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通用16篇)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1

这本书主要系统讲了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见下图:

以往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从教师本身的层面思考问题,缺少系统性。

此书第一步是要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任务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分析学生的现状与预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如果有差距,就表明有需求,进而明晰教学目的。

第二步是进行教学目的分析,首先是目的分析,包括对学习目的分类(如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态度),确定并顺序化完成目的所需要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其次是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的分析。即学习知识的下位知识与技能,分析有利于确定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教学,如果学生连相关的入门的知识技能都不会,那么后面的讲解将是空中楼阁。

第三步是分析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哪么设计者要知道目标人群的哪些信息呢?包括:1)入门技能,2)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3)对教学内容和将采用的传递系统的态度,4)学习动机,5)学业能力水平,6)学习爱好,7)对提供教学机构的态度,8)群体特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征,可以因材施教。学习环境分析,可以考虑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四步编写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的详细描述.目标第一部分为教学分析中确定的技能和行为,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条件,第三部分是评估学习者表现的评价标准.

第五步是开发评测量表.目标到底完成了没有,效果如果,要通过评测来检测.可以通过试卷,核查表、等级量表、频度计数表、学习档案等来评测。

第六步是开发教学策略。先是确定教学顺序,管理内容分块。然后是学习成分,代表是加涅的九个事件: 1.引起注意

2.告诉学习者教学目标 3.刺激对先前所学的回忆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学习者行为

7.对行为正确与否给予反馈 8.评测行为

9.增强记忆和迁移

将上面九个事件归结为五个主要学习成分:1、教学前活动2、内容呈现3、学习者参与4、考核5、增强活动。最后是评价,管理教学过程。

第七步是开发教学材料。把前面所做的材料打包起来,如前测、课件、后测、学生作品等形成教学包,方便以后改进继续使用。

第八步是设计和实话形成性评价。

我觉得中国的教科书和外国的教科书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的理论型的教科书一般都是介绍概念的定义,类型特征等,但是在读国外的这类书籍时,总感觉别人把理论都是娓娓道来,他不会给你讲很枯燥的定义,有点像讲叙事般的把理论讲的很清楚。因为本书的出发点是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这本《系统化教学设计》中也贯穿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例子,在介绍完每章节的内容后,后面就是该例子中关于这一章的具体实施过程。每章节的最后也伴随着一个教学设计练习,这个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练习题。因此读完本书可以看到两个完整的根据迪克-凯瑞模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可惜的是,由于文化差异,这两个例子中国人一般不太了解,我都不知道所要教的教学内容,更谈不上设计给别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也是按照迪克-凯瑞的模式来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的每个步骤,但是这本书里加入了很多加涅的知识分类和教学事件,也介绍了不同的传输系统。加涅的这本书中对教学目标的描写特别详细,给出了很多关于不同类型学习目标的例子,也有很多根据九段教学事件安排的教学例子。通过读这些例子,你一定能够明白书写教学目标和教学事件的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2

(1)本书题目为“会场系统工程”,突破了传统的“会议系统”的概念,引导读者从多专业全面统筹考虑会议系统的建设,以获得最佳会场效果为目的,这是创新的理念;

(2)本书有一定理论深度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不仅可以指导工程设计,还可作为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3)本书不仅对基础理论、更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新理念进行了阐述,对行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本书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知识结构合理,建议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本科教材、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高中语文系统化教学构想 篇3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文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课文与课文之间的知识点联系并不紧密,使得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以后,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迁移到下一篇文章中,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认为一篇课文听不听、学不学对于知识积累和考试来说无关紧要。为改变语文教学与学习的这种不良现状,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树立系统化学习语文的意识,同时也便于下一步教学的进行,在高中入学时向学生明确以下目标:

高一的两个学期,重点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高二第一学期注重古典诗词积累及写作教学,在高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写作能力进行大力培养。第二学期主要以小说和戏剧为主,掌握戏剧的特点,同时继续进行诗歌的积累。高三第一学期主要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学会评价现代文(各类)并力求使评价简略得当,提高答题能力。第二学期已邻近高考,主要是考前适应训练及查缺补漏工作,巩固各个模块的知识。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逐字、逐句、逐段的讲解,一点点、一滴滴,填鸭式的教学,把课文内容弄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反而忽略了整体的赏析。其实教师要把课文的每一个单元看成是整套课本的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游离的。因此,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如:在教授戏曲单元时,我抓住该单元课文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五步走”学习法。第一步,学习理论。讲解前,我提前利用早自习带领学生阅读四篇文章,结合学生实际概略地点了一下与戏曲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脸谱颜色的象征意义、戏曲种类、戏曲角色、戏曲三要素及常用术语……第二步,示范学习。带领学生找出课文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了《窦娥冤》;第三步,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初步形成的能力,独立进行阅读分析的实践活动;第四步,总结规律。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知识综合为整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第五步,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就体现了单元的整体性。若每一个单元是一级台阶,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学,那么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将更上一层楼。由此看来,高中语文中用系统论来建立起单元教学整体观有益无害,体现了高速、高效率。第一,我们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逐一讲析,也许原来十几课时才能完成的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并且促进了学生自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潜力,也提高了效率;第二,是向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启发式教学,能让教与学双向交流,产生和谐的共振;第三,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性学习远远大于部分学习,其潜在的优势已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学习教材内容时,既能找到内容相同处,又能在比较中感受到个中区别,真可谓其乐无穷。通过单元整体比较鉴赏学习,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原计划一周多才能讲完的课,居然三节课就可以完成了。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效果。如他们在整体比较鉴赏时,从人物的身世、地位、性格、经历、结局等展开了比较,通过课外知识补充,形成鉴赏性文字,理解深刻,全面独到。再如整体比较语言异同时,学生从作家生活年代、创作风格入手,抓住了关汉卿“本色”一面,王实甫“文采”的一面,汤显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孔尚任抒发“亡国之痛”的悲伤之情,可谓联想丰富,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了。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智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之感。

