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论文 公司股权融资论文(精选10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提要融资是一个企业所应考虑的头等大事,所以企业的融资对于其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上市公司,其融资行为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股权融资;融资偏好;对策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上市公司发展的问题之一,因此融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指资金的双向互动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流入,而且包括资金的流出;不仅包括资金的来源,还包括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主要指资金的融入,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资金融通,即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部分。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融资,即资金的融入问题。
一、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分类
融资方式是公司获取资金的具体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融资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本文依据研究的需要,将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公司在创办与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将积累转化为投资,进行再生产的行为。外源融资是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公司之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
二、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的特征
(一)内源融资。内源融资的特征是:第一,融资便利;第二,融资风险低;第三,融资成本低。
(二)股权融资。股票融资的特征是:第一,股票融资没有还本压力;第二,一次筹资金额较大;第三,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第四,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第五,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三)债权融资。债权融资的特征是:第一,债权融资具有节税功能;第二,债权融资具有财务杠杆效应;第三,债权融资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第四,债权融资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从资本结构特点看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就一个上市公司而言,其融资行为与资本结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本质上说,资本结构是公司融资行为的结果。公司融资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的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公司融资行为合理与否必然通过资本结构反映出来。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形成优化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的扭曲必然导致资本结构的失衡。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已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其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反映出来。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表现为明显的低负债特点,这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的融资偏好。而在发达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遵循“由内而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一)股权融资成本偏低。从理论上讲,债券融资成本应比股权融资成本低。但是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却低于债券融资成本。这是因为:①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少;②股票发行价格偏高;③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较差。
(二)融资风险的大小因素。一般来讲,负债融资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压力,若企业经营不善则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而股票融资使得企业拥有一笔永不到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在经营困难时甚至可不必发放股利。相比较负债融资来讲,股权融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就好比是免费的午餐,因此股票融资风险要低得多。
(三)公司治理的不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不动摇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在股权结构安排上引入了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流通股。而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而分散的中小股东存在严重的投机性和“搭便车”行为,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这就使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多地体现经理人的意志,经理人越不想承担风险,越偏好于股权融资。
五、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一)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
结合。上市公司应强化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积累: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这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积累的一个前提条件。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其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上市公司要具有自我积累的机制。这就要求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明确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彻底改变企业产权和利益无明确边界约束的行为。再次,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必须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关注融资风险与投资收益,增强财务杠杆意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建立完善的内部融资机制。
(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市场融资体系。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在制约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对公司的融资行为、治理绩效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为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企业债券在发行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债发行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手续复杂;企业债券品种单
一、期限结构不合理等等都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必须消除证券市场存在的弊端。
(三)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分置是指在我国股票市场上A股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权分置对
资本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它扭曲了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约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难以对大股东和管理层进行激励和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资本流动出现了协议转让和市场竞争两种价格,打乱了市场操作的基础。造成资本市场长期低迷,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融资结构失衡,影响了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要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改变资本市场状况,必须首先对股权分置加以改革。
总之,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结构的合理与否;从微观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自身资本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本身并不完善的情况下。
主要参考文献:
一、文献回顾
融资偏好、股权分置改革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综观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 笔者发现对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融资成本的高低, 其结论大多倾向于“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如陈晓等 (1999) 发表的《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 黄少安等 (2001) 发表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等等。二是从理论上分析融资偏好的成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操仲春等 (2004) 以产权、所有权的安排为基础分析偏好的成因, 认为其根源在于国有产权主体的抽象化, 以及由此导致的失控的所有权安排、股权投资主体控制权的丧失和债权投资主体的威慑。柳松 (2005) 从多维视角全方位解读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直接动因, 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深层次的原因, 转型时期双重企业体制的并存是制度根源。沈悦等 (2006) 从制度 (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 变量入手分析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 提出消除市场进入歧视性壁垒, 完善证券交易制度以及加强监管等建议。而将两者结合的研究在国内比较少见。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将融资偏好与股权分置改革有机结合, 通过剖析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 并提出融资模式的调整要以上市公司自行解决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建议。
二、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
(一) 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
