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权工作总结

2022-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银行股权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银行股权工作总结

村镇银行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

甲方:

营业执照编号: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营业执照编号: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甲方作为 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镇银行”)的股东,就乙方受让甲方持有的该村镇银行法人股份事宜,经友好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履行:

第一条 股权转让价款

万股权转让给乙方,并已履行完必要的公司内部批准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作出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转让价格为¥ 元/股,股权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 元整(¥ 元)(以下称“股权转让价款”)

2、乙方同意接受上述股权的转让,并已履行完必要的公司内部批准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作出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

3、本条所述的“交割日”是指乙方将上述股权转让价款按本协议第二条的约定支付给甲方之日,亦即乙方开始享有股东权利并承担

- 1

银行的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获取股权分红等一切股东权利并出具相关的书面授权委托书。

4、在本次转让的股权可以实际变更登记至乙方名下(在工商局进行变更登记)之时,甲方须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乙方办理该变更登记手续并出具相关的书面授权委托书,并无条件、及时地予以全面配合完成该变更登记手续。

5、如本次转让的股权将来不能实际变更登记至乙方名下(在工商局进行变更登记)的,乙方有权单方解除本股权转让协议,自乙方向甲方发出解除协议通知书并提出退还本股权转让协议第二条第1款约定的股权转让价款的要求之日起 日内,甲方须无条件将该股权转让价款全额退还给乙方,同时按该金额的 %/年的标准,向乙方支付补偿金(不足一年的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天计算,每个月为30天),乙方应向甲方返还乙方已根据本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取得的股息(红利)及其他收益;除此之外,甲乙双方互不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按本次转让的股权份额,享有交割日后的 村镇银行法人股股息、未分配红利及经营收益等权利;

2、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按时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第六条 与本次股权转让有关的税(费)承担:

甲乙双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各自承担与本次股权转让有关的税(费);上述规范性文件未明确相关税(费)承担主体的,则由双方平均分担。

第七条 违约责任

除本协议约定的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外,本协议任何一方违约以致本协议并未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责任应由违约方承担。如果双方均违约,各方应各自承担其违约引起的责任。

- 3

第二篇:村镇银行股权设计探讨

文/谢振山

股权决定着公司治理乃至经营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村镇银行的股权,目前中国银监会的基本要求是:总部设在县一级的资本不少于300万元,设在乡镇一级的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在股权构成中,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少于20%且必须是第一大股东,单个一般法人企业入股不多于10%,单个自然人入股不多于10%。在此框架下,如何设计村镇银行的股权,本文做一粗浅探讨。

一、村镇银行的资本并非越多越好

资本对经营是双刃剑,资本过小不利于正常的业务运营,资本过大则对利润和分红形成压力。对于社会效果而言也具有两面性,资本过小则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差,资本过大则易偏离小额、分散的轨道,有违扶持三农和小企业的初衷。可见村镇银行的资本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个恰当的“度”。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至少应考虑三个因素:

其一,资本总量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地银行业的业务层次。大和小总是相对的,东部和中西部差异很大,发达区域和贫困区域更不可同日而语。县和镇发展水平不同,但仅考虑这一点显然不够。关注同业中单笔贷款业务的历史平均水平,以及三农、小企业的现实贷款需求及被满足程度,应当是比较可行的视角。

其二,资本总量要与主发起银行的经营能力相协调。村镇银行作

1 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根本要求是商业、可持续,并非单纯地强调社会责任。如果不能盈利,自顾不暇,必然是短命的。马蔚华讲,“管理的半径决定发展的半径”,从质的角度看同样如此。主发起银行经营能力强,就可以支撑资本较大的村镇银行健康运作,反之,如果忽视自身能力盲目地做大资本,很可能会自掘坟墓。

其三,资本总量要与村镇银行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成长的过程,在村镇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本也有不同的诉求。应当逐步增资,形成业务发展、盈利提升、资本增加、业务再发展、盈利再提升、资本再增加的良性循环。在初始阶段资本不宜过大,一方面业务发展刚起步,对资本总量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即使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通过母行和子行联动来解决。一次性把资本做到足够大,很可能把刚刚起步的村镇银行压得喘不过气来,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二、主发起银行的股权占比并非越大越好

