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患者(1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属于外科中心性环节科室,也是医院诊治、急救的重要场所[1]。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病患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性影响[2]。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方式是采用轮班通科模式,在此种模式下,护理人员无法深入了解医疗设备、仪器,因此在与医师的配合过程中,无法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持续质量改进可促使产品质量趋向于更优秀、更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对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属于小组间护理方式,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单线的护理方式,形成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讨论的护理模式[4]。相关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及对器械的有效管理与维护,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23~60岁,平均(51.7±4.7)岁;32例行腹部手术,25例行妇科手术,10例行骨科手术,13例行其他手术。观察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24~59岁,平均(50.2±4.4)岁;30例行腹部手术,24例行妇科手术,16例行骨科手术,10例行其他手术。将同时期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使用双盲法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18~26岁,平均(20.2±4.4)岁;学历:本科及以上8名,专科及以下2名。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19~25岁,平均(20.8±5.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9名,专科及以下1名。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接受手术治疗;意识认知清晰,可准确表达自身感受,配合度良好;临床诊治资料保持完整。护理人员纳入标准:接受过医护一体化护理专业学习和培训,且考核结果合格;具备丰富护理经验和良好沟通、协调能力。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伴有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有严重肾、肝功能不全;病情严重,存在生命危象;后期不愿接受随访。护理人员排除标准:培训考核不合格。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建立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的手术室质控小组;共同观察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改进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干预:术前与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沟通、对手术室实施消毒、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配合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性护理等。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组建医护一体化质控管理小组,包括一级质控员(责任护士、住院医师)、二级质控员(护理组长、主治医师)、三级质控员(外科主任、护士长、麻醉科主任)。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对医护一体化质控管理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内容包括医护一体化相关标准、制度、实施方式等;定期邀请不同科室的医生为护理人员介绍高难度手术知识、疾病原理、手术操作流程、所需特殊器械等,以提升医护人员之间手术的配合度、专科业务知识以及应急能力。Ⓒ监管、质控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创建。由三方共同修订“手术室物品准备工作手册、配合指南”,以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配合度以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以《现代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及示范》[6]为依据,制定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指标等,其中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涉及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等方面的质量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标识、患者身份信息准确率、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标本留置不合格、标本漏送等发生率;根据本院护理部要求,设立《临床护理管理系统》、《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以及“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计表”“手术物品清点不符登记本”等,由三个等级成员共同负责监督;手术室护士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记录于登记本上,然后由一级质控员核对后确认并签名;临床护理管理系统中由巡回护士上报不良事件,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解决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改进意见、患者的信息及损伤度、责任人等,并由护士长对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二级质控员以工作重点为依据,监察本专科的工作质量;护士长负责定期填写《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计表》;在例会上,三方共同就上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加强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使用专科器械包标记、归纳手术器械,制定好器械管理工作计划后将其交由专科医师进行审核签字,确保器械配置得到优化;与医师共同完善手术室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手术标本管理、无菌管理等清单,优化手术护理流程;术前1d手术室护士与外科主任、手术室医师进行沟通交流,征询其手术相关意见以及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设备,准备并整理手术器械台上的物品;协同手术医生共同对手术部位进行确认,由医生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识;若遇急诊抢救患者需立即实施手术时,三方需了解原因并达成共识,协同作好手术前各项手术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协同医生及时做好抢救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医护一体化质控管理小组全体成员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关于手术室管理质量方面的会议,会议上由三个等级的成员对各组所汇报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进行共同讨论,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制定优化策略与处理方案。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不良护理事件包括手术标本遗失、标本漏送、手术标本处置不当、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及物品清点不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量表,从手术配合质量、高值耗材管理、器械管理、专科管理4个方面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每方面25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越好,护理质量越高[7]。该量表信度为0.81,Cronbach'sα系数为0.80,结构效度为0.85。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选用本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内容涉及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关心度、总体护理评价4个方面,总分100分,其中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40~59分为不满意,<40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该量表的信度为0.784,Cronbach'sα系数为0.788。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监控,并不断对其进行持续性改进,可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会对手术效率及安全性产生直接性影响[8]。传统手术室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其质量监控小组主要是由手术室护士构成,并通过小组人员在护理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改进和提升其护理管理质量,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需具备较强疾病专业性知识以及手术室配合知识等的问题均难以给予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无法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室质量护理管理中融入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可获得显著效果。究其原因为,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存在众多方面的不足,且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在护理中未明确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最终会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而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医护一体化干预由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单方面负责管理控制转变成手术与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全程协同参与,尤其是添加了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把关与审核环节,三方明确各自的职责,有效提升了参与人员的责任感[11];小组成员由不同科室的人员共同组成,各科室人员对本科室相关的问题均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因此可以全面地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情况进行整体性反映,并科学改进各项护理措施,进而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还重点强调了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及合作,促使其更加关注医疗与护理过程中细节质量的控制,从而使医护人员养成高效且稳定的质量管理行为。医护一体化模式主要以理论作为出发点,可有效改善医疗过程中各环节质量,通过形成长期、高效且稳定的护理管理工作形式,实现护理质量管理行为以及业务水平等的提升[12]。经过医护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性知识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对管理知识的普及,可促使医护人员对质量管理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升手术器械保管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一体化手术室质量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医护一体化手术室质量护理管理通过提升护理质量控制,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3-14];通过交叉专业培训,有利于提升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在护理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激发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与配合度。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廖芯,张佩嘉,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2):2092-2096.

[2]石珊.基于TOPSIS法的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1):1938-1941.

[3]周英凤,胡雁,邢唯杰,等.推动基于证据的临床审查,促进临床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6):621-627.

[4]李敏,毕玉田,甘晓琴,等.手术室医护一体化在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2):287-288.

[5]TORABIZADEHC,DARARIF,YEKTATALABS.Operatingroomnurses'perceptionofprofessionalvalues[J].NursEthics,2019,26(6):1765-1776.

[6]戚爱美,朱春芝,王爱玲,等.现代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及示范[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侯虹米.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20,7(21):104.

[8]陈晓燕.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6):168-169.

[9]千冬维,刘静,程彦英.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20,44(4):663-664.

[10]曲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18-319.

[11]张军花,钟奕.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502-1504.

[12]李莉莉,蒙美英,刘兰英,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169-173.

[13]闫沛,胡雪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及思考[J].护理研究,2019,33(7):1272-1274.

[14]HIGGINSN,TOLEDOP.Operatingroomleadershipandperioperativepracticemanagement,2nded[J].Anesthesia&Analgesia,2020,130(5):136-136.

上一篇: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下一篇:探讨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