交易是双向的, 融资成本对用资者来说是其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而对出资者来讲则是其让渡资金使用权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管理层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 理由是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 股东比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要高些, 但要求的报酬要低些, 这和风险与收益对等原理极不相符。究其具体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证券市场相关的配套市场不完善、发展滞后。尤其是并购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 它们的平稳发展本身就能对管理层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完善的并购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中, 管理层如果经营业绩不佳而导致股价下跌, 就会使公司面临并购风险。一旦并购成功, 管理层将丧失其在公司的控制权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收益。同时, 代理权的激烈竞争也会对现有管理层产生巨大压力, 迫使他们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价值。目前我国这两大市场不够完善、发展滞后, 并未对管理层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在这样的环境里, 企业的代理成本和变更管理层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即使管理层经营业绩不佳, 股东宁愿接受较低的股利也不会轻易更换他们。管理层对这种心理非常清楚, 只要他们所要求的报酬不高于变更成本和代理成本, 管理层就能维持现有的控制权。从这一点来讲, 管理层能以较低的代价筹到股权资本。
2.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大体可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能对公司治理起到一定影响。当他们持有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参与公司治理, 若对管理层的行为不满便可投足够的反对票加以制止。2007年沪深两市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的持股账户数占总数的98%以上, 因而, 个人投资者在与上市公司的博弈中便处于劣势, 对公司不发股利或只发少量股利的行为只能接受。因此管理层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股权资本。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 管理层便认为股权融资是融资决策的首选方式。
(二) 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
按契约理论的解释, 企业是一组契约的集合, 因此要解释企业行为, 就应深入企业内部从分析个体成员的行为入手, 从而得到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所有权是对企业收益的占有权和分配权, 即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控制权从属于剩余索取权。从国企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拥有国有股和流通股, 国有股即改制前的国有资本由于所占比例大又不允许上市流通, 所以在公司中处于控制地位;流通股即上市后筹集的资金可在二级市场自由流动。同一种股票却具有不同的权利, 这就形成了“股权分置”, 这一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国有股的产权主体是国家, 国家是一个抽象、非人格化的概念, 由政府为其具体代表, 政府则是一个由各级组织和官员组成的联合体。由于国家非人格化的特点决定了国家只能掌握剩余索取权, 而控制权则由政府代为行使。政府在行权过程中并未对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所以这只是一种“廉价的投票权”。流通股为个人投资者和少量机构投资者所控制, 由于所占比例较小, 无法与管理层相抗衡。至此, 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便落入管理层手中, 他们处于主导、支配的地位, 股东的权利被“架空”, 这样便在股权分置背景下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掌握实际控制权的管理层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 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将影响他们的决策。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的直接体现就是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他们的收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显性收益, 如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另一部分则是隐性收益, 即利用控制权所带来的收益, 如利用关联方交易或侵占公司资产所获取的收益等。由于显性收益的数额小且固定, 管理层要想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只能通过增加隐性收益来完成。隐性收益的增加则要依赖公司规模的扩大, 即公司需要融资。所以, 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能否实现归根结底是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 且选择的方式要能体现管理层的意志。
首先, 管理层厌恶债权融资。因为债权人会对管理层的行为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并且, 债务成本影响管理层业绩的考评。我国上市公司的前身多是国有企业, 国家对公司管理层业绩的考评仍沿用原来的指标———净利润, 净利润虽考虑了债务成本却遗漏了股权成本。
其次, 管理层偏好股权融资。股权融资一方面无需偿还、股利支付又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莫过于“用手”或“用脚”投票, 这些软约束相对于债权人的控制显得非常乏力。总之, 管理层偏好股权融资, 因为它有助于管理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股权融资偏好与股权分置改革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忽视债权融资, 这种畸形的融资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中获利能力持续下滑、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司治理机制的弱化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对融资偏好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 不但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应对之策, 而且政府也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进行了调节。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形成了“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该意志在公司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股权融资偏好正是这一利益驱动的产物。鉴于此种情形, 2005年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 允许国有股上市流通。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股权分置改革是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职能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
首先,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融资成本。改制后国有股进入流通市场, 与流通股真正实现同股同权, 其股价也由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来决定。所以国有股不再具有明显优势, 管理层进行融资决策时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必然积极参与, 也会非常重视真实的融资成本, 这样势必会使公司的融资倾向实现一定程度的理性回归。其次,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股权结构。改制后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 股权结构相应分散, 但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大股东为了维持甚至增加现有控制权, 会对具有稀释作用的股权融资有所排斥, 再加上外部市场制约机制的增强也会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冲动。最后,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公司治理。改制后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 大小股东同股同权, 股权结构呈分散化趋势, 并且随着管理层股权激励、市值考核等一些新措施的逐步引入, 制约机制得以完善, 决策开始民主化、科学化, 公司治理机制将会得以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有其客观条件和深层次原因, 股权分置改革只能使融资偏好趋于减弱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结构的调整实质上是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 其行为应遵循市场规律, 即融资结构的调整应由企业自行解决, 政府只能通过宏观调控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 从客观上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一是政府应充分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成功做法,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上市公司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进行适度的债权融资, 充分发挥其杠杆优势, 促使股东、管理层、债权人实现制约机制的平衡, 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 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济研究, 1999;9
[2].黄少安,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 2001;11
[3].操仲春, 张河壮.产权、所有权安排与融资偏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4
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偏好股权融资,这与当前我国尚不发达的经济发展情况、缺乏统一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日益明显的资金缺乏问题,而筹资结构的不合理有着重要联系。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其经营结构和状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融资方式,所以上市公司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融资方式。
关键词:筹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极端行为和西方传统的融资次序理论,即与著名的“啄食顺序理论”所提出的从内源到外源的融资顺序相悖。得出结论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必须基于原因采取包括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等有效对策。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现状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自有资金增加,资本负债率下降,从而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上市公司有进一步股权融资的偏好,致使资金负债率进一步降低。使得上市公司市场表现逐年恶化,对整体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的缺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融资的方式
(一)什么是融资
