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特色模块教学策略的本科超声波医学课程体系探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析新时代新医科2.0背景下,原本科医学影像超声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医学影像超声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培养规格,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产出导向和临床问题解决建设超声教材,采用基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平台系统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策略,重构和优化超声医学课程体系,以问题解决开展教学实践。校内教学初步实践的调查显示,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的满意度。

关键词:超声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本科超声医学专业尚未正式纳入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1],目前主要依托医学影像学或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培养。但按照国家本科专业设置和招生的相关规定,医学类本科专业不能带括号招生,加之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限制,给超声医学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带来较大困难[2]。近几年来,杭州医学院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医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律,采取基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平台系统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策略,探索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目前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以校内为主的教学,经调研显示,师生有较高认可度,为第二阶段的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将我们的探索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1.1现状分析

1.1.1超声医学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18年,我们对浙江省175家各级用人单位就医学超声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要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175家各级用人单位2018-2021年对医学超声人才的需求量达394名,其中,调研78家基层医院需求量为85名。以目前我省基层医疗机构总量1627家推算,2018-2021年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超声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773人,二级与三级医疗机构需求总量为1118人,全省合计超声人才缺口2891人。用人单位不仅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有严格要求,而且对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技能和诊断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等也有较高期望。

1.1.2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前,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基本沿用了医学影像学的课程体系。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医学影像学的课程体系中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偏少,仅设置了超声诊断学和超声检查技术两门课程。专业课学习期间较少到医院见习,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很好实现应用型超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2)教学方法与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能较好地完成知识培养目标,但在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能

适应新时代超声医学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3)课程评价较为单一。原有的课程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没有对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测评和持续跟踪,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改革动因

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3]。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中指出[4]: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在此背景下,我们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宝贵经验,对本科层次超声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以破解难题,提升培养水平。

2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根本指南,以培养服务健康中国和浙江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办学历史积淀,构建基于医学影像学专业平台,以超声医学教学特色模块为支撑,编写新型超声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中美合作办学等,建立新时代超声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医学类别下设置超声医学专业提供决策参考。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3.1以需求为导向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依据。我校根据需求调研,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将医学影像超声人才的培养目标修订为: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超声医学技术应用能力和具备超声医学岗位职业素养的高素质超声医学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应用性和职业性为目标,高度融合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3.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在医学影像超声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中,注重人文社科教育教学,改革传统的医学影像课程体系。(1)开设“两课”核心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演讲与口才等延伸课,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以用人单位对超声医学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为导向,跟踪超声检查与治疗新技术,形成“经典+特色”组合的超声方向课程体系。在原有超声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大专业拓展课程比例;(3)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主要课程包括医学心理、医学伦理、法律法规等。以此实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学内容的纵向连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相关内容的横向渗透;

(4)隐性教育和医学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职业素养、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身心发展和文化素养等模块融合到超声医学“大”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系统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医学信息检索、专业拓展课(肿瘤学基础、营养与保健、健康教育)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超声物理与设备学、影像解剖学、超声技术学、临床流行病学、耳鼻咽喉科学、核医学、专业扩展课(医患沟通、精神病学、预防医学、科研设计、循证医学、卫生管理学、全科医师实务与临床处置、社区急救)急诊医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神经病学、超声诊断学Ⅰ、超声诊断学Ⅱ、介入超声学、医学影像技能综合实验、超声图像传输处理与人工智能、临床技能操作、介入放射学、专业扩展课(超声质量控制与管理、医学基础综合、中医学基础、家庭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皮肤性病学)内科10周,外科10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超声常规操作及诊断13周,放射科(X线、CT、MR等)常规诊断6周备注:人文社科课程和隐性教育相关模块贯穿于超声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3.3以产出导向和临床问题解决建设超声教材

针对缺乏超声教材这一难题,坚持产教融合、医教协同,邀请了浙江省超声行业8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产出导向和临床问题解决的编撰思路,撰写了一套与课程体系对应的教材。主要包括超声介入、超声诊断学系列、医学超声技术学、超声图像传输处理与人工智能、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教材,融入更多现代超声技术和教学案例。其中超声诊断学包括产科、妇科、腹部、浅表、心脏等超声检查和诊断,内容侧重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解释、超声检查方法等。

4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实践探索主要从2017级医学影像学的第3学期开始,目前已经进入第7-8学期的学习,实践情况如下:

4.1人文素养课程和隐性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

在大二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安排方法,采用专业课和临床见习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理论课后立即到附属医院见习或见习后立即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集中讨论。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省内三甲医院的超声科专家组成,全部采用小班化教学,借鉴国内外同行的教学经验,采用PBL、CBL、翻转课堂及实时远程在线视频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部分课程由杰斐逊大学(ThomasJeffersonUniversi-ty)教授以全英文形式教授,授课形式为现场授课或远程授课(新冠疫情期间)。另外,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美国杰斐逊大学影像学院超声学系暑期夏令营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4.3“三结合”教学质量考核改革

对教学质量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将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证考核与教学考核相结合,学生、专任教师、见习带教教师共同参与考核。主要有阶段性测试、随堂测试、期中考核、期末闭卷考核、实验成绩等,还增加了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评价等。

论如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检索、循证医学等。学习专业课程时安排边缘学科知识,如社区急救、健康管理、医患沟通等,让人文教育不间断。每学期邀请2名以上知名校友或医院专家,开展专题进行职业和医德教育,内化学生人格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到社区医院、农村等地区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组织学生团队参与各类竞赛、开展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欣赏等活动,坚持德、能并重,培养团队、协助、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5]。

4.2专业课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融为一体

5初步成效

目前,学校参与超声医学方向学习学生90余人,经过2年多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研和师生座谈,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达92%以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满意度为83%和

78%,对提前到医院见习的认可度达93.4%,对全英文授课效果的满意度达70%以上。学生上述调研结果充分肯定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效,同时也反映了对课程设置中一些问题,如对临床的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满意为63.3%,这也将是我们今后不断完善超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

基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平台系统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策略,对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扩展,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符合新时代新医科教育的要求,而且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提出的“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要求。杭州医学院本科超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后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和逐步完善,通过加强“院-校-企”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2020-2-21

[2]凌文武,卢强,钟晓绯,等.超声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初步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45-48.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4]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9-29]

[5]蔡志华,卢杨,赵文亮.以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119-120.

上一篇:基于1+X证书系统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课程建设下一篇:基于区域文化元素的建筑海报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