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并购合同(通用8篇)
甲方:
乙方:瓮安县高水乡香沟高岭土矿
合同签订地: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且经乙方股东会决议(见附件)乙方同意将公司的百分之九十股权转让给甲方(包括其拥有的矿山的采矿权、经营权及收益权),就公司重组相关事宜协商一 致,订立本合同。
一、乙方概况
乙方全称:瓮安县高水乡香沟高岭土矿
开采方式:露天/地下
采矿权证号;C***0087780 矿区面积:1.5031平方公里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1、3018563.52,36421876.962、3018563.51,36422926.973、3017473.51,36422926.964、3017063.51,36421613.95
(1)安全生产许可证、环保评估报告、村委会及村组补偿协议、原有矿山路、水土保持合格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附资产清单)。
二、并购方式
1、由甲方出资人民币2138万元(贰仟壹佰叁拾捌万元整),收购乙方90%的股份并取得乙方公司所有其它资产的百分之九十所有权,对新公司进行控股和负责经营管理。
2、乙方保留10%的股份,按比例共担风险,负责协助协调工作且不再投入资金。
3、本合同签订之前的债务、新公司的原股东的股本金等,都由乙方负责支付和承担,与甲方无关,如因乙方原来债务和纠纷未处理完善,影响到甲方的正常生产经营和本合同的履行,甲方有权在应支付给乙方的股权转让款中直接和付给第三方,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损失。
4、乙方全力配合甲方的工作,乙方委派的协调人员服从甲方的统一安排和管理,负责政府、当地老百姓的协调工作,以及变更原公司为新公司的后续工作等。
三、管理模式
1、由甲方负责经营和管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资金、交通工具、设备等由甲方负责投入。
2、按照甲方制定的经营管理办法,制定的制度,出台的政策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
3、乙方必须配合甲方开采各项协调工作,完成全部变更手续的后续工作。
四、付款方式
公司的90%股权转让款共计为人民币贰仟壹佰叁拾捌万
元整(¥21380000.00元)。
1、第一次付款,在甲、乙双方签订合同之日,甲方向乙方交纳股权转让金万元整人民币。机械设备进场3日内支付万元。
2、第二次付款,在乙方办理完善其公司章程修改、股权变更等工商登记手续,并完成采矿证过户及公司其它所有财产权利所有人的变更后,在三十天内,甲方支付乙方股权转让金万元整。
3、第三次付款,在第二次付款后的壹个月内,若无任何矿山债务纠纷而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事件发生,则甲方在其后的三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余款。
五、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由甲方支付乙方转让原公司的股权款额;
2、本合同签订后即时拥有乙方公司及其所有资产的百分之九十的所有权,包括对矿山的开采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3、合同签订后,乙方将矿山生产、经营、管理、销售交由甲方全权负责;
4、负责制订对矿山开采、洗选厂的建设和投入的计划及实施。
六、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1、乙方向甲方收取90%股权并购款,如在规定的时间内甲方未支付乙方股权并购款,乙方有权自动解决合同且收
回甲方90%的股份。甲方已支付给乙方的股权并购款不予退回,由此给乙方带的损失由甲方负责。
2、乙方承诺该矿山和第三方无任何抵押关系,并承担合同签订前的一切债权债务。
3、本协议签订后,乙方不得私下与第三方合作,否则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和法律责任。
4、本合同签订后,向甲方提供本项目相关资料、证照、手续,并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5、本合同签订后,即时、迅速地办理相关手续的变更,并依法向招商局和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备案。
6、本合同签订后相关手续未变更前,积极配合甲方开展生产、经营工作,负责协调好当地政府、村民等关系,给甲方履行合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因纠纷引起矿山不能正常生产,甲方有权拒付并购款或者要求解决合同并赔偿损失。
七、违约责任: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均应认真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
2、本合同签订后双方不得违约,如果一方违约,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万元整人民币。
3、本合同一式六份,甲方四份,乙方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争议解决:
如果双方在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以进行友好协商解决,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发生冲突时以补充协议为准。协商不成,可向合同签订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甲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关键词:并购,股权定价,资产法,市场法
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兑现加入WTO承诺的需要, 自2001年起, 中国政府放松了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际社会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资本开始大举并购国有企业。随着外资并购事件不断增多, 外资并购的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 在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是否存在流失的讨论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提出“引资贱卖国有资产论”, 认为外资在参股时严重低估了国有股权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出现了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偏低的现象。但也有人提出“贱卖有理论”, 理由之一是, 外资具有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引进这些“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可见, 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权定价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在外资并购中, 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国有股权应该如何科学定价?如何体现公允价值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等等。如果不能解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定价问题, 那么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国民利益可能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可能会被外资占有。
一、外资并购国有股权定价现状及原因
实际上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践中, 股权定价高估和低估的情况是同时存在的。例如, 双汇集团是中国食品行业龙头, 仅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 2005年度业务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就分别达到134.6亿元、3.71亿元和0.72元, 以其持有双汇发展35.72%的股权计算, 股票市值高达33亿多元。同时, “双汇”商标的品牌评估价值已达106.36亿元。就是这样一家被称为“利润奶牛”的大型国有企业, 其出卖给外资企业的价格仅20亿元。但是, 啤酒行业的外资并购活动大多溢价水平比较高。2005年, 美国AB公司以57亿元收购哈啤股权, 每股出价高出哈啤每股净资产的5倍。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不健全、涉及股权定价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和模糊, 这使得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的定价活动十分杂乱。另外, 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还往往导致定价过程掺杂着一些非价格因素, 国有企业经理层、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外商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就是国内外股权定价方法的不同也会造成股权转让中的股价差异。