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资金而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的一种集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在急剧增加,资金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获得资金使企业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是现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融资是目前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一种快速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手段。就广义上来讲,融资又叫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上的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渠道。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而言,长期资金来源大致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自身的融资行为。其特点是:①原始性,由于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内部自身,所以原始性是内部融资的最基本特点;②自主性,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自身,取决与企业自身意愿,具有很强的自主性;③低沉本,由于内源融资的资金是企业内部自身,不存在过多资金的支出,相较外源融资,融资成本更低;④抗风险性,由于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本身,相较其他融资手段风险较低。内源融资由折旧融资和留存收益构成。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对外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主要形式是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和发行股票等。特点:①资金来源广,外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大众;②使用方便,外源资金受条件约束小;③使用效率高,外源资金是资金在市场的流通形式,相较内源。
二、造成企业资本结构现状的原因
就目前我国上市企业而言,资本结构的现状,这和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有着重大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股权融资成本低
成本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成本过高会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困难。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融资,但由于股票市场以及国家货币政策的不健全,使得企业筹集资金存在一定的困难。负债经营是现在所有企业的现状,由于股权成本本身的风险比其他融资方式高,且股东要求快速回笼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弊端。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形成了一股权融资为主,其他融资方式辅助发展,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形成了股利支出低的现象。我国现在大多数上市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
(二)股权融资约束力弱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一直是企业较常使用的融资手段。由于债务融资具有到期还本付息的特点,对于一些经营不好的企业来讲,存在破产和财务风险。所以相较而言,企业在融资是会选择约束力小的股权融资。股权融资不存在到期还本付息的潜在风险,且在经营困难时甚至连股利也不需发放,承担的风险小。我国多数上市企业以国有控股“一股独大”,形成了以国有控股为中小股东的代理人的局面,但是中小股东的权利却得不到保护,这使得中小股东的投资几乎成为零成本资金。
(三)债务融资难
我国的债券发行规模小,发行额度比计划少,使得上市企业在发行债券上的动力与积极性远不如发行股票的动力与积极性。因此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我国上市企業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盈利能力差。这使得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降低,自有资本不足,内源融资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上市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就必须加大对外源融资的投资力度,我国的商业银行功能不完善,长期贷款的风险较大,使得上市企业偏好于短期贷款;但上市企业在银行的贷款用途限制严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银行的贷款手续复杂,贷款利息偏高。种种原因使得长期借贷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在债务融资上出现困难,进而使得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
结论
通过本篇论文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这主要与我国国体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有关。由于债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和国家政策的不健全,使得即使股权成本偏高,多数企业还是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偏好问题研究不成熟,还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企业应考虑长期负债的投入,这从某些方面,表明了企业应对市场危机的抗压能力。在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企业中,一定要注意风险,投资时一定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捷玲.上市公司筹资偏好分析北[M].北方经济,2010
[2] 李彦华,林菲菲.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M]商品与质量 2011
[3] 刘涛.从股权融资成本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治理[M].会计之友 2011
[4] 孔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探究[M].北方经贸,2012(8)
[5] 余剑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偏好研究[M].经济纵横,2012(11)
[6] 李江涛.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探析[M].华人时刊,2012(9)
[7] 范婕.从资本结构视角谈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财[M].财经界,2013(20)
[8] 余艳玉.中国上市公司分红问题浅析[M].时代金融,2015(8)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实行对外放开,对内革新之后才渐渐建立起来的。随着国外先进的资本运营观念的传进,中国几乎全部的大型企业开始把上市当作自己的运营方向。在持续的摸索与努力下,国内公司业已了解到了资本市场方面的操作方式,亦不再以上市为盲动的目标,虽然这样,因为当下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原因,国内的上市企业大多有股权融入资本的代价太大的现象,此种现象加大了公司的运营危险。
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构成
国内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入资本的成本,分成显性与隐性两种类型,这里的资本成本,亦即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换种说法就是,其为股权融资所应支付的本钱,为显性成本。[2]一般包含筹集资金的花费及占用资金的花费,前者通常指在融入资金时,企业所应付出的所有花费,如律师费、公证费、广告费、担保费等等。占用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就是资金占用费,主要包括公司向股东支付的股息和红利。而隐性成本则是指代理成本,如寻租成本、有效市场下讯息不对等成本及机会成本等。此类代价大多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尚在成长之时,市场不健全,相应的制约力度同市场搭配的资源不般配,没有办法起到真切的功用,导致上市企业在融入资金时,没有办法传递真切的讯息,从而出现了一些无法显见的代价。
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构成中的关键困扰
在上市公司中,影响股权融资资金占用费的是股利支付率,也就是说,股利支付率直低,股权融资成本就越低。实际上,目前中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多年不分股利,或者是象征性地分红,因此股利支出部分,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影响不大。这就导致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中,显性成本较低,这也是导致各类公司不顾实际情况,争相上市的根本原因。中国的上市公司显性成本低,但隐性成本却一直高居不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般体现在如下方面。
3.1融资中介成本高
企业上市离不开发股票,然而发股票的环节太多了:申请、谋划、改制、预估、审计、公证、准备文件、股票承销等等。此类环节并非凭借上市企业自身的安排即可实现,而要通过中介代理机构,由其帮助上市企业开展的,直至最后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相关报告。目前中国的中介代理行业很不规范,大部分中介代理机构漫开要价,进而增加了股票发行的代理成本。
3.2寻租成本
寻租又叫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寻租成本是行政干预导致租金成本产生的结果。[3]因为国内的企业在上市时广泛得到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的权力管控,政府采取强力方式干扰市场,造成公司面临的市场角逐氛围不公平,其结果就是公司正规获取利益的通道不畅。出于收益最佳化考量,企业利用所有的`合乎法律或不合乎法律的措施来确保其垄断位置,此即导致资源价值的丧失。寻租问题在国内上市企业里多次禁止却不见效,当然,此类公司常常要为此支付特别高昂的代价。
4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4.1完善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因为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力量较弱,对那些违反规定操作的公司管制不力,导致它们钻空子,为了角逐利润而采取违反规定的操办措施,进而造成此类管制缺乏秩序。[4]所以,强化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新股等举措的市场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改进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业已迫在眉睫。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要构建不同标准的考评系统,全面考评增发新股的上市企业,防范其出于实现配股目的来操弄利润的行为。同时,目前对配股的审批是单一时点控制,这一点应改为全过程监管,对公司配股之后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跟踪审查。利用此两点限制配股企业对资金的运用,从而提升资金运用成效。
4.2打造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任一时间,完善的资本市场均应是上市企业顺利运转及赢利的根基。可是,中国当下的状况是,不管上市企业自身,抑或资本市场氛围,均有不少的不足之处。由于国内有关法律规范不完备,造成市场监督管制方面制度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整齐划一的监督管制,既耗费了大量的人、物资源,又缺乏明确的目标;其二是监督管制的力量不强,在面临利害冲突时,常常发挥不了监督管理的功用。
5结语
经过上述剖析,能够概括出当下因为国内资本市场不健全,导致上市企业更偏重于通过股权来融入资金,从而导致其过量。即使此类融入资金的方式有助于转变公司的运营方式,却在预防风险上,无法体现其长处,严重的会产生不少问题,进而限制了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成熟。同一时间,还会让投入资金的人担负了许多本来没有的风险,导致他们的利益在任一时间都会受损。根据当下国内上市企业的此类融入资金的办法来考察,要加大力度开展债券类的融入资金方式,让其同股权融资、内部融资等多种融通资金办法相互使用,提升资本市场成熟度,从不同角度完善策略办法,才可让上市企业加强风险预防意识,树立保证机制。
参考文献
[1]徐伟,顾有宝.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及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10).
