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建设小康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民建设小康

“六区”建设助推全面小康

祁阳以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祁阳。

建设产业集聚大园区。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要求,力促产城融合,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用两年时间,着力建设一个创新创业园区,新扩园3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引进5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推行“园政合一”管理模式和“一区多园”运作方式,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规划面积20万亩,建设具有祁阳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核心区,打造沿湘江和祁冷快速干线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带、沿S320线观光体验农业产业带,发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色种植、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筹建一个生产性物流园、电子商务园和城市综合体。

建设品质活力新城区。抓住省政府重点支持祁阳撤县设市和作为优先发展的县城之一这个历史性机遇,建设山水相间、城乡交融的生态之城。推动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卫生保洁常态化,市政管护市场化,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抓好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形成“一店一牌、一楼一式、一街一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位一体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抓好4G网络、宽带提速、基站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示范工程。实施“三年绿化攻坚行动”,抓好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山地造林绿化、绿色乡镇和秀美村庄“五大工程”,构建“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秀美画卷。

建设城乡一体先行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万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组建农业建设投资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资源整合利用。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镇”。探索小规模集中布局、组团式院落设计、生态化环境保护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做好孵化基地建设、就业培训、企业招工等工作,推动职业农民成为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建设国家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推进重金属、大气、农村环境三大领域污染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以流域整治、水源保护、生态环保建设为主线,抓好湘江、祁水、白水河流域综合整治,实现100.8公里湘江祁阳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抓好大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挂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和原生态文化、茶文化。

建设生态旅游風景区。完善陶铸故居、陶铸生平事迹陈列馆、龙山革命烈士纪念亭等红色景点,将陶铸故里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溪李家大院美誉度;以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筹建浯溪现代碑廊,依托“名人、名碑、名村”,展示祁阳古香古色、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瑰宝。发挥祁阳灵山秀水、生态环保的天然优势,打造独具自然魅力的“天然氧吧”、度假圣地和滨江特色的“山水画廊”,把“百里湘江、山水画廊、和美祁阳”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小康社会示范区。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科技创新,将祁阳打造成“湖南教育强县”;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位子,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整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启动“天网”工程,完善城区电子监控体系;深入开展“提能增效”和电视问政等活动。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全国安全生产示范县。强化民生保障,推进就业创业,完善医疗救助和养老服务,提高群众受益度。

作者:周新辉

第2篇:建筑业助推林州小康建设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98万人口。上个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修建了我国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锻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建筑能手,并且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搞建筑,建筑业逐渐成为林州市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把当地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对推进林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了重大意义。

“三个转变”撑起建筑质量

一是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林州市建筑业虽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种高速增长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因此,他们通过克服片面追求速度的倾向,把劲使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上来。通过这种转变,他们赢得了经济和品牌的双赢。

二是从规模型向“高精尖”转变。林州市建筑业的发展,初期是依靠建设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在质的提高上还做的不够,致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此后,他们把发展眼光从盯在规模扩张上转到提高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和培养造就高水平、高档次的现代化队伍上建成了大批高精尖项目。

三是从传统封闭观念向大建筑、大市场观念转变。通过市场的锻造,林州建筑业摒弃了生产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大生产的方式,树立起了大建筑、大市场的观念,由固守本业,向多种经营转变,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物业发展,使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化。

