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第一篇: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

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应对方式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功能和应对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应对方式能力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日常生活能力;应对方式

中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多由于气虚、阴虚、饮食不节、肝火、劳累过度、血液淤滞等造成【1】,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者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情况,有的患者还会有智力障碍的表现【2】。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困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最终发生脑疝或死亡【3】。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都非常重要,在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时,常规的护理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有学者提出,采用中风单元模式化护理能够为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针对这一观点,笔者在我院选取了72例中风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我国关于中风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4】:①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②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在治疗期间死亡的患者。将7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实验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0~62岁,平均(49.2±4.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6.2±1.8)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1~63岁,平均(40.1±4.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6.8±1.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为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按照医嘱为患者派送药物等;为患者处理病床的卫生情况,保证患者病房及病床的整洁;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配合治疗。②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将护理工作以整个单元模式来执行,其中分为评估单元、施护单元、康复单元、教育单元。首先,在评估单元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对治疗所持的态度;其次,在施护单元,严格按照医嘱来为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所需的药物、病房环境的需求等,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病情;然后,在康复单元,鼓励患者多做适宜的运动,并陪伴患者克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最后,在教育单元,为患者普及更多的病理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更多关于疾病的知识。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一共5个问题,分别是进食、大小便控制、穿衣、如厕、平底行走。每个问题的评分为0-5-10-15分,按照患者的自我完成能力来进行评分,自主能力越强得分越高;②患者的应对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于问题的应对,可供选择的应对方式有自责、求助、逃避、解决问题四个,统计四种应对方式的选择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调查中,选择自责的有3例,选择求助的有8例,选择逃避的有2例,选择解决问题的有23例;在对照组中,选择自责的有8例,选择求助的有10例,选择逃避的有10例,选择解决问题的有8例。实验组患者选择解决问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11.9753;P<0.05)。

3.讨论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关于中风的治疗和护理也越来越重视。在此次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来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来进行护理的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均要明显高于常规方法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应对方式的调查中,实验组有23例患者选择自主解决问题,患者的应对方式较好。

综上所述,对中风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模式来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病痛困扰,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东梅,李燕,陈迎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04):305-307.

[2]吴怡卿,李帼媚,何玉洁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09(18):243-244.

[3]王柏善,赵湛,缪晓路等.早期桥式运动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8(07): 1076-

1077.

[4]武艳红.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2(014):1968-1969.

作者:陆雅莹

第二篇:老年糖尿病人的日常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搞好对糖尿病人,尤其是糖尿病老人的家庭护理。糖尿病一旦发生,几乎伴随终生,长期服药又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特别是由于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战胜病魔的信心丧失。针对这种情况,病人一旦确诊,我们应安慰同情,同时宣传糖尿病发病、预防、治疗的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最重要的是饮食的控制。严格控制饮食标准,应熟练掌握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在控制每日总热量标准的前提下,增加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每餐少食,每日多餐。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均衡的饮食。” 饮食中供给的热量足以维持日常活动,并使糖尿病病情稳定。每日摄入总热量约25-35Kcal/Kg为宜,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在饮食中比率下降,占总热量的20%,并要根据肾功能酌情增减。由于糖尿病、肾病本身易产生高血脂症,故应避免食用含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及皮、蛋黄、鱼子、猪油、牛油等。有明显浮肿或伴有高血压时,应严格限制水分,每日摄入量≤1000ml。并限制钠盐(每日2-3g),选用含钠低的食物。

老年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时最怕出现低血糖反应,因为老年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易引起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家庭最好购买家用的血糖测量仪和测量尿糖的试纸,按时给糖尿病老人测血糖、尿糖,但这种自测不可替代定期的医院测量。如果发现血糖有波动,应及时就医。对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老人需注意注射剂量和时间:一要准确,在饭前半小时注射;二要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出现组织硬结;三要严格进行局部消毒,以防感染;四要注意有无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五要注意观察糖尿病老人有没有低血糖现象,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对较重者应立即送到医院就医。