[2]于淼.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结构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3]缪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4]崔文华.我国航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
x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实现公司员工富裕的愿景,吸引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造一个,提高自主管理的激励员工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倡导以业绩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水平,鼓励人才为公司长期服务,并分享公司发展和成长的收益,特制定本股权激励办法。
第二条 特别说明 1.法律依据
本虚拟股权激励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x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章 程》制定。本办法若遇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若遇《公司 章程》相抵触的,经公司股东会决议可以对《公司章程》或本办法予以修 订。
2.股权来源与额度限制
本激励办法所涉及的股权是由公司股东让渡的份额,其总份额不超过 当期公司总股本的10%,单一个人持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首次虚拟股权总数确定为50万份,每份等于公司注册资本金1元。3.股权授予对象资格 公司正式员工,其中: 高级管理人员(一年以上工龄)中层管理人员(两年以上工龄)骨干员工(三年以上工龄)公司特殊引进人才,经董事会批准后不受上述条件限制。4.股权分配办法 个人当年有效持股总额=职位股+绩效股+工龄股 职位股=本人职位股权基数
绩效股=本人职位股权基数×绩效达标%×50%(最高额不超过本人职 的50%)位股权基数
工龄股=每年1000份(累计最高1万份)5.股权及收益生效条件
。股权有效的前提是公司完成目标任务的80% 第三条 定义
股权:除本文有其他明确阐释外,统指虚拟股权。
虚拟股权:是一种以虚拟股权期权为思路的,以经营团队创造的利润为基准的,优秀员工共享公司收益的长期激励形式。虚拟股权是一种收益权,没有所有权、表决权和继承权,持有者也不能转让、出售、抵押。虚拟股权享有的收益来源于股东对相应股权收益的让渡。
标的股权: 指根据本激励办法拟授予给激励对象的公司股权。公司:是指x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是指x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是指xxxxx公司财务管理中心。
股东:是指公司注册并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投资人。
股东会、董事会:是指x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激励对象:指依照本股权激励计划有权获得标的股权的人员,包括公司 管理层人员和其他核心员工。其中: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级别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是指部门经理或主管级别人员;骨干员工是指技术、销售等岗位上表现突出的核心员工。
行权:指激励对象根据本激励计划,在规定的行权期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将持有的虚拟股权部分或全部份额转换并正式受让公司股权的行为。第四条 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部负责虚拟股权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策划和申报虚拟 股权授予方案,根据公司相关制度登记、考核、核实员工个人当年有效持 股股权等相关工作。
财务中心根据公司税后净利润确定虚拟股权分配方案上报公司董 事会审核;登记员工持有的虚拟股权状况,结算年终分红收益。公司董事会负责审核、批准虚拟股权授予方案及分红方案。第二章 虚拟股权的授予 第五条 授予人选
由人力资源部或公司总经理提名,经董事会批准。其基本标准如下:
1、在公司的历史发展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员;
2、公司未来发展亟需的人员;
3、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
4、其他公司认为必要的标准。第六条 股权授予
1、授予时间
虚拟股权按授予,除首次授予时间以实际授予执行时间外,以后授予时。间为公司本财年财务决算后的一个月内
2、授予标准
个人当年有效持股是由职位股、绩效股、工龄股组成,由于绩效股、工龄股部分规定为动态或固定分配方式,授予时仅需要对职位股予以明确。首次经审核符合资格的对象执行以下标准: 总经理:12万份 总监/副总:10万份 部门经理:3万份 骨干员工:1万份 第七条 分红
1、分红收益
分红收益总额=当年公司税后净利润-公司提留基金(公司提留基金比例遵照《公司章程》程序,根据公司发展具体情况予以确定)个人分红收益=分红总收益/公司总股本*个人当年有效持股总额;
2、分红比例与时限
为确保公司的良性发展,遵循调剂丰歉、平衡收入的原则,分红比例原则确定为: 分红收益总额均按照当年85%,15%结转入下一分红收益总额中分红;个人分红收益均按照当年90%,10%结转入下一个人分红收益账户中。
红利分配时间为各授予单位下一财年的第六个月。第三章 虚拟股权的分红条件 第八条 分红条件
1、公司财务决算为盈利状态;
2、公司全年任务达标不低于80%;
3、公司财年发生的应收账款比例小于20%;
4、经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的其他条件。第四章 附 则
第九条 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和终止
1、因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派发现金红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权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标的股权数量、价格和分配的,公司股东会有权进行调整。
2、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xxxxx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若因任何原因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可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本股权期权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
3、公司合并、分立时,可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本股权期权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
4、激励对象职务发生变更,但仍在公司任职的,其所获授的股权按照新的职位级别重新予以对应变更。
5、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到期,公司不再与之续约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行权和尚未授予的虚拟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但需将该股权以当期该股权的净资产价转让给公司的其他股东或公司根据新的激励计划新增的激励对象;或由公司以上述规定价格回购;已授予但尚未行权和未授予的标的股权不再行权和授予,予以作废。
(1)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到期,本人不愿与公司续约的;(2)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未到期,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等原因被辞退的;(3)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向公司提出辞职并经公司同意的;
7、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因公司经营性原因等被辞退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并可保留;但未经公司股东会一致同意,该股权不得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他方;已授予但尚未行权的股权期权和尚未授予的股权期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
8、激励对象与公司的聘用合同未到期,未经公司同意,擅自离职的,其已行权的股权无效,该激励对象需无条件将已获得的股权以购买价格回售给公司其他股东,或由公司按该价格回购;已授予但尚未行权和未授予的标的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
9、激励对象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行权的股权和已授予但尚未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尚未授予的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激励对象非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行权的股权和尚未授予的标的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
10、激励对象退休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尚未授予的标的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激励对象死亡的,其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行权的股权11 和尚未授予的标的股权不再授予,予以作废。
12、在任何情况下,激励对象发生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公司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或声誉的,公司董事会有权立即终止其所获授但尚未行权的股权,对已行权的股权予以无偿回购。
13、激励对象因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公司出现严重损失的,可以通过阶段性免除虚拟股权的享受资格、扣除虚拟股权的方式作为经济上的处罚。第十条 禁止条款
在任何情况下,持有人都不得将虚拟股权进行抵押、按揭、出售和转让。第十一条 股权的行权转换
1、行权的条件(1)激励对象对已获得的虚拟股权持有时间累计不少于2年,并满足本文其他规定情形时,可以最高将已获授的虚拟股权不超过50%的份额分2个予以行权转换,行权价享受当期股权净资产价值的9折优惠;(2)在股权激励计划期限内,行权人业绩和绩效考核平均达标率不低于目标值的80%;(3)公司引入战略投资机构或整体上市时,虚拟股权可以通过一定的对价方案转化为股票期权,具体转换方案由公司另行制定。
2、行权的程序
(1)激励对象自愿向董事会提交《虚拟股权行权申请书》,提出行权申请;(2)董事会对申请人的行权资格与行权条件审查确认;(3)签订符合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4)进行股权变更登记,将激励对象的名字和所持公司股权登记于工商档案中的股东名册。
第十二条 其他规定
