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精选8篇)
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
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
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PFR:心室充盈期的最大容量变化速率,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舒张功能参数
LVEF: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专门探测体内正电子发射体产生湮灭辐射而设计的显像仪器。它克服了平面显像的缺点,所获得的图像反应人体的生化、生理、病理及功能,并能进行定量分析,能获得核医学显像中最理想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不受深度影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检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很大价值。
S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是高性能、大视野、多功能的γ照相机和支架旋转装置、计算机和图像重建软件等组成,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数据采集,最后将获得的多幅二维投影图像,利用计算机重建软件显示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种断层显像,完成各种脏器的动静态显像。
时相图:在心血池影像基础上以不同的颜色和灰阶代表每一像素开始收缩的时间,构成时相图,亦称相位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收缩基本同步,故具有相同的灰阶和颜色,反映心肌收缩良好;心肌缺血或梗死时,病变局部时像明显延迟,灰阶或颜色与正常部位有较大差异。
极坐标靶心图:在心肌灌注显像影像图中,以短轴断面自心尖部展开所形成的二维同心圆,构成靶心图。缺血区域在靶心图上表现为变黑区。靶心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相匹配,因而能明确责任血管之所在。
利尿肾图:对肾图出现梗阻型曲线者给予利尿剂,经一定时间再次检测的肾图称为利尿肾图。临床上主要用于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扩张性肾盂和输尿管的鉴别。若利尿肾图无明显恢复即仍呈梗阻型肾图则为前者,若利尿肾图改善或恢复正常为后者。
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肿瘤受体显像:用67Ga显示肿瘤的一种方法。67Ga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然后被转运到细胞内与胞浆蛋白结合,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通常很高。67Ga被生长旺盛有活力的肿瘤组织摄取,而坏死或纤维化的肿瘤不能摄取,进而对活动肿瘤进行显像。
三相骨显像:在骨动态显像中,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DP20~30ml后,立即开始收集,首先以1帧/2~3s的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血流灌注影像,即“血流相”,然后以1帧/min或计数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3h后采集的静态影像为“延迟相”,这就是。
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细胞摄取,显示其正常组织器官形态,而病变细胞摄取减少或不摄取,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如心肌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肾显像。
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某些病变组织所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显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呈“热区”,如急性心梗灶显像,亲肿瘤显像,放射免疫显像等。
肺灌注显像:显示肺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一次静脉注入Tc-MAA37MBq后,可以均匀地暂时栓塞在肺毛细血管床内,局部栓塞的颗粒数与该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由于栓塞的毛细血管仅占毛细血管总数的几十万分之一,不会引起心肺血液动力学和肺功能的改变,通常于注射后立即显像。
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肝脾胶体显像显示的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在肝血池显像中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肝组织的放射性分布。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亦明显减低,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甲状腺热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或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活性缺乏或稀疏。热结节恶性率为1%,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冷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结节部位根本无放射性分布。甲状腺单发冷结节为恶性病变率为20%,多发冷结节恶性病变率为0-18%。其他可能则为良性病变,如甲状腺瘤、囊肿、局部出血等。
大题(背了就足够考了)
为什么I131-碘能治疗甲亢
答: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物质之一,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共转运子克服电化学梯度从血液循环中浓聚i131,GD患者甲状腺滤泡细胞NIS过度表达,对i131的摄取明显高于甲状腺正常组织。I131衰变发射β射线的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在甲状腺组织内,对其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小。由于β射线在组织内有一定的射程,可产生交叉火力效应,使甲状腺中心部位接受辐射的剂量大于边缘,如给予适当剂量的i131,则可利用放射性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而保留一定的甲状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I131去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的临床意义
答:1,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能摄取I131,用I131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也消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病灶,减低复发率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2 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可促使转移病灶摄碘能力增强,有利于用I131显像发现转移灶,同时利用I131对转移灶治疗;3残留甲状腺组织被完全去除后,体内无Tg的正常来源,有利于通过检测血清Tg水平的变化,对复发和转移进行诊断;4 给予去除或治疗剂量I131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I131全身显像未能显示的病灶,这对制定患者随访和治疗的方案有重要意义。
I131治疗甲亢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答:适应症:甲亢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用抗甲药物后多次复发、术后复发的青少年及儿童甲亢患者。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甲亢伴房颤患者。合并桥本氏病,内科药物疗效差,摄碘率增高患者。
禁忌症:妊娠和哺乳患者。急性心梗患者。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
如何用核医学诊断梅克尔憩室
答:梅克尔憩室是最常见的异位胃粘膜症。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一样具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功能,同样对99mTcO4-有摄取和分泌作用,在局部可出现放射性浓聚的现象,因此可用99mTcO4-显像进行梅克尔憩室的诊断。表现为:腹腔内局部放射性聚集区,通常出现在右下腹,也可在腹腔的任何地点。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即可显示放射性浓聚,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强。后位和侧位显像有助于鉴别梅克尔憩室与来自肾脏和输尿管的放射性。(对高度怀疑本病但显像阴性者,可皮下注射五肽胃泌素或胰高血糖素再次进行显像。如何利用核医学方法诊断急性胆囊炎?
肝胆显像表现为肝摄取良好,肝胆管、总胆管及肠道均在1h内显影,但胆囊始终不见显影。如果怀疑急性胆囊炎而1h胆囊不显影者,要进行2~4h的延迟显像,吗啡试验可缩短检查时间,如果胆囊管通畅,胆囊可在注射吗啡5~10min内显影,即可排除急性胆囊炎的诊断。肾图各段意义
答:典型肾图分为3段,即示踪剂出现段a、示踪剂聚集段b、示踪剂排泄段c。a段:静脉注射示踪剂I131-IOH后很快出现的急剧上升段,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肾脏的血流灌注
量。B段:继a段后继续逐渐上升的斜行段,经2-4分钟达高峰,b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是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I131-IOH的速率和数量。主要与肾有效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有关。C段:继b段后的曲线下降段,下降的快慢反应I131-IOH从肾脏排出的速度,它与尿泌量、尿流量和肾路通畅情况有关,在尿路通畅的情况下,c段也反应肾功能和肾血流量的变化。
肾图的临床意义价值
答:1 尿路梗阻的诊断。2 分析肾功能、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测定。3移植肾的监测。4 观察某些药物对一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肾术成功后功能状态,识别腹部肿块与肾脏的关系。