收益贴现估价方法是西方国家对公司定价的基本方法。而我国自1997年以来, 国有股权的转让价格基本上以每股净资产值为基础确定。将每股净资产值作为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规定, 来自于国有股权转让的有关法律规定。1997年7月, 原国资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 规定“转让的价格必须依据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投资价值 (投资回报率) 、近期市场价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来确定, 但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 2003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 再次强调,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价格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由于这条政策红线的存在, 国有股转让时不得不按照这个最低标准进行, 每股净资产值成为国有股权转让不可逾越的“底线”。
随着资产价值法存在的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市场定价法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001年6月公布的《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规定, 国有股的定价应以市场方式为主。但是该规定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或标准化、量化的匡算模式, 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2007年9月, 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中规范了非公开发行的定价机制, 规定以重大资产重组、引进长期战略投资为目的的发行和以筹集资金为目的的发行应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2007年, 国资委和证监会联合颁布《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暂行管理办法》 (简称“19号令”) , 规定以上市公司股票在特定时段的平均交易价格为基础来确定价格。该办法还规定, 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拟采取协议转让方式转让股份并失去控股权的, 应当聘请在境内注册的专业机构担任财务顾问, 协助进行分析论证和调查工作。
在外资并购的过程中, 我国的国有股权转让定价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定价方法不够科学。我国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曾先后采取过资产定价法 (净资产值法) 和市场定价法。1997年以来,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或法人股转让基本上都是以净资产值作为定价依据。这种不分转让资产优劣、不论转让比例大小、不计盈利前景好坏、不看进入门槛高低, 统统都以企业净资产作为定价依据的做法显然不够科学。2007年发布《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来, 我国彻底改变了之前以净资产值为依据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做法, 转而参考二级市场股价作为定价基础。但是,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 股票价格往往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 并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股票行情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因此, 单纯地使用市场化方法对国有股权定价难免有些偏颇。二是对于公司股权价值的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股权价值的核心在于因持有公司股权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现值, 它是以公司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在资产价值的基础上, 综合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以动态的眼光评价公司的价值。净资产值定价法一般只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忽略各单项资产整合所带来的系统增值。系统的整体价值往往大于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价值的代数和。公司作为一个系统或整体, 其整体价值要大于各项资产评估值相加的代数和。市场定价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 还会产生股票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这个新问题。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方法选择
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时, 政府出售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如果从商人的角度看,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并购的确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中国政府不是一个商人, 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产权也不纯粹是商业行为。它服从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 是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行业的一种途径。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出售国有企业要考虑的主要是出售的目标。如果出卖企业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 那么在解决债务问题的前提下, 价格可以适当低一些;如果主要解决职工就业问题, 在职工有较好安排的情况下, 价格也可以从低;如果是想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使企业在并购后发展成为国际性公司, 在谈判其他条件较优的情况下, 价格低也是可行的。 结合我国外资并购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国有股权定价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选择目标企业定价方法时, 要考察各种定价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坚持国有股权转让定价的“市场化”是一个方向, 但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现阶段, 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提高“市场化”程度, 而不能完全“市场化”。
2.企业的股权价值既体现在资产价值上, 又体现在市场反应上, 更多地则体现在收益水平中。
因此, 对股权定价要从资产价值、市场反应和收益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
3.国有股权能否转让, 以什么价格转让, 在何时转让, 是多方共同参与博弈的结果。
各方的目的动机、谈判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国有股权的最终定价。这就需要对定量评估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和修正。