1、本股权激励计划由公司股东会负责解释。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 对其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的实质是以股票价格作为公司业绩的评价基础, 通过股票升值所产生的价差作为对经营者积极工作的奖励, 从而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联系起来。这样, 可促使经理层在采取最优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而约束经理层的短期行为, 防止道德风险, 减少所有者的监督成本, 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 美国菲泽尔制药公司发现在高额的累进所得税制度下, 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将不得不拿出薪金中的一大部分来支付个人所得税。出于避税的目的, 该公司决定以授予股票期权的方式来支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 使公司高管可以自主选择在未来某个较为有利的时间内兑现其应得的收益。20世纪80年代后期, 美英出现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运动, 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授予公司高管更多的股票和股票期权, 使其薪酬和绩效直接挂钩。由于股权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代理人激励与约束不相容问题, 因此它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资料显示, 全球排名前500家的大型工业企业中, 至少有89%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以股票期权为主的股权激励计划。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随着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 股权激励计划被提上了日程。2005年8月, 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规定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转变公司治理机制, 使证券市场定价机制趋于完善, 它解决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一致问题, 使“股价”成为双方共同关心的利益指标, 克服了股权激励所面临的证券市场的制度性障碍, 促进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 《公司法》的修订实施, 尤其是其第一百四十三条“回购股票”以及第一百四十二条“高管层转让所持公司股份”的规定, 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明确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本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 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办法》推动了规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截至2006年12月31日, 沪深两市已有43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计划, 其中40家上市公司完全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设计激励方案 (王晓国, 2007) 。2007年3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外)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开始施行, 2007年9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又发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这一系列法规的发布实施以及随后相继出台的相关税收、会计等规定, 不仅对上市公司 (包括国有控股) 股权激励从法规上予以了明确, 而且从具体实施原则和操作办法上作出了规范,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制度。
二、后股权分置时代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2005年5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 从2006年1月1日《管理办法》实施至2008年3月31日两年多的时间内, 沪深两市共有8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可以采取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激励方式。从已经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和实施情况来看, 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的是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其中, 采用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65家, 占78.3%, 采用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17家, 占20.5%, 永新股份则同时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赋予激励对象的实际上是一个选择权, 即当股价低于行权价格时激励对象可以选择放弃行权从而规避风险, 而当股价高于行权价格时激励对象可以选择行权, 卖出股票期权兑现收益并获得溢价收入。因此, 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侧重于激励而不是约束。相比之下, 限制性股票要求激励对象实际买入股票, 所以能更好地将管理人员与公司、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从而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广州国光在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同时还创造了公司股票增值权激励模式。股票增值权是一种虚拟的股票期权, 是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股票价格上升收益的权利, 即股票价格增值, 增值收益以现金支付。广州国光授予公司部分高管20万份股票增值权, 在授权日后三年内每12个月执行一次增值权收益或罚款。若执行日前30个交易日广州国光平均收盘价 (行权价) 高于激励计划公告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 (基准价) , 每份股票增值权可获得每股价差收益来源于公司未分配利润。若价差为负, 则以差价总额的二分之一分12个月平均扣罚这些高管行权日后下月开始的连续12个月的工资。鉴于外籍人士不能直接投资A股, 为了解决外籍高管的股权激励问题, 华菱管线在对国内高管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同时, 专门为三名外籍高管制定了一项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对这三位外籍高管首期总计授予36.37万份股票增值权, 以华菱管线股票作为虚拟股票标的, 由上市公司来兑付股票增值权行权收益。
股票增值权激励不同于股票期权激励, 它是一种额外的现金激励方式, 不涉及新发行股票, 因此不会摊薄公司业绩, 对公司也不产生期权激励费用, 不会影响公司业绩增长;其激励程度与未来股价相联系, 只有当管理层把公司经营好, 促使公司股价稳步上扬, 最终保证行权价高于基准价时, 管理层才能从价差中获益。这时, 投资者也因此从股价上涨中获益。因此股票增值权激励模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要好于股票期权。
从标的股票的来源来看, 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 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通过向激励对象发行股票、回购本公司股票或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来解决标的股票的来源。前述83家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在解决标的股票来源问题上采用的办法是:拟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的占绝大多数, 有63家, 占75.9%;打算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的有6家, 占7.2%;选择同时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和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的有2家;没有明确是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还是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的有3家。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的模式在解决标的股票来源的同时伴随有融资行为和股本的稀释;而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只是一种纯粹的激励行为, 并不涉及公司股本的变化, 这种模式既可以避免增发新股对原有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 又可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而且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在一些竞争性行业的退出, 是一种多赢的有益尝试。
从激励对象来看,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主要是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 部分也扩展到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技术骨干和其他有长期贡献的人员, 符合《管理办法》关于激励对象的规定。只有中兴通讯和暂缓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的中创信测将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员工作为主要激励对象。中兴通讯作为IT行业的高科技公司, 在选择激励对象时明显地向研发技术人员倾斜, 激励对象超过60%的是以研发为主的技术人员。随着股权激励的逐步规范, 以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员工作为主要激励对象的上市公司会愈来愈多。
三、现行股权激励实践引发的思考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权激励经历了从积极探索到逐步规范的过程, 《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股权激励计划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这些股权激励计划本身和公布实施后的效果来看,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 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又是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 尚存在一些问题: (1) 激励对象主要是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 而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所占的比例很低, 虽然这并不违反《管理办法》关于激励对象的规定, 但激励对象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 将眼光放到有突出贡献的群体上, 那种仅以少数内部人的利益为核心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内部人控制下的自我激励。 (2) 在设定股权激励条件时, 公司管理层利用内部人的优势设定比较低的股权激励条件, 使获得股权激励的机会增加, 以致股权激励变为“股权分红”, 从而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3) 股权激励计划片面强调激励, 忽略了责任和约束。从激励模式看, 上市公司普遍选择了激励作用强、约束作用小的股票期权, 而对激励约束并重的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模式很少采用, 以致利益与责任不对等。
此外, 有些公司管理层还存在一种不良的倾向, 即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压低股价, 而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利用控制权优势释放隐性收益, 促使股价回升, 从而获得超额收益。这说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若不在这方面下工夫, 盲目推行股权激励计划, 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反而会给公司和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2.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股票期权激励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在一个相对有效的证券市场, 股价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这样便显出经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也可以看到股票期权的激励有较明显的效果。从《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的市场情况来看, 上证指数波动很大,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起大落, 股票价格完全背离企业经营业绩, 这样不仅不能激励经营者通过努力工作提高经营业绩, 反而会促使经营者去操纵股价。因此, 在证券市场没有摆脱非理性因素左右之前, 对股权激励抱有太高期望是不太现实的。