骨显像原理
答: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后聚集于骨骼,在体外用SPECT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射线,从而使骨骼显像。骨质包括骨密致和骨松质,骨密致中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是阳离子和阴离子吸附和交换的场所。85Sr2和+18F-是Ca2+和OH-类似物,在体内随血液流经骨骼时与骨的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上的Ca2+和OH-进行离子交换,浓聚于骨骼中。99mTC-MDP主要与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结合而浓聚于骨组织。骨骼显像剂在骨骼中聚集的多少主要与骨的血流量、骨代谢和/或骨活跃程度、破骨程度等有密切关系。若支配骨骼血管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显影剂浓聚相对减少;反之,显影剂在骨内的浓聚会相应增多。
骨转移癌的核医学影像征象
答:1新病灶的产生。2随时间延长病灶增大或放射性增高。3在一块骨骼上呈非对称性损害4散在无规律分布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病灶。5病变伸进骨髓腔6放射性缺损区7病灶呈靶行损害,边缘放射增多,中间放射性减少8超级骨显像,肾不显影或淡影。
代谢性骨病在骨相图上的共同特征表现
代谢性骨病是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其放射性骨显像的特征表现有:1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对称性增浓2中轴骨、四肢骨及关节周围等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3胸骨显像明显,呈领带征样放射性积聚4肋骨软骨连接处有明显的显像剂摄取,呈串珠样改变5肾显影不清晰或不显影,即表现为超级骨显像。
利用核医学的方法判断骨髓炎,鉴别蜂窝织炎
答:骨显像是骨髓炎早期而敏感的诊断方法,三相骨显像能提高特异性。其影像特点是:1三相影像上皆在骨区有较局限的显像剂分布增高区2 24h内病变处骨软组织放射性比值随时间上升3疾病早期可出现显像剂分布缺损,是由于局部压力增高是血流降低或血栓所致,一般很快转为分布增高。蜂窝织炎影像特点为:血流相和血池相主要是在软组织内想相机分布增高,静态像病变处呈较轻的弥漫性显像剂分布增高,或轻度局限性增高骨软组织比值随时间下降。
脑血流灌注的原理
答:应用一类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放射性示踪剂,其在脑细胞的分布量应与局部血流成正比,并在脑组织停留一定时间,通过核医学检查仪器SPECT或PET进行显像以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显像剂包括1、99mTc-HMPAO,99mTc-ECD。
2、123I标记的胺类化合物123I-IMP.3、弥散性脑血流显像剂。PET显像剂包括15O-H2O13N-NH3.H2O。具备的共同特征:1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2在脑中滞留足够时间3具有特定脑区域分布。
脑脊液间隙显像原理
答:讲99mTc-DTPA注入蛛网膜下腔或行侧脑室穿刺注入显像剂后,显像剂与脑脊液混合并延其循环路径运行和吸收,利用显像设备在不同时间进行体外显像可得到脊髓蛛网膜下腔、脑池或脑室的形态及显像剂到达各部位的时间和消退速率,估价脑脊液生成、流动和吸收的动态过程,从而对脑脊液循环路径是否通畅及动力学做出评价。
利用核医学方法诊断急性脑梗死
答:1在发病早期rCBF显像图傻瓜即可表现为梗死区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2数日后,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缺血区周围血管扩张和反应性增强,可见梗死灶周边出现放射性密度增高区,称过度灌注3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见病变对侧小脑成放射性减低,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交通性脑积水在影像学上的主要征象是什么?
早期:放射性向矢状窦移行缓慢,大脑凸面显影延迟,脑室不显影。
晚期:随积水加重,侧脑室持续显影,呈“豆芽状”,即使24~48h后侧脑室内放射性浓聚仍明显,但大脑凸面放射性分布较少或无分布。有的患者仅表现脑室充盈过度,无明显引流,也有的可见引流延迟或脑室内放射性充盈不显著。
肿瘤18F-FDG代谢显像原理
答:18F-FDG静脉注射后,经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在己糖激酶催化下,生成6-Po4-18F-FDG。因6-Po4-18F-FDG与葡萄糖的结构不同而不能进一步代谢;在葡萄糖磷酸化酶催化下,重新转变为FDG,经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组织间隙。由于肿瘤细胞基因代谢异常,引起葡萄糖转运蛋白高表达,已糖激酶高表达,葡萄糖磷酸化酶低表达,造成肿瘤细胞内积聚大量18F-FDG。肿瘤组织FDG摄取的多少,反应肿瘤细胞代谢和增值的快慢。通过PETCT扫描所示的FDG生物学分布,显示处于增值状态肿瘤病灶所在的部位、病灶形态、大小、数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99mTc-MIBI心肌显像的原理及图像分析
答:心肌灌注显像(MPI)原理:放射性药物被心肌细胞选择性摄取,且摄取的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或阻塞时,以及心肌细胞损伤时,心肌梗死时,心肌摄取放射性药物的功能明显减退甚至不能摄取。通过显像仪器获得心肌影像,判断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和心肌细胞存活状态。1 短轴断面:左心室壁呈环状,中心无放射区为心室腔,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右侧为横壁,左侧为间隔。放射性分布均匀而一般下壁放射性略高。2水平长轴断面:呈倒立马蹄形,右侧为侧壁,左侧为间隔,心尖部放射性略低。3垂直长轴断面:呈横行马蹄型,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什么是创造力或者创造性?这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创造力研究的理论建构, 还直接影响到创造力的测评问题。先前已经提到, 在创造力的研究历史上,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定义创造力。根据先前几种研究背景, 我们得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 创造力的过程定义。
该概念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其基本论点是认为将一个创造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事物都视为有创造性的, 早期的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还有部分信息加工学派都支持该论点。
2. 创造力的人格定义。
从人格角度界定创造力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他认为创造力是人们所特有的能力, 跟人格一样, 是一个人特有的统和模式, 所以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创造力人格的问题。
3. 创造力的产品定义。
这一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就是能够产生某种新颖、独特而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该定义包括适宜性和新奇性两种特征。个体的创造力一般都是通过进行创造力活动、产生创造性产品得以体现的, 而且产品和活动是易于把握和评价的。因此, 与前两种定义相比, 创造力的产品定义更加客观、可靠。
4. 艾曼贝尔创造力定义。
艾曼贝尔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两种互补定义, 即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和创造力的概念性定义。这两种定义分别用于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框架的建构。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是指隐含在大多数主观测评方法之下的明确的操作定义。这一定义认为, 一种产品或者活动是否有创造性, 需要有适宜的评定者独立评定。而适宜的评定者是指熟悉产生的产品和活动相关领域的人。
5. 罗兹创造力模型。
心理学家罗兹收集了50多种创造力的定义, 归纳出创造力4P模型。该模型包括人、产品、程序、环境和压力。人主要是探寻创造力高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产品主要是探讨什么样的产品创意高。程序主要是探讨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过程。压力和环境主要探讨什么样的压力和环境有利于产生创造力。罗兹将创造力看成是一个包含创造者的人格特质、心理过程、创造的成品、创造者与环境的互动的整体。
上述关于创造力的定义来源于不同研究角度, 但就目前来说罗兹的创造力4P模型是最为心理学界认可和接受的。
二、进化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将自己的进化理论分为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性选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的是关于生存问题而进化的适应器。性选择理论解释的是关于繁殖问题而进化的适应器。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核心概念。选择的根本目的是生存和繁殖。在一个环境中, 拥有某些遗传特征的生物体更能够适应环境, 将会留下更多的后代, 因为这些特征对生存和繁殖很有帮助, 而那些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了。
2. 性选择。
性选择理论包括同性竞争和异性选择两个方面。同性竞争是指同一性别之间的竞争, 主要竞争目标在于与异性的交配机会。这样导致生物体在同性竞争中获胜的每一种特征———体型更大、更强壮, 或者运动能力更好等———都将通过胜利者的繁殖活动而传给下一代。异性选择是指如果某一性别的成员认为异性的某些特征正是他们想要的, 那么拥有这些特征的配偶更有可能获得配偶。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 进化的改变之所以会发生, 只不过因为被异性所看重的那些特征遗传给后代频率更高而已。
综合上述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我们认为生物体的某种特征能够遗传下来, 是因为它能够促进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
三、创造力的进化
创造力之所以能够进化下来, 是因为这种特征能够促进生物体的特征的生存和繁殖, 那么人类的创造力是如何起源的呢?