银监会要求主发起银行必须是最大股东,这实质上是从政策上规定了村镇银行是主发起银行的子公司;又要求主发起银行股权占比达到20%以上,这实质上是防范股权过度分散给经营管理带来的负作用。这些规定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在执行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要求主发起银行股权占比达到51%以上,甚至要求县级政府出保证函为村镇银行风险“买单”的情况,这就值得商榷了,可视为一种片面强调推脱自身责任的本位主义思维,需引起关注。笔者认为设计股权结构应坚持四个原则:

2 其一,资本节约原则。主发起银行做最大股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股权占比无限大呢?它自身毕竟还要经营。对股权比例的苛刻要求,无疑是导致主发起银行严重缺失的一个直接诱因。

其二,最大限度地撬动民间资本投资的原则。通过主发起银行的杠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村镇银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主发起银行股权占比过大,民间资本的空间就小了,鼓励民间资本更加符合中央政策精神。

其三,制衡原则。在各个股东之间要严防关联关系和共同行动人关系,防止成为民营企业的钱袋子。主发起银行应当对风险负责,承担为风险“买单”的责任。

其四,去行政化原则。股权结构应当考虑本土化、地方化、但要坚决地去行政化。对地方政府干预股权设计的行为应当警惕,防止村镇银行成为新一轮的地方融资平台。

三、村镇银行股权结构持续优化的几点思路

监管引领公司治理,确保主发起银行对村镇银行的主导权。监管引领是我国现阶段银行业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股东资质的后续审查要加强,对董事和高管资格要严格准入,对分支机构准入和业务监管要精细化。通过完善监管,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发展,防止被地方政府或民营企业控制,同时防止被黑恶势力控制。

整合“钱”和整合“人”相结合。事业靠人来干,股权制度是整合“钱”,董事和高管制度则是整合“人”。引进资本要考虑人的因素,

3 要有利于村镇银行的战略实施。只有兼顾了各种优质资源要素的资本,才是优质资本,并非有钱就行。

关注城镇化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但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非农化也是客观趋势,并且在持续加快中。在这个趋势中动态地思考村镇银行使命,不能不说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股权政策要求实在是精巧而高明。让城市中的银行做主发起人,城乡联动就是必然的了,只要监管到位,以城带乡一定可以实现。在股权随城镇化而优化的过程中,当然应当考虑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因素。

第三篇:中国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分析

摘要:中国企业正在以海外并购和投资的方式,加紧融入世界的步伐。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势头十分强劲,其中包括了能源矿产、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中国工商银行对泰国ACL银行的并购,并列出了该行的报表编制基础及其企业并购的会计政策。

关键词:收购 报表编制 会计政策 处置

一、收购方及被收购方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 年1 月1 日。2005 年10 月28 日,该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10 月27 日,该行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

ACL银行是一家根据泰国法律成立的公众公司,成立于1969年,1978年在泰交所上市,2005年取得综合银行牌照。ACL银行总部位于曼谷,在泰国共设有16家分行。截至2009年6月30日,ACL银行经审计的总资产约为637.10亿泰铢(约合129.52亿元人民币),贷款总额约为461.93亿泰铢(约合93.91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约为353.13亿泰铢(约合71.79亿元人民币),2009年前6个月经审计净收入约为2.02亿泰铢(约合0.41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31日,ACL银行的前两大股东为泰国财政部及盘谷银行,分别持有ACL银行约30.61%和19.26%的股份。

二、收购过程

2010 年3 月9 日,工商银行在获得全部必要监管批准后,正式发起对泰国ACL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自愿要约收购。2010 年4 月21 日,完成股份和资金交割,工商银行共获得泰国ACL 银行约97.24%的已发行股份,成功收购泰国ACL 银行控股权。随后,完成该行董事更换,派驻高管,实现对该行的接管,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在获得监管批准后,中国工商银行于2010 年12 月28 日正式启动对该行的退市要约收购。2011 年3 月8 日,该行完成了对工银泰国的退市自愿要约收购。在退市自愿要约收购项下该行购得工银泰国7,276,848 股普通股及73,533 股优先股(合计相当于工银泰国约0.46%的全部已发行股份)。退市自愿要约收购完成后,工商银行持有工银泰国约97.70%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工银泰国的股份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及交易至2011 年3 月18 日。

三、工商银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以下为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半年报的报表编制基础:

1、本中期财务报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应用指南、解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统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2、本中期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

3、本中期财务报表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的要求列示,并不包括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信息和披露内容。本中期财 务报表应与本集团2009年度财务报表一并阅读。

4、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本行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进行处理,将其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中。现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本行自2010年1月1日起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产生的上述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根据该解释,本行对此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5、除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外,本中期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编制200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