3. 兼顾效率与公平问题。
为了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是必要的, 但股权激励必须有一个度, 一旦操作失当、失去制约, 股权激励就会从一种激励约束手段变成少数人掠夺企业财富的一种工具。现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使许多高管一夜暴富, 身价过亿元, 使高管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严重地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因此, 必须适当控制股权激励的幅度, 严格股权激励的条件, 扩大股权激励的对象, 在激励少数高管的同时, 兼顾全体员工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赵磊.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的内在逻辑.董事会, 2007;4
摘 要 融资顺序指企业对各种资金来源的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受到企业理财者的重视。经济学家Myers和Ma-jiluf在1984年提出了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指出最佳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却背离优序融资理论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而且轻债务重股权。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偏好 股权结构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
理论和国外的实践都说明,负债经营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原理是保证公司财务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谋求股东收益最大化。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2008年年报有21.8%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2009年年报有23.6%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2010年年报有27.2%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说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现象。
二、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人控制”
在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在国有股股东手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都是“一股独大”。我国国有股由于投资主体或股份持有者身份不明确,导致其对管理者的监控非常弱化;而广大的中小股东由于“搭便车”效用的存在,没有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也使得他们无力对公司决策实施重大影响。这样,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都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一切都由“内部人”决定。同时,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入人才市场机制。而较为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代理者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当代理者侵害委托者的利益时,委托者可以通过董事会解聘代理者或在股票市场上抛售其股票,代理者都要为此承担责任。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现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者的主要决定权仍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手中。这样,一方面,如果代理者侵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其责任难以追究;另一方面,由于委托者和代理者其实都是国有资产不同层次上的代理人,因此还会产生合谋倾向;最后,失去控制的内部人对自身利益(如逃避风险)和个人成就感(如控制权)的追逐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融资决策选择与股东利益目标相偏离。
2.股权融资事实上的低成本
这里的成本是指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公司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即资金成本。股权融资的成本除包括直接交易费用、红利或股息外,还包括由于信息非对称所产生的间接交易成本以及其它一些成本构成形式。间接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企业市场价值被低估而导致的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债权融资的成本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或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本金、利息以及债权融资的衍生成本(即企业的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我国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较低的原因是:(1)股票分红支出少。有些基本不分红或者是象征性的分红。(2)股票融资费用低。目前大盘股的发行成本是0.1-0.15元,小盘股大约是0.2元。(3)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高。高市盈率导致较高的股票发行价,从而使同样股利水平条件下,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考虑到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黄少安等人的测算,我国上市公司单位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为2.42%,而目前三年期、五年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限额分别是3.78%和4.032%,一年期借款的年利率为5.85%,三年期借款的年利率为5.94%,五年期借款的年利率为6.03%(黄少安、张岗,2001)。可见,股权融资的成本最低。
3.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1)政府对企业发行债券控制过多。发行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能超越规定范围,从而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计划性的资金分配手段难以使众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募资。(2)企业债券的利率由政府严格管制,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库券利率,降低了企业发债和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3)企业债券流动性因发行机制所限而较弱。债券发行和交易价均由券商控制,供求双方无权决定价格,因此难以避免双方利益损失,这使得投资者惜售并总是持有到期再兑付。(4)与股票融资成本相比,债券融资成本较高,限制了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基于以上原因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结构性失衡状态。
三、解决偏好股权融资的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
首先,设立以股权集中模式为主的公司治理目标,鼓励能够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国有公司。股权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是需要能真正承担经营风险、关心财产增值,即其利益尽量能与中小股东利益一致的大股东来参与公司管理。根据国有股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整体战略,鼓励独立经营的机构投资人或富有的私人投资者协议收购部分国有股,或依据公司业绩奖励经理层相应的股份,鼓励有能力的管理者逐步实施管理层收购。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在经济控制与监督中具有优势,让商业银行介入公司治理有利于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其次,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公司管理层从公司经营利润中所得到的商业利益激励和经理人的内部选拔制度都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人提拔后经济利益相应增加,可以将工资、薪金等看作直接利益激励,而将经理人选拔看成间接利益激励。因此,更为有效的直接利益激励应该是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的业绩奖励,业绩奖励可以是包括现金、部分国有股权等。
2.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首先,完善金融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五个小系统组成了企业融资系统:投资者—银行—企业、投资者—证券市场—企业、投资者—证券市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相互之间资金融通、企业之间融通资金。其次,努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扶持实力较强的企业实现负债经营。债权融资能促使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具有财务杠杆作用;能有效约束经营者支出自由现金流量,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可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可减少货币贬值损失;降低企业过度投资风险以及利息抵税效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应适当放开企业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许多限制,使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一样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应放开和鼓励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发行债券,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改变企业债券发行办法,适当增加地方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使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秀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并兼并劣势企业,实现资产重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丰富企业债券品种,实现利率市场化;扩大企业债券上市规模,大力发展柜台交易,增强债券流动性,从而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经营业绩好、现金流量充足、偿债能力强、资信度高的企业能以较低成本发债,改变企业债券信用差、再融资能力差的状况。
总之,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现状,可以看到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轻债权融资的特点,和啄食融资顺序相悖。我国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吸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市场与公司运营机制,才能持续盈利,从而长远、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荣,傅承.中国证券市场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0.