不少研究者通过检验祖先头盖骨的形状和容量变化获得关于早期创造性表现的线索。
最早期的创造力象征是简单的石器工具, 这些工具是由能人创造的, 大约发生在200万年之前 (Leakey, 1971;Bentley, 2004;bunn&Kroll, 1986) 。尽管是非常原始的, 但是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的突破。随着180万年前直立人的出现, 他们的大脑头盖骨的容量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Aiello, 1996;Ruff et al, 1997) , 这与当时直立人的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应的:出现了任务专一性石器工具, 复杂而又稳定的季节性居所, 信号的协调, 长距离的打猎 (Anton&Swisher, 2004;Cachel&Harris, 1995;Walker&Leakey, 1993) 。不少研究者提出更大的脑容量容许更多的项目在记忆中进行编码, 并且这些项目在记忆中变得更加有条理, 促进了创造性联结, 为自我激发思维和技能的练习和提升铺平了道路。
另一次大脑容量的快速提升, 出现在60万到15万年前的中期到晚期的旧石器时代 (Aiello, 1996;Ruff et al.1997) , 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艺术、科学、政治、宗教还有大概的句法语言。这段时期, 行为现代性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大脑部分或者记忆的增加, 而是学会了更复杂的方式来应用记忆, 包括:符号思维, 认知流动, 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内隐思维模式或者外线思维模式进行转化的能力的出现。同样, 元认知能力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可以反映和预测周围的环境。
总体来说, 创造力的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它伴随着我们人类大脑容量的提升和相应大脑思维的不断转化和升级。
四、创造力的进化原因
心理学家从四个方面来解释创造力的进化, 包括:创造力作为进化拱肩 (Pinker, 1997) ;性选择 (Miller, 2000) ;自然选择 (Fesit, 2001) 。
1. 进化拱肩。
许多形式的创造力提高了个体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但是对于其他创造力形式的表达, 像艺术、音乐, 它们并不是与生存和繁殖息息相关的。Pinker (1997) 认为艺术、音乐、幽默、小说、宗教、政治虽然没有真正的适应性, 但是具有进化拱肩的作用。这些副产品可能有其他目的进化意义, 它们激发我们用新的方式进行感知, 但是并没改善我们的生物适应性。
2. 性选择。
Miller (2000) 认为群体联结所解释的创造力忽视了性选择在修饰创造性行为上所可能扮演的角色。他非常强调性选择在创造力发展上作用, 认为人类许多创造性行为是为了吸引异性。这个观点起源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例如, 雄性孔雀漂亮的尾巴, 它本身对孔雀的生存并没有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它是雌性孔雀在挑选配偶是所参考的主要特质。从这个方面来看, 进化的改变之所以会发生, 只不过是因为被异性所看重的那些特质遗传给后代的频率更高而已。
近年来, Miller (1998;2000a;2000b;2000c;2001;Kaulman et al., 2007) 深入发展了这一理论的视野。他认为性选择要比自然选择在塑造人类最具有区别性的思维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这些思维包括:艺术、音乐、运动、跳舞、幽默、友好、领导力等。他主张人类的一些创造性行为是复杂心理适应的结果, 这些创造性行为主要用来吸引异性, 目的是繁殖而不是生存价值。无独有偶, Marek Kohn和Mithen (1999) 也按照了相同的路线, 他们提出“性感手斧理论”。根据这个假设, 性选择压力可能导致促使男性产生对称的手斧, 这可以作为男性在认知、行为、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可靠指示灯。既然手斧被认为是在考古记录中第一次出现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工艺品, 那么这些产品可能是性选择塑造艺术的最初证据 (Gabora, 2008) 。
3. 自然选择。
对于Miller提出的性选择观点, 不少学者持肯定的态度。但是Feist (2001) 认为, Miller太过于关注性选择理论而排除了科学创造力和科技的进化方式。科学创造力和科技的进化是受自然选择压力所驱使的。因此Feist (2001) 主张自然选择压力驱使了创造力科技方面的进化, 例如科学和工程, 而性选择压力驱使了创造力艺术方面的进化, 包括音乐、跳舞、幽默。
此外, Mithen (2006) 提供的一些证据表明, 我们的祖先对于艺术的表现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存价值, 用来表达情绪、目的、信息和促进合作, 例如祖先的音乐感。因此性选择压力可能不是音乐感产生的主要压力。因此, 他认为自然选择压力才是人类创造力的终极驱使力量, 性选择只是加强了创造力的进化, 扩展了创造力的形式, 使创造力不但有机能作用还有审美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创造力的进化发展到底是源于哪种进化选择方式还有待考究。总体来说, 通过理解人类创造力的进化起源以及进化的原因, 我们对创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来应用创造力, 使之为我们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辨析的标准是什么至关重要。可能有人会觉得,名词术语少,易于理解,就是好文章,名词术语多,非常专业,就不算好文章。恐怕不尽然。有些文章术语不多,琅琅上口,固然不错,但有些文章术语连篇,深奥难解,照样是经典。像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读起来就很费劲。这本书里的有些名词,不仔细推敲就难以把握。比如,尽管巴纳德不厌其烦地解释“能率”和“效率”(汉译本译为有效性和能率)的区别,解释“无差别区”的用意,但是对外行来说还是具有理解上的困难。这种理论著作,如果没有必要的专用名词,就很难把事情说清楚。所以,这类名词,就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在没有现成名词的情况下,为了作出学术上的准确阐释,还需要造出新词来。比如社会学家布迪厄,为了解释学习而形成的习惯,专门造了两个新词“习得”和“惯习”;还有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创造的“证伪”,库恩创造的“范式”等,都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管理学中的名词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名词是帮助你理解,还是阻碍你理解。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学术与巫术的分水岭。一般来说,学术是把人们不明白的东西力求说清楚,而巫术是把人们本来还明白的东西故意说神秘。按这一标准来判断名词术语,八九不离十。
现实中有一些管理学著作,在使用名词时恰恰同上述标准背道而驰。作者好像总害怕读者弄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所以,尽可能要用名词把你绕进去。似乎不夹杂几个谁也说不清的词汇,就显得没有学问。对这一点,汉迪曾经有着辛辣的讽刺。但是,管理学界依然我行我素。中国的管理学界,这种用名词唬人的现象更为常见。
凡是那种看了只觉得玄乎而更加敬畏的名词,凡是那种无助于理解且不讲道理的名词,大体都属于上述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是学术上的底气功力不够,所以要靠它来撑门面。反过来,凡是必须用来说明某种原理的名词,凡是只有使用它才能更准确地阐释道理的名词,不论难易,都在必要之列。
还有一种现象,在翻译著作中更为常见,就是使用大量缩略语。缩略语不是不可用,在美国人的著作中也很常见。但是,如果这个缩略语让内行也看不清楚,那么同样是用来蒙人的。以广告为例,如果尽可能说清产品性能,就属于正常的推销;如果迸出一堆谁也不明白的缩略字母组合,就有可能是让你上当的。外文缩略语如此,汉语缩略语同样如此。
即使缩略语不制造神秘,如果缩略不当,有可能带来误解,那也是学术著作的瑕疵。不信,你不妨试试,把“购房事务”、“人才流动”缩略为“房事”、“人流”,看看效果如何?
