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精选12篇)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构建面向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充分利用所依托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性开展活动,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为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卧龙社区2011年体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将体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由社区主要领导任“文体活动中心”组长,确定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专职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并邀请区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建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人管理。

二、加大体育阵地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驻区单位、学校、企业内部的体育设施积极对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活动场所免费开放,在个居民小区内免费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三、加快体育网络和体育队伍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身球、健身操舞等项目。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2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医结合,国民体质,策略,社区

全民健身是一项长期任务, 也带有战略性[1], 指全体公民拥有健身的基本权利, 通过获得全民健身指导公共服务, 获得身体强健, 实现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该研究以“体医结合”模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指导,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5月, 随机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南宁市某社区1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人, 女121人, 年龄50~62岁, 平均 (55±6.87) 岁, 糖尿病15人 (9.4%) , 原发性高血压38人 (23.8%) , 低血压3人 (1.9%) , 高脂血症84人 (52.5%) , 高尿酸血症14人 (8.8%) , 血尿素氮升高4人 (2.5%) , 冠心病5人 (3.1%) , 癌症术后2人 (1.3%) 。入组标准:既往无规律运动;承诺研究全程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糖尿病和 (或) 高血压, 血糖血压控制不佳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等各种病因导致各型呼吸衰竭患者;运动系统障碍;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智力或情绪异常者;不服从管理者;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1) 社区全民健身体医结合指导模式 (以下简称“体医结合”) 工作流程:建档→全面体检→医学评估→营养、心理评估→制定健身方案 (运动处方) →健身方案执行。

健身运动形式[2,3]:低~中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辅以柔韧、趣味运动。每周运动至少4 d, 两次运动间隔不超过2 d。团体运动形式。团体运动时间为上午9点至12点。个人运动时间不超过60 min, 分热身运动、目标运动及放松运动, 目标运动时间至少20~30min。运动项目包括健身操、气排球、快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趣味篮球等。健身对象自行记录健身日记, 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场指导每周至少2 d。

(2) 医学工作内容。体医结合医学从业人员来自全科医师、运动医学科医师, 及临床各科医师经过体医结合培训合格者。

医学工作对象有二:一是健身人群;二是参与体医结合所有工作人员。对健身人群医学管理主要内容:①全面体检。包括一般医学检查、体质检查和特殊检查。体质检查参考《国民体质监测标准》。特殊检查包括特殊医学检查、身体成分分析、血管健康状况分析和骨密度测定等;②运动风险评估:包括运动危险分层、心血管事件评估;③制定健身方案 (运动处方) ;④运动医务监督。对从业者医学管理主要内容:①医务人员健身运动知识培训;②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运动医学培训;③急救及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培训。

1.3 统计方法

采取组内研究设计。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或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体质及医学指标变化。干预后国民体质综合评分及亚健康得分提高 (P<0.05) ;BMI及血甘油三酯降低 (P<0.05) 。具体见表1。干预前后医学干预情况变化具体见表2。

3 分析

当前国民体质呈现久坐少动、缺乏运动、肥胖、亚健康、人口老龄化、慢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等特点, 亟需积极有效的医学干预[4-5]。

长期以来, 全民健身在增强国民体质中起主导地位, 健身指导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体育专业人员存在缺乏医学知识, 不能客观评价运动风险, 无法制定疾病运动处方等明显缺陷, 难以应对国民体质复杂现状[4,5]。

可见, 体医结合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必须具备医学干预措施。该研究执业医师经过体医结合医学培训合格后, 进入全民健身医学服务, 可胜任该举措。

由此提出社区全民健身“体医结合”模式医学“1122”策略: (1) 一个目标即是全民健身, 指医学策略不只是针对个体, 更强调全体公民, 包括疾病及疾病前期人群, 均可权利获得个体化健身指导方案 (运动处方) ; (2) 一个预测:所有健身人群运动前均需进行运动风险评估; (3) 两个监督:包括运动适应症的监督和运动过程的医务监督; (4) 两个教育。指对健身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体医结合管理人员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培训。

目前国内尚未对何为“体医结合”统一共识。体医中的“医”是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等这些问题均未明确。医学策略的提出, 旨在为今后体医结合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Z].1995.

[2]王正珍, 译.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0-242.

[3]杨静宜, 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0, 114.