[2]任晓丽,袁显平.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及成因文献评述.财经视线.2009(28).
[3]王增业.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与成本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孙永祥.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经济研究.2001(1).
创业公司股权激励协议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 住址: 联系方式:
乙方: 住址: 联系方式:
为了体现_____的公司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有效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决定,现对公司创业伙伴_____进行干股激励与期权计划,并以此作为今后行权的合法书面依据。
一、干股的激励标准与期权的授权计划
1、公司赠送_____万元分红股权作为激励标准,_____以此获得每年公司年税后利润(不含政府补贴和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分红收益,自_____年___月___日起至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日为截止日。原则上干股激励部分收益累积后作为今后个人入股资金,暂时不进行现金分配,在期权行权时一次性以税后现金分红形式进行购买股份,多退少补。
2、公司授予个人干股,在未行权前股权仍属原股东所有,授予对象只享有干股分红的收益权本次确定期权计划的期权数量为_____万股,每股为人民币_____整。
二、干股的激励核算办法与期权的行权方式
1、干股分红按照公司的实际税后利润,公司财务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向管理层透明与公开,并指定主要管理人员参与监督。每年税后利润暂以审计报告为准,最终确认在公司股份制改造时以会计师事务所最终审计报告为准。
2、期权行权在公司改制时进行,并一次性行权,如放弃行权,公司按其所持干股的累积分红按税后的现金分红形式支付其本人。
3、行权价格按行权时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确定,出资以其所持干股累积未分配收益冲抵,多退少补。如干股累积分红收益不足以支付全部行权金额且本人不予补足,则对应不足出资部分视为
其本人自愿放弃,原权益仍属于原股东,其本人相关股份数量根据其实际出资情况自动调整,其相关损失也由其本人承担;期权行权后,公司以增资形式将员工出资转增为公司股本。4、入股人必须是其本人,同时必须符合公司相关要求。
5、期权转股手续与股票流通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有上市需要,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时的增资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则公司在保证其本人现有期权数量的基础上,有权对公司股权进行重组,以便保证公司的顺利上市。
三、授予对象及条件
1、干股激励及期权授予对象经管会提名、股东会批准的核心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的骨干员工。2、本方案只作为公司内部人员的首次激励计划。
3、授予对象必须是本公司正式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公司制度,同时愿意接受本方案有关规定。
四、基于干股激励与期权计划的性质,受益员工必须承诺并保证
1、承诺绝对不直接或间接拥有管理、经营、控制与本公司所从事业务相类似或相竞争的业务。
2、保证有关投入公司的资产(包括技术等无形资产)不存在任何类型或性质的抵押、质押、债务或其它形式的
7、在公司上市前如有违法行为被公司开除,本人承诺放弃公司给予的所有干股激励所产生的一切收益。
8、在公司上市后如有违法行为被公司开除,本人同意按照上述
八、其他
1、本协议变更、修改或补充,必须由各方共同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友好协商决定,或以书面形式加以补充。若因协议履行发生争议,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考虑到上市的有关要求,本协议正本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份,用于公司备案授予对象保留_____份副本。
4、协议自协议各方签字后生效。
以下无正文
甲方:
代表(签字或盖章): 日期:
****年**月**日
乙方:
本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更加一致化,追求高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以资产为纽带,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并分享公司的成长。
本股权分配方案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员工持股数额的分配,以期既能客观反映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又能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增长而努力,同时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定义
除非本协议条款或上下文另有所指,下列用语含义如下:
1.股权:指宝鸡市森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300万元,一定数额的股权对应相应金额的公司资产。
2.股权分配:指宝鸡市森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对公司内外名义上的股权划分,股权拥有者(除本公司企业法人外)不是指甲方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实际股东,股权的拥有者仅享有参与公司年终净利润的分配权,而无所有权和其他权利。此股权对内、对外均不得转让,不得继承。
3.分红:指宝鸡市森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可分配的税后净利润总额,各股东按所持股权数额与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所得的红利。
二、参与分配的人员范围
(1)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公司副总经理、各部门正副职);
(2)或对公司经营做出重大贡献的业务、技术骨干人员。
三、股东的名称、出资方式及出资额如下:
截至2014年2月28日止,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00万元。现公司创始股东为了配合和支持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自愿出让股权以激励员工进行期权激励,激励股权份额为公司注册资金总额的45%。
王晓东:股权占注册资本的15%;
祝行银:股权占注册资本的15%;
张
欢:股权占注册资本的10%;
刘瀚文:股权占注册资本的5%。
四、股权的计算
每会计结算终结后,公司财务部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计算出上一公司可分配的税后净利润总额。
可得分红为:股权比例×可分配的净利润总额。
五、兑现时间
公司财务部应在每年的三月份进行上一会计结算,得出上一税后净利润总额,并将此结果及时通知公司各股东,股东在每的四月份享受分红,公司财务部应在确定各股东可得分红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将可得分红一次性支付给公司股东。分红应当以人民币形式支付,除非股东本人书面同意,公司方不得以其它形式支付。
六、股东的权利义务
1、公司财务部应当如实计算税后净利润,各股东对此享有知情权。
2、公司财务部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各股东可得分红。
3、各股东对公司方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不得有任何损害公司方利益和形象的行为。
Myers和Majluf(1984)提出的融资优序理论认为,公司进行融资的顺序应是先内部资金,然后是低风险债务,最后才是权益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却恰恰相反,一般表现为先股权融资后债务融资。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动因。黄少安、张岗(2001)则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得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但是有的经验证据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于债务融资成本,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公司股权融资的概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并不能有效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李志文、宋衍蘅(2003) 研究表明,大股东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利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进行圈钱是上市公司进行配股的重要动因。张祥建、徐晋(2005) 建立的模型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 “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苗雨、刘丽娟(2006)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苏国强(2005)也认为制度缺陷是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其对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动情况的实证研究支持该观点。管征、范从来(2006)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证研究结果来阐述;而国内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主要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公司治理、信息经济学、股权结构等角度来说明。本文则从金融心理学的角度对公司管理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来阐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二、理论基础——态度的效果