“七项措施”加快行业发展

为加快林州市建筑业发展,巩固建筑业主导地位,努力把建筑业建成富有活力,质量较高的主导产业,林州市政府采取了政策倾斜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了改革兴业、市场兴业、质量兴业、管理兴业、科技兴业和输出兴业的思想。当前,他们着重强化以下七项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把好材料送验关、施工操作关、质量认证关。二是强化质量否决权,发挥质量指标在评优、分配、升级等各项活动中的否决作用,对创优有突出贡献的,记功嘉奖。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向专业化、机械化、集团化发展,以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建筑企业为龙头,集勘察设计、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于一体,形成大型建筑集团,争取培养出一大批大型集团企业。四是大力开拓国内建筑市场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承揽更多的大型国外工程,跻身国际市场,走承包、劳务、投资、贸易一体化的路子。五是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按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完善招标投标制,强化合同约束,严禁层层转包,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社会监督的建筑市场秩序。六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强化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管理、强化质量管理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标准化建筑企业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七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对一般企业员工,要采取内培、外送的方式,加强技能培训。内培就是:依托建筑学校、培训基地等,积极培养外建企业工人,使他们都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技术能手和企业的业务骨干。外送就是:对于一些文化程度高、有培养前途的,要选派到对口国家大专院校深造学习。对于外建企业项目经理,主要引导其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制定更大的发展目标,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作者:杨庆书

第3篇:“十三五”水运建设助力全面小康

水路运输作为最具经济性的绿色运输方式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精心编制内河航道网规划,着力推进长江等内河航运建设,大力推行船型标准化,“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十三五”水运继续迎来黄金发展期

风好正扬帆。“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事业继续迎来黄金发展期,内河航道建设及内河航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高层高度重视水运发展

2016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水运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水运发展作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武汉、南京先后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为新时期长江的保护和治理指明了方向。

2016年1月,习近平来到重庆果园港码头前沿平台,视察长江航运和港口装卸作业,并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2018年4月,习近平在湖北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顺江而下,察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听取长江航运和航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非法码头整治等情况汇报,随后在武汉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南通、扬州,考察长江岸线生态、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等,并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长江经济带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要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地调研和座谈中,习近平多次谈及发挥水运优势,“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各种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要注意加强衔接协调,提高整体效率”,“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十三五”期间,遵循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等重大任务取得新实效,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加快推进,下游航道整治浚深,中上游瓶颈有效缓解,支流通航条件改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逐步形成。

1.2 规划绘就宏伟蓝图

规划是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全行业共同行动的纲领。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2016年5月,编制出台了《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十三五”时期水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判断,“新常态”下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功能显著提升,主要港口战略支点地位进一步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点突破,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务高效、平安绿色、国际影响力强的现代化水运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

《规划》提出了八项重要任务,明确了坚持创新驱动等4项原则,围绕解决内河水运发展短板等重点突出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水运转型升级,提高水运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打造黄金水道方面,提出全面提升长江干线能力,提高干线通航条件,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构建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体系,加快高等级航道达标建设,加强国际国境河流及其他航道建设;加强航道养护。

“十三五”期间,《规划》中以高等级航道为骨干,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体系逐步形成。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在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为实施三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水运保障。

1.3 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并对各要素目标建立了严格的监测评价体系,协调一致的规划和有力持续的政策体系,为“十三五”水运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优先是发挥水运绿色基因优势的重点。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17项任务要求,并着力组织实施加强化學品洗舱作业专项治理、大力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积极推进LNG动力船舶和配套码头建设、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治理、组织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治理等五个专项行动。

多式联运是发挥水运综合运输效率的关键,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5项主要任务,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形成长江干线、长三角地区至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洋山港区江海直达运输系统,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要达到80% 以上,大宗散货铁路、水运集疏港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

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绿色发展、顺畅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5个方面部署了20项重点任务,着力把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发展绿色化、设施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服务品质化、治理现代化的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到2035年,长江航运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内河先进行列。

珠江水运是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要依托,2016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港口服务能力转型升级、加快航运结构调整、水运绿色发展、安全管理以及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部署了26项主要任务,提出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黄金水道。

“十三五”期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先后出台了《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顶层设计文件,走出了一条具有珠江特色的黄金水道建设新路子,在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珠江黄金水道,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迈上新台阶

航道,行船水上行驶的通道。而高等级航道,对船舶来说,无疑就是“水上高速路”。

相比其他的交通方式,内河航运具有天然的经济、绿色优势。据测算,内河运输成本约为铁路运输的1/2、公路运输的1/5、空运的1/20,建设一公里复线铁路和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需占用土地分别为50亩和100亩,而航道整治基本不占用土地。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36万公里;而近日交通运输发布的“十三五”成绩单中,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1万公里。