[4]杨杰, 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第三界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 2015, 51 (2) :141-145.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3

一、实验设想

1.实验目的。用比赛作为手段,以锻炼作为目的,让社区大部分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自觉地锻炼,维护和实现政府给予每个公民健身的权利,弥补无人问,没人管的健身现象。

2.实验对象。杨舍镇龙潭社区。该社区位于张家港市中心,是一个成熟的老社区,居民1782户,登记总人数3670人。

3.实验人员的结构分析。(1)学生近600人,该群体因有完善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优质的高中教育和宽松的大学生活作保障,他们的体质状况虽有下降趋势,但问题不大。(2)中青年上班族中700余人,因待遇好,工作休闲,尚有一定时间的锻炼;另1400余人的企业、个体等人员,则因工作时间长,要面对生病、养老等不确定因素,锻炼时间没有保障。不少人抱着还年轻,拼一拼,到老了再锻炼的想法,于是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年轻时种下的根。(3)社区退休人员1002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部分人只是晨跑一会,甩甩手,拍拍肩,扭扭腰而已,他们急切地需要人们去组织、指导锻炼,如何让老年人“活得好”是个巨大挑战。

4.社区资源。辖区内有三片篮球场,三间室内活动房,小型广场一个。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9名,退休体育老师1名,退休医生2名。

二、实验选项

龙潭社区是一个市中心的老社区,有三片篮球场和三间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足球等项目不宜大规模地开展。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自十九世纪美国人奈·史密斯发明了篮球后已风靡世界各地,也受到了我国人们的广泛喜爱。

三、实验准备

1.成立实验工作小组。分设宣传报名组、裁判组、场地器材组、后勤组等。

2.宣传为先。利用社区画廊进行体育与健康专题版面宣传,发放活动宣传单等。

3.推出社区篮球比赛计划,添置简易篮架4只、籃球50只(25只小号球),奖品(篮球)等。

4.报名登记。以家庭为单位,3人成一队,如家庭不满3人的,可自由组合,原则上两中青年要带1个老人,两个老人要带1个中青年,自己无法组合的由社区协调组合。

5.项目设置。(1)定位投篮。40~49岁在3分线上投篮,投中篮板得2分,投中篮框、篮网得4分,投进篮框得6分。女队员在男队员标准上降级投篮。(2)绕球场运球越雷区走。计时得分,各年龄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6分;每有人、球出雷区一次扣1分,超时扣3分。(3)各家庭运动队在规定时间内(2个月)完成20次篮球练习,得8分。缺1次扣1分。

四、实验实施

事实上,报名工作既简单又复杂,年轻人主动来登记或电话报名,也有网上报名,这个占了很大的比例。难点是部分老人对参加活动比较排斥,一来怕麻烦,二来他们所了解的篮球都只在电视上或赛场上看到,对剧烈运动,身体冲撞有担忧,这就有赖于我们宣传员上门耐心解说,社区篮球与正规的篮球比赛不同,更多的是要人们走出家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通过报名汇总,龙潭社区1782户,但只有1300户常住,常住人口约3010人,扣除身体及各种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组成了795个家庭篮球队,其中103队是组合搭配的。每队每周安排3次,每次1小时。周日场地自由练习,每片篮球场每天由2位社会指导员负责辅导及记录。

五、实验总结与反思

趣味性的篮球运动,在社区推广是可行的,通过近3个多月的家庭参与,结对互帮,不仅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更让体制外和广大退休人员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心,在推广活动的同时,让不少中老年人学到了一些健康知识,掌握了一些锻炼的方法,尤其是结对组合的家庭运动队,他们表示,还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一直结对下去,许多老人对我们的组织者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一次趣味篮球活动能带来这么多的变化,是始料不及的。但很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如老年人的生存、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如何才能使对他们的关心常态化?场馆建设刻不容缓,已建好的场馆如何真正发挥它的效能等?只有国家、社区和我们每个市民都重视了,积极行动起来,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目标。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4

2014年,在县体育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部署下,某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这一中心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健身条例》、《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崇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县委、县体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拓宽体育投入渠道,有效改善活动环境,加强体育队伍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现就某镇2014年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某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镇领导经常深入到社区基层调研群众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有效地促进了体育工作“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领导配合抓”的良性循环机制。

每年年初都及时召开体育工作会议,按照章程规定产生法定代表人,对全年体育工作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活动经费得到充足保障,办公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俱乐部具有独立固定办公用房,并配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电话等相应的办公设备。制定的章程通过董事会表决,并得到业务主管的核准。每年按照规定参加年检,年检合格。2014年11月11日,我镇投资2千多万元兴建的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健身房体育设施一应俱全,配置了体质测试的全套设备,将极大改善我镇群众体育健身的条件。