在系统的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呢,主要有如下措施:

第一,通过有组织的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人文修养,思想的深化。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利用周一至周五下午3:40—4:20的課活时间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节目:《唐韵》让学生更系统地、详细的认识唐代璀璨的诗歌和诗人;《于丹讲论语》又让学生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从中学到了关于学习的正确态度和道德修养的标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每一次观看,所有学生都泪流满面,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明白了以后自己的努力方向……日熏月陶,耳濡目染。

第二,建立兴趣小组,改变语文学习只会学不会用的现状,提高语文学科的应用能力。

在讲授语文知识同时,通过兴趣小组组织一些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高二下册三四单元的戏剧时,我校通过团委举办了高二年级的戏剧比赛,在学生进行比赛内容的选择与排演时,对戏剧这种艺术门类的特点,戏剧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的美与丑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各类艺术来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第三,通过课堂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些年了,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落实,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教学改革成果很显著。在这种改革下,将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后,具体实现目标的方法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而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个性鲜明。

因此,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于如何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高中语文的系统化教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它实施起来的难度不是很大,也容易操作;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对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说,实施系统化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需要一个系统》读后感 篇4

《你需要一个系统》读后感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感受还不是很深,当我读到在管道生意中,有系统与没系统有着巨大的区别和完美系统四大要素构筑成时,阅读越兴奋。我就觉得我们系统的领航人“富爸爸”思涵先生太睿智了,我们系统所有的创建者太有大智慧了。我真的不敢想象我就是在这么成功的一个系统学习成长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现在做的这个生意被称之为梦想生意简直就是做梦都想做的生意。太完美了,太完善了,我们的系统简直就是个无懈可击的一个系统。

现在的我们就是左手拿管道、右手拿系统,只要我们坚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系统,就可以实现生活与财务的自由!实现我们的梦想……

书中一开始就把系统比作了氧,说明系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意味着存在生命。只要你稍微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太多像氧一样的东西,我们看不见,但是它存在,不管你愿不愿意了解它,喜不喜欢认识它,总之我们依赖着、需要着、被其拥抱着、庇护着,并生活在其中。这些东西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其中一方面不会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它们却时刻维系着我们全方位生活的正常化状态。

当我们早晨被清脆的闹钟铃声叫醒时,这是今天接触的第一个系统:计时系统。早上挥舞着牙刷,在那些牙膏的泡沫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生产、销售及物流的运营系统,打开水龙头,到处都铺设着叫做管道的装置,它们是靠着一整套科学的有条理的自来水系统。打开天燃气,我们准备给自己做一顿美味的早餐,那是天燃气系统。随后我们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着早报或瞟几眼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早间新闻,支持报纸的.那是新闻和信息流系统,而支持电视频道的则是电视台的制作与输出系统,以及全球电视信号卫星传输系统。

然后我们开车上路,或者乘坐公交车,或者把自己塞进地铁、城铁,到处都是交通标志,车牌站点、红绿灯,监测器,交通协管、交警奔忙……很显然,只要我们在路上,就会置身于一个庞大的交通系统之中。如果你开车奔驰在高速路上但对路况不熟,你可以打开车上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来帮你抵达目的地。

你在赶时间,经过你每天都使用的滚梯、电梯等设备,那是一整套复杂的机械与工程的系统。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化的垃圾排污处理、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绿色生态环境的问题!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巨大的全球垃圾处理及操作系统的画卷。

你开始参与公司的工作,进入的当然是你那家公司的营运系统等等……系统它小到人体里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大到人类社会的环保系统、商业系统……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并引导它,把它们的自动性和有效性加以利用,把握它们的趋势性和前瞻性为社会缔造出更多的价值。

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我们背井离乡,来到新城市。我们经常叮嘱孩子努力读书,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我们加入工会,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薪资和改善工作条件。

由于工作在我们的意识里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我们越来越依赖找到的那份工作,而且希望一直稳定地工作。像就业培训、工作经历、求职、工作申请和猎头公司这样的词语也走进了我们的语言。我们甚至还新创了一个用来形容没有工作的人的词:失业。

猴子和可乐树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在正确的地方寻找!我们和那些上百万在职业树上寻找财务自由的人难道和那只猴子有区别吗?

