片技术已经了解原理和步骤,但并没有真实进行操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偏好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促进学生掌握实践技能[12]。

本项目复杂技能分解

本项目复杂技能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可分解为具体的子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操作具有指向性,易于实施,易于掌握。

实践课设计

技能练习设置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通过多次学习从而达到熟练的工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13]。如切片染色操作,要求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的情境下学习和熟练。其中课前、课后利用线上“学习通”应用程序,教师推送学习资源为主,辅以习题练习,方便进行绩效考核,课中以线下实际操作为主,安排在病理技术实训室。任务设计和技能安排见表2。

绩效考核评分

本课程通过应用软件“学习通”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登录时间、学习时长、习题测验等,得出过程和结果评价分值,占学生最终成绩的25%,具体环节为教师上传视频——“试剂选择、染液配制、和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线上平台自动记录学习时间,通过线上习题练习直接记录分值[14]。另一部分评价为课中模拟工作岗位绩效评价的模式,得出评价分值,占最终成绩的25%。学期末进行汇总测评,占学生最终成绩的50%。考核标准根据学习任务制定详细的评分内容和绩效分值,如染液配制,评分标准为配置成功各浓度乙醇并给予对应的绩效分值,依次打分,最后计算学生的绩效总分。对学习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实施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修正[1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目标、病理科病理技术员工作职责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等信息技术开发病理技术分类培养、强化应用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的特点如下:(1)“分类培养、强化应用”背景下病理技术课程开发该教学模式在总结与提炼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已有课程的开发基础上,在病理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辅助学习的能力,依靠手机应用程序等信息式多元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模式,最终使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应用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

目前该模型打算在我院所有检验专业的班级实施并进行优化,再通过实施结果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对职业教育课程的适用性。

技术对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支持,使工作岗位的任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教学设计的创新本课程设计以四要素教学模型作为参考,对复杂性技能进行分解,分析学习任务,岗位职责,制定每一项学习任务目标,具体的操作流程,并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引入信息化教学进行学习、练习,最终形成分析、开发、设计、实施、考核评价五个教学环节。

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完理论课后直接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实践内容比较生疏,被动参与实验操作,掌握职业能力的有效性不强,工作能力不高。本设计增加了互联网学习环节,学生可提前通过网络学习实践课操作视频和注意事项可以提前熟悉实验课流程,了解此项工作的岗位任务;原有的实践课物品的准备都由实验老师来完成,现在实践课学生要作为一名病理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物品准备、配液、贴标签等环节都由学生来完成,每完成一项教师给予绩效分值并给予点评,使学生即刻了解自己的工作疏漏,以利于后续改进,以课中绩效考核评分体现;现在细化实验报告的设计,对接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增加课前课后训练环节,促进学生熟悉掌握知识,教学评价模

参考文献

钱尤雯.关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86-89.

孙萍,高燕飞,罗红柳,等.三年制专科层次医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05-108.

王钰亮.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职教育观的发展历程与指导意义[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119-123.

王爽,蒋大力.“工匠精神”在医学生职业教育中的路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45-47.

邓文辉.职业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落实[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10):1.

王敏,李俊涛,李品玉.病理检验技术与医学机能实验混合式教学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3):1655-1657.

张寒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6):11-16.

葛诚.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文秘专业课学习性评价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9.

高志刚.常规石蜡切片、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57.

丁世强,王平升,赵可云,阎昭斐,杨鑫.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发展的项目式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9):49-55.

王德望,彭丽红,龚金梅,司明远,刘梦,欧阳聪,张梦迪.改良固定法对冷冻组织石蜡切片的影响效果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7):863-865.

刘洪,颜成东,蒋尚飞,董海岛.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提前招生学生学情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3):102-103.

韦杏,韦乃凤,张煜,张萌,邹敏,韦丽珍,谢彩英.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在“壮医内儿科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302-303.

曾丽霞,罗文奇,李春君,陈肖瑜,杨建平,廖芝玲,马韵.临床诊断病理学实习教学设计及实施应用[J].右江医学,2019,47(8):637-640.

刘静,付玉荣,伊正君.以需求为导向医学检验专业分方向培养的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4):590-595.

上一篇: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的麻醉效果分析下一篇:基于驱动力理论的绩效战略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