某镇目前拥有健身苑点33个,村农民健身工程9片。设立了苑点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一体的组织管理网络。2014年度健身苑点器材维护、维修费2万元;更新健身苑点7个、共计14万元;新建健身苑点4个,共计4万元。为各村、敬老院等社区健身苑点、村农民健身工程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投入资金9600元。对33个健身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对油漆淡化和不安全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油漆刷新和维护、整理,并对所有的健身场地要求所在的单位搞好场地环境、做好巡查开发记录,切实保障了全年健身场地零事故任务的实现。

一年中,我们还对3片篮球场更新了活动须知和篮球架护,完善和建立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电子档案,各村健身苑点也都相继建立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日志记录制度,并要求由各村委巡查人员和日常管理人员认真填写开放情况。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根据崇明县委、县政府、县体育局的文件精神,一年中,我们认真做好了“8.8”健身日、“健身周”和“崇明县第十九届全民健身节”活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县三大赛一展示、县军民舞龙大赛、市龙舟赛、市建身气功展示、市农耕运动会等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还在日常的镇自办广播节目中举办专题节目,进一步宣传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崇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及崇明县十八届全民健身节中的相关报道,为全民健身节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

三、全面落实健身培训指导。

某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日常管理,确保健身苑点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健身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做到无伤害事故和投诉案件。

某镇现有体育指导员55名。今年俱乐部共对他们进行了4次220余人次的培训。体育指导员队伍在群众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在健身俱乐部的领导下,带动了各村健身队伍的发展,从而丰富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吸引了更多的村民群众参加。丰富了村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同时,俱乐部拥有多支文体团队,经常为村民群众带去精彩的文艺演出,并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文体比赛。今年俱乐部与本镇内的4所中小学校相互借力,互通有无。体育设施向群众分时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了场所。俱乐部还充分依托镇新建活动中心和各村健身场所等场地资源,为群众免费提供集训和晨练。

一年来,某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欢欣鼓舞,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工作,为把我镇群众体育健身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某镇

社区全民健身计划制定 篇5

一、加强宣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和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是指导社区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倡导的“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着力体育民生3个提高、6项重要指标、5大实事工程,将成为社区当前和将来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与标准。

《实施计划》要求把全民健身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来做,要求全民健身体育生活化,真正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培育特色,努力探索社区体育工作模式

1、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实施计划》要求,“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要达到1。5‰,我街道要按照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组织人员、控制年龄、重点骨干、发展队伍,保持体育指导员梯队可持续发展。要盘活社区资源,依靠群众体育团队,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引领作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2、巩固发展健身气功活动阵地

巩固健身气功凯桥绿地站、中山公园站和路易凯旋宫站的管理机制和活动成果,积极宣传、推广国家四种健身气功,做到巩固与发展同步、普及与提高兼顾。认真参加健身气功交流大会,推进站点的健康发展。

3、做好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

协助学校做好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在学校开放评估评比奖励的推动及影响下,街道与学校共同履行工作联动、责任共担、服务居民的职责,为社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便利的体育健身活动环境。

4、加强社区健身苑(点)建设与管理

认真落实《长宁区社区健身苑点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确保社区健身苑点安全、规范、有序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健身场所。及时做好今年健身苑点器材更整新工作和“三牌一栏”的完善工作,为条件适宜的小区健身点实施环境改造、品质提升工作。

5、推进群众体育团队建设

社区群众体育团队是群体活动的主力军。要关心、支持团队的发展,多为团队搭建活动平台,要合理解决团队的物质需求。除做好调整、巩固原有社区群众体育特色团队工作外,今年拟成立华阳武术健康沙龙,推进和影响社区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6、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

根据区体育局年内街镇体育俱乐部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我街道要积极探索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使其真正发挥政府支持、民间运作、百姓得益的群团组织。

7、关注社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步道建设

协助区体育局做好社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步道建设工作,做好社区单位与街道共建双赢和服务,争取早日填补我街道无公共体育场的空白。

三、良性发展,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生活需求

1、实践全民健身“365”

体育场地在扩建,体育人口要增加,市民体质需增强。《实施计划》将其重点形象地概括为“全民健身365”(3个提高、6项重要指标、5大实事工程)。根据“全民健身365”计划,要求基层体育组织、健身设施、品牌活动、场地开放等覆盖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让居民群众体会到体育健身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2、重视传统体育活动

6月份的全民健身周、11月份的全民健身节、6~11月份的社区健身大会是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三大传统活动。以此发动更多社区群众参与,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鼓励、指导、支持居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培养群众体育团队骨干,促进社区和谐建设。积极宣传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开展相应活动。

3、丰富群众体育活动

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总结 篇6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盛开,像绣在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走进公园进行健步行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欣赏了这入夏的美丽风景。 居民们精神饱满,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和乐融融。