框架和参照点是影响处理信息的重要因素,态度是一个隐藏的需求和愿望,人们一般不会刻意去关注它,但这种隐藏的态度却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通过很多实验和调查表明,人们不管自己是否熟悉这些事情,都会采取某种态度。因此,可以假设态度影响人们的思想,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影响可以分成四类:适应态度、自我实现态度、知识态度和自我防御态度(McGuire,1969)。
适应态度是指人们无意识地形成和自己认同的人一样的态度。比如说:当自己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说股票要上涨,人们在形成同样的意见,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无意识地适应他们。如果市场正处于大规模上涨阶段,所有的人都受到价格上涨和他人的反应的影响,形成一致的态度,就如同2006年我国上证A股在6000点时的情形。
自我实现态度是指人们做某些事情,因为它令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调查表明,证券公司和股票分析师的社会声望与股票价格的波动息息相关。当市场上涨时,他们大受欢迎;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无人理睬。这种态度的结果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是,牛市的最后阶段将吞没所有的散户,因为他们急于求成。
知识态度是解决信息问题的。人们保存研究一切有可能产生内心冲突的正反两方面材料。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接受规范的信息来源,使自己的态度获得“免疫能力”。态度一旦形成,有关的知识很快就被忘记,但人们对态度的坚信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缓慢减弱。
自我防御态度是由人的强烈的协调欲望产生的,这种协调需求在两方面做到和谐统一;一方面,他所知的和他所信的;另一方面,他所说的和他所做的。
这四种态度又体现以下心理特点,具体如表1所示。
三、管理者股权融资偏好心理学分析
第一,错误舆论效应表现为一般过分重视那些与自己持相同态度的人的意见;而社会比较表现为对于自己难以理解的事情,使用别人的行为作为一种信息来源。目前,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氛围。各企业的管理者之间通过各种事务的相互交往,或通过媒体报道的相互了解,在自适应态度的作用下也形成了股权融资的偏好,而错误舆论效应更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偏好。即使有的企业家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因,在社会比较的心理作用下,也会加入其中。
第二,自我实现态度是管理者在偏好股权融资过程中的最显著的态度。又包括自负行为、感觉综合症、集权主义等心理特点。自负行为表现为人们过高地估计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因此对各种可能性分析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判断风险和确定性;感觉综合症表现为过分看重自己的个人选择,并从中感觉自己是个人物;在我国,集权主义决定了“官本位、权利本位”思想。调查表明(图1),相当大比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具有行政级别。
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通过“行政提拔制”选拔任命企业领导层的传统方法没有根本的改变。而企业上市不仅能提高当地的名声,也是衡量当地政府领导人及企业管理当局“政绩”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成功上市并募集到可观的资金,直接关系到当地领导人和企业管理当局的职务和晋升。当企业管理者把企业做大做强之后,面临越来越多的称赞,其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在自信行为的心理影响下,不能客观认识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特有的“官本位,权利本位”思想下,强烈追求公司上市,或进行配股、增发等募集资金行为,扩大公司规模,表现出非理性的融资行为。
第三,知识态度又有易记性偏误和易得性偏误等心理特点。易记性偏误是指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对容易记起来的事情更加关注,感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易得性偏误是指简单地根据已获取的事情信息来理解被认知对象。企业控股股东在易记性和易得性偏误的心理特点的影响下,过分关注其他企业在股权融资成功后获得的好处,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股权融资偏好。
第四,自我防御态度又有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理解等心理特点。选择性暴露是指人们只是试图暴露对自己行为和态度有利的信息;选择性理解是指人们往往曲解信息,使它看起来可以验证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依然认为上市意味着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的“救世主”。而对于那些上市后由于大股东占用资金、掏空上市公司被查处的案例很少能给那些后继者一些警示,他们在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理解的心理作用下,看到的是更多的公司为上市或再融资“粉饰”财务报表或进行盈余管理等非理性融资行为。
通过全文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更热衷于IPO和SEO的原因。而我国2005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新股发行不会再出现非流通股问题、同股不同价问题,非流通股股权融资的资本收益失去了制度基础,应该说这是改革的第一步。而且在全流通时代,控制权市场、股东用脚投票等外部机制也将发挥作用,形成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外部制约机制。
但是即使是全流通情况下,仍然存在著控股股东的侵占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当初的剥离上市、分拆上市,留下诸多隐患,其后的关联交易,大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也就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讲,整体上市带来的损失远远小于剥离上市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当存在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其中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公司决策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之间形成制约和相互监督,可以起到限制侵害的作用,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因此,在我国目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可以考虑减持国有股份,形成制衡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上市标准,对发行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严加控制,真正做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价值型市场,即资本市场功能定位从企业本位转变到投资者本位上来。通过这种转变,使投资者趋于理性,从而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代理人问题、道德风险等问题带来的成本由融资者而非投资人承担,这将迫使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成本,根据资本成本的大小作出融资选择,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3]李文君:《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编辑向玉章)
【上市公司股权论文 公司股权融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若干意见09-10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11-06
上市公司财务XBRL分析论文11-17
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论文07-13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07-22
股权基金管理公司10-07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协议10-08
公司股权转让框架协议09-06
公司股权变更申请书10-10
经典公司股权转让协议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