在国务院曾经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沿海和内河水运设施专业化水平,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统筹航道整治与河道治理,增强长江干线航运能力,推进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改造。

由此可见,“十三五”期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的重点聚焦到西江和京杭运河。

2.1 西江:以航道建设疏通经济动脉

西江航运干线年径流量大,拥有良好的航运条件,是沟通珠江水系上、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水上运输大动脉,上通西南下连港澳,是湘桂、黔桂、洛湛等铁路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转运通道,是广东省沿江经济带大宗货物进出主要运输通道。

全长851公里的西江航运干线西起南宁东至广州,是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规划等级为一级航道(3000吨级)。

然而,西江航道在粤桂两地的境地截然不同。到“十二五”期末,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基本达到通航3000吨级航道标准。但广东段3000吨级航道建设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于是,西江(界首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成为“十三五”期广东省的重点工程。截至目前,西江肇庆段航道已全线达到I级航道标准,西江在广东境内全域航道全面实现3000吨通航能力。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已上升国家战略,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迫在眉睫。

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开工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等项目,将实现3000吨级船舶从贵港直达粤港澳地区,成为广西内河航道中最高等级的“水上高速公路”,为广西深入实施 “东融”、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水路交通保障。

广东省委省政府也不甘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整治河段全长252公里,按内河Ⅲ级、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截至目前,濛浬、白石窖、飞来峡、清远、孟洲坝等枢纽已建成通航。整个工程完工后,将完善粤北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发挥水路运输经济优势,增强腹地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粤北山区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20年9月,2020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透露,“十三五”期间,珠江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1045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从珠江三角洲直达广西贵港。

2.2 京杭运河:“时代脉动”呼唤航道提档升级

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千百年。作为全国高等级航道网“两横一纵两网”的“一纵”,它贯穿中国南北。

在全长179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上,江苏境内长达687公里的“黄金水道”稳居C位。运河贯穿全省南北8个地级市,不仅航道等级高,而且航运利用率也高。目前在苏州、扬州、淮安的代表性特色航段,京杭運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排在“第二”的是京杭运河浙江段。为了提升京杭运河航道通行能力,更好地保护运河沿岸的文化古迹,2016年12月,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正式开工。该工程覆盖杭州、湖州、嘉兴三市。其中湖州段、嘉兴段已先行开工。按照建设计划,预计最快今年底完工,届时不仅大运河的通行能力将从500吨级提升为1000吨级,杭州还将多出一条全新的“运河二通道”,千吨级船舶可从山东直达杭州,并可经钱塘江、杭甬运河,把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

正在奋起直追的是京杭运河山东段。历史上曾贯通山东,连接京津的京杭大运河,由于黄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

一方面,为了提升京杭运河山东济宁以南到杭州的通航能力,2017年12月,京杭大运河东平段航道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是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的内河水运建设项目。项目位于东平湖区内,设计为内河三级航道,已于2019年底交工验收,具备了全面通航条件。千吨级船舶从东平港出发,沿着这条黄金水道,经济宁、枣庄、扬州、杭州等地一路向南,可通长江、达东海。

2019年,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建。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山东省高等级航道网络,提高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缓解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通过能力与货运量不适应的矛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促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山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2019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开工,媒体报道称,该工程将开展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复航、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的前期研究。

除了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流经省份,“十三五”期,其他水运大省的高等级航道的探索和建设步伐也从未停止。

3 船型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船型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内河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技术进步,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减少船舶污染,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降低内河船舶运输成本,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船型标准化步入“新时期”

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步、发展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船型标准化工作开始起步,成立了船型标准化委员会,并开始了船型标准化的简型和选型工作。