为照顾到社区许多高龄老人出行不便的问题,我们贴心的在社区院内举办了小型运动会。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愉快的健身活动使身心得到了放松,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7

1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现实问题

1.1 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执行乏力

当今,从上级主管部门到下面的地方政府,政策性导向是好的,但是其他方面配套支持力度不够,执行强度不大。国家颁布的政策只是鼓励支持为主,没有实质性可操作性不强。在强制性上缺乏力度。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变得可有可无,有些地方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在实质性的操作层面缺乏激励机制。很难做到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各个地方性差异、学校条件的限制领导以及其他管理层面的人员的观念意识淡薄,所以各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也存在差异。正是因为目前国家没有明文出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经营的政策性法规,仅仅有些部门发布一些倡导性的通知、条例以及工作意见等。发文不具有权威性这一现象政策支持乏力执行不具有强制性,从而难以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效果。

1.2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异同

学校体育设施是学校配套的基础性的体育设施,主要用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设施占地面积大,修建成本高。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主要是国家投入的修建在室外的,占地面积不大,大多在公园及空地,器材简单易行,投资不大,方便群众,老少皆宜。这些器械与学校体育设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全民健身路径做一套器械,完成力量,耐力,协调,柔韧,平衡等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全身四肢及躯干都得到了锻炼。而学校体育设施是比较单一的,大多为那种专项所设定的。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的结构特点不同导致功能差异大,二者在锻炼的方式方法、专业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为实现互补设置了障碍。

1.3 社会公益性与学校自身利益冲突导致资源互补存在矛盾

学校体育设施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投入主体的异同导致了资源使用存在矛盾。学校体育设施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社会捐赠、体育基金等,当地教育部门财政投入占到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最主要的来源。教育部门投入资金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校体育,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投入是由国家、地方财政、体育彩票的收入等。两者投入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教育部门,另一个是地方财政,投入主体的不同导致投入目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社会公益性与学校自身主体利益的冲突。换句话说,政府为了公益性提倡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则希望尽量不开放或者在有利的状况下才开放,而普通老百姓则希望学校低价乃至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由此引发了三者利益的冲突,资源互补存在矛盾。

1.4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对学校安全保障及正常教学秩序施压

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应建立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确保学校安全的基础上。而近几年由于校园恶性案件持续攀升,许多学校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制度。所以如果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势必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包括学校的体育设施及教学设备和环境绿化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是学生和群众的人身安全。如果锻炼的群众与学生或者锻炼的群众之间在锻炼过程中发生争执,这样也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最后一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学校的人流量加大,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多,这样对学校的环境卫生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学校采取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适当收费政策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就更加繁琐复杂。

2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对策

2.1 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实施力度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政府文件都停留在“规定”或“计划”的层面,并没有真正上升到强制性法律的层面。把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法制上把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规范起来,尽快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办法等政策性的法规,各学校的体育资源开放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等相关正式文件法规作指导。建议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共同作战,避免出现各自为阵的疏散局面。

2.2 转变理念,强化意识,扩大宣传

转变理念首先要做到努力转变学校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提高资源开放的认识。从原有的“多事不如少事”的理念转变为服务大众、效益最优、资源互补、回报社会的理念。其次转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更多老百姓有知情权。强化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群众享受公共体育资源权利意识方面,政府也有不容懈怠的责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建立起“健康运动”的意识,要让老百姓知道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公共体育资源是公民的权利。通过宣传大力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体育资源的政策知晓度,一方面不断强化学校管理者开放的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健身的意识。

2.3 广泛集资,加大经费的投入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应纳入各级政府的体育事业发展计划,并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费用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管理模式。政府和学校要树立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保护好器械设备,经常派专人检查,确保各种运动器械和设备的功能完好;另一方面,做好体育设施的维修和更新,不断加大设备添置力度,努力把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工作办实办好。

2.4 各项安全措施跟进,实现规范管理

首先学校制定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安全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公安巡视制度,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与辖区的派出所紧密联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体应定期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保养、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社区与学校可以联合设置活动卡,居民可凭相关证件办理活动卡,并凭卡进入学校进行健身活动。学校可在大门口、公示栏等地方张贴对外开放的具体要求。针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政府应积极指导学校建立一套安全管理制度。

总之,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有序、有度、有法、可持续地开放,真正的做到服务于当地老百姓,做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办好民生体育工程,让群众真正的得到实惠。将那些闲置的场地充分的利用起来,管理起来。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建立一套契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开放补偿机制,从而促进开放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总结的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最终达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符巍.试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1).

