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日渐广泛和普及,审计方式也由原来的人工审计变成了大数据审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全覆盖的国家建设规划等为审计人才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审计人才队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校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建设满足审计需求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从明确高校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建设审计教师队伍这五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培养适应大数据审计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审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

引言

2018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审计全覆盖落实实施意见”,指出:“适应大数据审计的需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审计平台,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并提高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单位数据和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日渐广泛和普及,审计方式也由原来的人工审计变成了大数据审计。随着大数据审计时代的来临,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技能,也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高校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建设满足审计需求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从而培养符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专业人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和研究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不断进步,并且迅速沉浸在各行业领域,在大数据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的审计行业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大数据审计,是依据互联网而存在的产物。它是基于计算机审计,并通过灵活运用审计原理,对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审计人员只能通过传统方法,如询问、观察、实地考察和纸质文件的检查获取审计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社交软件、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等手段来获取互联网上的审计数据及科学地处理、计算和分析数据。大数据时代有机融合大型数据和快速的传播速度给审计人才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由于信息时代的急剧发展,在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审计人员现有的综合能力还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此在审计人才培养方面要紧跟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培养审计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全覆盖的国家建设规划对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具备大数据审计能力的人才需求就更加迫切。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审计专业由于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具备大数据知识的审计教师队伍等原因,使得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

1审计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审计专业定位不清晰,从而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发展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高校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以培养具备传统审计业务能力、财务审计为主的社会审计人才。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审计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能力,不具备大数据审计能力。

课程设计不合理高校应为审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大数据审计课程,以满足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审计的需要。但是大多数高校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社会审计主体和财务审计内容为核心,主要包含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方向相关的课程设置较少。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很多学校只开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审计课程。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库这些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几乎很少开设。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就不够完整合理,以致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所要求的条件。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第一,案例教学。很多高校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现有的审计案例设计缺乏大数据时代背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很多是国外的一些审计案例,或者是我国发生审计失败的案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审计案例只是要求学生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错误的会计处理进行审计调整,这样达不到效果单单检测了学生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

第二,校内实训。很多高校审计实训室主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建设。从软件建设方面来看,目前很多学校采购的审计软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审计的模型和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该审计软件是通过仿真模拟一家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审计,学生只能从操作层面了解计算机审计的流程,缺乏大规模动态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审计训练环境。从硬件建设方面来看,许多高校审计专业因为资金和技术条件的缺乏,所以没有专门的审计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综合性的审计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因此没有办法开展专项和综合的审计仿真实践训练,更不用说建立审计云平台了,所以无法实现校园内外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所以目前很多高校审计专业现有的条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大数据思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

第三,校外实训。目前许多高校为学生搭建的校外审计实训基地一般都是签约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校外审计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因为很多学生在事务所进行审计实习主要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凭证抽查、Excel表格录入、工作底稿归档等工作。

师资能力不足大数据时代下对审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目前很多高校审计教师是很熟练地掌握了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但是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等知识掌握得并不熟练,所以很多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将审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融会贯通,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大数据审计知识讲授给学生。因此大数据背景下建设符合要求的审计教师队伍是每个高校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培养审计人才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相关解决方法:首先要明确大数据审计下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合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再次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最后要充实审计教师队伍,以此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审计专业人才。

1明确专业定位,制订符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数据背景下各高校培养的审计专业学生要符合时代的需求,需要明确专业定位,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各高校的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大数据审计为主;另一方面数据审计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培养审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所以各高校审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成为不仅熟练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又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设计合理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各高校的审计专业应结合当前大数据这一时代特色合理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可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审计专业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模块,有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税务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学基础、内部审计学、经济法等相关课程;二是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模块,主要有大数据基础、会计信息化系统、计算机审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建模、数据处理操作课程、数据查询操作课程、审计软件操作课程等,体现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大数据审计教学覆盖,是要强化大数据的审计实训教学环节,建立审计信息化实训基地。

1案例教学方面

学生通过仿真模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报表,例如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制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结合大数据环境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

2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审计专业应尽快落实建设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应融合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审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合作,选派学生到各单位去实习,熟悉不同类型组织的运行模式、了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掌握审计实际操作技能,并将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去。

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能力

各高校要开设相关的大数据审计实训课程,就需要打造一支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双师型”审计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应该在大数据方面大力加强对审计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其次,学校要积极与大数据有所研究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派送审计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大数据。最后,聘请一批大数据审计方面的高端人才或者邀请具有大数据审计从业经验的审计专家进入课堂,把大数据审计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审计专业学生。

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挑战和变革。高等院校应以大数据技术与审计结合为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审计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及时修订大数据审计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实审计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郑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66-167.

何承丽,钱莉.人工智能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3):145-147.

袁睿.大数据审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8(10).

黄烈镌.大数据时代审计教学创新研究[J].经济师,2018(11).

上一篇:基于灰色理论的液压支架姿态监测方法下一篇:对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