4.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不确定性增大, 企业并购越来越着眼于目标企业的资源优势、核心能力及其在未来的战略中体现出的增值。
因此, 要深入分析外资的并购动机, 充分考虑国有企业拥有的各种战略资源, 合理估计国有股权的并购溢价, 并对国有股权的并购价值做出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政府干预、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J].管理世界, 2008 (9)
[2].郝洁.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法律政策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统计, 2007 (2)
[3].郝胜利.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或买卖国有资产规定的评价及完善[J].商业研究, 2006 (20)
[4].黄晓楠, 翟宝忠, 丁平.基于EVA的并购定价改进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 2007 (3)
[5].潘淡.外资并购热潮中的冷思考[J].财务与会计, 2007 (4)
关键词:W;B;反收购;策略
一、引言
产业资本的黄金时代正在成为过去,金融资本已经羽翼丰满,中国经济步入一个新阶段。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像W这样股权分散的公司越来越多。敌意收购必然会成为A股市场上更为常见的现象。股权极度分散的企业,正是野蛮人最钟爱的一类目标。然而,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要做到防止恶意收购是很困难的,因为同股同权,企业管理层也会因持股比例低而无法掌控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中国现行《公司法》完全偏向于股东中心主义。所以我国现阶段所奉行的制度与原则对股权分散的企业其实相当不利,也降低了企业对恶意并购的防御能力。
二、案例分析
(一)恶意收购
1、协商无果
在W回应不欢迎B系的声明中,W透露,B的文化和经营风格与W不相容,而这些正是W品牌、信用的基础,希望B集团让W的文化得以延续的要求。但这个提议没有得到B的回应。在多次接触的过程中,管理层逐渐失去了对B的信心。B这种在未经W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为恶意收购。
2、杠杆融资
第一资金渠道,根据保监会官方披露数据,B集团Q公司2015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8548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 33475亿元,占总收入的80%,可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是Q的主要收入来源,B集团的购买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万能险,万能险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万能险可看做是从客户手中筹集而来的短期借款,如果B持有W的股票一旦超过5%,变成长期股权投资,就成了短债长投,风险非常大,如果Q每期的经营、投资收入足以清还万能险所支付的资本成本,那么,这样的投资可以维持下去,但是当其经营、投资收入无法支付其资本成本时,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链条断裂,而W一旦被B系收购,风险就会转移到W身上。
第二个资金渠道,则为杠杆配资。深交所要求B说明第四次举牌W的资金来源,B集团J公司在答复函中表明,此次举牌的资金来自自由资金和金融机构配资,J通过资管公司形成1:2 的杠杆配资,动用 965 亿元资金完成对W 497% 股份增持,值得注意的是,J和7个资管计划签订了补充协议,锁定了它对W的表决权,因此J此次举牌不能看作是一次简单的以盈利为目的财务投资,它更看重杠杆配资给自己带来的表决权,B对W的收购意图显而易见。资管计划杠杆配资的原则是,优先保证优先级资金安全和收益,劣后资金是承担风险,一旦优先资金发生亏损,它可能被平仓以保证优先资金的安全。B的资金风险不仅如此,B集团目前涉及到的股权质押包括3层,J质押W股权、B质押J股权、J质押Q股权,形成了复杂的连环股权质押链条。基于对以上杠杆资金的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B不能取得W的实际控制权,那么杠杆配资风险依旧由B承担,但是,随着B股权的不断扩增,实现对W控制权的可能性增大,B完全可以利用W来抵挡风险。
(二)股权结构
恶意并购前,W公司的第一大股东H公司以1489%的持股比例居首位,W通过“盈安计划”持股比例达到448%,成为除H以外的第二大股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448%的持股比例就能成为W的第二大股东,可推知W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少而且股东数量多,所以,W的股权结构是相当分散的。二是,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间持股比例差距悬殊,在同股同权的原则下,W管理层的控制权是相当有限的。
恶意并购后,截至W股票停牌,从持股情况来看:第一大股东B集团持股2426%;A公司持股 618%,H、W管理层控制的盈安合伙基金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 2064%。大股东行列由H、W扩展为B、H、A、W,股权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W管理层的控制权也因其他股东股权的增加而削弱。从投资时间来看:B仅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掌握了W2426%的股权,增持速度十分迅速,掌握了主动权。
三、反收购策略分析
(一)股票回购
B还未对W发起敌意并购前,在W临时股东大会上,宣布了百亿回购计划:股票回购价调整至不超过1320 元/股,预计可回购股份不少于757576万股。回购时间从2015年7月6日股东大会到2015年12月31日,回购资金为公司的自有资金。此次回购资金约占公司净资产的1134%,占公司总资产197%。百亿回购计划的宣布时间晚于股权大战的起止时间,所以,百亿回购计划并不是事后反并购策略,而是事前反并购防范策略。
回购股份在实战中往往是作为辅助战术来实施的。如果单纯通过股份回购来达到反收购的效果,往往会使目标公司库存股票过多,一方面不利于公司筹资,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公司资金的流动性。目标公司财务状况是制约这一手段的最大因素。
(二)股权激励制度
W在2014年初意识到股权分散极易引来野蛮人入室,假若股价低廉,收购方很容易以很低的收购成本完成对W的吞并,W曾估计控制W只要200亿元。基于对野蛮人的防范,W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试图用这种办法控制股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项目跟投制。二是,股票增持计划,这样的合伙形式进行了两年,事业合伙人对W的投资达到4%,使得管理层取得W的股份,相对增强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但是,W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只是为了确保公司控制权,可看作是股权激励计划的升级版,此制度并未改变管理层职业经理人这一属性,也并未改变“同股同权”这一原则,即股权决定投票权和决策权的配比。所以,这项制度属被动防御型,对抗野蛮人能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
(三)寻找白衣骑士
在股权之争愈演愈烈时,A通过二级市场买入W618% 的股份,因此被猜测为B的一致行动人。W宣布停盘后没多久,股权争夺战出现转折,W和A保险同步官网发文支持对方,结成联盟,共同对抗B集团。H公司、W管理层控制的盈安合伙基金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 2064%,加上A持有的 618%,已经超过B控制的 2426%,这使得W避开了被恶意并购的风险。然而,战略联盟对敌意并购只起到临时作用,并不能作为长久措施。W若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有效提到企业的防范能力,必须采取其他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结论
W针对B的反敌意并购策略,一方面在制度上具有不可实施性,另一方面在策略有效性上具有短期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W要想真正摆脱B的敌意并购,应在不违背现有制度背景下,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永嘉.W公司的融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张平,CFP. “B系”收购W究竟图个啥[J]. 企业观察家,2016,01:16-17.
[3]刘宝. 从B系举牌W股票谈上市公司的反收购策略[J]. 中国商论,2015,34:74-76.