三、【名词解释】
16、组织 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7、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18、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最常使用的是法约尔的提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直线职权直线职权是指组织内直线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包括发布命令及执行决策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指挥权。
20、管理二重性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四、【简答题】
21、简述管理中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率通常指的是正确的做事即不浪费资源。但仅仅有效率事不够的管理当局还应该关注效果。也就是完成活动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效果通常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情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应该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组织工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即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22、简述理性决策的基本过程。
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标准;(3)给标准分配权重;(4)拟定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 施方案8评价决策效果。
23、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范围。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2、作用。管理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则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3、从层次上来说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在不同阶段之中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个过程结构进行监督检查。
4、功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24、计划工作的程序通常分为哪八个步骤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五、【案例分析题】 25、1998年8月8日是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10周年大庆的日子。而此时此刻关于“太阳神”落山的说法却已是妇孺皆知的事了。从1989年的年产值4300万元到1993年以13亿元的业绩傲视群雄再到1997年的2亿元保健品销售和香港上市股票仅值9分钱变化之大令人扼腕。在此期间其管理体制经历了四次大的“地震” 1990年董事长骆辉“杯酒释兵权”。在保持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原与骆辉一起闯天下的9位“开国元勋”基本退出高层管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大学生。与此同时一批年轻的管理者脱颖而出挑起了大梁。1991年企业的发展更见迅猛。每天从各地汇往总部的现金收入达到二三百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骆辉千方百计的从国有企业挖来精英人物。他们一来就担任了太阳神的一级经理副总掌管了市场部、企管部、财务部、事业发展部等七个重要部门。有效的解决了在快速膨胀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并确定了太阳神“层级结构”的管理模式。使太阳神的整体工作风格从“主观发挥”为主转向以控制为主。这种制度使太阳神至今未出现根本性的决策失误。但是在这种互相制衡的行政主导体制下重要的决议往往拖尔不决。在1995年的澳门会议上针对决策效率低下的局面骆辉痛下决心采取挂职下放的方式将这些高层行政主管全部推到基层担任省级分公司的副经理。希望他们直接了解市场一线的竞争情况。与此同时骆辉选调了10余年轻有为的干部组建总经理助理室。1996年总经理助理室主任、曾为西南地区市场立下大功的郑志文辞职。1997年骆辉聘请美国哈佛大学MBA王哲身为太阳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和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年薪为140万港币远远超过原来一级经理的待遇。同时他连炒数位高层管理人员大幅度更换中层管理人员并将原属于公司福利的住房、手机等全部卖给使用者。此外王哲身虽来头不小但因对中文的听、说、写均不熟与员工的沟通上有不小的障碍也从未做过中国保健品行业。对于目前的局面骆辉自然难辞其咎。他目前深居简出与社会和员工处于半隔绝状态。连许多高层人员都说说服骆辉的任何尝试都将是失败的。即使你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真理在骆辉的雄辩面前没人能成功。
1、请根据影响组织结构变化的权变因素分析它太阳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这四次管理变革的必要性1组织的规模对其结构有名显得影响作用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随着太阳神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行管理变革成为必须。2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对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组织结构也要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太阳神的四次变化中体现了这一点每次变革都是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
2、您认为该公司陷入目前困境的内部管理原因主要有哪些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2企业内部在相互制恒的行政主导体制下重要决议拖而不决决策效率低下。3企业内部的权利调整不当重要措施进行不利。4身为CEO的王哲本身不适应中国的企业文化
3、作为一个有过杰出的成绩和非凡个人魅力的企业家骆辉该有哪些应吸取的教训1企业的发展要跟上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2要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3企业高级人员的任用不要只注重学历更要注重其适应性与能力。4企业管理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要学会认错并勇于改正。
4、通过此例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最大感受是一个企业从成功走向失败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企业的管理者要承担主要责任。
三、【名词解释】
16、管理环境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任何管理也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这个环境就是管理环境。
17、预算 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它是按财务项目或非财务项目表明的组织的预期成果反映了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综合计划。预算将计划规定的活动用货币和数量表达出来因而实现了计划的具体化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控制标准更加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
18、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指的是对某项活动尤其是对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主要是如何“处事”。
19、计划计划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通过计 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已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0、控制工作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四、【简答题】
21、简述霍桑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 答:霍桑实验的结论是 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 霍桑实验的结论是 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 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 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 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 单个工人的产量 在决定产量方面 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 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 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 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 视。
22、简述领导者的职责。在带领和指导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发挥指导、协调和激励的职责作用。1指导作用在人们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因此领导者有责任指导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2协调作用领导者需要化解人们的分歧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3 激励作用领导要通情达理、关心群众为人们排忧解难以高超的领导艺术诱发下属的事业心、忠诚感和献身精神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由此可见领导的职责是帮助下属尽其所能以达到目标。领导不是在群众的后面推动或鞭策而是在群众的前面引导、鼓励群众实现共同的目标。
23、计划工作的内涵5W1H见教材87
24、期望理论及其对管理的指导意义是什么期望理论对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为期望理论是在目标尚未实现的情况下研究目标对人的动机影响。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大于现实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等于现实以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充分地研究目标的设置、效价和期望概率对激发力量的影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目标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调动起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一目标设置二效价的作用三期望值的估计
五、【案例分析题】
25、究竟是谁的责任 某天深夜总经理偶尔发现加油站员工在值班期间违规睡觉。第二天他便把企管部经理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责怪企管部监督不力制度执行不严。企管部经理感觉很委屈相关公司制度企管部已经认真制定完成向公司各个部门交代沟通也很清楚并且企管部也在认真的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夜里发生这种事企管部也没有办法避免况且加油站作为企管部的平级部门企管部经理没有权利直接指挥加油站经理发生这种事情也就不应该由企管部承担责任挨骂而应由加油站经理负责。在该公司中组织手册中规定总经理负责全面主持公司的管理和业务企管部经理作为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主管公司规章制度的组织修订、监督执行以及对公司各部门的考核奖惩加油站作为公司下属业务部门等级上与企管部平级其经理作为该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该部门的业务运作和管理。请问
1、在这件事情里到底谁应该负责任应负什么责任
2、怎样做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1、加油站站长有管理的责任企管部经理有监督的责任。
2、加油站站长负责日常的管理企管部经理可定期不定期安排抽查查到了对加油站进行通报批评建议公司处理加油站。
三、【名词解释】
16、权力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利。
17、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关系。是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但同时又渗透和影响着社会关系。
18、威信
19、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20、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小题为所有考生都需要做的第23题只是高起专考生做第24题只是专升本考生做多做错做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企业家和传统管理者之间的区别。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达到与他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其工作以为者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以为者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企业家是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并同时也拥有管理职权的人。区别传统管理者是受到上级任命在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他们的影响力来自这样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与此形成对照企业家可以是上级任命的也可以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从群体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企业家可以运用正式权利以外的活动来影响他人。
22、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管理宽度、责权一致、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理
23、在任务不变情况下组织设计中可采取哪些方法提高效率 考察组织设计需要理解内容科参见P161、P165、P177
24、目标管理有哪些优缺点优点目标管理法的评价标准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内容结果易于观测所以很少出现评价失误也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进行反馈和辅导。由于目标管理的过程是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员工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
缺点目标管理法没有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因此难以对员工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绩效横向比较不能为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