对患有轻型糖尿病的老人应鼓励其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煅炼,从而避免身体发胖,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重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对伴有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者,剧烈运动可加重心血管的负荷,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故在运动前,应做严格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同时,对运动强度也应有所限制。

作者:蒲 蓉

第三篇: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

【摘 要】目的:着重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78.9 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脑出血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传统护理虽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同时保障各项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不是很明显。本次择取8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主要目的是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同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选取例数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出血部位中丘脑、脑叶、外囊、基底节及内囊分别为5例、9例、13例与13例;年龄在53~69岁,平均为(61.7 2.4)岁;出血量9~65ml,平均(22.36±5.31)ml;发病时间2~15h,平均(9.26±1.13)h。对照组40例患者,女17例,男23例;患者年龄54~68岁,平均(61.8 2.3)岁;出血部位中丘脑4例,腦叶8例,外囊14例,基底节及内囊14例;出血量9~64ml,平均(22.29±5.27)ml;发病时间2~16h,平均(9.23±1.12)h。实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排除及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①未经核磁共振或脑部CT明确诊断者;②深度昏迷者;③心肝肾多功能不全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形成脑疝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纳入标准:未合并肾肝、心肺等脏器疾病,无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疾病,无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感染性疾病,无言语障碍,资料完整,积极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应用常规检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与康复训练等常规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与责任护士建立临床路径小组。②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脑出血护理的临床标准制定护理路径,包括入院指导、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检查与治疗、饮食与活动护理、出院计划等。通过实践找出临床问题,同时改进护理路径。应有组织性的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关键点与操作方法,对护理实施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应对方法。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应在住院当日热情的接待意识清晰的患者,同时在自我介绍后带领患者了解住院制度、医院环境与病房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嘱其卧床休息,同时根据患者心理情况以及病情给予心理辅导,按时翻身,指导患者大力咳嗽,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翌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同时讲解检查目的,分析检查结果,帮助患者了解脑出血原因、护理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安慰患者,讲解脑出血致残知识与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住院一周后结合患者病情指导其早期功能锻炼,包括上肢、下肢、吞咽、认知功能锻炼。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早期功能锻炼的技巧与作用,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完成早期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分析或处理的方法:选用SPSS22.0软件,均数( )为选用t检验的计量资料,严格规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生活水平与医疗能力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中,公众对医院医疗服务体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因而“以疾病為重点”这种功能性医疗护理模式逐渐转向了“以患者为重点”[1]。临床护理路径重视人性化护理,也注重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良好的符合人们的权益观念[2]。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护理计划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能够有效的适应某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有研究表明[3],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理念是传统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转变而成的入院到出院一体化护理,能够通过科学调整与改进促进护理合理性的提升,也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还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脑出血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

综上所述,给予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永枝,彭秀丽.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06):139-140.

[2] 黄月勤,李翠娥,张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9):547-548.

[3] 马婕.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35):145-146.

作者简介:

胡耀芬,女,1972年12月,本科,湖北枣阳,主管护师

作者:胡耀芬

第四篇:认知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64例患者划分为认知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应用奋乃静、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在护理方式上,两组具有差异,针对常规对照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饮食指导”、“娱乐活动”、“康复锻炼”、“用药指导”等常规内容。针对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干预后,认知康复护理组在躯体运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上,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在认知功能评分上,认知康复护理组计算能力、回忆、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认知康复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提升预后,这一护理干预方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认知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nia)是临床中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状态与现实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表现,并合并情感、思维、感知与行为障碍,往往反复发作,其核心症状涵盖“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阳性症状如妄想、兴奋、幻觉;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思维受限;认知功能障碍如语言、执行功能与记忆的异常,精神分裂症发现率低、致残率高、治疗依从性不佳。从世界范围来看,精神分裂症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在发病人数上,也与日俱增,调查显示,超过9成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就诊率非常低。作为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1]。目前,临床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采用药物与康复同步措施,认知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现对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应用了认知康复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案和结果汇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符合临床中的ICD-10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妄想、幻听以及意志减退症状,或者情感障碍、逻辑混乱、怪异行为、强制性思维、言语迟钝、思维松弛。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锻炼;②相关症状量表评分在60分以上;③情绪激动;④有抵触心理;⑤无自杀倾向者;⑥无其他恶性肿瘤或者严重躯体疾病者;⑦家属知情、同意。在64例患者中,男19例,女45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4.9±11.3)岁,病程为1年~16年,平均病程(6.9±1.2)年,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64例患者划分为认知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均为32例,在基础资料的对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不会影响疾病干预效果。