二、并购交易审查
(一)内部决策或授权情况审查
并购交易通常涉及交易方的大额投资、资产转让、公司合并及目标公司股份发行等重大决策事项。在进行并购贷款审查时,应根据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内部协议有关并购交易事项内部决策的规定,获得内部有权机构同意或授权的文件。
1.公司法的一般规定【10】
《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司对外投资,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第三十八条和第一百条规定,股东会行使的职权包括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股东大会应当对下列事项作出决议:
(一)新股种类及数额;
(二)新股发行价格;
(三)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
(四)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根据以上规定,公司对外投资须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决议,有关决议还应符合公司章程有关投资限额的规定;公司合并、发行新股须由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有关董事会和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公司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11】;股东会会议作出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 有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决策,其他法律法规没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公司法的一般规定,有规定的既要满足该规定,又要满足公司法的规定。
【11】《公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第四十九条。【10】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12】。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股东大会作出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3】。
2、国有股权
并购交易涉及企业国有股权转让的,内部决议还应符合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的特殊规定。《国有资产法》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14】,除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15】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决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
根据《国有资产法》的以上规定,在并购交易中,涉及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16】;进行重大投资、转让重大财产的,除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决定。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合并、进行重大投资、转让重大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14】《国有资产法》第三十条: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15】《国有资产法》第三十一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
【16】根据国有资产法第三十四条,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合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13】【12】 2 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17】。
3、上市公司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8】。此外,沪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交易规则》第9.3条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⑴交易股份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50%(同时存在账面值和评估值的,以较高者作为准)以上;⑵交易股份在最近一个会计相关的营业收入占其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⑶交易股份在最近一个会计相关的净利润占其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⑷交易股份的成交金额(含承担债务和费用)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⑸交易产生的利润占其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上述指标计算中涉及的数据如为负值,取其绝对值计算【19】。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发行证券,董事会应当作出决议,并提请股东大会批准。股东大会就发行股票作出的决定,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次发行证券的种类和数量;
(二)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及向原股东配售的安排;
(三)定价方式或价格区间;
(四)《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亦有类似规定,该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18】《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条:本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转让、受让重大资产或者对外提供担保等事项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董事会应当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由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进行表决。
【19】《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规则》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规则》第9.6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仅达到上述标准中第(3)项或第(5)项,且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每股收益的绝对值低于0.05元的,上市公司可以向交易所申请豁免适用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规定。【17】募集资金用途;
(五)决议的有效期;
(六)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
(七)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股东大会就发行证券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向本公司特定的股东及其关联人发行证券的,股东大会就发行方案进行表决时,关联股东应当回避【20】。
4、外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合营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21】,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董事名额的分配由合营各方参照出资比例协商确定【22】。合营企业的合并、分立应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的,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合营企业的审批机构批准。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否则转让无效【24】。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合作企业设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是合作企业的权力机构,按照合作企业章程的规定,决定合作企业的重大问题,其名额的分配由中外合作者参照其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协商确定。第二十九条规定,合作企业合并、分立和变更组织形式,及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或减少,资产抵押等均需由出席董事会会议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的董事或者委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2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23】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董事会会议应当有2/3以上董事出席方能举行。董事不能出席的,可以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代表其出席和表决。
【2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21】【20】 4 员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25】。第二十三条规定,合作各方之间相互转让或者合作一方向合作他方以外的他人转让属于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全部或者部分权利的,须经合作他方书面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
(3)外商独资企业
外资企业【26】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27】。外资企业法对其组织机构并没作专门规定,参照公司法的规定【28】,外资企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对其他企业投资,应提供符合公司章程要求的有效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的总额及单项投资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外资企业采用其他形式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符合规定的企业内部决议。
此外,根据《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9】第二十一条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投资者应向审批机关报送被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致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决议,或被并购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股东大会决议。根据该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投资性公司采用股权并购形式并购境内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目标企业需出具股东一致同意并购的决议,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目标企业需出具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股东大会决议。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董事会会议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应当有2/3以上董事或者委员出席方能举行,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的董事或者委员应当书面委托他人代表其出席和表决。
【26】《外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外资企业亦称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7】《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28】《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根据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称《规定》)第二条,所谓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