25、某公司总经理为了使公司的供电设施规划尽快落实,并且把自己设想变为现实就把负责这一项目的设备工程师李工叫到总经办。在办公室里总经理将自己想法和公司的供电设施规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李工对总经理要求一口应允。突然有一天总经理问李工所在的部门负责人王经理“前段时间安排给李工去做的工作进展如何一些项目为何没有按照要求去做。”王经理被问得莫名其妙委屈地说我不知道有这回事李工也没有向我汇报过这个情况。结果工程未达到要求也没有按时完成为此王经理受到了总经理批评。请问
1、总经理有没有批评错
2、王经理有什么责任李工应负什么责任
3、他们如何处理比较合理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管理者拥有指挥下属的特权但也负有要对下属的工作承担责任的额外责任。无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是一样的即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工作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作为李某的上级主管的王经理是这个部门的管理者那么他就相应负有对下属表现及部门运作效果等的领导责任因此问题虽然出在李某的身上但是王经理仍然必须对他的行为负责所以总经理没有批评错。作为管理者他所应负的责任有对分管部门或工作的运作效果负责对下属人员的工作行为负责对分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即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管理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因此王经理是管理者他的责任主要有指挥领导李某等下属从事工作并对他们的行为负责对本部门所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及运作效果也负有主要责任。而且直线权力和职能权力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直线人员拥有除了其上层直线人员赋予职能部门的职能权力以外的大部分直线权力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则除了拥有对本部门下属的直线权力外还拥有上层管理者所赋予的特定权力可在其职能范围内对其他部门及其下属部门发号施令。王经理所拥有的是直线权力是李某的直线管理者因此他应对这一问题负主要责任。而李某仅仅是因为总经理的授权而获得职能权力因此仅在其职能范围内行使权力并负相应责任所以在案例中他应负次要责任。在一个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权力的分布或委派是至关重要的权力是每一个人得以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有责无权或授权不当是组织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授权的基本原则。1明确授权的目的明确所授事项、目标要求、权责范围使下属得以清楚地开展工作2职、权、责、利相当不仅有职有权、有权有责、有责有利而且所授权力应是完成任务之所需责任与权力对等利益与责任相应。3保持命令的统一性不交叉授权和越级授权4正确选择受权者因事择人、视能授权。5加强监督控制但要注意不要事事干预、或要求保证下属不犯错误。因此案例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总经理越级授权这样容易使得命令不能保持统一性这样管理者的意愿便不能有效贯彻到组织各个部门容易出现重复命令多头领导等问题。二是没有加强监督控制既没有对李某进行有效的监督又没有告之王经理使之建立起对李某工作的监督控制。所以他们应该这样处理 首先根据授权的原则及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起合理的职权体系使得各部门和个人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所拥有的权力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避免出现诸如总经理这样交叉授权越级授权等问题。而是最好能通过王经理来给李某安排任务避免出现多头领导的状况。其次依据建立起的职权体系确立相应的控制机制使得组织内部的控制能够符合及时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等原则的要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李某的工作出现问题时无人负责也缺乏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等。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机制能使得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个人的工作任务能够有效开展并完成各个具体的子目标能够有效实现从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第三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等方式来加强组织内部的交流。这样使得部门的主管能够及时了解的下属的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各个部门之间也能够交流彼此的工作内容等使得各部门能够相互配合。从而避免案例中这样王经理完全不了解的李某的工作情况这类问题。很多具体怎么写的我都有些忘记了有些我都是直接粘贴过来的到时候你得注意一下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了。大体的答题方式可以按这样的里面很多地方你也可以再补充的反正到时候时间够的话你觉可以用的上可以都用上。写案例分析是比较随意的你可以当写议论文那样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ok了。
三、【名词解释】
16、霍桑试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17、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18、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地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19、限定因素原理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20、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
四、【简答题】第23题只是高起专考生做第24题只是专升本考生做
21、试述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自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缺点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使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难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作出及时反应。这种组织结构多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但对于规模大决策时需要考虑因素复杂的组织则不太适用。
22、试述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①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②面对问题的种类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④授权⑤计划⑥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23、试述你对“管理是一门科学又具有艺术性”的看法。
24、控制有哪些功能
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
2、控制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管理的四个职能所处的地位与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5、请阅读下面的一段对话 美国老板完成这份报告要花费多少时间 希腊员工我不知道完成这份报告需要多少时间。
美国老板你是最有资格提出时间期限的人。希腊员工十天吧。美国老板你同意在15天内完成这份报告吗 希腊员工没有做声。认为是命令 15天过后 美国老板你的报告呢 希腊员工明天完成。实际上需要30天才能完成。 美国老板你可是同意今天完成报告的。第二天希腊员工递交了辞职书。请从沟通的角度分析美国老板和希腊员工对话说明希腊员工辞职的原因并提出建议。1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由于人们的政治观点、经济地位、年龄、经历、宗教、习惯等的不同在沟通过程中对同样的事情或谈话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归因。2在案例的对话中美国老板问希腊人完成报告的时间实际上是在征求希腊员工的意见这是与美国管理的传统习惯有关而希腊员工并非不知道完成报告所需要的时间只是想让美国老板下命令希腊员工习惯于命令式的管理。15天过后美国老板要报告要信守承诺而希腊员工已经尽力把30天的工作用16天完成了并且认为延迟些时间没有问题。希腊员工认为美国老板找麻烦因此不得已而辞职。3因此要认识和掌握在沟通过程中个体差异及其影响从而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移情作用、设身处地等就是有效沟通的手段
三、【名词解释】
16、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17、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18、决策决策的定义有很多但概括起来基本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决策。狭义的决策是指在几种方案中做出选择。即为了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换言之决策是指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所做出的决定。广义的决策是指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的所有活动。
19、分工协作原理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20、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四、【简答题】
21、简述职权的类型。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22、简述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度
2.有利于减少引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以及扩大劳动者的来源和降低劳动成本
23、简述扁平结构的优缺点169
24、控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1衡量实际绩效综合使用来自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等四种信息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辅之以定性方法。2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偏差范围。3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标准可以立即纠正或根本纠正但修订标准要应特别小心。
五、【案例分析题】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2.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4..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者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称为变性。
6.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7.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necrosis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凝固样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凝集成灰白或者黄白色、较干燥、坚实的固体,这种坏死称为凝固样坏死。
10.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凝固样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引起的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迅速溶解呈液态或者形成坏死腔,这种坏死称为液化性坏死。
12.纤维素样坏死:是间质、胶原纤维以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病变呈小灶性坏死,原来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边界不清、呈颗粒、小条、小块状物质,HE染色强嗜酸性,似纤维素样变性,由于有组织坏死,所以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13.窦道:sinus 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14.瘘管:fistula体表与空腔脏器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15.机化:organization 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称为机化。16.凋亡:apoptosis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三章 再生与修复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由于其肉眼呈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2.瘢痕组织:scar tissue 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3.瘢痕疙瘩(keloid):瘢痕组织中胶原形成过多,成为大而不规则的硬块称为瘢痕疙瘩。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又称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 congestion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淤血。
2.心力衰竭细胞 heart failure cell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槟榔肝:nutmeg liver 慢性肝淤血时,肝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窦淤血呈红色,由于淤血缺氧,部分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肝切面呈现红黄相间,似槟榔状花环,故称槟榔肝。
4.血栓形成:thrombosis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5.血栓:thrombus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6.血栓机化再通: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长入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随即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长入血栓,逐渐加以取代血栓的过程,为血栓机化。血栓机化中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于血栓干涸产生的裂隙内,形成迷路状但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管道,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的沟通,称为再通。7.栓塞:embolism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并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8.梗死: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第五章:炎症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3.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4.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粘膜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其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粘膜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这种炎症就为假膜性炎,例如白喉、菌痢等。