如果我们认为一份工作会让我们走上通向自由之梦的道路,实现经济稳定和个人满足,那么这种设想是不是注定我们会失败呢?或注定我们最后不过是碌碌无为过一生?

唯一永恒的只有改变,随着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改变得越来越快,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就是现实。你能实现经济独立的唯一途径就是抛掉那些白日梦的侥幸心理,去真真正正地大干一场!这就意味着你要进行一场艰难的抉择,决定是否要走出安乐窝,选择冒险……走出安乐窝,去冒险吧!

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想生存就要冒险。我们离不开冒险。去爱,就要冒着心被伤透的危险。结婚,就是冒着离婚的危险。呼吸,就是冒着被大气污染毒害的危险。

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安定下来,就要冒着下岗失业的危险。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5

《复杂物流系统工程》读后感

物流0901 张圣贤

摘要:物流问题可以划分为:物流问题分析(构建物流系统的目的及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要求,是利益最大化还是费用最小化还是综合考虑两方面)、物流理论系统设计(根据物流问题及目标设计理论可行物流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主要是理论系统构建)、物流实体系统构建(主要是实体构建,包括运输系统构建,仓储系统构建,调配系统构建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构建)、物流管理系统构建(有关管理物流的软硬件设计及建设)、服务系统构建。

关键词:物流;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构建;利益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泛物流”问题。

出自: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二期

在《复杂物流系统工程》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物流活动贯穿当今社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主要以研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人员流为主。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计划、调节和控制实现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最优化、最大化。物流水平反映了一个公司以及该核心公司所在的供应链的竞争力,同时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西方国家和日本等经济强国强厚的经济实力背后有着一个先进的物流理论体系的支持。随着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及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沟通逐渐加强,我们的低物流水平现象逐渐显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在除了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又一个可以增加利润的方式(第三方利润的源泉),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数据表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及物流系统的构建迫在眉睫。

物流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事后勤学的含义演变而来的。最早源于美国,后被日本引进并得以发展。《复杂物流系统工程》将物流分为:社会物资的包装、储运、调配(如物资调配、港口运输等系统)称为“大物流”,而将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等企业内部活动发展而来的物流系统,称为“小物流”。我理解为应该分为:被研究对象内部的物流;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物流。如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供应链自己企业或者是供应链内部的物流,包括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流入,以及产品生产完后与市场进行的各项物流交换,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出等。

我觉得现在有必要将物流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虽然现在相对于物流起步阶段物流所包含的范围已经很大,但似乎还不够完美,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将所有与物资流通有关的活动归为一体,大到国家的运行、企业的物流活动、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小到个人的生活问题,诸如去不同的几个地方办事,怎么结合每件事所需时间和地点规划一条最好的路线去完成所办事情;或提着水瓶打水和吃饭两个

问题,怎么完成这两件事情的最后方法等,我们都可以将之归为一类,称它们为“泛物流”问题,试着用物流的观点去最优化解决它们。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由于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所以我们应该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相关观点来解决复杂的物流系统问题。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整个物流问题可以划分为:物流问题分析(构建物流系统的目的及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要求,是利益最大化还是费用最小化还是综合考虑两方面)、物流理论系统设计(根据物流问题及目标设计理论可行物流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主要是理论系统构建)、物流实体系统构建(主要是实体构建,包括运输系统构建,仓储系统构建,调配系统构建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构建)、物流管理系统构建(有关管理物流的软硬件设计及建设)、服务系统构建。物流系统工程所要做的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所谓物流系统化,就是把物流的诸种环节(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个物流合理化。要实现物流合理化,就是指物流系统整体而言的,不只是要求物流过程某一环节的合理化。要把物流系统的诸种功能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对物流大系统来说,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例如在包装环节,如果片面地强调节省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不适当地少用包装材料或用低质代用材料,虽然包装环节费用降低了但由于包装质量差,在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错乱,从物流系统全过程来看,反而是一种浪费。又如在装卸搬运环节,若单纯为了追求数量,不顾质量,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甚至野蛮装卸,损坏商品等,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再如,在联合运输当中,轮船与码头、车与船、船与货之间,如果各个环节衔接不好,就会出现船等泊恢车等船、等货的不协调现象,影响物流

系统的经济效益。所以,物流系统功能环节,即各个子系统之间,即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子系统环节之间,要紧密衔接,互相适应,特别是前一道环节(工序)要为后一道环节创造条件。各个环节要为物流大系统取得最好的、整体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这才是真正的物流系统化。而物流系统化又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前提。

人社系统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篇6

向身边的榜样看齐,争做合格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做好基层工作,服务于群众。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人社系统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要有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坚强党性;要有勇于担当、不负重托的责任意识;要有实干奉献、不计得失的高尚品德;要有廉洁奉公、尽心竭力的优良作风。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告诫全党各界人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初心”是《入党誓词》的诤诤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即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会牢记我们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内心激动,心潮澎湃。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当初志愿加入共产党的决心,牢记在党旗下宣誓的誓言。

忠于初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忠于初心,我们首先要立志,志就是目标。我们要做到心系群众,始终把老百姓的疾苦记在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她始终把这种信仰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立志更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心,是对心志的始终自信,是对意志的坚定不移。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铭记缘何出发的信仰;继续前进,就是不改坚守志向的信心。