四、工商银行的会计政策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购买日为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按照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对于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被购买方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自本集团取得控制权之日起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直至本集团对其控制权终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对于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被合并方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自合并当期期初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并相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本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所有交易产生的已实现损益、未实现损益、余额及股利均已于合并时全额抵销。

4、当期失去控制权的子公司,在本行失去控制权前期间的经营成果仍包含在合并利润表范围内。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如果本行享有子公司的权益发生变化,按照权益类交易进行核算。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中不属于本集团所拥有的部分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在合并利润表中以少数股东损益列示,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股东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五、企业合并的处置

泰国ACL银行于收购日的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存在重大差异,收购日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列示如下: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29 存放及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29 衍生金融资产 19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993 客户贷款和垫款 9,44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876 持有至到期投资 296 长期股权投资 56 其他资产 582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 477) 衍生金融负债 ( 197) 客户存款 ( 9,859) 其他负债 ( 223) 少数股东权益 ( 78) 净资产 2,765 购买产生的商誉 1,010 合并成本 3,775

泰国ACL银行自购买日起至本期期末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列示如下: (2010年4月2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 营业收入 99 净利润 22 现金流量净额 461 为收购泰国ACL银行所支付的现金净额分析如下:(2010-4-21) 泰国ACL银行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091 收购泰国ACL银行时支付的现金 (3,775 ) 收购泰国ACL银行所支付的现金净额 (2,684 ) 收购产生的商誉主要是基于泰国ACL银行在当地市场的经营渠道及其未来的经营收益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各项因素均无法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确认的商誉不能作为所得税的可抵扣项目。

六:总结

从中国工商银行对此次并购的处置来分析,与准则中规定的一致:将企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对泰国ACL银行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与在其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份额不一致时将其差额计入到了“商誉”中,并确认了少数股东权益。在年末的时候,将会抵销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

第四篇:银行(信用社)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规范股权质押贷款,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省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指的“股权”指在本省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所称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持有的股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申请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当借款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贷款人有权依法处分该股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提供股权作为担保的单位或个人为出质人,接受股权担保的贷款人为质权人。

第四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股权质押合同,按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股权质押合同格式文本,由办理股权质押贷款的贷款人负责按规定拟制、提供。

第五条借款人以股权出质向贷款人申请贷款的,该股权须是出质人合法持有,并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

第六条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办理股权质押贷款,应如实填制并向贷款人提交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拟出质的股权凭证、出质人主体资格证明以及贷款人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 开办股权质押贷款的贷款人应负责拟制并向借款人提供统一的股权质押贷款格式化申请书。

第七条贷款人收到借款人提交的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股权凭证等资料,除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外,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出质人资信、身份情况以及经营状况;拟出质股权份额,股权凭证是否有效,拟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经营情况;实现质权的可行性。必要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阅相关登记档案。

第八条贷款人审查借款人提交的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股权凭证等符合要求,拟准备发放股权质押贷款的,应了解、掌握该股权的市场价值,组织开展对股权的价值评估,合理确定质押贷款金额。

第九条贷款人对以下股权不得办理质押贷款:

(一)以被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股权出质的;

(二)已办理出质登记的股权再次出质的;

(三)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过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股权出质的;

(四)以股权出质给本公司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出质人和贷款人在股权质押合同签订后,应根据《省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在约定的时限内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出质登记,也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

第十一条申请股权出质登记,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出质人持股证明;

(三)股权质押合同;

(四)出质人、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五)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办理的,提交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以外商投资公司的股权出质的,按照外商投资的公司股权出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的,出具《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

《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载明出质人名称、质权人名称、出质股权所在公司名称、出质股权数额。

第十三条贷款人应在办妥股权出质登记,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后,方可发放贷款。

第十四条借款人出质股权向贷款人申请贷款,不得影响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

股权出质期间,出质人未经质权人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处置被出质的股权。

第十五条贷款人在发放股权质押贷款后,应关注质押股权所在公司经营状况,准确把握影响质押股权的市场价值因素,持续评估质押股权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第十六条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名称(姓名)、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出质股权的数额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出质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借款人到期未履行还款义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贷款人可以依法行使质押权,拍卖或变卖股权,并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贷款人从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后,有剩余金额的,退交出质人。优先受偿后,不足以偿还借款本息的,贷款人对不足部分金额有权向借款人追偿。