5.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疏松组织(皮下 肌肉 阑尾)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它们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能降解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道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浸润,使病变于周围正常组织分别不清。
6绒毛心: cor villosum 又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 fibrinous pericarditis 心包纤维素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被分解吸收,心脏搏动使心包的脏壁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上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7.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内可查出细菌,但临床上无中毒症状,称为菌血症。
8.毒血症:toxemia 指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心 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等。
9.败血症:septicemia 指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和心肝肾的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还常有皮肤和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的肿大。10.脓毒血症:pyemia 即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临床上除表现败血症的表现外,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产生多发性脓肿。
第六章:肿瘤 1.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异位内分泌综合症: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 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的临床症状,4.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间接引起的。
5.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上皮组织癌变后,癌组织未穿透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6.非典型性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当除去刺激因素后上皮可恢复正常。
7.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为恶病质。
8.角化珠:keratin preal 在分化好的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称为角化珠,又称癌珠。是诊断高分化鳞癌的重要依据。
9.畸胎瘤:teratoma 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其外观又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可分为成熟型(良)畸胎瘤和不成熟型(恶)畸胎瘤。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3.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为高血压病时的心脏改变,表现为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不扩大,而主要是心肌纤维发生代偿性肥大。4.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又称风湿性肉芽肿,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其出现提示风湿活动。典型的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聚集成群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细胞。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3.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吸收,故由肉芽组织长入机化,使病变肺组织形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4.硅结节(silicotic nodule):硅肺时在肺及肺门淋巴结内形成的境界清晰的圆形、椭圆形结节,直径2-5mm,灰白色质硬,有砂粒感。根据病程的进展和结节成份的变化,可分为细胞性结节、纤维性结节和玻璃样结节。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1.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属于弥漫浸润型胃癌。当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多消失,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
2.Krukenberg瘤:为卵巢的转移性粘液癌,多为双侧性。最常由胃癌浸润胃壁后浆膜层种植性转移至卵巢,也可由大肠癌种植灶转移所致。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坏死灶融合后呈带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中央静脉间或两个汇管区间,呈桥状连接坏死带,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4.假小叶(pseudolobule):常被视为肝硬化的重要组织学标志。是指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R-S细胞的双核呈面对面的排列,彼此对称,形成镜影样结构,该细胞的出现具有诊断意义。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1.新月体(crescent):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纤维蛋白等漏出到肾球囊并凝集,刺激壁层细胞增生。早期主要由增生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进而上述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形成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后期细胞成分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纤维性或硬化性新月体。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1.卫星现象(satellitosis):每以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病变的神经元的现象。2.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当神经元发生死亡后,常见其胞质被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包围、吞噬,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第十六章 传染病
2.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良性循环:继发的变化以负反馈的形式作用于因果链前面的变化,结果每循环一次都使相应环节的变化强度降低,稳态趋于恢复,疾病过程逐平息。
5.恶性循环:继发的变化以正反馈形式作用于因果链前面的变化,结果每循环一次都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6.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7.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8.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死亡的标志-脑死亡。
9.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地狱3.5mmol/L。
10.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1.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过多的体液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
12.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和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3.呼吸性酸中毒: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4.代谢性碱中毒: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加和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5.呼吸性碱中毒: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6.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7.血氧分压: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8.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
19.血氧含量: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
20.血红蛋白饱和度: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21.乏氧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为低张性缺氧。
2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23.循环性缺氧: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24.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养正常的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的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
25.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以亲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26.致热源:包括发热激活物和内生致热原
27.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28.内生致热原: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9.产EP细胞:所有能够产生和释放EP的细胞
30.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31.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源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GAS
32.应激性溃疡: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的应激状态下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损伤。
33.热休克反应:生物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所表现的以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防御适应反应。
34.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
35.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
36.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血栓
37.休克: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时,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导致重要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机体机能代谢紊乱,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38.心力衰竭: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血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症。
39.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排出量高于或不低于正常群体的平均水平
40.向心性肥大: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压力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心肌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心肌细胞增粗。
41.离心性肥大:心脏在长期过度的容量负荷作用下,舒张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心肌肌节呈串联性增生,心肌细胞增长。
4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4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4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患者夜间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被惊醒,在坐起咳嗽和喘气后有所缓解。
45.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肺泡通气不足
46.阻塞性通气不足:由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的通气障碍
47.弥散障碍:指由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48.功能性分流: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肺泡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显著降低
49.死腔样通气: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泡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
50.解剖分流: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
51.呼吸衰竭: 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Ⅰ型呼衰(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PaO2下降
Ⅱ型呼衰(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PaO2 下降,PaCO2 升高。
52.肝性脑病: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53.假性神经递质:化学结构与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生理效应极弱的物质
54.肝昏迷:假性神经递质在脑干网状结构堆积,阻碍中枢神经系统冲动的传递,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