[2]崔琼,余涛.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4).

[3]高先军,吕斌.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9).

[4]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3).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制度 篇8

关键词:社区 全民健身 对策

中图分类号:O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5-01

1 西安市社区居民进行全民健身项目的选择情况

社区居民进行群民健身活动的项目内容丰富,锻炼形式不同。通过实地访谈,发现经常在社区里或者在社区附近的群众,活跃的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而且进行的锻炼项目,也还要被社区的锻炼场地和周围公园或者健身广场的条件所限制。因此,基于社区锻炼人群的特点,对锻炼项目的调查问卷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该项调查涉及的锻炼项目共有16项,分别是交际舞、民间舞等、健身气功、拳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或者散步、台球、保龄球、健身秧歌、走路、抖空竹、登山、钓鱼、棋牌、广场舞、太极拳。主要是根据锻炼者所喜欢的项目进行调查和排序,因为锻炼者所经常进行锻炼的项目不是一个项目,因此这是一项多选项的调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项目锻炼的人多,哪些项目锻炼的人少,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原因。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居民对全民健身项目锻炼的选择依次是:跑步或者散步-棋牌-走路-太极拳-广场舞-乒乓球-健身秧歌-健身气功-羽毛球-民间舞-拳术-抖空竹-登山-钓鱼-篮球-台球-保龄球。结果显示,居民进行全民健身的项目选择还是偏向于锻炼时运动强度小,容易开展的一些项目来锻炼。这主要和社区的健身条件、锻炼环境,锻炼设施的完备有很大的关联。跑步、棋牌、太极拳、广场舞这些项目便于开展,便于组织,不需要其他的条件,导致了社区居民对这些项目的倾向性选择。在公园广场锻炼的群众,也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运动项目进行较为丰富,有练习拳术的,有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有练习踢毽子的,跳绳的、抖空竹的等等。在这些锻炼人群当中,青年人是非常少的,老年人则成了全民健身主力大军。不同的年龄的人群,对全民健身项目的选择也有不同的规律。

从年龄分组分析不同的年龄阶段,其锻炼的趋向性是明显的。年龄组别小的人群,选择的全民健身项目和中老年组别还是有区别的。20~29岁组的人群,选择的都是比较激烈、对抗性强的一些项目,反而更加缓和的运动项目,他们不太喜欢,当然这和年轻时身体状况有较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的逐渐下降,一些对抗激烈的项目就逐渐的不能适应身体的需要,所以年龄较大的组别,选择的项目基本上以跑、走路、练太极拳等项目为主。

2 西安市社区居民健身人群的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男性共有320人,占总人数的42%,女性共有442人,占总数的58%。目前我国全民健身的主力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这也是经常参加锻炼人群外部表现特征,由于进行调查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晨,在社区或者是在公园广场进行调查的时候,40岁以下锻炼的人群就非常的少了。这可能与职业和工作的性质有关系,也与社区和公园健身广场的场地设施有很大的影响。在调查的对象中,40岁以上组别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在每一个年龄组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女性锻炼的比例要高于男性。从这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女性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高于男性,与年龄大小的影响不大。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分析,男性过多的承担了家庭、社会的一些责任,成为了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因此过多的工作,导致了运动时间的减少。

3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形式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形式是非常丰富的,而且组织灵活。参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些项目的锻炼是单个进行的,有些项目的组织有很多的人,根据个人参加项目的不同,组织形式也是不一样的。调查显示,参加锻炼人数在5人以下的群体或者个体比例占22.3%,在参加人数在5~10人的锻炼群体比例占49.02%,参加人数在10~15人锻炼群体组织比例占8.09%,参加锻炼人数在15~20人锻炼群体比例占3.9%,参加人数在20~25人的锻炼群体比例占16.67%。这几项数据说明了,锻炼群体的组织性和稳固性,既有个体锻炼,也有群体锻炼。锻炼的组织形式非常重要,组织者的爱好程度和对所锻炼项目的热爱,决定着这个锻炼组织的发展,对组织内的个体成员也有很大的影响。

4 不同职业与文化程度对锻炼者的影响

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的程度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和爱好有没有影响呢?一般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都是比较稳定的,一般都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新建的开放性的社区,社區居民的职业和文化程度都有所不同。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具有高中学历的比例为9.78%,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比例为44.74%,具有大学学历的比例为37.6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7.82%。在具有大学学历的调查人群中,有61.03%的人每周的锻炼次数控制2-3次,有22.72%的人每周锻炼次数在3-5次左右。在高中学历的调查人群中,这个学段的人群年龄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其中有39.47%的人每周锻炼次数在2-3次,有42.11%的人每周锻炼的次数控制在3-5次,有18.72%的人群,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保持在5次以上。

5 结语

西安市社区居民进行全民健身锻炼项目比较丰富,主要的项目是跑步或者散步、棋牌、走路、太极拳、广场舞、乒乓球等,健身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不同年龄群体所参与的健身项目有较大的区别。应在社区开展健身的宣传和讲座,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中。

参考文献

[1]李要南,吴平,梅全安.《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推行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3):59-62.