第十八条主债权消灭、质权实现、质权人放弃质权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导致质权消灭的,股权质押合同当事人应当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贷款人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股权质押贷款业务。

第二十条贷款人应规范办理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不断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第二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股权质押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股权质押登记的规范化进程。

第二十二条本意见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监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商业银行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股权转让合同

甲方:

住所:

法人代表:

乙方:

住所:

法人代表:

甲、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乙方受让甲方拥有银行(原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股份事宜签订如下条款,以资双方遵照履行:

第一条双方同意将甲方持有的银行的法人股股份万股股权(含该万股股权年月日起的股息,未分配红利及其它收益等一切权利)转让给乙方。

第二条双方同意甲方以每股人民币元的价格将上述股权转让给乙方,股权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元整(¥元)(以下称“股权转让价款”)

第三条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

1、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乙方将首笔股权转让价款万元一次性支付到甲方指定的下列账户:

收款人名称:

开户银行:

账号:

2、本合同生效后,乙方于年月日前将第二笔转让价款万元支付至甲方指定的下列帐户:

收款人名称:

开户银行及账号。

3、本合同项下股权转让事宜经银行董事会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且乙方取得万股股权证后 个工作日内,乙方将第三笔转让价款万元支付至甲方指定的下列帐户:

收款人名称:

开户银行:

账号:

4、甲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收款人收到股权转让价款即视为甲方实际收到股权转让价款。

第四条相关审批事项的约定:

1、付款期内的任何时间,当乙方完成第二笔款项的支付(即累计付款到万元)后, 个工作日内,双方应共同将本合同项下股权转让事宜提交银行董事会报批;

2、如以上审批工作出现障碍,双方应采取合作行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五条甲方的承诺和保证

1、甲方承诺并保证,其向银行认缴股份的资金已全部缴足,并依法获得股权证。

2、甲方对所拥有的转让股权享有合法的所有权,甲方有权转让股权且其转让行为不会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甲方的章程、银行章程的

规定。

第六条乙方的承诺和保证

1、乙方保证严格依照本合同约定如期向甲方指定的收款人和账户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2、乙方承诺和保证乙方符合银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对受让该股权主体资格的要求条件。

第七条甲、乙方在签署本合同时已取得其内部决策机构的同意。

第八条如乙方未按第三条约定的合同生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支付万元人民币至甲方指定帐户,本协议自动解除,双方不再另行通知,互不追究违约责任,但双方另定协议使本协议存续的情况除外。

第九条违约责任

1、除第八条约定情形外,如果本协议一方违约以致本协议并未履行或不能充分履地,违约引起的责任应由违约方承担。如果双方均违约,各方应各自承担其违约引起的那部分责任。

2、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需双方配合准备申报材料、盖章等事宜,双方应当合理地积极配合,不得拖延,由此造成他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如甲方未履行上述及本协议项下之任何保证与承诺、或所作之任一保证与承诺不实、或未履行或违反本协议规定的其他义务,导致本协议全部或部分无法履行或失效、解除、终止的、或乙方无法获得或丧失该万股股权和/或其任何收益的全部或任何部分的,甲方应赔偿因此造成的乙方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退还相应的转让对价款及按同期贷款利率计的利息、赔偿财务成本、相关费用支出等。

4、如乙方未能按照本协议约定支付第二笔以后股权转让款,除获得甲方书面同意延期付款的,乙方按照应付未付款部分承担按同期贷款

利率计的利息,超过十五日仍未付清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5、 由于不可抗力且非归于任何一方的责任,致无法转让拟转让股份时,各方互不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盖章,经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第十一条争议的解决:因履行本合同而产生的任何争议,甲、乙方应友好协商予以解决;若经协商解决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其他

1、本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须经甲、乙方签订书面协议方为有效。

2、本合同一式十份,甲、乙方各执两份,其余用于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前述合同文本均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签署日期:年月日

第六篇:私募股权基金知识梳理(商业银行版)

私募股权基金知识梳理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目录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与设立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 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模式的优势 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中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者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而获利 一类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区别于向公开证券市场的投资,其放弃了资本的流动性来追求长期投资资本的更高的收益。私人股权投资在后期的发展中尤其在中国更多的体现除其募集方式的非公开性,即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不通过广告或变现的方式进行募集。

第二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与设立

一、模式

到目前为止,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

2、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契约制);

3、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二、法律依据

从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和设立形式上,我国初步形成了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基本法律框架,也即:

一是以《公司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主形成的对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二是以《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为主形成的对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三是以《合伙企业法》为主形成的对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此外,在上市退出上,还包括《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法律体系。

三、设立

(一)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

1、主要法律依据: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2003年3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2、公司形式:《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两种公司形式。《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受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

1)、概念: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信托,是指信托公司将信托计划项下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或中国银监会批准可以投资的其他股权的信托业务。

2)、主要法律依据: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备注:信托公司的设立参照《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但目前已基本不予受理,目前大多采用与现有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

3)、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

1、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根据信托合同通过信托平台募集资金和设立基金,发行基金凭证 ;

2、投资人作为委托人,购买基金凭证,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信托合同一经签订后,基金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随即全部转移给受托人;

3、基金保管人(往往是第三方监管银行)对基金财产行使保管权和监督权,并办理投资运作的具体清算交收业务;

4、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基金财产,在发掘投资目标后,向受资公司进行投资,通过受资公司上市或资产并购受益,投资成果的分配依信托合同的约定进行;

5、受托人聘请投资顾问就筛选项目、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6、项目退出后,信托受益人(委托人)根据信托合同享受信托收益或承担风险

(三)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1、基本概述:

主要法律依据:2007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合伙制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2、设立合伙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核心条款

1)出资条款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采取 承诺出资制,不要求投资人一次性拨投资款,出资时间由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并规定违约条款。

2)经营/投资范围条款

通常为:投资、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服务。

不得主动投资于不动产或其他固定资产,不得从事担保,未经决策机构的同意,不得对某一项目进行超过有限合伙总认缴额20%的投资,不得举借债务,不得进行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不得投资于会损害合伙企业或合伙人商誉的产品、领域及法律禁止投资的领域。

3)运营成本条款

认定有限合伙企业运程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管理费包含运营成本,另一种是管理费单独拨付。

4)利润分配条款

主要包含“回拨机制”和“优先回购投资”等类似方式。

5)合伙人入伙、退伙及财产权益份额转让条款。

6)普通合伙人约束条款。

约束条款主要对有限合伙制PE对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限制性规定,除投资方向、比例条款外,一般还包括定期的财务汇报制度,禁止、限制关联交易,新基金募集的限制等。

第三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 第一步:项目初步审查 第二步:签署投资意向书 第三步:尽职调查 第四部:签署正式投资协议 第五步:完成收购程序 第六步:投资后管理 第七步:投资退出获利

第一步:项目初步审查

书面初审:主要审阅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由分析师或投资经理进行初步筛选。根据项目所处的市场空间、发展阶段、投资金额、地理位置以及组合战略、退出战略等方面与基金投资标准的融合性,过滤掉不感兴趣的项目。剩下有希望的项目将做进一步评估。

企业和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核心经历,是否有丰富的经验与资源。

项目概况:基本情况、相关批文、证件、产品定位、资金投入与融资要求、生产计划等。重点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独创性或比较优势。

主要客户群或潜在客户群、营销策略。

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环保风险等。

现场初审:如果书面初审认为符合基金投资项目范围,则一般会要求到企业现场调研企业现实生产经营、运作等状况。目的是印证企业提供的书面信息,同时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步:投资意向书

也称为投资条款清单,是表达投资意向和合作条件的备忘录。包含投资涉及的核心商业条款:

资金安排:投资总额、投资价格、证券类型、股权分配、分期投资条款等。

投资保护:包括红利支付政策、证券转换约定、反稀释条款、退出条款(优先清偿权、回购权、共同卖股权)、表决权、优先购股权、股价调整等。

管理控制与激励:包括董事会安排、投票权、财务报表和报告制度、管理层的肯定性条款和否定性条款以及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等。

相关费用的承担方式和排他性条款等。

其中,企业估值是投资的核心部分,贯穿项目初审到签署正式投资协议的全部谈判过程。

第三步:尽职调查

是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是项目初步审查工作的深入。主要包括法律调查、财务调查、业务调查以及人事调查等。能源化工等行业企业还需要着重进行环保方面的尽职调查。

1、法律调查:了解企业的法律结构和法律风险。

2、财务调查:调查与投资有关的所有财务信息。

3、业务调查:调查整个行业的状况和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

4、人事调查:管理层人员及职工人员构成及工作水平。

中介机构或基金内部人员完成尽职调查后,将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决策机构将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详细评估本次投资的主要风险和投资价值,做出相应决定。