55.急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56.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病情恶化,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发生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包括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57.肾性高血压:因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58.氮质血症: 由于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含氮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加.59.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严重的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出现内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
关键词:婚前财产公证,现状,伦理,瓶颈
20世纪90年代初,“婚前财产公证”的概念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中心便是:夫妻该不该明算账。以传统的眼光看,夫妻明算账是有悖常理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妻子根本没有这种权利和资格。在解放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里,社会基本上属于“均贫”的状态,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清算的婚前财产,夫妻间自然也就没必要把“你的”还是“我的”分得太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数额不菲的私产,“夫妻明算账”这才有了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土壤。
1 婚前财产公证的确立及现状
婚前财产公证,指公证机关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对于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利弊,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有的则认为婚前财产公证是解决婚后财产纠纷的可靠的法律依据,可以有效地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新近一次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进行的婚前财产公证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很理性的,表示支持和理解,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婚姻模式,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影响,担心进行财产公证会影响夫妻感情。受西方夫妻财产分别所有制的影响,近年来选择进行婚期财产公证的夫妻也在不断增加,但仍然占少数,发达地区不超过20%,欠发达地区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基本上都是再婚者。
2 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现实基础
婚前财产公证是一种法律程序,也包含着一种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定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影响。男女双方选择共同生活,必然要以物质条件作为基础,随着婚姻的缔结,也成就了一种新的财产组合。既然这种财产组合是婚姻的物质基础,因而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姻是否成功。因此,结婚前对双方的财产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为如何处理双方的财产做出一定的规划,这对和谐的婚姻生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婚前财产公证这一法律手段,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个人财产日益增多,财产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婚前拥有一定房子、车子、票子的人已不在少数。在男女平等的大背景下,很多女性在职场、商场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妇女的经济独立也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妻子不再是丈夫的附属品,夫妻双方都有独立处理自己财产的需求和权力。随着旧社会封建婚姻观念的破除,许多夫妻也走出了感情不和的阴影,选择了离婚。近几年来,我国公民的离婚率显著提高,2010年上半年有800多万对夫妻离婚。尽管婚姻依然是神圣和被赋予美好期待的,但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存在着不安全感和危机意识。由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变化,人们对婚前财产公证从抗拒向接受的观念转变,实质上是一个从无奈到必然的过程。毕竟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选择,这给婚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而在几乎所有的离婚案例中,都不可避免要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婚前财产公证正是起到了一个“证据”的作用,能有效的减少在婚姻结束时因财产而引发的纠纷。即便不是在离婚阶段,婚前对彼此的财产进行公证,婚后就不会因经济因素而相互猜疑,夫妻因个体的独立而更加自信,相互之间更加尊重,剩下的是纯粹的感情,这实际上也是对夫妻感情的一种保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婚前财产公证的优越性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婚前财产公证可以解决再婚者的心理顾虑。大部分有过婚史的独身者,尤其是一方或双方有着良好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一方面担心经济问题引起两个家庭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想因此成为迎接新感情的障碍。运用婚前财产公证的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财产纠纷,使新组家庭减少这种心理负担。
其次,婚前财产公证为老年人再婚赢得儿女支持。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再婚不再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话题,而大多数子女的心理也很微妙,既希望老人晚年幸福,又担心由于父母再婚影响自己对财产继承。婚前财产公证给这类子女吃了“定心丸”的同时,也为老年人再婚扫清了障碍,促进了再婚家庭的安定团结。
再次,婚前财产公证可以有效地防止借婚姻获取财物的“巧取豪夺”型和“功利型”婚姻,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恶意侵害。
最后,办理婚姻关系续存期间的财产公证,可以有效保护妇女、未成年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时下,一些私企老板、大款在家庭外包养“二奶”甚至“三奶”,作为无过错方的妻子提出离婚后,他们便将银行存款、股票、汽车、房子等大宗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变卖,甚至伪造债务,企图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而妻子则往往提供不出财产的确切数额、存放地点以及银行账号等有关证据,结果因举证不力而处于被动的局面。通过事先对财产进行公证,可以有效保障女方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因此,无论对于一般情况还是特殊情况,婚前财产公证既能预防纠纷的发生,也能为解决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可起到调节夫妻关系和保护夫妻合法权益的功效。婚前财产公证是处理经济问题的法律行为,因此其经济和法律上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是其存在的依据,也是其伦理价值的现实基础。
3 中国推行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瓶颈
虽然婚前财产公证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后,社会舆论一直对其称赞有佳。但奇怪的是,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理智的做法表示赞同,而实践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是因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首先,与“白头偕老”的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相违背。在中国,婚姻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非常神圣和美好的,人们对婚姻有着“一生一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景。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因情感而结合,更代表了承诺和责任,如果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岂不是太不吉利了?更何况如果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了怎么分家,岂不是太伤感情?
其次,面对着情、义与利的撞击。婚姻是基于双方在相知、相爱、互信之后产生的一种情感需求,如果两个人一直保持着感情稳定的恋爱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彼此尊重,并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是两个人感情积累的结果,如果现在要为财产分清个你我,多少是伤感情的,毕竟,爱情和信任是无法用婚前公证来保障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重义轻利”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更愿意将夫妻感情放在首位,而不会过多的讨论“钱”的问题。
再次,传统文化中缺乏个体独立意识。与西方文化中倡导功利主义和人本主义所不同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是比较缺失这种主体意识的,这在中国传统的夫妻关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自古以来,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在婚姻关系中,她们依附于男人,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毫无经济地位。长期遵循着这种家庭经济的权利和义务都掌握在丈夫手中的模式,使婚前财产的划分不但没有必要,更是没有可能的。尽管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下,不但妇女缺乏独立人格,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失还有着一定的广泛性。“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妇妇,而家道正”。就是说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家才能安定兴旺。然而,这同时抹杀了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体价值,个体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需要,人们放弃了自我,放弃了合理的个人财产,将自己完全依附于家庭。这种个人“私”的缺乏和家庭整体意识的过度强调正是财产划分无法启动的根本原因。
最后,婚前财产公证使得婚姻和爱情变得更为现实。爱情无疑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婚姻让这美好的爱情变得很现实,然而婚前财产公证让婚姻变得更为现实,太现实的东西让人感到悲哀和失望。财产公证无疑是在提醒人们,婚姻不再是两个人因单纯的爱情而结合,还有两个人的财产,爱情是不保险的,还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掺杂其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将两个人的财产分得清清楚楚,这种现实不是人们向往的那种和谐美满的婚姻。
4 适用婚前财产公证的几种情况
虽然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决定了“夫妻也应明算账”,但这西方的“舶来品”毕竟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国人要想从思想上真正的接受它,把它当成婚姻很自然的组成部分,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现阶段没有必要把它作为婚姻的“必需品”。然而,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坚持维护情感作为第一位的同时,也不应当过于感情用事,而轻易放弃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免遭侵害的权力。尤其是以下几种“特殊婚姻”,笔者认为,还是十分适用婚前财产公证的:
首先是再婚夫妻:在进行财产公证的夫妻中,再婚夫妻的比例最大,因为一方或双方都有过婚姻经历,现在又要重组家庭,情况相对复杂。尤其是老年人再婚时,一般双方子女都会提出这一要求。而且如果双方或一方经济条件较好,再婚情况下的夫妻进行财产划分,最能被人理解与接收,而且在当事双方看来也是必要的。
其次是双方经济相差悬殊:目前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男女多为婚前经济实力上差异较为悬殊或双方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如果两人是经济情况差不多的工薪阶层,大可不必。
再次是投资婚姻:这种婚姻的构成本身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有残疾但条件优越的城里男孩娶了一个农村女孩做妻子,再比如夫妻双方年龄相差悬殊,诸如此类的婚姻的稳定性必然相对差一些。当然,我们不能随意怀疑这种婚姻的感情因素,但若有一方另有目的,公证财产无疑会扼杀其不纯的念头。
最后是怀疑婚姻者:对婚姻持怀疑态度的人多半是女性,她们会消极地想:婚姻就像一场赌博,押对了你就赢了,押错了你就完了,而且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婚姻永远牢固呢?如果两个人的婚姻美满,当然就没有必要公证财产;但若真有劳燕分飞的那一天,事先进行的财产公证起码能保证自己得到应得的东西,尤其对于物质条件优于男方的女性来说,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更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不管怎样,能把物质损失降到最小程度还是有益无害的。
5 结 论
有人说,婚前财产公证未雨绸缪,固然理智,但人一旦理智,难免自私,必然伤感情。笔者认为,其实婚前财产公证只是执行一个小小的法律程序,做与不做自己决定,只要感情真,做了也不会成为斩断恩爱的无情剑,真正的有情人是不会因此在婚姻殿堂门口分道扬镳的,若真如此,这样的爱情与婚姻即使没有“公证”的冲击也会不堪一击。婚前财产公证,晴天备伞又何妨?
参考文献
[1]张绪山.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6) :120-122.
[2]程晓文.对婚前财产公证问题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5) :8-10.
[3]陈菊雷, 龙俊, 张宪雯.对于婚前财产公证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0 (11) :86.
[4]李颖晖.尴尬的婚前财产公证[J].北京记事, 2001 (8) :1-10.
[5]严彬.婚前财产公证的利弊及其所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6 (9) :85-86.