护理干预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应用奋乃静、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在护理方式上,两组具有差异,针对常规对照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饮食指导”、“娱乐活动”、“康复锻炼”、“用药指导”等常规内容。针对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①认知训练干预

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为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每日训练时间为30min,具体内容为:第一,与患者主动沟通,予以信息、语言上的刺激,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寻找共同话题,鼓励患者多沟通;第二,开展词汇训练,通过“组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训练方式,鼓励患者造句,阅读短文、报纸等,引导患者找出其中的细节问题;第三,参与加减乘除计算,循序渐进,逐步强化,引导患者分类存放物品,对比物品差异,掌握物品的分类方式。

②心理训练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出现波动,为了提高患者的心理调适力,在治疗过程中,利用社会实践、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開展心理训练,并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工疗活动,心理训练时间以1h/d为例,根据患者康复状态来调整训练内容,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

③行为训练干预

强化治疗环节的各类良性刺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行为程序,在引导患者完成吃饭、洗漱、如厕后,通过刺绣、体操、物品清点等训练,要求患者按照程序来制定,规范患者各项行为[2]。

④寻求家庭支持

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社会支持必不可少,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联系,鼓励家属多看望、鼓励患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针对患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其疾病发生原因、治疗和护理方案,鼓励患者予以家属安慰与关心,提升康复效果。

评价指标

应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躯体运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越高。在认知功能上,应用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来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计算能力、回忆、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语言、定向力分别为9分,计算能力为3分,回忆与记忆力分别为3分,评分与认知功能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干预后,认知康复护理组在躯体运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上,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在认知功能评分上,认知康复护理组计算能力、回忆、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具体数据如表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多发性精神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在病理表现上,患者会在处理、加工、分辨信息时,发生障碍,神经功能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自护和问题处理能力,致使其生活质量大受影响[3]。在治疗方案上,临床中依然是以抗精神病药物疗法为主,但是,即便再为完善的治疗方案,患者依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为了改善患者症状,需要采取科学方式提高其认知能力[4]。在临床研究的深入下,“认知障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表现,认知包括“社会认知”、“自我认知”构成,是个体对于动机、意志、行为、心理状态、个人素质的认知,过程十分复杂,从接收刺激到分析刺激,再对刺激做出调整,整个过程涵盖“感知觉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组成,若患者认知功能不佳,会影响其自我护理、个人卫生、社交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而“年龄”、“病程”、“遗传”、“封闭式管理”、“药物”等,都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的认知功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5-6]。认知康复护理属于非药物的认知干预方式,现有的研究显示,认知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护理内容上,通过思维、行为、执行力等训练,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通过词汇、阅读等方式改善其思维能力,利用记忆练习,能够激活患者大脑对应区域,提升突触可塑性,指导患者开展反复训练,能够释放大脑潜能,改善患者认知,调节其认知状态。在应用了康复护理措施后,能够帮助患者迅速回顾社会,提高生活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后,认知康复护理组在躯体运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上,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在认知功能评分上,认知康复护理组计算能力、回忆、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认知康复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提升预后,这一护理干预方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国坚,杨润莲,容兆珍,李玉梅,刘维燕,刘付海针.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6):90-95.