第四步:签署正式的收购协议

正式的收购协议以投资意向书为基础,但正式的协议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除了商业条款外,还有复杂的法律条款,因此需要律师参与谈判。收购协议必须反映基金拟采取的投资策略,包括进入策略和退出策略。进入策略通常采用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的方式。

第五步:完成收购过程

履行公司章程规定的内部程序:签署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新公司章程、变更董事会成员名单以及公司更名等事项。

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六步:投资后的管理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通常作为公司小股东存在,一般不实际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享有参与公司管理的一些基本权利。定期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等进行审查,给予被投资企业一定的帮助和提供相关增值服务,如后期融资、选择中介机构、推荐高管人员、参与重大战略决策等。

第七步:投资退出获利

通过上市、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手段退出。

第四节 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模式的优势

有限合伙制的基金管理模式是目前中国现实环境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最佳模式。

有限合伙

GP:即普通合伙人。对基金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担任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 LP:即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个人、企业法人均可作为有限合伙人。

1、有限合伙制作为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人合与资合的有机统一。有限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经营管理,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只投入极少部分资金,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有限合伙制通过合伙契约的约定,一方面规范了普通合伙人的行为使其必须做到尽职尽责,这有利于锁定管理费用,增加管理透明度,降低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消除投资人对项目风险、运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投资人的行为也得到了约束,不得随意干预基金运作,管理人的自主权大了,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知识、技能与特长,机智灵活地进行业务操作,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率、创造财富。

3、有限合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信任问题,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有限合伙形式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

第五节 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一般来说,现行设立的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的治理结构如下:

(一)执行事务合伙人

由普通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有限合伙的具体事项,一般认为,执行合伙事务包括:(1)对外代表合伙企业;(2)制定决定合伙企业的投资策略、财务预算;(3)就合伙企业具体投资项目和经营业务进行评估和决策;(4)聘请有关专家和顾问为合伙企业提供咨询意见;(5)获取相应经营管理报酬,即有权收取管理费。

(二)决策委员会

在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管理团队中再设立一个决策委员会,对有限合伙的重大事务及拟投资项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三)顾问委员会

由合伙事务执行人聘请律师、财务、金融方面的专家等组成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对有限合伙如下相关事项进行讨论作出决定或向普通合伙人提出建议:(1)普通合伙人提交顾问委员会讨论的有限合伙与普通合伙人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投资事项;(2)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的关联交易事项;(3)与普通合伙人共同决定有限合伙的存续期限是否需要再延长;(4)与普通合伙人共同决定更换托管银行;(5)有限合伙协议规定的其他应由顾问委员会评议的事项;(6)普通合伙人认为应当征询顾问委员会意见的其他事项。

(四)合伙人会议

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合伙人会议,对《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的事宜作出规定,合伙人会议的职责主要包括:(1)听取普通合伙人的报告;(2)除明确授权普通合伙人独立决定事项之相关内容外,合伙协议其他内容的修订;(3)批准普通合伙人转让有限合伙权益及退伙事宜;(4)批准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等事宜;(5)决定有限合伙的解散及清算事宜;(6)《合伙企业法》规定应当由合伙人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由于《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

(一)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三)参与选择承办有限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四)获取经审计的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五)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查阅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

(六)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

(七)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八)依法为本企业提供担保。这条类似于美国1976年版《统一有限合伙法》中规定“避风港”条款,该款的实质是规定了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如果超越了所规定的权利,则视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了实质经营管理,有限合伙人是否可能突破有限责任而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还有待于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明确。

(五)投资决策委员会

为了在现有的内部治理结构上更好保护有限合伙人的权利,一般会安排由普通合伙人及有限合伙人授权代表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有的也会引入部分外聘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组成。这种模式会对合伙企业重大事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普通合伙人的自主决策权,客观上保护了有限合伙人的权益,同时外聘财务、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合伙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有限合伙人权利的滥用,三方主体互相制衡,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各方利益,这种也是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进行的一种妥协。

(六)顾问委员会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安排普通合伙人及有限合伙人授权代表共同组成顾问委员会,有的也会引入部分外聘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客观上保护了有限合伙人的权益,同时又没有超越《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外聘财务、律师等专业人员对投资决策事宜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判断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合伙人处理有限合伙的事宜提供合理的建议,使得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创造利益。

(七)限制性条款

在有限合伙中对基金管理和拟投资事宜作出相关的限制,以最大程度保护各方利益,与基金管理有关的限制条款。这类限制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单一企业投资规模的限制;(2)对普通合伙人出售合伙企业之限制;(3)对普通合伙人筹资的限制;(4)对普通合伙人其他活动的限制。与投资有关的限制性条款。这类限制性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公共证券投资的限制;(2)对向其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限制;(3)对其他资产投资的限制。