1980-2000年,我国船型标准化工作进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船型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是船型简统选优和制订船型标准同步进行。船型简统选优对推进全国内河船舶技术进步和标准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船型标准化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自2001年开始,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进入全面推进期,《内河运输船型标准化管理规定》《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等规定相继出台。历经几十年发展,内河船型标准化已经覆盖长江、京杭大运河和珠江等几大水系,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船型标准化框架和体系。至此,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经过“十三五”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内河船舶正在迈上标准化、大型化、系列化的轨道,并正在实现航道、船闸效益最大化、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公共资源利用与船东利益多赢的局面。

3.2 长江开创“新局面”

根据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要求,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通过采取“开前门、关后门、调存量”的方针,主要从“安全、高效、绿色、先进”四个方面入手,长江船舶的环保性、安全性显著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成效突出。

截至2020年,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船舶拆解改造,淘汰了一批老旧落后运输船舶,进一步优化了长江船舶运力结构,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促进了长江干线船舶运力结构调整,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率提高到85%,货运船舶的平均载重吨位超过2000吨;提高了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如今三峡过闸货船额定载重吨位3000吨级占到71%,三峡船闸年货运量达到1.48亿吨;随着一批老旧船舶的拆解、改造或淘汰,长江干线船舶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船舶更加适应长江通航设施条件,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船型标准化扩大了船舶批量制造规模,降低了船舶造价,减少了船舶投资成本;大力推广使用了节能降耗技术,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随着高耗能老旧船舶的拆解和退出,以及新建标准船舶的陆续投用,船舶平均吨位增大并采用节能新船型和技术,船舶单位能耗明显降低,节能效益明显。

3 .3京杭运河焕发“新生机”

京杭运河主要航道渠化程度高,货流密度大,碍航闸坝多,是标准船型重点推广水域。“十三五”期,随着航道的不断升级、船型标准化工程的实施以及复线、三线船闸的扩建,困扰京杭大运河的堵航和运力紧张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京杭大运河也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京杭运河自实施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以来,通航秩序得到显著改观,事故率明显下降,航道、船闸的通过效率大幅度提高,船舶运营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据统计,约有4万余艘挂桨机船和水泥质船平稳退出市场,补贴政策惠及10余万船民,新建船舶的平均吨位比示范工程实施前提高了75%。与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实施前相比,苏北运河船闸通过量增加25%,船闸货物通过量提高40%左右,待闸船舶数降低70%左右,过闸船舶单船平均吨位提高35%,船舶平均航速增加60%以上,航次周转率增长30%左右,水上事故数下降40%左右。

3.4 珠江实现“新发展”

“十三五”期,随着《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珠江水運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的印发实施,一批重点航道工程也在加快推进,航道通航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发展的水路货运系统,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安全的要求,珠江加快了船型标准化的步伐:采取引导、推荐的方式促进船型技术进步;协调推动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内河船舶标准化的政策机遇,加快老旧运输船舶的更新换代,以节能、减排、主尺度等方面的要求规范新船建设,调整船舶和运力结构,促进航运企业提升运输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珠江黄金水道“一横一网三线”的高等级航道全面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百色枢纽和龙滩枢纽复航工程、大藤峡枢纽工程建成并通航;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港区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标准化进展显著,船型标准化率达到80%,平均吨位达到800载重吨,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4%,CO2排放下降15%;目前珠江口已形成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泊位,水运采用大型专业船舶海运至香港港、广州港、珠海港、东莞港等港口,再通过水水中转模式(主要通过100t-3000t级内河船舶和A级航区船舶)转运至西江沿线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4 水运铺就蓝色富民路

“十三五”以来,全国内河货运量占全国公路、铁路、内河三种内陆运输方式货运总量的比重在不断提升,内河运输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掘。“通江达海”的水上运输又现繁荣景象,大至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小至企业经营、百姓脱贫致富,美好的蓝图正一步步绘就。

4.1 船民走出“探金取银”之路

辛勤的汗水筑成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路航道,也串起了无数个普通百姓靠劳动致富的梦想。