[6]胡中元.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辩护[J].中国公证, 2009 (1) :27-30.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思维迅速地导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重在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使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使思维活动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一般思维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多种应变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一、奥苏贝尔的“组织者”理论与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组织者”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通俗地说,“组织者”就是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所出示的有关提示、引导、启发性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对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起到了组织协调的作用,促进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或后续问题的解决。组织者可以是一个典故或成语、一段新闻或趣闻、一张漫画、一段影视资料、一首诗词歌赋、一份学习材料、一本书籍等。
组织者一般呈现在新知识的讲授之前,被称为先行组织者,但有的研究者认为,组织者也可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呈现。组织者既可在抽象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材料,也可低于原学习材料。组织者可根据其作用而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性的组织者(又称为陈述性的组织者),它的作用在于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提高有关旧知识的可利用性,从而创建一种联结新知识的教学情境;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的作用在于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相似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创建一种增强新旧知识之间可辨别性的教学情境。
1960年奥苏贝尔以关于钢的性质为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成绩,证明了运用解释性组织者创建教学情境在促进学习迁移上的有效作用。实验组在学习关于钢的性质的知识之前,先学习解释性组织者。解释性组织者强调了纯金属材料与合金材料的异同,它们在用途上的不同性能以及冶炼合金的理由。控制组在学习之前也接受一个引导性材料,这个材料简要地介绍了钢铁冶炼方法的历史发展,但只能提高被试的学习兴趣,没有提供任何有助于理解钢的性质的框架性概念。两组被试在学习完钢的性质的教学内容之后,进行等同的学习测验,结果是两组被试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明显地好于控制组。这说明不同材料的解释性组织者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也不同。显然,在这里奥苏贝尔为试验组所提供的组织者是一个一般的原理或规律,而学生所学习的新知识是一个具体的特例,新知识与组织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演绎推理关系的教学情境,正是由于这种演绎关系教学情境的建立,学生才得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单元。以下是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组织者”创建教学情境的案例。
案例1:讲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时,引用“晏子使楚”的故事,突出了“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的事实,用这一典故将具体地理事物的区域变化与地理区域环境整体特征这两个概念联结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组织者效果。从而为下面讲清楚有关秦岭—淮河地理界限的问题创设了生动具体的情境。
案例2:在学习“地图”一节时,引用了“美国轰炸阿富汗”事件以导入新课,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为寻找本·拉登的确切地点,最需要什么?大部分同学想到了地图,一种围绕地图知识学习的真实情境被创设出来。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地图与军事的密切相关性,并分小组讨论课本中的几个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心理学表象理论与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表象是在人的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温度、湿度、声音等感知状态。表象因人而异,有所侧重,如当提到热带海岛时,一些人更能“听到”拍岸的海浪声,另一些人更能“看见”婆娑的棕榈树;一些人更能“闻到”咸湿和鱼腥的气味,另一些人更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徐徐海风和灼热阳光。虽然热带海岛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我们依然能在头脑中再现它的许多状态。显然,表象的内容是先前已经被个体感知过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意识或下意识选择性输出的形象化感知。
表象参与了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进行表象推理、表象概括、表象判断等,并通过这种思维过程,使认知结构产生了渐变和突变顺应,使认知结构产生了量变和质变。魏格纳在床上看到绘有大西洋两岸的地图后,就进行了表象思维,在表象思维过程中,以往认知结构中的所有概念之间的联结均被弱化或打乱,概念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发生了重组,相互之间被新的联结关系所联结,一个新的认知结构系统被逐步建构起来,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
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理论的发现过程告诉我们,利用地理模型、图片、板画等可引发表象思维的教具,加以适当的语言点拨,启发学生的表象思维,也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展示一些图片进行直观演示,可以增强感知、提高观察力;增加表象思维的素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直观形象的情境被创设出来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如讲授世界地理时,由于学生无法亲临其境,教师就要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适时地展示相关的彩色图片、风光照片、地理图表,使学生在这些真实生动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1:在讲东北地区国土整治时,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播放一段赵本山的小品“黑土地”,紧接着展示黑土地的照片,以及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照片,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图片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东北的富饶,了解东北的现状,通过情境中的视觉反差,让学生意识到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和国土整治的紧迫性。
案例2:在分析一月等温线基本与纬度平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观察并思考:为什么4℃等温线在武汉附近向南拐了一个大弯,在四川盆地附近向北拐了一个大弯?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秦岭以北的西安和秦岭以南的汉中仅仅一山之隔,而在气温和降水上,却相差很大,以至于出现“山前桃花山后雪”,山脉两侧迥然不同的景色?这样,通过创设图形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培养学生的地理智力。
三、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与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学的生活化”,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强调直接经验的积累,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现代和当代的教育理论更倾向于对经验论的研究,其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中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们。杜威的经验概念包括两层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要经验就要有经验的对象,经验的对象就是主体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经验被视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抽象的思维活动,使经验获得理性、逻辑的意义;也包括着试验活动,使经验获得主动性和积极探究的意义;还包括非理性的因素,使经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义。
杜威将知识(经验)划分为四类,第一类知识是如何进行技能操作的知识(如学习绘制地图)。第二类知识与第一类知识息息相关,即对操作目的的认知、效果和价值的评价、前景的预测等有关“了解意义”的知识(如学习绘制地图对今后学习和研究自我生活质量的影响)。第一类和第二类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直接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因而被杜威称为直接经验(也可以将这两类知识理解为“行为”知识)。第三类知识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知识,通过向别人学习而间接得到的知识”(如地图的分类等),用当代的话语来补充,应包括通过各类媒体获得的知识。第四类知识是“理性的知识”或科学,这类知识源于理性、逻辑的思考,是深度同化和经过顺应的知识。第三类和第四类知识被杜威称为间接经验(也可以将这两类知识理解为“思维”知识)。杜威主张教育应培养“睿智的人”,这就需要把大量的信息、理性的思考与个体的积极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在杜威看来,直接经验要通过间接经验而不断拓展、深化,否则会流于肤浅,间接经验也只有结合直接经验才会有价值,才不会变为僵化的教条。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直接经验,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直接经验。实际生活也是教科书,地理教材就是由地理教科书、地理教具、地理实体和实际生活四部分组成。教师完全可以从现实中提出一个课题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间接经验(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完美的统一,使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理论的升华,并使课本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获得验证。下面两例是关于运用学生直接经验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案例。
案例1:如讲述到人类与环境关系时,可问学生学校旁边这条小清河的污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学生目睹过河流发黑变臭的情境,又亲身经历了河水变清变绿的过程,因此,热烈而积极地讨论。这样,思维能力既是发散积极的,又有一定创造性。在教学中,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入手,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互动交流、获取知识,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2:在学习“大气的热状况”一课时,开篇提出问题:“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用学生几乎每天都经历过的最平常的问题引出大气重要的作用之一——散射,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之后,紧接着提出第二个学生日常经历过的问题:“日出、日落时,天空为什么呈现红色或橙色?”,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深化了对“散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这一知识的学习。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推荐阅读:
病理学重点名词的解释06-07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06-10
卵巢组织病理学06-15
细胞病理学论文07-14
病理学学习心得07-21
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06-06
园艺植物病理学总结07-12
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09-28
苏州大学病理学整理09-27
病理生理学考试资料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