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行政法保护探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发展,信息化革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变化。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产物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网络,但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也成为众人担忧的主要问题。本文对网络时代隐私权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措施与建议,旨在提高网络时代个人隐私安全。

关键词网络时代隐私安全隐私权行政保护大数据时代

网络购物、远程教育、网上工作等等,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比如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电脑中木马病毒等,甚至出现一些个人隐私信息暴露在公众视野中的情况,给被侵害的人带来很多困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但同时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加强立法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导致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愈演愈烈,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加强网络隐私保护,需要国家立法机关介入,从行政立法的角度出发,做好立法管理,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一、信息化时代网络隐私权的转变

(一)隐私权概述

隐私权指的是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受到保护,不被他人侵扰以及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收集和利用的权利,权利主体可以决定他人介入自己的生活到何种程度、自己是否公开隐私以及隐私的公开范围和程度。隐私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格权利,近年来,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件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隐私权都是公民十分注重的一种权利。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让很多人的隐私安全受到威胁,有的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对个人隐私进行窃取,再对当事人进行勒索敲诈等,这类案件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会扰乱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所以,对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案件进行重视,是目前法律实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民众对个人隐私权的重视越来越高,保护公民隐私也渐渐成为我国行政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切实关注的重要议题[1]。

(二)网络时代隐私侵权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果不对网络时代的互联网环境加以保护,只会引发更多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案件。总体来讲,当前时代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诱导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的,网民可以使用任意虚拟的名字或者匿名上网,这就促使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一部分人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在虚拟世界中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自己是谁,所以肆无忌惮地做出一些违法行为,去窥探别人的隐私。网络隐私的载体就是网络,而网络本身又是虚拟的,加上网络的交互性,使很多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范围广,使网络隐私侵权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

第二,侵权行为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来侵犯个人隐私权,与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形式有所不同,其侵权行为变得越来越智力化,而且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侵权行为变得更简单。只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就可以侵入到他人的网络系统中,从而获取他人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另外,网络侵权的证据一般都以数据或者计算机代码的形式出现,容易被删除和篡改,不留痕迹,给隐私侵权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人肉搜索”一词的出现,正好说明了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发展趋势,网络的开放性更是让网络暴力越来越严重,有很多人会在网络上是非不分地“站队”,舆论导向被一些不法分子带动起来,对某个人实施网暴,将某人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隐私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利,保护隐私权是社会安定发展的前提。

第一,保护隐私权是个体独立存在的基本需求,因为社会有公共区域,也有私人区域,公民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中,有融入社会的自由,也有独自生活的自由,一个人有自主决定的权利,有私人空间,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这就是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一个基本表现。

第二,保护网络隐私安全也是人的尊严需求,人格权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人的基本权利,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产生开始就承载了体现人格尊严的重要意义。从根本角度来讲,隐私权是一项法律权利,以前依靠人们自身的自觉习惯以及道德要求来进行保护,但随着道德和自觉的保护难以奏效,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隐私权就变得十分必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越来越多,将网络隐私权保护上升为法律权利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第三,侵犯隐私权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因为网络的传播很迅速,个人隐私数据如果被随意非法利用,其传播的速度、时间和范围都很广泛,有些侵权人的网络技术水平较高,导致侵权行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难。因此,从立法开始尽量杜绝网络侵权行为是一个必要的过程[2]。

三、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

尽管我国的大型门户网站已经明确提出不会利用用户的隐私进行交易,以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依旧有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网站中申明的保护条款并没有抓住网络隐私保护的重点,对于用户来讲有一些不公平的条款存在。在我国的《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前,法律本身是存在一定滞后性的,而且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保护制度,与网络隐私权相关的法律通常都出自行政法规中,这部分法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自2017年6月开始实施《网络安全法》,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对于网络安全以及网络信息保护,法律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而且越来越多的网络隐私侵权案件,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工作提上日程,因为精准的网络诈骗正好由于个人信息资料的泄露造成,所以,网络安全法中强调了网络实名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实名可以减少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运营者不可泄露、损害他人的私人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窃取他人信息,或者非法获取与售卖信息,同时利用法律约束手段,对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3]。

四、我国行政法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策

利用行政法对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其根本是要解决公民个人的隐私保护需求与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使用时所产生的平衡问题,同时能够利用法律的约束,来减少个人信息泄露和被利用的问题。针对当前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发展特点以及法律保护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出台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

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法律,完成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顶层设计。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讲,制定针对网络隐私安全的专门法律,应该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双重特征,扩大其适用范围,实现对公民网络安全隐私的全面保护。在制定法律时,应该要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与保护范围。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产物,关于网络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应该要予以明确。另外,对个人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应该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之下。最后,制定法律时要对网络隐私的保护对象进行明确,将管理制度具体化,具体的制度是为了对法律实施过程进行约束,以防出现行政权滥用的情况,比如对行政行为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使用、处理和公开时,应该符合行政程序[4]。

(二)加强网络隐私权的行政执法保护力度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途径,在立法进度比较缓慢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还应该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作用,加强执法保护力度。首先,行政执法应该要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监管机构,比较符合实际的情况的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机构,归属于国家,对全民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评估网络数据信息是否属于网络隐私权的范围,监控网络中是否存在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监督部门和网络运营商要联合起来,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及时受理公民关于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投诉,并且处理确认的网络侵权行为要严厉,追溯相关负责人。其次,在执法中需要灵活掌握,注重执法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强制方式和非强制方式、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相结合,确定多种执法方式,比如行政监管、行政指导、行政处罚等,都属于行政执法保护的形式,采取多种保护方式,形成全面的网络隐私权保障体系。

(三)提高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过程中,公民自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减少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有效措施。很多人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疏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对此,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多方面教育,对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提示。比如当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的智能手机,在安装一些软件之前都要求读取用户照片、定位等隐私资料,有的软件甚至出现如果不同意获取信息就无法安装和使用的情况,针对越来越多样化的网络环境,应该要不断强化网民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可以尽量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减少隐私泄露情况,比如定期清除网络上的浏览记录,对于绑定个人信息较多的软件,如微信、微博、qq等,要保持谨慎,提升网络隐私信息保护意识。

(四)引导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

对网络隐私权进行行政保护,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切实规范网络行业的自律自治,保持中立态度,避免行政权力对互联网行业的过多干预,但同时又要定期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监督,促使互联网行业保持行业自律,保持活力,双方共同发力,切实保障公民的隐私权利。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出现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顺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在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法律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行政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引导公民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参考文献:

陈燕.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南国博览,2019(05):18-19.

陈盟霞,张雪.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法制博览,2015(10):231-232.

王晨.浅析网络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华人时刊旬刊,2015(12):114.

周晴.浅析大数据时代个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法制博览,2017(36):226.

上一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下一篇:一种基于季节分解和曲线拟合的混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