以船为家,撑船营生,老刘便是“靠水吃饭”“借水发财”的典型缩影。从散货船到800吨级集装箱货船,畅行的长湖申航道给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财富。“感受最深的就是航道变宽变深了,服务区和锚地多了,船上装的箱子更多,行驶更安全。换成大船后,我们在船上的家也更舒适了,现在仿佛住进了水上‘公寓房’哩!”作为内河航道改善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他感慨万千。

从前的长湖申航道河道窄,行船十分密集,时常出现堵航现象,在汛期部分航段还会中断,船民们心中有苦说不出。“十三五”以来,湖州建成了长达316公里的高等级航道,连通长江、海港,航道网络四通八达,长湖申航道也因此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随着航道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撑船”老行当也开始焕发新活力。以前船舶报港、签证、过闸登记等手续都需要亲自到现场办理,而现在通过“港易通”“船闸通”“自助报告系统”等手机APP,在掌上点点就能轻松地完成各种手续业务。当船停靠长湖申沿途水上服务区“驿站”时,船民们还可以刷卡接取岸电、饮用水和超市购物。

风好正是扬帆时,莫让江水枉自流。据悉,湖州正加快“三线一廊”,即京杭运河、长湖申线西延、集装箱主通道以及长湖申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这一消息让像老刘这样的传统船家有了新的筹划,思考如何把生意做得更大,在这条黄金水道上继续“探金取银”。

4.2  企业探寻开源节流之法

内河航道的畅通,为各种货品、资源的运送提供了新的渠道,资源优势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乘着内河航道建设的东风,沿江企业启动了开源节流的新路子。

红水河是珠江水路运输体系的重要河段,过去40多年里由于没有同步建设通航设施,红水河一直处于断航状态。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红水河按四级航道标准建成,通航保证率为95%,深水段库区可通航2000吨级以上船舶。红水河的“碍航节点”打通后,沿江产业实现重新布局,相关船舶企业扩能生产,利用水运省时、快捷、成本低的特点,大宗货物及矿产资源快速、大批量地运往外地,沿江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主要运输水泥和石砂到下游的红水河镇,船运货物每吨30元,而陆上运输则要160元,在时间上也节省了1个多小时。”红水河通航后,贵州金州港船舶运输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道。

同样的故事,也在左江航道上演。历史上的左江是联通桂西南与中国华南经济圈的黄金水道,近代以来,滞后的航道等级和陈旧的过闸设施成为了左江航道畅通的阻碍。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糖都”“锰都”之称的崇左市主要还是靠公路运输,水运潜力被低估。航道整治后,左江水运通航能力大幅度提升,1000吨级船舶可从广西崇左市直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

如今,左江航道的通航效益已经显现,为相关企业的发展输入了强劲动力。在沿江而建的企业中,扶绥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深有体会。作为崇左市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过去由于水路不畅,每年约有300万吨的货物放弃水路走陆路,不但增加了运输成本,产品销售范围也局限于广西境内。自左江航道恢复通航后,该企业的大宗货物运输变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成本低廉,通过运输班轮运输到省外更远的地方,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4.3 区域发展做活“水”文章

内河沿江地区航道、码头等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交通出行条件,还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不断推进渡船船型标准化升级,改善渡运环境。在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的太平店镇,刘咀渡口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渡船违规超限渡运汽车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樊城区政府将刘咀渡口升级为汽车渡口,新造了“鄂襄刘咀拖1”号和“鄂樊刘咀渡驳006”号轮船,渡运环境和群众出行安全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完备的水陆航道基础建设,也让“黔货出山”效率更高。贵州省册亨县岩架镇气候温热,常年出产糯米蕉,在“电商”这阵东风的劲吹下,几乎每年会种植近10万亩的香蕉。商品卖出去了,怎么将商品运出大山?水运成了最优解。