第六节 商业银行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中法律风险防范 日前,商业银行与基金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个人银行业务作为基础,拓展上下游产品价值链条,从而实现以商业银为媒介的基金产业链整合,提升金融服务的增值空间。但值得沣意的是,基金毕竟未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调整,商业银行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何应对相关法律风险是商业银行应高度火注的一件大事。

一、商业银行在选择与之合作的基金发起人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所谓基金发起人(以下简称“发起人”),是指以设立基金为目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步骤来达设立基金目的的机构或个人。通常,发起人是由注册登记的基金管理公司来担任的。在基金的发起过程中,发起人要负责起草合伙协议(信托文件或公司章程)、募集说明书等文件。同时,发起人曼承.}=El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在设立过程中, 于发起人的过失导致基金受到损害时,应负连带赔偿责任。基金设立后,发起人的地位将发生转化,通常会转化为基金管理人(即基会的股东、信托受托人或普通合伙人等主体)。因此,发起人在设基金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起到关键作用。 选择什么样的发起人与之合作或者说如何避免因选择合作对象不当而,生的损失(如基金未能设立而产生的费用损失和声誉损失)是商业银行与基金合作应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所必须完成的开篇之作。如果对将要与之合作的发起人选择不当,则银行不仅不能得到合作利益,更可能因此陷入纠纷的泥潭。

应对策略:银行应审查发起人的资质、相关(信托文件或公司章程)、募集说明书,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在确定上述内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后才能决定与之合作。

1.认真审查发起人的资质。当前,中国法律法规对发起人的资质没有明确规定。但从谨慎角度和适用最相近似制度的法律适用规则出发,我们可以参照相关政策、地方规章关于基金管理人的资质规定来审查发起人足否具有设立基金的资格和条件。商业银行经审查认为发起人符合以上规定后,再进行以下的审查。

2.审查发起人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及募集文件。审查发起人的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等法律文件,是否载明了业绩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并约定相关投资运作的决策程序。特别要注意的是,发起人应在募集文件中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否则银行不应与之进行合作。因为基金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风险较高,如果发起人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银行作为协助设立基金的一方是很难说没有责任的。

3 审查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基金的投资领域限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投资方向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涉及须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投资项目核准手续。因此,如果拟设立基金的投资方向是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或以股权投资名义而实质上是以变相贷款方式开展业务的,因其蕴涵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银行应谨慎选择与这样的基金合作,以避免将来发生违规风险。

二、基金募集期间服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由于募集渠道的不公开性,使得基金募集信息传播空间狭小,往往只有“圈内人”方可获悉。而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中、高端机构投资人和个人富裕客户信息。发起人在募集过程中离不开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上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营销。因此,商业银行与发起人合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发起人借助银行的丰富客户资源招募投资人以募集资金。而银行也可以利用发起人的这一需要开展大客户营销,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对大客户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基金实现共赢。商业银行协助基金招募投资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

(1)商业银行未经客户的允许,擅自向发起人提供客户的信息资料,违反了《商业银行法》关于“为客户保密”的法律规定。

对策:商业银行协助发起人募集资金,应按照《合同法》中关于居间合同的有关规定,在取得发起人委托的基础上。获得客户的书面同意或者授权后方可为双方提供居间服务。使双方达成相关协议。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金的募集活动必须是非公开的。如果商业银行以公开方式协助发起人招募投资人,则会违背私募募集的本质要求,从而产生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和发起人不得通过媒体(包括企业网站)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不特定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对象发布招募通知,而应通过个别通知、直接沟通的方式向特定客户发出募集资金的要约邀请。

(3)招募对象为自然人客户的,该客户不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

对策:银行在协助发起人选择投资者的时候,应注意审查自然人投资人是否能够提供相应金融机构出具的符合法律或当地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自有金融资产证明,如客户不能提供,则不能向发起人推荐。

(4)发起人未向客户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或向投资者承诺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的法律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作为居间人应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若发起人未向投资人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或向投资者承诺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商业银行应及时制止,否则会因违反《合同法》第425条的规定而承担赔偿责任。