XX社区全民健身日宣传活动主题 篇9

8月8日是第八个“全民健身日”,最近几天,秦皇岛市海港区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倡导市民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XX社区全民健身日宣传活动主题。欢迎大家阅读!

XX年全民健身日主题:全民健身促健康 同心共筑中国

为增强辖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崇尚科学健身、参与健身的良好氛围,并举全民之力热烈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红桥区丁字沽街东大楼社区围绕“全民健身日、健康红桥人”为主题开展了“全民健身日”宣传活动。

社区把追求文明健康作为新风尚,通过宣传画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不仅向广大居民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引导大家做全民健身活动的践行者和带头人,同时还倡导居民每天“锻炼一小时、健身一小时、开心一小时、娱乐一小时”,养成健身的良好生活习惯,支持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通过“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宣传和带动,东大楼社区引导了更多的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了居民的身体素质,使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进而形成良好的健身风气,与此同时也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社区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XX年8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健身日”,为使社区居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红丰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健身日”活动,现将我社区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取得实效

为开展好社区 “全民健身日”活动,成立了红丰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红丰社区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唱响“开展全民健身,共建和谐红丰”活动主题。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我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丰富多彩,特色突出 1、8月8日在社区广场组织社区居民、青少年、71320部队干休所官兵、社区工作者、台州银行员工举行了运动会,进行了太极拳展示、太极刀展示、有氧健身操、拔河等活动

2、在“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社区及下去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设备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一切方便。

3、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广播、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法》、《纲要》、《条例》的内容和健身日的要求,围绕“倡导健身志愿服务,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全民健身 构建和谐 喜迎国庆”、“强民族增体魄 富国家兴盛事”、“弘扬奥运精神 享受健康生活”、“我运动 我健康 我参与 我快乐”等宣传口号。

社区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 篇10

近日,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需求,活跃社区体育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解决居民健身场所无器材的问题,在北翟营实业公司大力支持下,社区根据奥北居民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在奥北安装添置了10余种健身器材,此次新安装的器材主要有扭腰摩背器、双人肩关节、地上三人扭腰、划船器、直立健身车等,选择的健身器材既有健身效果,又适合老人和儿童锻炼,为小区内和谐生活的画面再添一道风景。

“如今家门口安装了健身器材,我们以后锻炼身体更方便了”。奥北的社区居民一边在社区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一边高兴地说。据了解,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发展,居民锻炼健身的意识也日益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原有的部分健身器材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居民的健身和休闲需求。为此,社区购置了适合居民健身活动器材,并于近日全部安装到位。对此,社区居民纷纷拍手称赞。此次选择器材的类型、位置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多方征求居民意见,既兼顾了方便广大居民使用,又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相配套,既方便居民健身,又做到不扰民、不损绿地的原则。这一惠民举措得到了辖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添置的新的健身器材,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为小区和谐生活再添一道亮彩,这是公司和社区为居民办的又一件实事,这一惠民举措得到了辖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下一步社区将不断加强对辖区内的公共文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并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居民的健康生活。

用社区健身器练出“好腿脚” 篇11

如何选择健身路径

健身路径器材大致分为体能素质类,康复体疗类和休闲娱乐类,不同器材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锻炼方法。许多中老年人锻炼前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随意选择、想练就练,甚至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不仅起不到锻炼效果,还可能造成损伤。

中老年人适宜选择康复体疗类和休闲娱乐类的器材,锻炼时以坐姿为主,还需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维持多种体能平衡,克服急躁、怕苦等心理,即使高龄老人或体质较弱者也别轻易放弃运动。

参与健身路径要有始有终。锻炼前需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身运动,如跑步,体操等,克服肌肉粘滞和身体“情性”,保持神经系统兴奋,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锻炼结束后、整理、放松活动必不可少,让身体有一个良好的缓冲和适应过程、安全、平稳地完成锻炼。

计划1滑行器

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髋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对长期静坐或站姿工作者,能有效预防下肢肌肉萎缩,缓解疲劳。

练习方法:

图1:双脚分别站在滑行器的两个脚踏板上,握住把手,抬头挺胸。用膝关节发力,双脚前后交替,自然摆动,两臂也随下肢的运动自然摆动。

推荐老年人练习10~15次,中年人练习15~25次。

贴心提示:两臂和双腿摆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保持节奏:此项练习对腿、膝负荷较大,如果已经患有膝关节炎等疾病,应该先咨询医生再考虑是否参与锻炼。

值得关心的运动问题

·身体好也别逞强 不少人自以为身体好,就选择一些难度大的器械或做剧烈运动。事实上,中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无法与青年人相比,不能因为心态“年轻”就不顾实际情况。建议锻炼前认真阅读器械说明,做动作还得“悠着点”。

·高血压患者需自我检测 高血压病患者要选择动作轻缓、强度小的练习,切忌憋气、负重,或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动作。运动中和运动后,应随时注意自身感觉,定时监测血压。如果血压平稳,可继续锻炼。若血压不稳,特别是舒张压上升明显,就要减少运动或停止活动,及时去医院检查。

·冠心病患者应限定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活动对冠心病患者是安全和有益的。在健身路径器材进行锻炼的冠心病患者,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首先去医院做运动试验,再维持适宜的运动强度,以减少危险。

·肥胖者尤其注意安全 对超重的中老年人来说,健身路径是良好的锻炼场所。器械的练习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当然,安全始终需放在第一位,由于肥胖者身体不灵活,运动前应穿防滑性能好的鞋,增大摩擦力,运动时按照规范动作进行练习,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计划2健骑器

增强下肢,腰腹,肩背、上肢和颈部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大腿和上臂力量。

练习方法:

图2:双脚踏住脚蹬,双手正握手柄,与肩同宽。运动时,双腿下蹬,双臂同时将手柄拉近身体,直到身体尽可能舒展为止。

图3:腿、臂放松,在自身重力下,健骑器回到原来位置。

中年人一般每分钟做50次,练习2~3组,每组时间为3~5分钟;老年人每分钟30次,按实际情况练习1~2组,每组2~3分钟。

贴心提示:应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向上舒展身体时吸气,向下坐时呼气。

计划3下肢康复器

这项练习可以和家人配合完成,不仅使锻炼变得有趣,还改善全身协调性和下肢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耐力,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并加强膝关节稳定性。

练习方法:

图4:锻炼者相对而坐,上身直立,双手握把,脚踩踏板。锻炼时,交替伸腿,将踏板蹬向对方。另一人可稍用力施加阻力,增大难度。

两人相互角力,可练习10~15次;单人则练习15~20次。

贴心提示:两人配合练习应协调用力、动作轻缓,以免造成伤害;运动时,目视前方,保持上身正直、别随意扭动,否则影响下肢肌肉的锻炼效果。

计划4自重下肢锻炼器

利用自身重力锻炼下肢,不仅增强肌力,还使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能力得到加强。

练习方法:

图5: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双手扶住手柄,双脚蹬踏板,髋、膝,踝关节均呈屈曲状态。

图6:腿部发力,伸直下肢,尽量将踏板伸向远处,双手握紧手柄,以免失去平衡;然后逐渐放松肌肉,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中年人练习15~25次,老年人练习10~15次,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素研究 篇12

1 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内涵

城市社区健身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成果, 融自然、人文、场 (馆) 内外为一体, 并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突出“健康”的主题[1]。它是指在城市社区范围内, 在政府政策的资助和扶持下,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体育需求而创建、设立的运动场地、运动设备和体育锻炼指导机构等人工要素的集合。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场地设施, 体育锻炼指导机构;软环境包括服务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城市社区健身环境属于人工环境, 经过人类带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劳动形成, 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城市社区健身评价由健身环境质量评价和健身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组成。二者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通过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系统的认识、评价和判断, 通过评估发现健身环境是否符合居民健身需求, 是否有利于居民健康, 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 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 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2]。

2 城市社区健身评价的基本原则

要对健身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须找准其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

在我们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中, 要有把居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理念。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确立在健身环境的主体上, 把健身环境是否有利于居民健身运动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 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 收集整合居民的意见, 摒弃固有的经验评价思想, 把评价放在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方向上;把人作为评价的主体, 评价始终围绕着环境是否有利于居民健康;是否有利于居民进行健身锻炼的这一中心环节上。

2.2 以社区和谐发展为前提

社区体育健身评价就是评价居民区的健身规模和质量。然而对其评价不能脱离社区的实际, 不能割裂与社区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社区其他方面的发展, 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发展也会失去平衡。因为其健身活动的开展, 是在居民余暇时间进行, 这就要求居民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进行锻炼的文化思想, 社区健康有序的管理也是密不可分的。