守住初心。不忘初心,守住初心,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要面临的精神考验,对党员干部来讲甚至是人生决择。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都会面临考验和挫折,但我们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要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自信。守住初心,通过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兢兢业业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自己融入到伟大中国梦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人社系统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10月26日晚,郑庄镇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中央一台播出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片《榜样》。

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片中讲述了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乡村教师支月英、大国工匠李万君、党工委书记苗振水等六位优秀个人和一个优秀党支部的先进事迹,他们用信念、奉献、坚守、作为、担当、创新、责任践行着入党誓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

通过观看榜样的事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受感动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向榜样学习,牢记宗旨,立足本职,担当作为、服务人民,全力抓好当前全镇产业转型、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等工作,为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社系统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专题节目《榜样》学习宣传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扩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党组织评选表彰成效,营造团结鼓劲、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通乡街道在11月8日,组织党员同志观看了《榜样》电教片。

90分钟的节目看得心潮澎湃。节目中介绍了10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他们职业各有不同,信仰却始终如一,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前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相同的信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成功,有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法宝。为什么共产党能够把那么多的优秀志士聚集在一起?而且肝胆相照、患难与共?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为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什么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能经受任何艰难困苦的挑战和失败挫折的考验,百折不挠地走向最后的胜利?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崇高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他们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居安而思危,我们都有理想,也曾豪情万丈。如何在复杂纷扰的世界,保持初心,防止迷失和麻木?人最怕的是心死的尸位素餐,那样整个生活便是一潭死水,整个民族没有朝气。奋斗与理想这两个最可爱的天使都会离你远去,还有谁愿意靠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7

【中图分类号】TU23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5-0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正处于摸索和改革的重要阶段,近几年来,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示范建设校建设、精品课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和推广,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引领当今和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科学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工作。目前,尽管我们可以说有比较明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在方法上也有比较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但是具体的操作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因此,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建设一个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高职室内设计特色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创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通过论证构想,大胆改革,开始试行人才培养“2+1”模式。“2+1”模式是指学生入校的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内进行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充分征求家长和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使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途径:顶岗实习或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课程的计划、方案、实施重点都构建到位,学院特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课程授课和实践辅导。而选择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和职场现场迅速成长成熟,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的行家里手。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步骤

岗位(群)分析①、职业资格研究②→工作任务③→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④→学习领域(课程开发)⑤→学习情境设计⑥→教学组织设计⑦

可把以上过程归纳为:

职业分析(①、②)→工作过程分析(③、④)→教学设计(⑤、⑥)→教学实施(⑦)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向

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2.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4.转变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内、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是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的、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其中包括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师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内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上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势必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应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以结构优化为主线,着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改革意识、实践能力与专业研究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院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管理、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要依托校办企业、利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制定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和采用“请、送、传、带、引”等方法,锻炼专业教师队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和充实兼职教师人才库;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的重点。要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公司、虚拟工地、虚拟工艺。舍得投入,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同时让这些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我们这类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黑龙江省高职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1]yangtiejunxy.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意见.百度文库,2010

[2]姬晓惠.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探.豆丁网,2012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8

在之前的时间里,我国的北斗人在这里先后发射了54颗北斗卫星。这组网内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并步入轨道,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全面完成,意义极其重大。今后,北斗系统将广泛应用于手机导航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灾害预警预报、实施抢险救灾等方面,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各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是保障民生和安全的“千里眼”。

北斗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北斗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北斗系统今天的高光时刻背后,是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40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20多年的历程,我们一路艰辛。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着手探索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于底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向本国提供服务;于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今年全面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将向全球提供服务。这是我国自主建设、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的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北斗将让我们真切感受“科技改变生活”。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是与百姓生活关联度最紧密的公共服务系统。系统建成后,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它可以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0.2米/秒的测速服务,精准定位服务可达到10米级精度。它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海洋监测数据,为海上作业提供精准的天气服务。它将使我们手中的手机应用更加广泛,变得更智能。它将为无人驾驶的农业机械提供导航服务,极大地提高效率解放人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它将为森林防火、林业资源保护、应急救援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它将使我们的车辆定位、导航、无人驾驶等更加精准,智慧交通将更加安全。它将使国际合作更加广泛,在能够为全球提供优质服务中,让我们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北斗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太空标签”。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一种“中国精度”,是国家的太空基础设施。目前,虽然外国的GPS系统综合性能暂时领先全球,但我们的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之中,并且在测速与授时精度方面,北斗三号已与GPS全球授时精度持平;在增强系统加持下精度可达1米,已远远优于GPS全球定位的精度水平。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必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推力,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服务的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正进一步提升。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北斗系统必将实现超越,领先全球。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9