(5)银行代理发起人募集资金,投资人因信赖银行的信誉进行了投资,一旦发生投资损失或基金管理人违规进行股权投资,客户可能会要求银行对其投资损失与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对策:商业银行不宜作为发起人的代理人与其合作招募投资人,而应与发起人订立居间合同,明确银行与发起人之间为居间关系。银行仅向发起人提供其掌握的客户资源(事先应取得客户的有效授权),即仅向发起人提供与特定客户订立募集资金合约的机会,而自身不宜以发起人代理人的身份与投资人订立募集资金合同。否则极易因商业银行的代理销售行为使投资人对发起人的信誉及能力产生过分信赖,客观上也增加了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另外,代理发起人募集资金目前尚未被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且不在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的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之内,有超越经营范围之嫌。

三、商业银行在担任基金保管人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基金不仅有着投资方式灵活多样,受托主体专业性强等优势条件,在基金资产的保管方面,还引入了资金保管制度。所谓资金保管是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基金应按照资产管理和保管分开的原则进行运作,并由专门的基金保管人(以下简称“保管人”)保管基金资产。所谓保管人,是指与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订立委托保管合同,利用控制基金资金账户的优势条件,对基金管理人利用该账户中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开展投资活动进行保管和监督的人。实践中,担任保管人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保管机制的安排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所有投资人设置了一道资产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资金滥用现象。资金保管业务作为一项中间业务,管理费收入颇丰,并且可以带来巨大的沉淀资金(增加存款),因此该项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使得各家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但是作为保管人的银行,要承担的义务、责任也是不容忽视的,隐藏的法律风险也是相当大的。银行怍为保管人的保管职责通常为:(1)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并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负责对财产的净值进行复核、办理有关基金财产的登记等日常事务、在基金终结时进行收益清算及资产移交等保管义务;(2)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3)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主要是依据法律和基金章程、信托合同或合伙协议的约定,对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财产的行为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埘于违反法律或基金合同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按约定向相关国家机关和投资人报告;(4)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信息披露、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出具意见等。由此可见,保管人的贵任并不限于持有基金的资产,更主要的是监督基金管理人是否按照相关文件运用基金资产。这就是说,在资金保管业务中,保管银行是处于一个介于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第三方的地位,扮演着一个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保管基金财产和监督基金管理人的角色,责任十分薛大。如果保管银行没有全面、适当履行上述职责,就可能潋 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在面临大额赔偿的同时,甚至可能丧失保管资格,产生巨大的声誉风险。

对策:(1)应对不同的基金资产分别设置不同的账户,确保 金资产的完整和独立;(2)妥善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备核查;(3)严格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进行审查核实,确保相关指令合法合规后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若基金管理人的相关指令不符合相关规定或约定,应坚决拒绝执行并提出异议,对基金管理人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向有关主管机关和投资人报告;(4)恪守职责,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基金资产;(5)有关国家机关要求对基金财产进行冻结或扣划的,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应及时向基金管理人披露;(6)对基金的财务会计撤告进行认真复核并客观 具相关意见,认真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

四、基金存续期间。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银行应如何应对

银行作为保管人,对于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本来可以要求其向基金管理人提出要求,由后者做出处理。但由于保管人负有监督基金管理人并就基金管理人做出的决定和行为保存相关文件资料,在基金管理人的相关决定和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基金文件约定时拒绝执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银行应明确发生此类事件如何处理,以尽到保管人的保管职责。

对策:由于基金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是以集合信托、公司或有限合伙三种形式存在的(绝大多数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存在),因此在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基金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当然,实践中基金文件中往往约定一定期限的封闭期,投资人在封闭期内不得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但在约定的封闭期结束后,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应按以下方案处理。

1.以集合信托方式存在的基金,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处理。当基金是以集合信托形式存在时,投资人的法律身份是信托委托人和唯一受益人,若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信托计划期间,受益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信托单位,信托公司应当为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手续。但需注意的是,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时,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机构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不得向自然人转让或拆分转让。

2.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基金,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时的处理。当基金是以公司形式存在时,投资人的法律身份是公司的股东。若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或转让其持有的出资额的,应按《公司法》第三章和第五章第二节的规定处理。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

3.以有限合伙形式存在的基金,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时的处理。当基金是以有限合伙形式存在时,投资人的法律身份是有限合伙人。若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根据《合伙企业法》第73条的规定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为:有限合伙人可以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但应当提前30口通知其他合伙人。有限合伙人的自有财产不足以清偿其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的,该合伙人可以以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收益用于清偿。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上一篇:银行贷款调查报告下一篇:银行全年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