据悉,贵州乌江创下了“投资增速最快、建成项目最多、建成航道里程最长、建成港口泊位最多、贴近民生最近、带动产业最强、安全形势最好”七个贵州水运的历史之最。在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后,500吨级船舶可将黔中物资通过乌江运出,直达重庆涪陵进入长江,融入长江经济带,使其经济走廊的价值倍增。

贵州水运的快速发展为“黔货出山”插上了翅膀。过去一年里,“两江一河精品水果交易中心”几乎忙得连轴转。2019年春节高峰期間,出港的“黔货”快速增长,其中生鲜果蔬产品出港达80吨,同比增长444%。贵州山区里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从此告别了“山高路远,人难进货难出”的历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者:张涛 陈珺 张弛 汪思婷

第4篇:小康要全面    健身要全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人的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便是题中之义,更是前提条件,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只有人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万物,反之,将失去一切。过去的几年里,我县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有五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一个乡荣获省体育特色乡称号,一批基层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集体和个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群众体育意识有效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

一、实施“五搞”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我县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宁波市全国城运会体育贡献奖得主的支点在哪里?41%的体育人口,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目前,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第

一、生命在于运动等观念深入人心,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利用晚间、日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人数在不断增长,锻炼的对象也日趋全面,有由老人和孩子向中青年人群发展的趋势。去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一年,由于年初非典的影响,群众体育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也因非典而空前高涨。去年至今,我县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以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核心,县体育中心和13个体育单项协会为依托,举办形式各异的大小群众体育活动140余次,参与群众人数达到30万人次。各类群体活动的开展,极大营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氛围,创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机会,同时丰富了全县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群众体育的目的是实现全民健身,群众体育要体现在群众性、广泛性上,力求全方位地启动、全社会地铺开,争取全民的介入参与。但仍凭体育行政事业机构的力量,仍用习惯的“包办”、“独办”的方法,是难以开拓和拓展体育工作新局面的,也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为此,必须坚决坚定地实践体育社会化的路子。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我们着力采取了“五搞”战略:一是县级以上大型体育比赛依托社会来搞。采用“体育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不仅缓解了体育部门经费紧张的矛盾,而且企业通过出资取得冠名权或广告权,各得其所,实现双赢,从而推进了县级以上体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二是单项基础体育赛事依托协会来搞。为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爱好人群的需求,我们对各类体育单项组织提出了“活动要都搞和多搞,每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单项性体育赛事”的要求,充分发挥已有13个协会的助手、桥梁作用,调动协会“人才库”优势,激发他们的热情及兴趣,利用他们各显神通的社会活动能量,搞活单项基础体育赛事;三是基层农村体育活动依托基层单位来搞。对于基层农村体育活动,我们充分发动各镇乡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文化站、体协、工会、团组织,利用空闲时节,采用小型多样、简单易行、人们乐于参加的方式广泛开展;四是节假日体育活动依托部门携手搞。丰富节庆日群众业余生活是我们政府体育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传统节假日契机,发动各级、各个体育部门和单位,一起携手开展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节庆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五是个体体育健身活动依托政府搞。对个体的体育健身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加强体育宣传,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设立晨、晚健身点,培训社会指导员,安装健身路径器材,促使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活动起来、锻炼起来,使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县得到有效开展和不断普及。

二、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理解贯彻《纲要》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共有5个部分26条,分别就“面临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对象和重点”、“对策和措施”、“实施步骤”作了阐述和明确。在当前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开展“两型”和相关效能建设的背景下,贯彻实施《纲要》,推进全民健身具有更为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看:

第一,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精神,保持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是保证体育事业在新世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关系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也是培养和造就体魂强健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根本保障。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需求。因为一个健康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第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履行政府部门职责的需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它承担着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县委、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县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安排节假日体育竞赛,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等一系列职责任务。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政府行为的起点和归宿。在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两型”和机关效能建设的形势下,以全民健身为目标,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全面繁荣体育事业的需要。我们所说的体育,既包括群众体育,也包括竞技体育。体育事业的全面繁荣,不应是也不会是群众体育或竞技体育的单方面繁荣,因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辩证的统一,各有特点,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单方面繁荣只会导致相互的不协调和发展步伐的不一致。而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体育工作根本任务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第四,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是满足人民群众自身需求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单单追求物质的要求,也注重精神的需求,更渴望身体的健康。因为一个健康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必然会越强烈。从而会变体育健身为自觉行为,把参与体育锻炼当作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讲,贯彻《纲要》、推进全民健身,也是生活福裕了的人们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不自觉行为。