股权并购的对象,按是否上市,可以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按所有者的性质,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国有产权)和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产权)。并购国有企业或国有股权以及并购境内上市公司,与并购非上市且非国有的一般境内企业操作起来有所区别。
一、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一般境内企业的程序
(一)初步调查
外国投资者在有了明确的并购对象后,首先要对并购对象进行初步调查,以排除有关产业政策上的障碍和垄断方面的限制。
第一,调查产业政策。外国投资者在进行并购活动前,首先应考虑该并购是否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有些并购项目是受限制的,如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如石油、天然气的风险勘探、开发)或者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如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以及禁止外国投资者并购的企业(如邮政公司经营)[①]。
第二,调查对产业垄断的限制。《规定》第五章专门规定了反垄断审查,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境内企业时,如涉及产业垄断问题时,应报经商务部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查。外国投资者有了明确的并购对象后,必须首先确认是否存在遭到反垄断审查的可能,以及能否根据审查豁免的情形[②]。
(二)接触洽谈,签署并购意向书
在排除股权收购的有关产业政策的障碍之后,外国投资方和并购对象之间即可进行接触洽谈,签署股权并购意向书。意向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双方就并购进行合作;并购的形式,对价的支付形式;确定详细调查的范围、日程和顺序;约定由并购对象提供详细调查所需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股权价值的评估,包括评估机构的确定,评估的日程等;其他中介机构的确定;意向书的有效期;各方权利义务的协调,包括协助义务、保密事项等;其他条款,诸如约定在一定期间不与其他企业进行并购洽谈,确定该意向书无法律上的约束力,约定双方应为签订最后的正式并购合同而努力,等等。
意向书签订后,开始尽职调查,同时,双方共同指定资产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作为交易价格的参考依据。
(三)尽职调查
这一阶段,因现金并购与换股并购的不同,调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境外上市公司换股并购境内公司的情况下,不仅外国投资者要 对并购对象进行调查,境内公司或其股东也应当聘请在中国注册登记的中介机构担任并购顾问,对境外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调查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面了解并购案基本情况,从并购方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分析调查重点;列出详细的调查表清单;签署保密协议等。
2、调查实施阶段。调查对象包括目标企业、目标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如工商登记部门和劳动部门、目标企业的关联单位或个人。
调查内容:(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包括调查目标公司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须经批准才能成立的公司,还须调查其是否得到有权部门的批准。同时还要调查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此外,还要调查目标公司是否依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等等。
(2)目标公司的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对于目标公司财产的调查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房产的情况;拥有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情况;拥有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情况;目标公司对其主要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3 的行使有无限制,是否存在担保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目标公司有无租赁房屋、土地使用权等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等。
(3)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通常是并购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也常常是陷阱所在。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应收、应付款情况,包括调查其是否合法有效;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必须调查目标公司对外担保情况,是否有代为清偿的风险以及代为清偿后的追偿风险;必须调查目标公司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等等。其中,对于担保的风险、应收款的诉讼时效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应予以特别关注。
(4)目标公司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应当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者可以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同时应当调查目标公司控股股东以及主要股东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者可以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
(5)目标公司的税务、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技术等标准对于某些特定的目标公司而言也是尽职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调查内容是绝大多数并购活动中会涉及到的,而对一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背景的目标公司则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尽职调查计划,进行详尽、全面、谨慎的调查。
3、分析调查资料并做出分析报告。在所需资料搜集到之后,要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做出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并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避免法律风险的建议以及根据并购者的目的和需求制定的并购方案。在提交报告时,应附上调查表和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使并购方对报告有一个全面了解。
(四)正式签订并购合同
详细调查和股权评估完成后,外国投资者与并购对象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即可洽谈起草、签订并购合同。一般来讲,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有:先决条件条款、陈述和保证条款、拟转让的国有资产和股权的基本情况条款、保密条款、风险分担条款、不可抗力条款、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理条款、职工安置条款、经营管理条款、索赔条款和提存条款、过渡期安排条款、价格条款、支付期限条款和股权移转条款、支付方式条款、并购后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条款、并购后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条款、争议解决条款、法律适用条款和定义条款等。
在完成上述谈判工作后,外国投资者与被并购企业及其股东即开始准备必要的文件资料,以便向相关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五)申请审批程序
1、审批机关的确定。《规定》第二十一条:“投资者应根据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企业类型及所从事的行业,依照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报送文件。”有权审批股权并购的部门为商务部或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
2、申请程序。申请程序根据并购方式是现金并购还是换股并购,又有区别。
(1)现金并购的申请程序。现金并购由境内公司报送文件,文件内容因审批机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就须由商务部审批的股权并购而言,境内公司需报送包括被并购境内公司依法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书(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的应有委托书和转报文)、被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致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决议,或被并购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股东大会决议、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等[③]。商务部自收到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决定批准的,由商务部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
根据《规定》第二十七条,换股并购有四种操作模式。a、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b、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认购境内公司增发的股份;c、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d、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 6 付手段,认购境内公司增发股份。采取哪一种模式,在于双方协商,具体申请审批的程序并无不同。
除特殊目的公司外,换股并购的境外公司应为境外的上市公司。换股并购必须报商务部批准,申请程序根据是否涉及特殊目的公司而略有区别。
A.不涉及特殊目的公司的跨境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首先,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这一阶段境内公司需要提交的文件比现金并购提交的文件多,包括境内公司最近1年股权变动和重大资产变动情况的说明、并购顾问报告、所涉及的境内外公司及其股东的开业证明或身份证明文件、境外公司的股东持股情况说明和持有境外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名录、境外公司的章程和对外担保的情况说明、境外公司最近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最近半年的股票交易情况报告等[④]。文件符合条件的,商务部颁发加注的批准证书。
其次,申领加注的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境内公司应自收到加注的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申请领取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同时,需提交境内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股权变更申请书、公司章程修正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⑤]。符合条件的,即颁予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最后,申领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和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加注的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境内公司或其股东应就其持有境外公司股权事项,向商务部、外汇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登记手续,需要向商务部报送的文件,包括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办企业的名称、注册资本、投资金额、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境外企业章程及相关协议或合同等[⑥],同时须报送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商务部在核准境内公司或其股东持有境外公司的股权后,颁发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并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B.涉及特殊目的公司的换股并购的申请程序:
首先,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境内公司按规定向商务部提交文件[⑦]申请批准,符合条件的,商务部出具原则批复函。境内公司凭该原则批复函向国务院证监会报送申请上市的文件,符合条件的,证监会予以核准。境内公司在获得证监会核准后,向商务部申领加注的批准证书。
其次,申领加注的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境内公司应自收到加注的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申请领取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同时,需提交境内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股权变更申请书、公司章程 8 修正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⑧]。符合条件的,即颁予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最后,申领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境内公司应自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境外上市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部报告境外上市情况和融资收入调回计划,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⑨],同时,境内公司应自完成境外上市之日起30日内,向证监会报告境外上市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备案文件。境内公司还应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融资收入调回计划,由外汇管理机关监督实施。商务部核实后,发给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六)变更登记程序
在取得正式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被并购境内公司应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工商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⑩],领取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原登记管理机关没有管辖权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对于股权并购的情况,由于境内公司已经领取加注的营业执照,故只需在取得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七)交纳股权并购资金
根据《规定》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外国投资者一般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对价;特殊情况需要延 9 长的,经批准最长不超过1年付清,并且6个月内需付全部对价的60%以上,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境外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注册资本的25%的,以现金出资,最长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以实物、工业产权等出资的,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应经外汇管理机关核准。
(八)办理后续登记
投资者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海关、土地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二、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国有产权的特殊规定
根据《规定》第五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的,应当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企业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可以统称为股权并购国有产权,外资并购国有产权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国有产权转让的规定。
在向外商转让国有产权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征求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或者经过公司股东会的同意,拟定转让方案,进行资产清查,经过主管部门批准,然后一般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选择确定外国投资者[11]。
从外国投资者这边来讲,在并购初期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静待有转让意向的国有产权所有者的出现,另一种是积极说服自己希望并购的国有产权的所有者转让国有产权。但是不论如何,都要等到国有产权转让申请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复许可后,才可以与并购目标签订并购协议。这时候的并购协议比与一般企业签订的并购意向书更接近并购,所以要求外国投资者在签订之前要做更加仔细的调查,也即,并购一般企业中的第二步,接触并签订并购意向书这一步,在并购国有产权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而是直接进入尽职调查阶段,以俟国有产权所有者公开竞价确定外国投资者时,迅速而果断地出击。
根据法律规定,并购国有产权之前,外国投资者要进行主体法律资格评估。确保外国投资者“具有被改组企业所需的经营资质和技术水平”、“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12]。
在与国有产权所有者签订并购协议以后,需报请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准,持批准文件到商务部或地方商务厅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手续,在外资到位、外商投资企业依法成立后,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手续,其后续步骤与并购一般企业后大致相同。
三、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上市公司的特殊规定
与并购一般企业相比,外国投资者并购上市公司时,程序上的突出特点是审核更加严格复杂。即,除了要遵守并购一般企业的规定,11 还要遵守国家关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规定,包括《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等[13]。
外国投资者并购上市公司股权,包括国有股权和非国有股权,如果并购对象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不仅要遵守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规定,还要遵守有关国有股权的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商务部审批[14],其步骤与并购其他国有产权大致相同,此不赘述。
外资股权并购上市公司一般同样遵守初步调查、外资并购主体自我评估、发出并购意向书、谈判并签订并购合同这样的步骤,与并购一般企业大致相同。存在区别者,在于后面的步骤:首先,并购合同签订后的信息披露。如果外资并购方与股权出让方各自的权力机关(股东会或董事会)审议并通过协议并购方案,并购双方则要履行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包括公布收购人的一般情况、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相关备查文件、被并购公司董事会意见、独立董事意见和专业机构意见等,此外还需要对审核和登记情况进行的持续披露[15]。其次,转为要约收购或申请豁免。这个步骤不是必经阶段,而要达到一定的条件[16]。最后是报批。以后申请审核程序与变更登记程序等与并购一般企业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并购上市公司股权有一个到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股权转让和过户登记。然后可以凭商务部、财政部的转让核准文件、外商付款凭证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①] 参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②] 参见《规定》第五十四条。
[③]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一条和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
[④]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三十二条、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
[⑤] 办理变更登记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⑥] 所需文件参见《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第八条第(一)项。
[⑦] 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四十四条,可参见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原则批复(审核)所需文件”。
[⑧] 办理变更登记所需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⑨] 所需文件参见商务部外资司网站http://bgjnqy.wzs.mofcom.gov.cn/:“正式批复(审核)所需文件”。
[⑩] 申请变更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参见《规定》第二十六条。[11] 参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
[12] 参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五条。[13]《规定》第六条第二款:“如果被并购企业为境内上市公司,还应根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14] 参见《商务部、国资委办公厅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15] 参见《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2002年9月28日。
2012年 月 日
签订协议双方:
甲方:深圳市中投金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人: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卓越时代广场310
2乙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人:
地址:
鉴于:
1、甲方是依照中国法律成立的具有中国企业法人资格的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从事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股权管理、投资管理、跨境理财等服务,在泛金融类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正在致力于构建“中国小贷联盟”。
2、中国金融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国际)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股票编码00721),致力于国内股权投资、小额贷款和担保等新金融业务,正在致力于对国内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并构建国内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联盟的规划,为中国大陆优质小贷公司提供国际化、证券化的操作平台。
3、甲方已经获得中金国际的有效授权,帮助其在内地选择、评估、推荐优秀小额贷款公司而后进行股权投资,有权对中金国际的投资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
4、乙方是依中国法律合法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额贷款与管理等业务。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相互支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经过友好而坦诚地协商,就引进外资并购股权和资产管理一事达成基本意见,签订本合作协议:
一、合作项目
1、甲方推荐或介绍中金国际或其全资子公司或战略协作伙伴(以下简称投资人),向乙方股权投资;乙方股东以合法方式投资香港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并委托甲方进行管理。
2、甲方与乙方进行业务层面的合作,大致范围见本协议第五条。