[2]刘蔚玫.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97-99.

[3]CynthiaKuttner.DiscontinuationofAntipsychoticMedicationinTwoNursingHomePatientswithDiagnosisofSchizophrenia[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DirectorsAssociation,2020,(20):133.

[4]王懷静.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2):99-101.

[5]SakieShimotsu,NaoshiHorikawa,RinaEmura,Shin-IchiIshikawa,AyakoNagao,AkikoOgata,ShigetoHiejima,JunHosomi.Effectivenessofgroup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inreducingself-stigmainJapanesepsychiatricpatients[J].AsianJournalofPsychiatry.2014

[6]李世明,张紫娟,冯为,方芳,杨雀屏.关爱帮扶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6(01):921-923.

作者:谢美娟 邓妃妹 谢小玲

第五篇: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目的 通过对优质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5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2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护理方法。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来说,优质护理更具有人文关怀,能有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外伤患者;生活能力;影响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创伤疾病,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危急情况严重[1]。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护理,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大脑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脑外伤患者来说,除了身体的疼痛外,病情还关乎到日后的生活能力。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除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护理也尤为重要。常规护理虽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但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甚微[2]。针对这一问题本院采用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方案,以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康复,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掌握了解更多康复知识,更好的应用于自己的病情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获得更大信心,用最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治疗。在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通过该方法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85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2.51±7.50)岁。将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6~70歲,平均年龄(40.51±7.52)岁,实施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1.33±8.24)岁,选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诊断标准;无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不愿意或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具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

研究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病情发展、生活能力来制定合适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案要重视以患者为根本的原则,以专业的医学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灌输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焦躁、痛苦的心情,多以成功的临床实际案例来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充分尊重患者,对他们有耐心,用温柔通俗的语言来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治疗中来,用更加自信的面貌去战胜焦虑症。为患者家属讲解专业的护理知识,保护怎样为患者翻身、擦拭身体等。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监督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发生,是否出现脑脊液漏出。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且需要指导患者摆正姿势。其次还要结合专业的医学知识让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比如语言练习、画图识字、手臂抬升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按照医院和医生的处方进行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输液护理的关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尿量控制,强化生理指标。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鉴于患者的病情,前期以流质食物为主,为患者推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注意营养搭配的均衡度,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有均衡的营养支持。同时要关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身体指标异常,需马上告知主治医生,连同医生一起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医生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心理辅导和用药指导,对患者定期进行康复指导,回答解决患者疑问难题,同时将用药方式告知家属,让家属协同一起监督患者用药。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①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③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的满意度来源于自制的调查问卷,共15个条目,包括康复护理、服务态度以及语言沟通等内容。标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89~70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依靠NIHS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范围在0~42分,其中分数与损伤程度成正比,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主要依靠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生活能力与评分成正比,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研究组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

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脑外伤症状越来越多见,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创伤疾病,它有着起病急、发展快、危急重的特点[3],研究表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此外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非常高[4]。针对这一问题,在临床治疗中,除了高超专业的手术治疗外,护理也尤为重要。优质护理通过运用专业护理知识,个性化的护理方式,以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紧张不安心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帮助他们早日康复[5]。

通过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非常大。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三项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重视患者的康复护理,通过日常功能锻炼恢复生活能活,给与患者生活的信心。重症脑外伤患者不同于常人,他们日后生活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优质重视患者的情绪,以鼓励、关怀、引导的形式,让患者重拾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治疗中来。优质护理整个治疗过程符合患者的需求,所以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巨大,它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讓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俊霞,梁伟.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0,17(4):259-260.

[2]王亚萍,贾琼花,吕晓丹.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7):252-253.

[3]徐伟.优质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0):183-184.

[4]鄢杰.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 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健康必读,2019,(35):91.

[5]周素敏.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2):130-132.

作者:张红艳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下一篇:科技科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