三、建立“五大”平台,确保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健全和完善推进全民健身开展的组织网络服务、技术辅导、活动推动、群众参与锻炼、奖励激励等五大平台为重点,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而为我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建立组织网络服务平台。以体育单项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体育社团是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我县十分重视体育社团建设,至今已建立了钓鱼协会、老年体协、门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太极拳社、篮球协会、健身协会等13个体育单项协会,会员3000余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体育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参加体育的意识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不同体育爱好人群的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服务平台。一是根据群众呼声和实际需求,按照自愿的原则,计划组建竞技麻将协会和中老年人比较喜爱的健身球、操协会,扩大体育社团(协会)数量和范围。二是积极响应“农村体育年”号召,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建立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分会,延伸触角,健全农村体育服务网络体系,“十五”期未全部建立。三是在各协会已设立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协会党支部,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协会活动文明、健康、合法、有序开展。四是按照各协会组织章程,及时进行改选,不断“吐故纳新”,把社会上热心体育、爱好体育且经济上有一定实力的人员充实到协会班子里来,促使各协会、各社团充满生机活力。

2、壮大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技术辅导平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带动、辅导、普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一股支柱力量,在倡导文明、科学、安全健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学习考核,我县有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220名,其中荣誉国家级2名,一级6名,二级8名。为进一步壮大体育指导队伍,发挥他们的技术辅导作用,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大力举办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计划每年举办2—3期,力争在2005年末达到每千人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二是加强已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的人员“充电”工作,深化业务和理论学习,同时通过“送出去”培训的办法,增加

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重,进一步完善比例结构,以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开展;三是建立体育指导员定期联络联系制度,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提高;四是把体育指导员有计划地选派、送入到全县各个晨、晚健身点,尤其是要注重街道社区、农村村镇的选配力度,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发挥其技术指导作用。目前全县共有30余个晨、晚健身点,至2005年末,我们将力争使每个点配备2—3名指导员,指导、辅导群众的健身锻炼,培养体育兴趣,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活动推动平台。体育的生命在于“赛”、在于“动”。比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激发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赛多了,必然会形成一种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起到“杠杆”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竞赛“杠杆”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开展各类活动赛事,充分发挥各体育社团(协会)开展单项性基础赛事,充分结合现有场馆设施和条件,引进高档次、上规模的体育赛事,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每年计划举办国家级赛事2次,省级赛事2次。各类体育活动,要以“小康体育”、“小康社会”建设为主题;要重视搞一些小型多样,群众乐于参加又易于普及的体育活动;要积极引导、督促各部门(系统)、镇乡街道、企事业单位在传统节假日大力开展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通过每年举办100次以上的大小各类体育活动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我县蓬蓬勃勃地开展。

4、大量安装健身路径器材,建立群众参与锻炼平台。按照宁波市体育局“1154”健身工程部署,我县从2001年始至2003年底共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安装了健身路径器材56套(处),此项工程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被称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安装,不仅为群众置设了活动场地,而且创造了锻炼环境,群众参与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体育人口快速增长,效果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推动各项体育活动开展,我们将继续大量置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根据财力安排,今年计划投放50套,近三年内做到逐年增加,投入重点确定为街道社区和镇乡农、渔村。争取在2010年前,我县每一个社区和70%以上自然村都有一套以上健身器材。