2.3 多元化的发展理念

社区健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正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 决定了对其评价的多元化。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结合, 指标的选取以及权重的确定应因地制宜, 这是由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环境来决定的。居民是健身环境的主体, 是健身环境的受益者和改造者, 他们的意见最具权威性, 居民的参与和建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6], 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重视定性评价, 尤其是那些对健身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又难以量化的主观性指标, 必须给以准确描述;主客观评价相结合, 明确健身环境既是客观指标的标准化, 又是居民主观指标的满足性;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以自评为主, 凸现环境评价的性质与目的。

3 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各主要评价要素分析

3.1 场馆设施

场馆在健身评价中作为一个基本要素, 它用于测量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以表明社区内健身场、室、馆、设备、器械的规模、结构等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的程度。场馆设施是居民健身的物质基础, 因此, 在对健身场馆、设备、器械的设置上既要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 (场馆、器械的数量种类) , 还要考虑与周围建筑设施、道路交通等的协调 (场馆的区位) , 既要注重数量, 也要把握质量 (环保、耐用、新颖) 。同时, 还要考虑到设置器械的科学性、美观效应, 吸引众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积极参与。但目前的城市社区其建设面积存在很大差异, 健身配套设施也大不相同, 资源的配置也不尽如人意, 这影响着健身管理的执行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当有良好的健身场馆设施, 加以政府合适的政策和社区的管理, 对健身环境才能体现客观发展性评价。

3.2 生态环境

用于测量社区健身区的空间生态水平, 以表明居民健身环境的优劣。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理应体现健康主题。因此, 在指标的设计上沿用目前国际通用的与健身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指标:噪声声效等级、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级指数及社区绿化覆盖率, 通过正负效应反映健身环境的优劣。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 是在一段时间内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改善和形成的, 其时间性较长。所以, 我们的评价不是暂时的, 它是一段时间的综合, 具有显著的时间性, 其评价模式也将是长期的。

3.3 综合管理

测量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管理与服务状况, 以反映对健身环境的投入、重视程度与管理水平。社区体育管理是体现健身环境的重要指标, 也是一个软指标, 分为社会管理和专业管理。能否体现以人为本、能否兼顾社区体育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性, 又要符合市场运作机制发展是对社区体育管理评价的重要方面。指标设计从管理效果出发, 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服务质量3项指标反映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其中包含建立相应的奖励和约束机制, 把社区体育工作列入社区发展规划与管理之中, 公开社区体育的经营管理, 保证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民主性。

3.4 体育文化氛围

用于测量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状况, 以表明社区健身氛围是否有利于促进居民参与健身, 促进健康 (个体身心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健康发展) 。社区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具有吸引居民参与运动的强大魅力, 有关资料表明, 社区体育人口比例的高低与社区的体育文化氛围关系密切。体育文化氛围指标由健身健康宣传、体育人口开展健身活动、健身咨询、社区间健身交流与合作5个因素构成。从其指标可看出它是服务的结果, 它体现了服务的优良。

4 城市社区建设环境评价模式的制定

社区体育健身环境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其行业的特点看, 属于物化生产行业, 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3]。根据健身环境评价要素, 健身环境的特点 (其服务的超前性和大众性、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系统性) , 评价的基本原则, 得知健身环境评价必须建立在资源良好的基础上, 拥有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 对健身环境进行综合管理, 丰富健身内容, 带动人们的积极性, 鼓励社区成员参与健身, 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合理良好的资源配置只有通过服务系统才能产生其效益。根据本研究特定目的和我国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 对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实行“资源——制度——服务——效益”这一模式。即现阶段我国各社区的健身设施都具有明显的差别, 所以应查其现状, 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制度进行改善, 并配以适当的服务设施及健身指导机构, 再进行效果评价, 这就克服了社区健身环境客观条件的限制。

5 结束语

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应根据社区健身环境的特点, 结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合理选择各评价要素, 运用“资源——制度——服务——效益”这一合理的评价模式, 制定适合当地本社区的详细评价指标, 使评价指标方案具体、详尽, 全面综合地对社区健身环境进行测量, 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建设和改进社区建身环境丰富具体的素材。

摘要:随着城市社区的不断壮大, 公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人们积极参与到健身运动中, 对健身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根据健身环境的特点、评价原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研究, 从而为健身环境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素,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7][8]宋杰, 孙庆祝.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5, 41 (4) .

[2][5][6]宋杰.对城市社区建设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10, 30 (10) .

上一篇:红星照耀中国好词下一篇:网络设备销售调研报告