妈妈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孩上学时偷了一块写字板,那个妈妈替他收好了,又去偷,越偷偷的越大,有一次当场被人抓获,由于他犯得罪大,被判了死刑,临刑前他借说悄悄话,咬下了他妈妈的一只耳朵。说:“都怪您当初不制止我,让我到了这种地步,我恨您”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一家面馆吃饭,吃的正热乎,妈妈突然尖利的叫了一声:“拿过来”原来妈妈的包被一个大学生给偷了,(哪个大学生是一个小偷)我突然惊住了,哪个大学生带一副眼镜,乍一看根本不像小偷,到挺像一个学识渊博的博士生。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决非相信。

这个年轻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就是因为不好好学习,整天不目正业,不是闲的逛大街,就是沉迷于网络,反正是不好好学习。久而久之,逐渐恶化,钱少了就开始偷、抢、拐、骗之类的手段,也就走向了犯罪之路。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10

【关键词】读后感;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学写“读后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读后感就是把读文章、书籍的体会、感受写下来。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学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不管是阅读种类还是阅读量,都可以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爱看书,但大部分学生都不爱动笔写感受。从三年级起我们班已经练习写过读后感,很多学生都有写读后感的经验,但是,学生写读后感很多写得不够深刻,往往就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感受。

三、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激发兴趣,先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通过讲评习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

四、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作文。

五、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即怎样写好读后感)

六、教学过程

(一)写前交流,打开思维

1.交流: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最近你们读了哪些书?书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感受。评价: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及时引导和点评。

2.引出课题:多读书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像我们刚才谈话这样,如果我们把读书时的感受和体会及收获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相机板书课题:读后感)

引导学生观察:从老师板书的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继续引导: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感”字写这么大?特别要强调什么?

(二)阅读资料,感悟写法

1.阅读教材第130页上有关读后感的一段资料,看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学生默读资料,用笔勾画重要信息,接着全班交流:从这段话中你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板书。

2.交流:怎样写好读后感?

3.范文引路。范文一:成功的例子。(1)阅读教材第130页上的一篇读后感。读后交流评价:这篇读后感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你学习,先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全班交流。(2)如果是你写,你还有哪些感受?范文二:需要修改的例子。列举自己上三年级的儿子学了《鹿和狮子》,也写了一篇读后感,只有一句话:听了之后你有什么建议吗?

(三)提出要求,自主习作

1.提出要求:选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是课外书上的,也可以是语文书上学过的一篇文章。

2.指导拟题:取个怎样新颖的题目呢?最常见的有:读《 》有感、《  》的读后感、由《  》所想到的、读《  》后的感想;较新颖的题目有: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有感,珍惜生命——读《生命  生命》有感。题目中的第一行是正标题,体现了文章的中心,第二行是副标题,大家在写读后感不要忘了副标题中的破折号和书名号。

(四)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写读后感

读:读懂文章

感:1.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句、段、情节、内容,评价人物、写作方法、获得的启示、道理等)2.联系生活实际。3.感受要真实、深刻、具体适当引用相关资料写心情、简介主要内容

七、教学反思

语文组内的一节研究课,看似平常,但甚感机会珍贵,便精心准备,并在五一班试讲之后,认真听取了两位老师的宝贵的建议。然后在本班正式开讲,上完之后感觉比试讲时圆满、理想,自认为令自己满意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课题新颖,把“感”字放大,引起质疑思考,巧妙突破重点。

二是以自己的儿子写的读后感为例,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帮助学生习得写法,获得怎样写好读后感的经验。课堂上学生发言比较积极,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上:

一是开课时学生交流读课外书的读后感受与收获时谈得精彩的偏少,老师当时的点评与引导不是很得力,(学生与老师的思维没有极好地引起共鸣)错失精彩细节的生成。

二是在谈到适当引用资料时,学生只说出了名言、诗句,当时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三是本人有些紧张,表达、措辞也有出入,临场发挥欠佳。最后很遗憾的是没有听到很多老师对我的课的点评。

通过这样的磨课,对自己是一次锻炼,也是人生当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希望自己平时教学也这样不断磨砺自己,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梅花香自苦寒来,保剑峰从磨砺出!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篇11

第九章 开发教学材料

1.传输系统和媒体选择:现有材料可用性、制作和实施方面的限制、教师的促进作用。

2.教学包的组成成分:教学材料、评估、课程管理信息。3.现有教学材料的选择标准:(1)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材料的评价标准(3)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材料评价标准

4、设计者在材料开发和教学传输中扮演的角色(1)当设计者既是材料开发者也是教师时(2)当设计者不是教师

5、为形成性评价开发教学材料(1)粗略草稿材料(2)快速定性法

(3)材料开发工具和资源

第十章 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1.一对一评价:标准、挑选学习者、数据收集、程序评估和问卷、学习时间数据解释、结果

2.小组评价:标准和数据、挑选学习者、程序、评估和问卷、数据汇总和分析、结果

3.现场试验评价:评价地点、标准和数据、挑选学习者、实施现场试验的程序和步骤、数据汇总和解释、结果

4、行为情境中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和数据、挑选被试、程序、结果

5、对选定材料的形成性评价

6、对教师主导的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7、未选定的教材和教师主导的教学收集数据

8、影响形成性评价的一些考虑:(1)情境方面的考虑(2)学习者方面的考虑

(3)形成性评价结果方面的考虑(4)形成性评价实施方面的考虑

第十一章 修改教学材料

一、分析形成性评价收集的数据:

1、分析来自一对一试验的数据

2、分析来自小组和现场试验的数据(1)小组的题目—目标成绩(2)学习者的题目—目标成绩(3)学习者在不同测验上的成绩(4)图示学习者的成绩(5)其他类型的数据(6)考查数据的顺序(7)起点行为(8)前测和后测(9)教学策略(10)学习时间(11)教学程序

二、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方案实施修改

第十二章 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作出决策,确定是否继续使用目前使用的教学材料,或者是否采用可能满足组织所确定的教学需求的材料。

1.专家评定

一致性分析:组织的需求、资源、内容分析、设计分析、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当前用户分析

2.现场试验:结果分析、计划、准备、实施教学、收集数据、总结和分析数据、报告结果。

体会与思考

(一)体会

本书所阐述的是基于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各个环节及其要素都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强调各要素的协调一致,发挥整体作用。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使用系统方法进行设计实施。基于系统方法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充分考虑了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与作用。这样设计教学,使得教学结构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任何环节、任何时间都可以根据实际的反馈和具体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教学方案,使得整个过程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一个一个步骤展开,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开展,并作为下一个步骤的基础。设计者按照这个模型,操作起来标准比较统一,即都按同样的程式操作,设计出来的产品标准也比较统一。也就是说,这种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有具体的操作性,完整性和动态性。但是,我觉得系统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来说并不一定实用和有效。首先,来说其实用性,按照“迪克—凯瑞”模型设计一堂课的过程太过复杂,这是我读完本书后的第一感觉。中小学老师上45分钟的课,要他去花许多时间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但是按此模型设计教学,从目标确定、教学分析、学习者及其情景分析以及到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再修改教学方案,这个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众多数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但我们中小学不论从教学时间、教学大纲、内容安排都是按部就班的,具体阶段和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并不那么灵活。如果按该模型设计教学的话,一位老师可能在作完某节内容的分析而后设计出教学方案时,可能按照教学进度,该节课的内容早就应该结束了。还有,在中国,中小学实行的是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课程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只要是上过几年课的老师对这些内容都能烂熟于心,并能逐步掌握学生掌握某一项内容的规律和特点,并相应的摸索出一些策略和方法,在其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教学的有效模式。他们根本就没有动力,去辛辛苦苦的在教学前,花费大块时间写一份很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来说说基于该型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教案作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保证就会有好的教学。其实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者——教师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将会使得课堂显得呆板,所以势必是要教师根据具体课堂情景,作出适时调整的。

(二)思考

1、系统化教学设计或许用到企业绩效培训中更有效。

从迪克凯瑞的模型设计来看,按此模型作方案的流程,很适合于在企业培训中操作,在企业培训中,模型中各个环节都成为培训师设计的重点。而且,在书中是结合实例讲解的,其实列也是基于一个企业培训的方案,甚至于整本书的语言用词也是从企业培训的角度出发的。

2、美国的东西拿到中国会变味,但也要变味

读后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2—3分钟)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现在请同学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体会。(请生说)象这样读了文章(或故事)后,所产生的感受和体会就叫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读后感。

解释什么叫读后感

课件出示一:(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产生的感受、感想、和体会,然后在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板书:感受感想体会

二、范文学习

1、学生翻书159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找找,一篇

好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找出词语,下面加点。(2-3分

钟)

2、书上给我们出示了一篇范文,请同学们默读《做事要有主

心骨》这篇读后感,完成屏幕上的任务。(6分钟)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三、分组讨论(20分钟)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出示课件:即文中的习作讨论平台。)

要求学生要说出,该书(文章)哪些地方使你受感动,并联系生活实际重点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感想和体会。

(请2—3个学生起来说并评价)

3、老师小结:很显然,写读后感,不仅要对所写的文章进行简单的介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还要结合生活实际,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想。把这些感想真实的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四、总结写作步骤(课件出示)(2分钟)

1、概括介绍自己读了什么文章

2、简单介绍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

3、联系实际重点谈自己的感受、感想和体会。

五、讲怎样命题(3分钟)

1、直接拟题

读《„„》有感

《„„》读后感

有感于《„„》

《„„》给我的启示

2、以启示或者中心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

如:做事要有主心骨

——读《吃鸡蛋》有感

板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1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高职 行业英语 教材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78-0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对现实的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该体系的精髓是“知识应用,关注做事,即工作的过程;旨在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内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此课程模式已成为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和开发的方向。在课程改革中,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因为教材不仅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还是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行业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对行业英语教学缺乏深入研究,国家层面又没有统一的规划,以至于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行业英语教材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部分高职行业英语教材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出现了内容偏多、偏重理论、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有些自编教材则多半只是把专业原版书籍中的一些文章汇编在一起,忽略了未来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因此,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依据真实的工作过程,编写出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行业英语教材就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无论是哪一类外语教材,在编写时都应做到科学严谨,反映语言本质及语言习得的规律。与此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主张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不强调学科体系架构的系统化,而应该关注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据此,高职行业英语教材除了遵循外语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外,还需要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原则。即在教材编写时要突破以往的按照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组织教学的传统方式,而是要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典型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线索来组织学习内容。