5、健全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建立奖励激励平台。我们在对竞技体育业训教练员和运动员按照成绩大小、贡献多少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将对在群众体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指单位或社团协会组织)、标兵(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对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确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先进津贴制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体育总会和体育管理部门要逐步探索对各体育单项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优评先的办法措施,不断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强化对他们的激励机制建设,共同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5篇:全面建设小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六大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针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态而言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更”,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2)所谓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我国的小康社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所谓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优美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方面更为充分的满足,等等。

4)所谓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目前明显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富民强国、民主进步、文明和谐,亦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全面建设小康将使我国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人们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成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民主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

第6篇: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1979年,dxp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

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小平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说实现

小康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算起,用10年时间,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第

二步再用10年时间到2000年再翻一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国也是很不平衡的小

康;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50年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种比现在的小康水平要高得多的宽裕型小康

社会。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低水平

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

行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xxxx美元为低收入国家,200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

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们实现的小康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远的多。dxp所提出

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

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和发展中社会主义

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

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

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

亲和力、为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7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 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新问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联盟编辑。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校园文化

长期以来,有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而忽视了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应该是超功利主义的,它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是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这样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论文联盟整理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希望到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深造,这与它们特有的精神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

另外,大学生只有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心理需要,才会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等,只有这样因势利导,使才能真正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二、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 发展 的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 教育 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应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正副组长,各院、系和有关部、处以及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部署、协调学校的校园文化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学校的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始终沿着预定的目标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只有把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远眼光,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使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保持一致。同时,在整体规划中的各个环节要善于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才能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操作程序和完整的保障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 科学 的校园制度约束人,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

一、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校园文化起到规范、引导和塑造的功能。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舆论引导人、以论文联盟整理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导向功能,其目的就是让健康向上、催人上进的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使学生能自觉地摒弃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使高校在接受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优化社会大环境做出积极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主旋律必须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找准切入点,使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丰富校园文化,就需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高品位、高格调,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广泛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经常举办文艺晚会、大奖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作品展等多样化的文化 艺术 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以及精心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高校内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在实际工作中,校园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夯实“宣传倡导”这一重要基础。大力倡导校园文化,认识和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功能。二是要加强党对校园文化的领导,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三是要发挥好“师德建设”这一重要前提。教师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文化群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四要把握好“学生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营造者,又是校园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承者,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尤其学生中骨干力量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和效果。通过这些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五、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 历史 责任。

第8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二、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从经济方面谈谈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改革开放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5、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四、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到什么?

1、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3、培养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保护资源环境,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第9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以民生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经济更加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内容,而且把政治民主、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之中。这样,小康社会就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普遍富裕,而且是充分体现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模式。从这里也清楚地反映了我们党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已经站在了新的理论制高点上。但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不得不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在历史上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据考证,“小康”一词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而中国现代的小康步伐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首先,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第二步,到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现在,前两步目标已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但明确提出新世纪头2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不但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注重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但强调发展要有速度,而且要有质量;不但更加注重提高效率,而且更加兼顾社会公平,是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它是一个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目标。

过去的“三步走”战略,把现代化建设划分为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等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把现代化建设进程拓展为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四个阶段。由此可见,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三步走”战略。再次,它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使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虽然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人口多带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经济体制正在完善,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发展需求、生活环境需求有新的变化。正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那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哪儿入手呢?同样,应当坚持发展以民生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不妨对现实生活作一番观察分析,就会发展这样一种现象:自然和人文条件相似的两个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可以说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可20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两地却拉开了长长的距离。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关键是人,是人的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冲决束缚人们手脚的传统体制的勇气和闯劲的大小。这就清楚地说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按照《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原则,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前提条件。还有,它是一个现实的目标,我们有确保能够胜利实现既定目标的指导思想和经验。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

实现,十六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科学地总结了过去13年的十条基本经验,并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小平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说实现小康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算起,用10年时间,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到2000年再翻一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国也是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50年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种比现在的小康水平要高得多的宽裕型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显,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总之,小康社会就是现实中的正在建设并发展着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上一篇:党支部建设年工作汇报下一篇:全国扶贫日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