二、合作方式
1、甲方推荐的投资人以股权并购、增资扩股、合作设立新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方式,向乙方原有股东受让乙方(10-30)%的股权,或认购增资扩股部分或新设公司的股权(最高不超过30%);股权转让价格按乙方原有股东初始投入的资金计算。
2、乙方原有股东按股权转让的等额资金,委托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人经营理财,用于投资香港的资本市场的金融资产。
三、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为三年,自双方签署正式合作文件之日起算。
四、收益与分配
1、乙方保证甲方推荐的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年收益率为税后15%(固定回报)。该项收益,乙方每六个月向甲方推荐的投资人分配一次,每年分配两次。
2、乙方原有股东委托给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人经营理财的金融资产,在合作期限内不提取收益,合作期内,按当时金融资产市值计算,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人保证乙方原有股东投资的金融资产的增长率每年不低于30%,三年累积增长率不低于100%;合作期满后,按本协议第六条约定的退出机制处理。
五、服务与支持
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乙方即成为甲方构建的“中国小贷联盟”的核心成员,有权享受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与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有权获得甲方与相关银行合作的“助力贷”项目;
2.有权获得甲方与相关机构发行的信托产品;
3.以优惠利率享受甲方的资金拆借; 4.协助乙方处置小贷公司不良资产;
5.参与甲方聘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的企业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活动;
6.参与甲方组织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权威人士主讲的高端金融和资本市场论坛;
7.使用甲方开发的小贷公司管理系统等金融软件,以及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管理、融资、法律指导等各项服务。
具体事项另行协商约定。
六、退出机制
(一)风险评估和中途退出
双方于每个财务对合作事项进行一次评估,如乙方不能保证甲方推荐的投资人的固定回报,或甲方及甲方指定的第三人经营理财的金融资产市值增长率未能达到本协议约定的水平,双方均可选择解除本协议。解除本协议的,乙方股东应以原价回购其出让的股权,或受让取得中金国际持有乙方股权的全资子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甲方推荐的投资人还应退回从乙方已经取得的全部利润。同时,甲方应按原始投资金额收购乙方股东委托的金融资产。
(二)合作期限届满时的退出安排
1.合作期限届满时,乙方股东应以原价回购其出让的股权,或受让取得中金国际持有乙方股权的全资子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合作期限届满时,乙方股东应和甲方对委托管理的金融资产及
其累积收益进行结算,乙方股东有权选择下列方式之一处理:
(1)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人按乙方股东投入的原始资金的190%收购其委托理财的金融资产,不论其市值如何;
(2)如乙方股东选择继续持有金融资产,当该资产市值大于购买时市值的200%时,超出部分,由甲方分得60%,乙方分得40%。甲方分得的资产,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股票等其他资产,视市场行情和资产状况而定。甲方分配其所得利润后,应将剩余的股票或资金交回乙方股东。
3.合作期满后,如双方有意继续合作,合作条件另行商议并签署新的合同。
七、项目推进计划
本合作协议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原则,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将各自安排专门人员推进项目,负责办理合作项目的具体事项,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负责组织参与合作项目的各投资主体并缴纳相应出资。
2.负责起草、修订合作项目所需要相关协议、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
3.负责办理合作项目所需要的审批、登记等工作。
八、保密
本协议双方及有关投资主体均有义务保守他方的商业秘密,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对外提供任何有关他方的资料和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他保密信息。本协议约定的保密义务,在本协议解除或终止后持续有效。
九、协议修订与补充
1.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或相关监管制度发生变化以及出现不可抗力因素时,双方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修订或终止。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以补充协议形式确定。补充协议经双方签署后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3.双方组织的投资主体应根据本协议的基本精神签署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合同和章程等法律文件。
十、生效
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效力。
甲方:深圳市中投金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乙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签署日期:2012年 月 日
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上市公司在与股权分置改革相结合的并购重组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本应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过程,但如果这种资产重组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交易往往是不等价的。采用这种方式重组的目的往往是变相地以资抵债,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不良资产。鉴于此,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对符合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而是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也改变了旧准则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债务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直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显然,新会计准则对重组收益的确认可能会导致企业利用“低买贵卖”、“以垃圾换黄金”等手法转移利润,粉饰报表,保住上市资格或拉抬股价。
如曾经在2002年创下每股亏损达11元之巨的S*ST长控,2007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将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公告发布后,*ST长控复牌后复权涨幅达到1 083.84%,最高涨幅一度达到1 381%,成为2007年中国股市的“神股”之一。之所以出现大幅盈利,主要受益于新会计准则,因为S*ST长控的债务重组已经于2006年完成,据资料显示,S*ST长控借款债务本金14 717.465万元,担保债务本金42 704.79万元,此外,还有其他商业欠款债务本息4 701.61万元。从2007年1月1日起,相关债权人已经豁免了公司的部分债务。而按照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有2.7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将计入公司当期损益。“重组”又一次让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乌鸦变凤凰”。
二、利用企业合并进行报表粉饰
在FASB的SFAS NO.141和I-ASB的IFRS NO.3都禁止采用权益结合法的背景下,我国基于现实国情,选择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即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一)权益结合法下的报表粉饰手法。
由于权益结合法能增加合并后企业的会计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在新准则实施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将更加普遍。
1. 虚构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例如,母公司将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转移至母公司并注销子公司;母公司将其拥有的对一个子公司的权益转移至另一子公司等。一般情况下,同一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广义上讲,同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之间的购并均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得企业是否在同一控制下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将合并对象置于同一控制下,进行虚假重组,虚构企业合并交易,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2. 利用资产增值。
由于在权益结合法下,采用账面价值法,无视资产增减值的存在,隐藏着潜在的盈利或亏损,并购方很有可能对并入企业的资产化整为零后进行出售而获得利润。如正常情况下,流动资产增值部分合并后一年即可转化为利润,为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并购方可以出售或处置部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将被并企业整体性出售等,从而取得巨额收益。
3. 虚假盈利。
权益结合法规定,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的哪一时点,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年度的利润都要全部包括在合并后的企业中,那么上市公司或为融资,如新股发行、配股和增发新股;或为避免ST、退市,保住紧缺的壳资源;或为避税等,可随时按其需要收购集团内盈利的其他公司,将其全年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中。显然,这并不代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
4. 不确认或少确认无形资产。
根据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明略行(Millward Brown)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最强势品牌排行榜,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Google(664.34亿美元);通用电气(618.8亿美元);微软(549.51亿美元);可口可乐(441.34亿美元),但在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却无一例外地“遗漏”了如此巨额的无形资产,因为自创商誉不能确认。但是在企业合并中,在权益结合法下,并购方可能会要求被并方不确认或少确认无形资产,这些未入账的无形资产,从报表上看,是并购方未支付任何代价获得的,既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又不需要从收益中扣减或摊销任何费用,这显然是一种报表粉饰手段。
(二)购买法下报表粉饰。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将合并产生的商誉确认为一项资产,于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是,商誉的确认和减值测试都是建立在对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获得诸如公允价值、未来可收回金额等各方面的信息,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和资产评估市场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是否公允有待商榷;第三方也很难判断企业采用的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否公允,这就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利润操作空间。