第二,职业素质培养与语言学习并重的原则。单元的内容要围绕特定的职业主题展开,以某一特定岗位为暗线,既涵盖与岗位相关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场景,又强调相应的语言技能训练,兼顾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职业技能的发展同步进行。

第三,目的性原则。学习目标是教材开发的出发点,也是教材开发的核心。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去选材,帮助学生掌握将来工作中涉外交际所需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教材必须既方便老师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活动,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能掌握职场的专业知识。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设计实践

在进行《建筑工程英语》设计时,我们明确了基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编写思路,并以能力培养为基点进行全面布局。同时,在专业与语言之间找到契合点,那就是:语言的应用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相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过程的基本认知能力。

《建筑工程英语》以土建行业主要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组织内容,通过对土建行业主要职业基本工作过程的分析,提炼出该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并确定每一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任务,然后根据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英语学习任务。因此,本教材不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把专业知识重现一遍,而是让学生借助英语真正体验土建行业典型的工作过程,以便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语进行相关的交际活动。

教材内容以 “在印度孟买建五星级酒店”这一涉外工程项目资料作为素材,贯穿整个教材主线的是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助理Peter Wang。教材依据工程建设过程,分为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检查、设备工程、室內装饰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支付索赔、竣工交接10个单元。这10个单元组成土建行业主要职业最典型的工作过程。每一单元开始均由Peter Wang介绍工程的进展,包括Warm up、 Listen& Talk、Read & Write和 Review & Practice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2-3个工作任务。以第一单元为例。

本单元结合建筑工程中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场景,概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第一个工作环节——“工程招投标”,这里面也包含了微工作流程。

首先在“Warm Up”这一模块中 Peter Wang自我介绍并且告知他们已知晓“印度孟买要建五星级酒店”的这一工程信息。其次,在“Listen & Talk”模块的“Listening Practice”中,看到了招标公告,在“Talking Practice”部分中Peter Wang 进一步咨询了有关招标的相关事宜,进而决定参加投标。最后在“Read & Write”模块中,Peter Wang所在的公司收到了招标邀请“Invitation to Tender”,并且决定承包这一工程项目,发出了投标函“A Letter of Tender”。

本单元还设计了写作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学习招标方发出的有关工程招标咨询事宜的邮件范本,第二个任务是根据所给信息,补充完善招标公告。

该部分主要是以函电、公告等应用文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实践单元的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同时复习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微工作过程,从而把英语和职业联系起来,把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

3 结语

《建筑工程英语》的编写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能使学生了解将来的工作场景,特别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该教材的教学任务设计有视听、对话、精读、泛读、函电写作、翻译等,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另外,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和任务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之,高职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Stem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1983.

[2]李琏,黄文星. 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高职应用英语课程开发例析[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学习写读后感。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鹬蚌相争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

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

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 宽容

——读《鹬蚌相争命》有感 ②、读后感的写法。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47赵蕊-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15

12本 47 赵蕊

近日正在读《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 著,皮连生、庞维国 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颇有启发。加涅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建立在对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并根据其理论提出许多具体的教学设计技术,诸如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任务分析的技术、教学事件、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的技术。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是在他的学习理论、教学虽然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但加涅积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考虑学习条件与学习结果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应用系统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

皮连生在为该书及加涅的另一本代表作《学习的条件》共同写的中文版序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多为行为主义的研究,对于解释复杂的人类学习问题力不从心,因而教育学只能更多地从哲学和经验总结中寻找理论。而到6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一派是建构主义,一派是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研究得到深化,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具体的理论。而加涅作为信息加工理论的杰出代表,大大促进了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他不仅澄清了很多教育中模糊不清的概念,还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学习的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的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

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在第二章的开头,加涅就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何教育技术的定义会与教学系统的定义具有相同的核心词语。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对于此处的“开发”一词,我尚不能清晰理解,估计英文原词是“Develop”,但“设计(估计是Design)”与“开发”究竟差别何在?而94定义中一口气罗列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5个词语,看来的确是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内容,这是否又是“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这个观点的证据之一? 加涅更认为这两种功能共同组成了被称作教学技术学(估计英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成分。且教学技术学是一个比教学系统含义更广的术语,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教学技术学也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

从这段话,又引发出更多的问题。首先,这里提到的教学技术学与国内的教育技术学是否指称同一事物?国内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基本是翻译94定义的,而94定义使用的就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但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畴。

其次,美国所谓的教学技术,是否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指称,还是都统一于加涅的认识?美国教育技术学是否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群体,一个是媒体专家,一个是心理学背景的专家,这两类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教学技术的工作,但研究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这两种研究取向是并存的关系,还是取代或递进的关系?教育技术源于硬技术(似乎每一本国内的教育技术的书都赞同这个观点),但为何出现偏离硬技术的取向?这是教育技术的进步还是发展中的歧途?这种现象符合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律吗?是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吗?作为中国的教育技术,也应该或者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我们现在常常强调教学系统设计中的系统一词,但理由是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这里系统一词是作方法理解,是副词,指“系统地”。而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对那种较小教学系统的设计之简称,因其重点是教学本身,而不是整个教学系统(P21)。在这里,系统一词是作系统的本意理解,是名词,指“复杂的教学系统”。那么,是我们的理解有误,还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了?