1. 虚增外购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并购方成本超过被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若被并方资产价值降低,负债增加,就会抬高商誉。所以,在并购前,并购方往往会以“谨慎性”为理由,要求被并方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按其意愿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使商誉虚增。在合并的以后年度,商誉的减值不按规定计提;同时还可以减少并购后计提资产减值的压力或需要结转的销售成本、折旧和摊销费用。
2. 利用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转回。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合并形成的或有事项的公允价值在分配期间能确定或在该期间能合理估计,则该事项应包括在应分配的购买成本中。在合并完成后,任何对收购前或有事项的调整,均应作为当期损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在企业合并时,可以在并购方账上确认大额的“预计负债”,这不仅使商誉增加,同时在合并以后年度,利用预计负债的转回,来增加并购后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
3. 虚增无形资产。
受并购方和被并方的地位和谈判能力的影响,可能导致收购价格出现虚高,外购商誉虚增。这种情况增大了以后通过减值测试确定被并方减值的可能性,使得投资者误认为被并企业市值下降而对收购行为的经济性产生怀疑。为了避免这样的怀疑影响其股价或其他目的,在既定的收购价格下,确认巨额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则可以减少合并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金额,使收购行为看起来更经济。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不确定两种,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及使用寿命复核。显然,如果并购方将其划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既不用每年确认巨额的摊销费用,又形成了秘密准备,可以一直挂在账上待利润较高年度将其一次性注销。
4. 操纵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
由于购买法仅将被并企业合并当年净收益中属于合并日后实现的、属于并购方的部分并入合并报表,在非年初合并的情况下,并购方会要求被购方将本应确认的收入推迟至购买日后确认,或将本应在购买日后确认的成本费用提前至购买日前确认,以此增加合并后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
5. 抬高负商誉。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并购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负商誉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无疑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契机。然而在我国现阶段,为防止并购活动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规定并购成本必须高于被并方的公允价值,所以对负商誉的研究较少。
综上所述,随着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到来和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实施,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并购行为将会呈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向高效率的企业流动,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随着股票全流通的逐步实现,大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利用并购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或是恶意打击竞争对手的动机可能更强。这给证券监管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007年9月1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同时公布了六项涉及并购重组和非公开发行的法规,充分表明了证券监管部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决心。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粉饰报表的手法,以期对监管对策的研究、防范审计失败等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经典案例
上诉人(原审原告):东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南某、西某、A公司。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A公司为成立于2005年9月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原告、南某作为受让方受让了A公司原股东的全部股权后,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南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2009年8月,南某(转让方)与西某(受让方)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双方就转让方在A公司的出资转让事宜订立协议,南某将原出资90 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0%)的全部90万元转让给西某,转让金90万元;2009年9月9前,受让方需将转让金全部付给转让方;从2009年8月起西某成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权益并承担责任;南某自转让之日起,不再是股东,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从事活动;合同落款“其他股东签名”有署名“东某”的签名。根据原告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的2012年8月A公司注册基本资料显示,A公司的股东组成已变成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西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案件审理过程中,一审法院依原告申请对《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中“东某”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经鉴定机构鉴定,该签名非原告本人所签。
另查,关于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一事,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曾经通知过原告。但在一审审理中,经法院释明后,原告仍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
二、本案的审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本案中,虽然经鉴定《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原告的签名不是原告本人所签,也无证据证明被告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原告或证明原告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是庭审中原告明确就本案被告南某与西某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由南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30%股权转让给西某一事,原告不行使优先购买权。原告也没有提交与股权转让款同等价值的保证金,对于原告是否有能力行使优先购买权无法确定。且《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属于被告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原告并非合同一方当事人,合同内容并没有对原告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原告限定义务,而该《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被告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并无异议。因此,原告诉请确认被告南某、西某于2009年8月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一审法院遂判决:驳回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
宣判后,原告不服,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2009年8月南某与西某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南某将其所有的股权转让给西某,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股权转让是二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东某并非合同当事人,且合同内容并未对东某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东某限定义务,合同上东某的签名是否真实并不影响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当然,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虽然经鉴定2009年8月A公司章程、A公司的股东会决议以及《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东某的签名不真实,也无证据证明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东某或东某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一审期间东某经原审法院释明,逾期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东某虽不同意南某、西某之间的股权转让,但东某在本案的诉讼行为明确表明其放弃优先购买权,而该诉讼行为的法律后果即直接导致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的行为可以成立,那么,东某诉请确认2009年8月《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原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案件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该规定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基础。
本案中,虽然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就股权转让行为通知了原告,但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是针对公司内部股东之间关系的调整,法律因此将股权转让中的通知义务限定给了作为出让方的股东,而作为股权受让方并非公司内部成员,并没有通知义务,因此不能以出让方及受让方均没有通知其他股东而认定存在恶意串通,进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其次,在排除其他法定事由,仅违反公司法有关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股权转让行为并非无效。在出现对股权转让行为争议时,其他股东明确表示不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例如本案的情况,其他股东已经明确做出了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意思表示,并不存在任何一方实体权利受侵害的情况,此时单纯以违反公司法规定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使股权转让自始无效、推翻一切,既不符合商事行为的经济效率原则,也不符合优先购买权的设置目的,明显不妥。
综上,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以特定的方式行使,仅因侵害股东优先购买权不一定会使股权转让那个行为归于无效。实践中,还要根据公司其他股东是否有能力和意愿行使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来判断该股权转让行为是否有效。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高超群供稿
【股权并购合同】推荐阅读:
股权投资合同09-22
个人股权合同11-15
私募股权投资信托合同07-05
股权收购合同书07-11
股权众筹协议合同07-20
股权担保借款合同书格式06-11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06-29
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例09-23
并购操作流程10-19
并购的利弊分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