加涅在提及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案例时说,“这些研究以发展(英文应该是Develop,还可以译作开发)某一门学科的教材为中心(P20)”,这是否是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核心的另一旁证?是否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以发展教材为中心,而教材则是一种媒体,这就与以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扯上关系了?可二者似乎切入点还是有很大差距,前者的媒体(教材)只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产出)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并非教学设计的核心,而后者的媒体(书本)作为一种形式、手段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换句话说,教学设计研究的是教学的内容,而教育技术则更关注内容呈现的形式问题,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举个例子来说,国家级精品课程都要求有网站,但并非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都是网络课程(据我所知,似乎还没有哪一门纯粹的网络课程评上了国家级精品课程)。

皮连生在“译者前言”中认为《教学设计原理》是一本教学心理学的名著,在中译本代序中还提到“在西方心理学中,教学心理学也称教学论”,这似乎为一直萦绕着我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之争提供了答案,而教育技术学人把加涅奉为教育技术学(其实应该是教学技术学)专家,似乎也与国内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有一定差距。得到这一结论的另一证据,皮连生似乎也在代序中给出了,“加涅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发了一系列实施其教学论思想的具体教学设计技术,如用五成分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等”。结合上文第4点的分析,若此“教学技术”与国内的“教育技术”内涵不同,则加涅属于教育技术学专家的结论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而Merrill等一大批从事教学设计研究的学者是否也还可算作教育技术专家呢?

探讨加涅等是否教育技术学专家并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教育技术”,这个问题的迷惘和混乱是制约当前中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深层原因,也会影响今后相当一段长时间中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方向。

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当看到第二部分的时候,感觉比较熟悉,这里讲到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当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教学设计中,通过读书,有一点小小的思考。

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加涅提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的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是有所不同的,这一原理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依据。

备课最重要的就是备学生,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本书在第六章讲到了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先天品质和习得品质等,学生的这些内在机制的发生发展过程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掌握了这些特征,我们的教学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加涅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交流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事件,并将教学事件的分为九个步骤,他特别指出按照以上九个步骤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系统化教学设计》读后感 篇16

【关键词】电子商务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一、电子商务课程介绍

《电子商务学》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可以使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企业和个人,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各种以电子方式实现的商业贸易活动。

《电子商务学》是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启蒙及导入性课程。它把电子商务专业所要具备的经济、管理、技术和法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中的应用概况,给予提纲挈领的介绍,使学生从总体上对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知识体系和电子商务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今后分门别类详细学习各类、各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高职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有三层涵义:一是将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通过分析、综合,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新设计课程——课程自身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二是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顺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三是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岗位的整个在校期间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商务学课程设计

1. 课程的性质

《电子商务学》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一门开创性课程,是做为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课程开设的,它是将学生从传统商务引向电子商务的桥梁,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入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电子商务的基础概念框架,掌握各类基本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能够将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工作实践和网络化生活,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的现代商务人才。同时通过本课程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广阔应用前景,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灵感,培养出对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兴趣。

2. 课程目标

在课程培养目标上,以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培养思路,以“有品位的电子商务职业人士、有思想的网络业务开拓者、有使命感的网络创业者”为核心目标,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网络推广与促销为平台、提升实践技能为宗旨,实施项目教学”,即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以网络推广与促销作为切入点整合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想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在得意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自主构建电子商务学习情境全方位提升学生创业实践技能,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通过营销职业岗位网上推广与促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把课程内容设计为3个学习情境、10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依据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序化。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教学要求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4.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按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思路,要求实操模块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并能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相衔接。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与理论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课堂实操项目,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熟练程度。每项实操内容都分基本操作任务和附加任务,附加任务满足较高素质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操项目尽可能借助互联网上真实的商务环境和资源完成,引导学生将课堂实操任务延续到课外,提高实践能力。

(1)构建主义教学过程。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要求,坚持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情境创设:包括实操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各类实训基地、实操教学平台、教学资源。

自主探索:采用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可以开展基于网络课程个别化自主学习、基于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性学习。

协作学习:实操过程使用角色模拟、小组分工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实操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习效果分析和课程成果等。

(2)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全真仿真教学 。大多学习性工作任务我们都采用了全真教学,如传统商务突破、网络信息收集、网络信息发布、淘宝开店等。可对于B2C、B2B电子商务交易、客户关系管理等教学项目,实施全真教学难度很大,我们就进行仿真教学。根据来自企业的背景资料,构建虚拟项目,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基础知识;提出并思考一些企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②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校内外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了解课程动态,进行自主式学习,开展在线交流。通过网上答疑,学生提出问题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在网上发布,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通过热点话题的网上讨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课程建设、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

③采用多媒体教学。教研室要求教师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5. 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试使用的是过程性考试方案。过程性考试方案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郑胜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上一篇:我和你_小学作文下一篇:华中师范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材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